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及相关规定

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及相关规定

慢性病管理工作制度及相关规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病、肿瘤、慢阻肺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为加强我院慢性病监测登记报告管理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组织:由医院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负责全院慢性病管理工作。

二、监测对象:来院诊断为慢性病(心脑血管病、肿瘤、慢阻肺)的患者。

三、报告内容1、心脑血管病(1)脑卒中①脑梗死Q63):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

②脑出血(161):指非外伤性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

③蛛网膜下腔出血Q60):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④难分类的卒中(164):临床有明显症状,且医师已作卒中诊断,但由于各种原因(如未作影像学检查,遗失详细的病历)而无法明确归为上述①②③类的卒中病例。

(2)冠心病①急性心肌梗死Q21):28天(包括28天)以内的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发作。

②心绞痛(120):指由于心肌缺氧和供氧之间暂时失去平衡而发生心肌缺血的临床症候群。

③心脏性猝死(146):指急性症状发作后,短时间内以意识突然丧失、由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死亡。

不是由医疗干涉、触电、溺水或其它严重的生理损害引起和自发性心脏骤停,而推测是继发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原发室颤引起的,没有明显的心脏瓣膜病或心肌病。

除上述疾病外,以下疾病或由于以下各种情况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则视为非监测病种,不需要开展相应的监测工作:(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硬膜外出血、硬膜下出血;(3)冠心病发病;(4)严重的颅(脑)外伤;(5)肿瘤,如原发性或转移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恶性或良性);(6)代谢障碍或体液与电解质紊乱所致的昏迷,如:糖尿病、低血糖、癫痫、低血容量、中毒、药物过量、尿毒症或肝脏疾病所致者;(7)颅神经炎,如面神经炎的周围性面瘫等;(8)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肿,肉芽肿,脑膜炎,脑炎及其它任何累及脑膜的感染;⑼药物,如应用抗凝血药物引起的出血;(10)其他,如脑梗死后继发出血;抢救引起的出血;28天(包括28天)内原发灶的复发等。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一、镇卫生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工作在彭州市卫生健康局的统一领导下,由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工作。

二、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和发展动态,提高防保医生的登记、报病质量。

三、必须坚持慢病登记报告制度,提高病报告卡填报质量,防止错报漏报现象。

四、慢病报告应妥善保存专用登记册及月报表等技术资料。

五、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按“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登记报告制度”的规定及时报告,但须特别注明或单独报告。

六、每年年底由院领导对各报告人进行考核,根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漏报率、重报虚报率、慢病死亡漏报率、卡片返率和主要项目符合率等指标进行评估,奖优罚劣,以进一步提高慢病工作管理质量。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一、引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是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病因尚未明确的疾病。

NCDs包括自体免疫性疾病、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中风、癌症(大部分)、糖尿病、慢性肾病、骨质疏松、阿尔茨海默病、白内障等。

这类疾病在人群中不会传染和传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8年资料,全球5700万例死亡病例中,有3600万例由非传染性疾病致死,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60%以上,慢性病(NCDs)已成为全世界的头号杀手。

每年,至少500万人死于烟草使用,约280万死于超重,大约260万的死亡由高胆固醇导致,750万死于高血压。

在2005年死于NCDs的3600万的人中,有一半年龄在70岁以下,且半数为女性。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对预防和控制NCDs具有重要意义。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政策法规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例如,制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法》,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责任,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的组织领导。

2. 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中的职责。

例如,成立国家、省、市、县四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工作。

3. 监测评估体系建立健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评估体系,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趋势、危险因素等进行监测,为政策制定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开展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慢性病发病、死亡、危险因素等数据,定期发布慢性病报告。

4. 健康教育与促进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提高公众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害的认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例如,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举办慢性病防治讲座,制作慢性病防治宣传资料,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进行广泛传播。

慢病科的工作管理制度

慢病科的工作管理制度

慢病科的工作管理制度一、慢性病管理团队建设1. 编制专业团队:慢性病管理团队应由内科医生、专业护士、临床药师、营养师、康复师等多行业专业人员组成,以确保全面的卫生保健服务。

2. 提高人员水平:团队成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学习培训,并提高专业素质,增强对患者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二、慢性病管理制度落实1.建立慢性病健康档案:对慢性病患者建立详细的慢性病健康档案,对患者病情、用药情况、生活方式等进行全面记录和跟踪。

