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三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此前的研究中,众多学者支持“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一观点。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的动态发展,此次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现象不是历史某个阶段的产物,而是稳定、持续地发展着的;同时,偶像崇拜是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不是青少年群体特有的行为。

不过,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特定人群中有不同的表现。

②偶像崇拜根本上源于内心需求。

研究发现,周围人的态度会影响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的表现,但并不能决定其崇拜行为。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起始受他人或环境影响大,是个体选择和周围影响的综合结果,但其结束受自身原因作用更多。

③互联网带来的每个社会人的解放,对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互联网环境下,青少年与偶像的接触性活动增多,与其他崇拜者交流、与偶像交互、为偶像宣传,构成了新的偶像崇拜方式。

④互联网的普及,促使更多的“后台”信息得以展示,“偶像”成为青少年可“触及”的目标。

自媒体的产生,使媒体集团严密把控偶像宣传的局面产生松动,更广阔的渠道带来更丰富的信息,每个人都成为媒体终端的组成部分,青少年崇拜者也得以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并更多地与偶像进行直接的互动。

⑤在互联网繁荣之前,整个人类社会的交际圈是相对封闭的,尤以青少年的交际圈为典型。

青少年受限于自身的行动能力,活动范围受地域限制严重。

而互联网带来的人际解放,使青少年的择友从“选择题”变为“填空题”,由此形成的自由的群聚是“志趣相投”的发展,从社会解放的角度而言,无疑是社会良性发展的表现。

⑥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互联网环境中的偶像传播生态阵地,已经从由杂志、记者把控要害的传统时代,转入到在“版主”“粉头”带领下的群体宣传时代。

青少年在偶像崇拜活动中,不只扮演着末端消费者的角色,而且成为媒体生态圈中重要的一环。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箴言(zhēn yán)恣意(zì yì)B. 桎梏(zhì gù)蹉跎(cuō tuó)窈窕(yǎo tiǎo)C. 踯躅(zhí zhú)峥嵘(zhēng róng)蹊跷(qī qiào)D. 缱绻(qiǎn quǎn)徜徉(cháng yáng)饕餮(tāoti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真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昨天的会议。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下列句子中,属于反问句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他难道不是一个诚实的人吗?C. 我们怎么能不珍惜时间呢?D. 你难道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吗?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树叶黄了,冬天的雪花飘了。

C. 他不仅聪明,而且勤奋,还很有才华。

D. 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

答案:1. D 2. B 3. A 4. A 5. B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中的名句。

7.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

8.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筵席(yán xí)恣意(zì yì)B. 蹉跎(cuō tuó)徜徉(cháng yáng)C. 罄竹难书(qìng zhú nán shū)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D. 恣睢(zì suī)踟躇(chí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D.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校决定开展一次作文比赛。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物”指的是外在的事物。

B.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指的是过去的事情。

C.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中的“虎穴”比喻危险的地方。

D. “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指的是正确的道理。

4-10. [此处省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1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1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1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

1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文章内容省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文章和问题]四、古文翻译(共10分)21. 将下列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五、作文(共30分)22. 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答案

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答案

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1.C(A.“实际两种文学作品不能分清”错,原文“高雅与通俗之间的界线并非绝对化而是充满了弹性”是就一个较长时间段来说的,并非一个时期具体作品难以区分,并且不是所有两种文学都充满弹性。

B.“雅俗错位的文学作品就会复归本位”错,雅俗各归其位必须经由较长的历史过程来完成,但经过较长的时间,雅俗错位的文学作品不会必然一定复位。

D.“高雅文学对通俗文学不应批评、抵抗”错)2. D(A.“《红楼梦》等作品创作之时作者就有意加入高雅韵味”属于主观臆断。

B.“作者赋予的意义在雅俗变易的价值转换中起不到作用”错,作者创作的作品内质如何直接决定能否雅俗变易。

C.条件关系错)3.A(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因为追求语言的高雅而忽视了读者的感受,要注意文学创作语言的通俗性,与雅俗变易无关)4.材料一重点论述雅俗转化的条件和原因(2分),材料二重点论述当前雅俗文学对立的情况和高雅文学的责任、使命(2分)。

