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特点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及保健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及保健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及保健学前儿童是指三到六岁的幼儿阶段,这个阶段是孩子身体和智力发展最关键的时期之一。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对于他们的身体和健康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并提供一些保健建议。

1. 基本运动技能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运动系统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他们正在逐渐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这些技能包括行走、奔跑、跳跃、爬行、投掷等等。

学前儿童的大肌肉群正在逐渐强化和协调,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身体控制能力。

2. 精细动作的发展除了基本的大肌肉群运动,学前儿童的小肌肉也在逐渐发展。

这意味着他们逐渐掌握了一些精细动作,如握笔、用勺子吃饭、系鞋带等。

这些精细动作对于日常生活和学习都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通过适当的活动来促进学前儿童的小肌肉发展。

3. 平衡和协调的训练学前儿童的平衡和协调系统还比较脆弱,需要不断地训练和发展。

通过跳跃、跳绳、走平衡木等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加强平衡感觉和身体控制能力。

此外,舞蹈和体操也是提高学前儿童协调性的有效方式。

4. 心肺功能的发展在学前儿童阶段,心肺功能也在不断发展。

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心脏和肺部的健康,提高学前儿童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

如骑自行车、游泳、快走等运动都能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

保健建议:1. 注重多样化的运动方式学前儿童应该尽可能地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运动,如户外活动、球类运动、舞蹈等。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全面发展身体各方面的能力,避免偏科。

2. 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为学前儿童提供安全而具有趣味性的运动环境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适合他们年龄的玩具和游戏,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3. 培养积极向上的运动态度学前儿童对于运动的态度和观念会对他们未来的身体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积极培养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和正面态度。

可以通过互动游戏、体育课程和家庭活动等途径来促进学前儿童对于运动的积极参与。

4. 运动与营养结合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非常重要。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特点

儿童的动作发展是在大脑和神经系统、骨骼肌肉控制下进行的,因此儿童的动作发展和儿童的身体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

儿童的动作发展有以下特点:①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

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一坐一爬-站-行走的方向成熟。

②由远而近。

发展从身体的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躯干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③由粗到细(由大到小)。

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先发展,小肌肉的精细动作随后发展。

随着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发育,儿童开始学会控制身体各部位的小肌肉的动作。

宝宝已经能有目的的用手去够东西,尝试去抓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喜欢把拿到的东西放到嘴里,无非动作不精准,容易打在脸上其他部位。

而一旦放到嘴里,多会像吸允乳头那样吸允而不是咬。

宝宝的手指可以伸展或者握起,有时候会把手放到胸前看,就像查看自己的指纹、看手相一样。

宝宝开始学着吸吮自己的大拇指了,虽然不需要太大的难度,但这也是宝宝新的运动能力,这个时候妈妈不应该制止宝宝的吸允动作。

随着婴儿的成长,这个动作可以慢慢发展出其他的手的能力。

宝宝俯卧时,可以把头抬得离开床面 45 度以上,说不定宝宝还会伴有着尝试做小幅度的摆布转动,这是宝宝一个不小的进步。

这一能力的浮现,对宝宝认识周围的物品作用甚大,妈妈可以在宝宝摆布吸引宝宝的目光,宝宝的头摆布摆动可以锻炼颈部的肌肉。

就算提供很好的护理,宝宝也似乎不安于做一个“植物人”,这个月的宝宝已经有了自己翻身的倾向,主要靠上身和上肢的力量,往往是仅仅把头和上身翻过去,臀部以下会继续保持仰卧位。

妈妈可以在臀部稍稍给些推力或者挪移宝宝一侧的大腿,让孩子把全身都翻过去,让宝宝体验翻身的感觉,无非要即将给宝宝翻过来以防止俯卧造成窒息。

其他能力宝宝快三个月的时候,能够自行竖头了,而且时间慢慢能达到几分钟之长。

这些能力的发展也存在个体差异,不一定循序渐进,有些能力刚开始浮现,也不容易看出来。

学前儿童年龄特征的特点

学前儿童年龄特征的特点

学前儿童年龄特征的特点学前儿童指的是3岁至6岁之间的孩子,这个阶段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详细描述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并对其进行扩展。