2.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组织定期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向患者传递正确的健康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3.开展慢性病筛查:对一些潜在患病人群定期进行慢性病筛查,及早发现潜在疾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4.定期随访: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三、慢性病管理制度评价与奖惩1.制定评价指标: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建立慢性病管理制度的评价指标,如患者治疗依从性、病情控制效果、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等。

2.定期评价:对慢性病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价,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地,及时进行整改。

对慢性病管理团队的工作进行个人与团队表扬或批评,并结合实际奖惩措施。

四、慢性病管理制度信息化建设1.建立信息系统:建立慢性病患者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检查结果、用药情况等。

2.数据分析:对慢性病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患者的隐患,确定患者的重点管理对象,并开展个性化管理方案。

慢性病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通过健全的慢性病管理制度,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以上就是一份慢性病管理制度的工作管理制度,需要慢性病管理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较好的工作效果。

慢性非传染管理培训制度

慢性非传染管理培训制度

慢性非传染管理培训制度慢性非传染管理培训制度第一章培训目标和背景一、培训目标二、培训背景第二章培训内容一、慢性非传染病概述1. 慢性非传染病的定义2. 主要类型及病因3. 流行病学特点4. 危害与预防5. 国内慢性非传染病的现状二、培训内容1. 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a. 饮食概述b. 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c. 常见的慢性非传染病与饮食的关系及防治d. 体育锻炼现状和推广2. 吸烟和酗酒a. 吸烟的危害和禁烟措施b. 酗酒的危害和禁酒措施3. 心理健康a.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b. 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4. 慢性非传染病预防和控制a. 疫苗接种b. 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c. 健康教育和宣传d. 个人卫生管理5. 医疗资源和社会健康服务体系a. 医疗资源现状b. 社会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二、培训形式1. 理论培训a. 专家授课b. 讲座、研讨会等形式c. 线上线下混合培训2. 实践培训a. 角色扮演b. 案例分析c. 群体讨论d. 医疗实地考察三、培训方法1. 群体培训a. 集中培训i. 集中培训的优势ii. 集中培训的组织方式iii. 讲座、研讨会等的安排 b. 分层培训i. 分层培训的优势ii. 分层培训的组织方式iii. 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的安排2. 个别培训a. 个别指导b. 翻转课堂c. 在线学习第三章培训评估一、培训评估的目的和意义二、培训评估的方法1. 满意度调查2. 学习成绩评估3. 效果评价4. 观察实践表现第四章培训执行一、培训项目负责人二、培训团队的组建1. 培训课程设计师2. 培训讲师3. 培训辅导员4. 培训评估员5. 培训助理三、培训计划的制定和执行1. 培训内容的拟定2. 培训时间和场所的安排3. 参训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名单的制定4. 培训材料的准备和发放5. 培训执行的组织和管理第五章培训的持续监督和改进一、培训中的问题和困惑二、改进和监督措施1. 反馈和沟通机制2. 培训成果的复查和总结3. 培训方案的改进和调整第六章总结一、培训的成果和效果二、培训的启示和改进措施附录:参考文献培训材料第一章培训目标和背景一、培训目标本培训的目标是通过系统学习和知识分享,提高参训人员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和管理能力,培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人才,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慢性病防治服务。

慢性病防治管理考核奖惩制度

慢性病防治管理考核奖惩制度

慢性病防治管理考核奖惩
制度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慢性病防治管理考核奖惩制度为切实有效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确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制定慢性病防治管理考核奖惩制度如下:
一、负责慢病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共同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团队——慢性病人群防治网络。

二、对慢性病慢性病防治工作进行管理考核,考核内容主要有:防治工作人员根据社区普查结果,针对社区居民发生率较高的慢性病开展切实可行的防治工作,免费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对于慢性病人实行分类管理,进行随访并记录,开展慢性病防治宣传,分层次针对社区不同人群定期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针对不同人群开展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活动,定期发放慢病宣传材料,定期开设健康咨询工作,针对社区不同居民制定相应的体育锻炼计划,组织、指导居民及慢性病人开展相关的健身活动,按规定完成其他防治任务。

三、根据考核结果对慢性病防治人员进行相应奖惩,并纳入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每月随该项工作一同开展,做到奖罚分明,规范管理,促进工作。

