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世界比较】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夏、商、周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特点和贡献-青铜文明的典型代表和影响-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2.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比较-埃及、希腊、印度文明的特点和影响-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异同-世界文明交往与融合的历史案例【第二单元:封建社会与科技进步】1.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农业经济的基础与特点-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封建礼教2.科技进步与社会变革-农业文明与手工业的发展-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出现及影响-科技进步对封建社会及人民生活的改变【第三单元:民族融合与元明清的王朝更迭】1.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融合过程中的文化、经济交流与影响2.元明清王朝的更迭-元朝的建立与统治特点-明朝的建立与社会制度-清朝的建立与统治特点-欧洲的商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文化交流与科技传播的影响-近代中国的经济衰落原因分析-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探索【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近代科技】1.工业革命的起因与影响-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与起因-蒸汽机、纺织机械等新发明的影响-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2.近代科技的发展与变革-近代科技的典型代表及其应用领域-科学思想的更新与教育-科技进步对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第六单元:民主与科学的伟大变革】1.民主思想与美国独立战争-自由、平等、人权等民主思想的传播-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与过程-美国宪法的制定和意义2.科学思想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科学革命的影响与启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起因与过程-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的制定和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复习纲要第一单元史前时代1、第一单元内容列表2、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特点比较3、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比较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1、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四大文明古国2、早期国家的形成3、印度种姓制度5、告别野蛮---文化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1、希腊文明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前1200年,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为中心形成了爱琴文明2、罗马文明公元前700年左右,罗马在亚平宁半岛兴起;公元前700年-前500年,罗马“王政时代”;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大权,建立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危机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为日耳曼人所灭罗马文化①法学:a、产生: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b、对后世影响:它是罗马法和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法对后世欧美各国的法律影响很大,成为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②建筑:a、代表:凯旋门、古罗马竞技场、万神殿、水道桥b、类型:宗教建筑、公共建筑、纪念性建筑、道路工程建筑;c、特点:规模宏大、类型多样、建筑与艺术紧密结合、公路四通八达、庄严厚重多使用柱子和拱型结构;d、对后世影响:直到现在我们还有许多的建筑沿袭和继承发扬了古希腊罗马的建筑结构、建筑风格、建筑艺术传统。

4.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①2世纪的罗马帝国(奴隶制);②395年的东罗马帝国;③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封建制)④17世纪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封建制)5、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成就和作用:特点:先进性(P63第二段)和包容性(吸收、消化了帝国范围内东西方不同文化)成就:将阿拉伯数字传播到世界各地;创造了伊斯兰建筑风格,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与当地文化传统结合,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晶;在数学、天文学、化学、医学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文学、诗歌方面的成就,如《天方夜谭》等。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1、史前时代是指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

那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制工具和木制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

2、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文明,定居生活的实现,是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

第一课、人类相揖别(P4)1、从猿到人转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古人类学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研究发现,高级生物是由低级生物进化而来。

3、古人类学家把直立行走看作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重要标志。

4、人类特有的本领是制造工具。

如果人类诞生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至今有二三百万年历史。

5、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叫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6、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不同点:(1)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18000年(2)北京人还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山顶洞人已经和现代人基本一样;(3)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4)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开始人工取火;(5)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P10)1、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可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2、约一万年前由于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3、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的区别:(1)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

(2)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生;新石器时代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3)旧石器时代过群居生活;新石器时代过定居生活;(4)新石器时代还发明了陶器。

4、对比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文化特点的异同:相同点: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都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过定居生活。

不同点:(1)生活时间不同。

半坡遗址距今五、六千年;河姆渡遗址距今七千年;(2)生活区域不同。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1、什么是史前时代?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什么工具过着怎样的生活?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

石制木制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2、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人工取火,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一、人类相揖别1、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什么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什么?劳动。

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2、古人类学家把什么看作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直立行走3、人类特有的本领是什么?制造工具4、人类诞生以什么为标志?至今有多少年历史?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二、三百万年的历史5、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叫什么?距今多少年?元谋人。

一百七十万年6、北京人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地方?开始使用什么火?火的使用有什么作用?过着什么样生活?七十万年—二十万年,北京周口店,天然火,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体制的发展和脑的进化,大大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群居生活7、山顶洞人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地方?它是怎样取火?生活的群体是按什么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三万年,龙骨山顶部的洞穴中,人工取火,血缘关系二、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1、根据什么变化,可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工具有什么不同?生产工具的变化,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2、什么时候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一万年前,3、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在哪里?请说出两方面的表现?生产工具的新,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生活工具,新石器时代出现陶器4、对比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文化特点的异同?(时间、地点、自然环境、建筑形式、反映的是什么流域的文化、主要农作物、驯养的动物、陶器)时间地点自然环境建筑形式农作物陶器反映的流域文化河姆渡七千年前浙江余姚温暖湿润干栏式水稻黑陶钵长江流域半坡五六千年前陕西西安寒冷干燥半地穴式粟人面鱼纹彩陶盆黄河流域5、世界上最早的村落出现在哪里?西亚6、史前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山顶洞人的项链—审美观念,出现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半坡出土的小口尖底瓶—科学知识的萌芽三、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在古西亚,流传的是一部什么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2、描写特洛伊战争故事的是古希腊的什么史诗?《荷马史诗》3、传说中黄帝的功绩有哪些?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历史与社会》八上复习提纲.doc

