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儋州调声科普报告
儋州风俗调声作文
儋州风俗调声作文
儋州的风俗调声,有着别具一格的魅力!作为一个在这里长大的儋州孩子,我对家乡的这种特色民俗可是了熟透彻。
从小就听着父老乡亲们在田间地头、菜园子里声吆喝,那悠扬婉转、富有节奏感的调门儿可不仅仅是在劳作,更像是在吟诵一曲优美的田园诗。
每逢节假日,家家户户就会你唱罢我登场,大伙儿相互着祝福的吉语,把喜气洋溢的心情传递开来。
儋州的声文化,可不只是一种发声方式那么简单。
它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追求。
比如声的高低起伏,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和顺应自然的谦逊态度;而丰富的技巧变化,则彰显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我总觉得,这份源远流长的民间智慧和艺术瑰宝,是儋州人宝贵的文化瑰宝。
它就像一面古镜,映射出这片热土孕育的质朴善良、热情好客的人文精神。
所以啊,我常怀着自豪和虔诚的心情,去倾听家乡这动人心弦的声咏叹调。
儋州调声与其演唱特点探究
儋州调声与其演唱特点探究作者:胡世长来源:《当代音乐》2018年第08期[摘要]儋州调声以其淳朴、原始的演唱方式和热情洋溢的肢体语言而成为了海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一朵奇葩。
儋州调声根据不同的场景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劳动场景、爱情歌颂、欢快儿歌等。
本文从儋州调声的形成和分类入手,剖析了儋州调声的演唱特点,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儋州调声;甩手动作;休止符;扁口形演唱[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8-0072-03海南省儋州市被誉为中国楹联之乡,是海南岛西部的一颗明珠。
儋州的调声已经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国家的保护。
处于海南省西部的儋州市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有独特的方言。
儋州调声演唱与这里的方言密切相关,歌词都是用儋州方言表达出来的。
从艺术题材上来看,类似于民间小调。
儋州调声的曲调有多种,包括宫、商、羽等。
唐宋八大家苏东坡被贬到儋州,在这里发展文学,使得儋州调声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对于这种民间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儋州人喜欢唱歌,唱歌已经成为他们的感情表达方式,而且住在这里的人都是出口成歌,因此儋州被称为“诗乡歌海”,儋州调声就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孕育出来。
所谓的“调声”,就是应用儋州方言配合简单的肢体动作进行演唱,为儋州当地特有的地方民歌。
儋州调声有应答的含义,“你方唱罢我来答”就是调声重要的特点。
当地人们在工作之余就用这种娱乐方式调节心情。
歌曲配合着动作,不仅在表演中注重韵律和曲调,还有动作配合。
一、儋州调声的形成关于儋州调声的形成有各种说法,主要是民间流传,并没有发现正史记载。
现普遍认为儋州的调声来源于当地的山歌。
千百年前,儋州地区的劳动者们,为了调节乏味的劳作生活,一边劳动一边唱山歌,发现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劳动效率,而且能够增加劳动的趣味性,有效减缓疲劳,于是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口口相传,不断将山歌加以改造,使其变得更节奏鲜明,更加朗朗上口。
海南儋州传统体育“调声”起源与变异
1 调声起源
调 声 的 词 曲每 年 都 在变 化 , 无 法 准 确 的统 计 有 多 少 。 儋 县本 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 ) 受 生 产 力 水 平 和 认 识 自然 能 力 限 制 , 人 们从 事 各 种体 育活 的 研 究 人 员很 多 觉 得 目前 积 累 的 不 一 样 的 曲调 要 在 千 首 以 上 。 自
歌: “ 山歌 出处 难 知 尽 , 至今不知几多春 , 传说天皇始唱出 , 传 予今 是 傍 晚 或 天 黑 , 就 开 始 对 唱调 声 。 事 实上 , 在 场 的各 村 青 年 在 白天 世 爱歌 人 ” 。 有 天 皇就 有 儋 州 山歌 调 声 , 虽然 有 点 夸张 , 但 说 明调 声 的 集 庆 上 就 已经 三 五 成 群 , 相互留意 , 选 择 调 声 的 对象 了 。 调 声场
郡, 当地 人 民群 众 有 自己 爱好 的歌 舞 是 很 正 常 的 , 从事实上看 , 普 以对 唱 调 声 。 野 外 演 唱调 声 的 形 式被 当地 称 为 “ 玩坡” 或“ 调 大坡 ” 。
遍 流 传 在 儋 州地 区 的拗 口令 : “ 丽丽板板 , 叫古南山 , 南 山独 斗 , 独 这 样 的 活 动 并 没有 指 定 日期 , 晴 朗 的 天 气便 可 以 唱 。 大 多在 乡 间婚 斗义山 , 义 山 麻球 , 麻来宗 旨。 ” 可 以 说 是 儋 州 第 一歌 , 其 接 近 调 声 庆 、 放 电影 、 墟集 、 演戏 、 年节、 祭 祀 等 民 间集 庆 日。 只 要 遇 某处 有 这 的长短句 , 又 与《 诗径》 相似 , 但 至 今 无 人懂 其意 思 。 流 传 这 样 一 首 种 集庆 , 邻 近 各 村 青 年 常借 机 聚集 到那 里 , 一直到集庆结束 , 大 多
记忆中的国家级非遗——儋州调声
记忆中的国家级非遗——儋州调声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儋州人来说,不会说儋州话真的是一件很尴尬的事,不过也是情有可原,毕竟我出生的小镇虽然是处于儋州地域,但是因为靠近临高,绝大部分居民都是说临高话,还夹杂着说客家话,这也导致了我直到去那大镇(儋州市政府所在地)读书才开始真正接触儋州话,学会那么一点儋州话。
但我开始知道调声的时候,是我还在小学的时候,而调声又是用儋州话来唱的,跟我之前说的有点矛盾?其实不然,往后看便知。
说到儋州调声,不是海南人甚至不是儋州人都会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
作为2006年就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儋州调声来说,过了十多年知名度还这么低,感觉有点凉凉,但对于儋州人来说还是很自豪的。
