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祝福教案

合集下载

祝福教案(优秀9篇)

祝福教案(优秀9篇)

祝福教案(优秀9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

2.掌握作品倒叙式的结构方式及运用语言、肖像描绘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复述小说情节的能力。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其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培养学生概括主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1.体味鲁迅先生冷峻叙述中深沉的悲愤之情。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同情弱者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2.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3.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关注她的命运,思考其悲剧的根源,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1.祥林嫂有没有反抗性格,该如何评价。

2.学习小说传神含蓄、隽永洗练的语言,领悟其深层含义和情感。

教学方法1.通过学生复述课文,教师指导他们概括小说的情节。

2.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及“我”的角色意义等。

3.朗读精彩语段,体悟语盲的深层含义及情感。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

2、指定学生分别从“我”和“祥林嫂”两个角度复述课文,深刻把握小说内容。

3、讨沦几次“祝福”景象描写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鲁迅先生在《坟·灯下漫笔》中把中国封建历史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对于“快乐着我们的快乐,幸福着我们的幸福”的二十一世纪的你们来说,真可谓“不是我想象”。

然而,事实原本如此不可更易。

今天,让我们读读先生的《祝福》听听主人公“祥林嫂”哀怨凄楚的倾诉吧!二、解题1.背景介绍《祝福》发表于1924年。

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五篇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五篇

《祝福》教案【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教学重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难点】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本教时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板书)二、介绍背景:《祝福》写于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

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祝福》教案优秀6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环境的作用。

重点、难点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先生曾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概括为两个时代“……”,在《狂人日记》中他说:“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

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的拒绝。

这即所谓先生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

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史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祝福》。

教师提问:(1)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特点?明确:在序幕后写出了故事结局,属倒叙手法。

(2)这种叙述方式有何特点及作用?明确: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对读者有较强的吸引力;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死去,而且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人物的矛盾关系。

二、自读思考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编写出结构提纲。

2、简单概括小说的叙事特点。

3、仔细阅读小说中关于“祝福”场景的描写,体会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三、研读讨论1、讨论小说标题的含义。

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

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

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学说祝福的话,来表达对同伴和亲人的祝福。

2、设计和装饰祝福卡。

活动准备:1、挂祝福卡的树。

2、将不同形状的卡纸用红绳子穿起来。

活动过程:一、祝福大比拼。

1、幼儿已经收集了大量的祝福语,我们都会说,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会说的祝福语多。

2、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说祝福语比赛,规则不能说重复的话,看哪一组说的祝福的'话多。

二、装饰祝福卡。

1、选择适合自己祝福语的卡片。

例如:圆形祝福老人身体健康、心型送给同伴。

2、用彩笔画出对亲人和同伴的祝福。

老师做巡回指导。

三、祝福树。

1、幼儿自己将画好的祝福卡片装饰在树上。

2、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祝福卡是送给谁的。

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篇二」一、教案设计学生分析:大班孩子临近毕业,孩子们即将离开幼儿园,成为一名小学生。

他们有很多不舍,舍不得幼儿园、舍不得老师、舍不得幼儿园的弟弟妹妹对于朝夕相处在一起的弟弟妹妹们,她们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对于我们中班的弟弟妹妹也有很多心理话想对哥哥姐姐说。

于是设计这样一个互动活动目标设计:1、在与哥哥姐姐的互动中,理解诗歌内容,尝试创编诗歌。

2、能大胆的说出自己对哥哥姐姐的祝福,体验这份珍贵的友情。

过程设计:一、哥哥姐姐送祝福(理解诗歌内容)二、弟弟妹妹送祝福(尝试创编诗歌)三、互赠送礼物资源设计:哥哥姐姐准备一句话(诗歌形式);中班幼儿准备小礼物评价设计: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切,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

教学内容正确充实,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突出重点,能联系实际。

教师教学环境有序、互动、民主、和谐。

教师为人师表,有探求新知的热情二、课堂实录一、哥哥姐姐送祝福(理解诗歌内容)(大班三位小朋友进教室)t:大班的哥哥姐姐马上要毕业了,要离开生活了三年的幼儿园,她们有很多心里话想跟你们说。

