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认知地图(三)研究共32页文档

合集下载

《建筑环境心理学》课件第4讲认知地图法

《建筑环境心理学》课件第4讲认知地图法

案例
自由描画法最著名的经典案例莫过于 凯文 · 林奇对城市意象的研究。 “我们希望你能快速地画出波士顿中心地 区地图, 从马萨诸塞大街向里, 向市中 心方向的那部分。就假设你正在向一个从 未来过这里的人快速描绘这个城市, 要 争取尽量包括所有的主要特征。我们并不 需要一张准确的地图, 一张大致的草图 就够了 (采访者需要同时记录地图绘制 的次序) 。
(三) 圈域图示法
圈域图示法是指在比例尺适宜的地图上, 要求被调查者指示出调查对 象地的范围, 并进一步要求被调查者将特定的圈域或边界点、 分节 点等记录下来的方法。 一般而言, 圈域图示法多应用于研究居住社区的范围、 城市中心的 范围等。 该方法与其说是使用地图, 不如说是使用被严格限定的道具, 因而 能够确保答案作为数据的统一性, 还可以减轻回答者的负担, 使调 查简单易行。但是, 用该方法能够调查把握的事项仅限于比较单纯的 特定事物, 分析结论也比较简单。
调查研究方法——认知地图法1认知地图法概念认知地图法是探求人们如何把握空间和空间要素的方法。它应用于 调查认知的结构,弄清人们把握空间的过程,明确建筑或地域空间的构 成。在设计领域,作为从心理角度探求的方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其是使用某种工具材料, 在纸上或图上将空间意象记录下来的方法。 尽管同是提取个人心理的空间意象, 用作研究素材的方法, 但是它与 采用访谈或问卷, 单纯以语言方式询问空间意象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定义:自由描画法指被调查者在白纸上自由地描画出各自知道的空间 要素的方法。在调查时, 需要事先告知被调查者描画的范围, 比如 住宅小区内、 市中心内、 学校内等。
优点:将调查者方面对结果的影响降到了最小; 缺点: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被调查者的图示表现能力。这种能力除了受 制于学历、 职业以外, 有时还受年龄的限制。 适用条件:该方法对了解空间整体构成的认知状况比较有效

环境心理学导论第3讲——环境认知

环境心理学导论第3讲——环境认知

认知地图、指路地图与标准地图的异同
• 指路地图与标准地图的相同之处在于,各种特征与周围实 际环境的对应和一致 • 不同之处在于指路地图的范围不一定是上北下南、左西右 东,只要是在自我指向时,图示位置与周围环境结构匹配 即可 • 指路地图也不同于认知地图 • 标准指路地图的各方面是客观的,不能任意添加、减少、 歪曲;认知地图是主观的,很多主客观因素会影响它的准 确性和对客观环境的吻合程度
环境认知——城市层面
环境认知——街区、建筑组群的层面
• 1)空间形式:大小、形状、联系、围合/边界/界面…… • 2)空间形式组织:轴线、出入口、通道、结点、序列…… • 3)空间形式与活动:人流集散……
环境认知——街区、建筑组群的层面
环境认知——结点(通道)层面
• 1)空间形式:大小、形状、限定方式、比例、视线…… • 2)界面特征:材质、绿化、小品、街道家具…… • 3)行为与场所:通过、停留、聚会……还可以细分为较私 密、较公共的场所,不同的通过和聚会方式…… • 其中,仔细观察人对场所的使用可能使设计师获益匪浅, 注意什么是人们喜爱的,这里面有哪些是设计的因素?
影响认知距离的环境因素
• 实际路途状况、转弯多少、 方向和周围环境等都会影响 对认知距离的判断 • (1)环境特点积累假设
• 对特定路段的认知距离与大 脑储存的相关信息有关,对 环境特点了解得时间越长, 了解的越仔细,所得出的认 知距离越长
• (2)路程分割假设 • 把已知路程分为若干段,使得每一段具有不同的感知特点, 会增加对距离的主观估计
认知地图的关键维度
• 1)路径:人们在环境中所 使用的行进通道,如街道、 河流、地铁线、步行街等
• 2)边界:不一定是线形成 分但倾向于是线形的,有 限定和封闭的特征,如围 墙、法定边界、海岸线等

