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解读

合集下载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重点问题解析)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重点问题解析)

(2)4.2.3条
对于下凹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的要求主要是延续1316号
文中的要求,同时考虑到园林绿化的多样性,因此地标中下
凹式绿地率规定为50%。
目前大部分小区或公建项目地库区域面积较大,透水铺装 下垫面条件不满足要求的区域较多,无法做到100%的透水铺 装,因此维持70%透水铺装率的要求。但是对于有条件实施透

缺少市政管线相关参数:
市政接口管径、标高及排水能力等设计条件不全

(2)规范理解不透彻
1)调蓄设施未按规定设置; 如:硬化面积8000平方米,未做雨水调蓄池 2)没有相关雨水设计; 3)执行标准不一致; 4)排水标准不符合规范要求; 如:排水设计标准按2年执行,不满足要求。
5)调蓄设施设置有误;
入附属绿化用地面积。
2. 相关要求
北勘设测字【2013】107号 北京市勘察设计和测绘地理 信息管理办公室、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联合发 布关于 “雨水控制与利用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的通 知 北京标字【2014】1号 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 北京市勘察设计和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公室联合发布 “关于雨水控制与利用施工图审查要点”的通知
4.1.3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标准,应使得建设区域的
外排水总量不大于开发前的水平,并满足以下要求:
1 已建成城区的外排雨水流量径流系数不大0.5;
2 新开发区域外排雨水流量径流系数不大于0.4;
3 外排雨水峰值流量不大于市政管网的接纳能力。
4.2.3 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应优先利用低洼地形、下凹式
计文件报审时应含涉及雨水控制与利用的所有外线施工
图(包括:建筑、结构、设备、电气等四个专业),和 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的外线图纸(含调蓄设施)及说明。 (二)对于住宅小区或公建组团分期建设时,单体 建筑报审时应同时提交本项目区域全部雨水规度。最后一栋楼施工图文件报审时,应同时提交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编号:DB11/685—2013备案号:J12366—2013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stormwater managementand harvest engineering2013-07-24发布2014-02-01实施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 engineeringDB11/685—2013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日期:2014年02月01日2013 北京DB11/685—2013修订说明根据北京市质监局《关于印发2012年北京市地方标准编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2]20号)文件,本规范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和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编制单位对《城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DB11/T 685—2009、《北京市小区雨水利用工程设计指南》进行修订。

编制组对近年北京市建设运行的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进行了回访和总结,并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降雨资料进行了筛选和整理,结合现行的相关标准及政策,对原规范及原指南进行全面修订。

DB11/685—2013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标准化工作规划及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京质监标发[2012]第20号》文件,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编制。

编制组总结了近年来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和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应用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5章,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符号;3. 设计计算;4. 建筑与小区;5. 市政工程。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85-2013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85-2013

北京市地方标准DB编号:DB11/ 685-2013备案号:XXXX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engineering2013-07-24 发布2014-02-01 实施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联合发布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地方标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 engineeringDB11/ 685-2013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实行日期:2014 年02 月01 日2013 北京修订说明根据北京市质监局《关于印发2012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编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2]20 号)文件,本规范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和北京市水科学研究院等编制单位对《城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DB11/T 685-2009 进行修订。

编制组对近年北京市建设运行的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进行了回访和总结,并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降雨资料进行了筛选和整理,结合现行的相关标准及政策,对原规范进行全面修订。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标准化工作规划及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京质监标发[2012]第20号》文件,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编制。

编制组总结了近年来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和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应用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5章,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符号;3.设计计算;4.建筑与小区;5.市政工程。

本规范第1.0.3、1.0.7、4.1.11、4.4.2、4.6.1、4.8.9、5.4.4、5.6.4、5.6.5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规划指标解读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规划指标解读

瞯枟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枠专栏瞯北京市枟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枠规划指标解读刘 强1 康晓鹍1 翟立晓1 公维卿2 郑克白1(1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5;2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北京 100045) 摘要 北京市地方标准枟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枠(DB11/685-2013)中明确规定了新建工程应满足雨水调蓄设施容积、下凹式绿地比例、透水铺装率三项指标的要求。