先来官方点简要介绍一下儋州调声:儋州调声是从儋州民歌活动中演变过来的。
它最初产生在西汉时期,发源于儋州北部洋浦特区、三都、峨蔓、木棠、兰训、松林、光村一带。
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地并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传统民间歌曲,用儋州方言演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感情热烈,可歌可舞,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
儋州调声主要特色是男女集体对唱,把唱歌与舞蹈融为一体,是中国民间文化优秀遗产。
通俗点说就是男女分两队手牵着手,用儋州话对唱情歌山歌。
男女调声儋州调声在我记忆中最早出现是在我小学的时候,据说是为了弘扬儋州调声艺术,当时整个儋州市每到中秋节都会在体育广场举办隆重的儋州调声艺术节,真的是非常隆重。
当时有几十只调声队伍聚集在体育广场,有从下面各镇来的群众队伍,还有儋州各个中学高中生队伍,好不热闹(当时还小不知道,还是看当时的录像才知道的)。
记忆最深刻的不知道是零几年了,就记得那年中秋节在国庆的假期中,我和表姑还有几个住在我家附近的朋友一块走路去体育广场(距离我家大概3、4公里)说是去看调声。
当时大家一块走过去,到了体育广场后一点也不觉得累,就是喜欢凑热闹。
走到体育广场后,那时体育广场门口已经挺慢了车,人山人海,天空各种有绳绑着的大气球,气球还挂着各种带字的竖幅。
儋州调声研究
儋州调声研究儋州调声研究儋州是中国海南省一个位于海岸线沿途的城市,被誉为“热带海岛旅游的明珠”。
该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在传统的旅游业之外,儋州还拥有一个富有潜力的研究领域,即儋州调声研究。
本文将深入探讨儋州调声研究的重要性、目前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儋州调声研究是一门独特的学科,致力于探索和研究儋州地区的声音现象。
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不仅能够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还能够影响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儋州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背景,使得这里的声音具有特殊的特点和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儋州地区的声音,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
目前,儋州调声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对儋州不同地区的声音进行采集和分析,发现了一系列有趣的现象。
例如,在儋州的海滩上,可以听到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这种声音具有独特的节奏和音调,给人一种放松、舒适的感觉。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儋州传统文化活动中所产生的声音,包括民间乐器的演奏声、舞蹈表演中的鼓声等等。
这些声音都反映了儋州独特的文化底蕴,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儋州调声研究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声音的本质和特点,更重要的是对儋州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指导。
声音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指示器,通过对声音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儋州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例如,通过对鸟类的声音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当地的鸟类多样性和分布情况,为鸟类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儋州还可以通过声景设计来提升旅游体验,例如在公园和景点设置合适的声音环境,使游客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中。
儋州调声研究的未来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首先,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儋州不同地区的声音差异和特点,探索其背后的文化、地理和气候因素。
其次,在儋州调声研究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其他领域,如声音治疗、声音艺术和声音工程等方向。
海南民歌儋州调声
海南民歌儋州调声儋州调声以它独特的形式独树一帜于全国的民歌之林,被收入《中国音乐词典》。
田汉先生1962年到儋州视察时,称之为“南国乐坛的奇葩”。
儋州因此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儋州调声是仅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地并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汉族民间歌曲,用儋州方言演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感情热烈,可歌可舞,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
儋州调声主要特色是男女集体对唱,把唱歌与舞蹈融为一体,是汉族民间文化优秀遗产。
2006年5月20日,儋州调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儋州调声历史溯源"儋州自古称歌海,山歌催得百花开;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
"地处海南岛西北部的儋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建置以来,已有2000多年历史。
