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公开课教案.doc

合集下载

《秦腔》教案6

《秦腔》教案6

《秦腔》教案6现代散文《秦腔》是陕西作家贾平凹的一篇描写我国古老的戏曲文化、富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的文化散文,他也凭借同名小说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学习本文,除了培养学生学习鉴赏散文的能力之外,还在于通过赏析富有地域特色的语言,了解秦腔的特点及其渊源,感受我国这一古老戏曲的魅力,学习体会秦腔所代表的文化和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腔的特点,及其与秦地的地理构造和风土人情的契合统一。

2.学习文章通过场面细节描写和本土化的语言来描写文化现象,表现地域文化的技法。

过程与方法:1.品读场面细节描写,了解秦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秦人对秦腔的痴爱之情。

2.品味文章富有地域特色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秦腔”所蕴含的深沉的文化底蕴,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重点1.了解秦腔的特点,及其与秦地的地理构造和风土人情的契合统一。

2.品读场面细节描写,体会秦人对秦腔的痴爱之情。

教学难点:赏析文章富有地域特色的语言及其表达的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诵读法(一)引入秦腔我们国家地域辽阔,方言众多,因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很多地方都有代表自己地域文化的文学样式,如国粹京剧、广东粤剧等等。

而“秦腔”则是“关中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戏曲的鼻祖。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贾平凹先生的《秦腔》,一起来领略她独特的魅力。

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个“秦腔”唱段。

(二)文本梳理1、加定语,释“秦腔”。

“秦腔是、、……的戏剧艺术形式。

”大家先翻开课文,迅速浏览全文,尝试着给“秦腔”加定语。

(提示:以“下定义”的方式,可从秦腔本身、起源地、人们对它的评价及情感,和秦腔的影响去归纳。

)2、作者贾平凹围绕“秦腔”这一极富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着重从那两个方面来写的?(提示:主要围绕秦地和秦人两个方面来写的。

)3、秦地有着怎样的特点?请从文章中找到相关语句。

2《秦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秦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秦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秦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了解秦腔、秦人、秦地的基本特点。

2.体会秦川大地上人们的生命状态,思考其融入的生命意识和意义。

3.感悟厚重的文化意蕴,促进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秦川大地上人们的生命状态和融入的生命意识。

2.感悟厚重的文化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内涵,促进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一方风情一方戏,谈到曲艺文化,我们能想到京剧、越剧、黄梅山东梆子等传统曲艺形式,请同学们听听这两段戏曲选段,昆曲《牡丹亭》和秦腔《忠宝国》,感知不同的曲风特点(谈谈你的感受)。

秦腔非常高亢响亮、其声如吼、大气磅礴、震撼人心,昆曲缠绵婉转、舞蹈柔美柔漫悠远。

如果说昆曲像一杯馨香的糖水,那么秦腔就是一碗浓烈的辣酒;如果说昆曲宛若搔痒,让人颇感惬意,那么秦腔则仿佛是在割肉,让人痛不欲生......,初听秦腔并非像听昆曲一样更容易获得美的享受,但作为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响彻秦汉,律动古今,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循着贾平凹先生的文字,走进《秦腔》,去感悟秦地上生命的交响。

二、情景任务(活动)设置2023年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文化和旅游部决定在2023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我校将举办以“讲好中国非遗故事守护共有精神家园"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现邀同学们制作一面以“魅力秦腔”为主题的的文化墙。

任务一:初识“秦腔",了解秦腔之声——探究历史渊源及地域文化特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介绍秦腔特点的相关语句段落,并结合课下收集的相关材料,来谈谈秦腔是一种怎样的曲艺文化形式?请大家补充完整下面的语段,为秦腔下一个定义。

教案秦腔[新]

教案秦腔[新]

教案秦腔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腔的历史、特点和表演形式;2.学习秦腔的基本唱腔、唱腔节奏和唱腔技巧;3.掌握秦腔的基本表演技巧和舞台语言;4.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秦腔的历史和特点秦腔是陕西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剧种,起源于明代,发展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秦腔的特点是唱腔悠长、旋律优美、表演细腻、情感真挚,被誉为“音乐剧之母”。

