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技术应用规定
2019年整理【管理精品】统计技术运用程序
1.目的:“质量是制造出来的”是勿庸置疑,因此统计手法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更能发挥作用。
质量一旦有任何不正常的的变异,即可应用以下手法或技术,采取纠正及预防措施,预先防止不良的发生。
2.范围:2.1初级统计手法或技术(即QC七大手法)。
2.2中级统计手法或技术(即抽样计划、统计推定及检定,实验计划法)。
2.3高级统计手法或技术(即高级实验计划法2,多变量解析法及OR方法)。
2.4一般来说,公司内部的质量问题,其95%比例可通过QC七大手法及SPC(统计过程管制)可解决,其余5%比例才应用到中、高级统计手法或技术,因此本办法则以QC七大手法及SPC为应用对象。
3.定义:3.1.柏拉图:将一定期间所收集不良数,缺点或故障的发生等数据依项目、原因加以分类,并按其出现大小(多少)顺序排列加以分类。
3.2.特性要因图:能清楚地表示出结果(制品的特性)与原因(影响生产的要因)的影响情形或二者之间关系的图形,因形状类似鱼骨,所以又称[鱼骨图]。
3.3.直方图:将收集到的数据依一定的方式分组,列出每组所出现的数据个数,横轴表示组界,纵轴表示次数,将每一组以长方形图示坐标上即为[直方图]或称[次数分析图]3.4.检查表:在收集数据时设计一种简单的表格,将有关项目和预定收集的数据,依其使用目的以简单的符号填注而且很容易汇总整理,以了解形状,作分析或点检用,这种设计出来的表格称[检查表]3.5.层别法:把机器操作员或其他制造要因以机器、操作员或原料等,分别收集数据,加以统计比较,然后找出其间是否有差异,而针对这差异加以改善的方法称为[层别法]3.6.散布图:两变量或多变量间是否有相关关系,如有关系其程度有多少,此分析方法所点出的图称为[散布图]。
3.7.控制图:一种以实际产品特性与根据过去经验所判定过程能力的管制界限比较,而以时间经过用图形表示者称为[管制图]。
3.8.推移图:将收集的数据依一定的方式描绘出每个出现的数据点,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统计技术应用概述
统计技术应用概述目录一统计技术及其用途-----------------------------------------------------------1二统计方式的分类及应用的大体程序--------------------------------------2三如何应用好统计方式--------------------------------------------------------3四产品质量的波动--------------------------------------------------------------4五随机抽样及其方式-----------------------------------------------------------4六统计数据的分类及统计特点值--------------------------------------------4七两类错误和两种风险性-----------------------------------------------------5河北省质量协会第一节统计技术应用概述在许多活动进程和结果中,乃至是在明显的稳固状态下,都可观看到变异。
这种变异可通过产品和进程可测量的特性观看到,而且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的各个时期,都可看到其存在。
统计技术有助于应用者对这些变异进行测量、描述、分析、说明和成立模式,更好地了解变异的性质、程度和缘故,有助于利用可取得的数据进行决策,从而有助于解决、乃至避免由变异引发的问题,提多发觉、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效率。
因此闻名质量治理专家菲根堡姆指出:在全面质量治理中“不管何时、何处都会用到数理统计方式”,“这些统计方式所表达的观点关于全面质量治理的整个领域都有深刻的阻碍”。
一、统计技术及其用途1.统计技术的含义⑴统计技术:是指以概率论为基础,研究随机现象中确信数学规律并能预示其进展的一门学科。
以此为基础又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化的统计方式及工具。
03统计技术应用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QP/03 生效日期2012年3月01日目录1 目的2 适用范围3 职责4 程序5 相关文件6 使用表格修订历史版本修订内容修订日期修订者批准者发文范围总经理管理者代表供销部技质部生产部财务部办公室受控印章编制审核批准收文部门日期日期日期文件编号QP/03 生效日期2012年3月01日1. 目的使本公司质量体系运行产生、收集、汇总的各种数据与资料能运用统计技术作分析,以掌握质量体系运行现状,了解过程能力及变化的趋势,寻找持续改进的机会,解决质量问题,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适用于进料、制造、成品检验的抽样计划确定,过程监控时控制图的使用,制造能力统计及问题统计分析,公司重大决策时的依据提供。
3. 职责3.1 技质部负责统计技术应用的归口管理工作并提供指导。
3.2 各部门负责统计技术应用的数据提供,统计分析和纠正措施的实施。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统计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估。
4. 程序4.1 基础培训在统计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由技质部组织对相关部门人员进行统计技术基本知识、使用方法和意义的培训和指导,以帮助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了解诸如变差、受控(稳定)、过程能力等概念,掌握必需的统计技术应用方法,进而使用并发挥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
4.2 方法确定4.2.1常用的统计技术方法及应用领域为:1)抽样计划:应用于大批量、破坏性、高成本的产品检验中,常依据GB2828标准。
2)调查表:常用于对顾客意见及满意程度的征询活动。
3)排列图:针对各类不合格及顾客投诉进行分类排列,找出主要问题或原因。
4)因果分析图:针对质量问题引用人、机、料、法、环、测等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
5)柱形图:常用于对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的统计和对合格供方供货(服务提供)业绩的统计。
