经史子集四部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咱先说这个“经”部吧。
这就像是知识宝库里最最精华的部分,就好比是一家高级餐厅里的招牌菜。
像《论语》,那里面可全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聊天说的话,可有意思啦。
你能想象得到吗?就像一群很有智慧的朋友,坐在一块儿,谈天说地,说的都是怎么做人呀,怎么治理国家呀这样的大事。
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多实在呀,就好像你走在路上,身边的人都可能有比你厉害的地方,你得向人家学习呢。
还有《诗经》,那里面的诗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你看,读着读着,就好像能看到河边有雎鸠鸟在欢快地叫着,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望着美丽的姑娘,心里满是爱慕,这感觉是不是特别生动呢?再说说“史”部。
这就是一部部的历史大剧呀。
像《史记》,司马迁写得可真是绝了。
那里面的人物就像活过来一样。
项羽本纪里,项羽那可是个大英雄啊。
巨鹿之战的时候,“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你能感觉到那种战场上的热血沸腾,士兵们的呐喊声好像就在耳边回响,项羽就像一个战神一样,带着士兵们冲锋陷阵,太霸气了。
还有像三国时期的历史,《三国志》里记载得很详细呢。
曹操、刘备、孙权这些人物,一个个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
曹操的奸诈多疑,刘备的仁德宽厚,孙权的年少英才,这些人物就像我们身边性格迥异的朋友,在历史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故事。
“子”部呢,就像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大广场。
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思想流派。
比如说老子的《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听起来是不是很玄乎?但其实里面包含着很多很深奥的哲理呢。
就好像是一个智慧的老者,在云雾缭绕的山顶上,给你讲着宇宙和人生的奥秘。
还有庄子,他的思想可自由啦。
他写的那些故事,像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你看,他把梦境和现实都混在一起了,就像在跟你玩一个很有趣的思想游戏,让你对世界的认知都变得模糊又新奇了。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汪琬《传是楼记》原文及翻译
汪琬《传是楼记》原文及翻译汪琬原文: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
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
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
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①,启钥灿然。
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
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②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
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
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③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
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
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
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④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
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
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
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
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今健庵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
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宦仕,翕然有名于当世。
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
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
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
经史子集之集部
唐诗
【盛唐诗歌】 到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所说的 “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 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 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其中田园山水 诗和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占相当比重,李 白、杜甫也出现在这时。
唐诗
【边塞诗歌】 在唐代的对外战争中,许多文人参与进 去,对边塞和军旅生活有亲身体验,从 戎而不投笔,写诗描绘苍凉的边塞风光, 赞颂将士们的勇武精神,或诅咒战争带 来的灾难,于是有了边塞诗派。
宋词