5.①作品内容要含有高雅的内质,能涵养民众的精神和性格;②要主动汲纳高雅文学的优点,使作品变得细腻、雅致;③要保持创作初心,警惕资本、市场的裹挟。

(6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赋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C(A“如书中记载的一样客观”错;B“对大自然的敬畏”错;D“都烘托出所咏对象的衰败”错)7.A(“造成出入不便”“欲扬先抑”错)8.①写植被在墙上栖身生长,就是写墙在岁月的风吹雨淋中由新变旧变老的过程;②写墙上的植被繁多丰富,就是写墙的生机,就是凸显墙虽老却仍然生命勃发的精神。

(4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9.①描写美: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描写墙及附着其上的植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墙由新变旧的过程,写出了老墙虽坍塌老化但富有生机的特点;②意境美:作者描写老墙时,将坍塌的砖瓦、残存的棱线、高耸的楼角等,配以蓝天、白云、孤雁、夕阳、风等,动静结合,营造出苍凉雄浑的意境;③哲理美:文章借老墙表达了对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也表达了人当如墙,虽经历岁月风雨,但依然蓬勃奋发的哲思。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事件,他变得更加成熟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他的演讲,不仅打动了听众,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答案:D解析:A项中“经过”应改为“经历”;B项中关联词“不仅”应放在“他”之后;C项中“值得一读”前应加上“非常”。

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D.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答案:A解析:A项中的“春风”赋予了春风以人的行为,使其具有了“绿”的动作,是拟人手法。

其他选项均未使用拟人。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成熟了,秋天的落叶飘零了。

C.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善良又正直。

D.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

答案:A解析:A项中“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使用了三个并列的短语,构成排比。

其他选项中B使用了排比,但不是三个并列短语;C使用了并列,但不是排比;D使用了比喻,不是排比。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B. 这样做对吗?C. 这样做值得吗?D.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答案:B解析:B项中的“这样做对吗?”是一个设问句,即提出问题,不期待回答。

其他选项均不是设问。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

B. 他的心像水一样柔软。

C. 他的心像火一样热情。

D. 他的心像风一样自由。

答案:ABCD解析:ABCD项均使用了比喻,将“心”分别比喻为“石头”、“水”、“火”和“风”,形象地表达了不同的心情。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__》。

高三语文周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周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年级语文周测一、现代文的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

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

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

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

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

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

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

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

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

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

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雄辩”是以口舌争胜,说话的人要显出他聪明,要博得群众的羡慕,要讲究话的“效果”,要拿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给人看,免不掉许多装模作样,愈显得出才气愈易成功。

高三语文全国卷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全国卷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全国卷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文章文章摘要: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首先指出,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它不仅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还能为现代社会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

接着,文章分析了传统文化在教育、艺术、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并强调了传统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作者呼吁全社会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实现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

1. 文章认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 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应用的观点是什么?3. 文章最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文章标题:《故乡的云》文章摘要:这是一篇描写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散文。

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对家乡变化的感慨。

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光,讲述了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温馨故事,以及对故乡云彩的特别情感。

文章最后,作者以对故乡云的深情寄托,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对未来的憧憬。

4. 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请列举至少三个。

5. 文章中提到的“故乡的云”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6. 作者在文章最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文章标题:《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文章摘要:本文讨论了科技创新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首先概述了科技创新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分析了科技创新如何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人民生活。

文章还指出了科技创新在解决环境问题、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关键作用。

最后,作者强调了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7. 科技创新在经济领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8. 文章提到的科技创新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是什么?9. 作者对未来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何展望?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文章节选:(此处省略具体文章内容,模拟考试题目)1.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什么?2. 文章中提到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有哪些主要的不同点?3. 作者认为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5题。

古诗文节选:(此处省略具体古诗文内容,模拟考试题目)4. 请解释文中“”一词的含义。

5. 这首诗(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语言知识运用(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6. 请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空白处。

-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______(A. 精神焕发 B. 精神饱满 C. 精神抖擞 D. 精神焕发)。

