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漂泊到天涯——羁旅诗鉴赏
张继《枫桥夜泊》译文及鉴赏
张继《枫桥夜泊》译文及鉴赏《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张继《枫桥夜泊》译文及鉴赏 1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作品鉴赏: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
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
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
月落夜深,繁霜暗凝。
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
“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
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此外,也有人认为第一句诗描写的是清晨时的景象:乌臼鸟叫了,月亮下山了,天亮了,到处都是白花花的霜。
PPT《羁旅诗》高考语文古诗鉴赏技巧系列指导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2004年江苏卷 柳中庸《征人怨》。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特 殊 节 日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 信息,也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 之情,如:
人日、元宵节、社日、寒食、 清明、上巳、端午、七夕、中秋、 重阳节、冬至、除夕等。
特 殊 节 日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 要的节日。
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 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 亲”哪!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 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
① 望月怀远
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以幻作真, 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 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 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 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 憧憬。
羁旅诗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
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
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
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
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羁旅的特点
关 键 字 词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 如
“孤”“悲”“无情”“怜”“空” “独”“故园”“相思”等。
羁旅诗赏析
一起品读羁旅诗(其三)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问:试分析本诗抒发的情感?
答:诗歌所写之景萧瑟悲凉:西风叶落,霜叶凋零,城孤鸟 独,主要表达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情怀和无尽的乡思, 同时也有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
一起品读羁旅诗(其四)
一起品读羁旅诗(其六)
登岳阳楼(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问:从题材的角度来看,本诗属于哪一类?它塑造 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简要概括。
一起品读羁旅诗(其六)
登岳阳楼(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一起品羁旅民诗(其六)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本诗作于1127年由陈留南奔襄汉途中。
意象:江水Leabharlann 夕阳、湖山。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徙倚:徘徊。凭危:指登楼。吊古:凭吊古迹。
意象:旅馆、寒灯。
寥落:稀少,冷落。 支离:分散。
一起品读羁旅诗(其七)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据记
载,戴叔伦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
问:诗的前四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说明。
羁旅漂泊到天涯——羁旅诗鉴赏PPT共27页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漂泊天涯沦落人 唐羁旅诗鉴赏
将背景扩大,由近及远,显出雄浑阔大;
与首联对比,反衬出人物的孤苦伶仃和颠 簸无告的凄怆心情。乐景与哀情。
②反语:颈联立意含蓄 ③比喻、对比:天地一沙鸥 ④设问:尾联“飘飘”叠词暗指人生
漂泊。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以文为诗) ----系念家人,伤怀国事,英雄失意 ①首联:对比夸张——“朝奏”、
②上元:正月十五——思乡思亲
③社日——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秋社:立秋后……
→集会竞技娱乐
④寒食:清明前二日,禁吃冷食
清明:祭祖扫墓 →思乡
⑤中秋:八月十五——阖家赏月 ⑥重阳:九月九日——登高饮酒 ⑦冬至:节气中的起点,阴极阳生之
时 ⑧除夕:除旧迎新
6、判断标志
诗题或内容中常出现如“旅”“宦 游”“孤”“独”“悲故园”“归” 等字样或出现地名,表示空间的词语。
艺术手法
△意象:针对性、典型性、审美性
四、背诵四首诗歌,注意重点语句
——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①“惊”——“新” (对比):矛盾。春光明媚,让人想
起故乡(时令变化)
②借景抒情:
乐景。他乡之景的美引发故乡之情思
《旅夜书怀》——漂泊无意的感伤
政治失意的苦闷
人力的脆弱渺小
①借景抒情
a.首联 细草——渺小 夜舟“独”——寄寓 寂寞孤独,写近景;
b.颔联前几个字“星垂平野”“月涌大江”
明确: 《早春游望》
“宦游人”“归思”——谋求仕途
《旅夜书怀》
“旅夜”“独”——漂泊异地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蓝关”“家何在”——遭贬赴任 《长安晚秋》 “长安” “不归去”——谋求仕途 《商山早行》 “商山”“行”“客行悲故乡”——
游历/探访
2、这几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明确:《早春游望》
羁旅诗鉴赏