一首词,只有一段,称为 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 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 叠。 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 令、引、慢、三台、序 子 、法曲、大曲、缠令、 诸宫调九种。 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 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 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 之的;近,以音调相近, 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 长的。 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 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御筆詩經圖》 - 乾隆帝御筆寫本
诗经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 《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 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 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
诗经
诗经
诗经
楚辞
元曲
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 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屈原像
汉赋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 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 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擒文”;从赋 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赋是 两汉400年间最流行的文体,是汉代文 学的代表。
5%
汉赋分为大赋和小赋。大赋又叫散体大 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 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 制。西汉时的贾谊、枚乘、司马相如、 扬雄,东汉时的班固、张衡等,都是大 赋的行家.小赋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 础上,创造出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 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赵壹、 蔡邕、祢衡等都是小赋的高手。
四部丛书、四部备要、四库全书
四部备要:这部丛书收书336种,依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用丁氏仿宋活字排印,个别影印。
这部丛书性质和《四部丛刊》相仿,但《四部丛刊》着眼于选择宋元明珍本影印,而《四部备要》则偏重于实用——选印较有代表性的校本、注本,可以说是学习和研究古代文献的常备书籍。
所谓“四部”,即按我国传统分类法,将所有的书分成经史子集四大门类经部:十三经古注十三经注疏清十三经注疏小学经义史部:二十四史编年古史别史杂史载记传记奏议地理政书史评表谱考证子部:周秦诸子儒家农家医家算法术数杂家小说家释道家诸子大意集部:楚辞汉魏六朝别集唐别集宋别集金元别集明别集清别集总集诗文评四部丛刊:“丛刊”即今天通常所说的丛书。
说得具体些,《四部丛刊》是一部集中各方面必读书、必备书的小型《四库全书》。
《四部丛刊》和《四部备要》(以下简称《丛刊》和《备要》)是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刊行的两部古典文献大丛书。
它们又大又全,又比较容易买到,因此,许多较大的图书馆里都备有这两部书。
这两部书又是可以零售的,个人也能买几种。
所以,近几十年读古书的人,差不多都接触过这两部书。
《四部丛刊》是商务印书馆于1920年开始印售的。
四部,指旧目录学中四部分类法的“经、史、子、集”四部。
编印之始,有用文言写的《印行四部丛刊启》,谈了这部书的“七善”(七种好处)。
大意如下:一是,印的都是“四部”中常见常用的。
二是,保存古书原本,不加剪裁。
三是,用善本作底本。
四是,善本聚在一起。
五是,用石印法影印,缩小开本,册虽小而字体却不算太小,既便于庋藏又保存中国古书字大悦目的优点。
六是,版型纸色画一,便于插架。
七是,价廉,分期出,分期交款,有预约。
第七点讲的是出版发行的事,其余六点,其实可以括成两个方面。
第一点是一方面,讲的是有关内容的问题;第二至六点讲的都是用石印法缩小尺寸影印一大批善本古书的问题。
可见,印《丛刊》的指导思想有二:印四部常见常用书,影印善本。
《四库全书》太大了。
抛开别的不谈,单从研究古典文献的角度看,有《丛刊》这样的一套书已经给学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集中,便于查阅。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
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
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
《四库全书》的分类《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分、,又称“四库”。
部下有类,类下有属。
全书共4部44类66属。
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史部收录史书;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
《四库全书》的分类法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图书分类法之一。
经部《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孝经》《尔雅》《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史部《国语》《史记》《汉书》《晋书》《宋书》《梁书》《陈书》《魏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史通》《战国策》《后汉书》《三国志》《南齐书》《北齐书》《旧唐书》《新唐书》《列女传》《越绝书》《水经注》《岛夷志略》《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吴越春秋》《风俗通义》《华阳国志》《建康实录》《贞观政要》《资治通鉴》《天工开物》《东周列国志》子部儒家:《荀子》《说苑》《帝范》《政训》《潜书》《新序》《盐铁论》《潜夫论》《近思录》《郁离子》《传习录》《呻吟语》《孔子家语》《温公家范》《袁氏世范》兵家:《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孙膑兵法》《六韬》《三略》《握奇经》《素书》《将苑》《李卫公问对》《虎钤经》《守城录》《练兵实纪》《纪效新书》《何博士备论》法家:《管子》《商君书》《韩非子》农家《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医家:《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黄帝八十一难经》《洗冤集录》数理天文类:《周髀算经》集部《楚辞》《诗品》《曲品》《南戏》《花间集》《柳永词》《晏殊词》《东坡词》《秦观词》《放翁词》《姜夔词》收起信息返回顶部。