让我们用掌声欢迎哥哥姐姐。

(“弟弟妹妹好”,“哥哥姐姐好”互相问好)。

让我们听听哥哥姐姐的心里话。

《祝福》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祝福》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祝福》优秀的教学设计《祝福》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祝福》优秀的教学设计1【设计意图】小说的教学一般是从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中,获得对小说的理解。

本课堂设计试图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重点抓住小说中几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小问题,来把握人物的主题,体会小说的创作技巧。

【问题设计】一个日子;二次微笑;三样眼神;四场飞雪:五张账单。

【课堂准备】投影仪、视频材料【课堂时数】二课时【一课时】【教学要点】感知课文,理清情节线索。

分组研究问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已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已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鲁迅的又一篇杰出小说《祝福》,这篇小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或多种话剧。

它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魅力呢,请看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⒈速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⒉指名学生讲述故事梗概,理清情节。

⒊解读课文的叙述技巧。

板书:情节内容时间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叙开端初到鲁镇三个半月五发展被迫改嫁两年高潮再到鲁镇约两年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⒈“祝福”的日子到底在那一天?具体时间呢?⒉祥林嫂在祝福前夜寂寞死去,但她生前曾给世人留下过甜甜的笑容,请你找出来读读,你能在这些笑容背后发现什么吗?⒊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在本文中,鲁迅是怎样实践他的写作主张的?请你找出本文描写祥林嫂眼睛的句子,并品出其中的内蕴。

⒋鲁迅先生在他的《花边文学》中的《大雪纷飞》一文中,盛赞《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段中写雪的“神韵”。

其实,他《祝福》中的四次写雪更加值得一赞。

请你找出来,品味品味。

⒌熟读课文,找出小说中关于金钱零星表述的语句。

比较阅读,看看能发现什么。

【二课时】【教学要点】交流心得,总结课文。

【教学点拨】⒈“一个日子”:简析:“我”是在“送灶”的这一夜回到鲁镇的,在鲁四老爷家里呆了两天,“我”遇到祥林嫂是“昨天下午”,“又过了一夜”,所以我从短工那里知道祥林嫂死的消息是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晚饭前”。

鲁迅祝福教案(6篇)

鲁迅祝福教案(6篇)

鲁迅祝福教案(6篇)鲁迅《祝福》教案篇一教学要点1、分析样林嫂所处的典型环境,剖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及小说主题。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祥林嫂的反抗。

3、深层把握“祝福”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人,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思想家们所理解的‘纯粹’的个人”。

文学反映人的生活整体,也只有通过“生活本身形式”(车尔尼雪夫斯基)才能得到完满的表现。

因此,在艺术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的“关键在于个别的环境”(马克思)。

那么,在《祝福》中,围绕和促成人物行动的环境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研读小说的环境描写1、提问:作者把祥林嫂的悲剧置于“鲁镇”这个“舞台”上来演绎,“鲁镇”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那里表现出怎样的世态风情(1)学生集体朗读小说的第1~2段。

(2)学生勾画关键句子进行体会,然后前后桌进行交流。

(3)学生自由发言后,明确:①鲁镇是一个封闭式的社会。

许多传统习俗、封建观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级关系在鲁镇的人与人之间被异常严格地遵守着。

如,当“我”离开五年之后重回鲁镇时,最强烈的感觉是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准备“福礼”的是女人,而“拜的却只限于男人”。

②鲁镇弥漫着浓厚的迷信气氛。

“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人们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对神的祈求上。

2、学生思考: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1)学生默读课文,摘录有关语句。

(2)思考后明确: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

他向“我”大骂康有为,康有为主张变法,但是他因循守旧。

他“案头”堆放的是“理学”著作,墙上挂的是朱子格言;孔孟之道流布于周身血脉,封建伦理浸透了通体细胞。

孔孟理学、封建伦常正是他处世立身、待物行事的准则。

可见,鲁四老爷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

3、学生思考:祥林嫂周围的其他人对其态度如何明确:祥林嫂周围的人对她表现出令人颤栗的凉薄与冷漠。

高二语文《祝福》教案

高二语文《祝福》教案

高二语文《祝福》教案高二语文《祝福》教案【一】一、教学环节及时间预设环节一:导入新课——注重学生体验,直击主旨2分钟环节二:文本探究自主学习5分钟合作探究20分钟思辨深入7分钟环节三:互动分享——价值引领10分钟环节四:拓展延伸二、板书设计三、评价系统——《诸城一中高效课堂提问评价系统》环节一导入新课。