环境认知概论ppt

环境认知概论ppt

(2)活动区域 对上班族来说,居
住和工作地点是影响 个人活动范围的最重 要因素。城市居民有 不同的活动范围,又 有共同的活动范围。 如果某一城市主要工 作地点和商业区位于 市中心,而居住区位 于外围的话,居民的 城市意象一般呈扇形。 扇形区域内比较熟悉, 之外比较生疏。
性别、年龄、职业、健康状况等都影响 个人活动范围的大小。
环境的公共意象提供了社会交往所必须的公 共符号系统。公共意象越清晰的城市,这种公 共符号系统的作用就越突出,市民的公共活动 与社会交往就越活跃,活跃的社会生活又进一 步提高了市民城市公共意象的清晰度。
五、个人认知地图能力发展
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称为“认知成图”。这 是一个学习过程,同学习其他知识与技能遵循同 样的规律。
第三章 环境认知
地图是最早的文字,比书还老。我敢说。人 类彼此的沟通。最早写下来的就是地图……
——克莱.摩根的《地图的魔术》
在环境中定方位和寻址,并能在付诸行动 之前理解环境所包含的含义,这是人类生存 的基本需要之一。
环境认知应该是“知道环境或具有环境 方面的知识”。它是指人对环境的储存、加 工、理解以及重新组合,从而识别和理解环 境的过程。主题在于环境知识如何获得并进 行加工的过程。

自己的需要,从而使个人建立起对环境的安全感和控
京 市
制感。






2、接受新环境信息的基础
人类增长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接受新知 识必须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靠原有知识对新 知识作出解释,变成概念存入记忆。头脑中原有的 认知地图就是接受新的环境信息的基础,原有环境 不断变化,人的活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在建筑密集、视野受限的城市环境,人们从重 要标志开始.沿着某几条道路探索,首先形成环境 的路线型意象,五要素中标志、路径、节点起更重 要的作用。路线型意象不断丰富和内化,积累到一 定程度,就会上升为鸟瞰型意象。