通过对这三个规划指标的解读,旨在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该条款的编制依据及意图,并以一个满足这三个规划指标要求的实际工程为例,验证其场地径流控制效果能否满足地标中相关条款的规定。

关键词 规划指标 雨水调蓄 雨水流量径流系数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0 前言随着北京市硬化地面的大量增加,降雨时地面入渗量大大减少,径流峰值流量增大,汇流时间缩短,加之部分区域下游排水能力不足,导致近年来北京市内涝频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由于北京市降雨全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发生,加之北京市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因此北京市的雨水利用较宜利用绿地入渗、透水铺装等设施来达到雨水的间接利用,同时通过雨水调蓄设施对强降雨时的径流削减来达到雨水控制的目标。

北京市在2012年8月发布了枟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枠市规发[2012]1316号[1](以下简称1316号文),文中对调蓄设施容积、下凹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的要求作出规定,并将建设项目的这三个规划指标作为规划审批的依据。

1316号文中这三个规划指标为北京市枟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枠(DB11/685-2013,以下简称“地标”)编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 “地标”中规划指标解读“地标”中对新建工程中的雨水调蓄设施容积、下凹式绿地比例、透水铺装率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期达到对开发场地的雨水流量径流系数以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规定,其中4.2.3条规定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应优先利用低洼地形、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等设施减少外排雨水量,并满足以下规定:1 新建工程硬化面积达2000平方米及以上的项目,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具体配建标准为:每千平方米硬化面积配建调蓄容积不小于3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2 凡涉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建设工程,绿地中至少应有50%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凹式绿地;3 公共停车场、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和休闲广场、室外庭院的透水铺装率不小于70%。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配套图集(市政工程)》宣贯培训材料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配套图集(市政工程)》宣贯培训材料
助于指导广大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理解并正确使用《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满 足北京市建设海绵城市的需要。
1. 图集定位 2. 图集体系框架 3. 图集主要内容
1.《雨控规》规范体系框架
规范共分五章:1.总则;2.术语、符号; 3.设计计算;4.建筑与小区;5.市政工程, 编制条文总数148条,其中强制性条文9 条(第1.0.3、1.0.7、4.1.11、4.4.2、 4.6.1、4.8.9、5.4.4、5.6.4、5.6.5条)
城市道路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宜分散设置; 本图集雨水弃流井为全过程弃流,即在弃流井下部设雨水管道与市政污水管线连
接,雨水弃流量由下部雨水管道管径决定。 雨水弃流井宜设置在排水系统的中游、雨水调蓄池及储水设施前。 雨水弃流井应避免污水倒灌入雨水管道系统中。
三、图集编制内容
三、图集编制内容
三、图集编制内容
二、图集体系框架
Ⅰ 一般规定 Ⅱ 绿地入渗 Ⅲ 硬化地面入渗
Ⅰ 一般规定 Ⅱ 城市路段道路 Ⅲ 下凹桥区 Ⅳ 郊区公路 Ⅴ 城市广场 Ⅵ 地下空间
Ⅰ 一般规定 Ⅱ 雨水弃流 Ⅲ 雨水存储 Ⅳ 雨水处理
2. 图集体系框架 与《雨控规》体系框架协调一致。
二、图集体系框架
1. 图集定位 2. 图集体系框架 3. 图集主要内容
道路是市政工程范围内最主要的径流及污染物产生的场所之一,雨水控制与利用 工程中应吸收、借鉴、运用低影响开发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 术,达到削减地表径流与控制污染物外排量的目的。
本节以单幅、两幅、三幅、四幅常用道路平面及横断面形式为样本,从系统角度 图示说明城市道路范围内入渗、调蓄排放、收集回用等系统的组合形式,实际设计时 应根据道路情况灵活选择。
郊区公路建设的调蓄设施: (1)郊区公路经过或穿越水源保护区,应在排水系统下游修建雨水应急处理及储存设 施。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范》要点介绍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范》要点介绍

