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合集下载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与热爱之情。

1.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2.2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3.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观察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教学难点1.1把握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与热爱之情。

1.2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昆虫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

1.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昆虫?对它们有什么了解?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法布尔的观察与热爱。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3.理解课文内容3.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讨论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

4.学习生字词4.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4.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字词。

5.积累好词好句5.1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好词好句,分享给同学。

5.2教师选取部分好词好句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积累。

6.观察昆虫6.1学生分组观察昆虫,记录观察结果。

6.2各组分享观察成果,讨论法布尔的观察方法。

7.小组讨论7.1各小组讨论:如何才能像法布尔一样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8.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观察昆虫的日记,分享自己的观察体验。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观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与痴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要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热爱大自然。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留意过身边的小昆虫吗?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吸引了你们的注意吗?”学生回答。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体验,培养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增加对昆虫的认识和了解。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对自然界的敏感。

教学准备:1.昆虫标本或收集到的各种昆虫2.透明塑料袋,穿孔器,装填昆虫的小容器3.放大镜、显微镜4.彩色铅笔、纸、剪刀等绘画材料5.学生的观察记录表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与昆虫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好奇心,与学生讨论昆虫的特点和各种形态。

第二步:调查与观察(15分钟)教师提供一定数量的透明塑料袋,让学生小组合作收集昆虫,并放入袋子中,然后打开袋子,让昆虫逃出袋子,创造更接近自然环境的观察条件。

学生观察昆虫的行为、外貌、活动等,记录下发现的昆虫特点,并在观察记录表上进行绘图和描述。

第三步:分类与比较(20分钟)学生将收集到的昆虫进行分类,根据共同的特点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组。

学生讨论不同组昆虫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展示和交流他们的发现。

第四步:借助工具进行观察(15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放大镜和显微镜,并解释它们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学生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些工具观察昆虫的细节,如昆虫的眼睛、翅膀、触角等。

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昆虫细节进行绘制,并进行描述。

第五步:学生思考和创作(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昆虫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创意进行艺术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昆虫,用彩色铅笔或其他绘画材料,将昆虫的形象绘制到纸上,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它设计一个它喜欢的生活环境。

第六步:展示和分享(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向大家分享自己对昆虫的认识和了解。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评论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第七步:反思与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鼓励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

扩展和拓展:1.邀请专业的昆虫学家来学校为学生讲解昆虫的知识。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第一章:活动简介活动名称:小小昆虫趣活动目标:通过阅读《装满昆虫的衣袋》一书,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活动时间:40分钟活动准备:教材《装满昆虫的衣袋》、昆虫图片、实物昆虫、画纸、彩笔等。

活动流程: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昆虫的了解和兴趣。

2. 阅读教材:学生自读或教师朗读《装满昆虫的衣袋》一书,引导学生关注书中的昆虫种类和特点。

3. 观察昆虫:展示昆虫图片和实物昆虫,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昆虫的外貌特征。

4. 创意绘画: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昆虫特征,用画纸和彩笔创作属于自己的昆虫画作。

5. 分享与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并分享对昆虫的观察和创作心得。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观察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第二章:昆虫的种类与特点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活动流程:1. 引入话题: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昆虫的兴趣。

2.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昆虫的分类和特点,如蝴蝶、蚂蚁、蜜蜂等。

3. 学生观察:展示不同种类的昆虫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昆虫的外貌特征。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昆虫的特点,并选出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昆虫。

5. 分享与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介绍自己喜欢的昆虫的特点。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观察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第三章:昆虫的生态环境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活动流程:1. 引入话题: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昆虫的兴趣。

2.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昆虫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如昆虫如何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繁衍等。

3. 学生观察:展示不同昆虫的生活环境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昆虫的生活习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昆虫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并选出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昆虫。

小学五年级语文《装满昆虫的衣袋》课文及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装满昆虫的衣袋》课文及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装满昆虫的衣袋》课文及教案三篇小学五年级语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

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_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

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

这是课文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构想读着《装满昆虫的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

为了捉到纺织娘,他锲而不舍地寻找了三天;爸爸叫他放鸭子,他却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正是凭着这种浓厚的兴趣,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

