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形态学检查 PPT

合集下载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精品医学课件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精品医学课件

标本采集
1.骨髓取材部位
骨髓标本常采用穿刺法吸取,以髂骨首选,也可 选胸骨或棘突等,2岁以下小儿主张用胫骨粗隆穿刺。 穿刺部位不同,细胞的数量和组成有一定差异,病变 呈局灶性分布的疾病差异更明显,故必要时应多部位 取材,以全面了解骨髓的造血情况。
2.骨髓穿刺方法
(1)穿刺部位的选择 骨髓腔中红髓丰富;穿刺部位表
3.骨髓质量保证
(1)无菌穿刺,预防感染。 (2)初诊者于治疗前做骨髓穿刺利于明确 诊断。 (3)动作应缓慢,避免稀释。 (4)多部位穿刺,提高阳性率。
4.干抽
干抽(dry tap)是指非技术原因多次、多部位 穿刺抽不出骨髓液或只抽到少量血液。常见于:
1.原发性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2.骨髓极度增生,细胞过于紧密结实,如白血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3.骨髓增生减低,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4.肿瘤骨髓浸润,包括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 瘤、骨髓转移癌。
观察血片
组织化学染色
填写骨髓图文结果报告单 (骨髓细胞特征 血片细胞特征 组化特征 )
骨髓片存档保存
正常骨髓象条件 正常骨髓象特征
一、正常骨髓象应具备四个条件 1.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2.各系、各阶段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大致在
正常参考范围内。 3.各系、各阶段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 4.无特殊病理细胞及血液寄生虫。
表现,可提出检查意见;
可疑性诊断
排除性诊断 形态学描述
骨髓有部分变化或有少量异常细胞,可 能为某种疾病的早期、前期或不典型病 例。提出进一步检查或动态观察; 临床怀疑某种疾病,但骨髓象不支持; 提不出诊断意见,可简要描述骨髓象特 征,临床诊断多属于此种。
×××××××
200915410
张三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细胞发育规律
• 细胞核
o 染色质:
• 由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粗糙密集,最后紧缩成块,着色由浅变深,随DNA含量 增加而逐渐变为深紫色。
o 核位置:
• 红细胞系胞核位置居中,核四周均有胞浆。 • 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浆细胞的核常偏位。 • 淋巴细胞胞核常一侧着边。
细胞发育规律
• 细胞核
o 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 o 核仁:由清晰到模糊不清最 后消失
• 细胞质
细胞发育规律
o 量:一般由少到多 。淋巴细胞变化不大。
o 染色:红、粒及巨核细胞系细胞浆着色多由深蓝色或浅蓝色而 变为浅红色,红细胞最终变为桔红色。
o 颗粒:从无到有 ,由非特异性颗粒到特异性颗粒 。如原始粒一
般无颗粒,早幼粒出现非特异性嗜天青颗粒,中幼粒以后各阶 段细胞嗜天青颗粒基本消失而代之以大量特异性颗粒。红细胞 系胞浆中不含颗粒。
细胞发育规律
• 细胞核
o 大小:由大变小,巨核细胞则相反。 o 细胞核核形:
• 幼红细胞胞核始终呈圆形,最后脱核而消失。 • 各系白细胞原始阶段胞核均呈圆形或椭圆形,随着细胞成熟,核的一侧逐渐 凹陷,最后形成分叶状; • 单核细胞则由圆形变为不规则形; • 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系核形保持不变。 • 巨核细胞胞核逐渐增大并分叶,分叶不规则堆叠成为一巨大的核。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细胞发育规律
• 细胞体积与外形
o 大小:
• 通常从原始到成熟,胞体由大逐渐变小 。 • 巨核细胞相反,细胞越成熟,胞体越大。
o 外形:
• 红细胞系始终呈圆形; • 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系则保持圆形或椭圆形;
• 单核细胞系由圆形或椭圆形变为不规则形;
• 巨核细胞系由圆形变为明显不规则形。

