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翻译的基本知识

翻译的基本知识

一、翻译的定义什么时候有了一个民族或部落同另一个民族或部落的接触,什么时候就有了翻译。

西方自一世纪、中国自商周时期开始就有了跨语言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唐代贾公彦在《义疏》中写道:“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辞源》对翻译的解释是:“用一种语言表达他种语文的意思。

”《大英百科全书》:“将用一种语言或者一套语言符号所表示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或者一套语言符号进行转换的行为或者过程。

”对于翻译较为完整的定义,要数现代翻译家奈达的:Translation consists in 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即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上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且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在文体上。

人物简介贾公彦-贾公彦(生卒年不详,活动期公元7世纪中叶)中国唐代学者。

铭州永年(今河北永年县)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发现指纹的特征及用途。

他官至太学博士。

撰《周礼义疏》50卷、《仪礼义疏》40卷。

指纹是手指远端掌面的凹凸花纹。

由长短、形状、粗细、结构不同的纹线组成,分弓、箕、斗三种基本类型,具有终生不变、各不相同的特点。

因此,指纹被广泛用作侦破案件、人身保险、研究遗传疾病和人的自然素质的依据,成为法医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

据德国R·海因德尔撰写的《指纹鉴定》(1927年)一书中指出:“世界上第一个用作鉴定的指纹的著作者是中国唐朝的贾公彦,他是唐代的著作家。

他的作品大约写于公元650年,他是着重指出指纹是确认个人的方法的第一人”。

贾公彦,其字不详,唐州永年(今河北邯郸市东北)人。

翻译基本概念

翻译基本概念

《翻译》课程理论汇编(基本概念)1.1 翻译的概念一般地,我们将翻译定义为:将一种语言(口语或笔语形式)(译出语)转换或创造为另一种语言(译入语)。

翻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人类高级语言活动,这种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很难以图示、语言等其他方式阐释清楚的。

不同领域、不同派别的学者对翻译有着不同的定义。

1.1.1 语言学家对翻译的定义语言学家将翻译视为一种语言活动,同时认为,翻译理论属于语言学的一个部分,即研究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转换关系。

解释如下:(1)Catford(1965:20)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的文本等效转换。

(2)Nida 和Taber(1969:12)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意义和形式上的最紧密联系转换。

(3)Newmark(1982/1988:5)认为,翻译理论源自于比较语言学,属于语义学的一部分,而所有语义学的研究课题都与翻译理论息息相关。

1.1.2 文化角度对翻译的定义从文化角度来看,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同时是文化的交流,尤其是“文化间交流”。

通常我们把这一术语又改称为“文化间合作”或“跨文化交际”等。

Shuttleworth 和Cowie(1997:35)认为,与其说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转换,不如说是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两种文化间的转换。

译者在处理涉及语言文化方面的译务工作时,认为任何一种语言中都饱含着其文化中的相关元素(比如:语言中的问候语、固定搭配等),任何文本都存在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同时,由于各语言所代表的多元文化差异很大,语言间的转化和创造性生成模式千变万化。

Nida 认为,对于一个成功的翻译工作者而言,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语言中的词汇只有在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中才能具有正确的、合乎文化背景的义项。

王佐良先生指出(1989),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还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

不仅如此,还要不断的将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等都是相当的。

综合英语英译汉翻译讲解

综合英语英译汉翻译讲解

综合英语英译汉翻译讲解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英语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无论在商业、教育、科技还是政治等领域,英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英语翻译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技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单讲解英语翻译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并向您展示一些英汉互译的例子。

英语翻译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基本概念英语翻译是指将英语文本转换为中文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综合考虑源语言(英语)和目标语言(中文)的语法、词汇、风格和文化差异,以保证译文的准确性、流畅性和文化适应性。

技巧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英语翻译,需要掌握以下技巧:1.熟悉英语语法和词汇:理解英语的语法和词汇是做好英语翻译的第一步,只有掌握了源语言的特点,才能准确理解和转述原文。

2.细心和准确:英语翻译需要细心,不要漏掉任何细节;同时也需要准确,尤其是在专业领域翻译或涉及重要信息时。

3.文化适应性: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和目标读者的文化差异,以确保译文流畅自然,并且贴近读者的文化习惯。

4.使用工具:在翻译中,可以使用一些翻译工具,如翻译软件、翻译词典等,这些工具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

英汉互译的例子英译汉1.T he ability to work in a team is a valuable asset in today’s workplace.译文:在今天的工作场所,团队合作的能力是一项宝贵的资产。

2.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manyindustries, including healthcare, finance, and transportation.译文:人工智能在很多行业中变得日益重要,包括医疗保健、金融和交通运输。

3.The new tax law will affect both businesses and individuals indifferent ways.译文:新的税法将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企业和个人。

翻译小白入门知识点总结

翻译小白入门知识点总结

翻译小白入门知识点总结导言翻译是一门复杂而精密的工作,涉及到语言、文化、专业知识等多个层面。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翻译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围绕翻译小白的入门知识点展开,帮助初学者了解翻译的基本概念、翻译过程、常见技巧等内容,希望能够为初学者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一、翻译的基本概念1.1 翻译的定义翻译是指把一种语言的书面或口头文字(包括声音)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行为。