四、根据工作数量、质量和居民满意度进行考核,随机抽取健康档案20份,参照质量管理标准打分,并致电居民进行核实,到社区进行实地考核,调查社区居民满意度,当月新建档案或开展随访需达200份,合格率大于90%,给予奖励,具体数额按照单位奖金核
算方案执行;在抽检合格率≥90%的基础上,超出或不足200份的,按比例享受当月奖励数额;完成规定工作量,抽检合格率80%—89%的,享受当月奖励数额的50%;未完成规定工作量,抽检合格率≤79%的,当月无奖金;当年度3个月不能完成任务并无奖金的,从次月实行待岗。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
追踪调查
对一些特定的慢病患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等高危患者,进行 长期的追踪调查,以评估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记录与分析
将随访和追踪调查的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以提供持续改进慢病管 理的依据和建议。
04
慢病管理质量评估与改进
慢病管理质量评估指标
疾病控制指标
评估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指标 ,以及控制慢性疾病的相关指标,如血压、血糖 、血脂等。
定性评估
采用专家评审、个案调查、患者 访谈等方法,对慢病管理质量进 行定性评估,如专家组对医疗服 务质量的评估。
综合评估
将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 综合评估慢病管理质量。
慢病管理质量改进措施
完善慢病管理流程
优化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效率,减少患者 等待时间。
强化健康宣教
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活动,提高患者对 慢性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挑战与机遇
数字化技术在慢病管理中仍面临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发 展机遇,如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和降低医疗成本等。
慢病管理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慢病管理信息化与数字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标 准和互操作性的缺乏、医疗人员的数字化素养和技能水平不高等。
培训方式多样化
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如 讲座、案例分析、角色 扮演、互动讨论等,以 提高培训效果。
慢病管理培训内容
慢病基础知识
介绍慢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发病 机制等,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慢病的 基本知识。
慢病诊疗规范
详细介绍慢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方 案、疗效评估等,提高医护人员的 诊疗水平。
慢病预防与控制
介绍慢病的预防措施、控制方法等 ,帮助医护人员掌握预防和控制慢 病的方法和技能。

慢性病报告管理制度

慢性病报告管理制度

慢性病报告管理制度
(一)管理原则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报告实行保密制度,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泄露相关患者的秘密。

3、防保科设专人负责全院的慢病报告管理工作。

(二)报告内容
在本院确诊或初次就诊的糖尿病、恶性肿瘤(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冠心病急性事件、脑卒中。

(三)报告程序及时限
1、在本院确诊或初次就诊的上述四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首诊医生在院内网上报告,门诊出诊病例应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住院病例按要求确诊后5天完成网络报告。

2、防保科直报人员对上传的慢病报告卡认真审核,确认无误后导出数据并在确诊后7日内进行网络直报。

(四)报告卡要求
首诊医生要认真填写报告卡,要求项目准确完整,不得有空项、漏项。

(五)考核与奖罚
防保科科对慢病报告卡管理工作实行考核制度,纳人综合目标管理。

对在慢病卡报告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将给予表扬奖励。

部门慢性病规章制度

部门慢性病规章制度

部门慢性病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部门内慢性病管理,提高员工健康水平,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部门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性肾脏疾病等常见慢性病。

第三条部门慢性病规章制度适用于本部门所有员工。

第四条部门将加强慢性病防控和管理,提高员工健康意识,提高员工生活质量。

第五条本规章制度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管理及议定,经部门领导审批后实施。

第六条部门慢性病规章制度必须与相关国家政策法规相一致,不得违反。

第七条本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归本部门所有。

第二章预防慢性病第八条部门将组织开展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员工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第九条部门将定期组织慢性病的健康检查活动,定期对员工进行生活习惯及饮食指导。

第十条部门将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慢性病情况。

第十一条部门将组织员工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第三章慢性病管理第十二条部门将建立慢性病档案,记录员工的患病情况及治疗情况。

第十三条部门将建立慢性病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慢性病管理岗位,负责员工患病的监督管理及指导。

第十四条部门将加强员工的定期随访工作,提高员工对慢性病的自我管理能力。

第十五条部门将建立慢性病用药管理制度,规范员工用药行为,确保用药安全及有效。

第十六条部门将保障员工的慢性病医疗费用报销。

员工患病需按照规定程序报销医疗费用。

第四章处罚规定第十七条为了规范员工的行为,保护公司的利益,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员工,将按照公司制度予以处理。

第十八条对于故意违反慢性病规章制度,给公司带来损失者,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九条对于员工故意瞒报或隐瞒慢性病情况,造成严重后果者,公司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第二十条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一条本规章制度的修改、解释及增补,需经公司领导审批。