2. 秦腔的表演形式秦腔的表演形式主要有三种:唱、念、做。

唱是指演员用唱腔来表达剧情和情感,念是指演员用念白来表达剧情和情感,做是指演员用身体动作来表达剧情和情感。

3. 秦腔的基本唱腔秦腔的基本唱腔有“二黄、三黄、四黄、五黄、六黄、七黄、八黄、九黄、十黄”等。

其中,“二黄”是秦腔的代表唱腔之一,它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表达了秦腔的艺术特点和表演风格。

4. 秦腔的唱腔节奏和唱腔技巧秦腔的唱腔节奏有“慢板、中板、快板”等,每种唱腔节奏都有其独特的表演技巧和唱腔技巧。

例如,在慢板唱腔中,演员需要注意唱腔的音调和节奏,表现出秦腔的细腻和情感;在中板唱腔中,演员需要注意唱腔的节奏和韵律,表现出秦腔的明快和活泼;在快板唱腔中,演员需要注意唱腔的速度和力度,表现出秦腔的激情和热烈。

5. 秦腔的基本表演技巧和舞台语言秦腔的基本表演技巧有“唱、念、做、打、舞”等。

其中,“唱”是秦腔的核心表演技巧,演员需要注意唱腔的音调和节奏,表现出秦腔的艺术特点和表演风格;“念”是秦腔的辅助表演技巧,演员需要注意念白的语调和语气,表现出秦腔的情感和气氛;“做”是秦腔的身体表演技巧,演员需要注意身体动作的协调和表现力,表现出秦腔的形象和形态;“打”是秦腔的音效表演技巧,演员需要注意打击乐器的节奏和力度,表现出秦腔的节奏和韵律;“舞”是秦腔的舞蹈表演技巧,演员需要注意舞蹈动作的协调和表现力,表现出秦腔的形象和形态。

6. 秦腔的表演艺术秦腔的表演艺术是秦腔艺术的核心,它包括唱腔、念白、身体动作、音效和舞蹈等多种表演技巧和艺术手段。

《秦腔》精品教案

《秦腔》精品教案
还有第10段。
“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
同学们要注意,在这里,作者用了“只有”“也只能有”以及“只有也只能有”三个短语,加上段末的一个反问句,突出了秦腔之于秦人的唯一性,强调了在历史长河当中,秦腔已经演化成了秦人的文化自觉,甚至可以说,秦腔已经和秦人融为了一体。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让你以《秦腔》为题写一篇文章,你会写哪些内容呢?有的同学可能会向读者介绍秦腔的产生、沿革和行当,有的同学可能会推荐相关的艺人、剧目等……
然而,预习过这篇文章或者关注了课文学习提示的同学,会发现本文虽然名为《秦腔》,但其用意并不只在秦腔本身,而是以秦腔为描写对象,再现了三秦大地的山川风貌和风俗人情,表现了那片土地上人民的性格,展现出秦腔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体现出厚重的文化意蕴。可见,在秦腔背后,还有秦人、秦地在做支撑呢,秦人、秦地、秦腔——三者密不可分。
可见,秦地为秦腔形成厚重的文化意蕴提供了如下条件:
1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2独有的声韵发展。
3村村都有戏班、人人都会清唱的广泛普及性。
4深厚的历史文化。
正如作者贾平凹所言,“心胸中有一股强硬的气魄喷薄而出”,作为一名作家,他自知有责任去描写这风俗文化,真实展现秦人的生活状态。作为读者的我们,更要尽己所能去倾听、感受和思考字里行间蕴含的生命意识。
我们再来看文章的第3段。
在这段中,“村村都有戏班,人人都会清唱”一句,说明秦腔的普及性极广,这何尝不是秦腔形成厚重文化意蕴的重要因素呢?
再来,“远远看着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细细辨认着田埂上、荒草中那一截一截汉唐时期石碑上的残字”,这说明什么?没错,正是秦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承载着厚重文化意蕴的秦腔。

《秦腔》(教案)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秦腔》(教案)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秦腔【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字词,品味散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作者在散文抒发的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哲学思想。

3、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秦腔》独特的艺术手法和美学风格。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散文中透露出来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秦腔》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难点:体会作者在散文抒发的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哲学思想。

第一课时一、导入。

秦腔,别称"梆子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贾平凹的《秦腔》来深入感受一下秦腔的魅力。

