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三)复习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复习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复习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复习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观察物体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对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复杂物体的观察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对观察物体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难点:对复杂物体的观察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物体模型,如立方体、圆柱体等。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观察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物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这些物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形状吗?”让学生积极参与,引发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的观察能力。
然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观察物体的方法,共同解决难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再次呈现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观察物体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教案
1 观察物体(三)【单元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3。
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重点难点】1。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1。
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
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
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
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
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
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为2课时第1课时观察物体(1)学习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学习目标1。
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
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
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三》教案
第一单元:观测物体(三)教学内容教材P2例1及练习一第1、2题课时第1课时间20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种方向看到旳图形摆立体图形。
能分析和辨别从不同角度观测立体图形旳状况。
过程与措施: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旳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旳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旳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旳爱好。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旳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旳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旳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活动第二次思考(或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窗们都玩过积木吧,教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旳是下图旳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测物体(三)。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学生探究。
学生提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目前同窗们每个小组均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如何拼搭立体图形,才干从正面看到旳是,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旳措施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引。
学生动手操作,小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2.探究成果报告。
(1)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旳是,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剩余旳1个小正方体旳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状况: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旳背面,如下图。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旳前面,如下图。
师:摆出旳立体图形旳形状是不同旳,但是从正面观测时,看到旳图形是相似旳。
尚有其她旳拼搭措施吗?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学生接着展示:人们在拼搭旳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旳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旳结论。
3.学生探究。
师:如果再增长一种同样旳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旳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旳形状不变,应当如何拼搭呢?下面就请各小组旳同窗用手中旳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旳结论最多。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引。
新图形的运动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含有设计意图反思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目录封面/前言/目录1观察物体(三)2因数与倍数3长方体和正方体★探索图形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5图形的运动(三)6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打电话7折线统计图8数学广角──找次品9总复习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素材,如风车、秋千、车杆、时钟等,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发现规律的能力,以形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感受旋转的思想方法和价值。
教学在方格纸上画旋转90°的图形时,可以先让学生用学具,如三角尺,放在方格纸上,按要求转一转,再画下来。
然后进行讨论,由此逐步引出画图的步骤。
之所以先“转”再“画”,是由于动手旋转学具比画图容易。
学生通过操作,看清楚了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再来讨论怎样画,就比较容易找到画图的方法。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知识梳理1.旋转的含义: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这种运动现象称为旋转。
2.旋转的三要素:(1)旋转中心:物体旋转时所绕的点(或轴);(2)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3)旋转的角度:对应线段的夹角或对应顶点与旋转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的夹角的度数。
3.图形旋转的特征: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不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4.图形旋转的性质:图形绕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同的角度,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对应角都分别相等。
5.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的方法:(1)找出原图形的几个关键点所在的线段,根据旋转方向,在线段的某一侧借助三角尺作垂线。
(2)从旋转点开始,在所作的垂线上量出与原线段相等的长度。
(3)顺次连接所画出的对应点,就可以得到旋转后的图形。
复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能够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精选16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精选16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篇1教学目的: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具准备:多媒体学具准备:方格纸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1.谈话引入复习内容。
师:李白写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所有的物体都是一样,站在不同的位置或是从不同的方向所看到的形状都可能不同。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2.出示复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出示复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我们小学阶段所学习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思考(1)学习了哪些观察物体的知识?(2)如何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3)如何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4)如何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可举例说明)(5分钟后汇报复习收获,看一看哪一位同学汇报的)4.想一想。
学生根据复习指导的提示进行独立整理复习。
5.说一说。
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
汇报时有的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相关的知识。
二、分层练习,巩固新知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汇报,看来同学们收获都很多,下面就利用你们所复习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多媒体出示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三、全课总结。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观察物体(三)》名师教案
《观察物体(三)》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页的例1和例2以及课后做一做。
观察物体(三)是在二年级观察物体(一)和四年级观察物体(二)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推理能力的空间观念的又一次提升,也为第三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应放手于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并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得以锻炼,空间观念得以发展。