初步感知余秋雨《废墟》中“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

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为本节课解读这位“停在中国心脏上”的作家通过这篇“真正深沉的文学作品”中关于“民众心灵”的揭秘的铺垫。

以初中课文鲁迅>文鲁迅先生的作品《藤野先生》和《药》中关于“看客”的文字描写导入新课,直击主题。

导入新课,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成,注重深和新。

学习方式:学生齐读,问题引领。

时间:2分钟左右环节二文本探究第一步,自主学习从分析语言角度入手,以讲述“看客”故事的角度进行文本的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句中能准确揭示看客心态的用词。

2.概述这一“看客”与被看者之间的故事,分析其心态,剖析其在被看者生命历程所起的作用。

3.时间5分钟左右。

第二步,合作探究以问题引入。

鲁迅说:这一类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里,古来不晓得死了多少人物。

学生合作探究这“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里都有哪些人物。

学生自由分析,对其中的问题处进行当堂讨论探究,进行个性化解读。

重点探究的看客为:我、鲁镇的女人们、短工。

探究方式为,老师引领,学生分析,老师补充,学生感悟。

以分析“短工”这一形象,分析本环节的学习探究过程:重点分析下面片段:“也许有罢,——我想。

”我于是吞吞吐吐地说。

祥林嫂接着就说,“那么,也就有地狱了?”“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

“地狱?——论理,就该也有。

——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祥林嫂不断地追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

《祝福》教学设计15篇

《祝福》教学设计15篇

《祝福》教学设计15篇《祝福》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祝福》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祝福》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第5课时)1.通过文本群读,对比认识“奴性人物”身上不同的“套子”。

2.通过对比联读,认识人物辛酸经历背后的社会问题及悲剧性结局的内在原因,并体会作者包含的情感。

【学习过程】(一)情景再现—“演员请就位”“讲述者”演员请就位:剧目:《孔乙己》、《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根据之前的学习,自由结组排演课本剧,角逐课堂现场表演机会)讲述者:篇目:《孔乙己》、《祝福》、《套中人》(根据之前学习,自由参加,要求以第一人称完成故事讲述,角逐展示机会)(二)对比阅读:不同的“套子”对比三个人物,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竟都被包裹在层层套子之中,最终被套子束缚、被社会所吞噬。

小组活动:分小组探讨三人身上不同的“套子”。

1.孔乙己的套子2.祥林嫂的套子3.别里科夫的套子(三)共性探讨:同样的奴性百科词条:基于生存欲望,根据个人认知力在现实中的有限理性选择,完全服从。

它是暴力恐吓、利益诱惑和思想禁锢的产物。

心理学:一种内化为自身主动性、自觉性的意识与行为,表现为对被给予的,对自身有消极意义的事物的无原则的接受性。

小组活动:分小组探讨三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反抗,为何将其三人界定为“奴性人物”?(四)思维跟进任务:课题的现实性意义(第六课时:思辨性写作)写作:学习了《装在套子里的人》专题之后,我们看清了别里科夫等三人身上的“套子”,了解了他们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最终还是走向死亡的结局。

有同学认为现实社会中到处都是“套子”,自己也是奴性人物。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以“套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孔乙己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鉴赏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环境描写及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

因此,研究性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阅读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必然是今后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向。

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研究性教学方式,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式学习。

情感目标:揣摩小说标题的`重要意义,深刻体会造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原因。

教学设计提要本设计由4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熟悉课文,展示研究方向,小组明确探究目标;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三课时:小组探究成果交流。

第四课时:完成研究小论文教学过程及步骤第一课时1、熟悉课文: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旨在让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一个大概了解。

2、展示研究方向,明确探究目标:教师将课文分为四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又列若干小课题,具体如下:A、人物鉴赏:a、祥林嫂b、鲁四老爷c、柳妈d、卫老婆子e、四婶f、祥林嫂的婆婆g、我B、情节鉴赏:a、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b、祥林嫂死因探究C、环境鉴赏:a、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b、祝福景象的描写及其作用;c、文中关于雪的描写及其作用D、表现手法鉴赏:a、人物刻画方法;b、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以上课题用投影展示出来;为使每个大课题都有人研讨,规定每一大组挑选一个大课题。

