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_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遗传密码的发现创造了条件。

(2)学生学习科学家的设计方法,加强对遗传密码探索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2.过程与方法(1)授课中设置问题串来引导学生重温科学家破译遗传密码的思维历程,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态度。

(2)引导学生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中的问题。

(3)展示近百年来生命科学研究历史步伐,让学生感受,探索和揭示生命本质过程的艰辛和漫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和重温科学家的思维历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感受科学知识发现过程的艰辛和漫长。

(2)对科学家那种敏锐大胆,睿智和创新的精神,还有那种巧妙的构思表示敬佩。

(3)认同遗传密码破译对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教学重点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三、教学难点遗传密码阅读方式的实验证据和破译遗传密码的实验设计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例分析法和启发探究法、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六、课标要求运用一个个的史实材料,一个个的问题串,一个个的实验探究,一个个的假设,一次次的进一步探究得出结论。

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通过展示侏罗纪公园恐龙复活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只要破译了DNA就能使生物复活吗?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分析出恐龙性状是由蛋白质来体现的,蛋白质又是受DNA指导合成的,但是DNA不能直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需要以mRNA为中介完成转化过程。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强烈的学以致用、答疑解惑的欲望。

学习目标一: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1.遗传密码的早期推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学案上的资料一,完成思考问题,并对学生的分析加以评价,达成共识“三联体假说”成立的原因,指出这是假说。

【资料一】(一)遗传密码的最早提出者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1944年他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指出:生物细胞中有控制有机体未来发育计划的“微型密码”。

当时人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微型密码”,他在什么物质上。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4-3《遗传密码的破译》示范教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4-3《遗传密码的破译》示范教案

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从容说课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自从“一基因一酶”学说建立(1941年)以后,人们逐步地认识到基因和蛋白的关系。

“中心法则”提出后更为明确地指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总体上来说是从DNA→RNA→蛋白质。

那DNA 和蛋白质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或者说DNA是如何决定蛋白质?这个有趣而深奥的问题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引起了一批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早在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尚未确定之前,1944年理论物理学家薛定谔发表的《什么是生命》一书中就大胆地预言,染色体是由一些同分异构的单体分子连续所组成。

这种连续体的精确性组成了遗传密码。

他认为同分异构单体可能作为一般民用的莫尔斯电码的两个符号:“·”“—”,通过排列组合来储存遗传信息。

1954年科普作家伽莫夫G.Gamor对破译密码首先提出了挑战,他用数学的方法推断3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但人们不禁要问在三联体中的每个碱基作为信息只读一次还是重复阅读呢?1957年Brenner.S发表理论文章,他通过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分析,发现不存在氨基酸的邻位限制作用,从而在理论上否定了遗传密码重叠阅读的可能性。

而克里克在1961年第一个用T4噬菌体实验证明了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同一年尼伦伯格和马太利用无细胞系统进行体外重组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

后来尼伦伯格和他的小组采用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思路,一举破译了全部的密码。

遗传密码的破译是生物学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为人类探索和提示生命的本质的研究向前迈进一大步,为后面分子遗传生物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遗传密码的破译,测序方法的建立以及体外重组的实现是基因工程的三大基石。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对科学史的介绍,但其实际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其中蕴含的科学研究方法,学习这些科学家的那种敏锐、大胆、睿智和创新的精神还有那种巧妙的构思,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具有科学家的思维素养。

《第4章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

《第4章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基因、密码子和终止子等基本概念。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分析,推断遗传密码的具体含义和作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讲解遗传密码的基本概念和作用,通过实验分析破译遗传密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遗传密码的含义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具体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实验器材。

2.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3. 提前布置阅读相关文献的作业,以便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和交流。

4. 准备一些相关视频和图片,以增加学生对遗传密码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介绍密码子的概念。

引用一些关于基因工程、基因治疗、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的研究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密码子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回忆必修三单元的相关内容,对遗传学中的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有初步的认识。

(二)学习目标1. 了解密码子的概念。

2. 理解并掌握遗传密码的基本内容,包括种类、特征、影响等。

3. 理解并掌握遗传密码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三)探究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密码子的概念和作用。

2.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不同物种中遗传密码的特点和差异性。

3. 分析遗传密码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四)精讲点拨1. 详细讲解密码子的概念和作用,结合一些生动的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密码子的意义。

2. 讲解遗传密码的基本内容,包括种类、特征、影响等,并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密码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3. 针对探究活动中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遗传密码的内涵和意义。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密码子的概念、遗传密码的基本内容、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等。

2. 强调遗传密码在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案:4.3《遗传密码的破译》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案:4.3《遗传密码的破译》

教案 B教学重点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教学难点1.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2.运用数学方法及实验方法探究“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教学策略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是对本章第1节的重要补充。