6)控制图:过程控制中对产品质量特性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变差进行监控的图文件编号QP/03 生效日期2012年3月01日表。
7)测量系统分析(MSA):应用于对测量系统的可信性分析。
应用统计学技术在社会调查中的应用
应用统计学技术在社会调查中的应用统计学作为现代科学的一种基础学科,是一种以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为主要任务的学科。
它涉及到一个广泛的专业领域,包括生物统计学、医学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等。
针对社会调查这一领域,统计学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调查设计、样本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及结果解释等方面探讨应用统计学技术在社会调查中的应用。
一、调查设计调查设计是确保调查结果准确性的关键环节。
统计学技术常用的调查设计主要包括横断面设计、纵向设计、相关或配对设计以及随机试验设计等。
其中,随机试验设计最为常见。
在随机试验设计中,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确保两组之间的变量影响保持一致。
例如,我们想要研究某种新的教育课程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可以将学生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分别在两组中进行不同的教育课程。
最后,统计学家可以比较两组的学生成绩,并确定课程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是否显著。
二、样本设计样本设计是调查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收集数据的基础。
样本设计旨在确定对总体特征进行正确推断所需要的样本大小,以及随机抽取样本的方法。
样本设计中涉及到的概念包括总体、样本容量、样本误差、置信水平等。
在进行样本设计时,需要考虑抽取样本的方式和方法,以确保所选样本是总体的一个代表性子集。
如果样本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重大的采样偏差,从而影响到调查结果的有效性。
三、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社会调查中的重要步骤。
数据收集可能需要采用各种方式,包括电话访问、邮寄调查、在线调查等。
无论哪种数据收集方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都非常重要。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的回答、缺失数据,或者过多的噪音数据。
因此,需要通过应用统计学技术进行数据清洗和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和可靠。
四、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从数据中提取知识和信息的过程。
数据分析是所有社会调查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对数据的特征进行理解、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检验假设、预测未来趋势等。
统计技术应用指导书
统计技术应用指导书1目的测量和控制过程波动情况,确保产品实现过程符合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统计技术的应用。
3统计技术方法3.1排列图3.1.1排列图又称巴类托(PBreto)图或主次因素分析图用以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形式排列图(图一)3.1.2 排列图的构成排列图由一个横坐标、二个纵坐标,若干个长方形和一条折线组成,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原因,其对质量的影响大小从左到右排列。
左边的纵坐标表示频率(件)右边的纵坐标表示累计频率。
折线称为巴类托曲线,各折点表示从左到右表示各种原因所占频率的累计百分数,通常将累计百分数分:B类区从0—80%左右为主要原因区;B类区80%—90%左右为次要原因区;C类区90%—100%为一般原因区,主要原因区也可根据情况的不同掌握在0—70%左右,排列图上B类区所包括的原因就是主要原因。
它为确定质量改进的关键项目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3.1.3绘制排列图的步骤:3.1.3.1 搜集一定期内出现某个质量问题的数据(如不合格品的统计数字等)。
3.1.3.2 将数据根据原因、部位、工序、类型等进行分层。
每个层次即为一个项目(如图一中的B、B、C……)。
3.1.3.3 计算各项目重复出现的次数—频次。
如果分层后的项目较多,其中有若干质的频数又明显较少,则可将几项合并成为“其他”项。
3.1.3.4 列出分项统计表将各个项目按频次多少加以排列(其他项列在最后),并计算各项占总频次数的百分比和累计百分比。
(具体参照表格—)质量不良分项统计表3.1.3.5 按一定比例绘图。
作出排列图的横坐标和左右两个纵坐标,将横坐标分成项目数,并按频数的大小从左到右顺序写项目名称。
左边纵坐标为频数;右边纵坐标为累计的百分比数。
3.1.3.6 按频数大小,依次作出长方形,长方形的高度为各项目对应左纵坐标的频数值。
各个长方形相互联接,成为由左向右下降排列(“有其它”项目除外)的图形。
3.1.3.7 根据1.3.4中的分项统计表,对应于右纵坐标,在各长方形的。
统计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统计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开发的成功与否往往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
为了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和质量,降低风险,统计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统计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从而为产品开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决策依据。