国学源流之经史子集概要
02 经部——儒家经典
《易经》
易学之源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包 含了古代哲学、天文、历法、数学等 方面的知识,被誉为“群经之首”。
阴阳五行
卦爻辞
《易经》通过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 爻的卦爻辞,揭示了自然和人类社会 的变化规律。
阐述了阴阳五行学说,对后世哲学、 医学、占卜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道法自然” ,强调无为而治,追求自然与人的和 谐统一。
庄子
继承并发展老子思想,提出“逍遥游 ”的人生境界,追求精神自由。
法家、墨家等其他学派
法家
以管仲、商鞅等为代表,主张以 法治国,强化中央集权,提倡功 利主义。
墨家
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 “非攻”,倡导节用、节葬等实 用主义思想。
历代散文名篇欣赏
先秦散文
先秦时期是中国散文的萌芽和奠基时期,代表作 品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 散文和诸子百家的哲理散文。
唐宋八大家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时期之一,出现 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 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杰出的散文家,他们的作品 代表了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
元曲和明清小说
元曲
元曲是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它们都以曲牌为基本单位进行创作,因此 统称为元曲。元曲的代表作品包括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等。
明清小说
明清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其中,明代四大奇书《三国 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清代的两部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尤为著 名。
D
04 子部——诸子百家思想
儒家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四库全书是什么
四库全书是什么四库全书是什么问题:四库全书是什么?答案:四库全书是经、史、子、集。
【相关阅读】《四库全书》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是清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
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36000余册。
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根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齐,供人借阅。
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根底。
主编是河间人纪昀〔晓岚〕。
后纪昀又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成为今人治史查书目的必备工具。
成书后抄录七部,分藏于北京〔文渊阁、文原阁〕、沈阳〔文溯阁〕、热河〔文津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阑阁〕。
2023年4月23日,文渊阁《四库全书》原样完好复制版公益展示活动在北京举行。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晓岚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共有3500多种书,7。
9万卷,3。
6万册,约8亿字,根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
先抄好的四局部贮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
后抄好的三局部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整套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44类,其中也包括了《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周易》、《周礼》、《礼记》、《诗经》、《孝经》、《尚书》、《春秋》、《尔雅》、《説文解字》、《史记》、《资治通鉴》、《孙子兵法》、《国语》、《水经注》、《战国策》、《本草纲目》、《茶经》等其他经典著作,还有____、朝鲜、越南、印度以及欧洲人的一些著作,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
经史子集
具体分类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经部收录了儒家的“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 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 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十三经:是指在南宋时期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 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出处:《新唐书·艺文志一》:“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示例:就从妹子 说一句书,无论~,大家都顶针续麻依次接下去。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八回。
