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电化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电化学实验报告

电化学实验报告
冲刷腐蚀速率,具有操作简单、结果直观的特点。
二、实验设备和材料
采用自制旋转圆柱电极冲刷腐蚀装置,电化学测试采用上海辰华 CHI660E 电化学
工作站,铂为辅助电极,Ag/AgCl 为参比电极,20#碳钢为工作电极。试样为内径 10mm、
外径 15mm、高度 8mm 的同心圆柱体,有效工作面积 3.82 ,其化学成分见表 1。利
律,腐蚀电流密度与失重速率呈正比,因此可通过腐蚀电流密度判断腐蚀的严重程度。
公式为
式中:B 为 Stern-Geary 系数,V/dec; 为阳极斜率,V/dec; 为阴极斜率,V/dec;
J 为腐蚀电流密度,/2 ; 为极化电阻,/2 。
四、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到较大的阴极保护度,消除介质的腐蚀影响。纯腐蚀的试验条件见表 3。其中,流速取
集输经济流速 2 m/s,砂粒粒径和含砂量根据现场实际出砂情况选取。
试验结束后,进行电化学测试。为了减少溶液 IR 降,用鲁金毛细管与参比电极相
连。动电位极化曲线扫描速率为 0.5 mV/s,扫描范围为自腐蚀电位 ±500 mV,电化学
ISO8407—2009 标准对腐蚀产物进行清除,风干后称重,计算失重速率。为了量化不
同变量对总冲刷腐蚀的影响程度,分别进行纯腐蚀(动态)、纯冲刷和冲刷腐蚀试验,
其中纯冲刷与冲刷腐蚀试验的区别为纯冲刷试验采用阴极保护抑制腐蚀。纯冲刷和冲
刷腐蚀的试验条件见表 2。控制流体中试样的电位低于自腐蚀电位 250 mV 以上,以达
1 为 CPE1 的弥散系数;2 为点蚀坑内极化电阻,2 为 CPE2 的等效导纳,2 为 CPE2
的弥散系数。由于常规电化学测试对局部腐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只考虑1 的变
化,当 NaCl 浓度为 0.5 %时,1 最大,容抗弧的半径也最大,腐蚀速率最小;随着

电化学腐蚀实验

电化学腐蚀实验

2. 实验原理
每种金属浸在一定的介质中都有一定的电位,称之为
该金属的腐蚀电位(自然电位)。
腐蚀电位可表示金属失去电子的相对难易,腐蚀电位 愈负愈容易失去电子。
当金属的电位比腐蚀剂的还原反应或与它接触的其它 金属的电位低时,产生腐蚀电流,发生腐蚀。在腐蚀 电流的作用下,作为微电池阳极的金属不断溶解,导 致腐蚀破坏。
2. 实验原理
在自然腐蚀过程中,阳极区由于氧化反应释放 出的电子移向电位较高的阴极区,阴极区吸收 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不会在阴极积累。
当腐蚀体系在外加阴极电流作用下,阳极释放 电子的速度加快,阴极还原反应不能及时吸收 阳极释放出的电子,则电子在阴极积累,使阴 极的电位偏离其自然腐蚀电位,向负方向变
B. 配制饱和KCl溶液 在烧杯中倒入50mL蒸馏水,称取约6克KCl倒入烧杯, 搅拌,直至烧杯中一直保持有少许KCl晶体。
C. 打磨工作电极 将工作电极依次用400#、600#及1000#耐水砂纸打磨, 用无水乙醇清洁表面,晾干待用。
D. 连接电解池 将工作电极、辅助电极插入电解池内,参比电极应放入套 式盐桥内,然后与测试系统的三根对应电缆相连。
电位扫描法。 “动”和“恒”分别指的是电位的给定方式和研究电极
的电位跟随给定电位而保持在给定电位值。
阴极极化曲线
极化曲线ABCD明显地分为3段:
AB段:当外加阴极电流由IA增加到IB时,由 于阴极处于极化的过渡态,电位由EA逐渐向 负方向移到EB,其电位变化不大。
BC段:当外加阴极电流继续增大到IC时,阴 极电位由EB突然变化到EC,这时电流变化不 大,可是电极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幅度却很
电化学腐蚀电位和电流的测量
通过改变附加在系统上的电压,测量系统的电流

电线耐化学腐蚀性能试验报告模板

电线耐化学腐蚀性能试验报告模板

电线耐化学腐蚀性能试验报告模板
1.背景和目的
本试验旨在评估电线在化学腐蚀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通过通过化学腐蚀试验,我们可以了解电线的耐受性能以及其在特定环境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2.试验方法
2.1 试验设备和材料
电线样品:使用符合相关国际或行业标准的电线样品。

