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型分类练训练6因果关系类选择题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因果关系类选择题专项练习

高中历史因果关系类选择题专项练习

高中历史因果关系类选择题专项练习1.商代青铜礼器大多造型抽象夸张,纹饰繁缛狞厉,令人心生对鬼神之敬意;西周以来,青铜礼器风格逐渐转向写实简洁。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铸造技艺的进步 B.畜牧养殖的发展C.审美观念的改变 D.统治理念的革新2.汉武帝时期的朝廷群臣中,儒家、黄老、法家等各色人等,应有尽有;与之不同的是,对诸侯国官员的选用则重用儒生,众多儒生如董仲舒、夏侯胜等被选派担任诸侯国的相、中尉、内史等要职。

这一不同旨在( )A.完善地方治理体系提高效能 B.建构儒学为主流的价值体系C.平衡各方势力维护政权稳定 D.强化皇权为核心的政治秩序3.唐朝时,中国社会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唐前期农民家庭主要是以核心家庭为主体的小户型,后期则出现了大量的联合家庭,农民家庭人口数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伦理的影响 B.社会经济的发展C.家庭观念的变化 D.赋税制度的变革4.据学者统计,从《晋书》到《唐书》等官修正史,列传中大量记载了家族谱系,而《宋史》以后历代正史的列传部分,多为高级官僚的履历,少有家族的叙述。

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史书编撰体例的改变 B.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C.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 D.官员选拔方式的变化5.1570年,明穆宗批准了户部条议恤商事宜,规定各监局“有需求抑勒者,悉治其罪”,还屡下诏察革官府私自抽税。

这些做法( )A.直接增加了政府收入 B.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C.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D.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6.湘军攻下安庆后,曾国藩立即下令在当地修葺书院,“每月按期课试,校阅文艺,其优等者捐廉以奖之”,“皖中士人莫不感奋”。

曾国藩此举旨在( )A.延续科举取士制度 B.传承儒家优秀文化C.践行中体西用理念 D.争取传统士绅支持7.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提出,要使中国在不很长的时间内赶上西方各发达国家,就必须实行“开放主义”,“欲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

【高考历史】因果型、程度型选择题

【高考历史】因果型、程度型选择题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练:冷战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导致
A.美国加速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B.苏联没有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 中国国统区经济混乱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练: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 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 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 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程度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又称最佳型选择题,此类题型在备选项中只有一项 最符合题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 系,其他选项因不够全面或不完全切题而不能成为最 佳选项。其特点是:题干与各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 程度的联系;在题干中往往用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 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根本的”、“最突出的”、 “主要”、“直接”、“最早”等。该题型主要考查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
2、区分限定词法:
(1)根本原因:起决定作用的本质原因。一般是生 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事物 的内因等。常考的有以下三种题型:
①生产关系变化类:从生产力变化方面入手,备选
项中反映生产力变化的往往是根本原因。
②上层建筑类:从经济基础变化方面入手,备选项
中反映经济变化状况的往往是根本原因。
方法一 排除法:即排除表述存在错误的选项、表述不够 严密的选项和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的选项;
例: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 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 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 A.取得了重大突破 D.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

2020届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因果类)

2020届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因果类)

2019届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一:因果类1.(2018全国Ⅱ卷,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习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2.(2018全国Ⅱ卷,3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期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

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3.(2018全国Ⅱ卷,27)35. 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

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B.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C. 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4.(2018全国Ⅲ卷,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5.(2018北京卷,20)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

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

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

雅典的这些举措( )A.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B.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C.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D.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6.(2018北京卷,22)读图9,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7.(2018海南卷,3)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课件(新高考新教材):因果、目的类选择题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课件(新高考新教材):因果、目的类选择题