翻译工作一般包括文学翻译、口译、笔译等多个领域,是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

1.2 翻译的分类根据翻译的不同特点和形式,可以将翻译分为文学翻译、口译、笔译等不同分类。

其中,文学翻译是以文学作品为对象的翻译,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多种形式;口译是通过口语进行的实时翻译,常见于会议、谈判等场合;笔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书面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行为,包括新闻报道、官方文件、商业文件等多种形式。

1.3 翻译的原则翻译的基本原则包括忠实原文、通顺流畅、准确无误、符合语言习惯等。

忠实原文是指翻译应该忠实于原文的内容、风格和意义,不随意增减或歪曲原文;通顺流畅是指翻译应该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语义和语用规范,表达清晰、连贯;准确无误是指翻译应该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意义,避免翻译错误;符合语言习惯是指翻译应该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不脱离目标语言的语言环境。

1.4 翻译的难点翻译的难点主要包括语言差异、文化差异、专业知识等多个方面。

语言差异是指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词汇、语法、句式、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需要翻译者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敏感度;文化差异是指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价值观念、习俗、风俗等方面的差异,需要翻译者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专业知识是指翻译作品涉及到科技、医学、法律、经济等专业领域的知识,需要翻译者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

二、翻译的基本技能2.1 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翻译的基本技能之一,包括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第2课 翻译的基本概念

第2课 翻译的基本概念
Lecture 1: The Basic Concepts of Translation
1.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1.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翻译是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2. Translation is a kind of cross-linguistic, crosscultural and cross-social communication.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 3. Translation means the conversion of an expressio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To say it plainly, translation is an art to reproduce the exact idea of the author by means of a language different from the original… 翻译指的是将词句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简单地说, 它是用与原作不同的语言将作者的真正意思准确地复述出来的一 种艺术。
钱钟书“化境”说: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 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言习 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 留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
许渊冲“优势竞赛论”:
翻译要能扬长避 短,要挥译文语言优 势,忠实于原文内容, 通顺的译文形式可以 当做文学翻译的标准
香港学者蔡思德:信达贴 刘重德:信达切
严复“信达雅”: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 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第一讲 翻译的基本概念和问题

第一讲 翻译的基本概念和问题


通顺: 译文语言通顺易懂,自然流畅,符合译文语言表达习惯, 没有文理不通、晦涩难懂等现象。
例1:Darkness released him from his last restraints. 原译:黑暗把他从最后的顾忌中解放出来。 改译:在黑暗中,他就再也没有什么顾忌了。 例2: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 可。 原译:Language is something difficult to learn well and to learn it well one has to study very hard. 改译:The mastery of language is not easy and requires painstaking effort.
例2:What is done by night appears by day. 原译:夜晚做的事白天就看见了。 改译: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例3:从小儿三灾八难,花的银子也照样打出你这么 个银人儿来了。(《红楼梦》) 原译:You‟ve had three mishaps and eight disasters since you were a boy, the money we‟ve spent on you would make a person made of silver. 改译:You‟ve had one trouble after another since you were a boy, the money we‟ve spent on you would make a silver statue bigger than you.

E. A. Nida(尤金· 奈达)提出的翻译标准(1964) 1. true to the original 2. vivid 3. smooth and natural 4. equivalent of response (忠实于原文、传神、语言顺畅自然、同等效应) “Readers of TL must have the same response to the text with that of readers of SL despite of different means of expressions.” (尽管语言表达形式不同,译文读者读译文取得的 心理反应要和原文读者读原文的心理反应基本相 同。) Dynamic Equivalence 动态对等 →Functional Equivalence 功能对等(p.8-9)

翻译 基本概念理论汇编

翻译 基本概念理论汇编

《翻译》课程理论汇编(基本概念)1.1 翻译的概念一般地,我们将翻译定义为:将一种语言(口语或笔语形式)(译出语)转换或创造为另一种语言(译入语)。

翻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人类高级语言活动,这种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很难以图示、语言等其他方式阐释清楚的。

不同领域、不同派别的学者对翻译有着不同的定义。

1.1.1 语言学家对翻译的定义语言学家将翻译视为一种语言活动,同时认为,翻译理论属于语言学的一个部分,即研究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转换关系。

解释如下:(1)Catford(1965:20)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的文本等效转换。

(2)Nida 和Taber(1969:12)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意义和形式上的最紧密联系转换。

(3)Newmark(1982/1988:5)认为,翻译理论源自于比较语言学,属于语义学的一部分,而所有语义学的研究课题都与翻译理论息息相关。

1.1.2 文化角度对翻译的定义从文化角度来看,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同时是文化的交流,尤其是“文化间交流”。

通常我们把这一术语又改称为“文化间合作”或“跨文化交际”等。

Shuttleworth 和Cowie(1997:35)认为,与其说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转换,不如说是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两种文化间的转换。