四部简介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今天,它仍是我们熟悉古 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五四以来,我国借鉴西方的图书分类法,按现代学科仍采用的是九十年代修订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但 是,由于不少古籍很难纳入中图法的分类体系,因此一般古籍图书馆(库)的庋藏和检索,仍袭用传统的四部分 类法。
十三经注疏: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 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 等。
文献已有经、史、子、集的文献分类思想
文献已有经、史、子、集的文献分类思想
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法之一。
“经”、“史”、“子”、“集”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的所有书籍。
“经”是指经书。
其中主要包括《易》《尚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谶纬等。
其它还有小学、训诂、文字学之类“人人习用之文字”。
“史”是指的历史著作。
其中主要包括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等十三类。
“子”是指诸子百家的著作。
其中主要包括道家、法家、名家、兵家、释家等书。
此外,农、医药、天文、历数、五行、小说等凡能成一家之言的书也包括在这里面,共十三类。
“集”是指诗词文集。
其中主要包括《楚辞》、“别集”“总集”三类。
(集一人之诗文为一书,称“别集”;集多人之诗文为一书,称“总集”。
)
四部分类法比较简明扼要,眉目也比较清楚,各种不同门类的古书大致都可以包括在内了。
同时每一类书,仿照《汉书·艺文志》体例,简要地把各家的学术源流演变情况都以总序、小序的形式作了说明,这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唐以前各种古籍的由来及其分流情况,
增长许多书的知识,如前面所说,由于分类比《七略》更为细密,这样也就更便于查阅。
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经史子集]
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说明:任何书目都可能以偏概全,这是第一,第二,多半会带有个人喜好成份,这一点,就连胡博士的书目都受到梁启超先生的责问,何况我等区区小辈,还望方家不吝赐教。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历来是我国图书传统的分类方法,题目即为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所以我一仍其旧,并参考其他学人,选出其中的最基本的核心书籍,简要略述如下:【经部】《十三经》及《十三经注疏》。
这是儒家的核心著作,要先理解经文的意义,再去做进一步的研究。
研究经学,我认为乾嘉朴学的治学方法是有意义的。
好的版本是中华书局的《十三经注疏》。
如再讲,可以说十三经几乎包含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但尤要者为: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左传、论语、孟子。
经部书是国学精华,语言文字之学(旧之小学)是基础,乾嘉以来诸大师小学功力多深厚。
只有这两关学扎实了,后面的就不怕了。
《说文解字》、《广雅》,这两部书很重要,先秦两汉的书很多字义的解释要靠它们,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和王念孙的《广雅疏证》注本较好。
另外还有《经传释词》《经籍纂诂》《经学历史》《经学通论》等。
【史部】《二十四史》及清史稿。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主要是政治史)浓缩在书里面,虽说是帝王将相的家谱,但现在还没出现能代替它们的史书,所以也就必读了。
其中,前四史更是必读书,是纪传体史书的经典代表,文史俱佳。
除前四史外,《明史》亦佳。
《水经注》、《通典》、《文史通义》分别是地理书,政书,史评书。
尤其是通典,对我们了解唐以前的典章制度很有帮助。
另外有《史通》、《通志》、《文献通考》、《资治通鉴》、《国语》、《战国策》《二十二史札记》等。
《四库全书总目》、《书目问答》,目录学是作学问和入门的要旨,知道有哪些书,学什么看什么样的书是作学问、出成果的关键。
前者收书3500余种,后者也有2200多种。
近日我曾购得《輶轩语详注》一本,《輶轩语》原为张之洞撰,此书可视为《书目答问》的精简本,其中所列经典可作重要参考。
论经史子集四部之分
诗赋略 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 兵书略 (史)
术数略
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
方技略
(集)
1.经典志:纪六艺、小学、史记、杂传(六艺略) 2.诸子志:纪古今诸子 (诸子略) 3.文翰志:纪诗赋 (诗赋略) 4.军书志:纪兵书 (兵书略) 5.阴阳志:纪阴阳图纬 (术数略) 6.术艺志:纪方技 (方技略) 7.图谱志:纪地域及图书 (辑略) 8.附道经录 9.附佛经录
—<清>钱大昕
刘歆“集六艺群书种别为七略”,这七略 是: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 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其中辑略是一书 的总要,是综述学术源流的绪论,分类实 际上是六略。
六艺略 诸子略 诗赋略 兵书略 术数略 方技略
六略
六艺略
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源自(经)诸子略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 兵家、术数、方技 (子)
四库全书简介
四库全书清乾隆1772年开始编纂,经十年编成。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
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
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
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
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
这样,由《永乐大典》的辑佚便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
《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征集图书。