B.西方殖民扩张方式发生转变
C.华工被列强疯狂掠夺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前后人口迁徙的变化,工业革命后,西方殖民者 从直接的掠夺演化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奴隶贸易被禁止,B项正确;非洲 人口大量减少不符合史实,也不是列强停止奴隶贸易的原因,A项错误;华工 被列强疯狂掠夺也是由于殖民扩张方式变化造成的,C项不是最佳选项,排 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20世纪初,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8.(2023山西运城期末)下表为16世纪至20世纪上半期世界人口的迁移情况。
导致19世纪中后期世界人口迁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
时间 1500—1850年 1851—1945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A.非洲人口的大量减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6.(2023河北唐山一模)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作出“调整一线,建设三线”的
战略决策,遵循“分散、隐蔽、靠山”的指导原则。很多三线企业坐落在交
通不便、远离原材料以及相关上下游企业的地方。据此推知,三线建设的
主要目的是( D )
A.平衡地区经济发展
B.调整国家工业布局
1 2 3 4 5 6 7 8 9 10
1.(2023河北唐山二模)西汉自元帝以后最高统治权力经常被控制于宦官和 外戚手中。而伴随土地兼并导致土地集中,其结果是大地主必然要求政治 上分割皇权。而外戚和宦官正是这部分要求分割皇权势力的政治代表。 据此可知,西汉皇权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D ) A.皇帝软弱无能 B.多种势力争夺 C.宦官外戚专权 D.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历史选择题大解析-因果关系型选择题题型解读

历史选择题大解析-因果关系型选择题题型解读

历史选择题大解析-因果关系型选择题题型解读因果关系型选择题题型解读近几年,由于高考强调考查考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较深层次分析的试题不断涌现,其中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比重的加大,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

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在解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是在做题时要确凿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简易作出判断。

例题: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C.十月革命的影响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巨大A.《联合国宪章》的约束B.拥有强健的军事力量C.称霸世界的需要D.苏联军事、政治实力强健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欧美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各种实业团体广博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A.妨碍了海外贸易B.妨碍了正常的交往,使中国土特产滞销C.妨碍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抵御了外国殖民势力侵入模拟演练:1.造成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最主要原因在于A.两国君主的地位和权力例外B.两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例外C.两国改革力量和开放势力力量对比例外D.两次改革发生的时代和所处国际环境例外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虽有危机弊端,但也有客观的积极作用,其中最严重的是A.维护了国家统一B.始终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C.有利于抵制外来侵略D.有利于国家实力的增强3.鸦片战争前我国能够取得反侵略斗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处于开放社会富强时期B.开放统治者积极组织反对侵略,同时国力与西方差距不大C.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西方国家军事力量不如我国强健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开放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然而民主政治却难以实现,主要原因是A.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B.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够完善D.缺乏彻底的革命纲领5.“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A.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遵循了实事求是原则C.始终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6.之所以说垄断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因为它A.按政府的安排进行生产,减少了盲目性B.通过优胜劣汰实现了优化组合C.减少了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D.消除了竞争7.19世纪中期,英国以“自由贸易“为旗号狂妄进行商品输出,其原因在于A.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B.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形成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D.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生产技术最优秀1.C此题中最大的干扰项是B,但“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例外“应是其根本原因,而主要原因就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直接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2018历史训练6因果关系类

2018历史训练6因果关系类

训练因果关系类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规模较小,几百乘战车几千人参加的战争已经算是大战争。

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动辄用兵十万甚至数十万,战争规模越来越大,烈度越来越高。

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诸侯国数量的增加B.郡县制的逐渐推行C.各国对统一的渴望D.科技发展武器改进2. 吕思勉在《中国简史》中记述:“(两汉社会的地方官吏)服官州郡的,称其官署为本朝。

长官死,僚属都为之持服(守孝、服丧)”。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地方官职礼仪尚不够健全B.沿袭了分封时期的诸侯观念C.上下级之间依附关系严重D.州郡地方官员权力普遍过大3.据历史学家估算,战国时粟的亩产量大约将近今天的80市斤,西汉时粟的亩产量提高到93市斤,唐宋时,粮食一般亩产量大约达到200多市斤,明清大约达到400多市斤。

在古代中国,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粮食作物品种的增加B.统治阶层的大力提倡C.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D.农民的长期辛勤劳动4.中国在春秋以前没有大型水利工程。

从春秋末期开始出现了大型水利工程,至战国出现了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高潮。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铁制工具的使用B.社会局面的稳定C.水利技术的提高D.小农经济的发展5.唐代城市居民虽有“坊郭户”之称,但没有单独设立户籍。

宋代则实行城乡分治,在户籍制度上单独设立城镇户口的“坊郭户”户籍:坊郭主户还单独划分为十等,承担赋税与“科配”(临时性赋税)等;坊郭客户则为城镇贫民。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唐代城市居民独立意识较弱B.宋代积贫积弱财政困难C.宋代理学更为关注民众疾苦D.宋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6. 1758~1767年,中国对外贸易总值为288 045 650(两),而1828~1837年增至为784 864 050(两)。