学生在第1节中已经学习了遗传密码,但并不了解遗传密码是如何破译的,本节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使学生通过这一研究过程学习其中蕴含的科学研究方法。

1.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使复杂的问题更容易理解。

2.以分析“尼伦伯格和马太实验”的设计思路为突破口,初步理解遗传密码的破译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方法推理和猜想“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根据科学资料,运用英语词句类比推理“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借鉴科学家的实验方法,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与体验破译遗传密码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问题探讨”导入本课的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P73“问题探讨”,讨论后回答问题。

提示1:根据莫尔思密码表,将书本中用莫尔思密码编写的问题译成英文就是:where are genes located。

二、新课教学要破译一个未知的密码,一般的思路就是比较编码的信息,即密码和相应的译文。

对遗传密码来说最简单的破译方法就是将DNA顺序或mRNA顺序和多肽相比较。

但和一般的破译密码不同的是,遗传信息的译文——蛋白质的顺序是已知的,未知的都是密码。

莫尔思密码是由美国画家和电报发明人发明的一套有“点”和“划”构成的系统,通过“点”和“划”间隔的不同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

(一)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而mRNA上的碱基只有4种,这就出现几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的问题,请大家探讨一下几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学生探讨:若一种碱基与一种氨基酸对应的话,那么只可能产生4种氨基酸,而已知的天然氨基酸有20种,因此不可由一种碱基对应一种氨基酸。

若2个碱基与一种氨基酸对应的话,4种碱基共有16种不同的排列组合,也不足以编码20种氨基酸。

教学设计5:4.3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教学设计5:4.3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教学目标遗传密码子的破译。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这一结论的探索过程。

2.教学难点:重叠阅读方式和非重叠阅读方式。

教学过程一、课程的导入通过给同学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对应左图的莫尔斯密码表将书上给的那一段密码文字翻译出来,然后问“学生如果没有这个密码表,他们能译出来吗?再问那么密码表重要吗?”“同学们那你们知道我们身体里也藏有一个密码表吗?知道它是什么吗?了解它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我们身体里的密码子-----遗传密码子”二、新课的展开我们知道了核酸中的碱基序列就是遗传信息,翻译实际上就是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那么碱基序列与氨基酸序列是如何对应的呢?“中心法则”提出后更为明确地指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总体上来说是从DNA→RNA→蛋白质。

那DNA和蛋白质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或者说DNA是如何决定蛋白质?这个有趣而深奥的问题在五十年代末就开始引起了一批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1954年科普作家伽莫夫G.Gamor对破译密码首先提出了挑战。

当年,他在《自然Nature》杂志首次发表了遗传密码的理论研究的文章,指出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一)遗传密码子的阅读方式人们不禁又要问在三联体中的每个碱基作为信息只读一次还是重复阅读呢?以重叠和非重叠当图中DNA的第三个碱基(T)发生改变时,如果密码是非重叠的,这一改变将影响1个氨基酸,如果是重叠的又将影响3个氨基酸。

当图中DNA的第三个碱基(T)后插入一个碱基A,如果密码是非重叠的,这一改变将影响3个氨基酸,如果密码是重叠的,又将影响3个氨基酸。

(二)遗传密码子的验证(克里克的实验)1961年,克里克对T4噬菌体DNA上的一个基因进行处理,使DNA增加或减少碱基。

通过这样的方法他们发现加入或减少1个和2个碱基都会引起噬菌体突变,无法产生正常功能的蛋白质,而加入或减少3个碱基时却可以合成正常功能的蛋白质。

遗传密码的破译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遗传密码的破译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遗传密码的破译一、教学目标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3、说出遗传密码的特性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完成必修二第四章的前两节之后学习本课三、重点难点重点: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难点: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播放日本动画片柯南系列《推理对决!新一VS冲矢昴》中有关莫尔斯密码内容的片段。

介绍莫尔斯密码的基本知识以及在影视剧中的应用。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 学生活动:所有学生根据莫尔斯密码表完成学案上一段密码的翻译。

(学生通过翻译活动来理解生物中密码子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从莫尔斯密码表过渡到密码子表,提出问题:密码子表如何编译出?介绍伽莫夫对mRNA的碱基与氨基酸之间对应关系的推理。

(让学生初步接受三个碱基决定一个密码子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后续内容。

)活动2【活动】一、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学生代表1向全班同学介绍遗传密码可能的两种阅读方式,即重叠和非重叠的方式,引发全班同学思考哪种阅读方式合理。

之后根据前碱基对后碱基影响指出非重叠的方式的合理性。

带领全班同学分小组完成活动:用实物教具,在句子THEFATCATATETHEBIGRAT的基础上,在句子中分别插入一个、两个、三个字母的情况下,以非重叠的阅读方式断句,从而验证伽莫夫的推测即三个碱基决定一个密码子的事实。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体会更加深刻,同时锻炼表达交流能力)活动3【活动】二、克里克的实验证据在学生前面小组活动的基础上,教师介绍克里克的实验背景即以T4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研究其中某个基因的增加或减少对其所编码的蛋白质的影响。

