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嗓音训练

合集下载

浅谈秦腔唱腔的艺术个性

浅谈秦腔唱腔的艺术个性

浅谈秦腔唱腔的艺术个性作者:蒲建民来源:《艺术大观》2019年第02期摘要: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声腔艺术,发祥于周秦,活跃于西北,繁荣于今朝,与我国其他地方戏曲相比较,无论是唱腔还是音乐的编配与表现手法上,风格具有较强的艺术个性,主要体现在唱腔的高亢与激昂方面。

唱腔中包含了“唱”与“念”两部分,“唱”指演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说话,与西北人民的豪爽、洒脱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秦腔;个性一、念白的节奏特色念白是秦腔中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戏曲中强调念、唱、做、打,其中“念”排在首位,这与秦腔的音乐个性是分不开的。

“念”主要是在唱腔中加入说唱的元素,与西方的宣叙调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体现戏剧的矛盾与冲突。

秦腔中的“念”之所以表现手法丰富,首先得益于其艺术形态的原始性,采用方言念白的形式直接表现,最大特点是豪放自如;其次这种丰富性体现在音乐的节奏方面,西北人民的性格豁达于洒脱,映射在秦腔的念白中,节奏也是不拘一格,多数人为之着迷的原因之一也在其中,其主要因素是节奏中的散拍,散拍虽为固定的节奏,但节奏又相对自由,在一定的节拍中,念白的张力和强弱随着人物的性格变化而变化,如出一辙。

尤其在长音中体现尤为明显,配器中的节奏与西方的复調思维相似,节奏变化百般,动静结合,在长音的节奏方面,可以组合成成千上万的节奏来丰富戏剧的表现力,这种节奏的组合与变化在当今无论是传统音乐还是流行的音乐中都可以找到答案,例如秦腔中的碗碗腔,乐队与念白的配合上尤为丰富,节奏的律动性灵活多变,虽有一定的节拍,但在节拍内部的节奏运用方面就有现代流行摇滚元素。

所以念白的魅力不光在于“念”,更重要的是里面的节奏元素给戏剧的表现力增添了靓丽的活力。

二、声腔的独树一帜秦腔的声腔与中国的艺术歌曲和西方的歌剧的演唱有所不同,中国的艺术歌曲和西方的歌剧在声音的运用方面遵循的是西方的发声体系,在演唱方面声音的发音中规中矩。

而秦腔的声腔最为直接,采用真声演唱。

浅谈秦腔须生行当的唱腔与表演

浅谈秦腔须生行当的唱腔与表演

浅谈秦腔须生行当的唱腔与表演摘要:秦腔是我国西北的主要剧种。

秦腔的表现力较强,演员的会随着作品情节的变化表现出极强的情感变化,进而达到诠释作品内涵的效果。

须生是秦腔表演中的主要角色,这一角色通常需要贯穿全剧。

须生的唱腔与表演水平直接的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还要对秦腔的唱腔与表演技巧进行分析,总结秦腔须生表演时的注意事项,从而全面提高须生表演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秦腔;须生;表演技巧;唱腔须生主要指的是中年男子角色,这类角色是秦腔“末角”的主体,须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普遍需要带“髯口”,须生的表演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演出的成败。

须生演员应当进一步琢磨唱腔与表演技巧,在仔细揣摩人物角色特点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神韵,更好的表现须生角色的情感起伏、思想感情,从而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给予观众极强艺术感染力与作品的表现力。

一、秦腔须生行当唱腔特点1.咬字清晰须生往往有大段的台词,秦腔表现对须生的唱功考验较高,须生是推动秦腔表现中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人物,为了让观众对故事情节有一个精准的认识,促进观众了解故事梗概和发展变化,要求须生的演唱必要吐字清晰,语速适当,能够通过语言达到强调故事变化和节奏等效果。

因此,须生必须加强口齿练习,注重进行文言类的语言练习,重视在唱的过程中做到吐字清晰。

例如,在《海瑞驯虎》演唱时,“当母面你听我再进一言”这一句为了让观众听的清晰,必须做到吐字清晰,同时还要口齿有力,从而给观众更好的欣赏体验,进而提高舞台表演效果。

为了达到以更好的念唱文言词语的效果,须生练习时必须注重练习重点和断句,能够把握唱词的呈现节奏,这样才能符合受众的欣赏需要,达到准确的传递故事信息的效果。

2.情感到位须生角色贯穿于秦腔作品的始终,须生的情感态度直接的会影响观众,须生在表演秦腔时一定要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要求须生表现时做到情感到位,通过字里行间和音容笑貌来传递人物的情感。

因此,须生必须加强作品人物的情感揣摩,注重以有效的方式传递剧中人物的情感特征。

秦腔生角行当演唱嗓音训练的方法

秦腔生角行当演唱嗓音训练的方法

秦腔生角行当演唱嗓音训练的方法秦腔生角的演唱体现的是西北人的豪放与激情、粗圹与雄壮。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发展,那种凭着大本嗓喊出的嗓门音,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现代的秦腔要求生角行当的演唱也要圆润、有穿透力,这不乏就是气息的作用,气息是生角演唱的动力,掌握了演唱的呼吸,好的声音才能发挥出来。

就如同在学习歌唱中许多老师强调,掌握了呼吸就掌握了歌唱,可见,气息对生角演唱的重要性。

生角演员一上台就要亮相,此时应该感觉自己比平时挺拔,小腹收缩,腰围膨胀,让气息沉入丹田,演唱时就应该用丹田之气发声。

如同京剧中要求把气“坐住”,不使横膈膜在发声时回到原来的位置,使小腹的收缩有力量。

只有真正用好了丹田之气,掌握好了正确的呼吸,秦腔的生角演唱才能唱出秦腔生角行当直起直落、满腔满调的'唱腔特色,因为秦腔生角演唱音域要求特别宽。

所以只有把气息练好了,丹田气练正了,才能经过五脏的酝酿至五声而成,自然气量充足,音洪且宽,高亢而远,声音有穿透力,有共鸣,生命力长。

跟上时代的步伐,让更多的人喜欢。

秦腔生角行当的气息训练,老师一般都是加杂在形体训练之中的,这样就能使演员在演唱过程中很好的运用气息,而不是单独训练气息,要求在练气的过程中既要提着气,又要把气沉入丹田,这样看似很矛盾,其实又很科学,因为气息的训练是一种感觉,如果单单要求把气沉下去,这样许多学生会把气憋死,身体僵硬,而要求既要沉下去又要有提着的感觉,这样气息就活了在演唱的过程中能与声音完美的结合。