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明确了任务,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选相同子课题的为小组,充分交换意见后,每个大课题组推推举1—3位同学在课内展示本组研究成果。

小组探究成果交流。

每个小组推荐1—3名同学上讲台陈述本组的研究成果,要求每人发言不超过四分钟。

第三课时课内完成研究小论文。

在小组研究成果陈述的基础上。

老师提供下列小论文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

题目有:1、祥林嫂的反抗精神2、祥林嫂死因探究3、祥林嫂个人简历4、文题—“祝福”之我见5、(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人物形象之我见6、雪景作用之我见7、描写祝福景象的意义8、祥林嫂生活圈内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剖析9、祥林嫂内心世界探究10、对祝福人物刻画的一点看法《祝福》优秀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识记A、关于《彷徨》B、烟霭等词语2、理解、分析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D、倒叙手法(复习)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预习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2、读23遍课文第一课时一、导入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B、1924年前后的历史:辛亥革命1911年、五四运动1919年。

《祝福》(公开课教案)

《祝福》(公开课教案)

《祝福》(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祝福》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之一,描绘了旧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民群众的苦难。

1.2 学生分享:让学生提前阅读《祝福》,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1.3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旧社会的残酷现实,培养学生对人民群众的关爱和同情。

第二章:文本分析2.1 教师讲解:详细讲解小说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

2.2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关系,分享讨论成果。

2.3 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第三章:角色扮演3.1 教师指导:为学生分配角色,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3.2 学生表演:学生根据角色扮演要求,进行表演。

3.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第四章:小组讨论4.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讨论小说中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分析作品对现实的启示。

4.2 学生分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师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5.3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小说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六章:作品背景探究6.1 教师讲解:介绍《祝福》创作的历史背景,包括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

6.2 学生分享: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享对作品背景的理解和发现。

6.3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作品,认识到文学作品与历史背景的关联。

第七章:文学技巧分析7.1 教师讲解:分析《祝福》中的文学技巧,如象征、讽刺、对比等。

7.2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文学技巧在小说中的应用和效果,分享讨论成果。

7.3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文学技巧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第八章:作品主题探讨8.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探讨《祝福》中的主题,如封建礼教、人伦关系等。

8.2 学生分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祝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祝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祝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祝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祝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将学习的是高一必修三中的第十三单元《祝福》。

该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一位勇敢坚韧、顽强不屈的女孩——爱丽丝。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到外表虚幻、内心坚强的女孩爱丽丝的故事,感受到女性的坚韧与意志力,同时学会了如何敬重、理解和欣赏不同的人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祝福》的背景及作者Thomas Hardy2.理解小说中爱丽丝和史蒂芬的性格特征和人生态度3.学习小说中使用的叙述技巧和写作手法能力目标:1.学会对小说进行分析、解读和评价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情感目标:1.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人生、人性2.懂得尊重与理解不同的人生选择3.培养学生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与担当精神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小说的背景、故事情节以及主要角色的心理变化2.掌握小说的写作手法和叙述技巧难点:1.理解小说中爱丽丝和史蒂芬的性格特征和人生态度2.如何通过小说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认识人生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授课、小组讨论、个人答题、情境教学等。

其中,情境教学为本次课的亮点。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领悟爱丽丝的感受和人生选择,进而思考自己的人生。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PPT介绍小说的背景,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阅读指导:分组阅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内心变化。

3.情境教学:以爱丽丝和史蒂芬的角色扮演为例,引导学生感受其情感、人生选择和梦想。

4.讨论答疑:就阅读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答疑,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含义和书写情感。

5.个人答题:针对小说中的重要语段进行阅读,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把握能力与鉴赏能力。

6.课堂总结:通过总结呈现学生所学知识点,提醒学生回归主题。

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方式,提醒学生认识自我、探究恐惧与勇气,引导学生深入地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多样性。

祝福教案(精选多篇)

祝福教案(精选多篇)