第二十二条本规章制度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

以上内容为本公司制定的部门慢性病规章制度,员工请遵守,谢谢!。

卫生部慢病管理制度

卫生部慢病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慢病防治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三)科学防治,规范管理;(四)以人为本,注重效果。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国慢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慢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设立慢病防治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慢病防治的具体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慢病防治工作制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

第八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应当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开展慢病防治工作。

第三章预防控制措施第九条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慢病防治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第十条开展慢性病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建立健全慢性病筛查网络,提高筛查覆盖率。

第十一条加强慢性病监测,建立健全慢性病监测体系。

对慢性病发病、死亡、治疗等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慢性病流行趋势。

第十二条实施慢性病干预措施,降低慢性病发病风险。

包括改善饮食习惯、增加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

第十三条加强慢性病防治药物和医疗器械的管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第十四条开展慢性病防治科研,提高慢性病防治技术水平。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慢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第十六条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第十七条建立慢性病防治工作责任制,对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八条违反本制度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一)未按规定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的;(二)隐瞒、谎报慢性病防治情况的;(三)违反慢性病防治法律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四)其他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文(5篇)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文(5篇)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文栎城卫生院慢病管理制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为了加强我乡慢性病登记报告管理工作,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组织成立以院长、预防保健组长和医疗服务组人员组成的慢性病管理小组,负责慢性病管理工作。

组长:李森副组长:徐华东成员:陶洁田效森徐华丽展启梅田斌吴峰二、报告对象辖区内有常住户口的居民三、报告单位各村卫生室、卫生院各科室四、报告内容1、2、糖尿病确诊为糖尿病的病例高血压病例(单指原发性高血压)。

五、病例个案收集方法1、医疗机构报告卫生院、各村卫生室确诊新发Ⅱ型糖尿病病例、高血压病例。

2、漏报调查通过医院漏报调查发现的漏报病例应及时填写报告卡补报。

3、主动搜索与体检发现给____岁以上的居民测量血压,接合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发现病例及可疑病例,应做好报告登记或劝其及时诊治。

六、报告程序和报告要求1、门诊医生发现糖尿病病例、高血压病例,由接诊医生填写相应的发病报告卡,并在门诊日志上签上相应的慢性病已报签章,在____小时内登记到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登记册,由疾病防制科收集发病登记册,检查填写质量,每月____日前输入到高血压电子管理录入表。

2、医院漏报病例由医院防保人员负责查漏,由接诊医生补填发病报告卡和高血压发病登记册。

补卡后及时输入到相应的慢性病电子管理录入表,及时报送区疾病控制中心。

3、疾病防治于每月____日前向区疾病控制中心上报本辖区内上述慢性病的发病报告统计表。

七、奖惩办法1、对认真学习执行慢性病管理制度,正确诊治和报告慢性病,全年成绩优良者除给予精神表彰外,年底作为考核评比先进条件。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文(2)一、目的为了规范慢性病员工的工作管理,确保其健康和工作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慢性病员工,以及需要常规随访和管理的员工。

三、管理措施1. 必须提供医生出具的慢性病证明,并在入职时进行面谈,详细了解员工病情、就医情况和用药情况等。

学校慢性病防控工作制度(6篇)

学校慢性病防控工作制度(6篇)

学校慢性病防控工作制度学校____年慢性病防控工作计划为认真贯彻落实慢性病防治工作总体要求,积极参与创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落实与加强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服务入手,认真____实施慢性病干预项目,特制定____年工作计划。

一、建立____、完善网络、落实责任为加强对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领导,我校专门成立了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____领导、工作协调;责成专门科室负责项目工作的____落实。

开展综合防治工作具体安排、业务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检查考核等。

将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等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明确了各处室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与任务,从而建立起了上下贯通、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慢性病防治网络和工作队伍。

二、摸清底数、建档建卡、实施干预管理。

为了实现对慢性病患者的干预与管理,采取多种途径发现慢病患者。

通过每年一次的师生体检,及时统计,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然后报镇人民医院及时建档管理。

之后,配合镇人民医院医生严格按照防治方案相关要求及患者的临床评估级别、类别制定个体化随访管理方案,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管理与干预,填写慢病管理卡(册)。