译者在处理涉及语言文化方面的译务工作时,认为任何一种语言中都饱含着其文化中的相关元素(比如:语言中的问候语、固定搭配等),任何文本都存在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同时,由于各语言所代表的多元文化差异很大,语言间的转化和创造性生成模式千变万化。

Nida 认为,对于一个成功的翻译工作者而言,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语言中的词汇只有在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中才能具有正确的、合乎文化背景的义项。

王佐良先生指出(1989),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还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

不仅如此,还要不断的将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等都是相当的。

翻译理论(最新整理)

翻译理论(最新整理)

《翻译》课程理论汇编(基本概念)1.1 翻译的概念一般地,我们将翻译定义为:将一种语言(口语或笔语形式)(译出语)转换或创造为另一种语言(译入语)。

翻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人类高级语言活动,这种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很难以图示、语言等其他方式阐释清楚的。

不同领域、不同派别的学者对翻译有着不同的定义。

1.1.1 语言学家对翻译的定义语言学家将翻译视为一种语言活动,同时认为,翻译理论属于语言学的一个部分,即研究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转换关系。

解释如下:(1)Catford(1965:20)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的文本等效转换。

(2)Nida 和Taber(1969:12)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意义和形式上的最紧密联系转换。

(3)Newmark(1982/1988:5)认为,翻译理论源自于比较语言学,属于语义学的一部分,而所有语义学的研究课题都与翻译理论息息相关。

1.1.2 文化角度对翻译的定义从文化角度来看,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同时是文化的交流,尤其是“文化间交流”。

通常我们把这一术语又改称为“文化间合作”或“跨文化交际”等。

Shuttleworth 和Cowie(1997:35)认为,与其说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转换,不如说是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两种文化间的转换。

译者在处理涉及语言文化方面的译务工作时,认为任何一种语言中都饱含着其文化中的相关元素(比如:语言中的问候语、固定搭配等),任何文本都存在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同时,由于各语言所代表的多元文化差异很大,语言间的转化和创造性生成模式千变万化。

Nida 认为,对于一个成功的翻译工作者而言,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语言中的词汇只有在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中才能具有正确的、合乎文化背景的义项。

王佐良先生指出(1989),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还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

不仅如此,还要不断的将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等都是相当的。

《英语翻译教案》课件

《英语翻译教案》课件

《英语翻译教案》PPT课件第一章:翻译的基本概念1.1 翻译的定义解释翻译的概念强调翻译的目的是传递信息和文化1.2 翻译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翻译,如直译、意译、同声传译等解释每种翻译类型的特点和应用场景1.3 翻译的标准和原则介绍翻译的标准,如准确性、可读性、忠实原文等强调翻译时应遵循的原则,如保持原文的意义和风格第二章:翻译的基本技巧2.1 词汇翻译技巧解释词汇翻译的基本原则,如词义选择、词性转换等举例说明常用翻译技巧,如直译、意译、借译等2.2 句子翻译技巧介绍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如句子结构对等、语序调整等举例说明常用翻译技巧,如被动语态的转换、从句的翻译等2.3 段落和文章翻译技巧解释段落和文章翻译的基本原则,如连贯性、一致性等举例说明常用翻译技巧,如段落结构的调整、文章风格的保持等第三章:英语语法和句型3.1 英语语法基本概念介绍英语语法的基本概念,如时态、语态、语气等强调语法在翻译中的重要性3.2 英语句型结构解释英语句型的基本结构,如主谓宾结构、主谓表结构等举例说明不同句型的翻译方法3.3 英语特殊句型和短语介绍英语特殊句型和短语的翻译方法,如倒装句、省略句等举例说明常用特殊句型和短语的翻译技巧第四章:文化差异与翻译4.1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解释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如语言表达习惯、文化背景知识等强调翻译时应注意文化差异的重要性4.2 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差异举例说明英语和汉语在词汇、表达方式、语法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强调翻译时应考虑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4.3 翻译中的文化适应和调整介绍翻译中如何进行文化适应和调整,如词义选择、增减内容等举例说明文化适应和调整的翻译技巧第五章:翻译实践与评价5.1 翻译实践的重要性强调翻译实践在学习和提高翻译能力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翻译实践,提高翻译技能5.2 翻译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介绍翻译评价的标准,如准确性、流畅性、忠实原文等解释翻译评价的方法,如同行评审、自我评价等5.3 翻译实践案例分析提供翻译实践案例,让学生进行翻译和评价分析案例中的翻译优点和不足,提供改进建议第六章:翻译软件与工具6.1 翻译软件的概述介绍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翻译软件和工具,如谷歌翻译、DeepL等强调翻译软件在辅助翻译工作中的作用6.2 翻译软件的使用方法详细讲解如何使用翻译软件进行翻译强调翻译软件的局限性,如准确性、语境理解等6.3 翻译软件与人工翻译的结合介绍如何将翻译软件与人工翻译相结合,以提高翻译效率强调翻译软件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不能完全替代人工翻译第七章:口译技巧与实践7.1 口译的基本概念解释口译的概念和类型,如同声传译、交替传译等强调口译的特点,如即时性、准确性等7.2 口译技巧介绍口译技巧,如听力训练、短期记忆训练、语言表达训练等强调口译技巧在实际口译工作中的重要性7.3 口译实践与评价提供一个口译实践案例,让学生进行口译练习分析案例中的口译优点和不足,提供改进建议第八章:商务翻译技巧8.1 商务翻译的特点解释商务翻译的特点,如专业性、实用性、准确性等强调商务翻译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8.2 商务翻译技巧介绍商务翻译技巧,如术语准确运用、句子结构优化等举例说明商务翻译中常用的翻译技巧8.3 商务翻译实践与评价提供一份商务翻译案例,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分析案例中的翻译优点和不足,提供改进建议第九章:文学作品翻译技巧9.1 文学作品翻译的特点解释文学作品翻译的特点,如艺术性、想象力、文化适应等强调文学作品翻译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9.2 文学作品翻译技巧介绍文学作品翻译技巧,如词义选择、形象表达等举例说明文学作品翻译中常用的翻译技巧9.3 文学作品翻译实践与评价提供一篇文学作品翻译案例,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分析案例中的翻译优点和不足,提供改进建议第十章:翻译职业规划与发展10.1 翻译职业概述介绍翻译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强调翻译职业的重要性和前景10.2 翻译职业技能要求解释翻译职业技能的要求,如语言能力、翻译技巧、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强调翻译职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10.3 翻译职业规划与发展介绍翻译职业规划的方法和建议,如持续学习、拓展业务领域等强调翻译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个人能力、市场需求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翻译的类型和标准翻译类型:直译、意译、同声传译等,以及它们的定义和应用场景。

