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祝福》教案

合集下载

《祝福》教学设计(通用6篇)

《祝福》教学设计(通用6篇)

《祝福》教学设计《祝福》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祝福》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祝福》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本文综合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点拨、分析、研讨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二、分析、讨论写作特点:1.精当的环境描写。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①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可见富人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廉价奴隶的血汗之上的。

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

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

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学会朗读、默读和精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2)认识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

(2)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祝福》的相关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让学生结合课后注释,解决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内容,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结合时代背景,阐述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总结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谈谈自己的感悟。

3. 针对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启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祝福》语文教案

《祝福》语文教案

《祝福》语文教案
《祝福》语文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祝福》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祝福》语文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白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1、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2、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3、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二、教学重难点:
1、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3、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4、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三、教学时数:
3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鲁迅的《祝福》教案

鲁迅的《祝福》教案

鲁迅的《祝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掌握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和作品的历史背景。

(3)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想象力,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氛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尊敬和热爱,了解其文学贡献。

(2)感受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关注弱势群体,弘扬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和作品的历史背景。

(3)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分析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3)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心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概述《祝福》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氛围,理解人物心理。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培养同理心。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2. 请你谈谈对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的理解。

祝福教案(优秀9篇)

祝福教案(优秀9篇)

祝福教案(优秀9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

2.掌握作品倒叙式的结构方式及运用语言、肖像描绘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复述小说情节的能力。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其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培养学生概括主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1.体味鲁迅先生冷峻叙述中深沉的悲愤之情。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同情弱者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2.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3.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关注她的命运,思考其悲剧的根源,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1.祥林嫂有没有反抗性格,该如何评价。

2.学习小说传神含蓄、隽永洗练的语言,领悟其深层含义和情感。

教学方法1.通过学生复述课文,教师指导他们概括小说的情节。

2.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及“我”的角色意义等。

3.朗读精彩语段,体悟语盲的深层含义及情感。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

2、指定学生分别从“我”和“祥林嫂”两个角度复述课文,深刻把握小说内容。

3、讨沦几次“祝福”景象描写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鲁迅先生在《坟·灯下漫笔》中把中国封建历史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对于“快乐着我们的快乐,幸福着我们的幸福”的二十一世纪的你们来说,真可谓“不是我想象”。

然而,事实原本如此不可更易。

今天,让我们读读先生的《祝福》听听主人公“祥林嫂”哀怨凄楚的倾诉吧!二、解题1.背景介绍《祝福》发表于1924年。

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五篇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五篇

《祝福》教案【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教学重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难点】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本教时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板书)二、介绍背景:《祝福》写于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

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祝福》教案优秀6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环境的作用。

重点、难点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先生曾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概括为两个时代“……”,在《狂人日记》中他说:“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

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的拒绝。

这即所谓先生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

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史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祝福》。

教师提问:(1)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特点?明确:在序幕后写出了故事结局,属倒叙手法。

(2)这种叙述方式有何特点及作用?明确: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对读者有较强的吸引力;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死去,而且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人物的矛盾关系。

二、自读思考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编写出结构提纲。

2、简单概括小说的叙事特点。

3、仔细阅读小说中关于“祝福”场景的描写,体会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三、研读讨论1、讨论小说标题的含义。

高二语文《祝福》教案设计(通用6篇)

高二语文《祝福》教案设计(通用6篇)

高二语文《祝福》教案设计高二语文《祝福》教案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祝福》教案设计(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语文《祝福》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介绍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检查预习1.解释词语。

寒暄尘芥堆淡然俨然咀嚼赏鉴沸反盈天不更事《四书》(见教材注释)2.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

研习新课1.学生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教师点拨,明确教学目标。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统一意见,形成下面的表格: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自己的特点?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手法。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讨论归纳: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呢?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鲁迅祝福教案(6篇)

鲁迅祝福教案(6篇)

鲁迅祝福教案(6篇)鲁迅《祝福》教案篇一教学要点1、分析样林嫂所处的典型环境,剖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及小说主题。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祥林嫂的反抗。