最后介绍克里克的实验结论。

活动4【活动】三、遗传密码对应规则的发现复习旧知识:蛋白质合成条件,引出蛋白质体外合成条件。

学生代表2向全班同学从实验的思路、要点和结论三个方面介绍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最后引出完整的密码子表是如何编译的。

遗传密码的破译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遗传密码的破译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遗传密码的破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包括伽莫夫的三联体推断,克里克的实验证据,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的体外合成实验。

过程与方法:1.感受和重温科学家的思维历程2.类比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科学家那种敏锐、大胆、睿智和创新的精神还有那种巧妙的构思表达敬佩2.认同遗传密码的破译对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教学重点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引导学生感受这种思维过程并产生与科学家的思维共鸣三、教学难点1.克里克的T4噬菌体实验。

2.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四、教具:挂图、投影、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一、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1954年科普作家伽莫夫指出 3 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探究1.3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在这三个碱基中的每个碱基是只读一次还是重复阅读呢?以重叠方式和非重叠方式阅读DNA序列会有什么不同呢?思考:课本P74的思考与讨论。

二、遗传密码的验证(克里克的实验)1.实验材料: T4噬菌体2.研究方法:增加或减少某个基因的碱基对其所编码的蛋白质的影响3.实验结果:(1)在相关碱基序列中增加或者删除一个碱基,不能(能否)产生正常功能的蛋白质;(2)当增加或者删除两个碱基时,不能(能或不能)产生正常功能的蛋白质;(3)当增加或者删除三个碱基时,能(能或不能)合成具有正常功能的蛋白质。

4.实验结论:①克里克是第一个用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 3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的科学家。

②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非重叠的方式阅读,编码之间没有分隔符。

5.局限:克里克实验无法说明由3个碱基排列成的一个密码子对应的究竟是哪一个氨基酸三、遗传密码对应规则的发现第一个遗传密码的破译者:尼伦伯格和马太1.实验技术:蛋白质的体外合成技术2.实验过程:在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种氨基酸,再加入除去了 DNA和mRNA 的细胞提取液,以及人工合成的RNA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4.3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

4.3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

生生互动
教师解难
尼伦伯格和马太的无细胞体系——蛋白质体外合成的实验
实验原理:以人工合成的RNA作模板合成多肽,确定氨基酸与密码子的对应关系

当堂训练




年级
高一年级
科目
生物学
课题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第1课时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遗传密码是如何破译的?
2、遗传密码有什么特点?
教学重点
1、遗传密码是如何破译的?
2、遗传密码有什么特点?
教学难点
遗传密码是如何入课题
自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后,科学家就围绕遗传密码的破译展开了全方位的探索。
学习目标
1、遗传密码是如何破译的?
2、遗传密码有什么特点?
明确学法
阅读、思考、小组讨论。

读书自学
阅读课本P73-74,回答
检测提问
1、几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2、遗传密码如何阅读?是重叠阅读还是非重叠阅读?

生生互动
教师解难
非重叠阅读:密码子中的每个碱基作为信息只读一次
重叠阅读:密码子中的每个碱基作为信息重复阅读
克里克通过T4噬菌体的移码突变实验证明遗传密码具有下列的一般性质:
1.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成为三联体,又叫密码子。
2.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非重叠的方式阅读。
3.编码间没有分隔符。

读书自学
阅读课本P75,回答
检测提问
1、哪几个碱基决定某一种氨基酸?
2、尼伦伯格和马太通过什么实验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11:4.3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11:4.3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教案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课时课标解读知识目标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2.教学难点: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说,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了解生物学研究史,感受科学研究的艰辛历程。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时安排 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是对本章第1节的重要补充。

本节内容属于选学,也是原教材没有的。

但这部分内容很好地体现了科学理论和科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为学生学习探究方法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承接第1节介绍的理论推导,本节进一步探讨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然后介绍克里克的实验,体现了科学思维的严谨和科学讲求实证的特点。

并用类比方法将克里克的实验简单化,让学生能够理解实验的设计思路与研究方法。

“遗传密码对应规则的发现”反映了不同的研究思路,即利用生物化学的手段,建立蛋白质体外合成系统。

学习蛋白质的合成后,了解蛋白质的体外合成系统相对容易,对于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理科基础班学生,他们对生物具有较大的兴趣,但对前面两节内容的学习不够X科班同学深入。

本设计希望通过《遗传密码的破译》的教学,激发他们的生物学探索兴趣,利用他们理科思维的优势,体验科学思维的严谨性和科学的实证性,从而更好地掌握本章内容。

三、教学策略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是对本章第1节的延伸和补充。

学生在第1节中已经学习了遗传密码,但并不了解遗传密码是如何破译的,本节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使学生通过这一研究过程学习其中蕴含的科学研究方法。