导致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贸易得到迅速发展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C.传统手工业技术的成熟D.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发展7.唐玄宗天宝年间每年铸币三十二万贯,北宋从太宗时起就有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到神宗熙宁六年达六百余万贯。

高考历史题型分析因果关系类选择题

高考历史题型分析因果关系类选择题

题型5 因果关系类选择题1.(2018·湖南郴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题)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俗的方式延续着。

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

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化主要归因于( )A.理学正统地位确立 B.宗法制盛行C.文化氛围相对宽松D.科举制度不断成熟解析:选D。

儒家思想向来重视慎终追远,这种一直存在的思想无法解释宋朝发生的变化,故A项错误;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故B项错误;文化宽松不等于庶民阶层的政治话语权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不能解释材料中的现象,故C项错误;宋代科举制度不断完善,为庶民参政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打破了贵族对政治的垄断,材料中的祭祀礼仪的变化也体现了这一特点,故D项正确。

2.(2018·湖南郴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题)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

以陶渊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贤等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于世,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造成这种文化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门阀士族特立独行,思想活跃B.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发展C.魏晋时期佛道盛行,援老入儒D.魏晋以来国家分裂,社会动荡解析:选D。

A项思想活跃是文化现象,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江南开发,经济发展,但商业受时代的影响,发展情况并不乐观,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玄学兴起并发展,儒家思想融合了道家思想,“援老入儒”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文化的时代特色源自于社会时代的变迁,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国家分裂造成了上述文化现象,故D项正确。

3.(2018·山东济宁高三期末考试题)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够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 )A.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B.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C.健全完备的赋税政策D.长期稳定的社会秩序解析:选B。

【高中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三历史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解答

【高中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三历史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解答

【高中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历史总复习资料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解答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在解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

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例题:【例1】('04•江苏)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C.十月革命的影响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解题思路】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代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其爆发是各种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

当时北洋军阀处于统治地位,国内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尖锐,这是其爆发的根本原因。

而新文化运动只是作了思想准备,十月革命的影响是外因,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不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高考历史选择题易错类型集锦:“因果”、“目的”类选择题

高考历史选择题易错类型集锦:“因果”、“目的”类选择题

高考历史选择题易错类型集锦:“因果”、“目的”类选择题"因果"、"目的"类选择题题型特点因果目的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

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目的""为了""旨在"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解题思路(1)概念分析法: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分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2)特征分析法:就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般是因。

(3)理论分析法: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存在就是果。

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可以较为容易地作出判断。

例题1.(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9)1904 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 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 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 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留日学生区域分布【解析】材料中?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直隶?等地开放较早、经济文化较发达,?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大多属于内地省份,通商口岸、新式企业较少,经济相对落后,因而留学跟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有关,故A 项正确;20 世纪初的反清革命运动大多是由留日归国的学生宣传和发动,因而是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导致革命运动存在区域差异,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属于因果倒臵,故B 项错误;清政府作为全国性的中央政府,其鼓励留学的政策不会厚此薄彼,出现区域性的差别,故C 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留日学生,日本在华的势力范围仅限于福建,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与留日则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 项错误。

高中历史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答题技巧及专项训练

高中历史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答题技巧及专项训练

暑假历史提升(一)得选择题者得天下历史选择题在历史卷中占了48分,每题四分,可以说是得选择题者得天下历史选择题的类型可以说是千变万化,我们做起题来老是有种雾里看花,水中捞月的感觉,大家错的也是五花八门,我们很郁闷、苦恼、有点悲催、快要崩溃了。

我们将利用暑期的时间系统全面的学习选择题的答题方法,从而使历史由弱科变成优势学科,大家共同努力!同学们做历史选择题的错误原因①时空观错乱②想象力过剩③基本常识欠缺④心智不够成熟⑤语文功底薄弱⑥逻辑思维跑偏⑦历史概念不清⑧判断方法单一一.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解题技法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描述和阐释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类型题通常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有”“因素”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条件”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结果”、“影响”、“目的”、“旨在”“是为了”“有利于”等。

解题技法解答此类型的选择题,一般采用如下的方法:第一步:审清时间、空间和设问,特别是设问限定词,看清是“原因”还是“结果”,是“根本原因”“主要原因”还是“直接原因”等等。

第二步: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第三步: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在此基础上进行排除,确定答案。