鹧鸪天 室人降日* · 以此奉寄 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 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 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 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 团 圆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 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 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野 菊
【宋】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鉴赏咏物诗 的方法(或步骤)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 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 架空分析情感。(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讽刺时
羁旅行役诗常用手法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 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 隔水青山似故乡。 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
思江南 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 羁人又动望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 不到桐庐已及明。 因梦寄情
情因梦切
蜀中九月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例: 1、对仗:对仗工整,“半山碧”“一枝黄” 色彩对比鲜明,勾勒出色彩鲜明的图景。 表现对野菊的喜爱。 2、借代:以特征代本体,使得画面形象生 动。 3、相逢:把野菊拟人化,表现对它的喜爱。 4、忙:表现诗人欣喜之情,形象写出对野 菊的喜爱。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 趣?(3分)
子规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高三年级诗歌复习之羁旅诗
高三年级诗歌复习——羁旅诗编辑:张莉2016-10-13一、羁旅诗的概念羁旅诗: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或探亲访友,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写成诗篇叫作羁旅诗。
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诗歌题目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记、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除夕、至日”等节日名。
二、羁旅诗表达的主要感情1、客居他乡的艰难;2、漂泊无定的羁旅之苦;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4、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忧愤之情;5、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
6、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三、常见意象羁旅诗中常见的字眼有:驿、客、秋、故园、鸿雁、书、鱼、月、归、关山、桥(灞陵)、水、梦等。
特别值得注意的有:杜鹃:杜鹃鸟又名子规,就是我们俗称的布谷鸟。
“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声总会引起游子思归的无限感伤。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人远隔千里,但明月当空,无疑架起了游子与故乡的桥梁。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值得注意的是,“衡阳雁去无留意”,中原之雁冬季南飞衡阳,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地点推知季节。
莼鲈之思: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寒砧捣衣:这是行为类意象,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秋季到来,亲人缝制冬衣给远方的游子。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沙鸥:以孤独之水鸟喻自己的飘零伤感之意,如“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桑梓:古代常在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
高考专题复习:羁旅行役诗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孟郊的《游子吟》、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2.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3)征人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子夜吴歌·秋歌【捣衣】 捣衣为古代的一【种唐服】饰李民白俗,即妇女把织好思的念、布怀帛乡,、恶铺战在平滑的砧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板上,用秋木风棒吹敲不平尽,,以总求是柔玉软关熨情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 多于秋夜何进日行平。胡在虏古,典良诗人词罢中远,征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此 意象常与思念、怀乡、恶战有关。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柳树】
惜别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以折柳表惜别。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孤,苦天凄下凉 皆知秋”。 白居易《长恨歌》
如归我 随去寄风”愁直心到。与夜口明 郎角月 西, 。鲜红,故表达有对“友人杜的无娟限怀啼念与血深”切同之情。说。 李白《蜀道常难与》 哀怨、思归有秦关观《。踏莎行》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羁旅行役诗鉴赏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羁旅行役诗鉴赏羁旅行役诗又称记行诗、行旅诗。
古代很多诗人长期客居异地,淹留他乡,或漫游山水,或谋求仕途,或贬谪迁徙,或戍守边塞。
时间漫漫空间遥遥,他们只能用文字一遍遍地吟唱心中永恒的离乡之痛:对故土亲人的依恋与牵挂;对身世遭遇的感怀与无奈;对生命易逝、功业难成的哀伤与怨愤;对边地苦寒的怨尤和叹息。
一、常见意象及特征1、这类诗常描写的景物、用词有:客船、车铎、孤帆、驿道、落日、圆月、晚钟、秋风、苦雨、杜鹃、鸿雁、浮萍、飞蓬、天涯、砧声、油灯、家书、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慈母等。
2、景物特点常常是: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3、表达技巧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衬托,乐景衬哀情,想象联想,对比,虚实结合(主客移位),侧面落笔,比喻,拟人,直抒胸臆等。
