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目标性监测SOP

手术室目标性监测SOP
手术室目标性监测SOP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监测流程

第二季度一类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完整版

第二季度一类手术切口 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4年第二季度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分析为了了解手术病人的切口感染率、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我院对一类清洁切口手术进行了目标性监测。通过对I类清洁切口手术目标监测,提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我院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与床位医师每天对手术后病人的切口情况进行观察,直至病人出院,并做好记录。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测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外科、骨伤科一类手术切口进行评估。 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我院选择在外科实施一类手术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如下:I类手术407例,感染病例0例,感染率0%, 本监测中发现所监测一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低,因为我们从术前准备,术前皮肤准备、手术中无菌操作、手术后换药这三个方面加强管理,2014年监测科室手术切口感染率逐渐下降。从监测情况看,术前皮肤准备绝大部分医生能准确把握,术前备皮做到尽量规范,减少了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监测中还发现手术后换药基本上是高年资医师,操作熟练,对切口感染诊断标准掌握熟练,所监测科室未发生漏报现象。针对这些情况,对新分配人员及实习人员进行理论上和操作上的严格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操 作技能及掌握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

外科医生手术切口监测是一项目标性监测,是在医院中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举措。通过一类手术切口的目标性监测,尽量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将监测和控制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降低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 感控办

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及护理常规

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及护理常规 第一章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 第一节巡回护士工作流程 (一)术前准备: 1、准备手术用物。 2、准备手术体位用品及各种手术仪器、设备。 3、准备手术间内一切用物,准备迎接手术病人。 (二)迎接病人: 1、晨交班后,在手术室等候区迎接病人,查对病人,接病 人入手术室。 2、进手术间后再次详细查对病人,安慰鼓励病人。 手术前查对内容: ①核对:查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科 别、手术间号、手术台次、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禁食、禁饮情况、过敏史、血型。做到病人及识 别带、病历、手术安排表、手术通知单一致。 ②病人:查首饰、假牙、衣物、备皮、是否更换病 员服、皮肤完整性、特殊病史等。 ③病历:查输血、手术及麻醉同意书、摄片,术前、 术中用药,过敏试验及室验室检查等。

④环境:查无影灯、室温、吸引装臵、地面、空调、 净化开关等。 ⑤查器械及仪器:备齐所需器械与物品、检测各种 仪器。 ⑥检查体位物品。 以上查对应在短时间内完成。 3、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根据具体情况及手术部位正确选择 输液穿刺部位。 4、连接吸引装臵,确认吸引通畅有效后,将吸引端放于病 人头侧,方便麻醉医生随时使用,必要是使用两个吸引瓶,一个吸引瓶将满时及时更换,防止发生外流。术毕待病人清醒、拔管、安全送出手术间后,才能关闭吸引器。 5、协助麻醉医生摆好麻醉体位,并及时供应所需药品、物品等。 6、为所需留臵导尿管的病人导尿。 7、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共同安臵手术体位,安臵过程中 动作轻柔,用力协调一致,防止发生组织损伤及体位性低血压等。 8、调节无影灯至最佳位臵。 9、与洗手护士、手术第二助手共同清点,记录各种手术用物。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修订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填写说明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设计本表。监测对象为监测时间段内被选定监测手术的所有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患者。监测表中患者的住院号、年龄、性别、科室、手术日期、感染日期、感染部位等基本信息为必填项。其他项目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项填写。 一、基本资料 1、年龄

(1)年龄>1岁的,记为多少岁,并在“岁”上打“√”。 (2)年龄在1月—1岁时,记录月数,并在“月”上打“√”。 (3)年龄在1天—1月时,记录天数,并在“天”上打“√”。 2、住院时间 填写入院日期和出院日期。入院日期用于计算入院至手术的候手术时间,入院至感染发生的时间。填写时注意如果患者在一次住院时间多次手术,应填写多张表格,记录时填写同一入院日期。出院日期用于记录手术患者的住院天数,记录感染发生的时间与住院的关系。 3、疾病诊断:指与手术相关的主要诊断。 4、科室 科室为接收患类似疾病的病人或接收类似治疗的病人的诊疗单位。将具有相似危险因素的病人归类,通过科室分类报表可以计算该科室的发病率。 二、手术资料 1、手术日期:进行手术的日期。用于计算入院至手术及手术至发生感染的日数。 2、手术医生:指在手术中执行主要操作的医生。 3、手术名称:指实施手术操作的类型。 4、手术腔镜使用:指手术中是否使用腔镜。 5、手术类型:指患者进行手术的状态,分为择期和急诊。 6、麻醉类型:指患者所采用的麻醉方式,分为全麻和非全麻。 7、切口类型 (1)清洁切口:手术切口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口咽部,无创伤、无感染、无炎症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2)清洁-污染切口:手术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泌尿生殖道手术时尿培养阴性,肝胆手术时胆汁培养阴性。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阑尾、阴道、口咽部手术属于此类。 (3)污染切口:开放的新鲜切口,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涉及泌尿生殖道且有尿培养阳性的手术,胆汁培养阳性的胆道手术,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的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区但未化脓区域切口。 (4)感染切口:有坏死组织、异物、排泄物污染的切口,脏器穿孔,急性化脓性细菌性炎症。 8、手术时间:指从切皮到皮肤缝合的时间,不包括麻醉时间。提供计算手术持续时间的感染频率,为危险因素指标之一。 9、危险因素评分:通过手术时间、切口清洁度、ASA评分对危险因素进行评分。用于对不同危险指数的手术进行分类和评价。 10、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指手术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包括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应用抗生素的药名、剂量、给药途径、起止时间等。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三、手术感染资料