3、深层把握“祝福”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人,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思想家们所理解的‘纯粹’的个人”。

文学反映人的生活整体,也只有通过“生活本身形式”(车尔尼雪夫斯基)才能得到完满的表现。

因此,在艺术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的“关键在于个别的环境”(马克思)。

那么,在《祝福》中,围绕和促成人物行动的环境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研读小说的环境描写1、提问:作者把祥林嫂的悲剧置于“鲁镇”这个“舞台”上来演绎,“鲁镇”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那里表现出怎样的世态风情(1)学生集体朗读小说的第1~2段。

(2)学生勾画关键句子进行体会,然后前后桌进行交流。

(3)学生自由发言后,明确:①鲁镇是一个封闭式的社会。

许多传统习俗、封建观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级关系在鲁镇的人与人之间被异常严格地遵守着。

如,当“我”离开五年之后重回鲁镇时,最强烈的感觉是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准备“福礼”的是女人,而“拜的却只限于男人”。

②鲁镇弥漫着浓厚的迷信气氛。

“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人们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对神的祈求上。

2、学生思考: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1)学生默读课文,摘录有关语句。

(2)思考后明确: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

他向“我”大骂康有为,康有为主张变法,但是他因循守旧。

他“案头”堆放的是“理学”著作,墙上挂的是朱子格言;孔孟之道流布于周身血脉,封建伦理浸透了通体细胞。

孔孟理学、封建伦常正是他处世立身、待物行事的准则。

可见,鲁四老爷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

3、学生思考:祥林嫂周围的其他人对其态度如何明确:祥林嫂周围的人对她表现出令人颤栗的凉薄与冷漠。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分析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小说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理解其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2.领悟鲁迅先生在小说中所运用的象征、暗示等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

2.领悟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批判。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简要介绍《祝福》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课文1.分析祥林嫂的形象,探讨其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2.分析鲁迅先生在小说中所运用的象征、暗示等写作技巧。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看法。

2.讨论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祥林嫂的形象和小说的主题。

2.提问: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二、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如祥林嫂的婆家、四叔等。

2.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关系,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

三、写作技巧学习1.分析鲁迅先生在小说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讽刺等。

2.让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祝福》的读后感。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2.提问:如何防止类似的悲剧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二、课后作业分享1.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读后感,交流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点评学生的作业,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关于《祝福》的公益活动。

2.分组展示活动方案,评选最佳方案。

四、课堂小结第四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社会价值。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鉴赏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环境描写及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

因此,研究性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阅读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必然是今后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向。

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研究性教学方式,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式学习。

情感目标:揣摩小说标题的`重要意义,深刻体会造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原因。

教学设计提要本设计由4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熟悉课文,展示研究方向,小组明确探究目标;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三课时:小组探究成果交流。

第四课时:完成研究小论文教学过程及步骤第一课时1、熟悉课文: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旨在让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一个大概了解。

2、展示研究方向,明确探究目标:教师将课文分为四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又列若干小课题,具体如下:A、人物鉴赏:a、祥林嫂b、鲁四老爷c、柳妈d、卫老婆子e、四婶f、祥林嫂的婆婆g、我B、情节鉴赏:a、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b、祥林嫂死因探究C、环境鉴赏:a、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b、祝福景象的描写及其作用;c、文中关于雪的描写及其作用D、表现手法鉴赏:a、人物刻画方法;b、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以上课题用投影展示出来;为使每个大课题都有人研讨,规定每一大组挑选一个大课题。

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明确了任务,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选相同子课题的为小组,充分交换意见后,每个大课题组推推举1—3位同学在课内展示本组研究成果。