一、身体发展特点:1. 快速生长:学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速度较快,每年平均增长5-7厘米。

2. 运动能力提升:学前儿童的运动控制能力逐渐提升,能够进行跑、跳、爬、滚等各种基本动作。

3. 精细动作发展:学前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逐渐发展,可以进行握笔、剪纸、穿线等活动。

扩展: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不仅仅是身高和体重的增长,还包括对运动的掌握和精细动作的发展。

身体发展的良好基础对儿童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能力。

二、认知发展特点:1. 注意力短暂:学前儿童的注意力比较短暂,很难持续关注同一件事情,容易分心。

2. 想象力丰富:学前儿童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喜欢进行角色扮演和创造性的游戏。

3. 发展逐渐理性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逐渐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开始可以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扩展: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想象力丰富和思维逐渐理性化。

在学前教育中,可以通过游戏和故事讲解等方式,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语言发展特点:1. 语言理解能力提高:学前儿童能够理解和遵循简单的口头指令,开始有基本的语言理解能力。

2. 词汇量扩大:学前儿童的词汇量逐渐增加,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

3. 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增强,能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扩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主要表现为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词汇量的扩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

在学前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通过诗歌、儿歌、故事等方式,帮助他们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社交和情感发展特点:1. 对他人表达兴趣:学前儿童开始对他人的行为和情感表达兴趣,喜欢与他人互动。

幼儿动作发展指南

幼儿动作发展指南

幼儿动作发展指南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而动作发展则是幼儿期的关键发展领域之一。

幼儿的动作发展与其日常生活、学习、社交等方面息息相关,对于他们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了解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以便及时指导和促进他们的动作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幼儿动作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指导原则。

幼儿动作发展的阶段特点1.初生期至1岁: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动作主要是反射性的,比如吸吮、握拿等动作。

2.1-2岁:幼儿开始学会爬行、站立、行走等基本动作,宝宝也会尝试用手指做简单的动作,比如点点积木。

3.2-3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动作更加灵活,能够尝试简单的跑跳、爬高等动作。

4.3-6岁:这个阶段是幼儿动作发展的关键期,他们会尝试更多的复杂动作,比如跳跃、踢球、爬树等。

幼儿动作发展的指导原则1.创造安全的环境:为孩子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是幼儿动作发展的基础,家长和教育者要注意室内外的安全设施,确保幼儿能够安全地进行各种动作活动。

2.鼓励孩子参与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动作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游戏、运动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

3.注重饮食和休息:良好的饮食和充足的休息能够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有利于他们的动作发展。

4.多与幼儿互动: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多陪伴孩子进行各种动作活动,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展各种动作技能。

结语幼儿动作发展是幼儿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和教育者需要关注幼儿的动作发展,积极参与和指导幼儿的动作活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了解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和指导原则,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进行各种动作训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动作基础,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启发,帮助您更好地关注和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谢谢阅读!。

论述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

论述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如下:
操作能力:学前儿童的动手能力不断增强,逐渐能够完成捏、画、拼、搭等精细动作。

身体运动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不断提高,逐渐能够掌握跑、跳、攀登等动作。

语言能力:学前儿童开始产生自我意识,能够进行自我介绍,并能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词汇量和语法结构也不断丰富。

模仿能力:学前儿童的模仿能力不断提高,能够模仿成人的语言和行为,也能够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创造力:学前儿童的创造力萌芽,开始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和表现。