读着读着,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这个孩子所吸引。

在阅读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时,我们惊奇地看到,法布尔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诙谐的语调,把一个个昆虫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让我们情不自禁、兴趣盎然地随着他漫游于昆虫的王国。

在读法布尔的传记时,我们看到了很多令人感动的细节。

不论是在童年还是在后来的日子中,他始终是那迷恋昆虫。

读完这一切,我们真的想说: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呀!在教学时,我努力想把一个真实的法布尔全面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在本课,我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

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

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二点:其一,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使师、生、文本之间进行和谐的对话。

苏教版五年级上《装满昆虫的衣袋》语文公开课教案浏览优秀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装满昆虫的衣袋》语文公开课教案浏览优秀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语文公开课教案浏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与痴迷。

2.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培养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法布尔的情感。

难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会欣赏美。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昆虫图片3.研讨话题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昆虫吗?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昆虫的知识?(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法布尔为什么会对昆虫这么痴迷?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法布尔为什么会对昆虫这么痴迷?(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法布尔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四)小组活动a.你觉得法布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b.你从法布尔身上学到了什么?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从法布尔身上学到了什么?(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昆虫的特点。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昆虫,观察并记录它的特点。

2.各小组汇报观察成果,教师点评。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法布尔的短文。

2.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让学生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与痴迷,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和痴迷,以及他如何收藏昆虫的过程。

2. 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

3.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痴迷、偶尔”等词语造句。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和痴迷。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痴迷、偶尔”等词语造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法布尔收藏昆虫的过程,体会他对昆虫的热爱。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痴迷、偶尔”等词语造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生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装满昆虫的衣袋”?2.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

4.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如:法布尔为什么要把昆虫装满衣袋?他是怎样收藏昆虫的?5.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6. 教师总结,强调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和痴迷,以及他对自然、对科学的贡献。

7. 学生课后作业:用“痴迷、偶尔”等词语造句,并写一篇关于昆虫的小短文。

8. 课后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以及表达能力方面的进步。

2. 关注学生在探索昆虫世界兴趣方面的激发,观察学生是否对自然和科学表现出更多的热情。

3. 通过学生的昆虫短文,评估他们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深度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实地考察,让学生有机会亲自观察昆虫,增进对昆虫的了解和兴趣。

2. 邀请昆虫学家或自然教育者来校讲座,分享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进行昆虫观察日记的写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6篇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6篇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6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对大自然的热爱。

3、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明白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教学重难点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会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感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2、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一位用口袋来装昆虫的怪人,他是谁?生:法布尔。

出示:法布尔是。

(口头填空)2、根据回答,相机板书:着迷你能从文中为它找出两个近义词吗?(交流:迷恋、痴迷……)3、瞧,这就是法布尔!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知道这鼓起的口袋里装的是什么呀?4、过渡:法布尔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要想对他了解更多,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童年,走进他那与众不同的童年生活,体会他那份对昆虫的痴迷。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1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

(板书课题,齐读。

)二、细读课文:1、课文通过哪几件事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的?自读要求(2—10自然段)。

(幻灯片2)(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划出你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的句子。

2、学生自读批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讨论交流,(投影出示相关语句)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法布尔花了三天的时间才捉到一只纺织娘,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纺织娘?(a)找纺织娘(板书:捉纺织娘)① a 、(幻灯片3)“妈妈一看,儿子的手中拿着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

出示纺织娘图(体会纺织娘的可爱,指导朗读,读出对它的喜爱)b、“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