特别是北宋一代文宗苏东坡曾谪居此地,弘扬文教,使儋州自古就有"诗乡歌海"之称。
儋州调声是从儋州民歌活动中演变过来的。
它最初产生在西汉时期,发源于儋州北部三都、峨蔓、木棠、兰训、松林、光村一带。
调声节上所唱的歌起初大都为情歌,青年男女于月明之夜或春光明媚之时,集体对歌、娱乐传情。
到清末民初,调声又吸收了"学堂民歌"成分;到上世纪"五四时期",调声又出现了许多革命题材内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则成为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新中国成立后,六十年代的水利建设工地上的赛歌会曾掀起儋州调声发展的第三次高潮。
儋州调声的艺术特色同崖州民歌一样,儋州调声也突破了山歌固有的表现形式,曲调层出不穷,演唱过场活跃,不论是唱词、曲调、节奏、旋律以及调式都符合青年人的性格特征,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
儋州调声主要是男女青年在逢年过节或农闲时,在乡镇集市或山坡野地,互相以歌抒情,谈情说爱,自发性地开展对歌比赛活动。
特别是每年的"中秋歌会"尤其热闹,参加者往往成千上万。
试论儋州调声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一
种 人 体 动 作 的 艺 术 。 儋 卅 话 里 属 于 人 体 在 『 动 作范畴的舞蹈艺术 , 同于杂技 、 剧 、 不 哑 人 体 雕 塑 、 律 操 等 艺术 。 韵 因此 , 扎 马摇 身 “ 来 调 声 ” 是 以 “ ” 动 作 为 主 要 艺 术 表 正 调 舞 现 手 段 , 掘 儋 州 人 的 内在 深 层 的 精 神 世 挖 界——勤 劳 勇敢 , 团结 互 助 , 义 彪 悍 , 时 仗 与 俱 进 的 性 格 特 征 。 现 出调 声独 特 的 民 族 表 美 和 乡土 味 的 舞 蹈 风 格 特 征 。 如 : 人 正 男 “ ” 彪悍 大 方 ; 子 “ ” 柔 美端 庄 。 调 舞 女 调 舞 儋 州流 传 的 “ 爱妹 如 藤 缠 树 , 爱 哥 如 树 哥 妹 缠 藤 ” 体现 了儋 州 青 年 男 女坚 贞 缠 绵 的 爱 。 情。 裸露 了 其 细 腻 的 情 感 、 刻 的 思 想 、 深 鲜 明 的性 格 , 人 与 自然 、 与 社 会 、 与 人 和 人 人 之 间 以 及 人 自身 I 部 的 矛 盾 冲 突 , 达 了 ^ 】 表 儋 州 当 地 民众 的 审 美 情 感 、 美 理 想 , 映 审 反 生 活 的 审美 棱性 。 于调 声 存 在 着特 定 的 由 服 装 、 具 和 广 场 中流 动 动 作 变化 的特 点 。 道 所 以 说 调 声 的 “ ” 一 种 空 间性 、 间性 调 是 时 和 综 合 性 的 动 态 造 型 艺术 ——舞 蹈称 之 为 调 舞 。 卢 是在 长 期 历 史 进程 中集 体 创 造 , 调 不 断 积 累、 发展 而形 成 的 , 在 群 众 中 , 并 一泛 流 传 的 一 种 民间 舞 蹈 形 式 。 于 儋 州 人 民 由 的 生 活 劳 动 方 式 、 史 文 化 心 态 、 俗 习 历 风 惯 , 及 自然 环 境 的 影 响 , 以 因而 形 成 了“ 并 肩 携 手 勾 小指 , 马摇 身 唱 调 声 ” 扎 的舞 蹈 风
浅谈儋州调声的选材与文化内涵
浅谈儋州调声的选材与文化内涵作者:金花来源:《学理论·下》2012年第03期摘要:儋州人民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儋州调声,记载着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儋州调声是一种歌伴舞的民间小调,形式优美,旋律动听,服装艳丽,歌词积极向上,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悠久。
儋州调声汇聚了诸多美的元素,形成一种和谐、积极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儋州;调声;选材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042-02儋州调声是儋州民俗里的一种不同于别的民歌的载歌载舞的民歌形式。
它汇聚了儋州人民的智慧与文化精华。
是儋州发展、繁荣的见证。
一、儋州调声的流传地域及表现形式儋州,位于海南西北部,境内居民使用的语言主要有儋州话、军话、客家话与白话四种方言。
儋州方言区大部分地区村落密集,丰饶的土地和广袤的海岸,造就了儋州人奔放粗犷宽厚坚韧的品质,为调声文化提供了必要的生态条件[1]。
1.儋州调声的由来据记载,北宋以前,调声在儋州已相当流行。
因苏东坡谪居儋州时,常常听到“夷声彻夜不息”,“黎歌蛮舞视公旧”,“书声琅琅,弦歌四起”。
另有史书记载儋州民俗:“春则秋千会邻峒里女,装饰来游,携手并肩,欢歌互答”。
山歌为独唱,二人对唱,不需大动作配合。
调声多为群唱,晚上唱,节日游唱,有歌有舞,所以苏东坡及史书记的活动实为调声[2]。
儋州调声是一种以儋州方言演唱,体裁近似民间小调的汉族民间歌曲。
儋州,古称“儋耳”,文风昌盛,民心淳朴素有“诗乡歌海”之称。
有诗曰“儋州自古称歌海,山歌催的百花开。
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
”所谓“歌海”主要是指旋律优美,流传广泛的儋州民歌。
在儋州民歌当中,调声是久唱不衰,独树一帜。
得到普遍认同的说法是:儋州调声发源于西汉年间的儋州的北部地区,是在海南儋州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歌舞艺术,被誉为“南国乐坛的奇葩”。
由此,儋州也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2.儋州调声的艺术特色儋州调声是一种以儋州方言演唱的,体裁近似民间小调的汉族民间歌曲,曲调有宫、商、羽等多种调式,旋律进行中经常出现调式交换和转调变化,同时还是一种集体赛歌的广场歌舞[3]。
儋州调声作文的500字
儋州调声作文的500字儋州调声源于西汉年间的儋州北部的一个地区,是在海南儋州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被誉为“南国乐坛的奇葩”。
因此,儋州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享有“诗乡歌海的美称。
近年来,儋州调声又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海南省首批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工程。
千百年来,一代代继传,形成了海南西部独有的民俗文化。