[整理版]环境心理学目录

[整理版]环境心理学目录

目录绪言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第一节感觉一、感觉的特点二、感觉刺激的重要性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四、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第二节知觉与认知一、感觉与知觉的关系二、知觉定势三、习惯化——适应四、对变化的知觉五、认知第三节多种感觉与环境设计一、视觉研究的深化二、其他感觉与环境体验三、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第二章环境知觉的理论第一节格式塔知觉理论一、格式塔心理学简介二、基本观点三、格式塔的组织原则第二节生态知觉理论--一、基本观点二、生态知觉与情感反应三、生态知觉与环境设计四、生态知觉与道德约束第三节概率知觉理论--一、基本观点和理论模型二、概率性的世界三、概率知觉与个人经验四、概率知觉与环境问题第三章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第一节认知地图研究概述一、认知地图的研究方法二、认知地图的组成要素三、认知地图的性质四、认知地图的特点五、认知地图的功能六、个人认知成图能力的发展七、易识别环境的特征第二节城市公共意象研究实例——武汉市的公共意象一、城市公共意象图二、问卷资料的归纳和讨论三、城市环境总体评价第三节风景区认知地图研究实例一、被试者个人背景二、公共意象和认知结构三、风景质量评价四、讨论和建议第四节校园认知地图研究实例一、研究对象概述二、比较:范围、结构、同一性和意象元素三、讨论:识别、使用和理解第五节校园评价地图一、新的H校园认知地图二、情感评价地图三、审美评价地图四、校园环境总体评价第四章环境一行为关系的理论第一节唤醒理论一、唤醒与情绪二、环境刺激与情感评价三、唤醒与绩效第二节环境应激一、应激反应二、应激物的种类三、适应环境应激的意义和代价第三节环境负荷、适应水平和行为约束一、环境负荷理论二、适应水平理论三、行为约束理论四、各种理论观点的综合第四节行为场景理论一、场所的环境特征二、行为场景的人员配备·三、场所的生命四、研究行为场景的现实意义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第一节噪声一、噪声的定义二、影响噪声评价的因素三、噪声对行为的影响四、减少噪声危害的措施第二节拥挤一、高密度对人类的影响二、影响拥挤感的其他因素三、对拥挤的理论解释四、减少拥挤感的措施第三节空气污染一、空气污染的来源二、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三、对空气污染的知觉及其对行为的影响四、空气污染对绩效的影响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第一节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一、个人空间二、人际距离三、人际空问定位第二节私密性一、私密性的定义二、私密性的功能三、私密性与环境设计第三节领域性一、领域性和领域二、领域的类型三、领域的功能第七章城市环境的认知第一节城市意象的后续研究一、城市意象研究范围的扩大二、研究方法的改进三、研究内容的深化第二节空间定向一、满足基本需要的导航系统二、定向系统的文化差异三、自然环境特征对定向系统的影响四、环境具体因素对空间定向的影响五、环境改变对空间定向的影响第三节认知距离一、认知距离的概念二、影响认知距离的环境因素三、影响认知距离的文化和群体因素第八章城市环境的体验第一节城市环境体验的原理和特点一、环境信息的特点二、对“复杂性”的偏爱三、城市环境体验的特点第二节显著差异与城市环境体验一、显著差异的含义二、从环境知觉理论看显著差异三、可利用和开发的元素第三节与城市环境体验有关的若干问题一、形成显著差异元素二、城市设计美学——审美情感反应的理论模型三、综合性模拟研究四、寻求易识别性和复杂性的平衡第九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第一节外部空间活动研究综述一、早期国外的研究二、近年的外部空间研究三、分析城市外部空间活动的通常方法第二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一、动作性行为习性二、体验性行为习性三、行为习性的差异第三节城市外部空间研究实例一、洪山广场二、红楼广场三、滨江公园四、四美塘公园五、讨论和建议第四节基于行为的外部空间设计建议一、加强外部空间的生气感二、兼顾私密性活动三、形成私密性一公共性层次四、合理满足人的行为习性五、预防和减少破坏行为第十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第一节城市环境影响的理论假设一、超载假设二、城市环境应激三、行为约束和人员过剩四、城市多场所分析概述第二节城市环境影响的研究例证一、应激与应对行为二、亲和与亲社会行为三、犯罪、犯罪率与恐惧感四、绩效和健康五、城市环境的积极影响六、大城市与小城市的比较第三节基于行为的城市环境问题对策一、重视社会因素二、旧城更新:研究例证与设计建议三、城市区域安全防卫研究第十一章建筑学中的一般应用第一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一、反映建筑与行为关系的理论二、“适用”的现代术语三、基于行为的建筑设计过程第二节环境一行为信息概述一、不同尺度的场所和场景二、使用者群体三、环境~行为现象第三节基于行为的“功能”研究一、功能研究的扩大二、功能研究的深入:外显功能与潜在功能三、功能研究的细化:特定功能与行为第十二章特定建筑环境与行为第一节建筑意象与室内认知距离一、建筑的意象二、使用者的建筑综合意象三、建筑室内的认知距离第二节室内空间定向一、建筑易识别性研究概述二、建筑平面拓扑复杂性的影响三、加强室内空间定向的建议第三节建筑体验概述一、知觉理论与建筑体验二、建筑体验的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三、室内空间的体验第四节特定建筑类型与行为一、居住场所二、老年人福利设施三、其他建筑类型结语:走向更朴实和更开明的环境一行为研究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目录第一章绪论 (1)§ 1.1环境意味着什么 (1)§ 1.2环境心理学的界定 (1)§ 1.3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第二章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 2.1科学的研究 (3)§ 2.2研究方法概要 (3)第三章环境心理学的理论 (5)§ 3.1环境——行为理论 (5)§ 3.2理论的比较与当前的理论框架 (6)第四章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 (7)§ 4.1 环境知觉 (7)§ 4.2环境认知 (7)§ 4.3认知地图 (7)§ 4.4寻路 (9)第五章气候与行为 (10)§ 5.1地理和气候决定论 (10)§ 5.2温度与行为 (10)§ 5.3海拔与行为 (11)第六章光照、颜色、气味与行为 (12)§ 6.1光照与行为 (12)§ 6.2颜色与行为 (12)§ 6.3气味与行为 (13)第七章噪音与行为 (14)§7.1噪音 (14)§7.2 噪音带来的影响 (14)§7.3噪音的控制及利用 (16)第八章灾害、污染与行为 (17)§8.1自然灾害 (17)§8.2技术灾难 (17)§8.3有毒物质泄漏的影响 (18)§8.4空气污染与行为 (18)第九章领地与个人空间☆ (20)§9.1领地与领地行为 (20)§9.2个人空间及其影响因素 (21)§9.3私密性 (23)第十章拥挤 (24)§10.1拥挤对动物的影响 (24)§10.2拥挤对人类的影响 (24)§10.3消除拥挤的策略 (26)1园林学习网〓 〓第十一章环境设计 (27)§11.1环境设计要素 (27)§11.2环境设计流第十二章工作环境设计 (30)§12.1工作中的物理环境因素 (30)§12.2劳动环境设计 (30)§12.3办公环境设计 (31)第十三章学习环境设计 (33)§13.1学校环境设计 (33)§13.2图书馆的设计 (34)§13.3博物馆和展览馆的设计 (34)第十四章居住环境设计 (36)§14.1公寓的设计 (36)§14.2别墅的设计 (36)§14.3老年人住宅设计 (37)第十五章公共环境设计 (39)§15.1医院的设计 (39)§15.2监狱的设计 (39)§15.3休闲环境设计 (40)第十六章旅游与环境 (42)§16.1自然环境偏爱 (42)§16.2自然景观的特征 (42)§16.3旅游景点的设计 (43)第十七章环境问题及其解决 (44)§17.1人对环境的影§17.2资源保护策略 (44)2园林学习网〓 〓第一章绪论§1.1环境意味着什么1.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