第二章 翻译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翻译的基本概念

在1964年出版的Towards Science of Translation 及1969年出版的同Charles R. Taber 合著的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完善了这一理论: 灵活对等翻译的目标在于表达自然,丝 毫不留痕迹,力求把原语文化背景下的行 为模式转换成译入语文化背景下相关的行 为模式。 辜正坤“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1989年提出,他认为翻译标准问题之 所以得不到解决是由于我们思维方法上的

总结中外学者翻译理论家对翻译的标准的 表述: 忠实于原作内容,即“信”,含义, 立场,观点,中心思想,细节,无增删改 译文语言通顺。“达”,明白流利自 如,无死译,硬译现象 在语言上译作应具备原作的文体风格, 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作者个 人语言风格。
4.翻译的基本方法(translation methods)
钱钟书“化境”说: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 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 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 又能完全保留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 “化”
许渊冲“优势竞赛论”:
翻译要能扬长避 短,要挥译文语言优 势,忠实于原文内容, 通顺的译文形式可以 当做文学翻译的标准
香港学者蔡思德:信达贴 刘重德:信达切
思想或思维角度:张培基 用一种语言将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 内容准确而整体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 动。 文化角度:王克非 翻译是译者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 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宏观角度:奈达早年明确提出“翻译是科 学”后又认为“翻译是艺术”

对翻译定义的总结

作为术语使用的翻译: 翻译研究(包括理论应用,宏观微观,描 述性规约性研究) 翻译产品(方式----归化异化杂合化,种类, 评判标准---作者?译者?读者?中心) 翻译行为(外部环境----权力,意识形态,文 化;内部因素----原作者,译者,读者,文本)

翻译如何入门知识点总结

翻译如何入门知识点总结

翻译如何入门知识点总结翻译是一门充满挑战的艺术和技能,它不仅要求译者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要求译者对不同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和细心。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翻译需要从基础知识开始,逐步加深理解并不断练习。

下面将从翻译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技巧等方面总结入门知识点,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

一、基本概念1. 翻译的定义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文字或口语表达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多的是要求译者要准确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并用目标语言恰当地表达出来。

2. 翻译的分类翻译可以分为口译和笔译两种形式。

口译是指将口语进行翻译,而笔译则是将书面文字进行翻译。

根据翻译的领域不同,又可以分为文学翻译、商务翻译、科技翻译等多种类型。

3. 翻译的特点翻译具有跨文化交流的特点,它需要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此外,翻译还要求译者具备良好的解释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便准确表达原文意思。

二、翻译的步骤1. 理解原文翻译的第一步是要仔细阅读和理解原文的内容。

译者应该尽量准确地理解原文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把握原文的主旨和要表达的意思。

2. 查找词典和资料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熟悉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这时就需要查找相关的词典和资料,帮助理解和翻译。

3. 选择合适的译文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译者需要选择合适的译文表达出来。

译文要求准确、通顺、地道,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4. 逐句翻译译者可以根据原文的结构和逻辑,逐句进行翻译。

在这个过程中,译者需要不断调整和修改译文,保证其准确和通顺。

5. 校对和修改翻译完成后,译者需要进行校对和修改。

通过反复比对原文和译文,检查是否有疏漏和错误,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三、翻译的技巧1. 保持灵活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保持灵活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有时候原文的表达方式可能与目标语言有所差异,译者需要灵活运用语言,使译文更为贴切和地道。