8.学龄前儿童动作的发展特点

8.学龄前儿童动作的发展特点

学龄前儿童动作的发展特点学龄前儿童动作的发展主要包括先天性反射动作、大动作的发展和精细动作的发展。

首先是先天反射性动作。

先天性反射性动作是婴儿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不学而会的。

正常的新生儿都具有完善的非条件反射。

这其中一些关于维持生命和保护神经的反射会终身存在(如吞咽反射、瞳孔反射等),还有一些特殊的神经反射会随着生长发育逐渐消失。

比如,将新生儿俯卧在水里,其双手会出现非常协调的游泳动作。

此反射出生即有,出生后4~6个月逐渐消失。

大动作的发展过程而言,首先是头部和躯干部的基本自主控制能力,随后是爬、走等自主位移动作的发展,最后才发展到起跑、跳以及其他技巧性的粗大动作技能。

在婴儿期,2~3个月的婴儿开始趴在床上或地面上,拾头,手肘撑地,渐渐尝试翻身,5个月的婴儿可以靠坐,6个月可以独坐,这是婴儿脊椎发育逐渐成熟的表现。

7~ 10个月的婴儿开始用爬行的方式拓宽自己的世界,10~12个月的婴儿则开始扶物前行。

3岁之前,随着身体各个部位的不断成熟,婴儿完成了基本动作的发展。

3~6岁的婴幼儿则开始了基本运动技能的锻炼,如稳步走、跑、跳、跨等。

在基本运动技能锻炼的同时,平衡能力、力量、耐力也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个体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

对于处于发展早期的儿童而言,他们面临多种发展任务(如写字、画画和抓握物体等),精细动作能力既是这些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评价儿童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在能够靠坐之前,婴儿的双手得不到解放。

此时的婴儿还意识不到5个指头的存在,因此手部的动作还局限在满把抓的阶段,此时的婴儿也仍然不能够将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只能处于同一方向。

7个月左右的婴儿在拿东西的时候,五指分工动作已经逐渐灵活,并且逐渐能够双手配合、摆弄物体、重复连续动作。

3岁之前的婴儿的手部动作主要是以满足生活需要为主,而3~6岁则可以有目的地开始创作,同时养成正确的技能习惯。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特点及目标 2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特点及目标 2
5-6岁的幼儿,走的动作已比较协调,轻松自然,平稳有力,已初步形成 个人走步的姿态。排队走步已经能初步按信号节奏调节步幅、步频。能初步控 制走步的速度。(能完成绕过障碍物曲线走、跨地底障碍物走、后退走、击节奏 走,等等动作)

幼儿跑的发展情况
3岁左右的幼儿跑步的特点是小碎步,缺乏节律,脚步沉重,方向掌握不好, 脚离地面动作差,落地时往往是全脚掌着地,手脚动作不协调,腾空动作不明 显。(2-3岁时能自然跑、四散跑。到了中班后,幼儿能一个跟一个自然地跑、 手脚动作协调地向指定的方向跑等)
5岁以后的幼儿,开始能逐步掌握跑步的基本技能。特点为,跑步时轻松, 有节律,动作协调,腾空阶段较为明显,步幅增大,控制跑的能力显著提高, 在跑中转身、停、躲闪都比较灵活。(能完成绕过障碍物曲线跑、后退跑、走跑 交替,等等动作)

