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端午日》端午传奇阅读训练苏教版
端午日的阅读答案定稿版
端午日的阅读答案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篇一:端午日的阅读答案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
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
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
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
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
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
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
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
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
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端午日》练习苏教版.docx
《端午日》导读与演练【课文概述】这是一篇垂点描写端午口赛龙舟的短文,全文紧扌11“端午口”这个文题,按争看划船——竞追鸭子一一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按时间顺序来女排材料。
文中作者抓住龙舟竞赛这个重点,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粘彩场而。
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而,突出了龙舟竟赛的热烈与欢腾。
同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渲染出竟赛的紧张、激烈程度,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一场景中,一同和茶嗝人欢笑,媳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了喜庆的节日。
【亮点扫描】亮点之一:材料取舍详略得当。
端午日的民俗很多可写的很多,像吃粽子、门上插艾草与菖蒲等,课文就没有提及。
在所写的几种民俗中,又十分讲究想略得宜。
如文章在开头只用了两句话就交代清楚“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这三种习俗,然后集中笔墨描写全茶山同人到河边看划船和赶鸭子的竞赛,而在这两项竞赛中,作者也只详写了龙舟竞渡,略写了赶鸭竞赛。
在描写龙舟竞渡中乂着重刻画划船者及其精神风貌,以镜头的形式突出了参与者奋力争先的拼搏耕神。
这样女排材料,使读者身临其境,如悦其情。
亮点之二:场面描写手法多样这篇课文的场血描写非常精彩,这得益丁•作者综合运川了多种表现手法。
如课文开头连川三个“莫不”句写出了当地居民倾巢而出、着节口盛装去看热闹的情景,这是为下文赛龙舟的粘•彩场景进行的侧面烘托。
再如文章对桨手、带头的和擂鼓打锣的奋力争先的拼搏镜头和粘神风貌的描写,是正而描写,是实写;“两岸人的呐喊助威”、“税关前领赏”等场面是侧而烘托,是虚写。
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把竞赛的激烈程度渲染得如火如荼,热闹非凡。
“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的联想,进一步渲染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
【学法推荐】圈点笔记法就是说当你在阅读书籍吋,随吋在你认为的重点、难点和精彩Z处画线或做各种符号标志。
如当你读到描写龙舟竞赛场而时,你就可以把这一•精彩段落划下來进行仔细揣摩、品味,从中揣摩出出作者的写法,感悟出融入其中的作者情感。
【优质文档】端午节阅读理解答案-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端午节阅读理解答案篇一:《端午日》习题及参考答案第10课《端午日》习题及参考答案(苏教版7上册)端午日习题精选基础知识题1.注音。
蘸酒()茶峒()伶俐()戍军()2.解释。
①调理:②呐喊助威:3.根据文意,将“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的位置分别填入下列示意图中相应的位置。
语段阅读题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
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
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
作比赛竞争。
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分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
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党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端午日》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端午日》练习题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蘸.酒()泅.水()茶峒.() 洞穴.()老鹳.河() 划jiǎng() 缠guǒ() nà()喊2.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1)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________、手脚________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A.强壮粗大B.结实伶俐C.健康伶俐D.结实粗大(2)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________嘭嘭铛铛把锣鼓很________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A.立即纯粹B.即刻单纯C.即刻单调D.顿时纯粹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端午节对于承载了人们太多的情感与幽思,由此成为一个永不间断的文化话题。
B.老百姓在端午节举行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活动,都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C.端午节的习俗很多,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无限生活的向往。
D.春节,春天的节日。
春天来临,万象更新,人们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