环境心理学32-fuxi

环境心理学32-fuxi
2010-12-4 环境心理学 14
8、色彩的心理效果
(1)温度感、 (2)距离感、(3)重量感、(4)胀缩感、(5) 兴奋感、(6)疲劳感、 (7)诱目性
2010-12-4
环境心理学
15
五 心理、行为与环境
1、人的行为
简单的说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或者是指用以表明人们思 想、品质、心理等内容的各种外在活动。
3、决定论、构成论 和 亚文化群论
1)城市生活决定论
决定论认为,由于城市生活包含着超负荷刺激,要求个人具有特殊的适应能 力,最终可能导致各种变态和心理失常。大城市的高密度、多样性和巨大的 刺激迫使人们变得缺乏个性、超脱和不关心他人。
2)城市生活构成论 构成论认为:不管什么地方的人总是生活和活动在小规模的群体里 面——家庭、亲属群体、邻居和小型的社会里。城市的大小对人并没 有直接的影响。 3)亚文化群论 亚文化群:有共同的兴趣、共同价值观念或是共同的职业的个体组成 的“临界集团”。
3)理解性
人在感知当前的事物时,总是借助于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们,并 把它们标志出来。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
当知觉的对象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了的时候,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 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2010-12-4 环境心理学 4
二 环境知觉理论
1、 格式塔知觉理论
Gestalt:整体、完形,格式塔心理学又称为完形心理学。 任何图形都能以尽可能简单、清楚和易于理解的方式被感知
2010-12-4 环境心理学 6
6、认知容量
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人类环境知觉受到这种由有限性的影 响。
7、环境知觉
环境知觉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对环境的感知。人们所处的环境往往是错 综复杂的,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复杂场景。 人们所感知的空间是经过思维加工过的“空间”,而不是原有的物质 空间。

环境心理学——认知地图(三)全解

环境心理学——认知地图(三)全解
不同部分清晰与模糊的程度、各种错误的性质反映出个人在 认知地图方面的具体差异。
(三)个人差异
1.当地居民与外来者 2.活动区域:
城市居民有不同的活动范围, 又有共同的活动范围。
扇形的城市认知地图
3.性别差异: 对环境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女性更加关心区域和标志;男性更加关
心道路和方向。 4.年龄差异 5.人格化地图:
六、个人认知成图能力的发展
(二)儿童认知成图的四个阶段 1、首先注意和记住空间标志物 2、识别和熟悉特定标志物之间的路径 3、将彼此临近的标志和路径连接成子群 4、将各种环境要素综合组织为统一的环境整体
六、个人认知成图能力的发展
(三)三种参照系 1.自我中心定向系统:这一阶段儿童以自身的活动为中心,认知地图中的环境要 素彼此分离,环境意象是支离破碎的。 2.固定点定向系统:认知地图围绕环境中熟悉的固定场所发展。 3.直角坐标参照系:认知地图能反映有机的整体空间环境,能根据坐标网想象出 环境的空间透视关系。
具有一定秩序和意义的环境刺激有利于人们花较少的注意把握较多 的信息,在环境设计中因地制宜地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图 形与背景的关系、邻近性形成的组团、相似性强调的群体、连续性产生 的韵律、封闭性所界定的空间范围,可以达到简化信息、提高环境识别 性的目的。
七、易识别环境的特征
(一)组织与结构 城市的主干道对形成城市空间的意象结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道路、节点、标志恰当地组合,有利于形成凭直觉可迅速判断的环境
• 1、早期阶段(1930—1950年代),格式塔心理学派 • 小白鼠走迷宫实验 • 结论:老鼠不是根据盲目的习惯,也不是依据途径的次序
而形成的机械的奔走习惯来行动的,托尔曼认为白鼠走过 迷津之后,获得了迷津通路的整体概念,从而托尔曼第一 次提出了“认知地图”这个术语。托尔曼最原始的关于 “认知地图”的概念是对现场地图在头脑中的模拟,但是 托尔曼在后来的研究中把认知地图的概念泛化了,内涵得 到了延伸,头脑不仅对空间事物的位置距离可以形成认知 地图,而且对抽象的符号也可以形成认知地图,比如对书 本上的字、图片也可以形成认知地图,对几个概念的相互 关系也可以形成认知地图。