2. 注意语言的风格不同的文体和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注意语言的风格和用词习惯,力求表达出与原文相同的语言特点。

《英语翻译教案》课件

《英语翻译教案》课件

《英语翻译教案》课件第一章:翻译的基本概念1.1 翻译的定义解释翻译的概念,即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1.2 翻译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翻译,如直译、意译、文学翻译和实用翻译等。

1.3 翻译的标准和原则探讨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如准确性、可读性、忠实原文等。

第二章:翻译的基本技巧2.1 词汇翻译介绍词汇翻译的基本技巧,如词义选择、词性转换、词义引申等。

2.2 句子翻译分析句子翻译的技巧,如句子结构的调整、语态的转换、长句的拆分等。

2.3 语篇翻译讲解语篇翻译的技巧,如语境的理解、信息的连贯性、风格的保持等。

第三章:英汉翻译对比3.1 英汉语言差异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如语法结构、词汇使用、表达习惯等。

3.2 英汉翻译难点分析英汉翻译中常见的难点,如文化背景知识、习语和成语的翻译等。

3.3 英汉翻译案例分析提供一些英汉翻译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练习。

第四章:翻译实践4.1 翻译练习设计一些翻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翻译能力。

4.2 翻译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真实的翻译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4.3 翻译评价和反馈对学生的翻译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进行指导。

第五章:翻译工具和资源5.1 翻译软件和工具介绍一些常用的翻译软件和工具,如谷歌翻译、有道词典等。

5.2 翻译资源和参考资料推荐一些翻译参考书籍、在线资源和翻译社群,供学生学习和交流。

5.3 翻译实践平台介绍一些翻译实践平台,如翻译公司、在线翻译平台等,供学生寻找实践机会。

第六章:专业翻译领域简介6.1 商务翻译介绍商务翻译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分析商务翻译中的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

6.2 技术翻译探讨技术翻译的定义、要求和常见挑战。

举例说明技术翻译的实践案例和技巧。

6.3 法律翻译讲解法律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分析法律翻译中的专业术语和语言特点。

第七章:翻译与跨文化交际7.1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探讨不同文化背景对翻译的影响和挑战。

翻译的基本概念

翻译的基本概念




整个天空点缀着繁星,快活地扎眼。天 河那么清楚地显现出来,就好像有人在 过节以前用雪把它擦洗过似的。 天上闪耀着光明的亮星,牛奶路很白, 好像是礼拜日用雪擦洗过的一样。 ----赵景深译




3.3 异化(dissimilation) 和归化 (domestication) 异化:转达原文意思的时候,是译文的表达形 式和句法结构尽量同原文一致起来,能完全对 等的就完全对等,不能完全对等的也要大致对 等。 优点:保留的原文的文化意象,目的是使译文 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向译文读者介绍源语文 化,并丰富译入语及文化。 ----Venuti, Lawrence. 1995.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London: Routledge.

化境论(fairy):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 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 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 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钱钟书 《林纾的翻译》


The whole sky spangled gay twinkling stars, and the Milky Way is as distinct as though it had been washed and rubbed with snow for holiday. ----英著名俄罗斯古典文学家翻译 家加内特夫人(Garnet Constance) 译契 科夫《樊凯》

In this example “a cultural unit” means “一个文化单元” in Chinese, and is not what the Chinese people called “文化单 位 ,” which should correctly be translated into “a historical site.”

翻译基本概念应知应会42个

翻译基本概念应知应会42个

翻译基本概念应知应会42个1、翻译科学(science of translating)由Nida在他的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1964)一书中最早提出, 他受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影响, 采用语言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以实证的态度来研究翻译过程, 忽略翻译工作中的非科学化的其他层面(例如艺术性、直觉等)。

20世纪60年代, 奈达曾是翻译科学的倡导者。

德国翻译界也长期主张把翻译研究工作称作翻译科学(Übersetzungswissenschaft)。

但德国学者的“翻译科学”具有跨学科性, 除主要为语言学之外还包括交际理论、文化研究等,代表人物和著作有Wolfram Wilss 的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 and Method.(1977年德文本, 1982年英译本)。

2、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与英美习惯称为“翻译理论”、德语国家称为“翻译科学"同义。

英文对应词中的“研究”(studies)用复数, 暗示着种多元化的研究, 即翻译研究是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

起先, 荷兰、比利时等低地国家把“翻译研究”作为学科名称, 由荷“阿姆斯特丹大学翻译教授霍尔姆斯(James Holmes ) 在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1972)一文中首先提出: 翻译研究应包括三个分支, 即: 1)负责描写现实世界里的翻译现象的“描写分支”; 2)负责确立可以解释这些现象的“理论分支”; 3)负责将从描写分支和理论分支中得到的知识应用于翻译实践和教学的“应用分支”。