《实验诊断学》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实验诊断学》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⒈白细胞分类计数 ⒉成熟红细胞形态有无异常 ⒊略估血小板形态与数量 ⒋注意有无寄生虫疟原虫
四.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是以细胞形态学 为基础,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应 用骨髓涂片进行固定,化学反应 显色,复染等程序染色光学显微 镜下观察
㈠过氧化物酶染色( Peroxidase POX)
Peroxidase( POX ) Staining
骨髓涂片和染色注意事项
➢ 载玻片要洁净;推端要光滑 ➢ 推玻片与载玻片呈约30度角 ➢ 骨髓抽取后要立即涂片,推制骨髓片约8张左右
送检 ➢ 涂片一般不用抗凝剂 ➢ 涂片时要保留片尾和边缘 ➢ 涂片制成后,快速摇动或扇干,不可火烤 ➢ 染色太浅-干燥后重染,若太深-干燥后-滴
数滴甲醇-稍停片刻-冲洗
为0.1-0.2ml ➢多部位穿刺:可提高某些疾病诊断率
骨髓取材满意的指标
➢抽取时病人有短暂的疼感 ➢骨髓液中可见到淡黄色骨髓小粒或油滴 ➢涂片检查有骨髓特有的细胞 ➢含大量幼稚细胞,杆状核多于分叶核
干抽
❖概念:是指非技术错误或穿刺位置不当 而抽不出骨髓液或只抽到少量血液。
❖原因: ➢原发性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骨髓极度增生 ➢骨髓增生减低 ➢肿瘤骨髓浸润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Xiaoyan Zhang
概念
骨髓象检查是用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方法 来观察骨髓中细胞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借以了解骨髓的造血功能,对疾病的诊 断、疗效观察、预后的判断等都具有重 大价值。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⒈确诊某些造血系统或非造血系统疾病
特征性细胞形态改变
各类白血病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海兰组织细胞增生症
Rubricyte (中幼红细胞) 8-12 u Nucleus no nucleoli with clumpy chromatin Cytoplasm moderate amount gray-blue with pink-tan