小组探究成果交流。

每个小组推荐1—3名同学上讲台陈述本组的研究成果,要求每人发言不超过四分钟。

第三课时课内完成研究小论文。

在小组研究成果陈述的基础上。

老师提供下列小论文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

题目有:1、祥林嫂的反抗精神2、祥林嫂死因探究3、祥林嫂个人简历4、文题—“祝福”之我见5、(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人物形象之我见6、雪景作用之我见7、描写祝福景象的意义8、祥林嫂生活圈内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剖析9、祥林嫂内心世界探究10、对祝福人物刻画的一点看法《祝福》优秀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识记A、关于《彷徨》B、烟霭等词语2、理解、分析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D、倒叙手法(复习)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预习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2、读23遍课文第一课时一、导入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B、1924年前后的历史:辛亥革命1911年、五四运动1919年。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祝福》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祝福》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祝福》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基本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理顺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命运与作品感情基调。

3.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结合文体分析文章。

学习重点理顺故事情节;学习难点体味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

《彷徨》收入了鲁迅《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来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

本文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思想的流弊和荼毒。

2.文体知识: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3.祝福的习俗:“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宰杀家禽,置备牲肉,并将牲品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教学过程一、知识积累1.字音积累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不更()事谬()种俨()然雪褥()瑟()瑟有声尘芥()堆形骸()脸颊()沸反盈()天贺家墺()荸荠()()絮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渣滓()()瞥()拗()不过蹙()缩门槛()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2.字形积累3.字义识记俨然:讪讪:怔怔:怨府:沸反盈天:二、文学常识:1.《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7篇)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7篇)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7篇)等奖鲁迅《祝福》教学设计篇一一、课文引入上一节课我们看了夏衍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祝福》,并布置同学们根据课文改写《祥林嫂的故事》,下面请位同学来讲讲《祥林嫂的故事》。

(用电脑把相关情节的画面投影到大屏幕上,增强形象性。

)二、学生讲述祥林嫂是卫家山人,二十六七时死了男人,从家里逃出来后,由卫老婆子介绍给鲁四老爷家做女工,鲁四老爷讨厌她是个寡妇,时常皱着眉头,一副不太高兴的样子。

日子很快过去了,祥林嫂做工十分卖力,甚至比男人还勤快,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都由她一人包办,这一年鲁家竟不用雇短工。

新年刚过了不久,祥林嫂到河边淘米洗菜,被婆家的人用白蓬船绑了回去。

婆家又把祥林嫂卖给贺家坳的贺老六,用买得的钱做小儿子娶媳妇的聘礼。

祥林嫂拼死反抗,在拜堂时猛撞香案,血如泉涌。

好在贺老六待祥林嫂不差,家中又添了个男孩阿毛,日子还算安稳。

哪知两年以后,厄运再次降临到祥林嫂头上。

先是丈夫患伤寒去世,接着两岁的儿子阿毛又被狼衔去吃了五脏,只剩一只小鞋挂在刺柴上。

贺家大伯来收屋,把祥林嫂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只好回到鲁镇做鲁四老爷家的女工。

鲁四老爷告诫鲁四太太,祭祀的时候不要让祥林嫂插手。

祥林嫂反复地向人们诉说着阿毛被狼吃的悲惨故事,但镇上的人却渐渐对她失去兴趣。

自从和柳妈谈了天,知道死后的魂灵要锯开两半分给两个男人,要到土地庙捐门槛,让千万人践踏才能赎罪。

从此,祥林嫂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伤痕,默默地跑街,扫地,洗菜,淘米……用历来积存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

她本以为可以坦然地做祭祀的活儿,但是鲁四太太仍然不让她插手,使他大受打击。

她的精神更不济了,记忆尤其坏,最后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在鲁镇即将进行祝福之时,祥林嫂冻死在镇上,结束了她悲惨而又屈辱的一生。

三、寻找凶手究竟是谁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是带着疑问、痛苦,也带着希望、幻想死去的,她临死前有什么遗愿呢?她临死前提了三个问题:一个人死了以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有没有地狱?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吗?对魂灵,祥林嫂既“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祝福》教案(精选16篇)

《祝福》教案(精选16篇)

《祝福》教案《祝福》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祝福》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祝福》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运用叙事学的基本概念分析小说叙事艺术的方法。