环境心理学校园认知地图

环境心理学校园认知地图

校园的总平面形状
启真湖有 80%的学生提到,有近 25%的学 生提到主卧龙山,近 20%的学生提到静悟园, 近 20%的学生提到学生中心和操场。 启真湖风景优美,植被丰富,碧波荡漾,十分 适合休憩和娱乐。 这说明学校在加强校园中心景观美化方面的工 作是十分成功的。
带同学参观的地点
问卷结果统计
大约有 90%的学生提到体育馆,另有 50%的学生提到活动中心,还有 20%的学 生提到了南餐,近 20%的学生提到云餐, 近 15%的学生表示没有。 体育馆位于主要出入口一侧,体量巨大, 造型奇特,与周围规整严谨的建筑风格形成 对比,较为突出。 可见建筑的外观形状是吸引力的要素之一。
校园建筑标志物
50%的学生回答“道路”,30%的学生回答 “广场”。
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这两个没有被完全割裂 断开的区域之间的分界还是基本清晰的。
教学楼与宿舍楼之间如何分界
问卷结果统计
绝大多数同学回答是教学东楼,也有部 分同学提到数字化。 教学东楼出入口较多,识别性差,4栋 教学楼组合在一起,体量较大,交通较为复 杂。 过大的建筑会让人迷失方向。
开放式问卷的制定:问卷制定遵循两点原则。 第一,结构性意象和评价性意象的调查相结合。 第二,指向清晰的问题与指向模糊的问题相结合。
开放式问卷调查
通慧园
有近 50%的学生认为数字化大楼是校园的地 理中心,还有近 10%的人指出是通慧园,这两 者位置相近。有近 30%的人认为是是学生活动 中心,这与前两者的回答出入较大。还有少数学 生指出校园的地理中心是云天元餐厅。
校园比较有特色的环境或建筑
问卷结果统计
大约有 45%的学生的回答为低调稳重, 20%的学生对建筑表示没有太大的感觉,还 有10%的学生认为颜色太过灰暗。 可见学生普遍认识到校园内建筑的形式 统一性,也有学生反映建筑太过相似的问题。

环境认知和认知地图(ppt 32页)

环境认知和认知地图(ppt 32页)

(一)组织与结构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环境意象,便于人们 根据已知的环境结构和醒目的标志去寻找不 熟悉的环境目标。
(二)同一性
建筑群或区域内的某些共性,如统一的建 筑风格、色彩、添加符号、绿化模式和与 众不同的控制性标志等,都有助于形成整 体感,同时也成为与其他区域或组团相区 分的特征。
(三)意义
5、人格化地图
由于个人价值观、兴趣互不相同,对 城市中不同要素注意的程度也不同。
路线型和鸟瞰型认知地图:
路线型认知地图积 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 生质的飞跃,上升为鸟 瞰型认知地图。
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在熟悉新环境过程中, 总是从重要标志开始。
在建筑密集、视野受限的城市环境,人们从 重要标志开始,沿着某几条道路探索,首先形成 环境的路线型意象,五要素中标志、路径、节点 起更重要的作用。路线型意象不断丰富和内化, 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上升为鸟瞰型意象。
生态心理学家强调人感知有意义的刺激模 式,理解的刺激才能形成记忆,无论是功 能意义、文化意义或历史意义都有助于对 刺激的理解。
(三)意义
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记载着城市的 历史与文化,城市更新应保留有代表意义 的要素和场所。这些要素是城市历史与文 化的见证,有利于市民从时空的连续性去 把握城市的环境结构。
2、活动区域
居民的城市意象一般呈扇形。扇形区 域内比较熟悉,之外比较生疏。性别、年 龄、职业、健康状况等都影响个人活动范 围的大小。
3、性别差异
总的认知成图能力没有性别差异,只 是对环境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女性 更加关心区域和标志;男性更加关心道路 和方向。
4、年龄差异
儿童认知地图常常以学校和家为中心; 年轻人的认知地图包含范围较广;老年人 的认知地图常出现旧的已经拆除的要素, 缺乏新的要素,意象清晰的范围有缩小的 倾向。