血细胞形态学PPT优秀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PPT优秀课件

晚幼红细胞
直径7—13μm 核圆形,偏位明显,染色质凝聚成大块或团块
状,甚至固缩不能看出任何结构(碳核) 胞浆量增多,淡灰或粉红色 比例 10.75-2.36%
增生极度活跃 增生明显活跃 增生活跃 增生减低 增生极度减低
RBC与有核细胞之比 常见病
1:1
各类白血病
10:1
各类白血病 增贫
20:1
正常骨髓、某些贫血
50:1
慢性再障、MDS
300:1
急性再障 、急停
临床分类过程中,增生程度介于两者之间,以 +/-号表示。如:增生活跃+或-。
第二部分
偏酸 合适
偏碱
五 光学显微镜使用
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低倍镜(10倍):
判断取材、涂片、染色是否满意,小粒、油滴分级 骨髓增生程度 估计小粒细胞面积 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数目 寻找瘤细胞团 油镜下(100倍):观察单个血细胞形态。
骨髓小粒分级(1)
肉眼及低倍镜下观察: (-) 无骨髓小粒 (+) 骨髓小粒稀疏,相隔较远 (++)骨髓小粒较密集,于血膜尾部甚
骨髓小粒分级(4)
临床意义 骨髓小粒:正常骨髓中+-++
急、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多为 (++)或(+++) 淋巴细胞白血病多无粒、无油 骨髓小粒细胞面积及细胞成分: 慢性再障多在50%以下,以非造血细胞为主 各种白血病及增生性贫血多在75%以上,以 造血细胞为主。
油滴分级(1)
(-) 无油滴 (+) 油滴少且小,细沙状均匀分布,
涂片后于血膜尾部有很少油滴 (++)油滴稍多且大,有的直径达1mm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MDS RA RAS CMML RAEB RAEB-T
多发性骨髓瘤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判断骨髓增生成度
增生极度活跃 1:1 各型白血病
增生明显活跃 1:10 各型白血病,增生性贫血
增生活跃
1:20 正常骨髓,各种贫血
增生减低
1:50 慢性再障
增生明显减低 1:200 急性再障
观查巨核细胞
有无异常细胞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内容和 方法
油浸镜检查 有核细胞分类计数 观查细胞形态
结果: 阴性, 阳性, NSE是单核细胞的标记酶
能被NaF抑制
临床意义: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阴性或阳性,NaF不抑制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阳性,NaF抑制
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原理: 偶氮偶联法和钙-钴法
NAP
硝酸钙
β-甘油磷酸钠OH-水解 磷酸钠+ 硝酸钴
硫化钴(棕黑色)
硫化胺
结果: 胞浆中灰-色棕黑色沉淀为阳性
反应强度分级: -,1+,2+,3+,4+
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正常人阳性率:<40%,积分40-80
临床意义 感染性疾病: 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鉴别 CML与类白血病鉴别 急性白血病的鉴别:急粒↓,ALL↑,急单ø 再障与PNH鉴别:再障↑,PNH↓ 其他血液病与恶组鉴别:恶组↓ 腺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糖原染色(PAS反应) 原理: 细胞内糖原 氧 化 醛+Schiff液 红色
高碘酸
结果: 除原粒细胞与幼红细胞为阴性外 均为阳性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成熟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是呈粉红色,中央稍浅,大小近似相等无核的细胞
检查结果的分析
1. 骨髓增生程度:分增生极度活跃,增 生明显活跃,增生活跃,增生减低,增 生明显减低。 2. 骨髓中各系列细胞及其各发育阶段细 胞的比例。一般符合正常参考值。
骨髓增生程度的临床意义
增生极度活跃:反映骨髓造血功能亢进 ,常见于白血病。
核膜:由不明显变明显。 核仁:由清晰可见到消失。
细胞质
量:由少到多。 颗粒:有无到有。 空泡:有无到有(浆细胞)。 着色: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由嗜 碱性到嗜酸性,由蓝到红。淋巴细胞呈 天蓝色,单细胞呈灰蓝色。浆细胞由浅 灰蓝色变为深蓝色。
骨髓涂片的制作、染色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低倍镜检查: 观察骨髓标本的取材和涂片制作是否满 意。 判断骨髓增生程度。以有核细胞的量来 反映。一般低倍镜观察有核细胞与成熟 红细胞之间的比例,正常为1:20。 观察巨核细胞。 注意有无异常细胞。
常用取材部位
髂后上棘(较易掌握分寸) 髂前上棘(较易掌握分寸) 胸骨(对向心性病变阳性率高,
有一定危险性) 胫骨粗隆(2岁以下小儿)
造血干细胞的功能特点
造血干细胞是造血组织中一类目前尚无 形态学特征描述的功能细胞。特点有: 1。具有高度自我更新的能力,可维持干 细胞数量的恒定。 2。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即可向各系列 祖细胞分化,然后增殖分化为各系血细 胞。 生成阶段:干细胞,祖细胞,各系列原 始幼稚细胞阶段,然后继续分化成熟。
原始红细胞
胞体: 直径15-20μm
胞核: 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的4/5,紫红 色,染色质颗粒状,核仁明显
核仁: 1-2个,大小不均,模糊或清楚,染浅兰色
胞浆: 量少,或有部分胞浆呈伪足状,深兰色且厚,近核 处不见色浅区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1)ppt课件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1)ppt课件