2、全面了解祥林嫂的悲剧成因。

3、了解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两大基本类型(农民、知识分子)的特色和意义。

教学重点:1、教会学生分析小说结构和叙述视角转换。

2、教会学生全面探究祥林嫂的悲剧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小说的主题意义。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第二课时引入叙述者的概念,并重点研究该小说中叙述者身份的意义。

第三课时引入视角的概念,研究小说中的叙述视角的转变,及其蕴含的意义。

第四课时全面探究祥林嫂的悲剧意义:1、有没有悲剧意义;2、悲剧意义是什么。

第五课时概括小说中次要的人物形象,分析标题的含义。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并重点探究“路遇祥林嫂”这一情节的意义。

教学过程同学们在寒假期间,按照老师的要求,阅读了老师开列的四本名著之中的两本(注四本书是《边城》《围城》《鲁迅小说集》《契诃夫小说集》),并且认真的撰写了读书笔记,老师对你们的表现十分满意。

我还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阅读鲁迅小说集的占全班同学的七成,在读书笔记中,很多同学都说,自己深切的体会到了鲁迅为了拯救国民灵魂而不息呐喊,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以及他胸中深广的忧愤,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悔的热爱。

今天我们将随着鲁迅的文字,回到20世纪初阴冷灰暗的鲁镇,去关注一个平常的农家女子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板书课题。

教师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弄清字词读音,感知整体情节,明确小说结构。

朗读完毕。

提问:这篇小说写了什么事?回答:写了“我”回到鲁镇路遇沦为乞丐的祥林嫂,紧接着得悉她的死讯,回忆她的生平。

提问:小说写了“我”回鲁镇一共几天的事?回答:三天。

鲁迅《祝福》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迅《祝福》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迅《祝福》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节。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能够领悟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深刻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

(2)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祝福》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领悟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深刻内涵。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审美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阐述《祝福》在鲁迅作品中的重要性。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 内容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揭示作品的主题和寓意。

(2)讨论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深刻内涵。

4. 课堂拓展:(1)对比阅读其他鲁迅作品,探讨其文学风格和审美特点。

(2)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作品主题的思考和启示。

5. 总结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进行教学反思。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思考与启示:收集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思考和启示,评价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全面、准确地传达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6篇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6篇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6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2、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封建社会广大下层劳动妇女低下社会地位和不幸遭遇,关注社会发展,体味人生意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教学难点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形成一定的鲁迅小说的讲课方法思路模式,尽量在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中凸显自己的教学个性,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小说教学。

甚至发展会写小说了。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出示封例图片)这是祥林搜,她是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开山之祖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鲁迅先生确实是一代文学巨匠,在2023年的全球阅读排行榜上,鲁迅先生的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分别雄据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从而揭开了中国新文学的序幕,他的这两本短短的小说集,内容深切,格式特别,茅盾先生在《读呐喊》一文中说: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见到了绚丽的阳光。

感受是那样的至深至切。

如果说,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开拓者的话,那么鲁迅先生则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拓者,今天让我们走进祥林嫂,去感受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被旧制度所吞噬。

本文写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

二、学生速读,并思考:这篇小说主要写了有关祥林嫂的哪些事情?三、文本研读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板书:情节、人物、环境。

《祝福》教案

《祝福》教案

《祝福》教案《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挖掘本文的主题,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主问题,围绕主问题,思考讨论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进而挖掘主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能提高学生尊重他人、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精神素养。

教学重点认识祥林嫂的悲剧形象,探究作品的主题。

文本比较长,给学生阅读分析带来一定困难。

教学过程导入语:现代作家丁玲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那么,祥林嫂为什么非死不可呢?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呢?这节课,我们来深入探讨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和本文的主题。

1、(出示主问题)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是谁把祥林嫂一步步推向了深渊?2、围绕主问题,设计几个小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从祥林嫂的外部生存环境入手,分析悲剧的外因。

思考她身边有哪些人?把他们分类,他们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命运中起了怎样的作用?2)从祥林嫂的内心环境入手,分析悲剧的内因。