祝福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祝福的定义与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祝福的定义和内涵让学生理解祝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祝福的定义与特点祝福的意义和作用祝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祝福的定义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祝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讨论祝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口头报告:让学生口头报告一个他们给予或收到的祝福案例第二章:祝福的语言表达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祝福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传递祝福2.2 教学内容祝福的语言表达方式祝福语的常用词汇和句型如何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祝福语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祝福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常用词汇句型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不同场合使用祝福语2.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不同场合使用祝福语的恰当性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一段祝福语,评估其表达的准确性和贴切性第三章:祝福的非语言表达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祝福的非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用非语言传递祝福3.2 教学内容祝福的非语言表达方式祝福的非语言符号和动作如何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非语言祝福方式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祝福的非语言表达方式和符号动作观察学习法: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场合下的非语言祝福行为3.4 教学评估观察记录:评估学生对不同场合非语言祝福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小组讨论:讨论祝福的非语言表达在传递祝福时的作用和效果第四章:祝福的文化差异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祝福方式和差异让学生学会如何适应不同文化的祝福习惯4.2 教学内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祝福方式和差异祝福的文化习俗和传统如何适应和尊重不同文化的祝福习惯4.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祝福方式和差异文化案例分析法:分析祝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具体实践4.4 教学评估文化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祝福方式和差异的理解和分析小组讨论:讨论如何适应和尊重不同文化的祝福习惯第五章:祝福的实践与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祝福的实践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祝福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场合5.2 教学内容祝福的实践技巧祝福在日常生活场合的应用祝福在特殊场合的应用5.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祝福的实践技巧和不同场合的应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不同场合下的祝福行为5.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不同场合下祝福行为的恰当性和有效性实践报告:让学生汇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祝福的实践经验和感受第六章:祝福的艺术表达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祝福通过艺术形式表达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艺术创作传递祝福6.2 教学内容祝福与艺术的结合形式祝福的艺术创作方法和技巧不同艺术门类中祝福主题的作品分析6.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祝福与艺术的结合形式及创作方法欣赏分析法:欣赏和分析不同艺术门类中的祝福主题作品创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一件祝福主题的艺术作品6.4 教学评估作品展示:评估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及祝福主题的表达小组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作品的祝福主题表达和艺术技巧第七章:祝福的音乐表达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祝福通过音乐形式表达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音乐创作传递祝福7.2 教学内容祝福与音乐的结合形式祝福的音乐创作方法和技巧不同音乐风格中祝福主题的作品分析7.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祝福与音乐的结合形式及创作方法欣赏分析法:欣赏和分析不同音乐风格中的祝福主题作品创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一首祝福主题的音乐作品7.4 教学评估作品展示:评估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及祝福主题的表达小组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作品的祝福主题表达和音乐技巧第八章:祝福的文学表达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祝福通过文学形式表达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文学作品传递祝福8.2 教学内容祝福与文学的结合形式祝福的文学作品分析和欣赏创作一篇祝福主题的文学作品8.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祝福与文学的结合形式及创作方法欣赏分析法:欣赏和分析祝福主题的文学作品创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一篇祝福主题的文学作品8.4 教学评估作品展示:评估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及祝福主题的表达小组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作品的祝福主题表达和文学技巧第九章:祝福的视觉艺术表达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祝福通过视觉艺术形式表达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视觉艺术创作传递祝福9.2 教学内容祝福与视觉艺术的结合形式祝福的视觉艺术创作方法和技巧不同视觉艺术风格中祝福主题的作品分析9.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祝福与视觉艺术的结合形式及创作方法欣赏分析法:欣赏和分析不同视觉艺术风格中的祝福主题作品创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一件祝福主题的视觉艺术作品9.4 教学评估作品展示:评估学生的视觉艺术创作能力及祝福主题的表达小组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作品的祝福主题表达和视觉艺术技巧第十章:祝福的综合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的祝福知识和技巧综合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中灵活运用祝福传递情感10.2 教学内容祝福在日常生活、工作、社交等场合的应用祝福在不同文化、年龄、性别等群体中的适应性设计和实施一个祝福的综合实践项目10.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祝福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和适应性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文化、年龄、性别等群体中的祝福实践实践项目法:设计和实施一个祝福的综合实践项目10.4 教学评估实践报告:评估学生设计和实施祝福实践项目的能力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评价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和祝福传递效果第十一章:祝福与心理健康的关联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祝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祝福提升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11.2 教学内容祝福与心理健康的关联研究祝福对个人情绪和心理状态的积极影响运用祝福提升自身和他人心理健康的策略讲解法:讲解祝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和影响案例分享法:分享祝福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案例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运用祝福提升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1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祝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理解实践报告:让学生汇报如何运用祝福提升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第十二章:祝福与社会关系的构建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祝福在社会关系构建中的作用12.2 教学内容祝福在社会关系构建中的作用和意义祝福在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中的运用技巧运用祝福构建和谐社会的策略1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祝福在社会关系构建中的作用和意义角色扮演法:模拟祝福在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中的应用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运用祝福构建和谐社会12.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运用祝福的能力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祝福与社会关系构建的理解第十三章:祝福与文化传承的意义让学生了解祝福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祝福传承和弘扬文化13.2 教学内容祝福在文化传承中的意义和价值祝福在弘扬和传承文化中的作用运用祝福传承和弘扬文化的实践方法1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祝福在文化传承中的意义和价值文化案例分析法:分析祝福在文化传承中的具体实践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运用祝福传承和弘扬文化13.4 教学评估文化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祝福在文化传承中的理解和分析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祝福传承和弘扬文化的实践方法的理解第十四章:祝福与职业发展的关联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祝福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祝福提升自身的职业发展14.2 教学内容祝福在职业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祝福在职场中的实际应用运用祝福提升职业发展的策略讲解法:讲解祝福在职业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案例分享法:分享祝福在职场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运用祝福提升职业发展1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祝福与职业发展关系的理解实践报告:让学生汇报如何运用祝福提升自身的职业发展第十五章:祝福的总结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祝福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持续运用祝福15.2 教学内容回顾和总结祝福的学习内容和重点祝福在生活中的持续应用和实践对祝福的学习和应用进行反思和总结15.3 教学方法讲解法:回顾和总结祝福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小组讨论法:讨论祝福在生活中的持续应用和实践反思和总结法:对祝福的学习和应用进行反思和总结1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祝福学习内容的掌握和理解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祝福的定义与意义,包括祝福的语言表达、非语言表达和文化差异。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6篇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6篇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6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2、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封建社会广大下层劳动妇女低下社会地位和不幸遭遇,关注社会发展,体味人生意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教学难点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形成一定的鲁迅小说的讲课方法思路模式,尽量在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中凸显自己的教学个性,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小说教学。