2017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

2017年1-6月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为了解我院手术病人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发现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同时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根据我院《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从2017年1月1日起在我院开展了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共监测手术例。在监测过程中,及时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对手术部位感染和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监测的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表一)Ⅰ类手术切口按科室统计 2017 年1月- 2017年6月,外科11例,妇产科0例,口腔科0例,均无感染病例。 (表二)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表三)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级别统计分析 (表四)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时间统计分析

分析: 结果显示,医院各类切口44例次,Ⅰ类切口23例,Ⅱ类为21例,无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 00 %。 Ⅰ类切口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91%;全院术前0.5-2小时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4.09%,(其中外科术前给药率为77.41%,妇产科均为剖宫产术,胎儿娩出,结扎脐带后给药率为10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术前0.5-2小时应用抗菌药物的规范方面,医生、麻醉、护士均已普遍接受规范、合理接受抗生素合理应用时机的理念,并能自觉执行,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的进步。 另外,在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方面,对于限制性抗生素使用的比例52.63%,非限制性抗生素使用的比例47.37%。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偏长(超过3天以上的占到50%),不能达到相关规范的要求,但与2016年同期比较,Ⅰ类切口抗生素使用的比例及使用天数均在下降,虽然达不到相关规范要求,但经过手术室条件的改善及对医务人员的反复培训。大家已逐步开始尝试尽量不使用或缩短使用抗生素天数。 手术切口感染率监测是一项目标性监测,查出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制定控制措施,达到降低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率的目的。下一阶段,希望各相关科室医师继续规范操作,进一步提高对医院感染诊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责

手术室制度职责

目录 第一部分手术室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第一章手术室护理人员职责 (一)手术室护士长职责 (1) (二)副护士长职责 (1) (三)手术室器械敷料间护士职责 (2) (四)洗手护士职责 (2) (五)巡回护士职责 (3) (六)手术室夜班护士职责 (5) (七)手术室卫生员职责 (5) (八)护理病历质控员职责 (5) (九)感染监控员职责 (6) 第二章护理技术职称人员职责 一、主(副)主任护师职责 (6) 二、主管护师职责 (7) 三、护师职责 (7) 四、手术室护士职责 (8) 第二部分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 (一)层流手术室管理流程 (9) (二)手术室工作管理制度 (10) (三)手术室操作安全制度 (12) (四)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2)

(五)手术室核查制度 (14) (六)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5) (七)术中无菌技术原则 (16) (八)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6) (九)手术室交接班制度 (17) (十)手术室体位摆放原则 (18) (十一)手术室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18) (十二)特殊感染手术处理原则 (24) (十三)急救药品管理制度 (25) (十四)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储存与保管制度 (25) (十五)手术室标本送检制度 (26) (十六)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27) (十七)口头医嘱的使用及执行制度 (28) (十八)手术室输血制度 (28) (十九)科室财产保管制度 (29) (二十)仪器管理制度 (30) (二十一)手术室访视制度 (30) (二十二)手术室压疮预防制度 (31) (二十三)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32) (二十四)手术室与病房护理交接制度 (32) (二十五)手术物品清点制度 (33)