征书工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结束,历时七年之久。
为了表彰进书者,清廷还制定了奖书、题咏、记名等奖励办法:“奖书”即凡进书500种以上者,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进书100种以上者,赐《佩文韵府》一部。
“题咏”,即凡进书百种以上者,择一精醇之本,由乾隆皇帝题咏简端,以示恩宠。
“记名”即在提要中注明采进者或藏书家姓名。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协助和藏书家的积极响应下,征书工作进展顺利,共征集图书12237种,其中江苏进书4808种,居各省之首;浙江进书4600种,排名第二。
私人藏书家马裕、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等也进书不少。
第二步是整理图书。
乾隆皇帝为了存放《四库全书》效仿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的建筑建造了南北七阁。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写完毕并装潢进呈。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与《儒藏》(乐爱国)《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公元1772年~1787年)由清政府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该丛书以著录儒家典籍以及儒家学者的著作为主,可称得上清代的“儒藏”。
但虽说是“儒藏”,却也包括了不少据说是与儒家相对立的科技方面的著作,尤其是,还有一些西方科学著作。
显示了《四库全书》编纂者的气魄和学识。
《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子部”依次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
科技著作主要集中在农家、医家、天文算法。
包括《齐民要术》、《陈旉农书》、《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农政全书》等农家著作;《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针灸甲乙经》、《伤寒论注释》、《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方》、《本草纲目》、《景岳全书》等医家著作;《周髀算经》等“算经十书”以及《数书九章》、《测圆海镜》、《新仪象法要》、《古今律历考》、《历算全书》、《晓庵新法》等天文算法著作。
至于《四库全书》为什么收入这三类著作?《四库全书总目》卷九十一《子部总叙》说:“民,国之本也;谷,民之天也;故次以农家。
本草经方,技术之事也,而生死系焉。
神农黄帝以圣人为天子,尚亲治之,故次以医家。
重民事者先授时,授时本测候,测候本积数,故次以天文算法。
”并且还指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这六家“皆治世者所有事也”。
除了农家、医家、天文算法之外,《四库全书》中的科技著作还包括“子部”谱录类,其中的器物之属、食谱之属和草木鸟兽虫鱼之属,都属于科技著作,如《云林石谱》、《茶经》、《荔枝谱》等;“史部”的地理类也有一些地理学方面的著作,如《太平寰宇记》、《水经注》、《南方草木状》、《徐霞客游记》等。
值得注意的是,《四库全书》中还收入了一些西学著作,而主要是西方的科学著作,共计2 0部。
其中,收入地理类的有2部:传教士艾儒略撰写的《职方外纪》和传教士南怀仁撰写的《坤舆图说》。
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代表作品
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代表作品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我们学习的四部,基本是按照《四库全书》的分类来,从而达到熟悉古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目的。
先说经典子集的四部分类法。
经部“经” 有“五经”、“九经”、“十三经”之说。
“五经”指的是先秦时代《周易》、《尚书》、《诗经》、《礼》、《春秋》五种儒家经典。
秦始皇焚书,除《周易》作为术数之书得以保留外,其余四种皆被焚毁。
汉儒凭自己的记忆将其恢复,将其定为官学,设立“五经博士”,五经之名正式确定下来。
唐代开科取士,其中“明经”科考试内容变为“九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左传》、《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
南宋以后又逐步拓展为十三部儒家经典,简称“十三经”。
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四库全书的“经部”共分十类,计695部,10214卷。
包括宋嘉佑三年章友直篆书的《宋二体石经》,《宋高宗石经》,唐文宗二年郑覃的《十二经》(无《孟子》),明嘉靖年间至善堂《九经》,明崇祯年间金蟠、葛鼐合刊的《十三经古注》,清嘉庆年间计树园《十一经》(无《论语》、《孟子》)等。
经部还包括历代学者为十三经所作的注疏本,如曹魏时代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的《周易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汉代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汉代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仪礼注疏》,汉代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晋杜预集解,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春秋谷梁传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孝经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注疏》等。
《传是楼记》汪琬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传是楼记》汪琬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昆山徐健菴先生,在他的住宅后面建造了一幢楼房,共有七间。
他吩咐工匠砍削木材,制作了七十多个大橱,贮藏书籍若干万卷,分别为经史子集四部,每部都有次序,用白色的标签、浅黄的封套标明。
经部书籍中附以经传、义疏、注说等方面的书,史部书籍中附以日录、家乘、山经、野史等方面的书,子部书籍中附以卜筮、医药等方面的书,集部书籍中附以乐府、诗余等方面的书。