但儋州调声目前还没有在国内外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找出问题所在与科学解决方法,并探索一条以儋州调声为龙头,与其它乡土文化的精髓相结合,打造儋州民俗旅游特色的旅游经济开展的想法,并且以此来带动第三产业的开展和海南西部旅游。
首先要深入研究儋州调声的本质,包括它的语言、内容、曲调和表演形式。
儋州调声具有较明显的地域性,承载了群众的理想追求、悲欢离合、生老嫁娶、伦理道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
它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一种资源、一种品牌;一种交流、一种和谐;一种乡亲、一种乡音;一种追求、一种享受。
一、调声的表现形式儋州调声突破了山歌原来有的表现形式,演唱气氛活泼,曲调变化多端,无论是唱词、曲调、节奏、旋律还是调式,都很符合青年人的性格特征,是众多群众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儋州青年男女的对歌主要是以调声为主。
对歌的时候男队和女队面对面站成2排列队站好列队的距离是大概3米左右吧。
对歌之前每列队员互相勾住尾指,首先由歌头起个声调。
指挥、领唱和选择适合的歌词。
男队先唱,女队就答唱,当对歌唱完第一段唱词之后,唱一二句曲调就代替乐器走过门,然后接着再唱第二段。
队形随时来回变化的,有时候圆。
有时候就成一字摆开,歌手们就会手勾手,两只脚要有节奏地前后左右的摇摆起来。
对歌的时间是不受限制,要唱倒对方答不上歌来为止。
对歌比赛的时候,各队员都有统一的服服饰,眼睛、连草帽、手表、鞋子都是相同的。
每逢过节的时候,场上就有几十队男女歌手相互比上下,用观看调声的人们人山人海,非常的热闹。
但是后来人们在劳动中又学到"车水歌"的一种调调,再加上节拍鲜明的舞蹈节泰和奋进的音调进行集体的对唱,演唱时候身体和手譬都随着优美的歌声节奉前后的摆动。
海南儋州调声的发展及现状探究
摘 要: 馋州调声是海南独特而又古老的民间歌 舞艺术 , 从西汉时期至今在 海南已经 传承 了 两千多年。 她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 极 高的艺术价值
和鲜明的地 方特 色, 2 0 0 6 年被 列入 国家首批 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然而, 由于现 代的多元娱 乐文化冲击, 儋州调声的发展陷入困境 , 虽然政府采 取一 系列的保 护和挖掘措 施, 并在一定程度 上挽 救 了 儋州调 声可能面临失传 的问题 , 但为此还必须采取 科学有效的发展机制, 使之融入到国际 旅 游岛发 展 的潮 流 中。 关键词 : 海南 儋 州 调声 非物质文化 遗产
通 信和 文化 中心 。 儋州市古称儋耳郡 , 儋 耳 在 发 展 中善 于吸 收 古 曲、 现 代歌 曲及 外 国歌 调 声 曲调 来演 唱 , 演 唱 调 声无 需 乐队 伴 奏 ,
儋州有着 悠久的历史以及留下的众 多
古迹 , 且 多为 宋 代之 前 , 如 汉代 伏 波井 、 中和 而 常 唱 常 新 。 历 年 搜 集 到 的 调 声 曲调 已 有 这 种 调 声 对 唱 比 赛 不 断 发 展 的 同 时 , 很多 古镇 、 东坡书院等。 尤 其 是 北 宋 大 文学 家 苏 六 百 多 首。 后 来 人 们 在 劳 动 中又 学 到 ” 车水 调 声 也 不 断 创 新 发 展 , 很 多 在 老 调 的 基 础 东坡 谪 居 儋 州 三 年 间 , 讲学 明道 , 使 儋 州 教 歌 ” 的旋律 , 再 加 入节 拍 鲜 明的 舞 蹈节 奏 和 上加 以创 新 , 有 的 则 添 入 外 来 曲调 , 有 的则 化 日兴 , “ 书声琅琅 , 弦歌四起” 。 儋 州 在 此 情 绪 昂扬 的 音 调 进 行 集 体对 唱 , 演 唱 时 手 是 改 变词 曲结 构 , 这 种 变 化 多种 多样 , 已经 时 成 为 了全 岛 文化 的 中心 , 也 培 养 了 民众 尊 师重 教 的 传 统 。 苏 东 坡 北 归 九 年 后, 儋 州 人 符 确 成 为 海 南第 一 个 进 士 。 此后, 儋 州人 才 辈出, 名声远播, 在 海 南 历史 上 曾发 生 过 深 远 的影 响 。 臂和 身 体 随 歌 声 节 奏 前后 摆 动 。 以扎 马 、 搂 有几百 种 不 同的 曲调 , 儋 州 调 声体 裁近 似 民 身、 甩手 、 摆项、 勾小 手 指 、 打颈花 、 妹 眼神 间小 调 。 曲调 有 宫、 商、 羽 等 多种 调 式 , 旋 律 为基 本 动作 。 会 运 用 这种 节 奏 鲜 明欢快 、 旋 律活 泼 流 畅 , 进 行 中还 经 常 出现 调 式 交 换 和 转 调 变 化 , 新曲, 从 而 常 唱常 新 。 而且 , 儋 州 调 声 在 发 律, 这 也 是调 声 艺术 常唱 不 衰 、 与时 俱 进 、 历久弥 新 的 重要 原 因之一。 儋 州调声 的演唱形 式: 儋 州 调 声 有 着 独特的演 唱形式 , 男 女 两 队 进 行 集体 对 唱 时, 每 一 个 调 声 队 都 有一 个 领 唱 者 , 被 称 为
儋州调声刍议
儋州调声刍议作者:周宁来源:《歌海》2017年第03期[摘要]儋州素有“诗乡歌海”之称,当地调声更是历史悠久。
调声作为儋州特色的民间艺术,是祖先留下的精神财富,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随着城镇化急速发展,调声因受到巨大冲击而陷入困境。
因此如何传承、发展及保护儋州调声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儋州;调声;保护;发展儋州古称“儋耳”,西汉班固于《汉书·地理志》一书中载道:“武帝元封元年略以为儋耳、珠崖郡。
”汉武帝于公元前110年设儋耳郡,至公元622年改为儋州,沿用至今。
儋州民风淳朴,这片“人人都是山歌手”的沃土孕育了富有本土韵味的儋州调声。
儋州人称“调声” 为“êdiāng”,是一种采用儋州方言演唱并配以简单肢体动作的地方民歌。
“调声”中的“声[diang55]”即声音、歌唱之意。
“ê”在儋州话中有应答含义,所谓“你方唱罢我来答”。
“ê”也可视为叹词,即人们疲乏时发出的语气词,因为调声是人们劳作休息时进行的一项娱乐活动。
儋州市文化馆馆长陈照荣先生认为“调(ê)”还可表示动作,调声表演除讲究韵律曲调外,兼有身段动作。
一、儋州调声的形成及发展(一)儋州调声的形成调声的形成虽未有详实的史料记载,但民间却流传许多版本。
“调声和山歌都是在五湖一带踏水(车水)劳动中形成”。
①当时人们于盐田上劳作,需踩水车灌溉。
劳动中为消除疲倦和增加乐趣,人们边踏水车边唱歌谣,调声自此萌芽。
而另一说法是当地百姓认为,调声由旧时的“男女夜游”发展而来。
《儋州志·海黎志四·黎情篇》写有:“春则秋千会邻峒男女,妆饰来游,携手并肩,欢歌互答。
”旧时各村有供给本村青年男女居住的“后生笼”、“女笼”、“青年笼”等。
每到中秋节或特定日子,青年男女会进行集体性“夜游”,他们借唱山歌、调声互通情谊,追求爱情。