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方案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1监测目的 分次对全院所有手术切口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危险因素,重点监测Ⅰ类切口抗生素情况,为将Ⅰ类切口抗生素使用率降低到30%以下打好基础。为临床进一步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2监测对象:全院所有手术患者。 3监测指标 3.1科室按照标准,填写监测表格。(见附表) 4.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诊断切口感染。并采取科学的的预防控制措施。 5监测方法 5.1前期准备工作 监测开始前对各手术科室主任、护士长进行培训,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和配合。并要求手术室、供应室、及设备科等配合。 5.2 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5.2.1科室对医护人员进行专科培训,掌握《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及相关知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5.2.2通过健康教育等,宣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特别是手卫生的执行,要求患者和陪护人员也应执行手卫生。 5. 2.3确保各参与监测单元的医疗护理质量,以减少和杜绝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5.3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 为了能保证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工作顺利进行,资料准确、详尽,需要各级人员积极配合,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如下。 5.3.1临床医师 ①严格掌握标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正确的执行手术、换药、手卫生等操作规程,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发现切口感染迹象。科室感控小组协助主管医生并监督执行。填报监测表格。 ②当发生或怀疑切口感染迹象时,积极处理,及时上报医务科、院感科等相关部门。 ③如需要,邀请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进行会诊,制定方案。 ④必须保证所填表格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5.3.2护士 ①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特别是切口情况。监督患者及陪护人员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等。 ②加强患者护理,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5.3.3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 ①对监测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指导。 ②持续观察各科室患者,直到患者治愈出院。 ③查看医生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体温单、X线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测结果等,向医师、护士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立即采取措施。 ④负责检查监测表格填写,审核表格的正确性和真实性,并签字确认。做好临床科室与相关科室之间的协调工作。 ⑤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调查感染相关的因素,提出临床干预措施。 ⑥将监测数据反馈给监测科室,不断改进质量。

手术切口监测调查表

医院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调查表 基本信息: 科别:病人姓名:性别:年龄: 住院号:入院日期:手术日期: 手术名称:手术类型:急症择期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手术医生: 手术医生职称:正高副高中级初级 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麻醉方式:全麻局麻 危险因素评分(ASA评分):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手术前 手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一联二联三联及以上 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总天数: 手术中: 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一联二联三联及以上 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总天数: 手术后: 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一联二联三联及以上 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总天数: 手术切口感染:是否 部位:表浅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 手术部位出现:红肿热疼 手术切口渗出物:脓性血性脂肪液化其它 外科引流:是否 瘘管:是否 脓液病原微生物名称: 若感染,部位名称:表浅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 出院后随访感染情况:好转无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说明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设计本表。监测对象为监测时间段内被选定监测手术的,所有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患者。监测表中患者的住院号、年龄、性别、科室、手术日期、感染日期、感染部位基本信息为必填项目,其他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逐项填写 一、监测对象 1、外一科监测开腹阑尾切除、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外二科监测手术为四肢骨折内固定;妇产科监测子宫切除术(包括次全切除)、卵巢手术;五官科监测白内障、眼内容物摘除术;监测内容包括手术部位感染率,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各种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率。 2、监测时间为半年:从2017年7月1日-----2017年12月元月31日 二、住院时间 1、入院日期用于计算入院至手术的候手术时间,入院至感染发生的时间。填写时注意如果患者在一次住院时间多次手术,应填写多张表格,记录时填写同一入院日期。出院日期用于记录手术患者的住院天数,记录感染发生的时间与住院的关系。 2、疾病诊断:指与手术相关的主要诊断。 3、科室科室为接收患类似疾病的病人或接收类似治疗的病人的诊疗单位。将具有相似危险因素的病人归类,通过科室分类报表可以计算该科室的发病率。 三、手术资料 1、手术日期:进行手术的日期。用于计算入院至手术及手术至发生感染的日数。 2、手术医生:指在手术中执行主要操作的医生。 3、手术名称:指实施手术操作的类型。 4、手术腔镜使用:指手术中是否使用腔镜。 5、手术类型:指患者进行手术的状态,分为择期和急诊。 6、麻醉类型:指患者所采用的麻醉方式,分为全麻和非全麻。 7、切口类型 (1)清洁切口:手术切口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口咽部,无创伤、无感染、无炎症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2)清洁-污染切口:手术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泌

第二季度一类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

第二季度一类手术切口目标 性监测分析总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二季度一类手术切口 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 2

2014年第二季度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分析 为了了解手术病人的切口感染率、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我院对一类清洁切口手术进行了目标性监测。通过对I类清洁切口手术目标监测,提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我院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与床位医师每天对手术后病人的切口情况进行观察,直至病人出院,并做好记录。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测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外科、骨伤科一类手术切口进行评估。 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我院选择在外科实施一类手术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如下:I类手术407例,感染病例0 例,感染率0%, 本监测中发现所监测一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低,因为我们从术前准备,术前皮肤准备、手术中无菌操作、手术后换药这三个方面加强管理,2014年监测科室手术切口感染率逐渐下降。从监测情况看,术前皮肤准备绝大部分医生能准确把握,术前备皮做到尽量规范,减少了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监测中还发现手术后换药基本上是高年资医师,操作熟练,对切口感染诊断标准掌握熟练,所监测科室未发生漏报现象。针对这些情况,对新分配人员及实习人员进行理论上和操作上的严格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操

作技能及掌握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 外科医生手术切口监测是一项目标性监测,是在医院中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举措。通过一类手术切口的目标性监测,尽量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将监测和控制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降低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 感控办