统计技术在产品开发的需求调研阶段就开始发挥作用。
通过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的用户需求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找出用户最关注的功能和特性。
例如,计算各类需求的出现频率,确定需求的优先级。
这有助于开发团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精力集中在最关键的需求上,提高产品的市场适应性。
在产品设计阶段,统计技术可以用于优化产品的参数和性能。
例如,通过实验设计(DOE),可以同时研究多个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假设我们正在开发一款新型电池,想要确定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成分和制造工艺等因素对电池容量和循环寿命的影响。
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改变这些因素的水平组合,然后进行测试和测量。
利用统计分析,可以确定哪些因素对性能指标的影响显著,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
这样就能找到最优的设计参数组合,提高电池的性能,同时降低开发成本和时间。
产品开发过程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特性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
通过采集样本数据,绘制控制图,如均值极差控制图、均值标准差控制图等,可以及时发现过程中的异常波动。
一旦控制图上的点超出了控制限,就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质量问题的特殊原因,如设备故障、原材料不合格、操作人员失误等。
及时采取措施消除这些异常因素,可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可靠性是产品的一项重要指标。
利用统计技术可以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和预测。
例如,通过对产品的失效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威布尔分布、指数分布等可靠性模型,可以估计产品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和可靠度函数。
这有助于在产品开发早期发现潜在的可靠性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增强用户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统计技术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其他如正 交 试 验 表 、 计 抽 样 等 也 有 广 泛 的 应 用 。 统
现就“ 图一 表 ” 一简 单介 绍 。 两 作
排 列 图
( )排列 图 的 应 用 原 则 为 : 先 抓 住 关 键 的 少 1 “
数, 再抓 住次要 的多数 ” 其用途 在 于就质量 问题 进 。
引起注 意 :
a.
与 因果 图 不衔接 ;
b 没 有 目标 与 现状 ; .
2 因 果 图
()因果 图 的用 途 , f分析 造 成 缺 陷或 影 响 J 在
・
c .
在分 析现状 和 目标 时过 于 笼 统 , 有定量 要 没
求。
3 - 4
维普资讯
行 现状 分析和 效 果 对 比。应 用 排 列 图 , 键 是 要 作 关 出“ 累特 曲线 ” 帕 。
分 类不合 适 , 例如 本应 归于 “ 机”的因素误 归
“ 帕累特 曲线 ” 图步骤 通 常 为如下 : 作
第 步, 收集 数据 , 出调查 表 ; 画
于“ ”造成 整 个结果 发生 方 向性误 差 。 法 ,
9 %的 B类 因素 , 0 为次 要方 向 ;一 一 出 现在 9 % ~ c 0 10 0 %的 C 因素 , 类 为更 次要 方 向。 【)l 2 也用排 列 图易 出现 的 毛病 为 : 由于 分 类 不 合适 , 数未能 体现 出” 导 关键 的少数 ”应 加 以注 意 。 ,
2 E 年 第 2期 ( X 表
《 州电 力技 术》 贵
总第 3 2期
了统 计技 术在 实际 工程 中 的应用 。 在进行 试验 前工 作 人员应 用“ 脑 风暴 法” 对 试验前 期准备 工作 、 头 , 试 验过程 中 的应注意 事项 和 可能 导致 发生 试验误 差 的 影 响 因素 , 进行 了详 细的 讨论 , 在此 基础 形成 试验 方案 在 试验 进 行过 程 中 , 时注 意 各 种 因素 随 的变化 和影 响 , 然后 采 取相 应 的措 施 , 得 了良好 的 取
iso10017中文版.doc
技术报告ISO/TR10017第二版2003-5-15统计技术在ISO9001:2000国际标准中的应用指南标准号ISO/TR10017:2003ISO/TR10017:2003 内容页码前言 (3)简介 (4)1 范围 (5)2 引用标准 (5)3 识别统计技术的潜在应用 (5)4 已识别出的统计技术的描述 (10)4.1 总则 (10)4.2 描述统计 (10)4.3 实验设计 (12)4.4 假设检验 (14)4.5 测量分析 (15)4.6 过程能力分析 (16)4.7 回归分析 (18)4.8 可靠性分析 (19)4.9 抽样 (21)4.10 仿真 (23)4.11 统计过程控制(SPC)图 (24)4.12 统计公差 (26)4.13 时间序列分析 (27)参考文献(略)前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
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
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立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
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又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以参加有关工作。
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国际标准遵照ISO/IEC导则第二部分的规则起草。