每次练完功之后老师又要求学生不要立马放松,而是坐下来或蹲下来把气憋住。

这种练习主要是解决在练功后的气息上浮状态,长此以往对演唱会有影响。

老师这样要求既锻炼了气息的能力又能让演员在表演之后自如的演唱。

如<<下河东>>中传信这出戏中呼延兰玉在表演完走马、趟马等高难度动作后演唱时肯定是上气不接下气,但经过这样的训练就使演唱更加自如了。

同时我个人认为在秦腔气息的训练中还应夹杂喘气的练习,使气息的训练更加灵活,演唱泛音多一点,从而使秦腔直起直落的特点稍有改变,更能适合现代人的欣赏水平。

浅谈秦腔声腔的韵味

浅谈秦腔声腔的韵味

> > 67
DDXJ >>> 艺海泛舟
从戏曲源流看秦腔的未来
张安峰
秦腔的改革, 秦腔的发展, 一直 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广大戏迷关注 和热议的问题, 本文想从中国戏曲 的源流演变着眼, 谈一点自己对秦 腔未来的看法。
一 同所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一样, 戏曲也起源于劳动。根据字源学的 研 究 , “戏 ”字 从 戈 , 本 义 为 虚 拟 的 战 斗 学 习 。《尚 书·尧 典 》里 有 黄 帝 时 典 乐 官 夔 的 一 段 自 述 , 其 中 有 “予 拊 石 击 石 , 百 兽 率 舞 ”的 记 载 。 这 其 实 是 对先民们披着兽皮或戴着兽头面具 跳舞场面的描述。这种建立在对劳 动场面或劳动过程模仿基础上形成 的装扮表演, 应该就是戏曲的最早 胚胎。可见, 戏曲艺术根植于人们对 劳动的模仿, 而模仿作为人的一种 天性, 是人类诞生之初就具备的生
来完成的, 以文字的音乐性来加强 声腔的音乐性。台词的升坠抑扬与 声腔乐曲关系密切, 对审音用字十 分考究, 要紧处往往一个字要几经 改易, 以求完美。中国的诗词歌赋都 是歌唱体, 音谱歌法早已失传, 但因 为词的文字声调表现音律, 它使字 声组合和谐协调, 即使无谱可依, 唱 读起来依然铿锵悦耳, 这就是汉语 的 “美 ”。 秦 腔 遵 循 陕 西 人 的 语 言 特 点, 通过历代艺术家的长期舞台实 践, 经过无数前辈艺人的积累和研 究, 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有丰富艺术 效果的秦腔声韵系统。这套比较完 备的秦腔声韵系统, 丰富了秦腔声 韵艺术语言的规律性, 秦腔艺术家 们奉为圭臬, 秦腔的韵味就是这一 套语言系统的充分展现, 把汉语语 音的音乐性特质充分发挥了出来。
“没 有 语 言 美 , 就 没 有 戏 曲 的 声 腔美。失去了以语言为标准的声腔 美, 就 没 有 中 国 戏 曲 ! ”老 一 辈 艺 术 家们把腔和字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 述。字与声的结合, 是艺术与技巧的 统一, 所以在秦腔演唱中, 演员的咬 字吐字就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基本 功。

浅谈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声乐艺术

浅谈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声乐艺术

浅谈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声乐艺术鲁力286030224 08音教2班【内容摘要】:秦腔,从艺术形式讲上是一种声腔艺术,秦腔生角行当的演唱有共同遵循的方法和声腔艺术。

因为秦腔生角的演唱是中国民族声乐的一部分,而且表现的都是“秦声”“秦音”这一音乐文化。

所有秦腔生角与演唱必须得从道白、气息、咬字、情感以及情感和声音的统一关系上去把握。

其次,因为秦腔生角行当又分为须生、老生、小生、武生等,各个生角行当的演唱除有共同特点和风格外,因各个行当人物的年龄、身份、社会地位不同,在演唱时还得把握具体的人物特点和性格,因而在情感处理与声腔表现上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方法,这也是艺术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本文通过秦腔生角行当在演唱声乐艺术的共性和个性论述,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声乐艺术。

【关键词】:秦腔、生角行当、演唱、声乐、气息、道白、咬字、情感、情感与声音、须生老生、掺假像真、小生、大小嗓结合、法无定法、追求个性.秦腔,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着三千多年古老历史的一门集舞蹈.美术.音乐.文学.杂技.武术等的综合性艺术,它有着如同大西北人一样的高亢与激昂,是中国艺术殿堂的一只奇葩。

古往今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秦腔这门艺术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完成历史赋予这门艺术所要与之社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变化发展的神圣使命。

中国秦腔是西北人的骄傲,是黄土地的自豪,作为当代音乐专业学习者,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将这门大西北的艺术在现代音乐的冲击之下,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它,了解他,热爱它,学习它。

秦腔,从艺术形式上讲,是一种声腔剧种,它的本质现象就是声音,主要包括演员的唱和乐队的奏。

而演员的演唱在演员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秦腔的演唱是中国民族声乐的中的一部分,它既有着中国民族声乐的许多特点,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秦声”,慷慨激昂.有柔有刚.刚柔并济。

那么怎么样让这门以“秦声”为特点的声腔艺术与先进的声乐艺术结合起来呢?下面我就以秦腔生角行当为例结合所学声乐知识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秦腔旦角类型与演唱用嗓特点

秦腔旦角类型与演唱用嗓特点

秦腔旦角类型与演唱用嗓特点作者:文丽娟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3期摘 ; 要:本文从秦腔角色分类的角度将秦腔的旦角类型及其演唱用嗓特点进行阐述。

关键词:秦腔旦角类型;演唱用嗓特点中图分类号:J825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164-01一、老旦类型与演唱用嗓特点老旦,在传统剧目中是指老年妇人,有富贵与贫贱的形象之分。