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调查表

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调查表 一、一般情况 科室:床号: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月天)住院号:入院日期:诊断: 二、术前情况:术前外周WBC计数:术前体温:术前血糖: 三、手术情况 手术名称:手术日期:手术类型:急症/ 择期 手术持续时间:分手术切口愈合等级:甲乙丙切口类型:Ⅰ清洁切口Ⅱ清洁污染切口Ⅲ污染切口Ⅳ感染切口 手术医生:手术医生职称:副高中级初级 麻醉方式:全麻/非全麻植入物:有/无术中引流:有/无内镜:是/否(镜名称:) 危险因素评分(ASA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术中失血: ml. 输血: ml. 四、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手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是 / 否 手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一联二联三联及以上 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用药次数□天 手术前用药时机:麻醉开始时术前小时术前2-24小时 >24小时

2、手术中使用抗菌药物:是 / 否 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用药次数□ 3、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是 / 否 手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一联二联三联及以上 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用药次数□天 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用药次数□天 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用药次数□天 五、医院感染情况:手术切口感染:是 / 否 感染日期:感染部位:表浅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 手术部位出现:红肿热疼 手术切口渗出物:脓性血性脂肪液化其它 外科引流:是 / 否瘘管:是 / 否引流时间: 病原学送检:是 / 否 病原学送检情况:

免拆线拆线拆线日期: 切口愈合情况:甲乙丙 出院后随访感染情况:有 / 无 感染部位:表浅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 发生感染时间:术后天 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者:

手术室护士工作规划

手术室护士工作规划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未来五年工作规划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来到手术室已有三年。三年间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从陌生到了解,也逐渐积累了工作经验,熟知各项工作流程,学习并掌握了各科室手术的配合。其中以骨科手术最为熟练,在没有器械商上台的情况下能熟练配合关节置换,脊柱USS内固定,PFNA等手术。但这些对于想要成为一名优秀手术室护士的我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戴高乐曾说,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就是你到达的地方。想要更好的做好我从事的职业,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就要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将来的工作计划。 自身条件;三年来一直爱我所选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充满热情。性格开朗善于与人交流,与同事以及手术医生间关系融洽。学历层次为本科, 已经通过护师考试。学习记忆能力强,乐于接受新知识。 缺点;对于个别专科手术的配合还不能完全掌握(体外手术配合),有时眼高手低不能沉下心来专心致志于某一件事。个性直率带点冲动, 有时性子急说话急躁。 有目标才会有动力,现将近五年职业生涯规划如下 现阶段至二零一八年 1.继续轮转各专科小组,有机会就申请轮转体外,学习体外手术的配合。掌握配合 复杂手术的技术,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及应变能力。 2.完成网上继续教育的内容,学习专业英语知识,通过职称英语考试。成功聘任护 师。 3.参加心理初级辅导师讲座,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努力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培训师 (辅导费用2000到3000元,每月四到六次课程) 4.申请参加外出培训(手术室专科认证护士培训,济南,3个月)参加各类学术会 议讲座,开拓新视野新思路。 5.作为科研组成员应率先了解新业务掌握新技术,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并且锻炼自 己的论文撰写能力。争取教学授课机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临床带教能力。充分发挥科研能力 6.工作中坚持分析,反思,总结,调整好自我感觉。以最好的心态投入到每天到的 工作中去。持续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 二零一八年底到二零二零年 1.通过各专业组轮转所学到的知识以及自身优势,定向专业组。可用知识和经验解 决工作中的各类问题。每年至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参与手术教学科研

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方案

>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1监测目的 分次对全院所有手术切口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危险因素,重点监测Ⅰ类切口抗生素情况,为将Ⅰ类切口抗生素使用率降低到30%以下打好基础。为临床进一步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2监测对象:全院所有手术患者。 3监测指标 科室按照标准,填写监测表格。(见附表) 4.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诊断切口感染。并采取科学的的预防控制措施。 5监测方法 前期准备工作 监测开始前对各手术科室主任、护士长进行培训,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和配合。并要求手术室、供应室、及设备科等配合。 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科室对医护人员进行专科培训,掌握《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及相关知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通过健康教育等,宣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特别是手卫生的执行,要求患者和陪护人员也应执行手卫生。