我校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干预措施主要有以____面:一是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二是要求患者定期随访指导,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复查或了解患者血压或血糖控制水平,督促其坚持用药,并根据治疗效果给予相应指导,同时填写慢病管理手册和管理卡;三是实施面对面干预,针对每名患者的病情及其主要病因进行面对面、个体化干预,如指导其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以及盐勺、油壶的具体使用方法等;四是开展防治知识讲座,定期邀请专业人士为师生进行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讲解相关防治知识并接受咨询。

三、广泛宣传,开展教育活动,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

建设专业队伍
强化监测与评估
加强慢病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和队伍建设 ,提高慢病管理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建立完善的慢病监测与评估体系,及时掌 握慢病的流行趋势和影响,为制定有针对 性的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06
案例分享与讨论
案例一:社区慢病管理模式探讨
总结词
社区慢病管理模式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联合 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以慢性病患者为重点服务对象 ,通过健康档案建立、定期随访、健康教育、康复指 导等方式,提供全面、连续的慢性病管理服务。
缺乏专业培训
目前许多从事慢病管理的医务人员缺乏专业的慢 病管理知识和技能,这可能会影响管理的效果和 质量。
跨学科合作不足
慢病管理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医生、护士、营 养师、康复师等,但实际工作中跨学科合作往往 不足。
05
未来慢病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建 议
发展趋势
智能化管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 慢病管理的智能化、远程化和实时化。
慢病管理的实施方式
信息化管理
电子健康档案
建立和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慢性病患者 的信息共享和动态管理。
远程医疗
开展远程医疗咨询、诊断和治疗,为慢性病患者 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健康管理APP
开发慢性病管理APP,帮助患者实现自我健康管 理,提高慢性病防控效果。
家庭医生制度
全科医生签约
01
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推动全科医生与居民签约服务,为慢性病
个性化管理
基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基因、生活习惯、社会环境等,制定个性 化的慢病管理方案。
全生命周期管理
从预防、早期发现、治疗到晚期关怀,实现慢病管理的全生命周期 覆盖。

慢性非传染病管理制度

慢性非传染病管理制度

死因、心脑血管、肿瘤、慢阻肺病例报告管理制度为规范开展心脑血管、死因、肿瘤、慢阻肺上报工作,了解医疗机构心脑血管、死因、肿瘤、慢阻肺病例的构成特制定本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患肿瘤、脑卒中、冠心病、慢阻肺后,须填报《心脑血管、死因、肿瘤、慢阻肺病例报告卡》,对心脑血管、死因、肿瘤、慢阻肺案例进行心脑血管、死因、肿瘤、慢阻肺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心脑血管、死因、肿瘤、慢阻肺医学证明书》。

2、医生对心脑血管、死因、肿瘤、慢阻肺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

3、诊治医生在开具心脑血管、死因、肿瘤、慢阻肺证明书后3 天内,病案室应完成心脑血管、死因、肿瘤、慢阻肺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证明书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心脑血管、死因、肿瘤、慢阻肺信息;心脑血管、死因、肿瘤、慢阻肺日期;心脑血管、死因、肿瘤、慢阻肺原因。

对于不明原因心脑血管、死因、肿瘤、慢阻肺病例,要在《医学心脑血管、死因、肿瘤、慢阻肺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心脑血管、死因、肿瘤、慢阻肺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科要定期检查各科室心脑血管、死因、肿瘤、慢阻肺报告情况,并对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例会制度1、每月向院领导汇报本月填报卡片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每季最后一周召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例会,通报本季填报卡的情况,并组织学习相关知识。

3、每月要到村级医疗卫生机构了解医生填报卡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填报技术上的指导。

4、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人员要积极参加卫生院举办的多种相关的例会及培训班,在实际工作不能自己解决的及时向上级部门请示汇报。