总共一共有七十二个橱,按照部类依次排列,白色的标签、浅黄的封套,在阳光下非常耀眼。
于是先生召集各位子孙,登楼并且教导他们说:“我用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我们徐家的先世,本来就是凭借着清白的操守起家的,我也是耳濡目染很久了。
我曾经感慨那些做父祖辈的人,想要把土地家产传下去,但是他们的子孙不一定能世世代代富有;想要把金玉珠宝、珍贵的古玩传下去,但是他们的子孙又不一定能够世世代代宝爱这些东西;想要把园池台榭、舞歌车马传下去,但是他们的子孙又不一定能够世世享受这些娱乐。
我正把这些事例看作鉴戒。
那么我用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这时他指着书高兴地笑着说:“我传给你们的,就是这些了!”于是就把这座楼命名为“传是”,并且向我询问作记的事情。
我体弱多病,来不及写文章,先生多次写信催促我,最后我只能回复说:“哎呀,书籍遭受的灾难太严重了!自从汉朝以来,皇帝常常用官家的丰厚赏金去买书,皇公大臣以及各级官员往往又用大量的钱财去交换,或者亲自动手书写,或者雇请抄手加以誊录。
但是收藏的人还来不及把书籍聚集起来,就常常发生变故而使得书籍散失,由此可知藏书之难了。
”我再说:“我认为藏书之难还比不上守书之难,守书之难还比不上读书之难,更比不上亲身去实行了而有所体会之难。
所以藏书而不能守,同不藏书没有什么两样;守住了而不能读,同守不住没有什么两样。
虽然已经读了,而如果嘴上是一套,实行的又是另一套,心中想的和实际做的不一致,采了它的花而忘记了它的果实,那么就是用记诵之学来骗骗众人而欺世盗名的人了,同不读书又有什么不同呢!”古代善于读书的人,开始时博闻强记,广泛涉猎,最终却要达到融会贯通、领会主旨的境界。
《四库全书总目》四部分类框架
《四库全书总目》四部分类框架《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史上一部重要的文献资料汇编,它的四部分类框架包含了文、史、子、集四大部分。
其中,“文”包含了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儒家、经籍三种内容;“史”包括了正史、别史、编年、野史、地方志等五类内容;“子”则包括了儒家文集、古文尚书、百家姓等内容;“集”则包括了诗、赋、歌、颂、骈文、话本等。
“文”部分是《四库全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化所涵盖的绝大部分内容,其中经、史、子、集四种类型几乎将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内容涵盖得十分全面、细致。
在“文”部分中,儒家文化的影响尤为深远,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和主流。
在儒家经典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文化至高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诸子百家》中,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而“经籍”则包含了国粹中的《易经》、《尚书》、《礼记》等各种文化经典,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史”部分则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全部。
正史的《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均为中国古代史学史料的重要来源。
而《别史》、《编年》、《野史》、《地方志》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也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子”部分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品数量众多,且多是在儒家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文化作品。
其中《百家姓》、《千字文》等,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基础读物,是中华文化内涵的体现。
“集”部分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部分,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悠久的章节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为丰富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其中,《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等都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总之,四库全书总目的四大部分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国文化史和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资料来源,对研究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经史子集——《四库全书》
看了上面的介绍,大家一定会想:看来古代有很多皇帝都喜欢整理编修“百科全书”呀!没错,在明代的《永乐大典》编修完成约300年,清代的乾隆皇帝正式下令,开始编修另外一部百科丛书——《四库全书》。
和《永乐大典》相比,《四库全书》有哪些特点呢?1. 体例不同人们常常将《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相提并论,殊不知,两者虽然都是中国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重要文献,但其文献性质却截然不同:《永乐大典》是类书,而《四库全书》是丛书,丛书会把毫不相关的内容收录在一起,《四库全书》中的经、史、子、集四部分就是互不相关的。
2.谁是“更好”的乾隆皇帝下令编修的这部书为什么要叫《四库全书》呢?其实“四库”的说法最早出自《隋书箓经籍志》,当时官方将书籍分藏于经、史、子、集四个书库中,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
这种图书分类法一直延续到了清代,所以在编纂《四库全书》时,官方便采用了“四库”的名字。
在“四库”后面加“全书”,则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编撰之功远超前代。
中国古代最大规模的一部官修百科丛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全书规模近8万卷,约3.6万册,近8亿字这就是《四库全书》。