7.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不当的成语,并说明原因。

- 他们为了这次活动,真是“煞费苦心”,准备了整整一个月。

8. 请根据所给材料,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这篇文章的论点清晰,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9.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写作(50分)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材料:(此处省略具体材料内容,模拟考试题目)- 要求:请以“*”为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对“传统文化”持肯定和尊重的态度,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2. 文章中提到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主要不同点在于,现代文化更加注重创新和变革,而传统文化则强调传承和稳定。

3. 作者认为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应采取开放的态度,既要保护和传承,也要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古诗文阅读4. “”一词在文中指的是(具体解释根据节选内容而定)。

2023届高三语文试卷(附解析)

2023届高三语文试卷(附解析)

2023届高三语文试卷(附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多元价值给了我们更大的选择空间,让个人获得了更多自由。

但为什么说价值多元化又是一种“困境”呢?个人层面上,价值多元化增加了人的困惑和迷茫。

人总要寻求意义。

在价值多元化的处境中,我们好像有很多选择,可以相信A,也可以相信B,但没人能说,A或者B就是最好的。

因此,我们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生:有人仍然信奉宗教,有人一心追逐名利,有人相信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有人执着于奋斗进取和成功,有人相信及时行乐、沉湎于各种感官享受······每个人的选择都可能有自己的主观理由,却没有一个公认的共同理由。

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科学理性打破了传统的价值规范,却没有建立起新的价值标准,也就无法为人们提供生命意义的指南。

韦伯引用托尔斯泰的话说,“科学与意义无关,因为对于我们唯一重要的问题,我们应当做什么?我们应当如何生活?科学本身提供不了任何答案”。

这造成了一种“价值真空”状态。

在这种状况下,好像无论我们如何选择都可以,要么是人云亦云的,要么是任意武断的,但都没有确定无疑的依据。

这种空虚的不确定性,让现代人很容易被焦虑和无意义感所困扰。

这是个人精神层面的问题。

在社会层面,价值多元化也带来了棘手的问题。

公共生活中有许多激烈对立的议题,本质都是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比如,美国政治辩论中有一个争议不休的问题:堕胎的合法化。

有人依据宗教信条,认为堕胎就等于谋杀生命;有人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怀孕女性有没有权利处置自己的身体”,而人的身体理当由自己支配,这是个人的基本权利。

这两种观点背后都有它的道德依据,像这样的价值观念冲突很难用理性化解,我们不能确定无疑地说,哪个道德依据一定“更正确”。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B. 一蹴而就(yī cù ér jiù)C.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D. 拈花惹草(niān huā rě cǎ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经验丰富。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D. 由于天气原因,导致比赛推迟。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他的心情像天气一样阴沉。

C. 那座山巍峨屹立在远方。

D.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的声音震耳欲聋。

C. 她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下来。

D.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狮子一样勇猛。

B. 她的心像玻璃一样脆弱。

C. 他的智慧像太阳一样照耀着我们。

D. 他的笑容像春风一样温暖。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环境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呢?C. 你难道不认为这是正确的吗?D. 难道这不是事实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喜欢读书,喜欢运动,喜欢旅行。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黄了,冬天的雪花飘了。

C.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D. 我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B. 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环境吗?C. 他为什么那么努力?D. 我们怎样才能实现梦想?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终于成功了。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阅读理解1.大汉谈恋爱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于大汉和柔弱女子的传统理念进行颠覆,展现出了崭新的恋爱观。

大汉具备了思想、情感极其丰富的内心,有一种深厚的柔情蜜意,与传统印象中的大汉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通过这样一种艺术手法,引导读者去思考对于男女关系的普世价值观,提倡平等、尊重、包容的恋爱方式。

2.《岳阳楼记》的诠释《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岳阳楼的雄伟壮丽、历史沉淀以及人文风情。

文中语言优美,行文雄浑,透露出对于岳阳楼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刻理解。

通过这篇文章的解读,读者能深入了解岳阳楼所具备的文化意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作文话题:谈谈你对古诗词的理解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蕴含着文人们的情感、智慧和哲学思考。

我认为,古诗词是一种具有深刻意蕴的文字形式,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更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学遗产。