环境心理学——认知地图(三).

环境心理学——认知地图(三).
第三章
认知地图
一 概念:
• 最早见于美国心理学家T·C·托尔曼所著的《白鼠和人的 认知地图》。他认为,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 生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现场图的模型。它是一种局部环 境的综合表象,不仅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还包括方向、 距离和时间关系等。 • 心理学家认为,人之所以能识别和理解环境,关键在于认 知地图的存在,即能在记忆中重现空间环境的形象。
获得认知地图的方法
• 2限定描画法 • 案例:关于自然公园空间意象的研究; • 该研究目的是明确使用者对自然公园的空间意象,弄清空间意 象与景观资源条件的关系,为公园的空间规划获取基础资料。 • 具体方法:选取东京周边可以当日往返的,使用程度相近的, 箱根、奥日光、奥多摩等5个自然公园作为调查对象地。调查在 每个自然公园事先选择10个代表当地景观资源的风景点,一共 50个风景点,向被调查者展示。随后要求被调查者画出包含有 这10个地方在各自公园的位置关系和当地的道路、河流等内容 的草图。也即是,并非描画自然公园全体空间的意象,而是限 定内容的空间意象。在进行限定描画法的同时,调查记录下来 在全部50个风景点当中,被调查者选择指出的自己留有印象的 风景点
• 1、早期阶段(1930—1950年代),格式塔心理学派 • 小白鼠走迷宫实验 • 结论:老鼠不是根据盲目的习惯,也不是依据途径的次序 而形成的机械的奔走习惯来行动的,托尔曼认为白鼠走过 迷津之后,获得了迷津通路的整体概念,从而托尔曼第一 次提出了“认知地图”这个术语。托尔曼最原始的关于 “认知地图”的概念是对现场地图在头脑中的模拟,但是 托尔曼在后来的研究中把认知地图的概念泛化了,内涵得 到了延伸,头脑不仅对空间事物的位置距离可以形成认知 地图,而且对抽象的符号也可以形成认知地图,比如对书 本上的字、图片也可以形成认知地图,对几个概念的相互 关系也可以形成认知地图。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之所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应用研究领域,是因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而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统一的,二者都对行为发生重要影响。虽然有关环境的研究很早就引 起人们的重视,但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还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
噪音是许多学科所研究的课题,也是环境心理学的主要课题,主要研究噪音与心理和行为的关系问题。从心 理学观点看,噪音是使人感到不愉快的声音。对噪音的体验往往因人而异,有些声音被某些人体验为音乐,却被 另外一些人体验为噪音。研究表明,与强噪音有关的生理唤起会干扰工作,但是人们也能很快适应不致引起身体 损害的噪音,一旦适应了,噪音就不再干扰工作。
噪音是否可控,是噪音影响的一个因素,如果人们认为噪音是他们所能控制的,那么噪音对其工作的破坏性 影响就较小;反之,就较大。
诞生
环境心理学在中西心理学田野研究站的最后几年,即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环境心理学这一确定 的研究领域开始出现了,许多心理学家逐渐习惯把自己认同为环境心理学家。普罗夏斯基(1987)观察到,在这 一时期有许多因素促使心理学分化出环境心理学。例如,对于越来越迫切的社会问题如人权问题、环境问题及妇 女运动,研究者转向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解决这些困扰社会的问题,遗憾的是这些尝试的效果并不明显。一贯 依赖于人为创设的实验室研究的社会心理学家,对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一系列复杂、令人迷惑的问题感到束手 无策。社会变化带来的强大压力,要求放宽严格的传统实验方法。环境心理学这一新领域则更折衷,与理论的不 很严格,而且更具有跨学科的特点。这些都为环境心理学的出现作好了准备,结果,第一批环境心理学家结合社 会心理学和灵活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当今,环境心理学中社会心理学的痕迹仍很明显,因为许多环境心理学 家都受过社会心理学的训练。然而,这种“联姻”也造成了一些麻烦。传统上,社会心理学依赖于由理论构建的 实验和接近科学的假设检验方法。普罗夏斯基(1976)曾多次声明,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最终会被证明 是环境心理学家的巨大财富。社会心理学对环境心理学的影响无疑很大,但我们相信,当一批在某些领域(发展 心理学、艺术、建筑、社会学)受过训练的环境-行为研究者成长起来时,这种影响将会减弱。毋庸置疑,环境心 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应归功于20世纪40年代末巴克等人对自然定居点中居民行为的生态学研究,20世纪50 年代霍尔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个体使用空间的研究,以及20世纪60年代城市规划师林奇(K.Lynch)对城市表象 和环境认知的研究。在这些研究基础上,加上当时环境恶化、自然资源减少等现实困境,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的 对人类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特别的兴趣,心理学家也更加重视环境对个体心理、行为的影响,纷纷研究与环境心理 学有关的课题。