技术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起草国际标准。
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的草案将会被传递到各个成员机构进行投票。
只有超过75%的成员投票表示同意,该草案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在例外的情况下,当一个技术委员会收集到不同于那些在正常情况下会被发表成国际标准的信息时(例如“艺术的状态”),可以通过简单地在成员机构以多数通过的方式作为技术报告加以发布。
技术报告本质上并不是正式的,直到它所发布的信息失效或失去作用的时候,才对其进行重新评审。
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到一些专利的问题,对此应引起注意。
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问题。
ISO/TR10017 由ISO/TC176技术委员会中的SC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支持分委会制定。
统计技术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统计技术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企业需要采用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
统计技术作为一种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在产品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统计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收集、整理和分析质量数据,从而揭示质量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例如,通过抽样检验,企业可以在不检验全部产品的情况下,对产品质量做出合理的推断,从而节省检验成本和时间。
抽样检验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概率统计,通过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并对样本进行检验,根据样本的质量情况来推断整批产品的质量水平。
控制图是统计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
控制图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特性进行连续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过程中的异常波动。
例如,均值极差控制图可以用于监控生产过程中产品尺寸的均值和极差的变化。
如果控制图中的数据点超出了控制界限或者呈现出非随机的模式,就表明生产过程可能出现了异常,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统计过程控制(SPC)是一种基于控制图等统计技术的过程质量控制方法。
SPC 强调预防为主,通过对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消除,从而确保过程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
SPC 不仅可以用于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还可以用于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如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
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统计技术还可以用于质量分析和改进。
例如,通过因果图可以帮助企业找出导致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
因果图又称鱼骨图,它将质量问题的结果与可能的原因联系起来,通过层层分析,找出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
此外,排列图可以用于确定质量改进的重点。
排列图根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原理,将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按照其对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排列,从而找出主要的质量问题。
统计技术在产品设计阶段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设计实验,企业可以优化产品的设计参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例如,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可以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通过合理安排实验因素和水平,在较少的实验次数内找到最优的设计方案。
统计技术应用管理
统计技术应用管理
1、目的
1.1为满足本厂在生产、质量管理中所需要的市场分析、质量分析和产品
分析等方面适当或逐步使用科学的统计技术,特制定本程序。
2、概述
2.1适用于产品分析、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和检测过程等信息的统计和分
析。
3、责任
3.1品质管理代表批准抽样方案、质量控制图的使用及其它适用的统计技
术。
4、程序
4.1在生产及检测过程中,对已确定的控制和验证过程能力以及产品特性
的统计技术,由各部门负责人组织实施。
4.2各部门负责人根据各部门运作特点或产品特性,确定和选用适当的统
计方法,应用的统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4.2.1样本抽样文字及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式,采用MIL-STD-105D,主要应
用于QC部来料及出货品质控制。
4.2.2分层法:用于各部门数据分类处理
4.2.3调查表:用于品管部调查客户满意度和供应商调查
4.2.4鱼骨图:用于品质分析
4.2.5走趋图:用于生产部重点工序品质控制和有关部门随着时间推移的变