(二)核心能力在拼摆小正方体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化,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验证的过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积累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学习重点根据从一个方位看到的平面图形能拼摆出多种不同位置关系和形状的立体图形。
(五)学习难点能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经过想象与推测,拼摆出这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观察物体(三)》名师教学课件、小正方体教具、小正方体学具。
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课前复习(1)右边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连一连。
(2)有两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这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例题做准备,同时认识到同一个物体,观察角度不一样,观察到的图形也不一样】(二)课堂设计1.导入出示课前复习(2)有两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这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师:请问这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来,只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同学们很难确定究竟摆的什么立体图形。
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研究“观察物体”,即怎样通过看到的图形,还原图形本来的样子。
五下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
五下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科学方法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变化。
2.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特征和变化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物体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学习使用科学方法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变化。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物品:纸巾、铅笔、玻璃杯、瓶盖等常见物品。
2.实验器材:放大镜、手电筒等。
3.实验材料:水、油、醋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纸巾,让学生观察纸巾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材质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纸巾是否有其他特征或变化。
Step 2:观察物体特征(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物体,如铅笔、玻璃杯、瓶盖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外观和结构特征,并逐个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例如物体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有多少个面?有没有边?有没有圆形的物体?等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观察。
Step 3:观察物体变化(2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水、油、醋等,让学生观察物体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首先,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个玻璃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材料进行观察。
然后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和发现。
最后,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实验过程进行演示,并向全班做报告。
Step 4: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可以用几个问题引导讨论,例如:在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了哪些物体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对物体的特征和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Step 5: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例如:你能想到其他的物体特征和变化吗?你能设计一些实验来观察这些特征和变化吗?学生可以在小组或个人进行讨论和思考,并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实验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3、通过拼摆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1、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
2、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积木图片)同学们,大家喜欢搭积木吗?你们看,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能用积木搭出各种各样的图形。
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搭一搭。
(板书:观察物体三)二、新课教学1、出示例1:按要求摆一摆。
解决问题(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
(1)学生动手拼摆,并与同伴交流摆法。
(2)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三种摆法:解决问题(2)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1)学生动手拼摆,在小组中交流摆法。
(2)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多种摆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提问:通过拼摆,你有什么发现?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虽然摆法各不相同,但只能添加到前面或后面,不能添加到上、下、左、右面。
2、教学例2。
出示例2: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1)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例题提供的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与同桌交流摆法。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呈现多种图形。
提问:通过刚才的拼摆你有发现了什么?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一旦确定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也就是说本题只有一种摆法。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单元综合复习》示范课教案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3课时《单元综合复习》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
通过对本课时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和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有关知识,并能正确判断物体的所在位置。
本课主要是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提升,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具体的题目回顾新知,针对各知识点,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经验,让学生先通过想象或空间推理判断,然后实际进行观察验证,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想象力。
1/ 8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想象、验证的过程,逐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并能根据具体的事物、照片、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在观察、想象、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初步发展推理能力及空间想象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与他人合作观察交流的活动中,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体验观察和想象的乐趣,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
教学难点: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两个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2/ 8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点击屏幕出示知识点。
师:大家说的都很对,这些知识我们都掌握的怎么样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复习之旅。
2.巩固与复习(1)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师:同学们,观察下面物体,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课件出示:师:那最少能看到几个面呢?师小结: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一个方向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少能看到一个面。
师:同学们,观察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连一连。
课件出示:3/ 8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讲解的也很到位。
从中我们知道了观察同一个物体,站在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 观察物体(三) 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观察物体(三)”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小学阶段,关于观察物体的具体编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二年级上册):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的立体图形(积木)。
第二层次(四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同一位置观察三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为后面根据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体作准备。
第三层次(五年级下册):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
也就是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通过空间想象和逆向推理,还原出原来的立体图形。
本次观察物体属于第三层次的学习。
教材的编排从易到难,例1教学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对几何组合体进行还原,学生需要借助空间想象力进行操作,初步经历逆向思考的过程。
接下来,例2教学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还原几何组合体,利用例1的经验进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根据本班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心理发展规律,我把本单元分2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教学例1,教材的编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据正面的形状图,用4个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第二部分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小正方体,摆出对应的几何体;第三部分是思考并总结拼搭的规律,体会摆法的多样性和规律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学会直观观察立体图形形象,头脑中建立表象,能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进而分辨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图。