环境心理学报告(ppt 31页)

环境心理学报告(ppt 31页)

人的行为特征
左转弯性:人有趋向于左转的习性,在公园散步, 游览的人群轨迹可以显示这一习性。
人的行为特征
从众习性:出现紧急情况时,一部分人会首先 采取避难行动,周围人往往跟随这些人朝一个 方向行动,因此,室内避难疏散口的设计、引 导十分重要。
人的行为特征
群聚效应:空间人群密度分布不均时,会出现 人群滞留现象,称为聚集效应。设计室内通道时, 要合理,防止滞留现象发生。
3.探究人的行为对环境而言十分重要。 好的环境可以为人的惯性行为提供便利, 人的惯性行为也可以破坏规划好的不合理的环境。
4.人的安全距离十分重要,不同场合下, 对距离的要求也不同。建筑设计中这点要充分考虑到。
以上就是我对环境 心理学的总结报告啦~
谢谢
不好的环境对人的影响
自然环境: 天气对人的影响
1、 阳光明媚的天气总给人带来好心情,心理学家发现, 让自闭症患者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活,其自闭行为 会减少很多。
2、高温,高湿都不利于人身体的健康。15—18度是最佳 的温度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
自然环境: 声音对人的影响
1、 噪音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影响人情绪的波动, 导致人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好等。
人的行为特征
人的距离保持:
1.个体之间距离太近,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因为破坏了个体对空间感觉的需要。 2.人口高密度区,人为了保持心灵上的自由, 总是选择用冷漠来排斥他人。
人的行为特征
3.专家证实:人口密度越高, 人类患心理障碍 和身体疾病的几率越高。 因此,设计合理的,适合人与 人之间安全距离的建筑空间尤 为重要。
一:经过许多人的体验,搬家,改变房间格局,改变了风水 确实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正面的影响
二:很多风水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就如不能在人来人往的车站 等地居住,这所谓万箭穿心,而事实,长期住在这样嘈杂的地 方,也是对生活不利的。

环境行为心理学链接之环境知觉与空间认知演示文稿

环境行为心理学链接之环境知觉与空间认知演示文稿
• 人们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中,有87%是通过眼睛捕获的,并且
75%-90%的人体活动是由视觉引起的。 • 听觉通过单耳只能判断声音的远近,双耳才能有方位的判断。 • 嗅觉,个体是根据嗅觉刺激的强弱来判断距离的。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第7页,共42页。
• 习惯化: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个体对环境的知觉敏感性会发生变 化。如果刺激恒定,反应越来越弱称为习惯化。这种习惯化对嗅觉 刺激、味觉刺激、噪音、光、压力、温度等都可发生,与对环境的 适应有关。而对变化的知觉则与环境刺激变化的快慢、可觉察性有 关,即环境变化的快慢影响我们对环境变化的知觉。
至没有,
[趣味]:请同学们描述学校环境中美的事物。
环境知觉的评价

所有经验的、知觉的和情感的各种因素都是同时在起作用的,无论是匆匆而过的路
人还是长期定居的住户,每个环境都是作为一个特殊性质的集合而同时被感觉出来,
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割裂而独立存在的。