1.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使复杂的问题更容易理解。

“克里克的实验”实际上是很复杂的,对于其实验结果的分析,教学中可以采用“具体碱基数改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的推理”类比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使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熟悉的问题,也比教材上用英文单词类比的方法来的自然、实用。

3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设计教案

3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设计教案

3-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设计-教案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遗传密码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遗传密码破译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入遗传密码的概念,解释其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展示遗传密码的神秘性和破译的挑战性。

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密码破译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遗传密码的神秘性和破译的挑战性,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遗传密码破译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遗传密码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遗传密码破译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案章节二:遗传密码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密码的基本原理。

2. 掌握遗传密码的编码方式和规则。

教学内容:1. 介绍遗传密码的基本原理,包括编码方式和规则。

2. 通过示例和图解,解释遗传密码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3. 引导学生理解遗传密码与氨基酸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1. 通过图解和示例,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遗传密码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遗传密码与氨基酸之间的关系。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遗传密码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遗传密码与氨基酸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案章节三:遗传密码的破译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遗传密码的破译方法。

2. 学会使用遗传密码表进行破译。

教学内容:1. 介绍遗传密码的破译方法,包括直接测序法和基因克隆法。

2. 学习使用遗传密码表进行遗传密码的破译。

3. 了解遗传密码破译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学习遗传密码的破译方法。

2. 学生通过练习,使用遗传密码表进行遗传密码的破译。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遗传密码破译方法的理解程度。

2. 通过练习,评估学生对遗传密码表的使用能力。

教案章节四:遗传密码破译的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密码破译的实际应用。

2. 分析遗传密码破译的案例,掌握破译的步骤和方法。

《第4章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4章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基因、暗码子和终止子等基本观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解遗传暗码破译的过程和意义。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增强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讲解遗传暗码破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遗传暗码破译过程中的复杂生物学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PPT、基因和蛋白质模型、实验器械等。

2. 准备教学材料:相关实验数据、图片和视频等资料。

3. 安排教室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和效果展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介绍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和影响,激发学生对于遗传暗码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和暗码的干系,以及什么是遗传暗码等问题。

2. 探索暗码子:通过实验展示或视频播放,让学生了解暗码子的观点和特点,例如简并性、摆动性等。

教师诠释为什么要应用暗码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同时,向学生介绍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暗码子有何不同。

3. 解读遗传暗码: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DNA和RNA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遗传信息如何在细胞中传递。

教师介绍翻译过程,并诠释遗传暗码如何与氨基酸序列对应。

引导学生讨论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例如终止暗码子、暗码子的简并性和摆动性等。

4. 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疗:教师介绍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疗的观点和应用,让学生了解遗传暗码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遗传暗码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基因治疗可能面临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遗传暗码在生物科学、医学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增进交流和合作。

6. 总结与作业: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遗传暗码的重要性及其在生物科学、医学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3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设计教案

3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设计教案

3-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遗传密码的概念及其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掌握遗传密码的基本组成和传递过程。

1.2 教学内容:遗传密码的定义和背景知识。

遗传密码的基本组成和传递过程。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遗传密码的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示例和图解,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密码的基本组成和传递过程。

第二章:遗传密码的基本组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遗传密码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其功能。

引导学生了解遗传密码的编码方式和规则。

2.2 教学内容:遗传密码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和氨基酸。

遗传密码的编码方式和规则:三个核苷酸一组,对应一个氨基酸。

2.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和图解,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密码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其功能。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索遗传密码的编码方式和规则。

第三章:遗传密码的传递过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遗传密码的传递过程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掌握遗传密码的解码和翻译机制。

3.2 教学内容:遗传密码的传递过程:DNA转录为mRNA,mRNA翻译为蛋白质。

遗传密码的解码和翻译机制:tRNA和核糖体的作用。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解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密码的传递过程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索遗传密码的解码和翻译机制。

第四章:遗传密码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遗传密码在基因工程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密码的研究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4.2 教学内容:遗传密码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基因克隆、基因编辑等。

遗传密码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4.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享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遗传密码在基因工程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密码的研究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和潜在挑战。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遗传密码的基本组成、传递过程和应用。

高中生物43《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1.doc

高中生物43《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1.doc

精品教案4.3 《遗传密码的破译》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科学史展现了科学家探索生物新知的过程,不同的科学家在不同时期都对某同一个问题进行反复的研究和验证,资料中涉及的一些知识背景、设计思路、技术手段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距离。