古诗词的优美语言和含蓄意境,常常能触动读者的内心,引发共鸣。

每一首诗歌背后都蕴含着诗人的真情实感,有时是豪情壮志,有时是柔情似水,使人在阅读之余,感悟到生活的真谛。

同时,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当代社会,尽管生活步入现代化,古诗词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读古诗词,我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自身的人文素养。

同时,古诗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生活智慧和情感养料,引导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的起伏。

因此,我认为,古诗词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启迪人心、陶冶情操的精神食粮。

我们应当珍视古诗词这一瑰宝,通过细细品读,感悟古人情怀,汲取智慧滋养,使之成为我们心灵的一片净土,为社会纹理注入更多温暖和力量。

三、综合题请根据《红楼梦》中所涉及的人物和情节,谈谈你对《红楼梦》的解读。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描绘了一个真实而又虚幻的封建王朝衰落的历史写照。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大全电子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大全电子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大全电子版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大全电子版包含了多种题型和答案解析,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和掌握高考语文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典型试题及答案的示例:#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蹊跷(qī qiào)徇私(xùn sī)踌躇(chóu chú)B. 恣意(zì yì)箴言(zhēn yán)翩跹(piān xiān)C. 踯躅(zhí zhú)踌躇(chóu chú)翩跹(piān xiān)D. 恣意(zì yì)箴言(zhēn yán)蹊跷(qī qiào)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也好,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C. 这篇文章的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努力,而应该继续坚持。

答案:C# 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古文名句的下一句。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下一句是:“__________。

”- 答案: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写合适的成语。

- 他做事总是________,从不拖泥带水。

- 答案:雷厉风行# 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滕王阁序》节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1. 请解释“物华天宝”的含义。

答案:指自然界的美景和珍贵之物。

2. 根据节选内容,分析作者对洪都的描写手法。

答案:作者运用了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通过对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写,展现了洪都的壮丽和繁荣。

# 四、作文题请以“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三语文原创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原创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原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他这个人做事总是不慌不忙,从容不迫,真是让人佩服。

B. 他虽然年过古稀,但仍然精神矍铄,老当益壮。

C. 面对困难,他总是能够迎难而上,不屈不挠。

D.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事业有成,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读了以后受益匪浅。

D. 我们一定要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倒装句的一句是:A. 只有通过努力,我们才能实现梦想。

B. 这样美丽的景色,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C. 虽然他很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理想。

D. 他一走进教室,同学们就热烈鼓掌。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那座山像巨人一样巍峨。

C.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5.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反问手法的一句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我们难道不应该珍惜时间吗?C. 我们难道应该浪费时间吗?D. 我们不应该浪费时间。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体育也很棒。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飘了,冬天的雪花飞了。

C. 他学习好,品德高尚,体育也棒。

D. 他学习好,品德高尚。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手法的一句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跑得非常快。

C. 他跑得快如闪电。

D. 他跑得飞快。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手法的一句是:A. 我们为什么学习?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

B. 我们学习是为了什么?C. 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

D. 我们学习,是为了什么?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一句是:A.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自由地飞翔。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B. 举世皆浊我独清(污浊)C.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D. 温故而知新(复习)答案:B(举世皆浊我独清中的“浊”应解释为“混浊不清”,而非“污浊”。

)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答案:C(C选项没有使用明显的修辞手法,而其他选项分别使用了设问、对偶和拟人。

)3-10.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和选项。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答案:《诗经·郑风·子衿》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名言?答案:范仲淹3-10.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设置相应的填空题。

)三、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40分)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章内容略)问题:文章中提到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哪些品质?答案:文章中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坚韧不拔、勇于探索和乐观向上的品质。

2-4. 略(根据实际文章内容,设置相应的阅读理解问题和答案。

)四、作文(30分)题目:《我眼中的传统文化》要求:结合个人经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不少于800字。

作文示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精神。

在我的眼中,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生活中的点滴体现。

记得小时候,每逢春节,家里都会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这些习俗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它们不仅仅是庆祝新年的方式,更是对家庭团圆和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许。