幼儿跳的发展情况
3岁以前的幼儿很少能正确地跳,他们动作的协调性还没得到必要的发展, 缺乏平衡能力,缺乏支撑运动器官的成熟水平。
能完成绕过障碍物曲线走跨地底障碍物走后退走击节奏走等等动作幼儿跑的发展情况3岁左右的幼儿跑步的特点是小碎步缺乏节律脚步沉重方向掌握不好脚离地面动作差落地时往往是全脚掌着地手脚动作不协调腾空动作不明显
学前儿童 动作发展情况和体育发展目标
汇美景台幼儿园 2012年3月9日
一、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情况
(基本动作:走、跑、跳、投掷、钻爬、攀登、平衡)
6岁左右的幼儿投掷能力发展较快,他们已能初步掌握传接球、走动拍球、 侧面站立肩上投掷等技能。有的幼儿还能跳起来投球,经常练习投掷的幼儿动 作比较协调有力。(能投得一定的距离。会肩上挥臂投掷轻物,并能投准目标。 )
中平班衡
幼儿平衡的发展情况
3、4岁的幼儿在速度较慢,无其他干扰的走跑运动时,基本能保持身体的 平衡。但是在快跑、转弯、急停、跳跃等身体运动速度产生急剧变化时或是地 面不平、有障碍物时,常常会摔倒。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是指儿童在不同年龄段内的运动发展特点和规律。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出生后,头部可以转动,但身体其他部位还没有明显的动作能力。

2.2个月左右开始,儿童可以抬头并控制颈部。

3.4个月左右,儿童可以翻身,从仰卧到俯卧或者反过来。

4.6个月左右,儿童可以坐起来,但需要借助支撑物。

5.9个月左右,儿童可以自己爬行,不需要借助支撑物。

6.12个月左右,儿童可以走路,开始学习奔跑、跳跃等运动。

7.2-3岁时,儿童开始学习简单的运动技能,例如抛球、接球、骑车等。

8.4-6岁时,儿童开始逐渐掌握较为复杂的运动技能,例如跑、跳、爬、滑等。

总之,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是在生理成长与神经发育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各种各样的运动能力和技能,这些能力和技能对儿童整个成长过程非常重要。

父母应该注意儿童的运动锻炼,为其提供丰富的运动体验和机会,帮助儿童发展出更健康的身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特点
儿童的动作发展是在大脑和神经系统、骨骼肌肉控制下进行的,因此儿童的动作发展和儿童的身体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

儿童的动作发展有以下特点:
①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

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一坐一爬-站-行走的方向成熟。

②由远而近。

发展从身体的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躯干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③由粗到细(由大到小)。

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先发展,小肌肉的精细动作随后发展。

随着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发育,儿童开始学会控制身体各部位的小肌肉的动作。

婴儿
用手够东西和看手
宝宝已经能有目的的用手去够东西,尝试去抓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喜欢把拿到的东西放到嘴里,不过动作不精准,容易打在脸上其他部位。

而一旦放到嘴里,多会像吸允乳头那样吸允而不是咬。

宝宝的手指可以伸展或者握起,有时候会把手放到胸前看,就像查看自己的指纹、看手相一样。

吸吮自己的大拇指
宝宝开始学着吸吮自己的大拇指了,虽然不需要太大的难度,但这也是宝宝新的运动能力,这个时候妈妈不应该制止宝宝的吸允动作。

随着婴儿的成长,这个动作可以慢慢发展出其他的手的能力。

往高处抬头
宝宝俯卧时,可以把头抬得离开床面45度以上,说不定宝宝还会伴随着尝试做小幅度的左右转动,这是宝宝一个不小的进步。

这一能力的出现,对宝宝认识周围的物品作用甚大,妈妈可以在宝宝左右吸引宝宝的目光,宝宝的头左右摆动可以锻炼颈部的肌肉。

开始尝试翻身
就算提供很好的护理,宝宝也似乎不安于做一个“植物人”,这个月的宝宝已经有了自己翻身的倾向,主要靠上身和上肢的力量,往往是仅仅把头和上身翻过去,臀部以下会继续保持仰卧位。