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三天前就注意到了,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为了一只纺织娘,在花园里整整守了三天。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通用13篇)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通用13篇)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通用13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这是课文的重点.二,教学目标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重点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四,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要素设计感故事感交响感共情感娱乐感意义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法布尔"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的无穷乐趣.2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品读感悟第二到第十自然段的内容.教学难点:深刻领悟题目的内涵,让学生得到启迪.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精神.讲解法布尔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布尔.出示视频:《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六条腿的舞蹈家.让学生欣赏,播放视频《昆虫记》的片段,让学生走进《昆虫记》走进法布尔的生活.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在优美体味童年生活的快乐.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设计要素设计感故事感交响感共情感娱乐感意义感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三,品读课文,自主感悟四,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华设计小组合作及情感教学的教学活动使本课极有设计感.自由朗诵,整体感知;聆听范读,比照仿诵.整体感悟: 学生思考,讨论,质疑以下问题.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多媒体法布尔生平事迹.介绍法布尔生活中的小故事.法布尔观察昆虫很着迷.他为了观察昆虫,居然连回家都忘了.学生互相讲述一下发生在童年时的故事出示视频:《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六条腿的舞蹈家使学生感受到法布尔富有诗意的语言和他敏锐的观察力...配乐《童年》学生朗诵法布尔观察昆虫着迷的片段.出示视频:《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观看了这个片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在优美体味童年生活的快乐.学生加上自己的动作,朗读法布尔捉虫的语句.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学生配乐朗读自己的喜欢的段落.互相赞美.了解法布尔的生平.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和小时候的故事有很大的关系.教会学生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生发,去拓展,去创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学生受到法布尔细致观察,严谨治学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2抓住“真实”,捕捉“真实”——《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片断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高子阳邮政编码:215300 e-mail:《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中有这么一些内容:“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拣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1)体会法布尔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

(2)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昆虫,你们都见过哪些昆虫呢?(学生自由回答)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

他从小就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把昆虫装进了自己的衣袋。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

(2)理解词语:着迷、迷恋、痴迷。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法布尔的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非常着迷,经常捉昆虫装进衣袋,遭到父母的责骂,但他依然痴迷于昆虫,最终成为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三)精读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句,用“____”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汇报(1)“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农活正要回家,却发现法布尔不见了。

他们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

”从“不见了”“着急”“边跑边呼喊”可以看出爸爸妈妈对法布尔的担心,也从侧面反映出法布尔经常因为观察昆虫而忘记回家,可见他对昆虫的着迷。

(2)“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

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三天前”就开始关注,“终于找到了”体现了法布尔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以及找到后的喜悦,说明他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和痴迷。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昆虫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3)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

(3)教育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昆虫及其特点。

难点:1. 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昆虫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昆虫图片、实物等教具。

3. 生字词卡片。

4. 探究活动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实物等引起学生对昆虫的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

(2)教师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

5. 探究活动:(1)分组进行观察和探究,了解昆虫的特点。

(2)各组汇报探究成果。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实践作业: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其特点,下一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学生参与度较高。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分组观察和讨论,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优势。

但在课文理解方面,部分学生对专业术语的掌握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1)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主人公对昆虫的热爱和收藏昆虫的过程。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装满昆虫的衣袋篇一课题就是课文的眼睛,也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最先接触到的文本信息。

由课题设计问题,切入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能突出教学重点,有效统领全文教学。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一匠心独运的课题,是提示法布尔性格特点和成功奥秘的点睛之笔,是后人设计法布尔塑像的创意之举,也是教师引领学生理解文本、走近人物、品味语言的切入点与突破口。

紧扣这一课题设计教学,不仅能有效突出课文的核心内容,突破教学难点,还有助于学生深入品味课文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

【教学重点】抓住课题,品读课文,从典型事例中读懂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和对梦想的执著追求。

【教学过程】一、切题导入1.出示法布尔塑像,引导学生观察:这是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塑像。

看了这尊塑像,哪一点留给你的印象最深?(抓住高高鼓起的衣袋,揭示并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了解大意。

3.质疑:你觉得法布尔的衣袋里仅仅装的是昆虫吗?里面还装着什么?(在课题的装字上加引号。

)设计意图:装满昆虫的衣袋既是这篇课文的课题,也是课文的一则妙语,它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法布尔痴迷昆虫与对自己梦想的执著追求。

然而让学生理解这样深刻隽永的表达还有一定的难度。

这时,教师可以从课题导入,设计法布尔的衣袋里还装着什么这一贯穿课堂教学的问题,以减少教学中的枝蔓,直奔教学的核心内容,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效果。