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传统文化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高三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试题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声明“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宁可遭遇速死,或者流放,也绝不忍心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的心志。

(2)韩愈在他的散文名篇《师说》中表达了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择师标准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现出一个政治改革家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溘死”、“遮”、“只缘”等。

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 ,”。

(3)《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

【答案】(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蜉蝣”“渺”“沧”“粟”“忳”“侘傺”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技巧点拨】解答这类题的要注意:1.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像小学生一样一笔一划写字,切勿卖弄。

2.脑子里根本没有印象,则不必苦思冥想,浪费时间,要把时间用在能够挣来分数的句子默写上,要注意养成“一字不差”的习惯。

一时出现思维短路,想不起来的句子,暂时放过,有时间再回头想,回想时尽量朝前背诵段落。

2021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哪个成语最合适填入句子中?A. 画龙点睛B. 画蛇添足C. 画饼充饥D. 画地为牢正确答案:B2.“水质如何?纯净如初。

环境呢?清幽自在。

”这里的自在是_____?A. 副词B. 助词C. 形容词D. 动词正确答案:C3.请根据句意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他用了六年时间来______那幅画。

”A. 创造B. 构思C. 完成D. 意象正确答案:C二、简答题1.“纸短情长”这句话是怎样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的?(回答不少于100字)2.以诗歌为例,探讨中国古代诗歌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

(回答不少于150字)三、论述题请结合现实生活,阐述尊师重道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谈谈你个人对此的认识。

(回答不少于300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正确答案:B2.正确答案:C3.正确答案:C二、简答题1.“纸短情长”一词是从《红楼梦》中引申而来,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感情观念。

它表达了一种珍惜感情、看淡物质的态度,强调人际关系中情感的珍贵和深厚。

…2.中国古代诗歌以其深邃的意境、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通过对情感、自然、人生等方面的描绘,给现代人生活带来了启示和启迪…三、论述题尊师重道是中华传统优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崇高的道德规范,体现了个体对于师长的尊敬和敬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当代社会,…以上为答题范例,仅供参考。

山东省语文高三测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语文高三测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语文高三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桎梏恣意涣散恣肆B. 恣睢缱绻徜徉踌躇C. 恣意缱绻徜徉踌躇满志D. 桎梏缱绻徜徉踌躇满志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C. 这篇文章的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很好的论文。

D. 由于他刻苦钻研,因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当益壮。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马识途。

C.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态龙钟。

D.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谋深算。

二、填空题4. 请填写《岳阳楼记》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 《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6. 作者在文中描述了月光的什么特点?答:作者描述了月光如流水般静静泻下,给人一种宁静、柔和的感觉。

7. 文中“薄薄的青雾”象征着什么?答:文中“薄薄的青雾”象征着朦胧、梦幻般的美,增添了荷塘的神秘感。

8. 作者对月光的态度是怎样的?答:作者对月光的态度是欣赏和喜爱,认为月光的朦胧美恰是到了好处,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作文题9. 以“我与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1. A2. C3. A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高三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近期,王峰团队的百万字人工智能小说《天命使徒》面世引发关注。

联想到去年由清华大学沈阳团队创作而成的人工智能短篇小说《机忆之地》,可以看到,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革命性变化,新一轮的人工智能发展,似乎开始朝向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高峰攀登。

②面对人工智能,艺术家似乎很难有护城河。

青年科幻作家慕明在小说集《宛转环》的《自序:从猿到神》里想象到,60年后,曾经坚固的“写作”观念早已崩塌,“当风格转移的算法成功实现中文自然语言应用,无论是博尔赫斯还是汪曾祺,曾被看作写作者指纹的语言风格被抽象、编码”,可以运用到任何原始文本之中。

因此,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词句段落,人工智能都能用自己的方式阅读、思考和创作。

到那时,“写什么”“如何写”的方法论问题已经解决,而难住人工智能的将是“为什么写作”这个哲学命题。

③就现实而言;不难发现人工智能正在对写作领域进行“包抄”。

2017年,微软小冰出版了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至今人工智能已能写出较为优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