阅读“祥林嫂再嫁”一段,思考她闹得“真出格”,说明了什么?她的追求是什么?她为什么追求那样的生活?她有着怎样的道德观?她的内心世界与她的遭遇之间的矛盾,给她造成的影响是什么?3、学生思考,讨论。

4、学生发表讨论的结果,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师中肯评价,引导发言。

外因:鲁四老爷四婶剥削者政权剥削、鄙视祥林嫂祥林嫂的婆婆、小叔子、夫家大伯族权卖出祥林嫂,逼迫她赶走她,直接改变了祥林嫂的命运鲁镇人鲁四老爷家短工等普通群众夫权鄙视、奚落、嘲笑祥林嫂柳妈神权给祥林嫂沉重的精神负担内因:祥林嫂1)祥林嫂闹得越出格,说明封建思想对她毒害越深,她追求贞节的好女人形象;但封建制度却使她被逼再嫁,使她不能维护好女人形象;这对矛盾,使她产生强烈的负罪感,给她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使她欲生不能。

2)死后被分尸等鬼神迷信思想又使她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使她欲死不敢。

高二语文下册《祝福》教案

高二语文下册《祝福》教案

高二语文下册《祝福》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学魅力。

2.分析祥林嫂的形象,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3.领悟小说的叙事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祥林嫂的形象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2.教学难点:鲁迅先生的叙事技巧,人物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课文《祝福》2.课文注释3.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邀请同学们谈谈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回顾previously学习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

2.引导同学们关注《祝福》这篇小说,简介作品背景。

(二)自主阅读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祝福》,注意理解文章大意。

2.阅读过程中,标注生词、难句,查阅课文注释。

(三)课堂讨论1.邀请同学们分享阅读感受,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

2.分析祥林嫂的形象,讨论她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一)课堂讲解1.讲解祥林嫂的形象,重点分析她的性格特点。

2.讲解鲁迅先生的叙事技巧,分析小说的结构安排。

(二)案例分析1.请同学们分析小说中祥林嫂与周围人物的关系。

2.分析祥林嫂命运的转折点,探讨其悲剧根源。

(三)课堂讨论1.邀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

2.讨论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这一形象所传达的社会批判意义。

第三课时(一)课堂讲解1.讲解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分析鲁迅先生如何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塑造祥林嫂的形象。

2.讲解小说的叙事技巧,分析鲁迅先生如何通过叙事安排表达主题思想。

(二)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另一篇鲁迅先生的作品《阿Q正传》中的人物形象。

2.分析《阿Q正传》中的叙事技巧。

第四课时(一)课堂讨论1.邀请同学们谈谈对鲁迅先生作品的整体感受。

2.讨论鲁迅先生作品中的社会批判精神。

2.鼓励同学们阅读更多的鲁迅先生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

五、课后作业1.深入分析祥林嫂的形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人物评论。

2.阅读鲁迅先生的另一篇作品《阿Q正传》,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完整版)《祝福》优秀教案

(完整版)《祝福》优秀教案

《祝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理清课文各部分所写内容及祥林嫂的不幸经历,分析祥林嫂之死的原因,把握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方法和写作特色。

过程和方法:通过作者重回故乡观察的“变"与“不变”串联课文。

分析鲁镇的“不变”分析祥林嫂的“变”,发生了哪些变化?什么因素促使她的变化?通过人物对话分析“我",四叔四婶,柳妈等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讨作品批判性的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文中的“变”与“不变”难点:通过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分析“反复”手法【教学层次设计】三课时课前预习:读准课文,给课文各部分加上小标题—理清祥林嫂的一生不幸经历第一课时:故事导入-“不变”的环境及习俗—三次肖像分析“变化"的祥林嫂—个人不幸经历造成的变化—周围接触的人加速了变化(部分若讲不完留在第二课时讲)第二课时:活动课,学生讨论自主赏析课文第四部分(第二次做工到变为乞丐)第三课时:课文写作手法总结——标题分析也可以把全部的教学内容浓缩为几个“三”:祥林嫂命运的三起三落,三次肖像描写,三次反抗.也可以片段:为《祝福》中的“我”写日记12月23日,回到鲁镇,住在鲁四老爷家。