甚至发展会写小说了。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出示封例图片)这是祥林搜,她是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开山之祖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鲁迅先生确实是一代文学巨匠,在2023年的全球阅读排行榜上,鲁迅先生的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分别雄据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从而揭开了中国新文学的序幕,他的这两本短短的小说集,内容深切,格式特别,茅盾先生在《读呐喊》一文中说: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见到了绚丽的阳光。

感受是那样的至深至切。

如果说,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开拓者的话,那么鲁迅先生则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拓者,今天让我们走进祥林嫂,去感受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被旧制度所吞噬。

本文写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

二、学生速读,并思考:这篇小说主要写了有关祥林嫂的哪些事情?三、文本研读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板书:情节、人物、环境。

《祝福》(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祝福》(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祝福》(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祝福》(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祝福》(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祝福》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2. 掌握小说中重要的词汇和句子;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祝福》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2. 重要的词汇和句子;3. 文学审美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2. 课堂演示与小组合作相结合;3. 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课前问答学生自己组成小组,互相提问对小说《祝福》是否有所了解并回答。

2. 课堂讲解教师介绍小说《祝福》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3. 学生读书笔记学生在阅读小说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进行详细的读书笔记,并就读书笔记和个人见解讨论。

第二课时1. 课前提问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有关小说《祝福》的重要词汇和句子,并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其中的内在含义。

2.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基于讲解与讨论得出的结论,进行小组合作,分别分析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并做出总结性的报告。

3. 班级分享每个小组对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汇报,并进行班级分享和交流。

第三课时1. 课前问答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互动游戏: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用图片的形式进行图像化,并让学生一起完成这个互动游戏。

2. 课堂技能演示学生通过小说情节的图像化呈现,进行技能演示,同一时间段内,其他学生要称赞他们的表演,培养学生的文艺审美和批判性思维。

3.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并就学生的优点与不足进行指导。

五、教具准备:1. 课件;2. 小说《祝福》;3. 读书笔记本。

六、课后作业1. 总结性报告,对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做出个人见解;2. 教师留给学生一些关于小说《祝福》的问题,在下一次上课时,学生要做出个人答案和小组分析报告;3. 学生布置作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写一个关于小说的读后感,并进行班级分享。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提高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