二、预习两篇散文。

1、作者作品贾平凹生于1952年,陕西省丹凤县人,当代文学家,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延河》《美文》杂志主编。

作品曾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作品被翻译为英语、法语、瑞典语、意大利语等30多个语种出版,并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话剧、戏剧等。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在叙述态度和审美理想上主要体现为对自然的追求,可称作意象小说或意象主义小说。

他创造了大量的自然意象,人、事意象,社会、文化、民俗意象;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神秘现象,具有一种神秘主义倾向,给作品带来了比较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贾平凹为文讲“真”,用真挚的情感去拥抱生活,以独立的思考去建立与时代的联系。

其散文创造了风格独异的境界,使读者能感受到文中浓浓的诗情画意、让人向往的明净幽远的意境、通达心底的深邃哲理,得到心灵净化般的美感。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废都》《秦腔》《古炉》《浮躁》《白夜》等,中短篇小说《黑氏》《美穴地》《天狗》等,散文《丑石》《月迹》《天气》等。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腔》的作者、作品背景及文学地位。

(2)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特点。

(3)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作品内容,体会作品情感。

(2)运用讨论、分析、对比等方法,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3)熏陶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健全人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秦腔》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2)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特点。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作品文学手法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作品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比较法:引导学生将《秦腔》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了解《秦腔》的作者、作品背景及文学地位,熟悉作品内容。

2. 学生准备:预习《秦腔》,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秦腔》的作者、作品背景及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秦腔》,感知作品内容,体会作品情感。

3.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特点,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案例分析:选取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5. 欣赏与感悟: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秦腔》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秦腔》教案简编

《秦腔》教案简编

《秦腔》教案简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腔的起源、历史发展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秦腔艺术的欣赏能力和热情。

3. 通过学习秦腔,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秦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秦腔的艺术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3. 秦腔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4. 秦腔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5. 学生实践环节:欣赏秦腔片段,学唱秦腔选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秦腔的起源、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其代表剧目。

2. 教学难点:秦腔的唱腔特点和表演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腔的起源、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其代表剧目。

2. 欣赏法:观看秦腔片段,感受秦腔的魅力。

3. 实践法:学唱秦腔选段,体验秦腔的表演乐趣。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秦腔艺术》PPT或教材。

2. 视频资料:秦腔片段。

3. 音响设备:播放秦腔音乐。

4. 教学道具:秦腔服装、道具等。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播放秦腔片段,引导学生感受秦腔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20分钟)1. 讲解秦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介绍秦腔的艺术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三、学唱秦腔(15分钟)1. 学唱秦腔选段,体会秦腔的唱腔特点。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秦腔表演,感受秦腔的表演技巧。

四、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秦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作业:1. 观看秦腔视频,了解秦腔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2. 学习秦腔唱段,准备第二节课的展示。

六、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观看秦腔视频的心得。

二、教学内容(20分钟)1. 讲解秦腔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2. 介绍秦腔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三、欣赏与讨论(15分钟)1. 欣赏秦腔片段,感受秦腔的艺术魅力。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秦腔的心得。

四、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演唱秦腔选段。

2.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秦腔》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秦腔》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7.2秦腔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散文文体特征,了解秦腔、秦地、秦人的基本特点。

2.分析文本内容,品味文章的重点句子,初步把握文中的描写手法。

3.了解秦腔文化的特点,提出关于秦腔之类传统艺术发展前景的见解。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作者在场面描写上的出神入化,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文章所传达出的大气、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有机结合起来的散文独特的地域特色,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刻领会秦川人的精神面貌。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体会民间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文本内容,品味文章的重点句子。

难点:品读场面细节描写,体会秦人对秦腔的痴爱之情。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国家地域辽阔,方言众多,因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很多地方都有代表自己地域文化的文学样式,如国粹京剧、广东粵剧等等。

而“秦腔”则是“关中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戏曲的鼻祖。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贾平凹先生的《秦腔》,一起来领略她独特的魅力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个“秦腔”唱段。