4、常用意象月亮: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丁香: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煜《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芭蕉: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
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杜鹃: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鹧鸪: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一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鹧鸪已不是纯粹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了。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猿啼:在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
羁旅诗赏析
羁旅诗赏析
羁旅诗,顾名思义,是描写旅途中诗人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表现出诗人对家乡、亲人或者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远方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在鉴赏羁旅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情感表达:羁旅诗中,诗人常常通过描写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这些情感可能包括孤独、思乡、怀念亲朋好友、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或担忧等。
在鉴赏时,我们需要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并尝试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2. 意象运用:羁旅诗中常常出现一些意象,如“孤灯”、“残夜”、“长亭”等,这些意象通常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能够形象地表现诗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在鉴赏时,我们需要关注这些意象的运用,理解其表达效果和意义。
3. 艺术手法:羁旅诗中常常采用一些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手法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更能准确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在鉴赏时,我们需要关注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理解其表达效果和意义。
4. 文化背景:羁旅诗往往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相关联,如古代的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导致人们常常离家远行,难以回家。
因此,在鉴赏羁旅诗时,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文化
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总之,鉴赏羁旅诗需要我们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意象运用、艺术手法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准确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羁旅思乡诗赏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唐 白居易 《邯郸冬至夜思家》
★羁旅怀乡诗常见意象 自然意象:暮霭、暮钟、夕阳(斜晖)、暝色、圆 月(残月、明月)、西风(秋风)、冷雨、寒雪、 秋霜; 动物意象:猿啼、鸿雁(孤雁、归雁)、寒蝉、沙 鸥、鹧鸪、宿鸟; 景物意象:落花、杨花、梧桐、芭蕉、芳草、浮萍 飞蓬、老树、枯藤、浮云、流水、客船、孤帆、短 笛、孤灯(残灯); 地点意象:天涯、海角、寒山、断桥、长亭、古道 茅店、西楼(高楼)、驿站、故园……
羁旅诗词的情感分类
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 乡之情。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人的思念。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3、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 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1)颔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尾联的“不须嗟”三字你是如何认识的?
2. (1)描绘出一幅夷陵早春风光图(或“写出夷陵春意萌动的景 象”),早春的雪压在枝头,雪中的橘树傲然而立;在寒冷的春雷中, 竹笋破士出芽。作者捕捉这春天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暗示春天的蓬 勃生机,象征着诗人在逆境中的操守与气节,表现作者在逆境中的坚 强与对未来的希望。 (2)示例一:“不须嗟”流露出诗人对眼前处境的自我慰藉及 对前途充满的乐观信念。不仅仅反映了作者对自己生活遭遇的豁达 态度,而且表现了作者在如风如雨的政治斗争中虽遭挫折仍顽强坚 定,相信正义终究要战胜邪恶,政治的春风和自然的春风一样,迟 早会吹进这偏远山城的。 示例二:“不须嗟”是诗人无奈的自我安慰。此处诗人虽然是自 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 守推官,见过名扬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 没有什么可感叹,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不须嗟” 实际上有大可嗟之意,慨叹自己政治上的不如意。
古诗鉴赏专题之羁旅诗
古诗鉴赏专题之羁旅诗【一】羁旅诗略说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乡,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对仕途困顿的无奈等内容的诗歌。
换句话说羁旅诗应指人们被抛出原本属于自己的生存环境而被移植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所产生的不适应的心理感觉所创作的诗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一旦离开,无论天涯海角,无论世事沧桑,无论显达穷厄,乡土之梦都会始终伴随。
相思是苦涩的,也是美好的。
诗人或因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长期客居他乡,滞留他处,处境艰难,心情郁闷,遂将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写下成诗篇,就叫做羁旅诗。
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故乡,是一个人生命中的根,一旦离开,无论天涯海角,无论世事沧桑,无论显达困厄,乡土之思都会始终伴随。
“叶落归根”,是漂泊沦落的中国人对故乡的一种执念,苦涩,却也很美好。
羁旅思乡诗正是千百年来无数游子的苦涩而美好的深情浸润出来的珍珠。