档案管理制度1、公共卫生科将收集到的死亡人员信息、肿瘤、脑卒中、冠心病卡进行审核并详细登记要求填报规范,指出填报质量。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
慢病的特点
多种危险因素导致,包括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缺乏运 动等;多数无法治愈,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和管理;致残 率和致死率高。
慢病现状与挑战
全球慢病现状
慢病是全球主要疾病负担,导致大量患者长期残疾和死亡,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
中国慢病现状
慢病在我国也呈高发态势,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防控形势严峻。
05
慢病康复与照护
康复评定与方案制定
康复评定
包括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以及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检查 等。
方案制定
根据康复评定结果,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康复技术应用与推广
01
02
03
传统康复技术
如针灸、推拿、拔罐、中 药敷贴等。
现代康复技术
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 言语疗法、心理疗法等。
详细描述
在这种模式下,医生或专业医务人员与患者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提供全面的医 疗服务和健康指导,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自己的健康管理计划,提高慢病管理 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以健康为导向的慢病管理案例
总结词
以健康为导向的慢病管理案例,注重预防和健康促进,通过 提供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服务,提高公众的健 康意识和健康素养,预防慢病的发生。
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
高危人群定义
根据危险因素和患病风险,确 定高危人群的范围和特点。
筛查方法
通过调查、体检等手段,对高 危人群进行筛查,及时发现潜
在的慢病患者。
干预措施
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和控制 措施,如改善饮食、增加运动
量、提醒定期检查等。
患者管理与教育
患者登记
定期随访

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

1.慢性病(NCD):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长期的,不能自愈的,并且几乎不能被治愈的一类疾病。

发病率高,知晓率低,控制率低。

2.慢性病管理学:运用管理学知识,对慢性疾病进行综合性管理,以达到良好控制和治疗慢性病的科学。

包括管理主体,对象和媒介。

对象:患者,疾病,慢性病管理团队人员。

3.营养:指人体摄入、消化、吸收食物和营养物质,并利用这些物质满足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组织修复、热能的需要和维持健康等一系列最基本的生理过程。

营养管理:运用营养科学的理论、技术及社会性措施,研究和解决个人及人群的营养问题。

4.慢性病患者康复管理基本原则:①明确主体,厘清职责;②区分对象,分类管理;③团队协作,合理组织;④着眼需求,侧重功能;⑤适时介入,循序渐进。

5.慢性病患者心理反应:焦虑,恐惧,抑郁,孤独感退化和依赖,猜疑和怀疑,否认,愤怒,红包心理,自我概念紊乱,疼痛。

6.遵医行为:指人们为了健康的目的,按照医务人员的指导而发生的行为,即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

7.心理干预基本原则:接受性,支持性,真诚性,科学性和保密性。

8.腹性腰围:反映腹腔及腹腔内脏器官脂肪蓄积,男性腰围>85cm,腰臀比>0.90,女性腰围>80cm,腰臀比>0.85。

9.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10.健康促进:指运用行政或组织的手段,广泛协调社会各相关部门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战略。

康复: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使残疾人重返社会。

11.糖尿病的管理策略: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②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持健康体重;③重点人群的干预;④主动发现和早期识别糖尿病患者;⑤规范治疗糖尿病1)五架马车:即健康宣教与心理诊疗、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合理用药、病情监控2)综合防治即糖尿病防治ABC原则(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阿司匹林。

B:血压C:胆固醇)3)多学科团队参与、多机构协作4)患者积极参与。

医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标准版)

医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标准版)

医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1.医院设专职人员负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工作。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人员对各科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负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上报等,制定工作计划,进行工作总结。

2.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各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事件等)的监测,定期收集相关信息,及时上报。

3.医院成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工作的领导,提高工作质量。

4.开设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干预门诊,展开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

5.开设健康教育课堂,定期举办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讲座。

采用宣传栏、发放健康处方、防病资料、各类媒体等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教育宣传。

配合相关部门到公共场所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咨询活动。

6.加强居民死因监测,提高网络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

7.定期对医疗技术人员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培训,以多种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

8.医院对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工作做出优异成绩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适当的奖励,对工作成绩较差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适当的经济处罚。

2024年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例(三篇)

2024年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例(三篇)

2024年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例栎城卫生院慢性疾病管理制度鉴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公众健康的严重威胁,为有效防控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和蔓延,本院特制定此慢性疾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以强化我乡的慢性病管理工作,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一、管理机构设立由院长、预防保健组长及医疗服务组成员构成的慢性疾病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慢性疾病的管理工作。

组长:李森副组长:徐华东成员:陶洁、田效森、徐华丽、展启梅、田斌、吴峰二、报告对象具有本乡常住户口的居民三、报告单位各村卫生室及卫生院各科室四、报告内容1. 确诊为糖尿病的病例2. 高血压病例(仅限原发性高血压)五、病例个案收集方式1. 医疗机构报告: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需报告新发的Ⅱ型糖尿病病例和高血压病例。

2. 漏报调查:通过医院的漏报调查,发现遗漏的病例,应及时补填报告卡。

3. 主动搜索与体检发现:对____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血压测量,结合居民健康档案,发现病例及疑似病例,做好报告登记或建议及时就医。