确定因果关系的方法: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来判断因果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②要注意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客观存在与主观意识等判定因果。

③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等。

正确理解几个概念: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高考历史复习 题型6 选择题 因果型、比较型(无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高考历史复习 题型6 选择题 因果型、比较型(无答案)

题型6 选择题·因果型、比较型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结果的选择题。

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产生的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比较型选择题一般由比较对象、比较项目和比较结果三部分构成。

依据考查目的的不同,可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其中横向比较中,依据题目设置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正向型和逆向型两种类型。

[因果型]1.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百家争鸣局面消失 B.主流思想发生变化C.民间向学之风兴起 D.西汉君主重用儒者2.恩格斯把罗马法誉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又说“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

”据此可知罗马法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动因是( )A.疆域的不断拓展 B.平民与贵族的斗争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法学理论的丰富3.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4.美国人何天爵在《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中说:“1875年5月,一位尊贵的清朝官员与一位美国姑娘喜结良缘。

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与领事想顺便就中美联姻一事向总理衙门的官员表示祝贺……我的话说完之后,有一段时间是死一般的静寂。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 训练6 因果关系类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 训练6 因果关系类

训练6 因果关系类1.(2018·“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漳平、永定一中”六校联考)“群众”一词在1919年以前很少使用。

但到了1925年,“群众”的使用次数达到最高峰,常用作“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

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辛亥革命的推动C.国民大革命的兴起D.红色根据地的建立答案 C解析国民大革命是一次人民的大革命。

广大群众、工人农民广泛参与,1925年以后是国民革命兴起到高潮的时期,故C正确;新文化运动局限于知识分子,故A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发动群众,故B错误;红色根据地建立于1927年之后,故D错误。

2.(2018·雅礼中学第四次月考)有众多史学家批评以桑弘羊为代表的国家管制经济思想,但是在统治者的政策实践中,却一直是以干涉经济主义政策为取向。

《历代制度详说》中也指出:“自桑弘羊既开利孔之后,虽有贤君良相,多是因循不能变。

”导致“因循不能变”的主要原因是( )A.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B.保障了百姓生产生活稳定C.保证了官营产品垄断市场D.顺应了重农抑商政策需要答案 A解析商业管制背后反映的是官营垄断,进行官营垄断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所以这种政策能够因循沿袭的主要原因就是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故A项正确。

3.中国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1953年比1952年增长110%,1956年比1952年增长269%。

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B.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C.大跃进运动的发动D.国家有计划发展经济答案 D解析1953~1957年我国进行“一五”计划,国家有计划发展经济,故D项正确。

4.(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1976年,巴尔出任法国总理并作出规定,冻结物价三个月,在1977年4月前不得提高公用事业费用,对高收入者提高税额。

据此判断,巴尔出台这项规定的目的是( )A.克服盲目竞争的危害B.应对经济“滞胀”局面C.扩大福利国家的规模D.保护下层民众的利益答案 B解析材料中“冻结物价”的措施,说明当时出现了通货膨胀的问题,“不提高公用事业费用”说明当时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结合“滞胀”问题出现的原因可知,巴尔出台这规定是为了应对经济“滞胀”的局面,故B项正确。

【高中历史】因果关系类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因果关系类选择题解题技巧!

因果关系类选择题知识干货因果关系类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

此类试题大多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此类选择题大致有两种表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因素”“重要因素”“主要是因为”“重要原因”“因为”“背景”“直接原因”“原因在于”“主要动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作用”“重要影响”“结果”等。

解题方法1.概念分析法: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分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等。

2.特征分析法: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3.理论分析法: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就是果。

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可以较为容易地作出判断。

特别注意1.读懂材料,归纳概括材料主旨。

2.注意材料显性或隐性的时、空、人,尤其是时间。

3.抓住材料关键词或敏感词。

4.注意材料中特殊的标点符号,如引号的强调、括号的说明、破折号及省略号后面的内容等。

5.如果是复句或句群,要注意分句或句子之间的关系,要看是联合式的还是偏正式的,抓住核心所在。

典型例题(2018课标Ⅱ,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D题干中“官腔”“雅乐”“郡邑大夫”“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等说明昆曲的流行是因为其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故D项正确。