在扮演富贵的老旦时不仅衣着尊贵,而且在表演上也要力求表现出文雅、沉稳的气质与风格。

老旦的唱腔更偏向于苍劲深沉,唱念皆音调低沉,且旋律比较平直,所以多用平音,不同于正旦的唱念,演唱用嗓以本嗓为主,嗓音宽厚有力,做功偏于大起大落,所以老旦表演更加能显示出衰迈、气弱的形象特色。

经典剧目有《岳母刺字》《杨门女将》等。

二、其他旦角类型与演唱用嗓特点正旦(挽袖青衣,批蟒青衣),在秦腔中多扮演正直性格、举止端庄大方的中年女性,正剧或悲剧人物都有,在秦腔舞台上出现的频率极高,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旦角艺术风景线。

(1)挽袖青衣,又细分为两种青衣,一种是褶子青衣,即着装素裙,表示其扮演人物家里贫穷,社会地位较低,大部分扮演比较悲苦的寻常百姓人物,以唱功为主,但也有唱做皆重的剧目中,演员运用水袖功来表现人物特点,舞台典型人物有《探窑》《赶坡》里的王宝钏,《三娘教子》里的王春娥等;一种是花帔青衣,即根据年龄和身份的不同可以着装各色花帔,地位较高,表演风格大气稳重,唱腔大方端庄,知书达理,如《二堂献杯》中的田夫人就是其代表人物;(2)披莽青衣即华彩正旦,一般身着绣花对帔或穿戴凤冠霞帔,扮演太后、皇后、公主或诰命夫人以及皇亲国戚中有身份地位的旦角角色,表演时重视唱功,如《斩秦英》中的银屏公主)等。

正小旦是秦腔中的一个特殊角色行当,如《窦娥冤》《三上轿》《五典坡》等都是其经典剧目。

小旦(闺门旦,刀马旦),一般扮演一些性格开朗、积极聪明、举止优雅的年轻女子。

浅谈秦腔唱法技巧的发挥和运用

浅谈秦腔唱法技巧的发挥和运用

浅谈秦腔唱法技巧的发挥和运用作者:陈永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2期摘要:秦腔演唱是我国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唱法技巧进行不断提高,才能实现秦腔唱法的进一步突破。

因此展开对秦腔唱法技巧的进一步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秦腔唱法技巧关系[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2-0107-02秦腔的演唱是戏曲表演程式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是秦腔戏曲演员所具备唱腔的基本要素和必要前提。

戏曲演员应具备基本的舞台技术唱、做、打有了这个基本功,演员就能在戏曲声乐旋律的配合下,赋予美的高品位、高境界。

我在从艺近三十年的艺术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一个秦腔戏曲演员有了巧妙运用唱腔的驾驭力,他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就能达到声情并茂的境地,给观众以清新隽永,意味无穷的艺术美的享受。

一、正确把握角色与唱腔关系我在秦腔剧目的演唱中,必须深入体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基本的情绪,在演唱中竭尽全力做到以声带情,声为情役。

一个戏曲演员有情无声不行,无情有声也不行,而必须二者兼有。

这是二者的辩证关系。

一个戏曲演员必须懂得:唱腔在整个戏曲艺术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要正确运用唱腔表现戏曲艺术的美,就要有超前意识,排除一切困难和来自外界的阻力,在科学发声的园地耕耘。

“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

我在近三十年来,学习科学发声和运用科学发声技巧的实践说明,运用科学发声的技巧,对准确表达人物内心活动是有很大帮助的。

比如,我在秦腔“《白蛇传》断桥”中扮演的白素贞,在出场时唱的[尖板] “与天兵打一仗,气冲牛斗”一句,“与”音要直,要稳,气息稍沉,字要由弱渐强“天兵”二字音也要直,不需要丝毫波动,“打一”二字则略有波动,不要太大。

“仗”字则要随着托腔的运行,波动才进入正常范围。

这样的运用声腔,既符合剧情需要,又符合主人公年龄和身份要求,还兼有声腔圆润,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2)浅论秦腔音乐声调与板式

(2)浅论秦腔音乐声调与板式

(2)浅论秦腔音乐声调与板式我国戏曲音乐在结构形式上可分为“联曲体”和“板腔体”两大类。

“联曲体”是用若干相对稳定的曲牌相互联结而展开音乐的。

“板腔体”是根据一个基本腔调作为多种板眼变化,旋律演化的基础而形成许多不同板式的声腔体系。

(如“秦腔”剧种)戏曲史上先有“联曲体”,后有“板腔体”。

“板腔体”是在吸收民间音乐和“联曲体”的长处之后出现的,它利用板眼变化的音乐结构方法来为剧种、剧本文学显现功用。

秦腔在所有梆子戏系统中可以说是一个先驱。

它的唱词句式基本上是用七字句和十字句,分上下句,两句可成一个乐段,可以结束,也可以自由续写,延伸,更可以转接其他板式,这与“联曲体”的长短句格式相比就自由得多。

在板式的布局上灵活多变,这样就极有利于尽情地发挥戏曲音乐的效能。

一、秦腔的声腔所谓声腔,概括地说,就是具有构成某种特定音乐语言因素的基本腔调。

它包括特定的调式,一定的旋律进行特点和一定的句法结构格式。

我们按秦腔各类板式唱调以及器乐曲牌在调式上的归类,把秦腔唱腔分为“欢音腔”(也叫“花音腔”或“硬音腔”)和“苦音腔”(也叫“哭音腔”或“软音腔”)两大腔系。

这两类声腔都有“慢板”、“二六板”、“带板”、“二导板”、“垫板”,“苦音腔”多了一种“滚板”。

“欢音腔”和“苦音腔”在各个板式所属的两类腔调中,其板眼节拍、结构程式甚至在旋律旋法诸方面本无差别,但由于其中个别音的高低、以及在旋律上的地位之不同,进而却导致了唱腔音乐的调式色彩变化,并促成同一板式唱腔唱调具有两种截然迥异的感情表现专长。

因之在曲调的表现性能上显现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欢音腔”多表现欢乐喜悦、激昂豪放等方面的情绪。