二、写作背景贾平凹出生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并在此生活了19年。

以前,他曾多次写过商州,但他觉得,那是一种泛商州的概念,真正为棣花镇写的太少、太零碎。

用他的话说,《秦腔》是为生他、养他19年,并与他纠缠到现在的棣花镇写的。

贾平凹难以掩饰对变革中的故乡之传统生存方式正走向消亡的痛苦。

因为“故乡将不再是过去的故乡”,“我就是要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为农村说出真正想说出的话”。

《秦腔》中的大部分人和事都有原型,有人称这是种“还原式写作”。

三、作者介绍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风人,生于1952年。

中国当代作家。

贾平凹的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

贾平凹的散文无论在思想意蕴、文化趣味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倾向吸取中国文学传统因素,崇尚简单古朴的风趣和静虚境界的营造。

2《秦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秦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秦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学设计课题《秦腔》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音频、视频、PPT教材内容分析《秦腔》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以真实饱满的情绪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秦腔与秦地百姓之间的血肉联系呈现至读者面前,广阔深远,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蕴。

作者贾平凹是20世纪90年代陕西涌现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家之一,他以家乡陕西为中心,书写秦地的人事风物,格调独树一帜。

设计理念这篇课文《秦腔》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第7课,本单元的篇目属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要求学生根据各种文学体裁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多角度、多层面探究作品意蕴。

首先,学习这篇散文,存在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秦腔,更别说理解它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因此,我在此学情之上,设计了第一个活动就是“识秦腔”,由最直观的戏曲视频欣赏入手,让学生先接触一下秦腔,然后走进文本,寻找秦腔的特点,最终让学生对秦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其次,这篇文章的一个特点就是将秦人与秦腔水乳交融在一起描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作者没有将二者分开来写,理解起来有难度。

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就是让学生品味贾平凹的语言特色,尤其是引导学生分析既描写秦人又描写秦腔的典型场景,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经过朗读、分析、讨论、辨别等,不仅感受到贾平凹语言的魅力,也对秦腔与秦人血肉相连、不可分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从学生完成的本课学案来看,他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较浅,没有上升到文化层面。

所以在课堂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秦人离不开秦腔的原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秦腔不仅为秦人提供了艺术的欣赏,更提供了价值观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承。

然后设置情境,反驳当代人偏颇的观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进而使之燃起继承和发展传统艺术的热情。

因此,针对学生基础不是特别好,但是文本解读有难度的课堂,要选择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的活动策略。

校本课程秦腔教案

校本课程秦腔教案

校本课程秦腔教案教案标题:校本课程秦腔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秦腔的历史、特点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 学习秦腔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秦腔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秦腔的唱腔和表演技巧;3. 秦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秦腔的概念和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2. 播放一段秦腔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秦腔的独特魅力。

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 讲解秦腔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介绍秦腔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地位;2. 分析秦腔的唱腔和表演技巧,包括音调、节奏、舞台动作等;3. 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第三步:实践操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秦腔唱段进行学习和表演;2. 指导学生学习秦腔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如发声、咬字、舞台动作等;3. 每个小组进行排练,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4. 学生展示他们的表演成果,鼓励他们展示个人特色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步: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困惑;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秦腔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收获;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资源:1. 秦腔的历史资料和图片;2. 秦腔的音频和视频资料;3. 小组表演所需的舞台道具和服装。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演成果;2.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3. 学生对秦腔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秦腔演员来校进行表演和讲解;2. 组织学生参观秦腔表演或戏曲艺术展览;3. 继续学习其他中国传统戏曲形式,如京剧、评剧等。

希望以上教案能够为您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使您能够有效地教授校本课程秦腔。

如有需要,还请随时与我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咨询。

《秦腔》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秦腔》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秦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结合散文文体特征,了解秦腔、秦地、秦人的基本特点。

2通过分析文本内容,品味文章的重点句子,初步把握文中的描写手法。

(重点)3分析课文内容,了解秦腔文化的特点,提出关于秦腔之类传统艺术发展前景的见解。

(难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知道中国最古老的摇滚是什么吗?就是“秦腔”,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它根植于黄土高坡,热烈高亢、撕心扯肺,像一杯烈酒让人沉醉;它朴实粗犷、细腻深刻,如一泓幽潭使人着迷。

一扬眉,一挥手,一低头,秦腔把秦川儿女的卓卓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秦腔》,来感受秦腔的魅力。