Holmes试图用这术语来概括整个翻译学科。

Bassnett按照类似的思路将translation studies归为四大类: 翻译史、目的语取向的翻译、翻译与语言学、翻译与诗歌。

翻译基础词法翻译

翻译基础词法翻译
翻译基础词法翻译
目录
• 翻译基础概述 • 词法翻译基本概念 • 名词词法翻译 • 动词词法翻译 • 形容词与副词词法翻译 • 介词、连词与冠词词法翻译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翻译基础概述
翻译定义与分类
翻译定义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中的文本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中的等效 文本的过程,涉及语言、文化和交际等多个方面。
04
动词词法翻译
动词时态与语态形式翻译
一般现在时
表示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或客观事实 和普遍真理。在翻译时,通常翻译为“经 常”、“通常”、“总是”等。
被动语态
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在翻译时,需 根据汉语表达习惯,灵活处理为“被”、 “由……所”、“受到”等。
一般过去时
表示过去某个时间里发生的动作或状态。 在翻译时,需根据上下文灵活处理,可翻 译为“曾经”、“以前”、“过去”等。
交流。
文化传承
翻译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将不同文化的精髓和特色传递给
更广泛的人群。
知识传播
通过翻译,人们可以获取来自不同国 家和文化的知识和信息,促进知识的 传播和共享。
经济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翻译在国际 贸易、商务洽谈等领域中的需求越来 越大,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日益 显著。
02
常见误区及避免方法
直译与意译的误区
避免过度直译或意译,根据语境 和表达习惯进行适当的调整,使 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目标语
言的表达习惯。
文化差异的误区
注意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 化差异,避免将源语言的文化特 色直接照搬到目标语言中,造成
文化冲突或误解。
专业术语的误区
对于专业领域的术语,要确保准 确理解和翻译,避免出现歧义或

翻译的基本概念

翻译的基本概念
减译
在翻译过程中,适当省略一些不必要 的词汇或短语,以使译文更加简洁、 明了。
词类转换与语序调整
词类转换
在翻译过程中,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对原文中的词类进行适当的转换。
语序调整
在翻译过程中,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对原文的语序进行适当的调整。
04
翻译中的难点与应对策略
文化差异的处理
VS
商务报告也是商务翻译中的重要一环。 商务报告是公司或机构为了向内部或 外部报告某项业务或项目的情况而撰 写的文件。在商务报告翻译中,译者 需要充分理解报告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同时注重语言的简洁性和条理性,以 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报告的核心内容。
技术翻译案例
在技术翻译中,产品说明书是一个常见的领域。产品说明书是介绍产品功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信息的文件。在产品说明书翻译中,译者需要充分了解产品的特点和功能,同时注重语言的通俗性和 实用性,以确保用户能够正确使用产品。
专业翻译软件
专业术语
专业翻译软件通常针对特定领域或行业,提供更加准确和专业的 翻译服务。
高质量输出
专业翻译软件注重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确保输出的译文质量 较高。
定制化服务
专业翻译软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翻译服务,如个性 化术语库、专业排版等。
06
翻译实践与案例分析
文学翻译案例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该小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其中最著名的是 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英译本。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需要充分理解原作的文化背景和深层含义,同时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和美感, 以传达原著的艺术价值。
修辞转换
在翻译过程中,对于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需要进行适 当的转换,以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翻译基本概念

翻译基本概念

翻译的综合定义或性质
•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社会交际活 动,它是科学,是技巧,但更是艺术,是 一门语言的艺术。
2、翻译的标准
• 国内:信、达、雅;神似;化境 • 国外: • ①泰特勒三原则:再现原文思想内容、 笔调风格、语言自然流畅; • ②费道罗夫提出“等值”论; • ③奈达:功能动态对等说(读者反应对 等)
翻译小结
翻译的基本知识
1、翻译的定义
• 1)一般定义: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 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 2)专业定义: 广义 (语际、语内、语符) • 狭义 (语际) • 3)相关专业的四种(翻译定义)翻译观: • ①. 语言学翻译观(传统)(当代) • ② 文化学翻译观 • ③ 文艺学翻译观 • ④ 实用主义翻译观
5、翻译方法
• 1)传统方法:直译vs意译 • 2)纽马克多元模式: • ① 语义翻译 ② 传意翻译 • 忠实翻译 通俗翻译 • 直译 意译 • 死译 改编 •
7、翻译过程
1) 传统模式 线性模式: 理解 →表达 2) 奈达模式 三阶段式:分析→转体(文本类型)分类: • ①文学 • ②实用 • 2、功能分类: • ① 表达类 • ② 信息类 • ③ 呼唤类
4、翻译策略
• 1)归化vs异化 • ① 归化强调原作中心 • ②异化强调读者中心 • 2)全译vs变译 • ①求风格内容极似的思维和语际活动 • ②依特定要求采用变通手段摄取原作内容

英语翻译的定义,范例讲解

英语翻译的定义,范例讲解

第一章翻译的定义、分类、原则概述翻译是科学也是艺术。

然而并不是掌握了两种语言就能做好翻译。

要做好翻译,必须对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其设计的基本问题有所了解。

第一章旨在简要介绍翻译的基础知识,包括翻译的定义、分类、原则。

第一节翻译的定义和分类1.1 翻译的定义什么叫翻译?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将翻译定义为:翻译是指用接受语(receptor language)复制源语(source language)信息的最近似的自然等值,首先在意义方面,其次在文体方面。