(二)儋州调声的发展调声的发展至今难以溯源。
“古代中国有一个规矩,那就是王要定时地派人到民间去听取人民的歌谣,记录下来向王汇报。
海南儋州调声初探
海南儋州调声初探作者:周正元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19期摘要:作为海南民间艺术传承的载体,儋州调声是海南儋州地区一种由年轻人用方言演唱的情歌,极具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儋州调声历史悠久,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儋州调声的创作方式多元化,题材内容丰富,造就了儋州调声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儋州调声艺术形态发展一、儋州调声的源流普遍认为儋州调声源于儋州山歌。
早在千百年前,儋州地区的人民在从事车水田间劳作期间,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自娱自乐,人们将山歌带入,并逐步修改山歌的音调,使得节奏鲜明。
后来在外来文化的介入和影响后,调声显然吸纳了多种文化形态的艺术成分。
参与劳作的男女青年便使用这种节奏鲜明欢快、旋律活泼流畅,具有独特地域风格和富于表达思想感情的音调来进行集体对唱,娱乐传情。
最终形成了极具地方性特色的一个歌种——儋州调声。
调声仅流传于儋州及周边使用儋州方言的地区,这就在无形中形成了“方言岛”。
二、儋州调声的艺术形态儋州调声是青年男女为了互诉衷肠而自发开展的对歌活动,它的创作方式多种多样,取材背景广泛,内容丰富多彩。
调声曲子都没有曲名,歌曲亦无歌名。
按照汉族民歌体系来分类,调声属于“小调”体裁,唱词优雅,节奏规整,旋律明快,适于随歌起舞。
儋州调声不强调歌唱技巧,更多的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曲调的传唱。
经过几遍反复练习就能学会一首新的调声歌曲,而新的调声也是根据传统调声发展、修改而来的。
这种在旧曲调基础上即兴的、随机的发展是儋州调声新作品实现的主要方式,歌词的即兴性是调声的最大特征。
后来人们把劳作间流传的“车水歌”旋律编排进去节拍鲜明的舞蹈节奏和情绪昂扬的音调进行集体对唱,进而形成了比较集中的调声活动,早年间有“夜游”活动、“调大坡”,现在则是在各种农历节日、婚庆、集市上比较常见。
2001年起每年举办的儋州调声艺术节就是展示和推广调声的大舞台。
前文提及到儋州调声是民间百姓流传的对唱形式歌种,这就反映了儋州调声的歌词是来源于生活、反映民间寻常生活的文化载体。
儋州调声科普报告
儋州调声科普报告儋州调声是海南省儋州市独具特色的民间歌曲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是儋州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海南民间文化的瑰宝。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儋州调声,以下将为您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儋州调声的起源与发展儋州调声起源于西汉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证,它最初是儋州地区的劳动人民在田间劳作时哼唱的歌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歌曲。
在历史的长河中,儋州调声不断演变和发展。
从最初的简单旋律和歌词,到后来逐渐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儋州调声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化。
在明清时期,儋州调声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成为当地民众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儋州调声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许多文艺工作者对儋州调声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改编,使其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和审美。
如今,儋州调声已经成为儋州市的文化名片,享誉国内外。
二、儋州调声的特点1、独特的旋律儋州调声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活泼。
它通常采用五声音阶,旋律起伏较大,富有变化。
在演唱时,常常会出现滑音、颤音等装饰音,使旋律更加丰富多彩。
2、丰富的歌词儋州调声的歌词内容广泛,涵盖了爱情、劳动、生活、历史等多个方面。
歌词多以儋州方言演唱,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有些歌词还采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歌词更具艺术魅力。
3、多样的演唱形式儋州调声的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有独唱、对唱、合唱等。
在演唱时,演唱者通常会手挽手,边唱边跳,动作整齐划一,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演唱形式——“歌圩”,即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众多歌手聚集在一起,相互对歌,场面十分热闹。
4、强烈的节奏感儋州调声的节奏感非常强烈,通常采用打击乐器如鼓、锣、钹等进行伴奏。
在演唱时,演唱者会随着节奏的变化,身体自然摆动,营造出欢快热烈的氛围。
三、儋州调声的文化内涵儋州调声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儋州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反映了儋州人民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儋州调声ppt
女哟你爱我吗
• • • • • • • • • • • • • 女哟你爱我吗 昨晚我在村口等你 等了两三个小时 啊你打电话来 说明天工作今晚要早点睡 但是我不灰心去到你家 你爸拿两斤米酒把我灌醉 他嫌只有我橡胶没有钱 发不了财 女哟你爱我吗 我不是帅哥但是我有橡胶 她说不是为了帅哥 也不是为了钱财 • • • • • • • • • • • 也不是为了钱财 女人心中真的难猜 但是我问她理由 她说没有感觉合不来 白:唉,你抬两头牛去她家提亲吧 唉,家里只有两只母鸡还在下蛋呢 拿命(生辰八字)来啊 拿命来 拿到几时来 不管是刮风还是打雷 我等你等你等到天亮 你爸还经常赶我出来