4.3.6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应设置储存设施,其储水量应按 下式计算。当具有逐日用水量变化曲线资料时,也可 根据逐日降雨量和逐日用水量经模拟计算确定。
Vh=W- Wi
(4.3.6)
Vh——收集回用系统雨水储存设施的储水量(m3);
Wi——设计初期径流弃流量(m3),应根据本规范式 5.3.5计算。
4.3.7 雨水调蓄排放系统的储存设施出水管设计流量应符合

系统可以通过对

雨水的渗透、储

存、调节、转输
与截污净化等功

能,有效控制径

流总量、径流峰

值和径流污染
本规范技术所发挥的作用
总量 控制
峰值
6章 入
资源
控制
渗系统

污染 控制
本规范技术所发挥的作用
总量 控制
7、8章
峰值 控制
收集回 用系统
资源 化
污染 控制
本规范技术所发挥的作用
总量 控制
9章 调
(4.3.9-2) (4.3.9-3)
式中:ts——渗透时间(s),按24h计;对于渗透池和渗透井,宜按3d计;
qi——第i种用水户的日用水定额(m3/d),根据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和《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计算;
ni——第i种用水户的用户数量; ty——用水时间,宜取2.5d;当雨水主要用于小区景观水体,并且 作为该水体主要水源时,可取7d甚至更长时间,但需同时加大蓄水容积;
30
2.扩展并细化: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工艺的规划量化计算
3.1.3 建设用地内应对雨水径流峰值进行控制,需控制利用 的雨水径流总量应按下式计算。当水文及降雨资料具备 时,也可按年分析确定。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设计思路解读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设计思路解读

2.硅砂透水砖路面 1)适用场所:停车场、广场、小区道路、人行道、步行街等,也可用于道路、道牙、树池等的砌块 铺设; 2)典型铺装结构图(以北京标为例): a、做法同普通透水砖路面。 b、硅砂透水路缘石:
c、硅砂排水沟、硅砂蓄水池、硅砂渗排水管渠、硅砂雨水井等。
d、硅砂透水树池:
3.透水混凝土路面 1)适用场所:小区与公园的轻荷载道路(仅允许轴载40kN以下车辆行驶的城镇道路和停车场、小区 等道路)、广场等; 2)典型铺装结构图(以北京标为例):
▲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的类型及其组合形式: a、类型分为三种: (1)间接利用(雨水入渗);(2)直接利用(收集回用);(3)只控制不利用(称调蓄排放)。 b、组合形式: (1)雨水入渗;(2)收集回用;(3)调蓄排放;(4)雨水入渗+收集回用;(5)雨水入渗+调蓄排放; (6)雨水入渗+收集回用+调蓄排放。 ▲适用范围要点: a、雨水收集回用设施宜用于年均降雨量大于400mm的地区。(北京地区年均降雨量595mm,但由于降 雨集中,时空分布不均,地下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应优先入渗,收集回用要考虑经济性,根据项目 综合考虑)。 b、雨水入渗设施适用于土壤渗透系数10-6~10-3的工程,且渗透面距地下水位应大于1.0m。不适用 于湿陷性黄土、膨胀土、高含盐土、永久性冻土土壤。 ▲源头减排雨水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实现源头雨水的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和径流污染控制,并尽可能实现雨水资源化。 a、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 径流总量控制率及相应的设计降雨量按国标或地标执行。设计日降雨量应按常年最大24h降雨量确定,
●国标:对下凹绿地、透水铺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规定如下: 1)《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16: ▲3.1.2 建设用地内应对年雨水径流总量进行控制,控制率及相应的设计降雨量应符合当地海绵城市 规划控制指标要求。 ▲6.1.2条: 1 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庭院、广场等硬化地面宜采用透水铺装,硬化地面中透水铺 装的面积比例不宜低于40%; 2 小区内路面宜高于路边绿地50mm~100mm,并应确保雨水顺畅流入绿地; 3 绿地宜设置为下凹绿地。涉及绿地指标率要求的建设工程,下凹绿地面积占绿地面积的比例不宜低 于50%;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19: ▲8.1.4条:场地的竖向设计应有利于雨水的收集或排放,应有效组织雨水的下渗、滞蓄或再利用; 对大于10hm2的场地应进行雨水控制利用专项设计。(控制项) 3)《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17S705: ▲海绵型小区雨水系统构成的三个层次: a、源头减排雨水系统,处置常年(出现频率为50%,对应P=2a)以内的雨水;b、传统(灰色)雨水系 统,处置重现期3a或5a内雨水;c、溢流雨水系统或超标雨水排放系统,处置约50a重现期以内的雨水。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范》要点介绍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范》要点介绍

