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十四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经济探索之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
新经济政策(1921—1927)
斯大林模式(20世纪30年代)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
1、背景
国外:帝国主义武装干涉
国内战争爆发后,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全 国面积的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 由于原料缺乏,铁路运输瘫痪,40%的工厂停工。 劳动人民忍受着饥饿的折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 的工人每天只能领到一块面包,有时连这Fra Baidu bibliotek点食 物也得不到。 ——列宁起草的俄共八大通过的党纲 国内:国内战争爆发后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 经济形势。 目的:“一切为了前线”(军事) 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理想)
消极之一:脱离了俄国的实际,幻想以此过渡到纯粹 的社会主义。 超出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读读想想 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 国家征购价 国家零售价 6 卢布 30 卢布
消极之二:保证军粮供应,但损害了农民利益, 黑市价格 200 卢布 引发农民暴动和阶级矛盾尖锐, 引发新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际上是从农民手里拿走了全部 余粮,甚至有时不仅全部是余粮,还包括农民的一 部分必需的口粮。付给农民的都是纸币,由于当时
西伯利亚的人民迫切需要棉衣御寒,使 得生产棉衣成为一个相当的致富门路!但 当时远在莫斯科的中央政府却要求西伯利 亚的各企业生产大炮零件,如果你是当时 的企业主,你会有不同意见吗???
④长期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⑤对二战后兴起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
这种体制,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成为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1、注重重、轻、农比例关系,各方面协调发展;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长期落后,国民经济结构严重 2、要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和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利益, 提高人民的积极性; 失调; ②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提高缓慢; 3、适当放权,注重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③伤农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4、制定政策必须要符合国情,按照经济发展规律,适 ④长期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时调整生产关系,使其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⑤综观苏联经济创新与改革过程····· ····· 面对问题,要不断对经济体制进行调整和创新,保 持经济的活力。
伟大导师列宁逝世(1924年1月21日)
代之而起的是一位“钢铁 般的人”—斯大林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 1/8,全国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对此斯大 林指出: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 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帝国主义就是战争,他们包围着我们;要获取生存,就 必需有强大的重工业,奠定国防建设。 -----斯大林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 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 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把它引导到国家 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环节,作 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论粮食税》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 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农民积极交纳粮食税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和意义。
3、评价:
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 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 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 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1)理论上:找到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 径; (2)经济上: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3)政治上:得到工农支持,苏维埃政权得 到巩固。
②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提高缓慢;
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换35 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 分别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 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换价仅为成本的 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 为成本的6%。
③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 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大萧条重创之大,更使一个 事实显得愈发突出:那个早 与资本主义分道扬镳的国 家——苏联,却仿佛免疫似 的,丝毫不为所苦。当世界 上其他国家,至少就自由化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经 济陷入一片停滞现象之时, 惟独苏联在其五年计划指导 下,工业化却在突飞猛进的 发展之中。 ——(英)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纸币大幅度贬值,纸币不过是“彩色纸片”。
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 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 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7年)
背 景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失误
4年世界大战和 3年国内战争的破坏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企业低迷,国家无力指导企业生产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创新: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
改革
调整:经济危机之下和二战后资本主义 经济体制的局部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标要求: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 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列举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 践中的经验教训。
知识小结
经济形式的直接过渡 社 会 主 义 经 济 体 制 的 建 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探 建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索 新经济政策 中 形 成 斯大林模式
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 高度集中,指令计划, 行政手段
从苏联在探索中不断的改革,给我 们什么启示?在我国的改革中,我们应 该怎样去吸取这些经验教训?
工人、农民不满
阶级敌人乘机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 经济和政治危机
1921年,俄共(布)十大通过,新经济政策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内容的对比: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工业 农业 工业国有化 余粮征集制 新经济政策 有区别地对待大、中、小工 业 固定粮食税 允许自由贸易 按劳分配
商业
分配
取消商品贸易
三、斯大林体制(20世纪30年代中期) 1、确立:
战争即将爆发,所以 必须尽早实现工业化 (宣传画)
钢铁工人们生产 钢铁 (宣传画)
1930年1月5日斯大林开始实 行农业集体化
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为宣传国民 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而绘制
1、确立过程: 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五年计划,逐步取消新经 济政策;
积极: 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
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领袖总是和人民在一起
那个年代充满了建设新制度的热情
战时共产主义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 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战胜了敌 人,保卫了祖国!但是也出现了问题。
材料二: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 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 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 明我们错了”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标志
2、表现: ①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公有制; ②管理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调节手段: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 ④管理手段: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请思考:
我们应该怎样去评价斯大林模式?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 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 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国家集中分配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新经济政策“新”(即特点)在何处?
区别:是否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因素来社会主义经济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1、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 2、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发展生产力, 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有人说,新经济政策采用了资本主义因素, 是一种后退,是后退吗??
农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重工业产值 8.1% 210% 550%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长 期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 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 界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 肉类按人口平均计算,1913年为31.4公斤,1955年 为31.8公斤。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 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
实行余粮征集制
普遍实现工业国有化 取消商品贸易 集中分配,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工业
商业 分配
特点: 排斥商品货币关系, 采用军事与行政命令的办法发展经济。 “不劳动者不得食”!
思 考 探 究
评价
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 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 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 义”是一种功劳。
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
600%
243% 100% 13% 1913Ä ê 1920Ä ê 75% 1925Ä ê 1932Ä ê 1937Ä ê
µ Ð Ï Á 1 突出成就: 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国力大增;
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 础。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状况
1937年比1928年的增长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