经(儒家经典)史(史书典籍)子(诸子百家经典)集(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四库全书》文/赵国香 图/柿子《四库全书》总共有七部,首先抄写完成的四部被分别藏于北京故宫的文渊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北京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俗称“北四阁”。
之后又抄写了三部,分别藏于镇江的文宗阁、扬州的文汇阁、杭州的文澜阁,俗称“南三阁”。
不同于“藏于深阁”的皇家御用之书《永乐大典》,贮藏于“南三阁”的三部《四库全书》主要面向广大学子开放,它对当时的教育普及来说可是功不可没!从这个角度看,《四库全书》不仅供皇帝阅读,还给大众提供了学习机会,它确实是“更好”的!3.都是“纯手工”技术活儿和《永乐大典》一样,《四库全书》也是“纯手工”制作——《永乐大典》3.7亿字,约3000人编修了6年完成,而《四库全书》更厉害,有近8亿字,编修工作前后历时20余年,约有4000人参与。
经史子集四部
• 5.《四库总目》:四分法集大成, 经史子集(44小類) • ⑴經(10):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 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 • ⑵史(15):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別史類、雜 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鈔類、載記、時令、地理、 職官、政書、目錄、史評類 • ⑶子(14):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算法, 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說,釋家,道家 • ⑷集(5):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類
• ▲經書舉要:
• • • • • 周易:玄妙的天書;尚書:原始的史冊; 詩經:樸素的歌聲;三禮:理想與法度; 春秋:亂世的青史;論語:仁者的教誨; 孟子:匡世的真言;孝經:人倫的至理; 爾雅:文辭的淵海;說文:造字之原始。
• ㈡史部概說 • 1.“史”的含義 • 許慎《說文解字》:“史,記事者也。 從又持中。中,正也。” • 班固《漢書·藝文志》:“古之王者, 世有史官,君舉必書,所以慎言行,昭法 式也。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 秋》,言為《尚書》,帝王靡不同之。”
• 一、“國學”一詞產生的時間:清末 民初。
• 二、“國學”一詞產生的背景:相對 於“西學”而提出,最初帶有悲涼色 彩。
• 三、“國學”的幾種不同定義: • 1.20世紀初,鄧實:“一國所自有之學也” • 2.“辛亥革命”到“新文化運動”:《青 年雜誌》,梁漱溟 • 3.1920年以後,胡適:“國故學” • 4.馬一浮:“國學者,即是六藝之學。”
——提綱:
• 1.“一國所自有之學”:“國學”一詞的 義涵及其產生 • 2.經史子集:國學的基本構成(範圍) • 3.進德修業:國學的現代意義 • 4.學術代變:傳統學術思想的流轉變遷 • 5.“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也談企業的社會責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現代以來,由於政治革命的需要,國人 高舉“反傳統”的大旗,視國學為“封建 糟粕”,並轉而崇信西方科技文明。然而 百年之後的今天,國人所面臨的境遇卻是: 思想多元、信仰缺乏、世風浮躁、人情冷 漠,民眾普遍感到“民族自信力”的嚴重 匱乏和“個體幸福感”的無由追尋。這表 明,對傳統的簡單否定,會迷失自己前行 的方向。而這,既關係到每個個人的生活 幸福,也關係到整個民族的命運前途。
• ㈣集部概說 • 1.“集”的含義 • ①會聚、雜合。 • 許慎《說文》:“集,群鳥在木上也。” • ②文集 • 2.集部分類:楚辭,別集;總集;詩文 評;詞曲
• ▲集部書舉要: • • • • 《楚辭》:南國之歌吟; 《唐詩》:森嚴之法度; 《宋詞》:宛美之才情; 明清小說:紛紜之世態。
▲古典社會,“經史子集”乃一體之學!
二、經史子集——國學的基本構成
• 一、“經史子集”的定名和排序——從 “六分”到“四分” • 1.刘歆《七略》、班固《汉書藝文志》: 六分法 • 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 • 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
• 2.西晋荀勖《中经新簿》:四分法 • 甲、乙、丙、丁(经、子、史、集) • 3.东晋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四分法 • 甲、乙、丙、丁(经、史、子、集) • 4.《隋书·经籍志》:四分法,正式定名 • 经、史、子、集
——提綱:
• 1.“一國所自有之學”:“國學”一詞的 義涵及其產生 • 2.經史子集:國學的基本構成(範圍) • 3.進德修業:國學的現代意義 • 4.學術代變:傳統學術思想的流轉變遷 • 5.“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也談企業的社會責任
一、“一國所自有之學”:國學的義涵及其產生
《漢語大詞典》: • 1.古代指國家設 立的學校; • 2.指我國固有的 文化、學術。
• 5.《四库总目》:四分法集大成, 经史子集(44小類) • ⑴經(10):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 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 • ⑵史(15):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別史類、雜 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鈔類、載記、時令、地理、 職官、政書、目錄、史評類 • ⑶子(14):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算法, 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說,釋家,道家 • ⑷集(5):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類
國學概論
周春健
中山大學哲學系 中山大學古典學中心
——概說:
• 所謂“國學”,指的是中國固有的 傳統學問,範圍涉及“經史子集”四 部,內容涵蓋儒墨道法等“九流十 家”。幾千年的傳統國學,無論在安 頓個體心性,還是在維護天下秩序方 面,都曾經發揮過積極而持久的作用, 是中國人安身立命的思想源泉。五千 年文明綿延不絕,便驗證了它價值的 永恒!