在本节课中,通过还原遗传密码破译的研究场景,让学生亲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运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采用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体验探究与自主构建相结合的教学策略理解科学的本质,领悟科学方法。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遗传密码的破译》是高中生物必修 2 第 4 章《基因的表达》的一节内容,是对本章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重要补充,在教材中本来属于选学内容。

该内容是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史探究素材,包含了“假说 - 演绎”的完整案例,也体现了实验设计的许多科学方法,非常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能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味科学的本质,激发其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达素养,是达成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难得载体。

2 .学情分析( 1 )学生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具体过程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对遗传密码的特点、作用有了清楚的认识,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遗传密码的发现创造了条件。

(2 )高二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较活跃。

通过高中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实验设计、分析能力。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理解程度,将影响其对于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的设计。

因此在探究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应加强引导,细化各步骤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3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遗传密码破译的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体会“假说 - 演绎”的重要作用 , 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态度。

( 2 )教学难点:遗传密码阅读方式的实验证据,无细胞系统破译遗传密码的实验设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3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设计教案

3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设计教案

3-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遗传密码的定义、特点和作用;(2)掌握遗传密码的破译方法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学会运用遗传密码表,进行遗传信息的编码与解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遗传密码的定义、特点和作用;(2)遗传密码的破译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1)遗传密码的破译方法;(2)遗传信息的编码与解码。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练掌握遗传密码的相关知识;(2)准备实例和遗传密码表;(3)制作PPT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遗传密码的相关知识;(2)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遗传信息的概念;(2)提问:遗传信息如何传递给子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遗传密码的破译。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遗传密码的定义、特点和作用;(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遗传密码的破译方法,如:实验方法、计算机模拟等;(2)通过实例,讲解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3)介绍遗传密码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1)让学生运用遗传密码表,进行遗传信息的编码与解码;(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码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遗传密码的破译方法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遗传密码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遗传密码的破译方法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必修2生物:4.3 遗传密码的破译 教案

人教版必修2生物:4.3 遗传密码的破译  教案

《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1.知识目标
(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2.能力目标
(1)重温和感受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历程。

(2)学习类比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对科学家巧妙、创新的科学精神的敬佩感。

(2)认同遗传密码的破译对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及地位
教材中本节内容为选学内容,在新课标中也没有具体的要求,但本节内容是对科学史的介绍,其最重要的教学价值在于:让学生学习其中蕴含的科学研究方法,学习科学家的那种敏感、睿智和创新的精神还有那种巧妙的构思,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具有科学家的思维素养。

从这个角度来说“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又与新课标的要求是非常吻合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难得好材料。

2.教学重点
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引导学生感受这种思维过程并产生与科学家的思维共鸣
3.教学难点
(1)克里克的T4噬菌体实验
(2)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学生总体水平较高。

在学习“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内容时,学生已经对“遗传密码”的概念有较全面的理解,能运用遗传密码解相关的题,会查遗传密码表。

四、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遗传密码的破译》的教学过程。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案:4.3《遗传密码的破译》a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案:4.3《遗传密码的破译》a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包括伽莫夫的三联体推断,克里克的实验推断,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感受科学思维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产生与科学家的思维共鸣和良好的心理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教学难点: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教学突破阅读分析教材资料,结合已有转录、翻译的知识,通过对科学探索过程的分析学习,理解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体会科学探究的思维过程,理解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指导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学法:阅读分析、合作探究、直观演示等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挂图、研究资料等。

学生准备:搜集遗传密码破译的史实。

教学过程1.研究背景什么是莫尔思电码呢?它是由美国画家和电报发明人发明的一套有“点”和“划”构成的系统,通过“点”和“划”间隔的不同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

请根据莫尔思电码表,将书本中问题探讨中的那段电文译成英文。

学生:where are genes located学生:基因位于DNA上要破译一个未知的密码,一般的思路就是比较编码的信息,即密码和相应的译文。

对遗传密码来说最简单的破译方法就是将DNA顺序或mRNA顺序和多肽相比较。

但和一般的破译密码不同的是,遗传信息的译文——蛋白质的顺序是已知的,未知的都是密码。

2.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的探索当图中的DNA 的第3个碱基发生改变的时,如果密码子是非重叠的,这一改变将影响多少个氨基酸?生:一个。

如果密码子是重叠的,这一改变又将影响多少个氨基酸?生:三个。

当图中的DNA的第3个碱基T后插入一个碱基A的话,如果密码子是非重叠的,这一改变将影响多少个氨基酸?生:将会影响后面所有的氨基酸。

如果插入两个碱基呢?生:也会影响后面所有的氨基酸。

教学设计3:4.3遗传密码的破译

教学设计3:4.3遗传密码的破译

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目标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包括伽莫夫的三联体推断,克里克的实验推断,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教学重点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引导学生感受这种思维过程并产生与科学家的思维共鸣教学难点1.克里克的T4噬菌体实验2.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研究背景什么是莫尔思电码呢?它是由美国画家和电报发明人发明的一套有“点”和“划”构成的系统,通过“点”和“划”间隔的不同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