动管理
4.2.6甘特图:用于有关部门计划安排、管理及对供应商品质分析
4.2.7饼分图:用于有关部门比例统计
4.2.8累积图:用于有关部门累积统计,比如生产、出货数量累积,客户订
单数累积
4.3各部门根据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分析生产能力和产品特性的可接受性,
对有关生产技术进行控制,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4统计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价。
4.4.1统计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价在内部审核中进行。
5记录及表格。
统计技术应用管理规定
1.0目的对质量体系中统计技术的应用进行管理和控制,以满足服务质量控制和服务质量改进的需要。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综合业务统计、服务质量统计和分析所使用的统计技术。
3.0职责3.1公司物流管理部负责制定《统计技术应用管理规定》和实施监督检查。
3.2事业部负责对本地区的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3.3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统计技术的具体应用和实施。
4.0工作过程描述统计技术应用过程简图:4.1公司物流管理部根据公司的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以下统计技术供大家选用。
4.1.1排列图。
为了从关键的到次要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用的图示技术。
采用排列图可以按照重要作用排列每一项目在整体中相应的作用和改进机会,从中确定影响质量问题的关键少数因素作为质量改进的主攻方向。
4.1.2因果图。
用来分析质量问题与其影响原因之间的关系。
应用分为:分析因果关系、表达因果关系、确定主要原因三个阶段。
4.1.3柱形图。
用矩形的高低或长短来表示数据之间分析比较的一种图示方法。
主要用于分析比较。
4.1.4饼分图。
是以圆形内不同扇面大小表示数据构成比例的图示方法。
主要用于表示各种数据的构成比例。
4.1.5趋势图。
该图又称折线图,是标有特征值的时间顺序图示方法。
主要是直观地反映质量数据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与走向,为决策提供统计依据。
4.1.6随即抽样。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对样本中的个体进行测量、检验或试验,获得某些特性及特征,从而对总体进行判断、评价。
4.2确定应用范围。
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应用范围,用上述统计技术将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识别、汇总、分析。
各单位至少对如下应用范围内的一项进行统计分析:4.2.1与综合服务质量有关的:仓储能力、配送能力、帐卡物三相符抽查合格率、作业差错率、合同履约率等;4.2.2与经销服务质量有关的:经销人员的业务能力、信息提供能力、为客户解决问题的能力、合同履约率等;4.2.3与安全、设备有关的:设备完好率、设备利用率、保养计划完成率、消防设施配备情况及完好率等;4.2.4与供方能力和服务质量有关的:供方的服务能力、供方服务合格率等;4.2.5与员工管理有关的:上岗培训率、上岗人员合格率等;4.2.6其它综合信息:客户满意率、市场动态、竞争对手情况等。
《统计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统计技术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会计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会计类各专业学生掌握统计调查、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和统计数据分析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统计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会计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数据分析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统计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新技术和新规范,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统计调查、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为主线,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统计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统计调查、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养成诚实守信、严谨务实的职业品质。
1.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能阅读统计调查研究报告,初步具备统计思维能力。
2.掌握统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的构成要素和设计要求,具备统计调查方案和和调查问卷的设计能力。
3.了解统计调查、统计数据搜集和数据整理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具备统计调查、统计搜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能力。
质量检验工作中统计技术的应用
21
3. 正态分布由两个参数,即均值μ和标准 差σ确定
14
15
16
五、数据的频数分布和直方图
1. 频数分布表(以表1数据为例) 1)计算数据的变化范围,R=101.9– 75.2=26.5 2)按K 表2确定组数,选K=9 3)计算组距,本例选3.0 4)确定边界值 5)统计得表3
17
表2 频数分布表
18
2. 频数直方图 频数直方图是频数分布表的图示形式。 频数直方图以各组边界值画横轴(数轴),纵轴 为频数,画出以组距h为宽,频数ni为高的一个一个直方, 即为直方图