4.说说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1)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2)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
(3)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5.赛龙舟的船只是怎样的?平时搁置的方式是怎样的?作者为何介绍这些内容?6.龙舟赛的奖励并不丰厚,也并非人人都有奖励,为什么大家还如此热情地积极参加?7.下面是关于端午节的诗句,请你进行连线配对。
8.下图是学习小组收集的一副端午节的徽标,请你说出徽标的主体图案内容和寓意。
二、拓展阅读把端午系在云上邢绍忠想起我的弟弟,特别是在这春光已去、夏日刚来的布满苍绿的时候,我便回忆起从前那个珍贵的端午节。
第11课《端午日》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11课《端午日》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1.依照拼音写出汉字。
zhàn〔〕酒茶dòng〔〕手脚líng lì〔〕缠guǒ〔〕2.以下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我国加入WTO之后,〝诚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B.远处奇峰叠翠,水中倒影如墨,让人领会到如诗如画的山水之美。
C.本届全国书市上亮相的许多作品,文质兼美,引人入胜。
D.晚会终止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3.以下病句〔在原句上修改,每句限改一处,不得改变原意〕。
①这些献血的人,有教授,有干部,有工人,有工程技术人员,但还有最可爱的军人。
②通过专家组的考核验收,该市被授予〝省级节水型都市〞。
4.依照下面的情境,按要求答题。
在一次大型的优秀歌手颁奖晚会上,一位知名女歌手因不满评奖的结果,在台上扔下话筒,拒绝演唱,引起全场哗然。
请设想一下,以下不同年龄、身份的人在这种场合会讲出如何样的话。
①晚会主持人充满歉意地对观众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个小朋友不解地咨询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一位歌迷对歌手这种表现败兴地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一位知名的老唱歌家气愤地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练习。
〔03年南京〕丁香赋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幽香赶忙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依旧哈尔滨选择了丁香?咨询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
〞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
哈尔滨的春天实在太短暂了。
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春天交相辉映。
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不胜收。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
2019-端午日的阅读答案-范文模板 (16页)
篇二:《 端午日》导学案及答案
十一 端午日
船精彩的场面描写。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选材方法。
3.关注民俗文化,感受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了解并领悟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二、自主预学
(一)一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蘸( )酒 泅()水峒() ...
鹳() .
燥__( )
躁__( ) 呐()喊 .一律( ) .2.辨字注音组词。 浆__( )戍__( ) 桨__( )戌__( ) 擂( )鼓 .
戊__( )
3.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作者是________(1902~1988),原名_________,湖南凤凰县人,__________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了解民俗
搜集我国传统节日资料,说说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我们当地端午节的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
①调理:
②呐喊助威:
3.根据文意,将“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的位置分别填入下列示意图中相应的位置。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端午日》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端午日》练习题第一课时一.必知必会:1.根据拼音写汉字.Zhan酒( ) lingli( )( ) qiu( )水干zao( )脖jing( ) chan( )挂 lei( )鼓 na( )han2.沈从文,湖南凤凰人,-------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等.3.我国传统节日除了端午节以外,还有-----------,------------两大节日.4.整体感知①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场面?------------------.-----------------------②本文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哪些风俗民情?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端午节的习俗,请写下来.----------------------------------------------------------------------------------------------------------------------------------------------------------------------------------③全文总体上是按---------------顺序来写.先写-----------------------------再写--------------------------------------------最后交代---------------------------体现了端午日湘西人----------------------------------的精神.第二课时二.重点训练1.文章在描写龙舟竞渡的场面时,写到了观众的掌声和呐喊声,这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2.请把课文写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塞船时的外貌和动作的句子划出来,并把那些准确而又生动的词语写出来,体会这些词语对表现比赛场面的作用.