“苦音腔”则长于表现悲壮凄楚、哀怨愤懑等方面的情绪。

秦腔的调式分:(1)徵调式和宫调式是欢音腔系的重要调式。

调式是音乐思维的基础,是旋律构成中确立主音与非主音,稳定音与不稳定音之间关系及其活动规律的逻辑手段。

在旋律进行中,如果把具有稳定性的主音作为旋律轴心音的话,那么,其他不稳定的各级骨干音,必然对主音形成向心力并产生支持作用。

如何学唱秦腔

如何学唱秦腔

如何学唱秦腔如何学唱秦腔秦腔作为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曲,有其独特的魅力。

因此有好多戏迷朋友都想学唱。

可以作为业余爱好者和初学者,又应该从何处着手,怎么入门呢?如何学唱秦腔一,学唱秦腔,要对秦腔的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为唱的戏曲四功之首,秦腔和其它戏曲一样,且又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舞台综合艺术,它的唱就是一种独特的声乐艺术,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音乐自成系统,音域宽广,调式独特。

声乐与器乐相结合,就形成了秦腔特有的高亢、激昂、宽厚、洪亮、悲苍、欢快、愤慨、颂扬等情感极为丰富的戏曲唱腔。

所以学唱秦腔,就是学习这一戏曲的声乐艺术。

只有感到学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掌握这一艺术的过程,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才能学好。

二,愿意学唱的网友,肯定是喜欢上了秦腔,那就要多听多看,现在舞台上的秦腔演的太少了,那就在网上和电视上多看,也可以多看光盘,但本人认为要学唱腔,还是以听为主,把一些名人名唱段反复的听,从听的过程中能争取懂得一点板式,懂得一点唱句的分腔,听出来不同的板式的板头过门,唱句之间的过门,比如说:你就就把像以唱为主的《花亭相会》,《庵堂认母》,《探窑》,《辕门斩子》,《三堂会审》,《周仁悔路》,《苏武牧羊》,《刘备祭灵》全折及有学唱必须的唱段音频考在MP3里面,不受时空的限制,听它个百儿八十遍,直到把唱词都能背下来,声调都能哼出,这样就为学唱先打好基础。

三,学习的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学一段就巩固一段为此:(一)是要先哼后唱:就是先小声的是唱非唱的哼唱,从中撑握曲调变化,先来个神似;(二)是要先短后长:也就是先学短唱段,例如四句(六句、八句)二六齐板,如:周仁唱的“我夫妻结发来伉丽和好,怎舍得恩爱情鸾凤相交。

她慷慨替人死谁能到,青史上留芳名千古德高。

”;《三滴血》“祖籍陕西韩城县,……”;还有四句慢齐:如:《三回头》吕鸿儒唱的:“实可怜我女儿太得薄命,……。

”(三)是要先简后繁;也就是先唱板式单一的唱段,后再学唱一段唱中板式多变的唱段,这一点不必多说了。

浅析秦腔须生的唱腔与表演

浅析秦腔须生的唱腔与表演

浅析秦腔须生的唱腔与表演在当今秦腔艺术表演中,大多数剧目都是以须生作为主线贯穿全局。

所以须生的唱腔与表演的得失与剧目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下面笔者就多年的舞台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须生的唱腔秦腔表演中,须生唱腔的特点是庄重沉稳,清澈透明,大方流畅;高音清亮,中音丰满,低音醇厚。

吐字清晰,行腔到位,声韵结合,这是一名须生演员必备的功夫。

1.吐字清楚。

一出戏的演出,首先是让观众了解到剧情,这就要求演员首先做到吐字清楚。

要将唱词准确地送到观众的耳中,字字清晰。

这就需要坚实地掌握发音吐字的功夫,做到口齿有力,因为在生活中讲话对方听不清可以重复,而在舞台上观众听不清楚演员说什么,就会影响到演出效果,比如秦腔《大报仇》中“一世间你的情性傲”―段,由于节奏快,若演员吐字不清,观众会觉得有声无词。

所以,须生演员的吐字一定要清楚。

2.感情投入要恰到好处。

在表演中,唱腔和动作与人物的心理活动是一致的,所以―定要用感情来支配唱腔。

要依靠情感语气,婉转起伏,吞吐收放。

演员要以真实的情感,娴熟的唱法来赋予唱腔血肉和精神,从而把唱词的内容用情感细腻的声腔表现出来。

过分渲染会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唱腔平和又体现不出人物的性格,由此可见,关键是内心感情的支配。

这就要求演员要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和熟练的演唱技巧。

比如《拷寇》中陈琳的“无奈了高举无情棍”,特别是“无情棍”三个字的唱腔必须感情深挚,吐字铿锵,才能达到感人肺腑的效果。

3.行腔到位。

秦腔有六大板式,演员要运用这些较定型的曲调来表现不同的剧情,刻画不同的人物,体现不同的思想感情,这就不能不根据人物性格和具体内容在行腔的表现方法上有所处理。

但关键是看演员的行腔处理是否准确到位。

观众听演唱时,若演员的行腔以真实的情感,细腻深刻地表现出剧中人物的思想动态,就能使观众激情满怀,潸然泪下。

同是秦腔须生,刘易平先生的行腔潇洒飘逸,而?O宗翰先生的行腔就醇厚苍劲。

他们在行腔上都能准确地把握尺度,使唱腔显得很有韵味。

浅谈秦腔须生行当的唱腔与表演

浅谈秦腔须生行当的唱腔与表演

浅谈秦腔须生行当的唱腔与表演作者:贠龙军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24期【摘要】秦腔是我国的古老剧种之一,具有完善的行当体系,其中“生旦净末丑”中的“末”主要是由须生构成。

戏剧中的须生是指表演中需要带“髯口”的中年男子角色,目前大多数秦腔剧目都是以须生为舞台主体,须生技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台剧目演出的成败。

【关键词】秦腔;须生;唱腔;表演中图分类号:J8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064-01总体上说,秦腔须生的唱腔特点是高音清亮、中音丰满、低音醇厚,根据不同曲目人物的需要,时而庄重沉稳、时而高亢有力,对演员的唱腔基本功要求很高。

一方面要吐字清楚、情感投入,将唱腔与情绪完美的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唱腔与表演也要具有一定的张弛度,要丝丝入扣而不能倾向一方,一旦出现配合不好的情况,则收声、归韵、动作、身段等就会出现不准确。

一、秦腔须生行当的唱腔特点第一,咬字吐字清晰。

秦腔须生中有大段唱功考验,这是因为须生作为剧目故事情节的贯穿线,必须通过不断地描述来推动情节发展,尤其是对于一些剧情不甚了解的观众而言,须生是否口齿干净利索、咬字吐字清晰,直接影响了接收信息的准确性。