12月24日,午饭后,防朋友回来在河边见到祥林嫂,她问我三个问题.回来觉得心里不安。

12月25日,午饭后还是看朋友.鲁镇人都忙着准备“祝福”。

傍晚,听到祥林嫂的死讯。

晚饭后,回想祥林嫂的一生。

12月26日,五更被爆竹惊醒。

天亮,离开鲁镇.第一课时(45分钟)一,导入(2分钟)在辛亥革命后的某一天,浙江绍兴鲁镇发生了一桩命案。

据说是一个年轻的老妇人在新年祝福的时候死在了冰天雪地里。

而有一个人正好见证了整桩命案的发生,于是便将他所知道的叙述了出来。

那么,这个年轻的老夫人到底是谁呢,在他身上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又是谁是这桩命案的始作俑者呢?而这个故事的见证者又是怎样为我们展现这个故事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的《祝福》,一起去深入了解体会文中受害者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专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祝福》教案
【学习目标】解读人物-情节-主题
【重点难点】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模式解读作品主题
【学习方法】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四个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学生质疑——敦促学生自主完成跟作品的初次对话
具体操作:学生自行通读全文,每人必须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疑难问题,写在小纸条上,下课后由课代表收集齐交给老师,老师尽快赶在放学之前把全班同学的疑难问题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个学生(见附录一);另外打印出“小说阅读鉴赏”资料分发给每个学生,按照资料表述的基本知识,对全班疑难问题作出相关析评,布置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规定表格(见附录二)。

第二课时:师生析疑——引领学生跟作品之间的深入对话,学生跟学生之间的真诚对话;凸显老师跟作品之间的深入对话,学生跟老师之间的平等对话。

具体操作:选取王恺同的疑难问题“为什么文中悲剧和喜剧的发生都是在春季?巧合?”作为析疑的切入点,开启文本的解读。

分以下几个步骤解读“祥林嫂是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这个主问题。

提问一: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具体有哪些?发生在什么时间?以此梳理情节,完成学生跟作品之间的深入对话。

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通过搜寻信息,师生一起证实[学生随机抢答,教师适时板书]
丈夫死亡,立春之日;
被卖改嫁,孟春之日;
痛失爱子,暮春之日;
一命归天,迎春之日。

结论:祥林嫂真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提问二:祥林嫂的人生中到底有没有“喜剧”可言?以此探究情节性质,完成学生跟作品之间的深入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真诚对话。

先请王恺同同学提出“喜剧”一说的理由所在,然后大家一起探讨理由是否成立(只在王同学本班这样执行,另一班就直接探讨有没有“喜剧”)。

教师预计:估测学生可能觉得属于祥林嫂的“喜剧”就是在鲁四老爷家做女工“反倒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再嫁贺老六虽然起初“反抗”但最终还“真是交了好运了”等等描述中。

对于祥林嫂的“满足”“好运”,教师应该以鲁迅先生的《我之节烈观》来解读其“反抗”,以鲁迅先生对“吃人”意蕴的三个层次的揭示来解读其“笑影”。

引领学生得出最终的结论:祥林嫂是个没有春天的悲剧女人。

教师引领学生回忆鲁迅先生对悲剧的定义来佐证自己的结论——祥林嫂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她的活力,正是衬托出她的死的冤屈与悲哀——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

提问三:“是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以此探究祥林嫂悲剧产生的原因,引领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学生跟作品之间的深入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真诚对话,学生跟老师之间的平等对话。