整体感知最近我们学校在开展一项活动,活动通知: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学校将举办以“文化盛典”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文章评比活动。

要求:以班级为单位,文章标题新颖、内容充实、视图精美。

我们选定推广“秦腔”。

同学们,我们发一篇微信公众号需要呈现什么呢?图,文,影音。

下面我们从课文中去寻找素材。

秦地之人对秦腔有着怎样的情感?请用一个词概括。

(喜爱,沉迷,痴迷)活动探究活动一定图根据课文内容,推荐一个能体现秦地人对秦腔“爱”的场景,以便定格成画面:拟一个简短的标题,并赏读出画面的内容细节。

(1)排戏从排演时的演员的角度①演员的来源: 以家庭为例,写在秦腔面前人人平等,进步表明秦川人喜爱秦腔的程度之深。

②排演的艰辛: 夏天蚊子多,冬天寒冷,衬托对秦腔的热爱。

从看排演时的观众的角度①观众的年龄跨度大、观看时间长,写秦川人对秦腔的喜爱。

②观众的殷勤:有的“偷拿了红薯、土豆”“给演员作夜餐”。

“三更鸡叫,月儿偏西”,孩子们还在“弯腰踢腿”等,生动地展现出秦川人对秦腔的喜爱程度之深。

(2)盼戏从演出前热闹场景的角度①占位之早,观众之多;②小吃丰富,叫卖不绝;③台上锣鼓不停,台下你呼我应;④内外相互拥挤,喊声、骂声、哭声一片;④秦腔宪兵维持秩序。

(完整word)秦腔教案最新

(完整word)秦腔教案最新

秦腔教案教学要点:1、体会文章的大气和深沉的文化底蕴.2、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

3、习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以及文化生活的有机结。

4、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5、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

6、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2.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

教学方法:教学时数:2学时第一课时导入课文:俗话说:五千年地上文明看山西,五千年地下文明看陕西。

提起陕西,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秦始皇兵马俑、黄土高坡、陕北民歌信天游,以及陕西特色风味羊肉泡馍。

黄土地不仅养育了中华民族,也养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秦腔”就是灿烂民族文化中的一株常春藤。

一、秦腔作者简介又名秦声, 也称“乱弹”,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是我国最早形成于秦地的一种梆子声腔剧种,它发端于明代,是明清以来广泛流行的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声腔之一。

秦腔(Qinqiang Opera),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

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介绍作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

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秦腔》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秦腔》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秦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了解秦腔、秦人、秦地的基本特点。

2.体会秦川大地上人们的生命状态,思考其融入的生命意识和意义。

3.感悟厚重的文化意蕴,促进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秦川大地上人们的生命状态和融入的生命意识。

2.感悟厚重的文化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内涵,促进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一方风情一方戏,谈到曲艺文化,我们能想到京剧、越剧、黄梅山东梆子等传统曲艺形式,请同学们听听这两段戏曲选段,昆曲《牡丹亭》和秦腔《忠宝国》,感知不同的曲风特点(谈谈你的感受)。

秦腔非常高亢响亮、其声如吼、大气磅礴、震撼人心,昆曲缠绵婉转、舞蹈柔美柔漫悠远。

如果说昆曲像一杯馨香的糖水,那么秦腔就是一碗浓烈的辣酒;如果说昆曲宛若搔痒,让人颇感惬意,那么秦腔则仿佛是在割肉,让人痛不欲生......,初听秦腔并非像听昆曲一样更容易获得美的享受,但作为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响彻秦汉,律动古今,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循着贾平凹先生的文字,走进《秦腔》,去感悟秦地上生命的交响。

二、情景任务(活动)设置2023年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文化和旅游部决定在2023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我校将举办以“讲好中国非遗故事守护共有精神家园”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现邀同学们制作一面以“魅力秦腔”为主题的的文化墙。

任务一:初识“秦腔”,了解秦腔之声——探究历史渊源及地域文化特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介绍秦腔特点的相关语句段落,并结合课下收集的相关材料,来谈谈秦腔是一种怎样的曲艺文化形式?请大家补充完整下面的语段,为秦腔下一个定义。