妈妈可以在臀部稍稍给些推力或者移动宝宝一侧的大腿,让孩子把全身都翻过去,让宝宝体验翻身的感觉,不过要马上给宝宝翻过来以防止俯卧造成窒息。

其他能力宝宝快三个月的时候,能够自行竖头了,而且时间慢慢能达到几分钟之长。

这些能力的发展也存在个体差异,不一定循序渐进,有些能力刚开始出现,也不容易看出来。

3~4个月
头和上身的简单运动
这个月的宝宝能用上肢支撑头和上身,和床约成90度。

同时从这个月开始,宝宝将慢慢从仰卧到侧卧,再从侧卧到俯卧,直到最后学会翻身。

手的运动增多
这个月的婴儿还不会主动用手抓东西,妈妈可以把玩具放在宝宝附近,吸引他去抓,这样可以锻炼宝宝手的运动,同时也能锻宝宝的眼手协调能力。

三个月以后的宝宝手开始慢慢有意识地把手张开或者用手去触摸东西,应该鼓励宝宝使用手。

嘴的感觉运动
这个时候宝宝通过手和嘴来接触并感受外物,宝宝喜欢把小东西放到嘴部去吸吮,不要仅仅为了安全省事剥夺了宝宝对外界的探索。

其他能力
宝宝的其他能力依然有所进步。

4~5个月
手变得更灵活
宝宝的手渐渐变得更加好使了,开始会抓东西了,但眼手协调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可以慢慢尝试让宝宝自己拿奶瓶,只是不要让奶瓶太重,宝宝还不会用两只手来配合。

翻身的能力进一步加强这个月,宝宝已经会翻身了,快5个月的时候就能从仰卧翻到俯卧,并且还能主动支起上身并主动抬头。

这是好几个动作的配合了,宝宝的进步非常明显。

但需要注意的是宝宝还不会从从俯卧翻成仰卧或者侧卧,因此父母要时刻不离婴儿,防止宝宝口鼻周围有物品堵住呼吸道。

坐的能力开始发展
宝宝这个月还不会坐,即使能坐一小会,但坐不稳。

因为脊椎的生理曲线还没建立,长时间坐是有害的。

其他能力宝宝的颈部、前臂、腰部的肌肉力量都在不断增强,可适当锻炼宝宝从仰卧到坐位,方法是抓住宝宝的手腕部,轻轻向上拉起,锻炼宝宝头部向前伸。

5~6个月
手能够精准地抓握
宝宝这个时期的抓握已经很准确了,还可以很准确的把东西放到嘴里,可以让宝宝吃些磨牙棒。

告诉宝宝什么是能吃的,什么是不能吃的,看到宝宝拿起不能吃的东西往嘴里放就要及时制止。

熟练翻身成俯卧位
这个月相较上月宝宝又有进步,很容易从仰卧位翻到侧卧位,再从侧卧位翻到俯卧位,但在翻回到仰卧位就比较困难了。

尝试爬动
宝宝一直在挑战极限呢,这个月宝宝还不会翻滚,但会用脚蹬踢,通过慢慢的挪动也有可能会摔到床下,因此要注意保护措施,尽量多看着孩子。

试着把宝宝的前胸放在叠起的被子上,让宝宝尝试爬动,当然这个时候还是不会爬的,只是练习下往前一挺一挺的小动作,来锻炼腿力。

爸爸妈妈还可以托住宝宝的腋下,宝宝会很欢快的跳跃,这样也可以锻炼到腿部。

小坐一会
如果让宝宝背靠着东西,试着坐一下也是可以的,快满六个月的时候宝宝可能就能坐直一会儿了。

其他能力
这个时期还有个特点,宝宝会有很丰富的哭闹动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他不喜欢的东西会嘟嘴,并且有可能配合一系列的手舞足蹈的动作,当然是躺着的。

6~7个月
手的使用变得灵活
宝宝越发地喜欢探索周围的环境,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注意力的表现会伴随很多其他活动,而不只是痴痴的看。

用手去抓取和拍打都是很常见的探索行为,宝宝会用手配合抓取较大的物体,能手拿着奶瓶吸允,这也算走出了吃饭的第一步,继续为宝宝加油吧!
坐和爬的能力继续进步
这个月宝宝已经能够不倚东西独自坐了,即使坐一小会也是巨大的进步了。