《历史与社会》八上复习提纲.doc

《历史与社会》八上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史前时代1、什么是史前时代?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一般被称为史前时代。

2、根据什么变化把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时代的工具有什么不同?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

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

3、古人类学家把什么看作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直立行走4、人类特有的本领是什么?人类诞生以什么为标志?制造工具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

5、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叫什么?距今多少年?云南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6^北京人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地方?开始使用什么火?距今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使用天然火。

7、山顶洞人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地方?开始使用什么火?距今三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人工取火。

8、什么时候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大约在一万年以前。

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距今九千年)10、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什么?描写特洛伊战争的是哪一部?古代西亚《吉尔伽美什》、古希腊《荷马史诗》。

11、传说中炎帝、黄帝的功绩是什么?谁三过家门而不入,用什么方法治水?炎帝的功劳: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的功劳: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服、教人打井。

禹,他采用疏导的方法,使平地的积水注入江河,再流入大海。

12、为什么炎帝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初祖?炎帝和黄帝是距今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等部落通过战争与融合定居中原后,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两岸,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因此,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13、什么叫禅让制?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禅让制。

14、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什么意义(不用背,读熟即可。

)传说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这些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

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1.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文化上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

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

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西亚国家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3.古巴比伦文明: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一)古代埃及:1、“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代埃及位于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1)尼罗河定期泛滥,促进灌溉农业的发展。

(2)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埃及人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3)尼罗河水流平缓,是一条宝贵而又可靠的交通运输线,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2、发展历史:(1)公元前3500年前后,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小国,标志着尼罗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2)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初步建立起统一的埃及国家。

(3)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对外扩张,开疆拓土,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帝国。

(4)公元前6世纪,古代埃及被波斯所灭。

(5)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古代埃及人与阿拉伯人逐渐融合。

3、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

(1)古代埃及国王称为“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独揽国家行政大权,主宰国家经济,控制国家军队和司法。

(2)为了使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神圣化,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

还动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为自己修建了宏大的陵墓——金字塔。

4、文化成就:(1)建筑: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①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古代埃及高超的科技水平。

②金字塔的高峻威严体现了古代埃及王权的神圣权威。

③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即“灵魂不死”。

④成功组织修建金字塔反映了古代埃及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先进的组织水平。

(2)文字: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

它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是一种与事物形状相似的文字,并有一定的读音。

(3)天文历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节日,一年365天,与回归年的天数仅有1/4天误差。

后来的罗马历法和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都源于此。

(4)医学: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初步知道了“解剖学”的知识,懂得了“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掌握了高超的“防腐技术”。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复习纲要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复习纲要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复习纲要第一单元史前时代1、史前时代……P32、达尔文生物进化论……P456、米拉洞穴壁上的岩画→人们的狩猎生活;山顶洞人用兽牙、海蚶壳、碎石制成的项链,用动物骨骼或牙角制作的雕刻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审美;舞蹈纹彩陶盆→舞蹈意识;小口尖底瓶→科学知识的萌芽等;龙虎堆塑→宗教意识。

)8、传说时代……P16-P18 古代西亚的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古希腊《荷马史诗》中记载的“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中国炎帝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修建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尧、舜、禹的禅让制及大禹治水等传说。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1、四大文明古国……P24-P282、年代尺(世纪的概念。

例:2008年属于21世纪,21世纪即2000年-2099年)……作业本P26、P353、古印度的种姓制度……P32、作业本P21第三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1、古希腊文明……P50-P52①开端。

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200年,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为中心形成了爱琴文明2、古罗马文明的兴衰……P52-P538世纪 509年 2世纪27年公元 2世纪 3世纪 395年 476年3、阿拉伯帝国的兴衰……P61-62在亚平宁半岛兴起 屋大维独揽大权,建立罗马帝国 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取得了地中海霸权陷入危机分裂成为东罗马和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共和国建立 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开始大规模对外扩张 穆罕默德建立军队衰落下去伊斯兰教诞生公元 6世纪末622年632年 8世纪 10世纪4、西方文化……P54-P56、P63-P655、欧洲中世纪——法兰克王国……P57①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日耳曼人建立的最强大的国家是法兰克王国。

②800年,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仪式,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2.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文化上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

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

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3.古巴比伦文明: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

(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母,为欧洲字母文字奠)2.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4.佛教:⑴时间:公元前6世纪⑵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⑶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摆脱欲望刻苦修行才能拜托苦。

⑷发展: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佛教兴盛一时。

⑸传播:一个是北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再有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称为北传佛教。