5. 确保各参与监测单元的医疗护理质量,以减少和杜绝手术切 口感染的发生。 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 为了能保证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工作顺利进行,资料准确、详尽,需要各级人员积极配合,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如下。 临床医师 ①严格掌握标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正确的执行手术、换药、手卫生等操作规程,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发现切口感染迹象。科室感控小组协助主管医生并监督执行。填报监测表格。 ②当发生或怀疑切口感染迹象时,积极处理,及时上报医务科、院感科等相关部门。 ③如需要,邀请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进行会诊,制定方案。 ④必须保证所填表格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护士 ①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特别是切口情况。监督患者及陪护人员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等。 ②加强患者护理,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为患者实施生理、心理、社会的一种动态、完整、连续的综合护理过程,是2010 年医院护理模式转变的核心。我科室积极响应此项活动,于2011年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活动,成立了“创优”工作领导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并亲自组织会议,通过科室晨会进行宣传发动。在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改变了以往只忙于手术而忽略了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围手术期患者享受到了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优质护理服务。自活动启动以来,我科室积极行动,稳步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总结如下:一、统一了思想,做到广泛动员自活动开来展以来,我科室成立了以护士长为组长、副护士长为副组长、专科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召开全科护士动员大会,以多种形式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卫生部、医院下发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相关文件,认真听取一线护士的心声,集思广益,制定了具有手术室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人人都以主人翁的态度来积极参与。二、转变了观念,改革护理模式 1、改变了排班模式传统的排班方式:根据次日手术量合理安排人员班次,取消8:00—12:00、14:00—17:30排班模式。每个手术间护士除手术时间过长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接班外均不接班,直到手术全部结束。根据护士人员数量合理安排休息,必要时排半天休息。另外增加机动班,确保白天与夜间急诊手术的顺利完成。 2、加强后勤保障:术前一天将次日手术情况与供应室物品配送人员沟通,做好特殊物品准备,及时将连台手术常规敷料、器械下送至手术间。此外,针对手术所需特殊物品,在术前一天及时与主管医师沟通确认,并于库房工作人员联系,统一配送,确保了手术顺利进行。 3、改革护理文书书写:以卫生部印发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为指导,简化手术室护理文书。手术室护士只需填写手术物品清点单、临床护理记录单、手术安全核查与风险评估表,采用表格化护理文书,缩短书写时间,把护士的时间还给患者和手术团队。 4、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根据不同岗位要求、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工作量和质量、岗位职责制定考核内容和标准,为薪酬分配提供依据和基础。建立手术室护士月工作时间统计表、月手术量统计表、护理质量考核结果登记表,不定期通过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以及术后病人对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由护士长进行核实、确认,与护士当月的薪酬直接挂钩,充分体现多劳多得、

2014年第一季度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

2014年第一季度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分析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感染之一。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我院切口感染状况.以便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术后感染的发生.我院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按预先制定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和设计的表格内容,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与床位医师每天对手术后病人的切口情况进行观察,直至病人出院,并做好记录。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测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外科、骨伤科手术切口进行评估。 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我院选择在外科实施胆囊切除、疝修补术、骨科手术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手术类别与医院感染率:I类手术436例,感染病例0例,感染率0%,,II类手术252例,感染病例1例,感染率0.04%。各科室手术切口感染率:外科手术429例,感染病例1例,感染率0.04%;骨科II 类手术232例,感染病例0例,感染率0%。 本监测中发现所监测手术切口感染率低,因为我们从术前准备,术前皮肤准备、手术中无菌操作、手术后换药这三个方面加强管理,2014年监测科室手术切口感染率逐渐下降。从监测情况看,术前皮肤准备绝大部分医生能准确把握,术前备皮做到尽量规范,减少了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监测中还发现手术后换药基本上是高年资医师,操作熟练,对切口感染诊断标准掌握熟练,所监测科室未发生漏报现象。针对这些情况,对新分配人员及实

习人员进行理论上和操作上的严格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及掌握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 外科医生手术切口监测是一项目标性监测,是在医院中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举措。通过手术切口的目标性监测,尽量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将监测和控制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降低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 感控办 2014.4.2

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

2011年上半年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1全院总分析 在2011年1月~6月(上半年)期间,我们院感科对外科阑尾炎手术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前瞻性调查),共监测了13例,有Ⅱ类切口12例、Ⅲ类切口1例。其中有急性阑尾炎11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 共有手术部位感染者例,共13例手术(均为阑尾手术)。其中Ⅱ类切口12(急性阑尾手术)1例为Ⅲ类切口,(化脓性阑尾切除)感染病例中有切除例、在例并感染病例中有例手术部位感染为Ⅱ类切口(子宫1例、胆道3例、结肠1例),另外3例为Ⅲ类切口(胆道2例、乙状结肠1例)。 阑尾手术部位感染率=0/13 ,阑尾手术部位感染率=0/13==0.00% 2、切口分析 共监测了13例阑尾炎切口,有为首位医生,其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13==0.00 1.1乳房手术部位感染率=0/99==0%,乳房手术切口感染率==0/99==0% 1.2髋关节置换手术部位感染率==0/10==0%,髋关节置换手术切口感染率==0/10==0% 1.3子宫手术部位感染率==1/123==0.81%,子宫手术切口感染率