加上戏剧本身的特点,它的语言表达都是经过特殊处理,有腔调、有韵味、有节奏,容易冲淡内容的表达程度。

因此,须生演员必须加强口齿练习,着重加强文言书面表达形式,如《海瑞驯虎》中“当母面你听我再进一言”,这其中的“当母面”、“进一言”在现实生活中出现概率很小,并且在同一短语中有相同的韵调,如果演员吐字不清,观众很可能听不清楚。

第二,情感恰到好处。

秦腔须生的表演理念与其他戏曲类型基本一致,将唱腔、表演和心理进行有效地融合。

尤其是在秦腔表演过程中,青衣的婉转、花脸的粗犷,构成了故事的冲突和细节,需要须生展开承接和推动,这一过程中,任务情绪、情感大部分依赖唱腔进行表达,声调婉转、吞吐收放自如,情感必须到位。

谈戏曲演唱的发声训练

谈戏曲演唱的发声训练

谈戏曲演唱的发声训练——胡芝风练声的重要性。

人的歌声可分为三个音区:低音、中音、高音。

戏曲塑造人物的声音造型,是随行当程式而区分的。

一般习惯把本嗓称为大嗓(在中低音区),假声称为小嗓(中高音区)。

旦角用小嗓;老生、老旦用大嗓,也就是用真声;小生用大小嗓的结合,唱腔的音区与旦角相仿;花脸是在大嗓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共鸣,使声音有厚度;丑角用大嗓,不求宽,但求脆、有高音。

老生还有一种“嘎调”,就是声音由低音突然“跳”到高音区,如《四郎探母》中,杨四郎的唱腔“叫小番——”的“番”字就是“嘎调”。

发音器官由呼吸器官、声带、口腔、咽喉等部分组成。

戏曲界把声带和通过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混称为嗓子。

音质,是指先天的生理器官决定的声音本质。

有的人声带厚,有的人声带薄,有的人声带闭合好,有的人声带闭合不全。

在一般情况下,声带的音色不易亮,声带薄的,声音脆,闭合二的高音易发,闭合欠好的唱高音困难。

由于各人唱法不同,有的共鸣好、有的共鸣差。

这些因素决定一个人的声音的音质----声音的高、低、宽、亮、厚、圆、扁等。

一个人的音质虽然是天生的,但其色泽是可以经过训练得到改善的。

各个行当对音色的美要求不同:旦行要求“脆、甜、润、圆、水”;小生要求宽亮;花脸要求刚猛、洪亮、深厚、含蕴等。

各个地方剧种还需要具有自己的地方气息和地方色彩。

由于戏曲历来教唱是“口传”,只传授唱腔的韵味,几乎不讲发声的方法,没有系统的发声理论,学员练嗓是靠自己琢磨,通过苦苦喊嗓和吊嗓来练发声。

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演员出身,有的因本身嗓音欠佳,有的原本是好嗓子,由于唱坏了,才从舞台上转向教学。

所以,难以按舞台上正式调门的发声为学员示范。

现在虽然有了录音机可以模仿,但是由于声音经过电波,在不同程度上失真,学生凭推测来模仿其发声常常造成失误。

比如有的旦角演员的唱腔声音,经过录音机,就常常被误认为嗓音很细,是靠本嗓挤压,没有胸腔共鸣。

还有,把丹田气误解为把气涌到喉头,一来压迫腹腔、胸腔失去共鸣,二来气冲声带,使声音发抖或音高不准。

音乐表演的演唱技巧与嗓音训练

音乐表演的演唱技巧与嗓音训练

音乐表演的演唱技巧与嗓音训练音乐表演是一门综合艺术,其中演唱技巧和嗓音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正确的演唱技巧和嗓音训练,艺人可以发挥出自己最佳的演唱实力,为观众呈现出一场精彩的音乐表演。

本文将讨论一些常见的演唱技巧和嗓音训练方法,帮助读者在音乐表演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演唱技巧1. 平稳呼吸:良好的呼吸控制是演唱的基础。

通过深吸气并慢慢吐气,保持平稳的呼吸频率和深度,可以帮助歌手在演唱时更好地掌控音准和音量。

同时注意呼吸时要通过鼻子吸气,嘴巴吐气,以减少声带的负担。

2. 发声技巧:正确的发声技巧是提高演唱实力的关键。

艺人应该学会腹式呼吸,即通过腹部的肌肉来控制气息的流动。

此外,利用声音共鸣的原理,让声音从头部到胸部再到腹部共鸣,可以使声音更加丰满而富有穿透力。

3. 唱法技巧: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曲风需要运用不同的唱法技巧。

例如,在流行音乐中,可以运用震音、滑音等技巧来增加音乐的变化和表现力;而在古典音乐中,要注重发音准确和气息连续的技巧。

4. 情感表达:音乐表演不仅仅是声音的传达,更是情感的表达。

艺人要通过正确的发声技巧和自身的情感经验,将歌曲中的情感真实地传递给观众。

在演唱时,要注意细节的处理,如音调的起伏、音色的变化等,以增强情感的表达。

二、嗓音训练1. 声带保护:艺人要注重保护声带,以避免声带损伤并保持良好的发声状态。

避免大声喊叫、过度用力唱歌或长时间的高强度演唱,可以减少声带受损的风险。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吃辛辣刺激食物和喝过多的咖啡等对声带有负面影响的物品。

2. 嗓音放松:保持良好的嗓音状态需要适当的放松。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嗓音放松动作,如舌操、颌下按摩等,以减轻嗓子的紧张感。

同时,练习喉咙运动和嗓音按摩等训练方法也有助于释放声音的潜力和提高发声质量。

3. 歌唱练习:定期进行歌唱练习是提高演唱实力的关键。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声音和技巧的歌曲,进行反复练习。

注意练习时的姿势,保持身体的放松和平衡,以便顺畅地发声并更好地驾驭音乐。

戏曲演员在演出中是否会有特定的发声技巧?

戏曲演员在演出中是否会有特定的发声技巧?