蓄排放
系统
峰值
污染
控制
控制
入渗系统包含的技术 渗

入渗 系统


收集回用系统包含的技术 蓄

收集回 用系统


调蓄排放系统包含的技术
总量 控制
调蓄排
放系统
峰值 控制
污染 控制
雨水收集与排除包含的技术

5章 雨 水收集 与排除


主编单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江苏扬安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二、修编概况
1.编制过程:
• 住建部“关于印发2013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 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6号)
• 2013年9月:召开规范修编启动会议。 • 2014年12月:扬州召开全体会议,讨论征求意见稿。 • 2015年6月:西安召开全体会议,讨论返回意见处理。
共350多条。 • 2015年10月23日在北京召开专家审查会。 • 2016年1月 住建部启动海绵城市建设10+1标准的制
保护并合理利用场地内原有的水体、湿地、坑塘、 沟渠等;
2 应优化不透水硬化面与绿地空间布局,建筑、 广场、道路周边宜布置可消纳径流雨水的绿地;
3 建筑、道路、绿地等竖向设计应有利于径流汇 入雨水控制及利用设施。
4.2.2 雨水控制及利用应优先采用入渗系统和收集回用 系统,当受条件限制或条件不具备时,应增设调蓄 排放系统。
1.0.3 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当 地的水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采用低影响开发 雨水系统的各项技术。
1.0.4 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可采用渗、滞、蓄、净、用、 排等技术措施。
1.0.5 规划和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应包括雨水控制及 利用内容。雨水控制及利用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 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1.0.6 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应采取确保人身安全、使 用及维修安全的措施。 1.0.7 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应结合室外总平面、园林 景观、建筑、给水排水等专业相互配合设计。

北京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北京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北京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篇一:《浙江省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guidelines of design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harvest in civil building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6年5月1日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guidelines of design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harvest in civil building主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气候中心批准部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前言依据国务院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关于确定《民用建筑电动车充电设施配置与设计规范》等2项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制订计划的通知”(建设发[2016]79号)的要求,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开展了本设计导则的编制工作。

编制组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参考了正在修编的国标《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以及北京市、南宁市等地方标准,结合浙江省气候条件,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完善,制定了本设计导则。

本导则共分为9章和4个附录。

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符号,设计参数,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雨水收集与排除,雨水入渗,雨水储存与回用,水质处理,调蓄排放等。

本导则由浙江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至: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邮政编码:310028)。

本导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浙江省气候中心浙江大学主要起草人:王靖华赵萍刘峥嵘杨军周永潮汪波王健张楠王永王小红高蔚乌姬娜周华易家松邵煜然雍小龙桑松表黄正杰虞介泽方火明邓倩潘孝辉鲍国栋主要审查人:景政治黄宇年徐承华钱樟有何江张汛翰包志毅目次1 总则 ....................................................................................................... (1)2 术语、符号........................................................................................................ (2)2.1术语 ....................................................................................................... (2)2.2符号 ....................................................................................................... (5)3 设计参数........................................................................................................ . (8)3.1 降雨量设计参数 ....................................................................................................... (8)4 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 ....................................................................................................... . (13)4.1 一般规定 ....................................................................................................... . (13)4.2 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 (14)4.3 系统选择 ....................................................................................................... . (16)5 雨水收集与排除 ....................................................................................................... (19)5.1屋面雨水收集 ....................................................................................................... (19)5.2硬化地面雨水收集 ....................................................................................................... . (20)5.3雨水弃流 ....................................................................................................... .. (20)5.4雨水排除 ....................................................................................................... .. (22)6 雨水入渗........................................................................................................ .. (24)6.1一般规定 ....................................................................................................... .. (24)6.2渗透设施 ....................................................................................................... .. (26)6.3渗透设施计算 ....................................................................................................... (30)7 雨水储存与回用 ....................................................................................................... (32)7.1一般规定 ....................................................................................................... .. (32)7.2储存设施 ....................................................................................................... .. (33)7.3雨水回用供水系统 ....................................................................................................... . (36)7.4系统控制 ....................................................................................................... .. (37)8 水质处理........................................................................................................ .. (39)8.1处理工艺 ....................................................................................................... .. (39)8.2处理设施 ....................................................................................................... .. (40)8.3雨水处理站 ....................................................................................................... . (41)9 调蓄排放........................................................................................................ .. (42)附录a 浙江省各地市24小时最大降水常用典型频率表 (44)附录b 浙江省各地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日降雨量 (45)附录c 浙江省各地市暴雨强度参考表 (46)附录d 浙江省各地市逐月蒸发量与降雨量 (51)本导则用词说明 ....................................................................................................... . (53)条文说明........................................................................................................ (54)【篇二:雨水控制与利用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雨水控制与利用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一、施工图设计总体要求(一)主要设计依据1、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审批的文件。