对歌地点
• 调声没有固定的场合和时间,在农闲时节 、逢年过节,在山坡野地、乡镇集市都可 进唱行,主要是青年男女互相以歌抒情, 农历八月十五唱调声尤为盛行。
对歌时男队和女队对面站成2横列队,列距3米左右
对歌比赛
• 儋州青年男女的对歌主要以调声为主。对歌时男队和女队 对面站成2横列队,列距3米左右。对歌前每列队员互相勾 住尾指,由歌头起调,领唱、指挥和选择歌词。男队先唱 ,女队答唱,对歌当唱完第一段唱词后,唱一二句曲调代 替乐器过门,接着唱第二段。队形随时变化,时而半圆, 时而一字摆开,歌手手勾手,两脚有节奏地前后左右摆动 。对歌不受时间限制,以"唱倒"(对方答不上)为止。对 歌比赛时,各队都有统一的服饰,连草帽、眼睛、鞋子、 手表都相同。节日期间,对歌场上十几队、几十队男女歌 手互比高低,观看群众人山人海
海南儋州民俗
之儋州调声
• 可能大家都听过广西刘三姐的山歌。但是却又极少听过海 南儋州的调声。可以说这是你人生中的一大遗憾啊!今天 我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儋州调声。
儋州调声动作分类
儋州调声动作分类
儋州调声动作分类是对儋州传统文化中的调音和表演技巧进行
分类整理的一项工作。
儋州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音乐和戏曲表演技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儋州调声动作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音技巧分类:儋州传统音乐有其独特的调音技巧,比如“泛音”、“颤音”、“滑音”等等。
这些调音技巧既可以用于独奏演奏,也可以用于合奏演奏。
二、舞蹈动作分类:儋州传统舞蹈中有很多特别的舞蹈动作,比如“拍翅膀”、“掌心朝天”、“鹤步”等等。
这些舞蹈动作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表达方式,能够很好地展现出儋州传统文化的特色。
三、表演技巧分类:儋州传统戏曲表演中有很多独特的表演技巧,比如“打夸张”、“耍奇招”、“卖关子”等等。
这些表演技巧可以使演员更好地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增强戏曲的艺术魅力。
总之,儋州调声动作分类是对儋州传统文化中的调音和表演技巧进行系统化整理的一项工作,通过分类和整理,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儋州传统文化的精华。
- 1 -。
介绍海南调声的作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共同构筑起人类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十分丰富。
海南,虽地处中国最南,但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中,海南有着举足轻重的文化影响力。
儋州调声、崖州民歌,两种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歌声是海南重要的非遗。
一起领略这独特的歌声。
儋州调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流传于海南儋州地区的儋州调声作为海南重要的国家级非遗,以其独特的地域风格备受人们所喜爱。
儋州调声最早主要出现在逢年过节或农闲时,青年男女以歌抒情,谈情说爱,自发性地开展对歌比赛。
人们手舞足蹈男唱女答互不相让。
在每年举行的中秋调声比赛中,调声不受时间限制,以“唱倒”对方为止。
因为普及度广,参与性强使得儋州调声节成为了当地最为盛大的节日活动。
儋州调声动作分类
儋州调声动作分类
儋州调声动作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它是一种通过声音和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意义的艺术形式。
儋州调声动作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情感类、生活类和神话类。
情感类的儋州调声动作是表达情感和感情的艺术形式。
这种类型的儋州调声动作通常是由一些悲伤、快乐、爱情、恐惧等情感所驱动的。
这些情感可以通过声音和动作来表达出来,例如,当表达悲伤时,演员会用低沉的声音和慢动作来表达出悲伤的情感。
生活类的儋州调声动作是表达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艺术形式。
这种类型的儋州调声动作通常是由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和事件所驱动的。
这些场景和事件可以通过声音和动作来表达出来,例如,当表达农村生活时,演员会用清脆的声音和轻快的动作来表达出农村生活的轻松和愉快。
神话类的儋州调声动作是表达神话和传说的艺术形式。
这种类型的儋州调声动作通常是由一些神话和传说所驱动的。
这些神话和传说可以通过声音和动作来表达出来,例如,当表达神话故事时,演员会用慷慨激昂的声音和热烈的动作来表达出神话故事的激情和热血。
儋州调声动作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声音和动作来表达情感、生活和神话等方面的内容。
无论是情感类、生活类还是神话类的儋州调声动作,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
因
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让它在新的时代中继续发扬光大。
儋州调声研究
作者: 杨沐
出版物刊名: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页码: 3-13页
主题词: 民间音乐;汉族民歌;民俗学;形态特征;总体特征;外来文化;汉文化;方言区;社会学;海南省
摘要: <正> 引言 调声是海南省儋县儋州方言区仅由年轻人演唱的一种情歌。
在汉族民歌中,它是颇为独特的一个歌种。
与该歌种相关的某些民俗迥异于其他地区的汉族传统,而调声本身的某些形态特征则从未见于中国的其他歌种中。
这些特征与汉文化总体特征相左,显示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对调声的考察,不仅能为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出一些新的课题,而且对民俗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也有一定意义。