==1/123==0.81% 1.4胆道手术部位感染率==5/38==13.16%,胆道手术切口感染率3/15==0.20% 1.5胆囊手术部位感染率==0/5==0.00%,胆囊手术切口感染率0/5==0.00% 1.6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率==1/15==6.67%,结肠手术切口感染率==1/15==6.67% 1.7乙状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率==1/6==16.67%,乙状结肠手术切口感染率==1/6==16.67% 2各科室分析 2.1骨科 本季度共监测了全关节置换10例,有忠义7例,朱忠3例。全部首医生:全关节置换手术部位感染率==0/99==0.00%。 2.4肝胆外科 本季度共监测了胆道手术29例,其中有蔡柳新10例、法标6例,王爱东13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浅表、Ⅱ类及Ⅲ类各1例)。 蔡柳新:胆道手部位感染率为:1/10=10.00%(为Ⅲ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 法标:胆道手部位感染率为:1/6=16.67%(为Ⅱ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 王爱东:胆道手术部位感染率==0/13==0.00%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监测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监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2015年外科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损伤,当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所以控制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目标。院感科对2015年1月-6月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切口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目标监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本院普外科2015年1月-6月实施手术的167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及手术危险指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 12 调查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和相关标准,下发调查表,由院感管理人员与科室共同完成。调查开展之前,对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由主管医生负责填写调查表,观察了解监测情况,查看患者手术切口情况,询问病情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收集临床病历资料和各种检验检查报告等。院感科统一收集所有调查资料,集中整理和统计分析,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作出诊断和调查结论。 2 结果 21 手术切口感染调查结果 参与调查的167例手术(未包括本时间段、本科室所有手术病人),其中男性患者91例,女性患者76例,平均年龄48.9岁。共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患者6例,其中I类手术切口感染4例(乳腺2例、甲状腺、腹外疝各1例),2例II类手术切口感染。

22 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 调查发现,在所调查的手术患者中(表1表2),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时间有一定关系,手术暴露时间长,手术切口感染率高;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低龄者。参与调查病例急症手术的切口感染率相对择期手术无明显变化。 本科室1-6月共实施I类手术292例,发生4例切口感染,分别为甲状腺手术1例、腹外疝手术1例、乳腺手术2例,感染率为1.37%(注:本次调查只抽查了123例Ⅰ类手术);1-6月份共发生2例Ⅱ类手术切口感染,分别为开放性腹外伤、胆管肿瘤根治术患者,均在本次抽查的44例病例中,所以统计的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4.55%不能作为本科室实际感染率。表1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手术例数感染例数感染率(%) 性别男88 3 3.4 女89 3 3.37 手术时间≥120min 46 4 8.7 <120min 121 2 1.65 年龄≤60 129 4 3.1 >60 38 2 5.26 手术性质 急诊手术28 1 3.57 择期手术139 5 3.6 手术类型手术例数感染例数感染率% 甲状腺手术34 1 2.94 腹外疝手术34 1 2.94 乳腺手术23 2 8.7 大隐静脉手术32 0 0 阑尾炎手术18 0 0 胆系及其他手术26 2 7.7 2 3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职责

手术室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一、手术室护士长职责 1、在护理部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手术室的行政、业务、教学、科研管理,负责制定手术室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和总结。 2、根据手术室任务和护理人员的情况,合理排班、科学分工,密切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3、督促检查进入手术室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 作规程,并严格无菌技术、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确保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 4、组织本科护理查房、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及技术训练,并对本科室人员进行考试、考核,提高业务水平。 5、督促所属人员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按规定进行空气和手的细菌培养,鉴定消毒效果。 6、负责手术室的药品、器材、敷料、卫生设备等物品的请领、报销工作,并随时检查急诊手术用物的准备情况,检查毒、麻限剧药和贵重器械的管理情况。 7、检查执行查对和交接班制度,手术器械、敷料清点制度,严防差错事故。 8、督促手术标本的保留和及时送检。 9、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按照护理质量标准督促、检查和评估护理工作。 10、根据教学计划,管理和指导带教人员及实习、进修护理人员,

完成教学任务。 11、组织拟定手术室护理科研计划,开展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和护理科研工作。 12、密切与各科室、各部门的联系,加强沟通协调和配合。 13、负责接待参观事宜。 二、手术室主管护师职责 1、在护士长的领导和主任(副主任)护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协助制定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参与护理管理。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协助护士长做好护理质量管理。 3、熟悉掌握并指导护师(士)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及时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4、参加并指导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护理,协助解决护理业务疑难问题。 5、参加并指导护师(士)完成器械、敷料的包装、消毒、灭菌等工作。 6、参加并指导护师(士)协助医生完成手术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7、送术后病人回病房进行交接班。负责手术标本的保管和送病检。 8、参加并指导护师(士)业务学习和技术训练,定期给护理人员讲课。 9、完成临床教学和科研。