五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也有了初步的发展;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概括能力;有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经验。
本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根据课前小研究的反馈情况,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想象能力达标,存在有序思考的推理能力较弱,发散思维不足。
三、课前思考本次观察物体是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转化,而学生习惯了从空间实物到平面图形的想象方式,跨越比较大,且从课前小研究完成的情况,课前我有如下的思考:1、如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教学顺利开展?2、如何让学生更有规律的还原立体图形,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3、如何让学生能够根据二维平面清晰表达三维立体的特征,提升学生推理、概括能力?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对教材进行研读,对教学进行一些处理。
观察物体(三)教学措施
观察物体(三)教学措施
观察物体是自然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可
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进行观察物体的教
学时,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首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教
师可以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体或图片,如水杯、水果、动物标
本等,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材质等特征,引
导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手去触摸,用耳朵去听等,从而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其次,可以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
带领学生到校园或者周边的
自然环境中,让他们亲自观察各种自然物体,如树木、花草、昆虫等,或者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让学生
通过亲身实践来感受和理解物体的特性和规律。
此外,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观察和描述。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
具体的问题,如“这个物体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它的颜色有哪些变化?它的表面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它的重量是多少?”等,让学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最后,可以进行讨论和总结。
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共同总结规律和结论,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深化。
总之,观察物体的教学措施应该多样化,既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和深化,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单元整体教学《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三)》一、单元学习目标1.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体会到可能有不同的摆法。
2.能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体会到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3.在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学习目标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化,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验证的过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积累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评价任务:1.会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会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四、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课前复习(1)右边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连一连。
(2)有两个立体图形,,这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例题做准备,同时认识到同一个物体,观察角度不一样,观察到的图形也不一样】(二)课堂设计1.导入出示课前复习(2)有两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这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师:请问这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来,只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同学们很难确定究竟摆的什么立体图形。
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研究“观察物体”,即怎样通过看到的图形,还原图形本来的样子。
(板书课题)2.问题探究(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体会摆法的多样性出示例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的图形。
①理解题意,初步想象师:请同学们仔细读题,你得到了哪些关键信息?引导小结:四个一样的小正方体、从正面看、看到的形状。
师:闭上眼睛,你能想象出这个立体图形吗?②操作实践、验证师:请你把刚才想象到的立体图形,用我们的学具(四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把它摆出来。
《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7
《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页、39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物体、想象猜测、合理推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养成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分工、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纸箱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球、纸卡。
学具:学生每5人一组,每组自制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每人记录单一张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中,使学生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推理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
并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每个人得的结果不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他们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因此他们的结论都不完全。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盲人叔叔,使他们知道大象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并指出这节课将和大家一起研究怎样正确地观察物体,才不至于像盲人叔叔们一样片面地了解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目的:一方面是在上课的初始阶段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从故事的寓意中初步感知:要全面地了解物体就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感受物体。
)二、观察物体,探究新知(一)出示鞋盒1.导入:大象我是拉不来,但我找了一个身边最常见的物体,看,这是什么?今天咱们就从它开始:2.问题:这是什么立体图形?有几个面?3.七嘴八舌:a.在你的位置观察,你看到了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看到的面会不一样?b.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见所有的面吗?(小组交换位置看看)4.验证:用自己身边的一些长方体来验证刚才的结论,看是不是正确。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全册)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复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复教案复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知识梳理1.根据一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从正面看形状相同的几何体,其摆法不一定相同。
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在拼摆立体图形的过程中有多种拼摆方法,所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是不同的。
2.根据三个面的摆放,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还原原来的物体时,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拼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最后验证确认。
复目标1.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体会可能有不同的摆法。
2.能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3.经由过程窥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窥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复重难点重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正方体。
复办法1.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通过复,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2.复课不仅要突出知识的综合性,更要通过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复教案(全册)复过程1、创设情形,导入复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观察物体(三)这一单元里都研究了哪些内容,先想一想,然后与同伴交流。
指名汇报所学内容。
(可以让2~3名学生汇报)大家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对第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
(板书课题)2、回顾整理,建构收集1.让学生先自主整理,然后交流汇报。
2.师生共同梳理。
(1)复:按照一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2)复:根据三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的确定性。
3.建构网络。
谈话:请同学们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列举、表格、网络图等)把我们复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观察物体(3)∣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观察物体(3)∣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 认识和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 解决与观察物体相关的问题。
教学方法1. 操作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物体,如一个立方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形状。