《秦腔》公开课教案.doc

《秦腔》公开课教案.doc

《秦腔》公开课教案.doc《秦腔》公开课教案.doc清远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公开课教案科目语文授课教师倪敏授课时间 0 2010 年年 6 6 月月 2 29 9 日授课班级高二二(1 1 )班授课内容《秦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文章的大气和深沉的文化底蕴。

2.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

3.习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以及文化生活的有机结。

过程与方法1.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播放秦腔的段子,让学生对秦腔有感性的认识。

2.简介秦腔秦腔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秦腔所保留的剧目达700 多个,为各剧种之首。

秦腔也称乱弹,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

秦腔演出地点最好是选在露天的场所,那样才能有秦腔的味道,更体味到秦腔的精髓。

秦腔的唱腔,用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给人以高亢激越、粗犷朴实之感。

看秦腔时候,尤其看到秦腔中的黑头吼声地动山摇的时候,你才会此刻真正认识到秦腔的豪放,这也是秦人的血性。

3.介绍作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 年 2 月 21 日出生。

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 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 1978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还于 1988 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

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

贾平凹在散文领域颇有建树,早期的《月迹》、《一棵桃树》,书写儿童眼睛中美丽单纯的世界,注重诗意境界的酝酿。

《秦腔》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部编人教版)】

《秦腔》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部编人教版)】

《秦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

2.探究文章的文化内涵。

3.比较阅读,发掘作家作品的个性魅力。

教学重点1.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

2.探究文章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广东有粤剧,北京有京剧。

在我国西北五省就流传着一种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的秦腔。

逢年过节,吼唱秦腔是秦人表达快乐、倾吐悲伤的最佳方式……二、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至今):身份:当代作家、中国作协理事、全国委员会委员、西安市文联主席、陕西省作协副主席主要经历: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

1982年,就职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从事专业创作。

后就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

2003年,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16年12月,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3月22日,被澳门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2018年1月,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7月,当选西咸新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作品:小说:《废都》(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满月儿》《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高老庄》《浮躁》(获第八届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腊月·正月》《怀念狼》《兵娃》散文集:《贾平凹灵性散文》(获第二届三毛散文奖)特色:他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

其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般清纯透明。

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的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

三、文体知识寻根文学:含义: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寻根”并不是回归传统,而是为西方现代文化寻找一个较为有利的载体。

兴起时间:20世纪八十年代代表作家:贾平凹、韩少功、阿城代表作品:《文学的“根”》《棋王》现实意义: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许多作家和读者对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思考和热议,而且直到今天这种文化上的寻根求源也没有停下脚步。

秦腔 公开课课件

秦腔 公开课课件


















秦腔
贾平凹
任务一:体会情感,追本溯源
活动1,秦人对秦腔有着 怎样的情感?结合文本分析。
任务一:体会情感,追本溯源
活动2,秦人为何对秦腔如此 痴迷?结合文本1,2段分析。
解读痴迷成因
秦人为何对秦腔如此痴迷?结合文本1—2段分析。
秦腔是秦地广漠旷远的产物。 秦腔是秦人大苦生活的大乐。 根扎大地,浸润人文才能枝繁叶茂。
地域方面 生活方式 精神方面
任务二:摹写场面,探究手法
活动1,作者是如何描写秦人对秦 腔的痴迷的?结合文本4-8段分析。
秦人对秦腔的痴迷
场面
内容
排戏
男女老幼,乐此不疲
盼戏 演戏 看戏 台下悲喜
观众期待,热闹非凡 技艺精湛,观众陶醉 兴致如一,各得其乐 几家欢喜几家愁
手法
细节描写 场面描写
贾平凹曾说,“我羡慕那种横空排浪式的汪洋场面……情绪有了声响, 幻想有了色彩” 。
作者对宏大的场面描写极其青睐,对场面描写的妙处有独到的体会。
一些人物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所发生的某 件事中的一个生动画面,这就是场面。比如一 节班会,一场比赛,一场大戏等等。场面描写 离不开人物,人物不能只是一个,众多的人物 的共同活动才构成场面。
场面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突出中心 主旨等作用。
任务三:探究意图,传承文化
活动2,结合学习感受,浅谈你对 以“秦腔文化”为代表的地方文 化的保护策略 。
华阴老腔一声吼
周作人说,“我与别的地方都非常反对地方主义,但是唯独在艺 术上,我深深地相信越是地方的它才越是民族的,独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腔》公开课教案.doc
清远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公开课教案科目语文授课教师倪敏授课时间 0 2010 年年 6 6 月月 2 29 9 日授课班级高二二(1 1 )班授课内容《秦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体会文章的大气和深沉的文化底蕴。