陆王心学注重内心自省,与材料中所体现的士大夫展示其高雅品味不符,故A项错误。

【2020高考历史】因果、影响类选择题

【2020高考历史】因果、影响类选择题

3
题型分析
*
解题秘籍 (1)概念分析法: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分客观原 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 原因等。三大秘籍:一是需要注意主要原因一般就是指根本原因,诀窍在于假设 答案A、B都是原因,哪个是主要原因或者根本原因,如果A的结果是B,答案选A, 反之选B;二是关于目的类最佳项选择题,诀窍在于假设A、B都是目的,而A是B的 目的,答案选A,反之选B;三是关于深远影响类选择题,诀窍在于假设A、B都是影 响,而B是A的影响,B属于深远影响,是最佳答案,反之选A。
答案 解析
7
高考改编题
*
3.(2019·全国文综Ⅰ,35,改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 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
D 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 )。
A.显示了人文关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反映了精神危机
答案 解析
16
刷最新模拟题
*
7.(2019·卓越名校联盟高三一模,30)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的一次调查显
D 示:“一般妇女讲话非常漂亮,如‘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
劣绅’‘资本家’‘不接受’等名词在谈话中时常流露。”这表明当时( )。 A.国民革命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B.抗战动员提高了民众的觉悟 C.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时代主流 D.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不断扩大
由材料可知这是中共中央在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的战略决战之际,通过人才培养做 好工作重心转移,统治全国的准备,故选B项;材料强调提高干部文化水平,目的在于适应 执政后的转变需要,排除A项;1948年正值解放战争时期,重视社会主义教育文化事业是 1956年以后的举措,排除C项;1948年我国尚未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提高执政能力发展社 会主义经济是1956年以后的目的,排除D项。

高考历史题型专练 训练6 客观题之因果关系类

高考历史题型专练 训练6 客观题之因果关系类

12.《国王神迹》的研究对象是11世纪到18世纪期间,广泛流行于英法的
一种现象,即国王以手触摸瘰疬病患者为其治病,以及人们相信国王的
触摸能够治愈这种疾病的普遍心态。这种心态是源于对神圣王权超自然
的信仰,即王权诱导下民众产生的“集体错误意识”。在17、18世纪以
后,国王触摸仪式逐渐退出了英法两国的历史舞台。其主要原因是
从87亿元到963亿元 从230亿元到2 100亿元
C.乡镇企业带动城乡整体发展
√D.农村生产关系变革释放活力
改革开放后,农村工业化发展迅速,这是由于当时农村生产关系调整, 生产力得到了解放,故选D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排除A项;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也从属于农 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排除B项; 材料与城乡整体发展无关,排除C项。
13.(2023·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英国历史上的图书馆,用户需要支付费
用,要求图书馆降格到“贫民阶层”的呼声与日俱增。1850年,经过改
革派和激进派议员的努力,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
规定一万人口以上的城镇应当建设公共图书馆,地方政府为公共图书馆
提供必要的发展资金。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在作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正确理解客观原因 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历史原因 及根本原因的内涵;其次,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 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准确把握材料与备选项之间的逻 辑关系;第三,合理运用理论分析法,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 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原理。
5.(2023·重庆巴蜀中学月考)晚清学者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1861年)

浙江历史选考选择题——因果关系题

浙江历史选考选择题——因果关系题

选择题专项训练因果关系题1.(2017·浙江湖州期末)“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这主要是因为“先王之法”A.使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B.开创了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C.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关系D.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解析:D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可知“先王之法”指周代的宗法制,当时周王尚未实现高度集权,故A项错误;宗法制商朝已有,并不是崭新的政治风格,故B项错误;周朝森严的等级关系是分封制所确立的,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避免纷争,维护统治集团内的秩序,故D项正确。

2.中国在春秋以前没有大型水利工程。

从春秋末期开始出现了大型水利工程,至战国出现了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高潮。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铁制工具的使用B.社会局面的稳定C.水利技术的提高D.小农经济的发展解析:A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推动了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故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战国与春秋以前相比水利技术的进步,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逐步形成,水利工程建设是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不是小农经济推动水利建设,故D项错误。

3.唐代女服空前繁荣,主要特征表现为风华美丽、雍容大度的款式;不拘一格、个性突出的穿着;崇尚阳刚、盛行胡风的时尚;而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期的绚丽和开放,出现内敛、拘谨而又不乏一种淡雅精致的风格。