2.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物体,如一个圆柱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形状。
2.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巩固(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物体,如一个圆锥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形状。
2.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四、应用(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物体,如一个球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形状。
2.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 教师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并描述他们看到的形状。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他们在观察和操作中学习。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课题观察物体(三)课型新授课备课人执教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
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能力目标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过程教学预设备注目标导学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创境激疑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察物体(三)。
合作探究1.学生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2.探究结果汇报。
(1)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
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3.学生探究。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13课题因数与倍数课型新授课备课人执教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找出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情感目标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复习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建立起更扎实的基础知识结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方法,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与观察角度的关系。
难点:能根据观察结果正确判断物体的方位和相对位置,形成空间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回顾与梳理:首先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如何观察单一物体、如何观察多个物体,以及如何判断物体的相对位置等。
2. 重点解析:针对教学重点,进行深入解析。
例如,通过实物演示或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3. 案例分析:给出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再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例如,让学生分析三个堆叠的正方体,从上面、正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
4. 实践操作:布置一些观察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例如,让学生用积木搭建不同的物体,然后从不同角度观察并画出看到的形状。
5. 反馈与总结: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和总结。
同时布置适当的练习题,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如观察单一物体并描述其形状,或判断多个物体的相对位置等。
2. 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观察家中物品并记录其形状,或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形等。
3.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单元测试成绩等。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复习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复习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空间想象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旨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之后,对这三个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能够运用这三个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在空间想象力方面,部分学生还稍显不足,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复习效果有较大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提高空间想象力,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空间想象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进一步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提高空间想象力,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活动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回顾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知识,准备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玩转魔方,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呈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这三个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三)复习课
作者: 18中小学校朱英姿
教学目标:
1.通过再次观察、操作,经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的过程,体会立
体图形与其它相对应平面图形的转换方法。
2.能够进一步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
三个方向观察确立立体图形。
3.通过复习及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进一步根据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灵活使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转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题单,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从大屏幕上你们已经看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了吗?对,就是观察物体(三)的复习课,板书:复习观察物体(三)。
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天的课上能有更多的收获。
二、出示复习目标。
首先,我们来看看咱们今天的复习目标,请大声朗读出来:1. 能进一步根据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
2灵活使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转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出示复习指导。
(一)复习指导一:
1.仔细阅读课本第2页例1,并回忆所学知识判断:一个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这个立体图形是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
且摆出的图形一定是。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请小组代表到站台上边讲解边演示)
2、完成多媒体展示的练习。
3、归纳总结: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立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但摆法不同,小正方体的个数也不相同。
(二)出示复习指导二:
1、认真看课本第2页例2,回忆并思考:你是怎样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一个立方体的?能结合例2的图及实物边摆边说吗?
(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请学生到站台上展示摆的方法)
2、归纳总结: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先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分析,推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再结合从其他两个方向看到的形状综合分析;最后确定立体图形。
3.动手摆一摆。
(多媒体展示)
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状分别如下,摆出这个立体图形,并画出来。
四、当堂训练:
(一)判断题:(判断并说明理由)
1.从上面看到的是圆形的物体一定是圆柱体。
()
2.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
()
3.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
()
4.观察物体时,最少可以看到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两个面。
()
5.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确定,这个立体图形也一定能够确定。
()
(二)连一连。
1.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2.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3.
从左边看从上面看从正面看
(三)在方格纸上画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1. 2.
(四)搭一搭。
1.如下图,如果再添上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从侧面和上面两个不同位置观
察时,物体的形状都不变,那么这个正方体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2. 用小正方形搭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上面看和正面看分别看到下边的两个图形。
这个立体图形可能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小组合作讨论)
上面正面
(五)拓展提升。
1. 四块正方体积木,每块积木的6个面分别写着字母A、B、C、D、E、F每块积木上的字母的排列顺序相同。
请仔细观察,推断:
(1)C的对面字母是()。
(2)A的对面字母是()。
(3)E的对面字母是()。
2. 是由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如果把这个图形的表面涂上红色,那么,只有一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有两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只有3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只有4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只有5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
3. 一个棱长为2cm的立方体,按照某种方式展开后,恰好能放在一个长方形内。
(1)计算图1长方形的面积。
(2)小明认为把该立方体按照某种方式展开后放在图2的长方形内,请你在图2中画出这个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图2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2cm)。
图1 图2
五、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三)——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