---------------------------------------------------------------------------------------------------------------------------------------------------------------------------------------------------------------------------------------------------------------------------3.作者为什么要详细介绍船上赛手的配置及他们的分工情况呢?-------------------------------------------------------------------------------------------------------------------------------------------------------------------------------4.角色体验,龙舟竞赛时:①假如你是一名桨手,当时会怎样呢?-----------------------------------------------------------------------------------------②假如你是一名观众,当时会有怎样的感想?-----------------------------------------------------------------------------------------三.难点拓展:端午节是我国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可有消息说,韩国准备将端午节列入该国国家遗产名录,并将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端午节由来地的湖南岳阳市对此十分震惊,表示坚决捍卫我们的端午节!对于韩国准备将端午节列入该国国家遗产名录一事,你有何看法?-----------------------------------------------------------------------------------------。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端午日》课后作业
1.注音。
蘸酒()茶峒()伶俐()戍军()2文章是按顺序写的?为什么?3.边城过端午的民俗十分有趣,主要有。
4.本文以端午日的一天的活动为线索,详写了赛龙舟,略写了赶鸭子,这样得目的是什么?5.下列句中画线的动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为什么?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撑)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摇摆)。
6.作者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语言很精炼,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像,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当时的情形。
A.正面描写龙舟竞赛时的激烈场面:。
B.通过观众的反映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激烈场面:7.发挥想象,写“人与鸭”的竞赛场面。
参考答案:1.zhàn dòng líng lìshù2.时间顺序,主要围绕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即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
3.穿新衣、蘸雄黄酒画王字、吃鱼吃肉、赛龙舟、捉鸭子。
4.作者这样详略安排的原因是因为“人与鸭子的竞赛”是“船与船的竞赛”的补充,不仅体现了当地纯朴的民风,而且侧面烘托了划龙船的热闹,从而把端午日的庆祝活动推向高潮。
5.不能。
“撑”的速度没有“划”的速度快,且“撑”这个动作发出者应是站在船上,而龙舟竞赛的桨手是坐在船上,因此用“撑”这个动词不恰当。
“摇摆”的幅度大,且没有节奏感,“挥动”有节奏感,用这个动词写带头人的动作符合他的身份特征。
6.略7.略大伙纷纷噗通的下了河。
系着红带的绿头长颈大雄鸭惊慌失措,四处鸭声一片嘎嘎直叫,慌不择路四处游走。
相对的大伙们分工合作,巧妙的将鸭子赶到了一个圈里,不论鸭子有多灵活,最终还是逃不出狡猾的猎人们的手里.。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端午日》端午传奇阅读训练苏教版
端午传奇陈晓星楚臣的龙舟万桨扬波/却年年回到江南/回到岭南,回到海南/更回到,今日,海峡此岸。
——余光中彰化市宝廊里,一个传统的台湾乡村,至今以种稻为生。
靠近公路的一大块空地,现在被开辟成“景观公园”,为乡民和过路的人提供休闲歇脚之地。
公园面对村落立着一尊屈原铜像,铜像高180厘米,屈原在宝廍里的朝晖里迎风徐步、低头沉思。
屈原为何落脚此地?这是所有看到铜像的外人发出的疑问。
走进村落,曲曲折折到了屈国老人的家,老人坐在新居院子里,儿孙绕膝,院外稻田成片,波斯菊在田头怒放。
老人告诉远方来的记者,这里世代居住着二三十户屈姓人家,这二三十户连成片的人家被人称为“屈家村”成为宝廊里的“村中村”。
“我们这里是全台湾唯一的屈姓人家集中的聚落,台湾大多数姓屈的人是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
”目前屈家村最年长的就是83岁的屈国老人,他被村里人尊称为“长老”。
屈国不会讲“国语”,他出嫁的孙女宜榛赶回来给记者当“翻译”,说:“阿公说不知道哪一辈从什么地方来的台湾,祖坟上的碑写的是来自福建晋江,长辈们的记忆只上推到日据时代,再往前兵荒马乱,家谱也丢了。
”没有家谱,屈家村仍尊屈原为自己的祖先。
屈家村人把一尊30厘米高的屈原像“挤”进泰和宫中供奉,时至今日,不少当地人已称泰和宫为“屈原庙”了。
两岸深入交流后,屈家村的消息被屈原故里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得知,秭归复制了一尊屈原祠的铜像送给屈家村。
这段佳话佐证了诗人余光中的诗句:“……更回到,今日,海峡此岸。
”有学者提出,屈原生平只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和刘向《新序·节士》中,信息很少,家世成谜,无法考证其后辈子孙。
但台湾彰化的屈家村人坚信他们是屈原的子孙。
即使没有学术的论证,屈原也早已成为屈家村人情感和精神凝聚的纽带。
他们以屈原为荣,成立“屈氏宗亲会”,联络四散在外的屈氏子孙。
屈家村有每年选“炉主”的习俗,每逢端午,屈原的神像被迎奉到“炉主”家中供奉,“炉主”做东开出流水席,从各地赶回来的屈家子孙到“炉主”家聚餐、祭拜。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端午日》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端午日》练习题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端午日》练习题第一课时一、必知必会1、根据拼音写汉字。
Zhan酒( ) lingli( )( ) qiu( )水干zao( )脖jing( ) chan( )挂 lei( )鼓 na( )han2、沈从文,湖南凤凰人,-------代作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等。
3、我国传统节日除了端午节以外,还有-----------,------------两大节日。