而在网络文学、科幻文学等创作中,不少作家都将人工智能作为工具来收集、整合资料,并让其承担撰写情节大纲、激发叙事灵感等功能。

更不用说在更宽泛的写作领域,人工智能对各类制式写作的驾驭已经炉火纯青……对此,文艺创作者们的态度是复杂微妙的:重复性工作日渐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它永远也不可能取代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宁一中东校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年级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之言,不仅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尤其是对当代中国官员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君子三戒”涉及人性中最常见的方面:人性好色、好斗、贪得。

何谓色?含义一,“色”主要指面部表情,怒色、和颜悦色都属此类,也可引申为表面上;含义二,“色”指美色,尤其是女性美色。

也可理解为专指夫妇一伦,为夫者能敬妻之贤德而略其色貌。

“斗”指争斗,战斗。

孔子所说的“斗”,主要是指人在壮年时血气方刚,好胜心正盛,容易好勇斗狠,人们的意气之争也包括其中。

“得”指取得,获得,此处意指贪得。

“贪”,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

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都是贪得的对象。

表现为对既得的唯恐丧失,也表现为对未得的贪取。

孔子将人生大体分为少、壮、老三个阶段,所谈“君子三戒”是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

孔子之后的注疏透显出“君子三戒”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

孔子从血气出发所谈的“君子三戒”,指向了从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的提升,关注人对色、斗、得的节制及对礼法、习俗等社会规范的遵守和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

正因为人性好色、好斗、贪得,所以孔子提醒人们要有所戒惧,为此,人们需要具有拘束性道德,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不能悖理违法,丧失人格,失去道德,失去本心。

由此,人们才有可能超越血气的役使走向道德修养的提升,进而挺立道德主体、扩充道德生命。

“君子三戒”为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

当代中国官员如何戒“色”?第一,修身养性,涵养拘束性道德。

第二,修身齐家,弘扬夫妻忠贞美德。

如何戒“斗”?第一,弘扬“掣矩之道”,处理好上下级、平级行政官员之间的关系。

第二,“正名”,官员明确自己的职权职责,在其位,谋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有助于避免争权夺利。

第三,提倡君子之争。

在竞岗、竞职时,尊重社会规范、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以礼来化解恶性竞争或争斗,营造和谐良性的竞争氛围。

如何戒“得”?第一,不受不义之货财。

第二,理解义利关系的三重境界,有助于官员拒贪自主性的提高。

最低的一重境界是“以利为利”,就是说为官的目的是唯利是图。

第二重境界是“以义为利”,就是说为官者确实有为己谋福的目的,但他是通过行善举,为百姓服务来达到自己利益。

第三重境界是“以义为义”,即纯粹为行善而行善的境界,纯粹为百姓服务而为官,惟其如此才能心安。

“好色、好斗、贪得”的最终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官员唯有涵养自己的拘束性道德,提高面对色、斗、得的道德持守能力,方能获得君子坦荡荡、君子不忧不惧的幸福。

尤其是在今天,官员内心对制度的敬畏,对色、斗、得的戒惧,应该成为反腐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也正因此,“君子三戒”及与此相关的道德修养应该成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三戒”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的启示》节选,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主张戒色、戒斗、戒得,也从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和从血气的不同特点揭示了三戒思想的依据。

B.孔子所谈三戒思想既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意义重大,又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以及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C.“君子三戒”针对人性的通常弱点而论,其中人性好色中重要的一层意思是指人们对女性美色的喜好,即人们耽于女性美色。

D.“得”主要指贪得。

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

表现为对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未得对象的贪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所谈的“君子三戒”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而是透显出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

B.人们要超越血气的役使走向道德修养的提升,就要对好色、好斗、贪得有所戒惧,就需要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

C.“君子三戒”为当代中国官员的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如修身齐家、掣矩之道、正名、君子之争、以义为义等。

D.借鉴君子之争戒官员之斗,是指在职场竞争中,尊重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以礼来化解恶性竞争或争斗,营造和谐良性的竞争氛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所谈的“君子三戒”,从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提升,既关注人对色、斗、得的节制,又关注对社会规范的遵守以及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