一个环境是以怎样的状态出现在人们的周围,其评价都与知觉有紧密
B. 知觉常性:这些是人类学习并反复强化、建立牢固心理表象的结果。
C. 格式塔心理学:在辨认形态方面有杰出贡献的是格式塔学派,其中重
要概念就是言简意赅。关于形态方面有几个言简意赅的规律:接近律、 相同律、连续律。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第11页,共42页。
D. 认知容量: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人类的环境知
环境知觉的性质 环境知觉的特点 环境知觉的理论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第3页,共42页。
2. 空间认知 •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生活必须具备某些基本的能力,如基本的定
点定位、路径的了解等。
• 人们多少了解所在地方的空间知识,并能识别和辨认环境,这样他不仅 能去他想去的地方,而且还能为他人指路。

校园认知地图的调查和分析(环境心理学)

校园认知地图的调查和分析(环境心理学)

校园认知地图的调查和分析(环境心理学)梧州学院校园认知地图的调查和分析学生:卢启建摘要:本文通过对梧州学院校园认知地图的调查和分析,得出学校的公共意象范围、意象空间结构、同一性、认知意象元素和特殊意象元素。

同时,在调查中发现校园内德可意象性强与弱的环境并对这些环境从认知地图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找到环境建设中成功的和优待改善的方面,成功的方面在以后的环境建设中给与支持,对有待改善的方面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且调查主要是通过开放性的调查问卷。

关键词:认知环境、校园内、意象、认知地图正文:一、对研究对象的概述梧州学院的前身是原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创立于1985年。

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广西大学梧州分校的基础上建立梧州学院。

学院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梧州市人民政府共建,是一所多科性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学院位于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之称的梧州市桂江西畔,校园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校园面积800多亩,现有三个校区,按地理位置分为北校区、西校区和东校区。

校舍面积23万多平方米,综合教学大楼、体育馆、图书馆等标志性建筑处于广西高校前列。

学院占地面积将达1652亩,校舍面积将达46万平方米,另有发展预留用地1119亩。

同时,梧州市人民政府还同意将梧州市体育场和梧州市游泳馆纳入《梧州学院扩建总体规划》整体建设,采取梧州市投资,梧州学院管理,梧州市和梧州学院共用的建设模式。

学院以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等学科为主,适度发展法学、理学、教育学、农学等学科,设有32个本科专业,还设有19个高职高专专业。

建有“十一五”期间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重点建设实验室和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

二、调查方法思路:1.资料收集:调查的前期阶段,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对学院总体情况有所了解,包括建筑、道路、绿化、学校历史发展······2.开放式问卷调查:了解认知情况,和进一步完善公众认知地图。

环境心理学概论

环境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
心理学简介
(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 基础性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
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
• 应用性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
程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犯罪心理学……)。
第一节
心理学简介
(三)心理学五大理论
• 行为主义(behaviorism),系由美国心理学家华森(John
第二节
环境心理学
(二)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环境心理学产生的六十年代以前正是现代建筑蓬勃发展的时
代,体现了当年各种思潮和社会运动的冲击下,崛起的人文关 怀与学术界的反省力量。 • 现代建筑企图依赖科技的创新来巩固自身的存在价值,因而愈 加忽视了技术以外的因素,由于忽视人在现代建筑中旳尊严, 较少考虑人性的基本需求,设计师们设计了一些外表精美绝伦, 使用起来却十分不便的错误环境,在设计师与使用者的价值观 念的冲突中,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创造出来,最终要为人所使 用,不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环境设计是对人性的忽略。
现代建筑企图依赖科技的创新来巩固自身的存在价值现代建筑企图依赖科技的创新来巩固自身的存在价值因而愈加忽视了技术以外的因素由于忽视人在现代建筑中因而愈加忽视了技术以外的因素由于忽视人在现代建筑中旳尊严较少考虑人性的基本需求设计师们设计了一些外旳尊严较少考虑人性的基本需求设计师们设计了一些外表精美绝伦使用起来却十分不便的错误环境在设计师与表精美绝伦使用起来却十分不便的错误环境在设计师与使用者的价值观念的冲突中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创造出来使用者的价值观念的冲突中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创造出来最终要为人所使用不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环境设计是对最终要为人所使用不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环境设计是对人性的忽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心理学——认知地图(三)研究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