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权力的失控B.程朱理学逐渐盛行C.商品经济的发展D.民主思想的出现解析:B 宋代君主专制加强,专制权力失控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服饰的变化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宋代服饰特点的变化主要与程朱理学的内敛性、思辨性有关,故B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开放,与材料“内敛、拘谨而又不乏一种淡雅精致的风格”不符,故C项错误;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出现于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因果型选择题

高中历史因果型选择题

题型5 因果型选择题(时间:45分钟)【题型解读】因果型选择题是考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原因或结果的选择题。

着重考查学生的描述和阐释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标志性词语有“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依据”等。

解题方法主要有时序定位法、理论定位法等。

1.(2014·福建龙岩质检)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姓作为奖品赏赐给有功的下属。

“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战国时期,豪强各自为政,姓、氏、字的赏赐成为了诸侯内部事务。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解析据题干材料,宗法制强调以血缘亲疏形成等级,区分大宗小宗,因此“赐姓”成为大宗—天子的特权,战国时期豪强随意赐姓,表明宗法等级遭到破坏,故选B项。

材料中未提到分封爵位、土地、人口,A项错误;材料所述不属于思想文化领域的现象,C项错误;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D项错误。

答案 B2.(2014·四川泸州一诊)《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的剧烈变动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解析据题干可知,公元前6世纪至前3世纪大致相当于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剧烈社会动荡使得士人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提出不同的治国方案,希望被统治者采纳,达到天下太平,选A项。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正在形成中,B项错误;统治者招贤纳士是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C项错误;D项是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结果,排除。

答案 A3.(2014·广东肇庆一模)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5 历史因果关系类选择题热考题型专项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5 历史因果关系类选择题热考题型专项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题型5 历史因果关系类选择题1.由于中国的自然河流多由西部山脉流向东部平原地区,因此对于政府而言促进商品流通的最大挑战是安排南北向的水路运输问题。

隋朝开挖的大运河成为元、明两朝南北交通的核心。

但明朝前期,大运河的枢纽地位却经历了从丧失到重新确立的过程。

这主要是由于( )A.元末农民战争的破坏B.明初政治中心的变迁C.东南地区市镇的兴盛D.江南雇佣关系的出现解析:选B。

据材料“明朝前期,大运河的枢纽地位却经历了从丧失到重新确立的过程”,结合所学,明初政治中心由某某迁往,物资的运送经历了不需要南北运输到由南向北运输的过程,故选B项。

2.(2018·某某孝义模拟)棉纺织业在明代成为小农家庭不可或缺、仅次于农业的副业生产,而且产量大、销路广。

当时的民营手工业采用雇佣劳动,甚至手工工场的经营方式。

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明政府对经济的重视D.明代手工业技术进步解析:选A。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原因。

据题干材料“棉纺织业在明代成为小农家庭不可或缺、仅次于农业的副业生产,而且产量大、销路广。

当时的民营手工业采用雇佣劳动,甚至手工工场的经营方式”可知,反映历史手工业发展和雇佣关系的信息,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明代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故选A项。

明代依然固守着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明政府相关经济政策的提及, C项错误;明朝手工业技术进步并不是材料中经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且材料中也没有提及, D项错误。

3.(2018·某某某某一中模拟)西汉流行的儒家经典是靠经师口授,用隶书写成,被称为“今文经”;后来在孔府旧宅等处发现的使用前代文字书写的经书,被称为“古文经”。

但“古文经”在汉代一直不被“今文经”儒生认可,其主要原因是( )A.秦代焚书,古代典籍真假难辨B.时代变迁,阅读隶书已成习惯C.传承断绝,五经内容差异甚大D.儒学独尊,利禄之争日趋激烈解析:选D。

2021年高考历史因果关系类选择题专项训练

2021年高考历史因果关系类选择题专项训练

2021年高考历史因果关系类选择题专项训练明概念,知题型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首先理解概念才可下手。

何为因果关系类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

大体上共分为以下两种题型结构辨原因,排答案如何辨析这些标志词?是根本原因还是直接原因?我们经常傻傻分不清楚而理解误判,请跟着小编,重新认识这6个原因概念!直接原因:是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指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直接导致事件发生的近期原因,亦称为近因。

通常所说的“导火索”就是指直接原因中促成事件在某一特定地点、以某种特定方式爆发的偶然因素。

根本原因:指在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种原因中,起决定性作用、影响全局并处于支配地位的必然性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从本质上说的,即导致事物发生的最本质因素,作为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般应从历史事件本质的、深层次的因素主要原因:在引起结果发生的诸因素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