一. 羁旅诗中常见意象:自然天象:月亮、秋风、秋霜、浮云、烟、暝色、日暮、暮霭、落日、夕阳等植物草木:衰草、梧桐、征蓬、浮萍、落花、黄叶、春草等鸟兽哀鸣:杜鹃、猿啼、沙鸥、孤雁、寒蝉等登楼寄怀:驿站、客馆、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等特殊节日:人日、元宵节、社日、寒食、清明、上巳、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节、冬至、除夕等物件工具:马、舟、征铎、寒砧等详解: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
鸿雁:鸿雁传书,引发思乡怀人之情。
子规(杜鹃):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表达孤独悲伤之意。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
梧桐叶落有飘零之感。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古诗羁旅行役诗翻译赏析
古诗羁旅行役诗翻译赏析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
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篇1《枫桥夜泊》作者: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原文注释】: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翻译译文】: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赏析鉴赏】: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
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
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
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
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
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即可为证。
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
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
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
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
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篇2枫桥夜泊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一首和乡愁无关的羁旅诗——《次北固山下》赏析
一首和乡愁无关的羁旅诗——《次北固山下》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北堡山之行下的一泊,是旅途中暂时停留的意思,所以古汉语里有个词叫行,可以解释为靠泊于此。
这位诗人乘船从他的家乡洛阳来到江南,并在镇江的顾北停留。
他对江南早春的晨光印象深刻,也成就了这首著名的诗。
在蓝山下,我和我的船沿着绿水蜿蜒前行。
用反义词指出你正在旅行,经过顾北山,而交通工具是一艘船。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第二句是名句,恢弘大气,传神的写出了长江下游快要入海处的宽阔江面。
惟其潮平,诗人才能从容站在船板上左右观望,若是波涛汹涌,也就无暇观赏着壮阔的江景了。
有风才有潮,但潮平有说明是微风、和风,因此船帆是悬着的,挂在那,带着船缓缓的走。
用的都是普普通通的文字,却渲染出宏大的场景,这种诗句可遇而不可求,类似的例子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一首诗出一个名句已属难得,岂料这首诗还有奇峰突起。
这一句是可以入选唐诗“十大”的名句,确实是绝妙好辞。
诗人在凌晨启程,辽阔的江面只闻隐隐涛声,此时一轮红日从遥远的江面升起,黑夜无可奈何的褪去,一个“生”,一个“残”,用的精妙。
如果见过镇江北固山一带的江面,就知道诗人的描写是写实而传神的,长江至镇江以后,江面越来越宽,远望与地平线相接,用“海日”并不夸张。
晨光初起,头天晚上脑补的“青山”“绿水”此时成为了实景,如同“残夜”一样,即使还有初春的微寒,但春天毕竟是无法阻挡的到来了,“旧年”只好无奈的让位了。
一个“入”,一个“旧”,还是精妙。
据说唐朝宰相张说(yuè)亲自写下这一联诗句挂在官衙里,以此作为好文章的标准。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在这遥远的大江之上,如何告诉家人我的音讯?就让那北归的大雁寄去我的思乡之情吧。
尾联与首联的“客路”呼应,写出了羁旅他乡的淡淡乡愁。
除了记住诗中的名句,我们还可以把乡愁作为诗的一个重要主题来谈。
羁旅诗鉴赏
潜悲辛。……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 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 因兵役长年戍边,是羁旅行役诗,也可归为边塞诗
8.鹧鸪——羁旅乡愁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 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 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 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成为一种象征意义上的鸟了。 9.柳 “柳”、“留”二字谐音,折柳又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 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所以 “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经常暗喻离别,表示 留恋、伤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残月” 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 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 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10.船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茫茫天涯路,凄凄羁旅情——羁旅诗鉴赏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 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 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 大川,或探亲访友,属于有中国特 色的一种文化现象。
征戍行役追梦忙 路途遥遥不舒畅 人生在世难称意 诗歌伴我去远方
【考纲要求】
写什么? 怎样写?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 1、首联选择了什么意象?营造怎 样的意境?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什 么情感?(6分)
• (1)这首诗借助树叶凋落、鸿雁南飞、北 风萧瑟、江水寒凉的秋景等意象,营造了 幽暗凄清的意境,渲染出清冷孤零的氛围;
• (2)运用借景抒情手法,抒发了思乡之情 和孤寂,愁闷和前途渺茫的惆怅、凄凉。
• 旅夜书怀 杜甫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 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 插茱萸少一人。
• 运用什么手法?抒 发了什么情感?