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话讲,翻译就是指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活动。

由翻译的定义可知,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是信息、思想和文化的交流,是语言表达的艺术再创造,而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对译。

(1914-2011)----翻译的预期目的主要是原文与译文在信息内容、说话方式、文体、风格、语言、文化、社会因素诸方面达到对等。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我们著名翻译家王佐良先生曾说:“翻译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在一种文化里头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却要费很大力气加以解释。

”谭载喜教授也认为:“翻译的难与易,好与劣,与其说与语言有关,毋宁说主要与文化有关。

”翻译是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共同行为,译著是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翻译改造了文化异质,同时又保持了文化异质。

翻译所展示的文化既不是彻底的源语文化,又不是彻底的译语文化,而是一种具有本土化的异质文化,一种让读者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化。

所谓文化“传真”就是要求译语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与风格,它是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

示例拿红楼梦来说,就有许多不同的版本。

著名红学专家周汝昌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课程理论汇编(基本概念)1.1 翻译的概念一般地,我们将翻译定义为:将一种语言(口语或笔语形式)(译出语)转换或创造为另一种语言(译入语)。

翻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人类高级语言活动,这种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很难以图示、语言等其他方式阐释清楚的。

不同领域、不同派别的学者对翻译有着不同的定义。

1.1.1 语言学家对翻译的定义语言学家将翻译视为一种语言活动,同时认为,翻译理论属于语言学的一个部分,即研究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转换关系。

解释如下:(1)Catford(1965:20)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的文本等效转换。

(2)Nida 和Taber(1969:12)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意义和形式上的最紧密联系转换。

(3)Newmark(1982/1988:5)认为,翻译理论源自于比较语言学,属于语义学的一部分,而所有语义学的研究课题都与翻译理论息息相关。

1.1.2 文化角度对翻译的定义从文化角度来看,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同时是文化的交流,尤其是“文化间交流”。

通常我们把这一术语又改称为“文化间合作”或“跨文化交际”等。

Shuttleworth 和Cowie(1997:35)认为,与其说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转换,不如说是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两种文化间的转换。

译者在处理涉及语言文化方面的译务工作时,认为任何一种语言中都饱含着其文化中的相关元素(比如:语言中的问候语、固定搭配等),任何文本都存在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同时,由于各语言所代表的多元文化差异很大,语言间的转化和创造性生成模式千变万化。

Nida 认为,对于一个成功的翻译工作者而言,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语言中的词汇只有在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中才能具有正确的、合乎文化背景的义项。

王佐良先生指出(1989),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还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

不仅如此,还要不断的将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等都是相当的。

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

人们会说:他必须掌握两种语言;确实如此,但是不了解语言当中的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1.1.3 文学角度对翻译的定义持文学观点的翻译工作者认为,翻译是对语言的艺术性创造,或是一种善于创造的艺术。

一些西方学者也认为,翻译是对“原文本的艺术性改写”。

文学翻译的任务时要把原作中包含的一定社会生活的映像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在翻译过程中追求语言的艺术美,再现原作的艺术性。

用矛盾的话说,是“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著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语言是塑造文学形象的工具,因而文学的形象性特征必然要在语言上表现出来。

文学语言的特征,诸如形象、生动、鲜明、含蓄、凝练、准确、风趣、幽默、辛辣、滑稽、悦耳、民族特点、地方色彩,还有行业习语、民间俚语、谚语等等,都是作家根据塑造形象的需要,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创造出来的。

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是辩证统一的,翻译要保存原作风格特点,因此要求译文生动形象、形神毕肖、雅俗等同、简介精美、词情并茂(《译学词典》2004:291)1.1.4 语义角度对翻译的定义语义角度下的翻译着眼于两种语言间的意义对等,正如Nida(1986)指出的那样:翻译就是语义的翻译。

Newmark(1988:5)认为,翻译是在确保作者文本语义正确的前提下,对语言的转换和改写。

Newmark(1982:22)认为,语义翻译,即译者在译入语语义的限制下,精确的将译出语转化为译入语。

Shuttleworth 和Cowie(1997:151)认为,在语义翻译中,最为重要的是,译者是否将作者的语义精确地传达到译出语中,而不是译者是否用他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将作者的语义传达到译入语中。

1.1.5 功能角度对翻译的定义功能主义者认为,翻译是带有特定目的的人类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目的通常是社会环境中的语言服务项目,译者应满足客户、读者的需求,同时应满足译文的功用和使用目的等。

Baker(2001:236)认为,翻译过程中不应受原文本、原文本对译出文本的影响或作者通过文本设置的特殊功能等的影响。

决定翻译过程的应该是读者、用户等对译出文本功用和目的的需求。

1.1.6 交际角度对翻译的定义交际主义者认为,翻译是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的交际过程。