请根据莫尔思电码表,将书本中问题探讨中的那段电文译成英文。

学生:where are genes located学生:基因位于DNA上要破译一个未知的密码,一般的思路就是比较编码的信息,即密码和相应的译文。

对遗传密码来说最简单的破译方法就是将DNA顺序或mRNA顺序和多肽相比较。

但和一般的破译密码不同的是,遗传信息的译文——蛋白质的顺序是已知的,未知的都是密码。

2.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的探索1954年科普作家伽莫夫在理论上尝试了遗传密码的解读,他设想:若一种碱基与一种氨基酸对应的话,那么只可能产生4种氨基酸,而已知的天然氨基酸有20种,因此不可由一种碱基对应一种氨基酸若2个碱基与一种氨基酸对应的话4种碱基共有16种不同的排列组合,也不足以编码20种氨基酸因此他认为3个碱基编码一种氨基酸就可以解决问题。

4个碱基与一种氨基酸对应的话就会产生256种排列组合。

相比较而言。

只有三联体较为符合20种氨基酸伽莫夫是用数学的排列组合的方法在理论上作出推测的,后来的实验证实这一推测是完全正确的。

接下来,人们不禁要问在三联体中的每个碱基只读一次还是重复阅读呢?以重叠阅读和非重叠方式阅读DNA序列会有什么不同?思考P74的问题:当图中的DNA的第3个碱基发生改变的时,如果密码子是非重叠的,这一改变将影响多少个氨基酸?生:一个如果密码子是重叠的,这一改变又将影响多少个氨基酸?生:三个当图中的DNA的第3个碱基T后插入一个碱基A的话,如果密码子是非重叠的,这一改变将影响多少个氨基酸?生:将会影响后面所以的氨基酸如果插入两个碱基呢?生:也会影响后面所以的氨基酸如果插入3个碱基呢?生:将会在原氨基酸的序列中多一个氨基酸当图中的DNA的的第3个碱基T后插入一个碱基A的话,如果密码子是非重叠的,这一改变将影响多少个氨基酸?如果插入2个,3个呢?生:如果插入1个碱基,影响3个氨基酸,多肽比原来正常多肽多1个氨基酸生:如果插入2个碱基,影响4个氨基酸,多肽比原来正常多肽多2个氨基酸生:如果插入3个碱基,影响5个氨基酸,多肽比原来正常多肽多3个氨基酸3.遗传密码的验证(克里克实验)1957年,克里克设计了一个实验,有力的证明三联密码的真实性,他用T4噬菌体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通过原黄素处理可以使DNA脱落和插入单个碱基,通过这样的方法他们发现加入或减少一个或两个碱基都会引起噬菌体突变,无法产生正常的蛋白质,而加入或减少三个碱基却可以合成正常的蛋白质,为什么会这样呢?结合书本74页有关句子中插入英语字母对语句产生的变化来理解当插入1、2个碱基时,会对后面所以的氨基酸产生影响。

4.3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遗传密码的破译》(人教)

4.3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遗传密码的破译》(人教)

《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模式介绍:发现式学习认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究未知的理性策略可以传授给学生。

其模式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教师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临疑难境,学会搜集和加工资料,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设计思路说明:多媒体展示:摩尔斯密码,让同学们观察,展开讨论,提问:Where are genes located?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引入教学主题:遗传密码的破译。

根据教材的实际需求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层次由浅入深的各个小目标,让学生去感知教材,链接生活,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

教师按小组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引导,点拨,利用教学中预设的各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诊断反馈环节是贯穿本模式的一条主线。

从形式上看,练既可以是综合、书面的,也可以是整体、口头的;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知识掌握,也可以是思维训练;既可以是巩固强化,也可以迁移延伸;从教学程序上看,主要是安排在新课结束后巩固所学、迁移知识、培养能力,但也可以安排在新课开始前的导入性训练。

“大教学观”指出,要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课外实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通过延伸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升认识水平,为进一步获得生物知识奠定良好的技能与心理基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课标中属选学部分,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而设计的;面向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选修学生分通过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学习化课程资源,来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设计8:4.3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教学设计8:4.3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分析遗传密码破译的方法;2.概述遗传密码的特点。

情感目标1.通过再现遗传密码破译的科学史,体验类比推理对提出假说的重要性,体验假说的对实验设计的重要性;2.通过分析遗传密码破译的实验,体验实验设计思路及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1.领悟假说演绎、类比推理等科学思维方法;2. 能通过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重点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教学难点1.克里克T4噬菌体实验;2.尼伦伯格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3.霍拉纳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教学过程教学流程简图:引入:提问:PPT上图中是谍战剧中常见的场景,猜测一下工作人员手中拿的是什么?请将电文译成英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提供摩尔斯密码)讲解:要破译未知的电文,一般利用密码本把电文翻译成相应的译文。