6
(2) 计数值数据─按个数数得的非连续性 取值的质量特性值。如;铸件的疵点数、 统计抽样中的不合格判定数,不合格品 数等。
计数值可分为下述计件值和计点值。 计件值,如:不合格品个数、设备台数、 合格品率等。 计点值,如:疵点数,不合格数等。
7
4. 数据遵从客观规律:
(1) 计量值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2) 计件值数据─服从二项分布。 (3) 计点值数据─服从泊松分布。
3
3. 统计技术的分类 (1) 描述性统计技术—利用数据分布的特征值或有关图 表来描述事物。如:趋势图、散布图、直方图、排列图等。 (2) 推断性统计技术—在描述性统计技术的基础上,进 一步对其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作出推断性结论 的技术。如:回归分析、假设检验、控制图、抽样检验等。 4. 现象 (1) 必然现象—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现象。例如水 的结冰或沸腾。 (2) 随机现象—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结果不确定的现象。 例如产品质量,这种现象又称为产品质量的变异性。随机 现象中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如产品质量特性值。 (3)小概率事件:发生概率很小(一般小于0.05)的事 件,在有限次试验中小概率事件是可以忽略的。
统计技术应用指南
统计技术应用指南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素质,如何在质量管理管理过程中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质量数据,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找出规律、发现问题,予以质量改进,需要我们努力地学习统计技术及方法的运用。
为了帮助广大技术管理人员了解、学习和掌握统计技术,共同探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特编写《统计技术应用指南》,介绍统计技术的基本知识、常用方法及其应用。
指南分五个部分进行分述:第一部分统计方法基础知识科学的管理要求质量管理必须用数据说话,要改变过去那种仅凭经验、凭印象从事质量管理的方法。
统计方法就是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把施工中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和科学分析,研究工程质量的波动情况,找出影响工程质量的原因和规律性,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保证和改进质量。
一、统计方法的定义及其分类:1、统计方法是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并对其所反映的问题做出一定结论的方法。
2、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性统计方法和推断性统计方法。
描述性统计方法:是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的方法。
推断性统计方法:是在对统计数据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期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做出判断性结论的方法。
二、统计方法在质量管理中的用途1、提供表示事物特征的数据;2、比较事物的差异;3、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4、分析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5、研究取样和试验方法,确定合理的试验方案;6、描述质量形成过程;7、发现质量问题,分析和掌握质量数据的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
三、质量管理活动中常用的统计技术和方法:老七种工具:调查表、分层法、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和散布图。
新七种工具:系统图、关联图、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亲和图和网络图。
其他常用的技术方法:头脑风暴法、发散思维、水平对比法、顾客满意度测评、价值工程、过程能力等。
第二部分老七种工具介绍及其在质量管理中的用法一、调查表法调查表也称检查表、核对表、统计表,是一种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的统计图表。
数据统计分析管理制度
数据统计分析制度第一章数据分析第一条为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及识别改进的机会,公司收集并分析适当的数据、将数据作为一种信息,加以充分利用并建立数据分析制度。
第二条数据分析应反映以下方面的实际情况:一、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或质量目标达到的程度;二、过程质量及其趋势;三、产品质量分析;四、顾客满意/不满意的调查统计分析;五、供方产品的质量状况。
第三条各部门管理人员在收集和整理必要的数据后可采用诸如“调查表”、“因果图”、“统计图表”等适宜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对产品实现过程中和质量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第四条数据的来源一、外部来源(一)政策、法规、标准等;(二)政府机构检查的结果及反馈;(三)市场、新项目、新技术发展方向;(四)相关方(如顾客、供方等)反馈及投诉等。
二、内部来源(一)日常工作:如质量目标完成情况、检验记录、内部质量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及体系正常运行的其他记录;(二)存在、潜在的不合格,如质量问题统计分析结果、纠正预防措施处理结果等;(三)紧急信息,如出现突发事故等;(四)其他信息,如员工建议等。