北京市地方标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主要条款解读天鸿圆方 ppt课件

北京市地方标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主要条款解读天鸿圆方  ppt课件

PPT课件
12
3. 主要内容介绍
3.1 章节设置
PPT课件
13
3.3 主要术语
2.1.1 雨水控制与利用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
削减径流总量、峰值及降低径流污染和收集回用雨水的总称。包括雨水滞蓄、收集
回用和调节等。
2.1.2 低影响开发(LID) low impact development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2. 编制目的及目标
2.1 编制目的
北京市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展了雨水课题的 初步研究。1996年在天秀小区等进行了雨水利用示范 工程建设,并逐渐推广至2008年奥运工程得到广泛实 施,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截止到2012年底,城镇 共建设雨水利用工程808处,年综合利用雨水量5706.3万 m3。年蓄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地区不透水地 面面积逐年增长,雨水资源流失、地下水位下降等 问题日益突出,近年城市内涝频现,给人们的生命 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
PPT课件
3
国务院: 2013 年3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 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和2013年9月《国 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 36 号)提出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 防涝工程体系。 住房和城乡建部明确指示要按照国务院23号和36 号文件 的精神,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 LID)建设模式。
步加强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工作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
【2013】48号)中指出要实现“渗、蓄、滞、排”相结合,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篇一: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印发《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工作,减少雨水径流,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防洪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我委组织相关单位,对现行国家和我市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梳理。

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以下简称《技术要点》),现印发给你们执行。

在我市新建建设工程(含改、扩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中,相关建设单位、规划设计单位及管理部门,除应认真执行雨水控制与利用相关标准、规范外,还应符合《技术要点》的规定。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严格按照《技术要点》进行审查。

特此通知。

附件: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doc附件: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一、总体要求(一)新建建设工程(含改、扩建工程)均应进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规划和设计。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必须与主体建设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建设工程硬化后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为标准。

(三)新建建设工程的附属设施应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相结合。

景观水体应设计建设为雨水储存设施,草坪绿地应设计建设为雨水滞留设施。

(四)设计单位在提交的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总平面图中,应对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情况进行说明,明确标注采用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雨水调蓄设施的规模、位置,竖向设计及措施等内容。

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包含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说明、竖向设计及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措施等具体设计内容。

(五)规划管理部门在办理规划条件或选址意见书时,应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同时建设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

在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时,要对其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方案进行审查。

规划监督部门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规划核验时,应对其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规划建设情况进行核验。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规划指标解读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规划指标解读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规划指标解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雨洪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北京市制定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本文将对该规范的规划指标进行深入解读。

一、规划目标《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划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雨水控制与利用,减少城市地表径流,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雨水控制规划指标1. 雨洪安全指标雨洪安全是雨水控制的基本要求。

规范中明确了不同类型和等级的雨水系统对于不同频率和强度的降雨事件的处理能力要求,包括设计雨量、汇流水位、排放能力等指标,以保障城市的雨洪安全。

2. 汇流控制指标汇流控制是指通过合理的设计,控制雨水的汇流过程,减少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和速度,以降低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