可理解为在引发事件发生的诸多原因中的最重要的那一个,对事件的发展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次要原因:在引起结果发生的诸因素中起非主导和非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相对于主要原因而言的。

主观原因: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因素,也就是人们促成事物发展的主观努力。

客观原因:则是指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外在因素,一般指历史条件。

审清题,巧用法辨清题意后,我们要开始抓题目的内在逻辑关系,何为因,何为果?全面分析影响历史发展的因素,保持思路清晰再答题,小编为此给大家介绍两种解因果关系类题目的方法,千万不要走神哦!示例(2010·海南高考)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D.单命党人势力壮大时间顺序法——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解题,前者有很大可能是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题型分类练训练6因果关系类选择题训练6 因果关系类选择题1.(2019·吉林通化一中4月月考)宋代城市中的市场不再以为在城市中居住的达官显贵服务为主,大城市的市场以经营粮食、布帛、煤炭等日用品及发展各种服务业为主,奢侈品退居次要地位。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社会逐渐衰落B.城市经济职能增强C.市民阶层不断扩大D.中小城市大量出现答案 C解析材料所示现象说明宋代城市经济职能增强,而这又是宋代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扩大的结果,故C项正确。

封建社会在明清时期才逐渐衰落,排除A项。

B项不是原因,故排除。

D项虽然符合当时情况,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经营相对独立。

但在汉武帝之后,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资本的经营方式较为落后B.土地兼并现象的日益加重C.国家垄断经营和实施专卖制度D.私营工商业承担高额赋税答案 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在汉武帝之后,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结合所学可知,汉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和专卖制度,使得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向农业转移,故C项正确。

3.“门阀士族”是指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组成的政治集团。

萌生于两汉,形成发展于魏晋,后于隋唐时期有过短暂兴起,武则天后一蹶不振。

影响其衰亡的主要因素是( )A.选官制度的变革B.官僚机构的调整C.经济重心的南移D.儒家思想的发展答案 A解析门阀士族的兴衰与选官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门阀制度主要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推动了门阀士族的兴盛,到了隋唐时期,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当政者大力打击门阀士族,为提拔寒门之士而采用科举制度,科举制的兴起,导致门阀制度走向消亡,故选A项。

其他选项与门阀士族兴衰的因果关系不明显。

4.唐代女服空前繁荣,主要特征表现为风华美丽、雍容大度的款式,不拘一格、个性突出的穿着,崇尚阳刚、盛行胡风的时尚;而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期的绚丽和开放,出现内敛、拘谨而又不乏一种淡雅精致的风格。

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权力的失控B.程朱理学逐渐盛行C.商品经济的发展D.民主思想的出现答案 B解析本题介绍了唐代和宋代女性穿着的差异性。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程朱理学的盛行对妇女的限制增多,在服饰上也得到了深刻的反映,所以本题选择B项。

A选项与此无关;C 选项时间不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在明朝;D选项错误,此时盛行的思想是程朱理学。

5.鸦片战争前,“外洋所产之大呢羽毛哔叽等类,并一切贵重之器物,则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

战后,“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C.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答案 C解析《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广州在鸦片战争前的唯一通商口岸的地位受到冲击,故“闽省并无赴粤之商”,五口通商体现了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故C正确;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并不是通商口岸变化的原因,故A错误;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错误;通商口岸变化是清政府的被迫行为,不能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故D错误。

6.《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刊人说:“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

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

”材料表明其创刊的主要目的是( )A.传播西方近代先进科学知识B.进行文化渗透和精神征服C.让中国人放弃对外国公众的排斥D.推动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答案 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和所学史实可知,外国书刊创办目的是为了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和精神征服。

故选B。

7.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军政府宣言中提出民主建国必须经过三个程序:第一期为军法之治(军政府扫除军阀统治),第二期为约法之治(军政府授地方自治权于人民),第三期为宪法之治(军政府解除政权,以宪法规定的国家机关分掌国事)。

孙中山提出“革命程序论”主张的原因是( )A.民众民主意识淡薄B.北洋军阀割据混战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列强侵略日益加剧答案 A解析孙中山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认识到,不可能在民众民主意识淡薄的基础上建立民主国家,必须通过一定阶段采取一定措施启发民智,培养民众的民主意识和参政热情,故答案为A项。

