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上册1-3年级)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时分秒
知识点:认识时间单位,包括小时、分钟和秒。

技能:能够进行时间的加减运算,例如计算经过的时间。

第二单元:测量
知识点:认识长度、重量和体积的单位。

技能:能够使用适当的单位进行测量,例如用厘米或米测量长度,用千克或克测量重量。

第三单元:基础数学概念
知识点:认识数字的基本概念,包括正数、负数和零。

技能:能够进行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

第四单元:形状与空间
知识点:认识基本几何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技能:能够识别和描述物体的空间关系。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概述,具体的知识点可能会有所不同。

建议查阅具体版本的教材目录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三年级数学一到四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一到四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一到四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理解括号的作用,会正确使用括号进行混合运算。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认识并理解万以内的数位,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会进行简单的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第三单元: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四边形的分类,会区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

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特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认识余数,理解余数的概念,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了解整除和除尽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或除尽。

会进行简单的验算,培养验算意识和验算能力。

复习知识点: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括号的作用。

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并理解万以内的数位。

复习四边形的特征和分类,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周长的概念。

复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特点,认识余数、整除和除尽的概念,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和简单的验算。

数学园地:了解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时间、人民币换算等,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活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习一些数学小知识,如数学符号的读法和写法、数字的排列组合等,丰富数学知识储备。

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思考和探索,如数字规律、图形变化等,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1-3单元)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1-3单元)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1-3单元)第一单元位置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如(3,)表示:(第三列,第五行)几列几行↓↓竖排叫列横排叫行一般(从左往右看)(从前往后看)平移时用“上”、“下”、“前”、“后”、“左”、“右”来表述。

图形左、右平移:行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不变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法的意义: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表示求个的和是多少?也表示的倍是多少?×表示求的是多少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表示求的是多少?(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整数和分母约分)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4、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先约分,就是把所有的分子中可与分母相约的数先约分,再用分子乘分子作积的分子,分母乘分母作积的分母。

(三)、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五)、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乘法分配律:(a+b)×=a+b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1、画线段图:(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找单位“1”:一般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占”、“是”、“比”的后面3、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第一单元混合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 a-a=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四边形特征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角分别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等腰梯形同底上的两个角相等2.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3.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三单元加与减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4.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整理版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含知识点归纳全)

整理版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含知识点归纳全)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公式、定理大全一、测量1.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2.重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3、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4、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1年=4季1年=12个月1季度=3个月二月(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3.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第四单元有余数除法1、被除数÷除数=商……除数2、被除数=商×除数+余数3、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五单元时、分、秒1、时间单位有:时、分、秒1时=60分1分=60秒2、1天=24小时(也就是说时针一天要走2圈。

)1年=12月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分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每份就表示它的几分之一,这样的数叫做分数。

2.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反而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运算规则: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三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转。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3.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1-3单元)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1-3单元)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1-3单元)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小数乘法的意义(P2、3)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3表示1的3倍是多少或3个1的和的简便运算。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小数乘小数(P4、):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如:1×08就是求1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18就是求1的18倍是多少。

4、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P10)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

注意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乘除法,最后算加减法。

②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和所求问题;分析题里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减法:减法性质:a-b-=a-a-=a-b+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除法:除法性质:a÷b÷=a÷乘法分配律:×=a×+b×【×=a×-b×】第二单元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数的认识在数数活动中,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数数的方法,同时也能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此外,通过数数活动还可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比多少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学生可以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第二单元:空间方位感在认识上下和前后方位时,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

在认识左右方位时,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并且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

第三单元:数的加减在1-5的认识中,学生可以认识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1~5各数。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研究的乐趣。

比多少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可以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同时,这也有助于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几和第几的认识中,学生可以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概念,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这有助于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在分与合的认识中,学生可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加法的认识中,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同时,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培养仔细计算的良好惯。

在1~5的加法中,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并且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6年级全)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1-6年级全)

1-6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超全)一、概念(一)整数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 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

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

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目录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 (1)第一单元:比一比 (1)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 (1)第三单元:认识图形 (2)第四单元:合与分 (2)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学期重点) (2)第六单元:分类 (3)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3)第八单元:20以内的加法(本学期重点) (4)第九单元:20以内的减法(本学期重点) (4)第十单元:探索乐园 (4)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 (5)第一单元位置 (5)第二单元认识钟表 (5)第三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5)第四单元认识人民币 (6)第五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6)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二) (7)第七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7)第八单元探索乐园(稍复杂的规律) (8)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 (9)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9)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重点) (9)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重点) (10)第四单元角的认识(重点) (10)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重点) (11)第六单元形象统计图和统计表 (12)第七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重点) (12)第八单元探索乐园 (13)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13)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3)第二单元有余数的除法(重点) (13)第三单元认识1000以内的数 (14)第四单元千克和克 (15)第五单元四边形的认识 (15)第六单元三位数加减三位数(重点) (15)第七单元时分秒(重点) (16)第八单元探索乐园 (16)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17)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17)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8)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9)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9)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一) (19)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4)第七单元吨的认识 (28)复习提纲 (29)(1)利用加数互换位置来重新计算; (29)(2)利用减法验算:和- 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篇)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篇)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数的认识1.认识数字:认识数字0-9,学会识别数字的形状和大小。