规划指标中包括汇流系数、降雨过程中的雨水积蓄量和径流控制设施等方面的要求,旨在实现雨洪控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 蓄水设施指标蓄水设施是指通过建设蓄水池、湿地等设施,将雨水暂时储存起来,以减缓雨洪的形成和减少雨洪对城市的影响。

规划指标中规定了不同类型蓄水设施的设计容量、流量调控能力等要求,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提供足够的水量供给。

三、雨水利用规划指标1. 雨水收集指标雨水收集是指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景观绿化、冲洗马桶、灌溉等非饮用水用途。

规划指标中明确了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收集效率、储备容量、水质要求等,以保障收集到的雨水能够被有效利用。

2. 雨水处理指标雨水处理是指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处理,以提高水质达到相应的利用标准。

规划指标中包括雨水处理设施的设计要求、处理工艺和处理效果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利用的雨水符合相关的水质标准。

3. 雨水利用率指标雨水利用率是指雨水系统中实际利用的雨水量占总收集的雨水量的比例。

规划指标中规定了不同利用场所的雨水利用率要求,以推动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篇一: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印发《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工作,减少雨水径流,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防洪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我委组织相关单位,对现行国家和我市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梳理。

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以下简称《技术要点》),现印发给你们执行。

在我市新建建设工程(含改、扩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中,相关建设单位、规划设计单位及管理部门,除应认真执行雨水控制与利用相关标准、规范外,还应符合《技术要点》的规定。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严格按照《技术要点》进行审查。

特此通知。

附件: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doc附件: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一、总体要求(一)新建建设工程(含改、扩建工程)均应进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规划和设计。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必须与主体建设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建设工程硬化后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为标准。

(三)新建建设工程的附属设施应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相结合。

景观水体应设计建设为雨水储存设施,草坪绿地应设计建设为雨水滞留设施。

(四)设计单位在提交的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总平面图中,应对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情况进行说明,明确标注采用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雨水调蓄设施的规模、位置,竖向设计及措施等内容。

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包含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说明、竖向设计及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措施等具体设计内容。

(五)规划管理部门在办理规划条件或选址意见书时,应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同时建设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

在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时,要对其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方案进行审查。

规划监督部门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规划核验时,应对其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规划建设情况进行核验。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解读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解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解读
作者:郑克白, 徐宏庆, 康晓鹍, 李艺, 吕志成, 张书函
作者单位:郑克白,徐宏庆,康晓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45), 李艺,吕志成(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2), 张书函(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4)
刊名:
给水排水
英文刊名: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
年,卷(期):2014(5)
引用本文格式:郑克白.徐宏庆.康晓鹍.李艺.吕志成.张书函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解读[期刊论文]-给水排水
2014(5)。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1 总则1.0.1 为实现雨水资源化管理,减轻城市内涝,使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北京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小区及市政建设项目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1.0.3 北京市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应包括雨水控制与利用的内容。

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1.0.4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应以削减径流排水、防止内涝及雨水的资源化利用为目的,兼顾城市防灾需求。

1.0.5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建设应根据水文地质、施工条件以及养护管理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要注重节能环保和工程效益。

1.0.6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应在不断总结科研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广泛应用的、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

1.0.7 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应采取保障公众安全的防护措施。

1.0.8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雨水控制与利用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指削减径流总量、峰值及降低径流污染和收集回用雨水的总称。

包括雨水滞蓄、收集回用和调节等。

2.1.2低影响开发(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强调城镇开发应减少对环境(包括已建成区域已有设施)的冲击,其核心是基于源头控制和延缓冲击负荷的理念,构建与自然相适应的城镇排水系统,合理利用景观空间和采取相应措施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减少城镇面源污染。

2.1.3雨水调蓄 stormwater detention, retention and storage雨水滞蓄、储存和调节的统称。

2.1.4雨水滞蓄 stormwater retention在降雨期间滞留和蓄存部分雨水以增加雨水的入渗、蒸发和收集回用。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的生态缺陷分析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的生态缺陷分析