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调查表

手术名称: _______________ 手术日期: ___________ 手术类型:急症/择期 手术 手术切口愈合等级:甲 乙 丙 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调查表 一、 一般情况 科室 ______ 床号: ______ 姓名 ________ 性别:男 女 年龄—(岁月天) 住院号 _________ 入院日期: __________ 诊断 __________________ 二、 术前情况:术前外周 WB (计数 ________ 术前体温: ________ 术前血糖 ________ 三、 手术情况 切口类型:1清洁切口 U 清洁污染切口 川污染切口 W 感染切口 手术医生: ____________ 手术医生职称: 副高 中级 初级 麻醉方式:全麻/非全麻 植入物:有/无 术中引流:有/无 内镜:是/否 (镜名称: ) 危险因素评分(ASA 评分): 术中失血: ml. 1分2 输血: 分3 分 ml. 4分5分 四、 抗困药物使用情况 1、 手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是/ 否 手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一联 二联 三联及以上 抗菌药物名称: 剂量: 途径 用药次数口 天 手术前用药时机:麻醉开始时 术前0.5-2小时 术前2-24小时>24小时 2、 手术中使用抗菌药物:是/ 否 抗菌药物名称: 剂量: 途径 用药次数口 3、 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是/ 否 手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一联 二联 三联及以上 抗菌药物名称: 剂量: 途径 用药次数口 天 抗菌药物名称: 剂量: 途径 用药次数口 天 抗菌药物名称: 剂量: 途径 用药次数□ 五、医院感染情况:手术切口感染:是 / 否 感染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 感染部位:表浅切口 深部切口 器官腔隙 切口愈合情况:甲 乙丙 出院后随访感染情况:有/无 感染部位: 表浅切口 深部切口 器官腔隙 发生感染时间: 术后 ______ 天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2013年第四季度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本季度继续选定神经外科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乳癌根治术、食管癌根治术作为目标性监测项目进行重点防控。现将第四季度监测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一、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 1、第四季度胸外科食管癌根治术23例,感染4例,感染率17.4%,具体目标性监测信息指标见表1~3。 表1.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危险指数感染率(75%=220min) 表2.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医师危险因素汇总表 表3.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医师手术感染专率 注:(1)某医生感染转率(%)=该医生在该时期感染例数/手术例数×100%。 (2)均危险指数=∑(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手术例数总和。 (3)调整感染专率(%)=某医生感染专率/某医生平均危险指数等级。 2、手术部位感染分析及整改 由表1-3统计显示本季度进入目标检测的手术23例,0级16例,感染1例;1

级5例,感染3例;2级1例,无感染;无3级手术。总感染4例,感染率为17.4%,平均危险因素指数0.35,从整体分析手术难度不大,而感染率较高,0及风险手术感染率为7.1%,较上季度10.0%略有下降,1级风险手术感染率为60%,较上季度33.3%增高,1级风险手术均为用时较长手术,为难度较大手术。具体分析如下: (1)A医师手术13例,感染2例,感染专率为15.4%;0级风险手术10例,感染1例,0级风险感染专率;1级风险手术3例,感染1例,1级风险感染专率为。(2)C医生手术3例,全是0级手术,手术风险指数为0,未发生感染。 分析:A医师1例0级手术感染原因:患者于2013年10月3日在全麻下行左胸食管癌根治术,术后恢复尚可,16日拆线发现前部刀口1cm愈合差,轻微感染征象,其主要原因与患者肿瘤体质,刀口处清洁保持不到位有关,下一步加强手术刀口处保护。 A医师3例1级手术感染原因: 病例一:301481,病人因“吞咽困难伴恶心、呕吐1月,加重半月”于2013年10月20日入院,入院诊断:“食管癌”;病人完全梗阻、严重消瘦、营养不良,肿瘤上方食管明显扩张,分泌物及肿瘤坏死组织混合感染并形成脓肿,11月4日手术探查时肿瘤及脓肿破裂,虽经碘伏、生理盐水、蒸馏水等充分冲洗,但病人术后早期即出现同种菌属所致脓胸及切口感染。分析其主要原因为患者抵抗力差,术中冲洗不够彻底等有关; 病例二:304932,病人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月余”于2013年12月13日入院,入院诊断:“食管上段癌、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12月28日请山东省肿瘤医院张百江主任手术,病人术后7天行造影证实吻合口瘘,由于术中颈动脉鞘已被打开,3天后因吻合口瘘引起感染所致颈内静脉破裂大出血死亡。分析其原因为;该患者病情较重(经评估后不推荐其手术治疗,家属要求手术,并外请专家)并伴有糖尿病等易感因素,术后吻合口瘘是直接原因; 病例三:305520,病人因“吞咽不畅2月余”于2013年12月24日入院,入院诊断:“1.食管癌?2.高血压病”;12月30日行右胸、上腹、左颈食管癌根治术,切口为二类切口,手术创伤大,术中使用国产电刀,止血效果差,需很高功率才能达到良好止血效果,组织损伤大,术后第5天诊断感染。分析其原因为:患者年龄大,抵抗力较差,术中损伤中,出血较多为易感因素,二类切口无菌环境未达到为主要因素。 二、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监测修订稿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监测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2015年外科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损伤,当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所以控制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目标。院感科对2015年1月-6月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切口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目标监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方法 1 1 调查对象 选择本院普外科2015年1月-6月实施手术的167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及手术危险指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 1 2 调查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和相关标准,下发调查表,由院感管理人员与科室共同完成。调查开展之前,对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由主管医生负责填写调查表,观察了解监测情况,查看患者手术切口情况,询问病情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收集临床病历资料和各种检验检查报告等。院感科统一收集所有调查资料,集中整理和统计分析,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作出诊断和调查结论。 2 结果 2 1 手术切口感染调查结果 参与调查的167例手术(未包括本时间段、本科室所有手术病人),其中男性患者91例,女性患者76例,平均年龄岁。共发生手