六、报告程序与要求1. 门诊医生发现糖尿病或高血压病例,需由接诊医生填写发病报告卡,并在____小时内录入到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登记册。

疾病防制科负责收集并检查填写质量,每月____日前录入到高血压电子管理录入表。

2. 对医院漏报病例,由医院防保人员负责查漏补缺,接诊医生需补填发病报告卡和高血压发病登记册,及时录入慢性病电子管理录入表,并报送区疾病控制中心。

3. 疾病防治部门应于每月____日前向区疾病控制中心上报本辖区内的慢性病发病报告统计表。

七、奖惩措施1. 对于严格执行慢性疾病管理制度,正确诊治和报告慢性疾病,全年表现优秀的人员,除给予精神表彰外,年底将作为评优条件纳入考核。

2024年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例(二)____年度乌石中心卫生院慢性疾病管理工作总结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全力支持下,我们强化了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全面履行了慢性疾病防控职能,确保了辖区居民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孕产妇保健工作制度1、为辖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中的妊娠妇女建立母子保健手册,并进行早孕检查与指导。

2、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对孕产妇进行健康管理,统计上报相关信息。

3、做好孕产妇与未产儿生命检测与管理工作。

4、对建册的孕妇进行高危筛查,筛查出的高危孕妇按要求进行登记、追访与管理。

5、入户调查、核实本辖区内的孕产妇和未产儿死亡(含外地户口及外区户口)情况,填写死亡报告卡,及时上报。

信息收集、报告、管理制度1、及时准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培训信息。

2、建立健全各种登记、统计制度,健全统计台账,做好统计汇编,遵守各种信息资料的保密制度。

3、按要求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各种统计数据和信息,不得举报、迟报、虚报、瞒报、伪造和篡改。

4、根据统计指标,定期分析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5、专人负责信息的收集、报送、管理。

6、逐步健全网络信息系统,做好数据录入及整理工作。

7、严格执行计算机操作规范,定期对计算机进行保养、维护及数据备份。

卫生监督协管员工作职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1、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社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对辖区内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定期筛查,掌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

3、对人群重点慢性病分类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慢性病发生发展趋势。

4、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

5、对本辖区已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控制管理。

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

6、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和责任,以保证对慢性病患者的连续性服务。

老年保健工作制度1、设专兼职人员负责老年保健工作,建立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对辖区内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健康档案。

3、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对辖区内老年人进行管理。

4、对以居家养老形式为主的老年人进行服务需求评估,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服务及精神慰藉、舒缓治疗服务。

5、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进行管理,进行饮食、运动、合理用药、合理就医指导。

6、对于高危老人,进行健康指导、行为危险因素干预。

7、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人进行疾病的预防、自我保健、常见伤害预防、自救和他救等指导。

免疫规划管理制度1、对适龄儿童根据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并宣传免疫预防知识。

2、建立儿童预防接种电子档案、及时做好信息登记和更新,上传至国家信息管理平台。

档案应长期妥善保管。

3、疫苗专人管理,制定需求计划,从规定渠道购入。

购入时须验收疫苗相关合格证件。

做好颁发登记,及时掌握使用量及耗损量。

过期疫苗登记后上交。

4、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符合冷链管理要求。

建立冷链设备档案,账物相符、专物专用。

5、合理安排疫苗接种门诊周期。

接种场所、接种人员、消毒、体检及接种均应符合相关要求。

6、及时建立接种卡,接种簿与接种证,按时预约接种。

做好常规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

7、做好接种率监测与常规接种月报表统计,定期评价疫苗接种情况。

传染病管理制度1、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法定报告时限内,以最快速度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实行传染病首诊负责制。

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转入传染病定点收治医疗机构。

3、建立传染病个案登记卡,按照卡片登记项目填写齐全,不得漏项。

掌握其动态情况,做好追踪随访。

4、做好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应急救治、转院治疗等。

必须对病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进行预防性消毒;对病人接触者,实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预防性用药。

5、协助疾控中心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

建立监测资料档案,开展监测分析。

6、加强对结核病传染源的发现与报告,配合疾控中心做好辖区内恢复期结核病病人的送药和访视工作。

7、建立健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制度,开展防治知识宣传,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咨询、检测、转诊服务;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学随访、医疗救助;妥善保管工作档案,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8、对传染病预防、治疗管理中发生传染病病情缓报、漏报、谎报、隐瞒不报、造成疫情扩大或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部门和责任人,应严格追究责任。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1、设专人负责辖区内新生儿、婴幼儿、托幼园所儿童保健工作以及生命监测等工作。