水资源管理C H IN A W A TE R R E SO U R C E S2018.3北京市叶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的生态缺陷分析关卓今王慧2袁张玉宝\朱向宏\尹丽芳3袁侯德3(1.北京市新水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100048,北京;2.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100048,北京;3.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100048,北京)摘要:北京市在城市雨水管理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成效。

2013年北京出台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 计规范》(DB11/685—2013),使北京市城市雨水管理利用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的道路。

但鉴于当时的认识,《规 范》在生态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影响了雨水生态效益的发挥。

从雨水利用的城市建设格局、规模、竖向规划、土壤 的作用、绿地的城市自净核心作用及低影响开发理念应用等方面分析了《规范》的缺陷,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城市雨水利用;规范;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北京Analysis of ecological deficiency related to Regulations for Rainwater Control and Utilization Project Design in Beijing Municipality//Guan Zhuojin,Wang Hui,Zhang Yubao,Zhu Xianghong,Yin Lifang,Hou DeAbstract院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rainwater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in Beijing Municipality.With thepromulgation of Regulations for Rainwater Control and Utilization Project Design in2013, mor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has been realized for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in the city.However,given at that tim e the regulations lack of consideration to the ecological needs,the benefits of rainwater for ecological good has not fully exploited.Therefore,it isrecommended to add the contents of rainwater utilization in the respects of city construction pattern,scale,verticalplanning,and function of soil as well as self-purification role of green land,and concept of low-impact development.Key words:urban rainwater utilization;regulations;sponge city;low elevation greenland;Beijing中图分类号:TU991.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院1000-1123(2018)03-0028-032013年北京市出台了叶雨水控制 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 范》),使城市雨水管理利用逐步走上 了规范化管理的道路。

雨水控制与利用措施浅析

雨水控制与利用措施浅析

雨水控制与利用措施浅析1. 引言我国属于人均水资源贫乏国家,部分城市用水十分紧张。

而且近些年,我国城市内涝灾害频发,为减轻城市内涝,实现雨水资源化管理,城市规划不再单一的关注排水管网建设的工程类措施,而是从规划层面更有效的控制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造成的影响。

尤其在干旱地区,更是将雨水作为城市水资源的一部分,纳入到城市水资源利用研究的范畴。

我国幅员辽阔,降雨特点因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应针对不同地区结合其降雨特点探讨其适应的雨水控制与利用的方式及措施。

2. 雨水控制与利用的必要性我国是一个干旱、严重缺水的国家。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

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我国年降雨量达6190亿立方米,是雨水资源国家。

但是由于我国城市排水大范围的采用管道直排的方式,缺少雨水集蓄、利用设施,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增加不透水面积使得雨水资源大量流失。

适时开展雨水控制与利用,可以将部分雨水收集作为水资源的一部分加以利用。

近些年,我国各大城市经常出现极端天气,造成城市内涝严重。

据统计,我国在2008-2010年间,共有351个城市中的62%发生过内涝。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损失惨重。

不仅北京,近年来,长沙、武汉、杭州等国内许多城市均因暴雨频发内涝。

如何应对内涝问题成为近些全国热议的话题。

雨水控制与利用无疑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一项有利举措。

近些年,全国各个地区大力倡导雨水控制与利用,尤其在2014年修编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中,增加了雨水综合利用的章节,规定了雨水利用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相继,北京市也公布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85-2013),作为地方标准,成为北京市开展雨水控制与利用在规划、设计阶段的指导文件。