二、扣题品文1.师:课文中有一些词语直接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你能找出来吗?(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2.师:正如课题所写的一样,课文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小法布尔对昆虫世界的热爱。

自读课文第210自然段,看看课文从哪些事例中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请在这些词语、句子或段落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和体会。

(生自学,组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捉纺织娘放鸭时捉甲虫两个典型事例进行理解。

)3.品读捉纺织娘。

师:在法布尔眼里,这是一只怎样的纺织娘?(抓住全身翠绿、触角细长和动听的声音、歌唱家体会纺织娘的可爱、漂亮,以及法布尔对纺织娘的喜爱;抓住天黑未归和三天前终于等词语,体会法布尔捉纺织娘的不易和捉到纺织娘后的喜悦。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一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一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和执着,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3.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1.2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

2.教学难点2.1对法布尔热爱昆虫的情感体验。

2.2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昆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昆虫的特点。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昆虫知识。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2.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指导停顿、重音等。

3.课文理解3.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生字词学习4.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4.2学生组内交流,运用生字词造句。

5.课堂讨论5.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法布尔为什么热爱昆虫?5.2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拓展活动6.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昆虫模型或绘画作品。

6.2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交流对昆虫的喜爱。

7.2布置作业: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激发了学生对昆虫的兴趣。

在生字词学习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课堂讨论环节,学生能够各抒己见,对法布尔热爱昆虫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

五、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讨论、实践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对昆虫产生兴趣,认识常见的昆虫。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3. 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环境,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常见的昆虫,如蝴蝶、蚂蚁、蜜蜂等。

2. 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学习如何观察昆虫,培养观察能力。

4. 通过故事《装满昆虫的衣袋》,让幼儿了解昆虫的多样性。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幼儿观察昆虫,了解昆虫的特点。

2. 故事法:通过讲述《装满昆虫的衣袋》引导幼儿认识昆虫的多样性。

3. 实践法:让幼儿亲身体验捉昆虫,培养实践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幼儿交流观察昆虫的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装满昆虫的衣袋》2. 昆虫图片:蝴蝶、蚂蚁、蜜蜂等3. 昆虫标本或模型:蝴蝶、蚂蚁、蜜蜂等4. 捕虫网、放大镜等观察工具5. 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装满昆虫的衣袋》故事,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2. 认识昆虫:展示昆虫图片和标本,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特点。

3. 观察昆虫: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观察校园里的昆虫,培养观察能力。

4. 捕虫实践:指导幼儿使用捕虫网捕捉昆虫,体验捉昆虫的乐趣。

5. 昆虫绘画: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描绘所观察到的昆虫,培养绘画能力。

6. 交流分享:组织幼儿分享捕虫和绘画的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7. 总结: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环境,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观察昆虫时的兴趣和专注程度。

2. 评估幼儿在捕捉昆虫和绘画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关注幼儿在交流分享环节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开展昆虫主题的科学实验,如昆虫的习性观察。

2. 组织昆虫知识竞赛,增加幼儿对昆虫的了解。

3. 邀请昆虫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观察昆虫时,注意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2. 捕捉昆虫时要尊重生命,不要伤害到昆虫。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

小小昆虫趣:《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活动设计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昆虫的特点和习性1.2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探索兴趣1.3 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第二章:活动准备2.1 准备相关的昆虫图片、标本或实物2.2 准备装昆虫的容器(如小瓶子、盒子等)2.3 准备观察和记录昆虫的工具(如放大镜、笔记本等)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提问学生对昆虫的了解和观察经验。

3.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彼此的昆虫观察经历,讨论昆虫的特点和习性,并记录下来。

3.3 观察昆虫:带领学生到户外或自然环境中观察昆虫,让他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昆虫的形态和行为,并记录下来。

3.4 收集昆虫:引导学生用容器捕捉昆虫,但要尊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避免伤害昆虫。

3.5 观察和记录:学生将捕捉到的昆虫带回教室,用放大镜和笔记本仔细观察和记录昆虫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制作昆虫标本:学生可以尝试制作昆虫标本,将捕捉到的昆虫制作成永久性的展示品。