4、整体感知①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场面?------------------、-----------------------②本文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哪些风俗民情?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端午节的习俗,请写下来。
----------------------------------------------------------------------------------------------------------------------------------------------------------------------------------③全文总体上是按---------------顺序来写。
先写-----------------------------再写--------------------------------------------最后交代---------------------------体现了端午日湘西人----------------------------------的精神。
第二课时二、重点训练1、文章在描写龙舟竞渡的场面时,写到了观众的掌声和呐喊声,这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2、请把课文写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塞船时的外貌和动作的句子划出来,并把那些准确而又生动的词语写出来,体会这些词语对表现比赛场面的作用。
2021端午日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1端午日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本文选自《边城》,是一篇着重描写端午日赛龙舟、赶鸭子场面的短文。
作者凭借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和深切感受,紧扣‘‘端午日’’这个文题,展示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日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端午日》教案一、课前准备1.了解作者(展示课件《湘西风情》和《沈从文简介》)2.端午节介绍学生课前搜集,课上交流。
也称“端五节”,民间传统节日,节日期间,吃粽子,赛龙舟等。
二、课文诵读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要求学生思考:课文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哪些风俗民情?(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赛龙舟,追鸭子等。
)三、分析课文1.整体感知学生思考讨论:(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明确:端午日一天的时间顺序。
(2)写了哪几件事情?什么经过?明确: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2.分析第一部分学生学习过程:独立思考——四人小组讨论——小组交流(1)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层意第一层:(端午日......看热闹) 写人们在河边观看赛龙舟。
第二层:(划船的事......种种情形)写赛前准备、赛手配置以及赛事盛况。
第三层:(凡是到最后) 领赏庆贺。
(2)第一层中三个“莫不”的作用。
莫不,即没有一个不的意思,是双重否定。
强调端午日人人参与,无一缺漏,渲染当天热闹的气氛,为下文赛龙舟的热闹场面设置悬念。
(3)文章是如何渲染当天热闹的气氛的?写全茶峒人到河边观看划船,三个“莫不”,侧面烘托出当时热闹的气氛。
(4)文章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赛龙舟的盛况?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动作描写——“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虚实结合:实写鼓手船手的协作,虚写即采用联想想象(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四、布置作业课后练习题四《端午日》练习题(附答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018-端午日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word文档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端午日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_端午日》导学案及答案十一端午日一、目标导学二、自主预学(一)一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内容。
(二)在预习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三)重点研讨第1自然段。
1.给本段分层,并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本段通过什么手法写出了当天热闹的气氛?请结合有关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段在描写赛龙船的盛况时使用了哪些方法?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四)研讨课文第2~3段,思考以下问题:1.追鸭子活动设置的目的是什么?参与追鸭的人员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追鸭的场面及人们的心情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充分发挥想像,口头描绘追鸭的场面。
《端午日》阅读附答案
《端午日》阅读附答案阅读《端午日》选段,回答问题。
(11分)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
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
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小题1:本段文字,作者描绘的是一幅生动的“风习画”。
请试为这幅“风习画”命名。
(2分)小题2:选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这一场面的?(3分)小题3:选文的画线句子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这些描写对表现这场面有何作用?(4分)小题4:湘西的端午过得如此热闹非凡,可见我国民俗文化的多姿多彩,请你写出两句(以句号为准)表现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
(2分)参考答案:小题1:龙舟竞渡/赛龙舟小题1: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龙舟竞赛的盛况小题1:正面和侧面这些描写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的特征和烘托出赛船时的热烈气氛。