1905年不存在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现象,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于1915年开始,排除C项;这一主张不是针对列强侵略,排除D项。

8.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B.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答案 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前后,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导下,中共在江西等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使当地的豪绅地主大量涌入城市,故A 项正确;B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926年北伐战争,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9.据统计,“九一八事变时,外国人投资有42.8%集中于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的银行业投资有79.2%集中于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有80%,工业有67.1%”。

造成以上变化的原因是( )A.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B.国民政府忙于内战而忽视建设C.内地民族工业力量薄弱D.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华战争答案 D解析从材料中的两大事变以及外商投资区域分布的变化可知和日本的侵华有关,随着列强在中国东北、华北的侵略不断加深,外商投资区域也逐渐转移至中国东南,故选择D项。

A项并非这一时期发展的情况,在鸦片战争后就开始了;B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外国资本;C项错误,明显可以看出C项并不是说的外资企业集中于上海的原因。

10.白银作为货币,在中国古代长期都以“两”结算,在《南京条约》中,赔款则以明中后期开始流入的西班牙“银元”结算。

当时使用“银元”结算的重要因素是( )A.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居出超地位B.西班牙长期主导欧亚海上贸易C.英国工业发展对银元需求旺盛D.晚清对国际白银市场尚不熟悉答案 A解析在鸦片战争之前的中英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每年从国外获得大量贸易利润。

英国当时为防止货币外流,禁止本国银币出口流通,所以,中国赚取的外贸利润并非英镑,而是英国商人从世界贸易中获得的西班牙银元,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关键不在于“西班牙”身上;C选项错误,这不是最主要的因素;D选项错误,当时清政府虽闭关自守,但依然有贸易往来。

11.造成下表银行分布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25—1934年中国银行分布简表(单位:家)——朱荫贵《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中国银行》A.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B.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C.全国政治中心的南移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答案 C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银行数量北方在减少,南方在增加,1925年至1928年国民政府与北洋政府对峙,1928年北伐成功后,国民政府是全国唯一合法政府,其政治中心在南京,故C项符合题意。

世界经济危机与银行向南方发展的趋势无直接关联,故排除A项。

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发生在宋代,故排除B项。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于1937年,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1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

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 D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历的巨大变化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农村合作社、人民公社体制和“大跃进”运动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前,不是促成这一巨大变化的因素,故排除A、B、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大锅饭”体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带来农村的巨大变化,故选D项。

13.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科学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主要是为了( )A.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提高中国的国防实力C.带动相关部门发展,实现经济腾飞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答案 B解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两极格局对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中国需要和平和安全的社会环境进行经济建设,因而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国家安全是中国发展“两弹一星”的主要目的,故B正确。

14.恩格斯曾指出,(那时)罗马各行省的社会关系愈益接近首都和意大利的社会关系。

极复杂的成分和民族凑合起来的居民分裂为简单的三个阶级:富人、没有财产的自由人,最后是广大的群众——奴隶。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B.平民和贵族矛盾尖锐C.罗马法发展为万民法D.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答案 C解析据所学可知在古代罗马的扩张过程中,民族关系越来越复杂,与题意不符合,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简单的三个阶级:富人、没有财产的自由人,最后是广大的群众——奴隶”,无贵族与平民矛盾的体现,故B项排除;据材料中“罗马各行省的社会关系愈益接近首都和意大利的社会关系”可得出整个罗马帝国都按照首都的形式来确认,能够保证这种关系的只有罗马法,而此时已经发展成为万民法,使整个帝国和首都都有着同样的法律适用主体,故C项正确;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应该会使民族关系、阶级关系更加复杂,故D项排除。

15.威廉·福斯特曾对空想社会主义试验在美国开展的情况作了一个说明:“这些乌托邦计划(19世纪)虽然是在欧洲创始的,却在美国获得了最广泛的发展。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美国政府支持社会主义运动B.美国接纳欧洲的社会主义者C.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D.美国人民受封建限制比较少答案 D解析美国历史上没有建立过封建制度,没有封建统治时期,美国人民受封建限制比较少,因此空想社会主义试验在美国开展得更好,故答案为D项。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不会支持社会主义运动,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这些实验是被接纳的欧洲社会主义者开展的,排除B项;19世纪的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还不能说较高,排除C项。

16.1958年戴高乐提出改革北约领导结构的主张,在遭到美国拒绝后,法国逐步将自己的军事力量从北约防务体系中撤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