戏曲演员在演出中是否会有特定的发声技巧?一、戏曲演员的发声技巧有哪些?1. 声腔技巧:戏曲演员根据不同剧种的特点,运用不同的声腔技巧来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情感变化。

比如,京剧中的“京腔”、黄梅戏中的“汉调”等,都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声腔表演形式。

2. 声音调控:戏曲演员通过调整音量、音调和音色等参数,使发声更加准确、准确地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意图。

音量可以通过控制声音的大小来表现角色的力度、威严或柔和等特点;音调的高低、快慢和起伏可以表现角色的喜怒哀乐;音色的转换则可以展现角色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声音特点。

二、戏曲演员发声技巧对演出的影响1. 增强角色形象:通过合理运用声腔技巧,戏曲演员可以突出角色的个性特点,使其形象更加鲜明,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和记住。

例如,巧妙运用京剧中的“洪钟大吕”声腔可以表现出英勇豪迈的男性形象。

2. 传递角色情感:戏曲演员通过调节声音的音量、音调和音色等技巧,可以准确地传达角色的情感变化。

通过音量的大小和音调的起伏,观众能够直接感受到角色喜怒哀乐的情绪状态,增强戏曲演出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三、戏曲演员发声技巧的培养和训练1. 音乐基础培养:戏曲演员应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熟悉音乐理论和常用的音乐记号,掌握基本的音域和音阶理论,以便更好地运用发声技巧表演角色。

2. 声音训练:包括声带训练、发音训练和呼吸控制训练等。

通过声带训练可以锻炼演员的发声能力,使其音色更加圆润、富有感染力;发音训练则可以使演员的发音准确、纯正;呼吸控制训练有助于演员在演出中维持良好的气息状态,保持稳定的声音。

总结:戏曲演员在演出中会运用特定的发声技巧,包括声腔技巧、声音调控等,这些技巧对于塑造角色形象、传递情感十分重要。

为了培养和训练发声技巧,戏曲演员需要具备音乐基础和声音训练。

通过科学的训练和不断的实践,戏曲演员的发声技巧将越发精湛,为观众带来更加精彩的演出。

戏曲演员从没嗓音到具备好嗓音的训练方法

戏曲演员从没嗓音到具备好嗓音的训练方法

戏曲演员从没嗓音到具备好嗓音的训练方法戏曲演员从没嗓音到具备好嗓音的训练方法俗话说“ 善歌者先调气” 、怎样练习有控制的演唱气息呢?一、无声练习呼吸用“抽泣”的方法练习快速吸气;用“闻花” 的方法练习慢深吸气, 将气息沉于小腹(即丹田);用轻轻“吹灰”的方法练习呼气(吐气),要慢,要匀。

二、有声练习呼吸用传统戏曲喊嗓法,用字头的喷口带动小腹和两肋,小腹托送气息,并打在口盖上,发出抛线式的“依”、“啊”等长音;顿音练习:练唱短而有力的顿音, 即用“咪”、“妈”两字分别唱一个简单的乐句,一句中不要换气,音速由慢渐快,音调由中渐高, 由中渐低, 再由低到高, 高到低,唱时要有一种气往下叹的感觉, 要把嘴里形成的字音很快用小腹托送气息的力度打到口盖上去,就好象拍球一样,不接触地面,球是弹不起来的。

通过日久天长的训练, 我能做到熟练地运用气息和控制气息, 我感到, 唱时气不能吸得太深或太浅, 吸得太深, 容易憋在胸口, 吸得太浅, 又不能产生力度和弹性, 都应该在人的自然呼吸基础上, 根据唱腔需要进行深浅呼吸的调节, 慢板慢腔吸气要深, 快板和明快小调则吸气要浅。

发声位置正音美而圆润发声正确的位置就是不同母音在口盖上有个集中点。

田老师给我讲了一个声音位置的排列点:依一一(衣七辙)气息打在上牙门;哎——(怀来辙)气息打在上腭硬口盖;安一一(言前辙)气息打在软硬腭中部;啊一一(发花辙)气息打在软硬腭交界稍前处;噢——(波梭辙)气息打在软硬腭交界后处;昂——(江阳辙)气息打在口上;呜——(姑苏辙)放松喉头, 抬高软腭, 扩大咽部, 并使声音在咽管形成。

这个排列的好处使我将一条看不见、摸不着的发声部位, 在脑子里具体地形象化了,它从心理上帮助我寻找到了良好的感觉, 使我能清醒地进行训练。

气息和声音位置的关系,好似锣锤和锣镗的关系,口盖上的位置好似锣镗,小腹托送的气息犹如锣锤,用锣锤去敲响每个母音的集中点(即锣镗),就能产生明亮饱满的声音。

秦腔剧目建设与花脸声腔训练

秦腔剧目建设与花脸声腔训练

秦腔剧目建设与花脸声腔训练近年来,大家都在议论秦腔的改革与振兴,我也想谈谈自己的观点。

戏剧改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具体工作,搞这种建设也如同盖高楼一样,首先得打好坚实的基础,必须在稳健的基础上进行吐故纳新,扎扎实实,全方位、分期分段地围绕一个统一的目标去逐步实施。

假如心里无底,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盲目去干,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过去,戏曲界有句行话:“严师出高徒,棍棒教把式”,说的是在旧时戏曲班社里,老师对徒弟言传身教,历经多少个春夏秋冬,才造就出一个个为观众称颂的戏曲名家。

民谚云“十年寒窗苦,考中状元郎,含辛磨砺十余载,难成‘戏子匠正说明了演戏行当之不易。

目前,各社团的大部分青年演员基本功不扎实,个个争当“唱把式”,把艺术精髓轻易舍弃,更由于受市场经济冲击,把事业当成副业。

还有人在电视烘托下声名沸扬,“奖牌到手,一劳永逸”。

引得其它人十分眼红,纷纷效法,唯恐落后,试问:这种“奖牌”能有多大的“含金量”?曾有人嘲讽地说:“演员不练功,捏住脖子光练声,不练腰顶不踢腿,徒具虚名有何用?”这种自掘坟墓的做法实在让人长吁短叹!要成为一个优秀或合格的演员,离不开唱、念、做、打“四功”的严格训练,要让秦腔艺术蓬勃发展,得从全方位下“死力气”纠错、扶正,先巩固好基本功,再谈“改革” 与“振兴”也不迟。