在生物体的细胞内,也有类似的信息的转化,比如在基因的表达过程中碱基的序列转化成的氨基酸的序列,那相当于么电文的mRNA翻译成相应的译文氨基酸的序列最关键的是依靠什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就是密码表的获得过程,即:遗传密码的破译。

遗传密码阅读方式之猜想:刚才翻译的电文,每个密码之间用斜线隔开,阅读时只需逐个翻译密码就可以了。

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是什么形式?1954年美国核物理学家、宇宙学家伽莫夫在1955-1956年提出“三联体”概念的密码设想: 核苷酸链上碱基的阅读是不重叠的,并且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我们上节课学习翻译过程,确实是按照这种方式阅读的,但是在加莫夫时代得人们不禁要问在三联体中的每个碱基到底只读一次还是重复阅读呢?以重叠阅读和非重叠方式阅读DNA 序列会有什么不同?观察下图:当图中的DNA的第3个碱基发生改变的时,如果密码子是非重叠的,这一改变将影响多少个氨基酸?如果密码子是重叠的,这一改变将影响多少个氨基酸?最终还是利用实验对演绎推理进行求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遗传密码的破译》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基因的表达》的一节内容,是对本章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重要补充,在教材中本来属于选学内容。

该内容是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史探究素材,体现了实验设计的许多科学方法,非常适合学生去了解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体味科学的本质,激发其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达素养,是达成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难得载体。

2.学情分析(1)学生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具体过程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对遗传密码的特点、作用有了清楚的认识,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遗传密码的发现创造了条件。

(2)高三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较活跃。

通过高中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实验设计、分析能力。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理解程度,将影响其对于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的设计的理解。

因此学习科学家的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应细化各步骤的问题,适时引导和启发思考,加强对破译过程的理解与掌握。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遗传密码破译的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

(2)教学难点:遗传密码阅读方式的实验证据,无细胞系统破译遗传密码的实验设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2)遗传密码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训练学生科学推理能力。

(2)通过再现科学史,培养实验设计与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总结遗传密码的特点,提高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和重温科学家的思维历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

(2)感受科学知识发现过程的艰辛和漫长,理解科学的本质。

(3)对科学家那种敏锐、大胆、睿智和创新的精神还有那种巧妙的构思表达敬佩。

(4)认同遗传密码的破译对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策略和手段1、布置课前预学案(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后作业来提高学习效率。

2、授课中设置问题串来引导学生重温科学家破课遗传密码的思维历程,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3、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决解生物学中的问题4、展示近百年来生命科学的研究历史步伐(短视频),让学生感受探索和揭示生命本质过程的艰辛和漫长。

五、课前准备:1.相关图片和遗传密码破译史实的收集。

2.提前一天布置给学生完成下列内容,自主学习。

1、克里克的实验证据:克里克以为实验材料,研究其中某个基因的对的影响。

克里克发现,在相关碱基序列中增加或者删除碱基,都不能产生正常功能的蛋白质;而当增加或者删除______个碱基时,却合成了具有正常功能的蛋白质。

克里克是第一个用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家。

其实验表明:遗传密码从________开始,以的方式阅读,编码之间分隔符。

2、遗传密码对应规则的发现: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了技术。

他们在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种氨基酸,再加入的细胞提取液,以及人工合成的,结果加入了苯丙氨酸的试管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说明:导致了多聚苯丙氨酸的合成。

结合克里克得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结论,结果说明与苯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应该是。

六、教学过程:(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新课引入让学生看一段莫尔斯密码符号,思考课本“问题探讨”的有关问题,引入遗传密码的课题承上启下,细胞核内的DNA如何指导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依次展示四段历史资料:1.薛定谔的观点2.克里克和沃森的DNA双螺旋结思考和讨论“问题探讨”,了解莫尔斯密码思考:细胞核内的DNA如何指导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看资料边由莫尔斯密码引入遗传密码通过类比、展示让学生确定“碱基编码氨基酸”,并我的疑惑:我的收获:白质的氨基酸顺序分析,发现不存在氨基酸的邻位限制作用,从而否定了遗传密码重叠阅读。

2.英格兰姆(英)阐明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子作用机理。

基是以非重叠式的阅读方式编码氨基酸的。

三联体密码子及它正确的阅读方式。

二、克里克的实验证据针对上述“三联体”的假说是否真实,引入克里克的实验证据:展示克里克利用大肠杆菌的T4噬菌体做移码突变实验。

先让尝试解释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再展示一个例子:类比分析理解“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的结果”并展示克里克还通过改进这个实验,揭示遗传密码除了三联体之外的其它性质:1、3个相邻的碱基成为一个密码子2、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非重叠的方式阅读3、编码间没有分隔符尝试解释克里克利的移码突变实验。