4.2 昆虫知识竞赛:组织学生进行昆虫知识竞赛,测试他们对昆虫知识的掌握程度。

4.3 昆虫艺术创作:学生可以发挥创意,用绘画、手工等方式创作与昆虫相关的艺术作品。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观察和分享昆虫知识。

5.2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知识竞赛中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

5.3 学生创造力:评价学生在昆虫艺术创作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六章:昆虫的生态与保护6.1 了解昆虫的生态作用:教育学生了解昆虫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包括传粉、控制害虫等。

6.2 探讨昆虫保护的意义:讨论昆虫保护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

6.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昆虫保护的实践活动,如种植昆虫栖息地、参与昆虫调查等。

第七章:昆虫的分类与进化7.1 学习昆虫的分类系统:介绍昆虫的分类系统,教育学生了解昆虫的分类等级和特征。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主人公对昆虫的热爱和收藏昆虫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实物等资源,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小小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3)培养学生勇于追求梦想,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主人公对昆虫的热爱和收藏昆虫的过程。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主人公在收藏昆虫过程中的坚持与执着。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昆虫的图片或实物。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准备生字词本,记录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引发对昆虫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3)齐读课文,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分段朗读,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展示生字词预习成果,教师点评。

(2)重点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3)学生练习运用生字词造句。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讨论,讨论主人公对昆虫的热爱和收藏昆虫的过程。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短文。

2. 拓展作业:(1)观察身边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虫虫救援:《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分享

虫虫救援:《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分享

虫虫救援:《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分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昆虫的特点和习性。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昆虫的特点和习性2. 文学作品《装满昆虫的衣袋》的欣赏和分析3. 创作自己的昆虫故事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各种昆虫,了解其特点和习性。

2.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 创作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昆虫故事。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各种昆虫的图片和资料。

2. 准备文学作品《装满昆虫的衣袋》。

3. 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昆虫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特点和习性。

2. 欣赏文学作品《装满昆虫的衣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作品内容,了解昆虫的世界。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昆虫知识和趣事。

4.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昆虫故事。

5. 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昆虫特点和习性的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文学作品欣赏中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3. 评价学生的昆虫故事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七、教学延伸1. 组织户外昆虫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昆虫。

2. 邀请昆虫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昆虫知识的深入了解。

3. 开展昆虫绘画比赛,鼓励学生用艺术形式表达昆虫世界。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安全,在进行户外观察活动时,注意防范昆虫叮咬和植物过敏等情况。

2. 在文学作品欣赏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尊重每个人的意见。

3. 在创作活动中,鼓励学生发挥个性,不限制想象力和创造力。

九、家长沟通与协作1. 家长应鼓励孩子参与昆虫观察和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

2.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户外昆虫观察,增进亲子关系。

3. 家长应鼓励孩子在家中进行昆虫故事创作,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装满”、“衣袋”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昆虫的特点。

(2)学会借助图片、资料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观察和探索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昆虫的特点。

2. 学会借助图片、资料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昆虫图片、资料。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谈谈对昆虫的了解。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

(2)教师讲解生字新词,让学生理解并会用词语造句。

(3)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 交流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出现的昆虫的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了解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课文中出现的昆虫的特点。

希望同学们课后观察大自然,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5.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

(2)观察身边的昆虫,了解其特点,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进入昆虫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采用分组讨论、问答等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思维能力。

3. 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分享对昆虫的了解。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讲解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5. 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出现的昆虫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装满昆虫的衣袋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着迷”、“迷恋”、“痴迷”等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并借助这三个词语理清文章结构,提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3.领悟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的表达方法及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4、从法布尔的故事受到启发,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从法布尔的故事受到启发,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字感受人物的思想。

品味文本中父母的责骂,初步领悟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学生自学,教师检查的形式,了解了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借助重点词句,培养学生对通过文字感受人物思想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品读文本中,法布尔父母的责骂语句,初步领悟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完成同步探究中的自学站部分。

收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名言等。

朗读《昆虫记》。

教师: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课:
1、板书课题,齐读。

质疑,如:谁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他的衣袋里为什么会装满昆虫?
2、师生交流质疑问题及对法布尔的了解。