然而迄今为止,这一歌种尚未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儋州调声现状的调查报告一、儋州调声溯源“调声悠久歌悠久,文明风华古儋州。
公元未来歌先有,源出江河水茂流。
”这是研究儋州文化的著名学者羊中兴对儋州调声历史渊源的评价,这表明了儋州调声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儋州自古称歌海,山歌催得百花开;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
在地处海南岛西北部,面积仅有三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一群能歌善舞的老百姓,调声这项优秀的歌舞结合的文化就是他们创造的。
史料记载,儋州调声产生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0年),发源于儋州北部的三都镇、峨蔓镇、木棠镇、光村镇、洋浦特别经济区等地。
关于调声的起源,各有其说。
主要有以下的说法:1、调声是由外来的歌舞文化结合本土的文化衍变而来的。
2、相传,西汉时期儋耳郡德义岭人符龙雅作《调声魂》。
其调词为:“黄京1走过油麻地,偷夸安做2是鹿茸。
十年火纽3烧瓚4嘴,狗见臭焦5狗慢来。
狗守门楼鸡过巷,噶嘎噶嘎6汪汪汪。
”后人遂把《调声魂》当作儋州调声的起源。
3、调声由儋州山歌衍变而来。
4、调声由当地沿海的渔歌衍变而来。
5、调声源于明末清初儋州两位风流文人张纲二7和吴德裕所创作的情歌发展而来。
二、儋州调声的内容形式及其特点1、调声的内容形式1黄京:儋州方言,指一种类似鹿的动物。
与下文“鹿茸”对应。
2安做:儋州方言,意为“以为”。
3纽:儋州方言,意为“刚刚”。
4瓒:儋州方言,指一种猫科动物,与下文“狗”对应。
5臭焦:儋州方言,意为“闻到烧焦的味道”6噶嘎,儋州方言,鸡的叫声,与下文狗的叫声对应。
7张纲二,其本名是张绩,原名是张纲,号治堂,中和镇水井村人。
张纲二是其昵称,因为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当地人喜欢在姓名后加上个排序,故叫张纲二。
后世都一直叫其张纲二。
调声和山歌属于不同的艺术范畴,山歌是文学,调声是音乐。
儋州调声是儋州地区富有特色的对唱音乐和舞蹈结合的总称,调声包括“调”与“声”两个部分。
调声中的“声”是儋州人民用儋州地区的方言演唱的一种齐唱形式的民间歌曲。
它在歌词、歌曲结构和演唱形式上突破了我国山歌固有的表现形式。
虽然调声是山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不过其曲调层出不穷,演唱过场活跃,不论是唱词、曲调、节奏、旋律还是其调式都与我国山歌有所不同。
它不受山歌格律的约束,句数、字数可长可短,长则可达三四十句,短则只有一两句。
调声的歌词多为二句半或者四句山歌。
在节奏上,儋州调声有节奏铿锵有力、轻捷明快、委婉缠绵的曲调特点和抑扬顿挫有致的韵律风格。
调声中的“调”在儋州的方言中具有“动”、“跳”之意。
“调”就是跳(调)舞,它是人体的动作艺术。
在儋州话的意思分析“调”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舞蹈艺术,不同股杂技、哑剧、人体雕塑、广播体操等艺术。
因此“扎马遛身哒调声”正是以“调”舞蹈的动作为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段。
由于调声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集体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所以调声是一种相较于其他歌舞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言,较为简单、朴素、易于表演的艺术形式。
它具有广场性,它的舞蹈动作风格特点有:(1)调声的舞蹈体态:双膝微微弯曲,身体挺直,男女或者男子之间摆出扎马的姿势然后相互勾小指。
儋州调声的内容多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意为主,在儋州的民间流传一段关于调声时勾小指的爱情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在儋州的海头地区有一对自幼就喜欢勾小指的恋人,有一天,情哥哥要出海,他和情妹妹勾小指立誓一定会回来和她结婚生子、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可是情哥哥一去不复返,其情妹妹就一直等呀等,等到去世了其情郎还是未归还,与之结为连理。
这个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一直在儋州地区流传,儋州地区的许多青年男女都学习他们勾小指,这示意他们对爱情的忠贞。
于是“勾小指”的传统便在调声中流传下来。
(2)调声的动作:步伐①正字步颤调②分腿颤调③上步颤调④双脚交错颤调⑤单双脚跳调⑥摔步点腕⑦两步一蹬⑧八字步九十字步大送胯;手法:①提肘压腕②勾指悠摆手③前后摆手④上下摆手;身法:①正摆②反摆③圆摆④罢胯左右晃动松肩等等。
(3)儋州早期的集体调声活动大多是儋州青年男女在逢年过节或农闲时,儋州青年男女相邀在乡镇集市或山坡野地等地调声,相互以歌会友、以歌抒情及自发性地开展调声对歌和跳舞等活动,其内容欢快且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且新颖,这符合了少男少女们的性格特征,调声这一过程为青年男女们提供了一个彼此接触和了解的机会,又是让他们自我展示才能、热情交友和表达爱意的时刻,这是一场智力的较量又是艺术的表达。
通过载歌载舞的途径赢得心仪对象的芳心,如在儋州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哥爱妹如藤缠树”。
这句话在调声时儋州男子经常对儋州女子说的情歌,这表达出了儋州青年男女情意绵绵的爱意。
早期的儋州调声在内容上主要是以表达爱情为主,不过近几年来调声在题材上表达形势和政策的主题也有所突出。
在众多表达爱情方面的调声歌曲里,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的是比较婉约和欢快的《入到花栏心触景》。
在关注政策和表达爱情方面结合得比较巧妙的是2007年开始在儋州地区流行的《洋浦之恋》(演唱:李金龙作词:胡文良),它将洋浦经济开发和男女之情交互起来,诠释一种新形势下爱情和地区发展的关系。
这是儋州调声的一种新的选择、取向,政策性导向和意识得到凸显。