一本好戏以剧本为关键所在,正可谓:“剧本,剧本,一剧之本”。

居y本属一度创作,它与导演的二度创作,演员的三度升华,以及其它部门的积极配合,共同组成一台完美的表演艺术。

目前,全国戏剧不景气,有人将此归咎于电视的冲击。

我认为,没有好剧本才是戏曲不景气的关键所在,显而易见,剧本不好拍出来的电视剧人们同样不爱看。

秦腔确实有一批很优秀的传统剧目,可目前的状况是:过去的传统剧目演得太多太久,好的新编剧目匮乏,秦腔剧团无戏可演的现象依然存在。

针对以上情况,许多表演团体主动出击,自编自创剧目,能立不能立先站起来再说,这种积极主动性是应该肯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嗓音训练鲁力 286030224 08音教2班内容摘要:秦腔,从艺术形式讲上是一种声腔艺术,秦腔生角的演唱是中国民族声乐的一部分,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嗓音训练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体系。

比如气息是嗓音训练的基础,道白是嗓音训练的重要途径,秦腔生角行当训练的方法有许多科学之处值得肯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要求也一直在变化,所以秦腔生角行当的嗓音训练还应借鉴科学的声乐知识,使之不断适应人们的审美要求。

各个生角行当还应在具体演唱过程中灵活运用方法技巧,使之演唱与其人物的年龄,心理,身份相符合。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所学,通过文献,实地调查等研究,旨在找出秦腔生角演员嗓音训练中的不足与问题,提出建议,让秦腔古老的艺术在演唱中与我们所学声乐很好的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学习他。

关键词:秦腔、生角行当、演唱、嗓音训练一、研究综述1、选题依据、意义秦腔,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着三千多年古老历史的一门集舞蹈、美术、音乐、文学、杂技、武术等的综合性艺术,它有着如同大西北人一样的高亢与激昂,是中国艺术殿堂的一只奇葩。

古往今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秦腔这门艺术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完成历史赋予这门艺术所要与之社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变化发展的神圣使命。

中国秦腔是西北人的骄傲,是黄土地的自豪。

作为当代音乐专业学习者,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将这门大西北的艺术在现代音乐的冲击之下,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它,了解他,热爱它,学习它。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可以改善秦腔生角行当演唱靠嗓子、靠力气等一些不好的习惯,使之学习和借鉴声乐艺术上科学的方法使得秦腔生角演唱更加科学,更加完善,使秦腔这一地方剧种的演唱与声乐艺术完美结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让现代人用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去诠释古老的秦腔艺术。

让秦腔古老的艺术在演唱中与我们所学声乐很好的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学习它。

使秦腔的演唱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让大西北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既有中国传统的民族地方特色,又能让更多的人欣赏它、热爱它,走在时代的前列。

不管是在何时、何地,这一传统艺术总会绽放光芒,显示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绚丽色彩与大西北的豪放与激情。

2、基本概念、基本理念秦腔,从艺术形式上讲,是一种声腔剧种。

它的本质现象就是声音,主要包括演员的唱和乐队的奏。

而演员的演唱在演员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秦腔的演唱是中国民族声乐的中的一部分,它既有着中国民族声乐的许多特点,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秦声”,慷慨激昂、有柔有刚、刚柔并济。

下面我就以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嗓音训练结合所学声乐知识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秦腔的生角行当是秦腔中扮演除净角行当和丑角行当所有男性的总称。

因其年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所处的环境的不同,又分为红生、须生、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红生、老生扮演的是中年男子以上的男子,小生扮演各阶层人物中的青年男子,是许多剧目中不可缺少的角色行当,下至英俊少年.书生寒士,上有青年文臣武将。

武生,顾名思义就是武功高超.身怀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娃娃生,就是童生、幼生,扮演未成年人。

秦腔生角行当的嗓音训练有许多科学之处,对秦腔生角行当的演唱有很大的帮助,掌握正确科学的嗓音训练方法是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必要条件,只有掌握了正确科学的嗓音训练方法才能使秦腔生角行当的演唱自如的发挥声音,灵活运用声音,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情感,使之秦腔生角行当的演唱更上一层楼,更加准确地刻画人物形象。

3、国内外研究状况:秦腔生角行当的嗓音训练以及演唱的声乐艺术前辈们通过实践总结了许多观点和方法。

何敏娟老师曾在《京剧嗓音训练中的几点体会》中谈到戏曲传统唱法的诸多方面,在嗓音训练时必须注意各个行当不同的训练方法,因为各个行当人物的嗓音造型都和人物的性格、气质、年龄等紧紧相连。

焦文彬,闫敏学所著的《中国秦腔》中谈到了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许多方法如“音中黄钟,调入正宫”“运气丹田,字正腔圆”“唱诉结合,声情并茂”“字中有态,音而兼容”“真嗓假嗓,交相成趣”等,陈幼韩在《艺海无涯,赤子奋舟》一文中写道语言是传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唱戏首先必须得让人听懂,戏曲美学中就提出“千金白念四两唱”和“吐字是韵律的根”的戏曲吐字艺术,每个精微细节,深入探讨,精心磨练,努力使自己吐字清晰圆满,铿锵有力。

秦腔生角演员的嗓音训练前辈们总结了许多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逻辑分析法、逻辑归纳法、行动研究、分析与综合等方法。

笔者通过采访秦剧团生角演员的嗓音训练方法,查阅有关戏曲演员嗓音训练相关资料,结合所学声乐知识,请教声乐老师。

针对秦剧团生角演员嗓音训练的方法提出几点认识。

三秦腔生角行当演唱嗓音训练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1、气息是秦腔生角行当嗓音训练的基础秦腔生角的演唱体现的是西北人的豪放与激情、粗圹与雄壮。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发展,那种凭着大本嗓喊出的嗓门音,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现代的秦腔要求生角行当的演唱也要圆润、有穿透力,这不乏就是气息的作用,气息是生角演唱的动力,掌握了演唱的呼吸,好的声音才能发挥出来。