(2)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

(3)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作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妇女命运的关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祝福》。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语句。

(2)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作品主题思想的认识。

(2)学生练习写作,表达对作品现实意义的思考。

(2)拓展阅读,推荐相关文学作品。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祝福》,整理学习笔记。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作品主题思想的短文。

3. 阅读课后拓展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学作品。

高考语文《祝福》教案大全

高考语文《祝福》教案大全

高考语文《祝福》教案大全作品叙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祝福》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考语文《祝福》教案大全一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1)了解鲁迅及其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2.解析:(1)本文是《彷徨》第一篇,写于辛亥革命后,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存在。

作者内心苦闷找不到社会的出路,看不到前进的希望,于是创作出在黑暗中绝望挣扎的祥林嫂形象。

(2)课文篇幅较长,又运用了倒叙手法,必须先理清课文情节才有利于进一步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增加学生对鲁迅的了解。

(2)提高学生阅读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解析:(1)通过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的介绍,更好地掌握本文的时代背景。

(2)通过简洁明了地复述课文故事情节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课前预习题(1)你知道的鲁迅的名句有哪些?(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小说的叙述顺序有哪些?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鲁迅的文章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强烈的个人情感和独特的批判视角,学生初读较难把握。

通过对鲁迅的介绍,增加学生对鲁迅文章的熟悉情感,从而提高阅读兴趣。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课文篇幅长,又有不少多音字和不常见的词,可借助录音机播放朗读带,让学生能够感受课文内容情节。

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基本流程导入→ 感知鲁迅→ 理清情节→ 目标检测(二)教学情景1、导入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

其中有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这篇小说又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让我们一起边走近鲁迅,欣赏《祝福》。

2.感知鲁迅问题1:查阅资料,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

2023年《祝福》教案汇编七篇

2023年《祝福》教案汇编七篇

2023年《祝福》教案汇编七篇《祝福》教案篇1教学内容: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肖像等的品析,了解祥林嫂的性格、心理及其变化等。

教学目标: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初步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认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激起学生对祥林嫂的不幸的深切同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爆竹声声辞旧岁,祝福句句迎新春。

在这喜庆团圆、迎春接福的时刻,有一个人,却无家可归、寂然地死去了。

这个人,就是“祥林嫂”。

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祝福》。

二、梳理情节方式:请一个学生按照时间顺序简述祥林嫂的半生经历。

提问:课文将祥林嫂的死放在__开头部分,采用了什么叙述手法?有什么作用?倒叙设置悬念,引起人们的惊疑。

三、人物形象分析鲁迅先生不是画家,可他分明又是“高明的画家”,他用文字给不同时期的祥林嫂进行了肖像素描,这节课就让我们以“祥林嫂印象剪影”为主线去了解祥林嫂其人。

学习方式:先共同学习,然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再各组汇报学习所得。

祥林嫂印象剪影之一(初到鲁镇)1.诵读“她不是鲁镇人。

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

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

但是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

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

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

她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

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教学目的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二、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几篇课文教有所重,形成一个疏密有致浓淡互补的单元教学整体。

三、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可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

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例如课余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祝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说的内容。

教学时数三教时预习指导一、课前阅读《单元知识和训练》中的基础知识部分,了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及有关知识。

二、熟悉课文,掌握课文中有关词语。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介绍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检查预习1.解释词语。

寒暄尘芥堆淡然俨然咀嚼赏鉴沸反盈天不更事《四书》(见教材注释)2.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

研习新课1.学生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教师点拨,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见前面教学目的,可以板书)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统一意见,形成下面的表格: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自己的特点?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手法。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讨论归纳: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呢?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提问: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明确:“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3.指导学生研读序幕部分有关环境描写。

学生自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讨论归纳: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

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

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

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

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

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4.初析鲁四老爷形象学生阅读第1—2段有关鲁四老爷的部分,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鲁四老爷的?从中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小结:鲁四老爷是一个迂腐保守、虚伪落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顽固地维护封建旧制度旧思想,是没落的封建阶级代表人物。

作者刻画人物用笔不多,却正面侧面相结合,虚实相映,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5.学生朗读这两段,进一步体会理解。