师出示课件,简单介绍。

(课件内容为法布尔资
料)
二、检查预习: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自学生字词。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
(1)课件出示生字词:认读、记形。

重点强调“栖、蠕、载”的读音。

(2)学生完成课后第二题描红,重点指导“昆、察、殿”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

(4)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初读感知::
1、默读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概括。

在学生找到句子后,指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借用文中的中心句。

四、理清课文脉络。

1、哪些内容具体讲了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里?
2、小组交流给课文分段。

思考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主要又是写什么的。

3、课文的第二部分讲了几件事?分别在哪些自然段里?
4、学生思考并回答。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五、.指导学习第一段。

1、通读第一段,了解这段中的环境描写。

思考:法布尔生活的小村庄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说出:美、昆虫多)
通过哪些词句表现出来的?(抓住“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鸟栖丛生”、“小动物跑来跑去”来理解)
2、师引导:作者为什么在课文开头告诉我们这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领会法布尔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对他成为昆虫学家有较大影响。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五、品读第二大段。

感悟“着迷”
(一)学习第一个故事。

1、自由读2至3自然段。

然后概括这两段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概括)
2、这只纺织娘的外形怎样?画出相关句子。

法布尔捉到纺织娘的心情怎样?你是怎样感
受出来的?学生找出法布尔的语言(“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主要是通过“瞧”和两个“!”感受到,所以要读得语气强烈,读出高兴、激动的心情。

3、纺织娘最诱惑法布尔的是什么?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4、学生交流。

教师课件出示句子。

(“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不知是谁在
唱歌”“三天前,法布尔……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
5、引导学生体会法布尔的心情。

师:法布尔用了几天时间找到这只会唱歌的虫子?学生:三天。

师继续引导:这么长时间,一定费了很大功夫,想象一下法布尔从“听到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到“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期间会做些什么?
6、找到后心情怎么样?你又能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学生:终于。

学生读句子,体会法布尔兴奋的心情。

6、小结:法布尔沉醉在纺织娘的美妙歌声中忘记了回家,不放过任何观察昆虫的机会。

可见他对昆虫是多么着迷呀!(板书:着迷)
(二)学习第二个故事。

1、默读4到10自然段,画出表现法布尔迷恋昆虫的词句。

试写批注。

2、学生交流:
交流一:品读第四自然段,感受采集和观察昆虫给法布尔带来的乐趣。

“通过“逮蝴蝶”、“捉甲虫”以及在“水底世界”观察到的“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给法布尔带来的乐趣。

交流二:品读第五自然段,感受法布尔对小甲虫的喜爱。

从“闪烁着金属光泽”“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体会小甲虫在法布尔的眼里是多么的漂亮。

通过“放进”、“包上”、“装进”、“打算——好好欣赏”等词语体会法布尔对小甲虫的珍爱。

交流三:品读父母的态度部分。

出示课件,学生细读。

(内容为课文的7、8两自然段)
思考:这部分内容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部分内容?(学生尝试回答)
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结合人物语言体会“责骂”与“责备”的区别,
师小结:父母的责骂也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这样的侧面描写更加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板书:迷恋)
(三)、学习最后一段。

1、指名读。

2、说说法布尔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昆虫学家?学生回顾全文,由“着迷”“迷恋”到
“痴迷”(板书:痴迷)感受法布尔的执著精神。

3、课文结尾讲到了法布尔由于对昆虫的痴迷使其成为一个对人类对科学有着卓越贡
献的著名昆虫学家。

那么开头讲到对昆虫的痴迷了吗?(引导学生与文本开头中心句“着迷”相对应)知道这种表达方法叫什么吗?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
六、通读全课,合作探究:
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
引导说出“装满昆虫的衣袋”最能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表现他执著的追求,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七、出示《昆虫记》精彩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板书设计:
抓纺织娘着迷
5、装满昆虫的衣袋捉甲虫父母的责骂迷恋
(侧面描写)
引进了科学的殿堂痴迷
柴里矿区学校张园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