2.数的比较: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学习“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二、数的运算1.数的加法:学习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数的减法:学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三、数的排序1.数字顺序:学习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方法,会根据大小排列数字的顺序。

2.图形顺序:学习根据大小、颜色等特征排列图形的顺序。

四、认识图形1.认识平面图形: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

2.认识立体图形: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形状和特点。

五、认识时间1.认识钟表:认识钟表上的小时和分钟指针,学习读取整点时间和半点时间。

2.认识星期:学习星期一到星期日的名称和顺序。

六、认识货币1.认识人民币:认识纸币和硬币的名称和面额,学习识别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七、认识长度1.认识长度:学习使用尺寸等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学习认识一米的长度。

八、认识重量和容量1.认识重量:学习使用秤称重物体的重量,认识重量的单位。

2.认识容量:学习使用容器测量液体的容量,认识容量的单位。

九、认识几何1.认识平行和垂直:学习识别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点,能够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2.认识对称:学习识别图形的对称性,能够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总结:以上是____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包括数字认识、数的运算、数的排序、认识图形、认识时间、认识货币、认识长度、认识重量和容量、认识几何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培养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能够打好数学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数的认识】1. 数数:掌握数数的顺序、方法和技巧,从1到20的数数。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不看乘数末尾的0,借助表内乘法计算2.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用除法解决。

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6.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一位):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用一位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就向百位进几。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7.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①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③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几千向千位进几;④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8.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包括0),当个位乘的的积向十位进位时,将进上来的数写在十位上,如果个位上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就用O占位。

9.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10.解决问题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对折绳子和对折纸:规律:每对折一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前一次的两倍。

判断: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相加的和大(x)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千克和克的认识:①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②2包盐重1千克。

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数一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半时=30分一刻=15分3时=(180 )分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

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

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半时=30分一刻=15分3时=(180 )分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

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

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

一、学习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2.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3.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4.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5.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这几个数字,会读、会写,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6.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二、重难点:1.知道“多”、“少”的含义;2.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4.关概念的意义;5.学会分类的方法;6.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7.初步建立时间概念三、知识点概括总结:1.数一数:2.比一比:草莓比香蕉多(1)个。

比长短:比高矮:戴眼镜穿蓝色上衣的叔叔要比戴眼镜穿黄色上衣的叔叔高。

4.几和几:5>3 3<46.加法:7.减法:8.认识物体和图形:9.分类:10.6的认识和加减法:11.7的认识和加减法:12.8和9的认识:13.7、8、9的比较:14.9和10的比较:15.连加:16.连减:17.加减混合运算:18.认识钟表:一、学习目标:1.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4.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5.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6.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小学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上册1-3年级)

小学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上册1-3年级)

小学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上册1-3年级)一年级上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人教版学校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3单元)

人教版学校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3单元)

人教版学校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3单元)【导语】小学六年级数学内容多,是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的综合。

作者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P style="BORDER-LEFT:#9F0000 5px solid; LINE-HEIGHT: 35px; PADDING-LEFT: 10px; MARGIN-BOTTOM: 8px; BACKGROUND: #FFEEEE; COLOR: #9F0000">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法意义: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

(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二)分数乘法运算法则: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1)为了运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运算。

(整数和分母约分)(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公因数。

(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运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运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3)在乘的进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

(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运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a×b=c,当b>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a×b=c,当b<1时,c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上册1-3年级)一年级上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如:0+8=89-0=94-4=0第四单元认识图形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如图:2、正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

如图: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

放在桌子上能滚动。

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

如图: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

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

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6—10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二、6—10的加减法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5=1517-7=1018-10=8(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

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1、认识钟面钟面:钟面上有12个数,有时针和分针。

分针:钟面上又细又长的指针叫分针。

时针: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针叫时针。

2、钟表的种类: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一般分两种,一种:挂钟,钟面上有12个数,分针和时针。

另一种: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的左边和右边都有数。

3、认识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电子表上,“:”的右边是“00”时表示整时,“:”的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4、整时的写法:整时的写法有两种:写成几时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

如:8时或8:00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1、9加几计算方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凑十法”比较简便。

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把9凑成10需要1,就把较小数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

2、8、7、6加几的计算方法:(1)点数;(2)接着数;(3)凑十法。

可以“拆大数、凑小数”,也可以“拆小数、凑大数”。

3、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1)“拆大数、凑小数”。

(2)“拆小数、凑大数”。

4、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从而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2)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二年级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