小题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元宵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七夕略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端午日课后习题
第10课《端午日》习题及参考答案(苏教版7上册)端午日习题精选基础知识题1.注音。
蘸酒()茶峒()伶俐()戍军()2.解释。
①调理:②呐喊助威:3.根据文意,将“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的位置分别填入下列示意图中相应的位置。
语段阅读题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
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
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
作比赛竞争。
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分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
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党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
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1.选文出自一文,作者,代表作有,,散文集。
2.选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体会文中画线的三个“莫不”一词的作用。
端午日的阅读答案精编版
端午日的阅读答案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篇一:端午日的阅读答案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
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
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
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
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
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
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
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
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
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苏教版初一语文端午日家庭作业试题
苏教版初一语文端午日家庭作业试题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练习初一语文端午日家庭作业试题。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在括号内再抄写一遍词语。
zhàn 酒( ) 茶峒 ( ) 老鹳_____( ) líng 俐( )擂 _ _鼓( ) 划jiǎng ( ) 泅水( ) 干___ zào( )缠guǒ _( ) nà _喊( ) 戍军( ) 嘭嘭dāngdāng ( )二、填空。
1.《端午日》作者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散文集《》。
2.虽然《端午日》不是专门写民俗的文章,但我们从中也可了解到当地端午节的民俗。
当地的端午节的民俗例如有以下几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是一篇着重描写端午日赛龙船场面的短文,全文紧扣“端午日”这个题目,按顺序来安排材料。
四、阅读《端午的鸭蛋》,回答问题。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①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系百索子。
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做香角子。
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贴五毒。
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
贴符。
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
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
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
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
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
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
《端午日》阅读练习
《端午日》阅读练习端午日端午日,当地妇女、儿童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
任何人家到了这日必能够吃鱼吃肉。
大概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餐。
把饭吃事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畔看划船。
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否则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
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
由于这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喧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从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机灵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船只的形式,与平时木船大不同样,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端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时节气多搁在河畔干燥洞窟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