B.“正名”之法有利于戒官员之斗,官员明确自己的职权职责,在其位,谋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有助于避免争权夺利。

C.理解义利关系的三重境界来戒“得”,意在否定唯利是图,而培养“以义为利”之风,进而达到“以义为义”的最高境界。

D.“好色、嗜斗、贪得”的最终结果都是事与愿违,官员对制度的敬畏,对色、斗、得的戒惧,是今天反腐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

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选择题每题3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朱然,字义封。

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

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

后擢山阴令,董五县。

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

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

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

虎威将军吕蒙病笃。

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

”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

魏遣曹真、夏侯尚、张郃等攻江陵,权遣孙盛为然外救,郃渡兵攻盛,盛不能拒,郃据州上围守,然中外断绝。

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

真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

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

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尚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

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拜”指授予官职。

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朱然地位较高,故称他的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然多次征战,屡立战功。

他曾平定山贼,讨伐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郃等人无功而返,自己由此声名远播。

B.朱然指挥作战,常有奇策。

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又率领军队夜间出击。

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

C.朱然面临险境,英勇无畏。

江陵之战时,敌军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却镇定自若,毫无惧意,激励士卒,并趁机攻破了敌军两个军营。

D.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

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

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

后擢山阴令,董五县。

(5分)(2)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

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5分)三、古诗阅读及默写(共17分)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这首诗写于成都,时在代宗广德二年(764)春,诗人客蜀期间。

①玉垒:山名。

②西山寇盗:指吐蕃。

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8.历代诗家对此诗评价极高,清代诗人沈德潜说这首诗“气象宏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请结合颔联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评价的。

(5分)9.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6分)10.填出空缺处内容。

(每空1分,共6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人生短暂、渺小的诗句是“,”。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由江上观日出起兴,抒发无限感慨且富含哲理的诗句是“,”。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际的两句诗句是“,。

”四、选做题请考生在第11、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11.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圣母的杂耍艺人[法]法朗士一个穷苦的艺人,名叫巴贝,他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在街头表演杂耍。

遇到赶集的时候,他就在公共广场上铺一条非常破旧的毯子,用他从一个年迈的江湖艺人那里学来的本事开始表演。

然而,就像大多数卖艺为生的人一样,巴贝的生活处境十分窘迫。

他老老实实地活着,他是一个好人,敬畏天主,虔诚地信奉圣母。

当他走进一座教堂时,他总要跪在圣母像前,向她祈祷:“圣母,请您关照我的一生,当我死后,让我享受到天堂里的快乐。

”一个下雨天的晚上,他夹着用旧毯子包起来的铜球和刀子,想找一个可以让他睡觉的谷仓。

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个修士,便很有礼貌地向修士致意。

“朋友,”修士问道,“为什么你穿着一身绿色的衣服?你是马戏团里的小丑吗?”“不是的,神父,”巴贝回答道,“我的名字叫巴贝,以卖艺为生。

假如靠卖艺能填饱肚子的话,那它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了。

”“巴贝朋友,”修士又说,“我不同意你说的话,没有什么职业比得上做修士,修士的生活是最美好的生活!”巴贝回答道:“神父,我承认我说错话了。

我做的事完全不能与您的相比。

在鼻尖上顶着一根棍子,既要让棍子上的硬币不掉下来,还要同时跳舞,这很有价值,但它仍然无法与您做的事相比。

神父,我很希望像您一样,天天唱日经课,尤其是歌颂圣洁的圣母,我对她特别崇敬。

我愿意心甘情愿地放弃我的绝技,来过修士神圣的生活。

”修士被巴贝的淳朴感动了,于是对巴贝说:“巴贝朋友,跟我一起走吧,我带你去一家修道院,我是那个修道院的院长。

”就这样,巴贝变成了修士。

在那座修道院里,修士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对圣母的崇敬,每个人都使出全部的才能和本领奉献给她。

院长写了厚厚一本书来赞美圣母。

亚历山大修士为圣母画了一些最最精美的画像,可以看到圣母坐在宝座上,4只狮子守护在宝座脚下,7只鸽子在她头顶飞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