• 2.諸子的派別:九流十家;三教九流 • ——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 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
• ▲子書舉要:
• • • • 老子:南面之道術;莊子:齊物與逍遙; 荀子:禮法之宗師;韓非子:法術之大成; 鬼谷子:奇變之權謀;孫子兵法:兵學之聖典; 黃帝內經:原診以知政;六祖壇經:中土之佛典。
• 一、“國學”一詞產生的時間:清末 民初。
• 二、“國學”一詞產生的背景:相對 於“西學”而提出,最初帶有悲涼色 彩。
• 三、“國學”的幾種不同定義: • 1.20世紀初,鄧實:“一國所自有之學也” • 2.“辛亥革命”到“新文化運動”:《青 年雜誌》,梁漱溟 • 3.1920年以後,胡適:“國故學” • 4.馬一浮:“國學者,即是六藝之學。”
• 1.“經稟聖裁,垂型萬世,刪定之旨,如 日中天,無所容其贊述。” • 2.“正史體尊,義與經配,非懸諸令典, 莫敢私增。” • 3.“儒家本六藝之支流,雖其間依草附木, 不能免門戶之私。而數大儒明道立言,炳 然具在,要可與經史旁參。” • 4.“文質相扶,理無偏廢,各明一義,未 害同歸。”
• 二、經史子集概說 • ㈠經部概說 • 1.“經”的含義 • ①字源本義——許慎《說文解字》: “經,織從絲也。从糸,坙声。” • ②經為“常”,班固《白虎通》: “經,常也。有五常之道,故曰五經,言 不變之常四書五經 • 四經——六經——五經——七經——九 經——十經——十二經——十三經(南宋) • (——易、書、詩、三禮、三傳、論語、 孝經、爾雅、孟子) • “四書五經”:易、書、詩、禮、春秋; •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 ▲經書舉要:
• • • • • 周易:玄妙的天書;尚書:原始的史冊; 詩經:樸素的歌聲;三禮:理想與法度; 春秋:亂世的青史;論語:仁者的教誨; 孟子:匡世的真言;孝經:人倫的至理; 爾雅:文辭的淵海;說文:造字之原始。
• ㈡史部概說 • 1.“史”的含義 • 許慎《說文解字》:“史,記事者也。 從又持中。中,正也。” • 班固《漢書·藝文志》:“古之王者, 世有史官,君舉必書,所以慎言行,昭法 式也。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 秋》,言為《尚書》,帝王靡不同之。”
• 2.史書的體制: • • ①紀傳體(正史):“二十四史” • ②編年體:司馬光《資治通鑑》 • ③紀事本末體:袁樞《通鑑紀事本末》
• ▲史書舉要: • • • • 《史記》:史家之絕唱; 《三國志》:蜀漢之風雲; 《戰國策》:遊士之策謀; 《資治通鑒》:帝王之明鏡。
• ㈢子部概說 • 1.“子”的含義 • ①男子之美稱。 • 顏師古:“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 謂之君子。” • ②子指諸子,作為古書部類和學術派別 之稱。
•
“解鈴還須系鈴人”!要徹底解決 中國人自身的安身立命問題,光靠外 來學問無由實現,必須要從中國自己 的傳統智慧中找尋答案。然而21世紀 的今天,許多國人對中國傳統經典已 經相當陌生,我們迫切需要來一場大 規模的古典學問的“補課”!
• 中國經典,博大精深!清人云:“學者研 理於經,可以正天下之是非;征事於史, 可以明古今之成敗。”以古典的眼光涵泳 經典,親近聖賢,可以讓人心境淡泊,態 度從容,舉止優雅,見識高遠。既已得 “道”,則管理、經營策略之“器”,迎 刃而可解。“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國學”可以帶您領略人生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