禁忌证:因骨髓检查具有技术性强且对
病人有一定痛苦等特点,故应严格掌握适应 证。
1.有明显出血倾向的病人(血友病患者禁 忌作骨髓穿刺)。
2.晚期孕妇作骨髓穿刺术应特别慎重。 3.小儿及不合作患者不宜作胸骨穿刺。 4.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有畸形。
骨髓标本采集
1.骨髓取材部位的选择
大都采用穿刺法采集,穿刺部位有胸骨、脊突、 髂骨等处。骨髓增生程度依次为:胸骨、刺突、 髂骨,临床常选用髂前或髂后上棘穿刺。3岁以下 患儿可选择胫骨穿刺。
第四章 造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骨髓象与血象检验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 对各类白血病、再障、巨幼贫、恶组、多发性骨髓
瘤等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 2.协助诊断某些疾病 协助诊断某些疾病,如缺铁贫、溶贫、脾亢、ITP、
淋巴瘤的骨髓浸润、MDS热病小体、LE细胞、细菌培养、
二、取材失败 1.与血片完全一样 2.骨髓小粒、油滴少或不见,特有细胞少。
制片与染色
一、 制片 制备方法同血膜片,但速度要
快,以防凝固。 二、染色 同血膜,瑞氏法 三、镜检
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 早原幼红红细细胞胞::细圆胞形圆或形椭或圆椭形圆,形直,径直1径1~1250~u2m2u。m,细
2.骨髓穿刺器材
消毒骨髓穿刺包:穿刺针、5ml和10ml注射器,, 纱布2块,孔巾2条,碘酒、75%酒精、消毒棉签、 消毒橡皮手套、镊子、2%普鲁卡因注射液或利多 卡因注射液、推片、载玻片等。
3.骨髓穿刺技术 主要包括髂后上棘穿刺术、 髂前上棘穿刺术、胸骨穿刺术
骨髓取材情况判断
一、取材满意 1.抽吸骨髓液时,患者感到有短暂酸痛感。 2.抽出的骨髓液中有较多的黄色小粒。 3.镜下可见较多的骨髓特有细胞。 4.有核细胞明显增多,且杆状核与分叶核的 比值较外周血高。

骨髓ppt课件

骨髓ppt课件

正常细胞
白血病
红系
(-)
(+++)
粒系 原粒(-)余(+) (-)或(±)
淋系 (-)或(±)
(++)
单核系 (+)
(++)
巨核系 (++)
完整版PPT课件
32
临床意义
• LPD ;病毒感染正常 • 红白血病 +++; MA正常 • 急粒-;急淋+,颗粒状或块状;急单 +++,弥漫性
成熟巨核+++
鉴别:急粒、急单和急淋,特别是M3和M5。
完整版PPT课件
23
(二)苏丹黑B染色
• 临床意义同POX
完整版PPT课件
24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NAP
正常值阳性率10~40%完,整积版PP分T课值件 40~80
25
临床意义
• 慢粒 和类白血病反应 • 急粒 、急单 和急淋 • AA 和PNH • 化脓性感染 和病毒感染 • 恶性组织细胞病 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
•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 急单和急淋(-)
完整版PPT课件
28
(六)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α-NAE
主要存在于单核系细胞中
完整版PPT课件
29
临床意义
• 急单+++,但被NaF抑制
• 急粒±,不被NaF抑制
完整版PPT课件
30
(七)糖原染色(PAS)
完整版PPT课件
31
PAS染色反应

19
完整版PPT课件
20
三.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是骨髓涂片进行固定,化学反 应显色,复染等程序染色光学显 微镜下观察
完整版PPT课件
21
㈠过氧化物酶染色(POX) 苏丹黑染色(SB)