• (1)想象(主客移位);
• (2)诗人设想在重阳节的这一天,远在家乡的 兄弟们象往年一样插戴茱萸,畅饮黄酒,登山眺 望想念自己;
• (3)侧面表现了诗人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全 诗一正一侧,一实一虚,短短四句起伏变化,加 强了深挚情感的表达,显得韵味无穷。
•例析导航
• 乐景衬哀情。
• 《绝句》杜甫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 当时诗人客寓成都,急思 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 成行,所以叹息,但诗的 前两句却勾勒出了一幅浓 丽的春日图画,极言春光 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 归?这就是以乐景写哀情, 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 鲜明对照,反衬出诗人思 乡之情更加浓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对写法。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 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思乡的之情。
客怀 【宋】何应龙
客怀处处不宜秋, 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到, 雁声远过夕阳楼。 3、诗歌最后一句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赏析。(5分)
答运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2分) 写了“声”和“光”,夕阳下的楼景为视觉,雁声为
羁旅漂泊到天涯
——羁旅诗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羁旅思乡诗的意象和思想感情。 2、把握羁旅思乡诗的鉴赏方法。 重难点:羁旅思乡诗的表达技巧运用。
板演内容 板演小组 点评组
质疑组
鹧鸪天 晏几道
鹧鸪天 张炎
月圆 杜甫
四组 一组 六组
九组 五组 三组
四组 一组 六组
板演组要求:1、独立思考作答5分钟。 2、组长带领组员集体讨论5分钟并明确答案。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独”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 截然不同的意境?(5分)
答: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诗人远 离家人,身居异乡。两相对照,连眼前发光发热的 灯也变得“寒”起袭人。思乡心切,诗人难以入眠, 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意境,突显诗人内心的愁苦。
听觉,雁声为动,夕阳下的楼为静景。大雁已飞过洒满 夕阳的高楼而渐渐远去,唯有即将消失的雁声尚在耳畔 回响,描写了一幅辽远却又寂寥的图景。(2分) 表达了漂泊天涯的孤客思乡怀人的愁苦心情。(1分)
4、全诗的诗眼诗哪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4、诗眼是“愁”字。(2分)诗歌内容情感 句句围绕“愁”字展开。(1分)梧桐落叶的 景象触动了诗人客居他乡寂寞、孤独的悲秋 情思,亲人朋友杳无音讯,传书的鸿雁飞去, 消失在洒满夕阳的高楼之外,只闻雁声回荡 耳际,更是愁上加愁。(3分)
①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颇为凄凉。
②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用委婉的问句表 达,这样便饱含言外之意:“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 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③“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 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 平淡寡味。(答“在”字好,言之成理也能得分)
板演内容 板演小组 点评组
质疑组
除夜作
二组
七组
二组
பைடு நூலகம்除夜作2 八组
二组
八组
吴松道中二 一组 首
三组
一组
板演组要求:1、独立思考作答5分钟。 2、组长带领组员集体讨论5分钟并明确答案。
讲解质疑要求:1、讲解者声音洪亮,条理清晰。 2、非讲解者仔细倾听,提出异议。 3、讲解者与质疑者论述观点要有依据。
一、(2010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除夜作 【唐】 高适
月圆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 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表达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 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 何的告慰。
讲解质疑要求:1、讲解者声音洪亮,条理清晰。 2、非讲解者仔细倾听,提出异议。 3、讲解者与质疑者论述观点要有依据。
【答案解析】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使用反衬(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手法,写出春色灿
烂的优美环境下,游子听到杜鹃凄切哀伤的叫声,似乎在 劝慰游子:“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更增添了思乡的愁 苦。
最后两句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 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 的感慨。
【答案解析】
1.(05年全国卷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 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 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上片楼上笛声勾起作者思乡之情,迷茫春水、低垂暮云 更让作者心情压抑、低沉;燕子正忙着筑巢安家而自己却 流落千里,雨打梨花更显作者之孤寂。作者借眼前这些饱 含愁绪之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思念故乡、故友的愁 苦之情。
5、描写了清晨秋雨霏霏、风声萧萧,江南水 乡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 的氛围。 6、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 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 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 思乡、孤寂之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 ②诗评家认为此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 作简要分析。 ③《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 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