3. 我国不同地区的降雨特点我国降雨在不同地区有其相应的特点。

北京市地方标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主要条款解读-天鸿圆方

北京市地方标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主要条款解读-天鸿圆方

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具体配建标准为:每千平方米
硬化面积配建调蓄容积不小于 30 立方米的雨水调蓄 设施;
本条参照市规发【2012】1316号文《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
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中的要求作出规定。基于控 制大中型工程的雨水外排流量考虑,提出每2000平方米硬 化面积以上的项目要配建雨水调蓄设施。每千平方米硬化 面积配建3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可控制33mm厚度的 降雨,由统计数据可得这一数值的设计降雨量可实现年径 流总量控制率为85%,已经满足低影响开发要求;
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
36 号)提出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 防涝工程体系。 住房和城乡建部明确指示要按照国务院23号和36 号文件 的精神,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 LID)建设模式。
2013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1号)公 布《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明确规定要充分利用自然 生态系统,提高雨水滞渗、调蓄和排放能力。
流量径流系数宜按扣损法经计算确定,资料不足时可采用0.25~0.4”,
当溢流排水的设计重现期比雨水利用设施的降雨量设计重现期大1年以 内时,取用下限值,当前者比后者大2年左右时,取高限值,当前者比
后者大5年时,取0.5;按照目前北京地区按3年至5年的重现期标准,已
建城区的外排径流系数应取0.5;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中“北京市的综合径流系数为0.5~ 0.7”,即市政设施要求建设项目控制的外排雨水径流系数为0.5~0.7; 参考北京市地方规划对已建城区的外排径流系数规定为不大于0.55。 综上,考虑到已建成区域的用地紧张,硬化程度普遍较高,加大滞蓄设 施成本较高,不经济,因此:取0.5。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解读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解读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解读
郑克白;徐宏庆;康晓鹍;李艺;吕志成;张书函
【期刊名称】《给水排水》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介绍了北京市地方标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85-2013)的编制背景、目标设定和主要条款的设置.内容包括北京市水环境的特点、降雨资料、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概况、地方政府相关文件等,有助于对该规范的理解.【总页数】6页(P55-60)
【作者】郑克白;徐宏庆;康晓鹍;李艺;吕志成;张书函
【作者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45;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45;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45;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2;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2;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源头控制和利用雨水践行低影响开发理念——《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专栏开栏语 [J], 郑克白;马先海
2.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部分设计参数的确定 [J], 龚应安;张书函;陈建刚;李萍
3.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规划指标解读 [J], 刘强;康晓鹍;翟立晓;公维卿;郑克白
4.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市政工程部分解读 [J], 李艺;吕志成;郭磊
5.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的生态缺陷分析 [J], 关卓今;王慧;张玉宝;朱向宏;尹丽芳;侯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市雨水利用概况及政策介绍

北京市雨水利用概况及政策介绍
北京市雨水利用概况及政策介绍
三、北京市雨水利用工程状况 北京市是我国最早提出雨水利用设想的城市之一,2000年就 启动了中德合作“北京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项目,历经5年, 共建设5种模式、6个不同雨洪利用工程示范小区和1 个雨洪 利用中心试验场,工程建设总面积60 hm2,建设蓄水池2228 m3,年节水18.49 万m3。
北京市地下水补给与地下水埋深变化示意图 Groundwater rech北a京rg市e雨a水n利d用d概e况p及th政策va介r绍iation in Beijing plain
二、雨水利用相关政策
北京市政府66号令(2000.12.1)中明确要求开展市区的雨水利用工程; 2003年3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水利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 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市规发【2003】258号):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含各类建筑物、广场、停 车场、道路、桥梁和其他构筑物等建设工程设施,以下统称为建设工程)均 应进行雨水利用工程设计和建设。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建设中水利用设施的 新改扩建设工程,必须同时考虑建设雨水利用设施。”“三、雨水利用工程 的设计和建设,以建设工程硬化后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 量为标准。”
[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局官网提供的北京观象台站1953年~2012年日降雨数据]
雨量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6~8月; 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易出现暴雨或者连续性降水;
北京市雨水利用概况及政策介绍
北京市历年降水量对比图
北京市雨水利用概况及政策介绍
不同月份降雨量比例图
北京市雨水利用概况及政策介绍
北京地区暴雨强度公式(今年实行): 以镇级行政区作为划分基础单元。房山区的史家营镇、大安山镇、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解读
作者:郑克白, 徐宏庆, 康晓鹍, 李艺, 吕志成, 张书函
作者单位:郑克白,徐宏庆,康晓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45), 李艺,吕志成(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2), 张书函(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4)
刊名:
给水排水
英文刊名: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
年,卷(期):2014(5)
引用本文格式:郑克白.徐宏庆.康晓鹍.李艺.吕志成.张书函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解读[期刊论文]-给水排水
20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