最经典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最经典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
异型淋巴细胞I型:最多见,大于/等于淋巴细胞,圆/不规则形、浆深蓝、近核周淡染、无/少嗜天青颗粒、大小不等空泡。核圆/不规则、染色
质粗、无核仁。
.
异型淋巴细胞II型:胞体较大、不规则、常有伪造、似单核细胞、少颗粒、无空泡、、粗网状、无核仁
.
异型淋巴细胞III型:圆/不规则、小伪足、浆淡蓝/灰蓝、少颗粒、小空泡i、染色质细、可见核仁
无颗粒;核圆型或不规则,可扭曲折叠,染色质细松网状,核仁可见。
.
正常单核细胞:圆型,胞体较大,胞浆丰富,灰蓝,半透明如毛玻璃,可有伪足,含较多细小嗜青天颗粒;核扭曲
折叠,染色质疏松网状,无核仁。
.
淋巴细胞系统
.
原始淋巴细胞:细胞圆或椭圆,胞浆少,无颗粒,浅蓝或天蓝;核圆或椭圆,
染色质细,核仁1~2个。
B cell precursor
Stem Cell (HSC)
T/NK precursor
T cell NK cell
Plasma cells
RBC precursor Erythroblast
RBC
Common Myeloid Progenitor (CMP)
Megakaryocytic Megakaryocyte precursor
.
AML-M4原粒细胞圆形,边缘整齐,浆蓝,无颗粒,核类圆,染色质细;原单细胞类圆或不规则形,浆蓝无颗粒,核不规则有凸起凹陷扭曲,染色质
细网状。可见核仁
.
AML-M5原始单核细胞,胞体较大,类圆形,胞浆量较少,灰蓝色,无颗粒,胞核体积大,不规则,扭曲凹凸,染色质网状,核仁可见
.
AML-M6:
.
中幼红细胞
:瘤突消失、胞浆有“红”成分、染色质粗糙、无核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M、AA 、ITP、IDA等
3.对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有提示意义 骨髓纤维化、真红、真性血小板增多症、
溶贫、巨幼贫
4.对某些非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疟疾、黑热病、高雪病、尼曼匹克
5.其他疾病:
不明原因的发热、恶病质、肝脾淋巴结肿大 ,不能合理解释的血常规异常或发现幼稚 及异常细胞
二.骨髓穿刺术
圆形居中,比原始红细胞小. 开始聚焦,呈初颗粒状. 消失. 稍多,深蓝色,核周谈染区更明显,不含颗粒.
中幼红细胞
外形
胞核 染色质 核仁 胞浆
圆形,直径8-18um.
圆形,明显缩小. 聚焦成团块状,其间有明显的空隙(砸碎的墨块). 无. 较多,核浆各半,紫蓝色或灰紫色,不含颗粒.
血细胞的生成
全能干细胞
骨髓系干细胞
淋巴系干细胞
红 粒嗜嗜 巨
T
B
系 单酸碱 核


祖 祖祖祖 祖


细 细细细 细


胞 胞胞胞 胞


骨髓系
原红 原粒
原单
原粒 原粒
早幼红 早幼粒 幼单
早幼粒 早幼粒
中幼红 中幼粒 单核
嗜酸中 嗜碱中
晚幼红 晚幼粒 巨噬细胞 嗜酸晚 嗜碱晚
网织红 杆状粒
嗜酸杆 嗜碱杆
5)用干燥的20ml注射器,将内栓退出1cm,拔 出针芯,接上注射器,用适当力度缓慢抽
吸,可见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内, 骨髓液抽吸量以0.1~0.2ml为宜,取下注射 器,将骨髓液推于玻片上,由助手迅速制 作涂片5~6张,送检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 学染色检查。
6)如需作骨髓培养,再接上注射器,抽吸骨 髓液2~3ml注入培养液内.
1.适应证
1)各种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
2)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 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3)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可作骨 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
2.禁忌证 血友病患者禁作骨髓穿刺
3.基本步骤
1)穿刺部位选择
①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处作 为穿刺点,此处骨面较平,容易固定,操作 方便安全.
7)如未能抽得骨髓液,可能是针腔被皮肤、 皮下组织或骨片填塞,也可能是进针太深 或太浅,针尖未在髓腔内,此时应重新插 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再退出 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上带有血迹, 再行抽吸可望获得骨髓液.
8)抽吸完毕,插入针芯,轻微转动拔出穿刺 针,随将消毒纱布盖在针孔上,稍加按压 ,用胶布加压固定.
1.细胞大小及外形
1)大小:原始
成熟