2、掌握辖区内0-6岁儿童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实行定期健康体检,并对体检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3、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规范(2011年版)》要求提供0-6岁儿童保健,按照要求开展体格检查,进行生产发育监测,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6-8、18、30月龄时别开展一次血常规检测,对发现有轻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4、做好新生儿访视工作,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等工作。

5、对不同月龄和年龄的儿童进行智力、视力测查,听力筛查和口腔检查,对检查结果异常的儿童进行登记、转诊、追踪和治疗。

6、在儿童定期健康体检中发现的体弱儿,按照管理常规进行登记和管理。

7、掌握辖区内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定期深入幼儿园进行计划免疫接种、传染病预防、卫生消毒、五官保健等工作的督促与指导。

8、负责辖区内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工作,掌握辖区内出生活产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及死亡原因。

9、及时准确完成儿童保健信息的登记、统计和上报工作。

精神卫生工作制度1.成立辖区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精神卫生三级管理网络(乡镇、村、监护人),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2.开展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上报精神卫生工作统计报表。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

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诊治,对新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5.建立随访制度。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规范要求定期走访,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6.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病人参加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

7.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8.做好重点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9.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发放免费药物治疗。

健康教育管理制度1.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2.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板报、橱窗,定期推出新的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开通健康服务咨询热线,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

4.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5.发放各种健康教育手册、书籍,宣传普及防病知识。

6.定期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调查,年度至少开展两次,根据调查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7.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评估等资料。

健康档案管理制度1.设立健康档案资料室,以户为单位,一人一档的原则为家庭和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2.健康档案要集中档案室保管,按照行政村名和编号顺序存放,档案专柜存放,保持整洁、美观和规范有序。

3.责任医生要对健康档案进行按照65岁以老人、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人进行分类专册登记,档案盒要有目录和分类信息登记。

4.资料管理人员及社区责任医师,应及时登记已经获取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分析统计,及时反馈。

凡非本人管辖区居民的诊疗情况应及时反馈给辖区责任医生,以便纳入该居民本人的健康档案;凡居民因大病转上级医院住院时应随带健康档案,出院后继续交由责任医生保管并及时将本次住院概况记入档案。

5.居民健康档案具有医疗保密性,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料管理人员,不得随意翻阅已经建档的各种资料。

未经资料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得调出、转借各种档案资料。

6.应为辖区内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加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及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档案建立工作。

7.对孕产妇、儿童、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病人,应在健康档案袋上用颜色标识区分。

8.健康档案由全科医师负责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晰、表述准确、不得随意涂改。

9.孕产妇、儿童、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病人、重性精神病病人健康档案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动态管理。

10.健康档案应及时收集、及时记录、统一编号、归档保管。

个人健康档案分散存放的,应在家庭健康档案中标明其存放地。

11.健康档案管理应责任到人、制度到位、硬件落实、管理达标,逐步纳入计算机系统管理。

12.健康档案存放处要做到防火、防潮、防光、防虫蛀、防鼠咬,应妥善保存。

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制度在卫生监督所指导下对辖区内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履行6项职能:一是对本辖区内食品安全、职业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医疗市场等进行日常巡查或集中式检查、指导,并及时向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报告监督信息及违法信息;二是对在卫生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法律宣传并及时制止违法行为;三是协助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开展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查处违法案件;四是为辖区范围卫生单位提供卫生行政审批咨询,并代为交件、代办、领证工作,方便群众办事。

五是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及时如实报告,做好前期现场控制以防止事态进一步蔓延,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六是认真完成县卫生局及卫生监督所交办的其他工作。

资金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财务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落实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的核算与管理统一归口到单位财务部门,实行专账管理,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规范资金管理。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必须严格遵守财务、会计制度,专项资金的使用率要与项目工作进度相适应。

4.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估机制,各单位要将专项资金的落实、管理、使用情况以及项目实施的绩效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制定具体的绩效考核方案。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不得将专项资金用于项目规定用途之外的工作,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或事业经费等。

6.定期向社会公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制度1、负责本乡镇食品卫生、学校卫生、化妆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医疗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职业放射卫生等摸底调查,建立本地资料档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