第五条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一、品控部负责:(一)公司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评价,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评价,形成的记录由品控部存档,可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二)负责对采购不合格品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应作为对“合格供方”进行动态管理的依据。
(三)对二氧化碳产品的碳氢化合物总量应用统计图表进行统计分析。
(四)每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
二、预处理车间负责:按月将玉米油毛油残溶、粕残油、玉米面粒度指标制成曲线进行分析控制。
三、酒精车间负责:根据生产运行和工艺指标完成情况,每月对主要工艺指标如糖度、糖化率、残总糖、酒份、挥发酸、酵母数、粉浆PH值等根据需要进行2项以上分析,以工艺指标报表数据制成曲线图,检查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四、饲料车间负责:以工艺指标报表数据制成曲线图,对饲料产品水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ISO10017中文版
技术报告ISO/TR10017第二版2003-5-15统计技术在ISO9001:2000国际标准中的应用指南标准号ISO/TR10017:2003ISO/TR10017:2003 内容页码前言 (3)简介 (4)1 范围 (5)2 引用标准 (5)3 识别统计技术的潜在应用 (5)4 已识别出的统计技术的描述 (10)4.1 总则 (10)4.2 描述统计 (10)4.3 实验设计 (12)4.4 假设检验 (14)4.5 测量分析 (15)4.6 过程能力分析 (16)4.7 回归分析 (18)4.8 可靠性分析 (19)4.9 抽样 (21)4.10 仿真 (23)4.11 统计过程控制(SPC)图 (24)4.12 统计公差 (26)4.13 时间序列分析 (27)参考文献(略)前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
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
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立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
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又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以参加有关工作。
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国际标准遵照ISO/IEC导则第二部分的规则起草。
技术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起草国际标准。
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的草案将会被传递到各个成员机构进行投票。
只有超过75%的成员投票表示同意,该草案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在例外的情况下,当一个技术委员会收集到不同于那些在正常情况下会被发表成国际标准的信息时(例如“艺术的状态”),可以通过简单地在成员机构以多数通过的方式作为技术报告加以发布。
技术报告本质上并不是正式的,直到它所发布的信息失效或失去作用的时候,才对其进行重新评审。
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到一些专利的问题,对此应引起注意。
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问题。
ISO/TR10017 由ISO/TC176技术委员会中的SC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支持分委会制定。
统计技术在ISO9001标准中的应用
由于 作 者能 力 水 平有 限 .正 年 对 IOT 0 1 :9 9做 了 相 如 市 场 调 研 、 开 发 、 生 产 、验 S /R 10 71 9
IOT 证 、安 装和 服务 。 G / 1 0 7 — 0 5 《 G / 应 的 修 订 . 发 布 了 ・S /R BZ 9 2 2 0 BT 10 72 0 《统 计 技 术 在 IO 0 1 :0 3 S 南》 .我 国又 同采 用 发 布 了 国家
的 统 计 技 术 指 南 》 ( S /R IOT
抽 取 3 首 件检 测 :1.1 、 个 0 0 0
1 .0 、 1 . 0 00 9 00 9
10 72 0 .I T ,修 订 后 的 标 0 1: 3 D ) 0
S 01 组织 质量 管 理 体系 的 完 善尽 到 一 准 主 要 是 为 了 适 应 IO 9 0 :
了 19 、 2 0 94 0 0和 2 0 0 8年 的 换 IO 9 0 : 0 S 0 1 0 8标准 。 2
得 到 了普 遍 的应用 .为组 织 建 立 版 .在 1 8 9 7和 19 9 4年 的 版本 中
统 计 技术 的实 际应 用 价值 来
源于 无所 不 在 的变 差 变 差 可 以
结 论 :过程 确认合 格 。
份 微 薄之 力 .那 将 是 作者 的欣慰 2 0 0 0标 准在 结构 上 的变化 。由于
所 在
从 这 个例 子 来 看 .如 果 只是
“ 计 技 术 ” 明确 成 为 体 系 的要 统
素 ,在 2 0 0 0和 2 0 0 8版 中 .则 有 在 产 品 或过 程 的数量 型特 性上 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技术应用规定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55top.好好学习社区
统计技术应用规定
1. 目的
控制图系用统计方法将收集的资料计算出两控制界限,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如发现有超出界限外或异常现象时,立即自行设法改善工作,以免发生意外。
2. X 围
2.1 公司内重要保证件及图纸所示重要度。
2.2 指定供应商应用SPC以提高质量水平。
3. 术语
3.1 计量值控制图重要控制项目,如尺寸、重要、强度等。
3.2 计数值控制图,如不良数、不良率、缺点等。
4. 工作程序
4.1 使用时机
4.1.1先期质量规划阶段
4.1.2 过程控制中使用
4.2 统计控制流程
Cp>1