要求:探究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

教师归类整理学生中与此相关的如下疑问(尤其关注那些“潜能生”的提问)来探寻其悲剧原因(一定要提到提问人:一为尊重每个学生,一为激活参与兴趣):
a.祥林嫂婆婆有什么权力来卖她?大伯有什么权力来收屋?
b.祥林嫂的名字是什么?她的丈夫祥林死了,人们为什么仍然叫她祥林嫂?而她的第二个丈夫明明叫贺老六,但人们为什么还叫她祥林嫂?她的再嫁为什么被认为“败坏风俗”?
c.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侮辱和迫害,靠的又是什么?
d.祥林嫂为什么倾其所有到土地庙捐门槛?她临死前对“灵魂”的怀疑包含什么意义?
老师对学生的讲析及时评价订正,归纳总结:
是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客观原因:是封建礼教和吃人的宗法制度害死了祥林嫂,具体说来,是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害死了祥林嫂。

她被迫改嫁是族权的唆使;她的再嫁被认为“败坏风俗”,是夫权的影响;而她这“耻辱”到“阴司”还洗不掉,是神权的控制;鲁四老爷对她的迫害和侮辱,依靠的又是封建政权。

主观原因:掘心自食——高度麻木无知,逆来顺受,完全丧失“人”的独立性和精神性。

教师引用丁玲的话作结:“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地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第三课时:学生解疑——凸显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深入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真诚对话。

具体操作:解疑接力——你的疑问有没有得到解决?你能帮谁解答哪个疑问?
你希望谁来解答哪个疑问?谁先帮别人解疑,谁就有一次机会选择任一人来解答任一问题,老师对所有解答适时作出评判。

第四课时:师生揭秘——凸显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深入对话,学生之间的真诚对话,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这个课时可以视学生学习热情高低和求知欲望强弱来取舍)
目标任务:解读小说的情节结构模式,获取鲁迅小说阅读的钥匙。

着重探讨:“归乡模式(离去—归来—再离去)”和“看客模式(看与被看)”
具体操作:
一、“归乡模式”的探讨
这种情节结构模式的特点是叙述者在讲述他人的故事的同时,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两者互相渗透,构成一个复调。

叙述者“我”常常是一个远离故乡社会环境,基本上摆脱了传统社会精神和道德观念禁锢的知识分子。

在《祝福》中,其实也有一个“我”的故事,或者说小说存在着三个视点,即“我”、祥林嫂、“鲁镇”,从而构成了三重关系,“祥林嫂”与鲁镇的关系,是读者普遍关注的;“我”与祥林嫂的关系也不会漠视,只是读者往往忽略了“我”与鲁镇的关系。

其实“我”与鲁镇的关系,其中就包含着“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模式,作者只是把“离去”推到了后台。

而“我”在《祝福》中的作用:不但成为鲁镇社会与小说人物活动的摄像机,而且实现了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远距离观照。

引领学生具体从三个方面来解读作品:
▲“我”与鲁四老爷的关系
▲“我”对祥林嫂的态度
▲“我”对自己和社会的看法。

教师归结:整个小说的主题必须从“我”,鲁镇,祥林嫂这三个“视点”来解读。

【板书】
“祥林嫂”与鲁镇:展示“儒、释、道”吃人的主题。

“我”与鲁镇:说明“我”渴望改变社会却又痛苦彷徨。

“我”与祥林嫂:发现“我”与鲁镇传统精神的内在联系。

二、看客模式的探讨
“看客”心态的实质可以这样描述:看者想在他平淡而平庸的生活中,从被看者的身上寻找一些刺激,想在他自己乏味的生活中增添一些佐料,这一切的快感都是构建在被看者的痛苦之上的。

祥林嫂与鲁镇的关系就是“看”与“被看”的关系。

引领学生深入领会如下情节:祥林嫂反复絮叨阿毛的故事,解说额上的疤痕。

三、全课总结:
(一)教师总结:悲剧在对苦难与不幸的展示中,严肃地探求着人在世界中的坐标,提出生命最深邃的问题并追索着存在的根据,表现出对人的价值和对人类命运的无限关切,因而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二)学生交流:写一篇学习感悟,题目是“我们这样学《祝福》”,借机分享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