结果分析一个案例中增加或减少3个核苷酸对编码的蛋白质影响最小。

认同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学习遗传密码的所有性质引导学生通过理解移码突变所引起的蛋白质结构差异,并结合数学的思想,从实验角度验证“密码子的三联体特性”。

让学生了解遗传密码的所有性质三、遗展示资料:3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3、1961年尼伦伯格和马太利用无细胞系统进行体外合成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

4、1969年科学家们破译了全部的密码。

课堂练习课件展示题目(略)学生答题检查学习效果观看视频播放一段视频短片,让学生了解下近百年来人类探索生命的历史步伐,感受探索和揭示生命本质过程的艰辛和漫长。

学生看视频,了解近百年来生命科学史上的重要成果让学生了解揭示生命本质的历史进程小结本节知识要点并布置课后作业展示课后作业(略)学生一起回顾本节知识要点帮学生构建本节知识要点,并课后通过作业能及时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七、板书设计:4.3 遗传密码的破译一、遗传密码的解读方式1.非重叠式的阅读方式2.重重叠式的阅读方式二、克里克的实验证据:T4噬菌体的移码突变实验1. 3个相邻的碱基成为密码子遗传密码的性质: 2.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非重叠的方式阅读3. 编码之间没有分隔符三、遗传密码对应规则的发现: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第一个遗传密码:UUU——苯丙氨酸四、遗传密码的特性不间断性、不重叠性、简并性、通用性、有起始和终止密码八、教学反思:本节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辅助教学,利用课件的幻灯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素材,加深了学生的对遗传密码破译过程的认同。

又过过承上启下式的问题串,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和师生互动,及视频短片的展示,来达到本节的教学目标。

因本节是选学内容,感觉学生不是很重视,加上条件所限,本学节的授课方法较为传统,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较少,基本都是被动地接受。

要是有条件的话,最好把本节设计成科学的经典实验和学生的探究过程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沿着科学的逻辑思维路线,即发现问题,大胆假设,实验探究,最终得到符合逻辑的结论,才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学效率更高。

九、课后检测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位科学家第一个用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每相邻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A.伽莫夫 B.克里克 C.尼伦伯格 D.马太2.在一个DNA分子中如果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则()A.不能转录 B.在转录时造成插入点以前的遗传密码改变C.不能翻译 D.在转录时造成插入点以后的遗传密码改变3.A、C、G各表示核酸的一个基本单位,则“ACG”表示的一定不是()A.基因 B.密码子 C.反密码子 D.遗传信息4.如果DNA分子模板链上的TAA变成了TAC,那么相应的遗传密码将会()A.由AUU变为AUG B.由UUA变为UAC C.由AUG变为AUU D.由UAA变为UAC5.已知某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序列是GAU,它转运的是亮氨酸,那么决定此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下面哪个碱基序列转录来的?()A.GAT B.GAU C.CUA D.CTA二、非选择题:6、继克里克的实验后,又有科学家用C、U两种碱基相同排列的mRNA为模版,检验一个密码子是否含有三个碱基。

如果密码子是连续翻译的:(1)、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有两个或四个碱基,则该RNA指导合成的多肽中应由种氨基酸组成。

(2)、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有三个碱基,则该R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应由种氨基酸组成。

7、下表是Khorana为破译密码子进行的实验结果。

他用人工合成的mRNA,在细胞外的转译系统中合成多肽,然后分析合成的多肽中氨基酸的组成。

请分析后回答:说明:表中(UC)n表示UCUCUCUCUCUCUC……这样的重复mRNA 顺序。

(1)、细胞外的转译系统中除加入全套必要的酶系统、tRNA、人工合成的mRNA和种氨基酸外,还需提供和。

(2)、通过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密码子以及生成的多肽中氨基酸的组成的比较,得出下列氨基酸的密码子:亮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

8、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陈锦清教授发现了油菜产油机制:光合作用产生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向种子的两条途径,如甲图所示。

图乙是控制PEPcas酶II合成的基因,其中a链是转录链,陈教授及助手诱导b链也能转录,从而转录出双链信使RNA。

并根据这一机制培养出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油菜新品系。

请回答:(1)你认为提高油菜产量的基本思路是。

(2)控制酶II合成的基因的结构单位是。

(3)从图乙到合成出图甲中的蛋白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是。

(4)据研究,油菜产量提高的原因是双链信使RNA的形成阻碍了形成酶II的过程。

参考答案1-5 B D A A A 6、(1) 1 (2) 27、(1) 20,核糖体,ATP (2)CUU、CUC, UCU,UUC8、(1)提高酶I的活性,抑制酶II的活性(2)脱氧核苷酸(3)DNA――→信使RNA――→蛋白质(4)表达(转录和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