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摆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马上嘭嘭铛铛把锣鼓很纯真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治下桨节拍。
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比赛到强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令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各种情况。
凡是把船划到前方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荣耀。
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成功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成功庆祝的500响爆竹。
赛船事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添这个节日的快乐起见,便派士兵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便条,放入河中,尽擅长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
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
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式,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比赛,人与鸭子的比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第一段主要描绘了哪三个场面?在原文上用“/”区分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传奇
陈晓星
楚臣的龙舟万桨扬波/却年年回到江南/回到岭南,回到海南/更回到,今日,海峡此岸。
——余光中
彰化市宝廊里,一个传统的台湾乡村,至今以种稻为生。
靠近公路的一大块空地,现在被开辟成“景观公园”,为乡民和过路的人提供休闲歇脚之地。
公园面对村落立着一尊屈原铜像,铜像高180厘米,屈原在宝廍里的朝晖里迎风徐步、低头沉思。
屈原为何落脚此地?这是所有看到铜像的外人发出的疑问。
走进村落,曲曲折折到了屈国老人的家,老人坐在新居院子里,儿孙绕膝,院外稻田成片,波斯菊在田头怒放。
老人告诉远方来的记者,这里世代居住着二三十户屈姓人家,这二三十户连成片的人家被人称为“屈家村”成为宝廊里的“村中村”。
“我们这里是全台湾唯一的屈姓人家集中的聚落,台湾大多数姓屈的人是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
”目前屈家村最年长的就是83岁的屈国老人,他被村里人尊称为“长老”。
屈国不会讲“国语”,他出嫁的孙女宜榛赶回来给记者当“翻译”,说:“阿公说不知道哪一辈从什么地方来的台湾,祖坟上的碑写的是来自福建晋江,长辈们的记忆只上推到日据时代,再往前兵荒马乱,家谱也丢了。
”
没有家谱,屈家村仍尊屈原为自己的祖先。
屈家村人把一尊30厘米高的屈原像“挤”进泰和宫中供奉,时至今日,不少当地人已称泰和宫为“屈原庙”了。
两岸深入交流后,屈家村的消息被屈原故里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得知,秭归复制了一尊屈原祠的铜像送给屈家村。
这段佳话佐证了诗人余光中的诗句:“……更回到,今日,海峡此岸。
”
有学者提出,屈原生平只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和刘向《新序·节士》中,信息很少,家世成谜,无法考证其后辈子孙。
但台湾彰化的屈家村人坚信他们是屈原的子孙。
即使没有学术的论证,屈原也早已成为屈家村人情感和精神凝聚的纽带。
他们以屈原为荣,成立“屈氏宗亲会”,联络四散在外的屈氏子孙。
屈家村有每年选“炉主”的习俗,每逢端午,屈原的神像被迎奉到“炉主”家中供奉,“炉主”做东开出流水席,从各地赶回来的屈家子孙到“炉主”家聚餐、祭拜。
有了这样的每年一祭,即使已经离开屈家村多年,即使祖屋已失修得不能落脚,子孙们也会在端午节从台湾各地回到故里,在“炉主”家团聚,屈家村人永远不会“散掉”。
端午,就这样凝聚起屈家村,凝聚起彰化与秭归,凝聚起写汉字的诗人,也凝聚起千年传承的中华民族精神。
就像台湾诗人白灵写的:“皆是您诗的弟子,为何还在乎姓不姓屈?”相思需要空间的距离,凝聚需要时间的延长,离家乡越远,越需要仪式来加深来时路的坐标。
端午便是远离长江、黄河的中华子孙传承中华文明的一个节点。
诗人余光中的诗句凝结了这份情结:“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有龙舟竞渡就有人击鼓/你恒在鼓声的前方引路/哀丽的水鬼啊你的漂魂/从上游追你到下游/那鼓声/从上个端午到下个端午……”
因为有上个端午和下个端午,无论是在台湾还是港澳,无论是太平洋岸还是大西洋畔,凡是有中华民族印迹的人群就会记住屈原、记住汨罗江、记住中华文明,正如诗人郑愁予所言:“有谁不为华夏的人格情操而骄傲?”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画线句中“坐标”的意思。
2.在端午节,台湾的屈家村有怎样的传统习俗?这习俗有什么好处?
3.“皆县傣诗的弟子。
为何还在乎蚌不姓屈?”台湾诗人白灵的这句诗有什么含义?
4.现在,中国的端午节已成功登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跻身“世界遗产”。
请你就如何保护好这项“世界遗产”提出一点建议。
5.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子、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
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
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重复例句),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端午节的中午,家人团聚,一起热热闹闹地过节,可是弟弟却一直低头玩着手机。
爸爸妈妈批评他,他却说:“年年都围在一起吃粽子,有什么意思,还不如玩手机呢!”此时,你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字左右)
答案:
1.指家乡所在的方向、位置。
2.端午节,屈家村人会把屈原的神像迎奉到“炉主”家中供奉,“炉主”做东开出流水席,从各地赶回来的屈家子孙到“炉主”家聚餐、祭拜。
这习俗能使台湾各地的屈家子孙团聚,这样屈家村人永远不会“散掉”。
3.不论我们的姓氏是否相同,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
4.示例:丰富端午节等传统文化节日的内涵,通过乡土教材等方式教育和引导人们传承和发扬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
5.(1)示例1: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
示例2: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2)示例:一家人在一起过节,融洽了亲情,拉近了距离,爸爸妈妈多想和你聊聊天啊,不要再玩手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