如果说《洋浦之恋》对于政策性的取向是一种相对自然的融合,那么像《儋州美儋州好》、《政策开放得自由》、《八荣八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盛世儋耳》等,则是一种有策略性的宣传,又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从整体内容上来看,它们所反映的是儋州发展并对其寄予了美好的愿望。
不过在像春节这样自发组织的大型调声活动上,这类的调声似乎不受欢迎。
除了主题本身不适合的因素之外,还引申出了另一个问题,儋州方言词汇的缺失和表达内容的空洞化。
政策取向的调声创作如何平衡好本土和他者、方言和国语的关系,又值得深思。
2、调声的特点儋州调声与其他地方的山歌和小调相比,其具有其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
如:(1)儋州调声一般都不会是单人独自演唱或者表演,它总是男女对唱,集体同唱。
因此,调声的歌词也不会太复杂、太长,相比它是较简单明了、易于上口、铿锵有力的,它能够起到统一协调、增强团队力量、整齐嘹亮的艺术效果。
(2)儋州调声基本上会是在较为喜庆和欢闹的环境气氛中进行表演的活动,它基本上是不会有凄凉哀怨、长吁短叹的格调的,而更多是激情澎湃、令人振奋的旋律。
通过对这种旋律的反复吟唱,更能渲染热闹昂然的欢快气氛,从而增强双方情感的交流与融合。
(3)在男女对歌争辩的过程中,经常是一方最出色的一人领唱,用一两句歌词把辩论的意思表达,让对方接。
然后众人同声附和,接着唱原来已经编排好的“副歌”,这种对歌方式本身就理所当然构成了反复咏唱的局面。
(4)因为儋州文化深受到苏东坡先生诗词深厚底蕴的影响,调声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古代诗词的身影。
儋州调声被誉为“不亚于唐诗”的山歌文化。
在调声之前,调声的青年男女对比抽二句,所谓的抽二句就是如今我们对对联的意思,其内容要求上下联要押韵、对仗。
虽然抽二句具有对对联的味道,只是它与对对联不同的是,对联是一方出上联另一方出下联,而抽二句是一方出两联另一方出两联,这也称之为对歌或者对二句。
三、儋州调声的现状儋州调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独特又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6年儋州调声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市政府将八月十五定为“儋州调声节”,我在想调声已经对人们精神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已经不可忽视了。
然而,现实却与笔者预想的有很大差距,在近段时间笔者对儋州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儋州市第一中学的1000名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使笔者对儋州调声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调查结果如下:儋州一中高中部学生对调声了解程度抽样调查统计表调查结果让笔者十分震惊,儋州市第一中学1000个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鲜有学生十分了解调声和对调声表示有浓厚兴趣。
目前,调声不仅面临着青少年学生对其缺乏兴趣的窘境,而且还在传承人群、区域发展、创新等诸多方面上面临着困境,具体表现如下:1、儋州调声的传承人群正在逐渐老年化。
现在大多数参与调声的人是中老年人,他们对调声的热情十分高昂,他们经常在热闹的节日和日常组织起来一起调声,或在热闹的婚嫁场面上活跃气氛。
因为许多年轻人为了生计,而选择外出打工以谋求更多机遇,生活的压力使他们根本无暇顾及调声文化的继承,调声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且中老年人年岁的不断提高,行将就木,致使调声陷入后继无人的困境。
2、调声逐渐淡出大众娱乐的范畴,变得越来越小众化。
一方面,调声在发展过程中内容变得比较单一,形式呆板,不能满足大众多元化的需求,再加之现代人的娱乐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现代文化和网络文化对调声的冲击,使人们逐渐失去对调声的兴趣,调声在大众的生活里愈来愈边缘化。
另一方面,儋州市方言庞杂,调声使用儋州话进行演唱,但是儋州话只适用于讲儋州话的乡镇,其他方言区的人无法听懂,因此难以在全市范围内引起大众对调声的共鸣。
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话得到普及,它成为大众交流的桥梁,儋州话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会说儋州话的人群逐渐减少,调声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小,调声成为了少数人的娱乐方式。
3、区域发展不平衡。
儋州调声发展的地域范围逐年不断缩小,且市内地域分布十分不均。
在农耕为主的年代,调声作为一种通俗、口头化的歌舞和生产密切联系,凡是以儋州话为“母语”的地区,和非以儋州话为“母语”的部分地区,在农耕季节出现农事活动的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均可闻调声优美的腔调与看见伴随着乐音欢乐的舞姿。
为了更好的了解调声的区域发展,笔者查找了有关资料,整理出儋州调声的近几十年的覆盖范围变化情况。
调声全市覆盖范围变化走势表通过图表可以得出以下结果:50年代调声覆盖着全市90%的地区。
在80年代,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事活动和投入农事人力的减少,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调声覆盖的地区范围不断缩小。
进入二十一世纪,调声几乎仅出现于以儋州话为“母语”的乡镇,调声活动也大多集中于传统节日和特定的活动,非传统节日和日常生活难觅调声的身影。
时至今日,调声仅覆盖全市30%的地区,且大部分位于儋州市北部,呈北部密集,南部稀疏。
北部以木棠镇、三都镇、松林镇连成片区为中心,北部其他地区点状分布。
南部则以那大镇为中心,南部其他地区小区域零星分布。
总体上儋州调声覆盖地域范围在时间轴上不断缩小,但上述的中心地带现今发展良好,调声在传统节日、重大民俗活动和特定的活动均有所保留,因人口迁移等各方面因素,调声小范围地扩展到其他市县,如三亚的“儋州村”常飘着调声优美的旋律。
4、调声参与人群年龄分布不均。
具走访调查发现,近年来参与调声活动的总人数不断减少,人群年龄分布悬殊,无论实际参与者,还是到场观众均以中老年人为主体,青少年和壮年只占极少数部分。
大型调声活动主要在传统节日举办,如中秋、春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