4.2.1先期质量策划
4.2.1.1公司内重要保证件及图纸所示重要度(C.C)
4.2.1.2中心公司指示PPK值事项(S.C)
4.2.2过程在非控制状态:
一般若有下列现象
●尚未使用控制图
●不良率持续上升
●不良现象重复出现
●无法提早预知不良会发生
当此现象在过程中时常出现时,即可研判公司过程尚未进入控制状态。
4.3 过程解析
4.3.1按照统计学中常态分配法则,控制图上的各个点数据一定呈现上下跳动之机率性出现
的现象,而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既是造成过程引起变异的原因。
原因可分为两种:
a) 偶然原因不可避免的原因
b) 异常原因可以避免的原因
过程控制既是要控制可以避免的异常原因,因此要作过程分析,利用5W1H方法,
将过程各个作业单元(人、机、地、物、原因、方法)的异常加以掌握。
由过程解析可得知公司过程现在所处的状态。
4.3.2过程的两种状态
a. 控制状态
过程虽变动,但可预测,可控制:
°
°
°
°
b. 非控制状态
过程变动,无法预测,无法控制
°
°
°°
°
°
若公司过程利用统计法中控制图显示是在控制状态则可直接跳入公司Step7,若非
控制状态则利用5W1H找出造成异常的原因,如:
⏹机器设备造成的
⏹操作人员造成的
⏹时间因素造成的
⏹操作方法造成的
⏹检验方法造成的
4.4 控制项目
将Step2中造成可以避免的异常原因加以调查与掌握,设定要因的控制项目,
亦即掌握要因后,将不致于产生不良结果或不被预期的结果。
4.5控制图制定要领及判断法
4.5.1 计量值控制图(X-R)控制图,取样方法:
a) 依检查表内设计(定时或定量)取样2-5件为限,以样品相互之差距越小为好。
b) 测定并记录。
c) 计算每组之X(平均值)及R(全距)
d)测定组数,每日取样2组以上,以24-30组计算控制界限,每日取1组时,以50组计算
控制界限。
e) 计算
X=X之总和/组数R=R之总和/组数
X控制图界限计算:
上控制界限UCL X=X+2R UCL=X+A2R
LCL=X-A2R
平均值CL X=X
下控制界限LCL X=X-A2RR控制图界限计算:
上控制界限UCL R=D4R UCL=D4R
LCL=D3R
平均值CL R=R
下控制界限LCL R=D3R
(N>=6时D3=0所以LCL+0)
f) A2D3D4之系数值
g) 绘制控制图时X及R分别依序点入控制图内
4.5.2控制图之研究
4.5.2.1过程在控制状态
a)没有出现超出控制界限外。
b)点的出现没有特别的排法。
c)连续25点以上出现控制界限内。
d)连续35点中,出现控制界限外点不超过1点时。
e)连续100点中,出现在控制界限外点不超过2点时。
4.5.2.2过程在非控制状态
a) 点在中心线之单侧连续出现7点以上。
b) 连续11点中至少有10点在中心线单侧。
e) 连续20点中至少有16点在中心线单侧。
f) 连续7点依次上升或下降时。
g) 连续3点中有2点(不一定要连续)超出控制界限。
h) 连续7点(不一定要连续)超出控制界限。
i) 连续10点中有4点(不一定要连续)超出控制界限。
j) 点出现周期性变动时。
4.6.2控制图的整理与管理
4.6.1.1为了解控制图全月或全年的情形,质保部需将所有控制图整理成报表,向
副总经理提出报告,副总经理审查此份报告,并指定专人负责执行。
4.6.1.2原因分析对策
a) 控制图能否发挥效果视超限时反应问题及有效的采取对策,故有点超过
限时现场人员应立即调查原因所在,此所谓现场包括操作人员、部门主
管。
部门主管为现场最高领导。
b) 如现场不能解决问题时,则应提供生产会议研究讨论,组成专案小组负
责解决或指定专责部门处理。
4.6.1.3质保部门对控制图的责任:
质保部门应作出正确的控制图,超限时通知现场
主要责任如下:
a)根据控制方案项目、控制图表准备控制图。
b)根据控制方案的样本及抽样间隔,在过程抽取样本并测定。
c)绘制解析用控制图,并计算过程能力,并决定控制界限。
d)绘制控制图,抽样测定后应立即点入控制图。
e)控制图点绘入后应校对计算,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f)发现超过界限时应立即口头通知现场主管及报告质保部主管。
g)质保部主管负责全部质量作业和监督,随时核查质量人员作业的正确性
向副总经理提出质量报告。
c) 连续14点中至少有12点在中心线单侧。
4.7d) 连续17点中至少有14点在中心线单侧。
制程能力分析规定
4.8过程能力分析步骤
4.8.1影响过程能力的因素
4.8.1.1工种是由许多因素所造成的,从质量设计开始,包括原材料、机器设
备、作业方法、检验设备、检验方法等因素,这许多因素有任何变化
即可影响其过程能力,所以要讨论过程能力,必须先固定这些因素为
前提。
4.8.1.2将以上的因素都加以标准化,并彻底实施,且该工程的测定值在稳定
的控制状态下,这些过程能力才能可谓该制程的能力。
4.8.2过程能力的计算方法
CPK=(1-CK)×CP M: 规格中心
T: 规格之宽度
X: 群体之平均值
CP: 精度之指标
CA: 准度之指标
CK: 群体之标准差
CPK:过程能力指标
规格为双边时:
CP:=T/6δ
单边上限规格时:
CP:=(TU-×)/3δ(TU规格上限)
单边下限规格时:
CP:=(TL-×)/3δ(TL规格上限)4.8.2.1 CA的等级评估
A级:良好,继续维持
B级:应予调整,改善到A级
C级:作业员可能看错规格或不按作业标准操作,需予加强训练,同时检讨规格及作业标
准是否适当。
D级:采取紧急措施,全面检讨不良原因,必要时停机。
4.8.2.1 Cp的等级评估
A级:过程能力足够,不必检查,继续维持现状。
B级:目前功能尚可,但一不小心极有可能产生不良品,需注意
过程平均的变动。
C级:过程能力不足,应予过程改善。
D级:情形严重,应全面检讨可能因素,必要时停止生产。
4.8.2.2 PPK CPK的等级评估
A级:过程能力足够,不必检查,继续维持现状
B级:过程能力一般,维持2个月现状,须寻找改善,在此期间需加强抽样检查。
C级:过程能力不足,须寻找改善,此期间需全数检查。
D级:情形严重,应全面检讨可能因素,必要时停止生产。
4.9相关部门对过程能力的利用
4.9.1 过程能力评估出来后,有下列好处
a)安心的作业下去
b)决定改善的决策
c)找出不合理的作业
d)减少过程控制的成本
4.9.2 相关部门的应用
a)质保部根据现存的过程能力,制定规格
b)质保部作为过程改善,模具改善计划的基本资料,定期检查过程能力可以
预知模具,工具等的老化,不良等防患未然,作为定期更换的参考。
c)质保部可用来决定检查方式。
d)销售部衡量供应商的过程能力,来推定该供应商的质量,成本及交期的可
能影响,作为采购的指引。
e)销售部对客户要求的质量特定及技术的过程能力作全面了解,可作为销售
提升的基本资料。
f)其它相关部门作为工作技能等级,训练计划及工作分配的参考。
g)
5. 相关/支持性文件(略)
6. 质量记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