另一支向南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

称南传佛教。

佛教在什么时候传入到中国?(西汉末年公元元年前后)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形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公元前1064年,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商建周,定都镐,史称西周(亡于公元前771年)→公元前772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夏朝: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⑵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⑶最后一任国王:桀。

3.商朝:⑴青铜铸造业发达:青铜器种类多,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社会生产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⑵商朝出现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即甲骨文。

(特点: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意义:我国有可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

)4.西周:⑴分封制:(内容+影响:P12)⑵礼乐制度:(目的+要求P12)注:商和西周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西周分封制哪些人受封?(国王亲属、功臣等)分到什么东西?(土地等)有什么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物,保卫周王室。

)又有什么影响?(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王控制区域)分封制的基础是什么?(宗法制)西周的礼乐制度用来干什么的?(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孔子为什么推崇礼乐制度?(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有无消极影响?(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年—公元前476年)1.春秋五霸:⑴背景: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相互征战,争做霸主,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

⑵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2.齐恒公称霸:⑴原因:①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②后又采纳管仲的建议,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③.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⑵时间:公元前7世纪中期,举行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承认他的霸主地位。

3..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晋国——韩、赵、魏三个国家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了解相对地理位置P14;4.社会发展:春秋时期,我国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牛耕,这大大促进了生产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它方面的变化;春秋晚期,新兴地主和个体农民形成,社会结构发展了深刻的变化。

5.变法运动: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最大影响)6.商鞅变法:①背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诸侯争霸的形势,秦国打出富国强兵的旗号,掀起变法运动。

②时间人物:公元前395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③内容+影响:内容:1.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3.奖励军工,理由军工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4.建立县制,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影响:与其他各国相比,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是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④性质:一次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

⑤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⑴.深得秦孝公的重用;⑵.符合历史潮流;⑶.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⑷.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商鞅“南门立木”在今天的意义:南门立木使商鞅得以取信于民,增强了改革的信度,有利于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

对于我们学生的启示:要做诚实的人,不说假话、谎话,说到做到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令出必:⑴. 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⑵. 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

他们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它们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4.古代思想在现在的表现: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启发式教育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5.孔子的思想对当代教育,还有可借鉴的意义吗?孔子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符合教育平等的思想;各个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和心智特点,只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符合”因材施教“的思想,因此孔子的思想不仅在当时还是在现在,教育是值得借鉴的6.联系当时(战国)的社会形式,想一想,为什么法家会受到重视?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兵役、劳役,阶级矛盾激化,法家主张“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利,严刑酷法等思想适应于当时社会形式的需要,自然受到各诸侯国的青睐和重视。

7.“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正确做法: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助互相促进的。

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8.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兵书:《孙子兵法》百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

第三课 西方古典文明(希腊和意大利位于地中海的沿岸,西方文明正式在这里诞生的)2000年,历时800年,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

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进入城邦时代,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重要代表2.城邦时代:①时间:公元前8世纪—6世纪②城邦特点:小国寡民③终结: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王国征服希腊,特权,扩大了公民权利,确立了雅典民主制度;②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城邦民主制度达到全盛,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称为古代希腊的黄金时代。

⑵民主制度的特点:①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普遍参与国家政治,共同决定内政、外交、和平与战争等重大问题;②雅典公民还享有各种优惠权利。

⑶维护民主制度的有力措施:陶片放逐法;⑷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评价:积极方面:雅典的民主制度一方面使公民积极地参政,议政,消极方面:另一方面,要单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真正能够享受这种民主的人只占少数。

)5. 斯巴达:实行贵族统治,崇尚武力。

6.亚力山大帝国:⑴前身:马其顿王国 ⑵发展:公元前4世纪,征服希腊,后东征,扫荡小亚细亚和埃及,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力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⑶影响:亚力山大帝国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东方文化也渗透到西方,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融汇(罗马是尚武民族)发展历程:①公元前8世纪中期,罗马城在意大利半岛建立②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③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

④公元前2世纪,罗马与地中海强国迦太基进行了数次争霸战争,最终取得胜利,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⑤公元前73年,爆发了斯巴达克领导的大规模起义。

⑥公元前1世纪,人口迅速增长,罗马社会的危机日益加重⑦公元前27年,屋大维表面上自称共和国“元首”,但独揽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

从此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⑧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海,被人戏称为“罗马人的小澡盆”。

⑨公元1世纪,居住在西亚巴勒斯坦一代的犹太人被罗马征服。

遭受残酷压迫的犹太人多次发动起义,而屡屡挫败,把希望寄托在“救世主”耶稣上。

⑩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爆发全面的危机,人民起义愈演愈烈,日耳曼人屡屡向罗马帝国发动进攻。

11公元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12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黜,西罗马帝国灭亡。

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继续存在了约一千年。

2.罗马共和制度:P213.公元前73年,爆发了斯巴达克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它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4.罗马帝国取代罗马共和国:原因+过程P225.帝国最初的两百年,局势安定,经济繁荣,史称“罗马和平”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