术切口感染患者6例,其中I类手术切口感染4例(乳腺2例、甲状腺、腹外疝各1例),2例II类手术切口感染。 2 2 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 调查发现,在所调查的手术患者中(表1 表2),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时间有一定关系,手术暴露时间长,手术切口感染率高;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低龄者。参与调查病例急症手术的切口感染率相对择期手术无明显变化。 本科室1-6月共实施I类手术292例,发生4例切口感染,分别为甲状腺手术1例、腹外疝手术1例、乳腺手术2例,感染率为%(注:本次调查只抽查了123例Ⅰ类手术);1-6月份共发生2例Ⅱ类手术切口感染,分别为开放性腹外伤、胆管肿瘤根治术患者,均在本次抽查的44例病例中,所以统计的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不能作为本科室实际感染率。表1切口感染相关因素

手术室护理_人员分级与标准

手术室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制度

手术室护士分层岗位职责及培训计划(一)N0级护士 1、岗位职责: (1)在带教或上级护士指导下,协助完成低技术性基础护理工作及非技术性护理工作。低技术性基础护理工作容包:括准备术前护理技术操作的物品;协助更换卧位;负责清洁消毒手术间;接手术病人,保护病人安全;及时将病人有关情况报告等。非技术性护理工作容包括:整理、清洁、维护各种护理仪器、设备和用品;参与手术室办公区环境和秩序的管理;整理污染的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医疗用品;联系工作(接听,联系和预约检查、会诊、复诊等)。 (2)参与病人及手术间的护理管理。 (3)参加本专业的专业理论、技术培训。 (4)自觉参与医院举办的各项在职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及业务学习,修满学分 2、工作标准: (1)在上级护士指导下准确、规完成中、小手术的洗手和巡回配合工作。 (2)病人满意,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3)完成院在职学习、培训。 (4)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术、基本理论。 (5)不得独立从事创伤性或侵入性及无菌性护理技术操作,不得独立承担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

(二)N1级护士 1、岗位职责: (1)在护士长和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实施手术所需的各项护理工作。 (2)按照护理工作流程、标准、技术规,能独立完成本岗位工作。 (3)与上级护士配合承担手术室一线值班工作。 (4)参与急危重症病人抢救配合,熟练使用各种抢救器材和药品。 (5)按时完成新护士规化培训计划。完成本职称围继续教育,完成科在职培训。 2、工作标准 (1)在上级护士指导下准确完成各项护理措施。能独立完成各类一级、二级手术的配合,在上级护士指导下完成三级手术配合。 (2)规、准确实施专科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病人满意,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4)完成院在职护士培训,考核合格。 3、培训计划 侧重抓基础培训,强化无菌观念、安全护理意识,能正确、有效的做好手术室各项差错事故的防工作,根据各项急救技术及急救流程,配合手术中更种意外情况救治。 一、素质要求 (1)培养手术室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和整体护理观念,应用娴熟的护理技能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1、培养手术室护士耐心细致、一丝不苟为病人服务的工作作风。 2、培养手术室护士对病情观察能力和紧急处理问题的良好业务素质。 3、培养手术室护士仪表、仪容整洁,语言规,行为得体,并具有较好的护患沟通技巧。 一、培训计划 1、独立完成各科常见大、中、小手术的洗手和巡回配合。 2、在高年资护师的带教下完成各种麻醉的配合。 3、熟练掌握外科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4、熟练掌握手术室仪器设备的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