布置作业1.写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祥林嫂的故事》。

2.画出文中祥林嫂前后几次的肖像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3.做“思考和练习”一。

第二教时交流作业,由两位同学读《祥林嫂的故事》,在学生互议的基础上,教师简要评议。

研习新课1.学习阅读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来的部分。

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讨论归纳: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

(年轻,勤劳,朴实,新寡)眼睛:顺着眼。

(善良温顺)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

(勤快耐劳)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择其要点板书)提问: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是什么态度?明确:皱眉,讨厌她是寡妇。

提问: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是什么含义?讨论归纳:1.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

寻人时,也仍然是“踱”。

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

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

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

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

“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2.讲析祥林嫂被迫改嫁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为什么只有四婶还提起祥林嫂?明确:祥林嫂似乎从人们记忆中消失了,四婶还问起她,也仅仅因为后来再也雇不到像她那样不懒不馋、勤快能干的佣人。

为后文收留祥林嫂打伏笔。

提问: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什么?祥林嫂“闹”得出格又反映什么?这部分的结果怎样?教师讲解: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地位,死了丈夫还得受制于婆婆。

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

祥林嫂的反抗,并不是因为在读书人家里做过事,而是她的自发反抗,她要摆脱这任人宰割的命运。

在当时的社会,她的反抗不可能有结果。

这部分最后交代了祥林嫂嫁了勤劳朴实的贺老六,并有了一个儿子。

读者读到这里,往往会稍松一口气。

但祥林嫂的命运究竟如何呢?我们继续研读。

3.讲析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这一部分。

学生速读这一部分内容,概括主要情节。

明确:①祥林嫂再次到鲁镇做女佣。

②祥林嫂的痛苦悲伤成了人们咀嚼品味和取笑的材料。

③柳妈的恐吓和祥林嫂捐门槛。

④祥林嫂捐门槛后仍得不到解脱,最后被赶走沦为乞丐。

提问: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明确: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择其要板书)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提问:原来不爱说话的祥林嫂为什么反复讲阿毛的故事?人们的反应怎样?讨论归纳:是因为她心中非常悲伤,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

但人们却很少同情和怜悯,在鲁四老爷家不让她干祭祀的活,镇上的人们很快就厌倦了她的故事,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

这些,说明在那个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祥林嫂享受不到一个普通人的权利,要忍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在讨论中注意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并分析“思考和练习”六的三个句子)提问: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祥林嫂为什么要化那么大的代价去捐门槛?捐门槛后祥林嫂有哪些变化?讨论归纳:柳妈是个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毒害的小市民。

她的话,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但却使祥林嫂思想上更加痛苦。

祥林嫂花了12元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

所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运了。

请一学生朗读“冬至的祭祖时节……那我可不知道”。

思考:使祥林嫂受到致命的打击是什么?接着祥林嫂发生了什么变化?讨论归纳: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

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可四婶仍不让她沾手。

其实,四婶的背后是鲁四老爷的话:“伤风败俗”,“祭祀的时候可用不着她帮手。

”正是鲁四老爷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

祥林嫂受到打击后“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胆怯,惴惴,是一个木偶人(阅读时注意这一段的重点词和关联词语),作者写出了祥林嫂精神上的巨大变化,显示了心灵上的巨大创伤。

最后,祥林嫂竟被鲁四老爷一脚踢开。

思考: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明确: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

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

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布置作业1.将祥林嫂临终前的肖像描写与前两次比较,体会其对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的作用。

2.思考小说取名《祝福》的深刻含义。

3.完成“思考和练习”五。

第三教时复习旧知识由同学回忆祥林嫂两次到鲁镇时的肖像描写,特别是眼睛的变化,填入小黑板上的表格。

研习新课1.阅读前面第3段开始的内容,思考: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明确:(填入小黑板中的表格)(前两次的内容从略,也可以用幻灯投影。

)从这一次的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出,祥林嫂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2.比较几次肖像描写,讲析作者刻画人物的特色。

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

鲁迅先生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画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

从开始时的“顺着眼”,到第二次来鲁镇时的“眼角带着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临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都有丰富的内涵。

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无声的控诉。

3.思考:祥林嫂的疑问反映了什么?应该怎样认识?讨论归纳: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有一个核心,死掉的一家在地狱能否见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