就如同在学习歌唱中许多老师强调,掌握了呼吸就掌握了歌唱,可见,气息对生角演唱的重要性。

生角演员一上台就要亮相,此时应该感觉自己比平时挺拔,小腹收缩,腰围膨胀,让气息沉入丹田,演唱时就应该用丹田之气发声。

如同京剧中要求把气“坐住”,不使横膈膜在发声时回到原来的位置,使小腹的收缩有力量。

只有真正用好了丹田之气,掌握好了正确的呼吸,秦腔的生角演唱才能唱出秦腔生角行当直起直落、满腔满调的唱腔特色,因为秦腔生角演唱音域要求特别宽。

所以只有把气息练好了,丹田气练正了,才能经过五脏的酝酿至五声而成,自然气量充足,音洪且宽,高亢而远,声音有穿透力,有共鸣,生命力长。

跟上时代的步伐,让更多的人喜欢。

秦腔生角行当的气息训练,老师一般都是加杂在形体训练之中的,这样就能使演员在演唱过程中很好的运用气息,而不是单独训练气息,要求在练气的过程中既要提着气,又要把气沉入丹田,这样看似很矛盾,其实又很科学,因为气息的训练是一种感觉,如果单单要求把气沉下去,这样许多学生会把气憋死,身体僵硬,而要求既要沉下去又要有提着的感觉,这样气息就活了在演唱的过程中能与声音完美的结合。

每次练完功之后老师又要求学生不要立马放松,而是坐下来或蹲下来把气憋住。

这种练习主要是解决在练功后的气息上浮状态,长此以往对演唱会有影响。

老师这样要求既锻炼了气息的能力又能让演员在表演之后自如的演唱。

如<<下河东>>中传信这出戏中呼延兰玉在表演完走马、趟马等高难度动作后演唱时肯定是上气不接下气,但经过这样的训练就使演唱更加自如了。

同时我个人认为在秦腔气息的训练中还应夹杂喘气的练习,使气息的训练更加灵活,演唱泛音多一点,从而使秦腔直起直落的特点稍有改变,更能适合现代人的欣赏水平。

也可夹杂弹动u、o、i等母音的练习,让气息的练习与声音结合,使声音更畅通。

2、道白秦腔生角行当演唱嗓音训练的关键中国有句古话叫“千斤念白四两唱”,秦腔生角行当的嗓音训练也不例外。

道白训练是集声带闭合,气息,吐字,韵语韵味训练为一体的嗓音训练方法,只有把道白训练到位了,演唱的训练才能谈起。

就如同歌唱中许多专家所讲的“说的好了才能唱的好”,道白的训练是秦腔生角行当嗓音训练的关键。

秦腔的道白以关中话为基础演变而来,看似简单,却比演唱更有难度。

因为演唱有音高,有节奏,而秦腔的道白一般没有音乐,要求演员自己把握。

生角演员在把握秦腔的道白时首先必须要符合男性的人物特点,在道白训练时要把念白说响,说亮,说的铿锵有力,因为秦腔生角演唱风格要“重、大、响”秦腔道白的训练要注重“嘴劲”“口劲”就如同如京剧中所要求的嘴皮子要有劲,要把子音咬清楚,充分体现秦腔本身的语言特色和地方特色。

但我认为又不能咬的太死,以免影响声音的线条,使声音又憋又挤,共鸣用不上,口腔肌肉僵化。

其次“秦腔的道白训练要注重吐字,要求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字字珠玑,一字一枝,干脆利落,落地有声,四声错落有至,平仄有序。

这样训练主要是因为关中的地方语音多浊音,咬字很重,另一方面作为戏曲的语言要求字音清晰响亮,能一律送入观众的耳鼓。

所以在道白训练中一定都要注重开口、阖口,轻重有序,明确清晰。

”再次秦腔的道白训练必须注重抑扬动挫和韵味的把握。

因为所有的艺术形式表现的都是一种文化,所以在道白训练过程中必须注重情感的把握,把秦地语言的秦韵、秦味充分表现出来,要符合虽不是曲却要美听的吸取审美主体的观众需求。

在道白训练时把握好了其情感,演唱情感也就随之解决。

道白训练是秦腔生角演员嗓音训练的关键,一定不能轻视。

3、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嗓音训练灵活运用秦腔生角演唱的嗓音训练,各个生角行当还应根据其性格、年龄、身份等的不同灵活运用嗓音,扬长避短使得演唱更加完整。

正所谓“十戏九不同,同了唱不成”,每个生角行当角色都有他独特的方面,应发挥自己的独特之处准确的表达人物的特点,把握人物的角色。

须生,老生,因为扮演的都是中年男子以上的男子,由于他本身年龄特点的需求,所要求演员在.嗓音训练中与小生有很大的不同。

须生,老生的演唱要体现他性格的老成、稳健、善良、持重、刚毅与正直。

这就要求演唱须生的演员声音条件要具备戏剧男高音的特点,须生老生的演唱都用大嗓唱,在嗓音训练中千万不能把声音撑死,下巴一定要放松口腔时时刻刻保持出气的感觉,同时意守丹田把声音往眉心送。

在嗓音训练中应该多练o和u母音,而须生的演唱偏明亮。

老生的演唱偏苍劲,这是他本身的人物特点的要求,但是老生演唱不能为了追求苍劲的风格而把舌根往后抽着唱使声音没有穿透力。

虽是要苍劲.要老成,但是也得像声乐老师所要求的下巴放松,喉咙打开了唱,充分发挥胸腔共鸣,这样就能自如的演唱又能体现出老生的老练、苍劲的人物特点。

须生的演唱要唱的大方、高亢、自如、但是因为须生的演唱都是用大嗓唱且音高,这就要求须生演员在演唱时,在高音区掺上假声,只是真假声衔接自如、顺畅,让人听着悦耳嘹亮没有坎儿。

所以秦腔须生老生演员在嗓音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换声区的训练,从小字二组的e以上开始掺假声,而且像周小燕先生所讲的a母音要o一些,让声音往头腔走,我个人认为要借鉴晁浩建老师的男高音训练方法,可以用练习咽腔哼鸣法等,在高声区逐渐掺假声,使真假声衔接自如。

因其人物的特点,声音再高再假,都必须是有真生的假声,掺假像真。

这样既解决秦腔老生须生行当演唱的高音难,费嗓子等问题,而且更能准确的表现出秦腔须生老生行当的刚劲,高亢的人物特点。

小生行当是秦腔剧目中不可缺少的角色行当,一般扮演的是社会地位的不同,阶层不同的青年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