宝宝会尝试去爬,但父母需要给宝宝一点外力帮助,轻轻地推他的足底,就能让宝宝体验到爬的乐趣。

翻身已经不再是问题
这个月宝宝已经可以轻松地翻滚了,从俯卧位翻到仰卧位也很容易了,所以这个时期爸爸妈妈们可要仔细防止宝宝摔下床,可以把宝宝放在铺褥子的地板上,多注意看护,尽量提前避免危险。

其他能力
宝宝的独创动作可能会更多了,但这也是宝宝其他能力的进步。

7~8个月
手的能力更细致
宝宝在这个月能够用拇指和四指对捏玩具,但多数情况下宝宝还是不由自主地把抓住的东西掉下来,但手的能力无疑更加细致了。

宝宝还会把两只手向一块凑拢,需要妈妈的帮助才能做出鼓掌的动作。

如果妈妈肯教的话,有些宝宝可能学会飞吻和拜拜的动作,不过也只会偶尔为之,需要加强训练。

这个月的婴儿喜欢撕纸,应该允许他那么做,用来锻炼手指的力量,不过要防止宝宝吃纸。

坐得更好
这个月宝宝坐得很稳了,而且上半身已经可以很灵活的转动,视野也开阔了。

爬的能力更好
这个月的婴儿还不能很好的爬,到快8月的时候,可能会肚子不离开床匍匐前行,但四肢明显还不够协调,不过宝宝一直在进步着。

爬可以锻炼宝宝全身的肌肉,为以后行走做好准备,还可以促进婴儿的位置感觉。

如果出现倒爬也很正常,因为对于婴儿来说倒着爬会轻松些。

其他能力
这个月,宝宝的其他能力也在继续发展着。

9~10个月
手的能力继续成长
这个月的宝宝能够非常自由地伸张五指,并且能很好地拿捏物品。

但要防止宝宝把异物放进嘴巴里,最好不要让宝宝的手能碰到可能造成危害的东西。

尝试站立
宝宝坐着可以把头转过去看身后的东西,会先各个方向蹭着移动,并且这个月宝宝会徒手站立了,已经爬得很好了。

其他能力
因为所处季节、父母训练程度等的影响,这个时候的运动发育对于不同的宝宝可能并不均衡,但爸爸妈妈们一定要相信宝宝的能力一直都在进步,并尽量多给宝宝以鼓励。

10~11个月
从高往低爬
这个月的婴儿爬的能力也有了进步,有了新的尝试,可以从高往低爬了,可以说宝宝爬的能力又进了一步。

走的能力这个月,婴儿走的能力有了很大进步,不扶东西已经能站,并且可以独站片刻,有的还可以徒手走几步,要是妈妈领着的话,可以走很长时间。

可以说这时候宝宝具备了走的能力了,只是需要更多的锻炼。

但是妈妈不要拉着孩子走,一是因为宝宝还不适合长时间走路,二是妈妈领着走会使孩子失去自己锻炼的机会,要把第一次尝试的机会留给孩子,并且鼓励孩子摔倒了自己爬起来。

其他能力
这个月对于宝宝的活动,妈妈不要过多的干预,只要没有危险,应该让宝宝通过玩来学习培养自己的运动和协调能力。

同时要客观的对待孩子的能力,不要去强求孩子,相信孩子很快就会取得进步。

11~12个月
整体的运动能力
由于运动能力的继续发展,这个月的宝宝显得很活泼,可能会到处找人玩,开始翻箱倒柜,这正是宝宝运动能力的整体体现,爸爸妈妈们不要闲宝宝捣乱、也不应该阻止宝宝。

宝宝的走路动作又有进步,发育早的宝宝可能已经可以走一段长路了。

可以说经过婴儿期的成长,宝宝的运动能力突飞猛进了,并且现在这个时候宝宝开始学会整合自己的运动能力,换句话说宝宝具有了整体运动能力。

书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