2.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

3.习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以及文化生活的有机结。

过程与方法 1.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1.播放秦腔的段子,让学生对秦腔有感性的认识。

2.简介秦腔秦腔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秦腔所保留的剧目达 700 多个,为各剧种之首。

秦腔也称乱弹,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

秦腔演出地点最好是选在露天的场所,那样才能有秦腔的味道,更体味到秦腔的精髓。

秦腔的唱腔,用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给人以高亢激越、粗犷朴实之感。

看秦腔时候,尤其看到秦腔中的黑头吼声地动山摇的时候,你才会此刻真正认识到秦腔的豪放,这也是秦人的血性。

3.介绍作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 年 2 月 21 日出生。

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 3 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 1978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还于 1988 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

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

贾平凹在散文领域颇有建树,早期的《月迹》、《一棵桃树》,书写儿童眼睛中美丽单纯的世界,注重诗意境界的酝酿。

在 80 年代中期,他转而写陕西的风土人情,展示当地的人文风景和生活情态。

贾平凹的散文无论在思想意蕴、文化趣味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倾向吸取中国文学传统因素,崇尚简单古朴的风趣和静虚境界的营造。

二、速读课文,把握内容,疏理结构 1、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并归纳大意:第一部分:通过
比较道出秦腔高亢宏大的特点,指出它的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

第二部分:神情毕现地表现了秦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强调只有也只有秦腔才能承载起秦人的喜怒哀乐。

三、研讨课文(一)第一部分研讨 1.读第一、二段,分别概括秦地、秦腔、秦人的特点。

秦地----空旷平坦,厚重实在秦腔----高亢激昂,沧桑悲凉秦人----二愣粗犷,朴实豪放 2.思考讨论:请你找出课文第一部分中最能表现秦腔与秦地秦人关系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⑴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维妙维肖的一统!⑵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⑶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秦腔承载了秦人的喜怒哀乐,是秦人最高的艺术享受。

补充简介:13 个王朝建都在此,历史悠久,气势雄壮,政治文化厚重。

(二)研讨第二部分 1.梳理第二部分的内容分成四个层次,并归纳大意。

第一层次:写戏班排演的情景,突出秦人对秦腔的热爱。

第二层次:写看戏演戏的情景,突出秦人对秦腔的热痴迷。

第三层次:写秦腔演出的同时也在演出秦人生活中的悲喜剧。

第四层次:写秦腔在秦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 作为一篇侧重民情风俗的文化性散文,在场面细节描写上可谓出神入化,请你仔细朗读品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场面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场面描写的主要技巧有:⑴点面结合。

⑵多种描写结合,以言行描写为主。

⑶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三)第三部分研讨 1.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交换位置,为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

不能。

只有表示必需的条件,只能指惟一的办法或出路。

先说只有,再说只能有一种层层递进的作用,更好地突出了秦腔对于秦人的重要性2.结尾一句有何作用?再次点明秦腔高亢宏大的特点,强调它的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

呼应了开头,强化了主题。

(四)归纳主题。

《秦腔》不但绘形绘色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变迁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热情蓬勃的生命力。

作者生于
斯长于斯,对故土的热爱使得作者在描述中更多地凸现了黄土地人民的人情美,而滤掉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愚昧与丑陋。

在贾平凹笔下,秦腔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

(五)、总结艺术特色:秦腔生长的地方是苍凉、辽远、空廓和悠长的,它是贾平凹的文字底色,这种浑厚的文风作用于《秦腔》便形成了本文大气厚重的艺术特色。

作业:结合我们从本课中学到的知识、得到的启示,写一段话,说明自己对秦腔的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秦腔有了一种比较全面的认识。

并且学习的难易程度适中,大部分学生在自学环节里都可以根据所设问题筛选出一些重要信息,从而了解文化与地域的密切关系,理解作者对乡土风情的留连。

不足之处课堂氛围不够热烈,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