Newmark(1982:22)认为,交际性翻译,即译者尝试使译出语读者和译入语读者对同一篇文本产生同样的阅读效果。

Shuttleworth 和Cowie(1997:21)认为,交际性翻译指向译入语读者的需求,采用交际性翻译方式进行翻译的译者并不把原文本看做是简单的语言单位,而是一种文本信息,同时,译者尽可能的保留原文本中的功能同时将其精确地反映给译入语读者们。

上面列举了翻译中的六种主要观点,希望能够帮助翻译初学者深入理解翻译的复杂本质。

由于翻译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我们认为翻译是一种复杂的人类活动。

1.2 翻译的评价标准翻译的评价标准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一作为翻译过程的指导原则,其二是作为衡量翻译作品的标准。

一般来说,原文本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内容,二是形式。

下面我们将讨论的翻译评价标准将围绕着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展开:1.2.1 著名翻译家、翻译理论家提出的翻译评价标准国内外的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就翻译评价标准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见地的看法:【中国翻译家】(1)严复:严复(1853—1921)在翻译赫胥黎《天演论》(今译:《进化论》)中于前言处提出了翻译三原则,即:1、信(faithfulness):忠实准确2、达(expressiveness):通顺流畅3、雅(elegance):文字古雅严复同时指出: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

虽译犹不译也。

则达尚焉。

……易曰修辞立诚。

子曰辞达而已。

又曰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

亦即为译事楷模。

故信达于外。

求其尔雅。

此不仅期以行远已耳。

实则精理微言。

用汉以前字法句法。

则为达易。

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

往往抑义就词。

毫厘千里。

审择于斯二者之间。

夫固有所不得已也。

岂钓奇哉。

……黄龙(1988:90)和劳陇(《翻译通讯》,1983 年第10 期,运用读者最乐于接受的问题,使译文得以广泛流传,扩大影响)指出:严复的“翻译三原则”中,前两个标准,即对于原文的内容的“信”和“达”是能够作为普遍标准的,但是第三个标准“雅”引来了不少批评之声。

因为严复认为,只有回到汉代以前寻求词汇和句法,才能够称得上“雅”。

同时,严复的“翻译三原则”饱受争议同样是因为,这三个标准自相矛盾,而严复却将这些标准放在一起。

但,严复的“翻译三原则”仍然在中国流行,只不过对于这三个标准的解释已经和先前不同了。

当今的许多翻译工作者认为,严复的“雅”实际暗含着“保留原文的原汁原味”的意思。

(2)鲁迅:鲁迅提出了翻译的两个标准,即:信(faithfulness)和顺(smoothness)鲁迅(《鲁迅全集》,第6 卷,348 页)指出:翻译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洋气,其实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归化的译文,倘有,就是貌合神离,从严辨别起来,它算不得翻译。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于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但这保存,却又常常和易懂相矛盾:看不惯了。

不过它原是洋鬼子,当然谁也看不惯,为比较的顺眼起见,只能改换他的衣裳,却不应该削低他的鼻子,剜掉他的眼睛。

(3)林语堂:林语堂指出了翻译的三个标准,即:忠实(faithfulness)、通顺(smoothness)和美(beautifulness)林语堂(《论翻译》,林语堂名著全集,1995:306)指出:翻译的标准问题,大致包括三方面。

我们可依三方面的次序讨论。

第一是忠实标准,第二是通顺标准,第三是美的标准。

这翻译的三层标准,与严氏的“译事三难”,大体上是正相比符的。

……我们并须记得这所包括的就是:第一,译者对原文方面的问题,第二,译者对中文方面的问题,第三,是翻译与艺术文的问题。

以译者所负的责任言,第一是译者对原著者的责任,第二是译者对中国读者的责任,第三是译者对艺术的责任,三样的责任全备,然后可以谓具有真正译家的资格。

(4)傅雷:傅雷先生指出了神似(resemblance in spirit)的思想傅雷(《高老头》重译本,1951)指出:以效果而论,(文学)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神似而在形似。

(5)钱钟书:钱钟书提出了化境(reaching the acme of perfection)的思想钱钟书(《林纾的翻译》,1964)指出: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为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十七世纪有人赞美这种造诣的翻译,比为原作的“投胎转世(the transmigration of soul),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换句话说,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绝不会读起来像经过翻译似的。

(6)刘重德:刘重德提出了翻译的信、达、切(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 and closeness)刘重德(《浑金璞玉集》,1994:9)指出:信于内容(to be faithful to the contnet of the original);达如其分(to be as expressive as the original);切合风格(to be as close to the original style as possible)(7)许渊冲:许渊冲(《翻译的艺术》,1984:26)提出了翻译的三重标准,如下表所示:【外国翻译家】(1)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提出了翻译的“三原则”: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亚历山大·弗拉色·泰特勒,于1790 年在他的《翻译原则探讨》(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中提出了如下的三个标准:1、译作应该完全传达原作的思想(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2、译作的风格与笔调应当与原作保持一致(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in the translation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original)3、译作应当和原文的一样流畅(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泰特勒随后指出,上述“三原则”是按照其重要性排位的,当上述三者不能兼得时,应采取第一原则或第二原则而忽视第三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