但有例外:巨核细胞系变化规律则相反, 早幼粒也大于原粒.
2)外形:红系始终呈圆形,粒细胞及淋巴细 胞系保持圆形或椭圆形,单核系由圆形或 椭圆形变为不规则形,巨核系由圆形变为 明显不规则形
2.细胞核
1)大小:大
小,巨核细胞系相反
2)核形:
红细胞系 圆形,最后脱核
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长度上(髂 骨穿刺约1.5cm,肥胖者可适当放长,胸骨柄 穿刺约1.0cm),以左手拇、食指固定穿刺部 位皮肤,右手持针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 骨柄穿刺,穿刺针与骨面成30~40°角斜行 刺入),当穿刺针接触到骨质后则左右旋转
,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 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
成熟红细胞
粒细胞系 圆形或椭圆形 一側逐渐凹陷 分叶核
单核细胞 圆形或椭圆形
不规则形
淋巴细胞 圆形或椭圆形 保持不变
巨核细胞 圆形或椭圆形
逐渐增大并分叶
3)核位置:
红细胞系 居中呈岛状,
粒单细胞 常偏位
淋巴细胞 一側着边,一側有胞浆
4)核染色质: 细致疏松 着色 浅
5)核膜 不明显
6)核仁 清晰 原始阶段
粗糙密集

深紫色
紧缩成块
明显
模糊不清 早幼阶段
消失 中幼阶段
3.细胞浆
1)量


2)颜色
红细胞
粒细胞 深蓝色或浅蓝色
浅红色
巨核细胞
淋巴、单核细胞 浅蓝色或灰蓝色不变
浆细胞 灰蓝色
深蓝色
3)颗粒


非特异性
特异性
红细胞无颗粒
4.胞核与胞浆之比


注:病理情况下细胞发育紊乱,可不符合上述演变 规律,可出现畸形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等现象 ,这些异常有助于对病理细胞的识别及鉴别诊断
4.注意事项
1)穿刺针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折断.
2)胸骨柄穿刺不可垂直进针,不可用力过猛,以 防穿透内侧骨板.
3)抽吸骨髓液时,逐渐加大负压,作细胞形态学 检查时,抽吸量不宜过多,否则使骨髓液稀释 ,但也不宜过少.
4)骨髓液抽取后应立即涂片.
5)多次干抽时应进行骨髓活检.
三.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形态特点
②髂后上棘: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骨性突出 部位.
③胸骨柄:此处骨质较薄,其后有心房及大血管 ,严防穿透发生危险.
④腰椎棘突: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
⑤胫骨粗隆前下方:2岁以下婴幼儿选择.
2)体位 :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时取仰卧位;髂 后上棘穿刺时应取侧卧位;腰椎棘突穿刺时 取坐位或侧卧位.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 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直至骨膜。做 “品”字形多点麻醉。等待2min左右,使骨 膜得到充分的浸润和麻醉.
内容提要
一.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二.骨髓穿刺术 三.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形态特点 四.骨髓血细胞检查结果的判读 五.实例
一.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1.可以明确诊断各型白血病 Leukemia:AL:ALL:L1、L2、L3 ANLL: M0-M7 CL:CML、CLL
2.对某些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或是 某些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标准之一
成熟红 分叶粒
嗜酸分 嗜碱分
T原淋 T幼淋 T淋巴
淋巴系 B原淋 B幼淋 B淋巴 原浆 幼浆 浆细胞
需要说明的是
1.细胞发育过程是连续的,阶段划分是人为的。 2.原始细胞以前阶段的干祖细胞在普通油镜下瑞
式染色是无法分辨的。
3.细胞发育受各种因子调控。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1.细胞大小及外形 2.细胞核 3.细胞浆 4.胞核与胞浆之比
血细胞的形态学特点------红细胞系统
原红胞
外形
胞核 染色质 核仁 胞浆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25um,可有
半球状伪足突出. 圆形居中. 紫红色. 暗蓝色,2-4个,不甚清晰. 量少,深蓝色,近核处着色浅谈, 形成核周界,边缘处着色加深, 不含颗粒.
早幼红细胞
外形
胞核 染色质 核仁 胞浆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18u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