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上的探索 2011.5.20

【一、本单元知识结构】 49-52:经济恢复调整 49—56:建立社会主义 53-56:三大改造

(过渡时期) 53:过渡时期总路线 53—57:一五计划 56年:八大: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任务——建设蓬勃开展

大跃进 56-66:全面建设 58年: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人民公社化

60:八字方针-62年国民经济好转

56-76:十年文革——阶级斗争——损失5000多亿 社会主义 农村 改革 -今:建设新时期 城市:国企—增强企业活力 开放:80年代:特区-城市-开发区-90年代: 浦东-21世纪:天津滨海新区;加入WTO

【二、本单元主干知识梳理】

1、概述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1)探索:过渡时期: 1949—1956年: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53-56年

进行了三大改造;53-57年实施了一五计划:中国借鉴苏联的建设经验,作出了优先

发展重工业的决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1956-1966年:56年召开中共八大: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

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

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58年出现

“左”倾错误:①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②大跃进(生产力);③人民公社化(生产

关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了1959年至1961年的经济困难;1960年冬“调

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形势于1962年底开始好转。

文革十年:1966-1976年: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产业结构) 改造生产关系和发

展生产力同时并举

三面 红旗 十一届三中全会 建立 社义 市场 经济 体制 经济 腾飞 生活

巨变

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2)经验教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学习借鉴外国的经验,但不能照抄照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目的、内容和特点?

(1)目的: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2)内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特点:生产关系的改造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

3、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中心?从区域和行业的分布来看,与近代民族工业有何区别?

(1)中心: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2)区域分布:民族工业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一五计划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行业分布:民族工业主要发展轻工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4、三大改造的影响和目的、形式、实质?

(1)影响: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2)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3)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利用合作化的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公私合营的方式。(4)实质:对生产关系的改造,即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生产资料公有制。

5、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是如何论断的?依据是什么?矛盾的实质是什么?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有何影响?

(1)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依据: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即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3)实质:先进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任务:集中力量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即发展生产力。(5)影响:在八大正确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展开。

6、大跃进有何后果?表现?产生原因?

(1)后果:违背了经济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表现:大炼钢铁为中心、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

(3)原因:“左”倾错误;缺乏经验;对国情认识不足;违背经济规律;急于求成等。

7、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特点、失误的原因?

(1)影响:超越了生产力水平,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生产效率低下。(2)特点:一大二公、共产风、集体消费、集体耕作、半军事化管理等

(3)原因:“左”倾错误;缺乏经验;对国情认识不足;违背客观规律;急于求成等。

8、国民经济调整方针?中心?作用?

(1)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中心:调整

(3)作用:国民经济形势于1962年底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

(1)内容: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2)意义: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序幕。

10、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目的?目标?实质?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原因:①计划经济体制和人民公社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目的:解放生产力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