化学腐蚀试剂: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化学腐蚀试剂。

试验设备:使用适合进行化学腐蚀试验的设备,例如腐蚀槽、试验箱等。

2.2 试验步骤
1.准备电线样品:根据标准要求,准备指定长度和数量的电线
样品。

2.实施化学腐蚀试验:将电线样品放置于腐蚀槽或试验箱中,
注入适当的腐蚀试剂,在指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试验。

3.观察和记录:定期观察和记录电线样品的表现,包括外观变化、损坏程度等。

4.结果分析:根据试验结果,对电线样品的耐化学腐蚀性能进
行评估和分析。

3.数据分析与结果
根据试验结果和观察所得的数据,我们进行了以下分析和总结:
1.耐腐蚀性能评估:根据观察结果,对电线样品在化学腐蚀试
验中的表现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通常包括腐蚀程度、变形、破损等
指标。

2.性能对比:将试验中得到的电线样品性能与标准要求或已有
的数据进行对比,评估其符合性能要求的程度。

4.结论与建议
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结论:根据试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电线样品在化学腐蚀环境下的耐受性能。

2.建议:根据电线样品的表现和所需应用的特定环境,在电线的设计、制造和应用中建议相关的改进措施。

5.参考文献
列出本报告所引用的相关文献。

腐蚀电化学实验报告

腐蚀电化学实验报告

腐蚀电化学实验报告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腐蚀电化学分析杨聪仁教授编撰一、实验目的以电化学分析法测量金属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速率。

二、实验原理2-1 腐蚀形态腐蚀可被定义为材料受到外在环境的化学侵蚀而导致退化的象。

大多数材料的腐蚀包含了由电化学引起的化学侵蚀。

我们可根据被腐蚀金属的表面,简便地将腐蚀型态分类,如图一。

有许多类型易被辨识,但各种腐蚀类型彼此间都有某种程度的关连。

这些类型包括:均匀或一般侵蚀腐蚀应力腐蚀化学或两金属腐蚀冲蚀腐蚀孔蚀腐蚀涡穴损伤间隙腐蚀移擦腐蚀粒间腐蚀选择性腐蚀均匀或一般侵蚀腐蚀均匀腐蚀是指当金属处于腐蚀环境时,金属整个表面会同时进行电化学反应。

就重量而言,均匀腐蚀是金属所面临的最大腐蚀破坏,尤其是对钢铁来说。

然而,它很容易藉由保护性镀层、抑制剂及阴极保护等方法来控制。

化学或两金属腐蚀由于不同金属具有不同的电化学电位,因此当要将不同金属放在一起时,必须格外小心,以免产生腐蚀现象。

两金属化学腐蚀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阳极与阴极的比率,也就是面积效应(area effect)。

阴极面积大而阳极面积小是一种不利的面积比率,因为当某特定量的电流经过金属对时,例如不同尺寸的铜极及铁极,小电极的电流密度会远大于大电极,因此小阳极将会加速腐蚀。

所以大阴极面积对小阳极面积的情形应尽量避免。

孔蚀腐蚀孔蚀是会在金属上产生空孔的局部腐蚀类型。

此类型的腐蚀若造成贯穿金属的孔洞,则对工程结构会有相当的破坏效果。

但若没有贯穿现象,则小蚀孔有时对工程设备而言是可接受的。

孔蚀通常是很难检测的,这是因为小蚀孔常会被腐蚀生成物覆盖所致。

另外蚀孔的数目及深度变化也很大,因此对孔蚀所造成的破坏不太容易做评估。

也因为如此,由于孔蚀的局部本质,它常会导致突然不可预测的破坏。

蚀孔会在腐蚀速率增加的局部区域发生。

金属表面的夹杂物,其他结构不均匀物及成份不均匀处,都是蚀孔开始发生的地方。

电化学腐蚀测试铁和甲基磺酸实验报告

电化学腐蚀测试铁和甲基磺酸实验报告

电化学腐蚀测试铁和甲基磺酸实验报告
以下是一个电化学腐蚀测试铁和甲基磺酸实验报告的框架:
一、实验目的
通过电化学腐蚀实验,探究甲基磺酸对铁材料的腐蚀程度,并检测其腐蚀速率及腐蚀机理。

二、实验原理
电化学腐蚀实验是利用电化学原理研究材料在电解质中腐蚀反应规律的实验方法。

本实验选用甲基磺酸作为腐蚀液体,通过对铁材料进行恒电位或动电位扫描实验,测得铁材料的腐蚀程度,进而分析材料的腐蚀速率及腐蚀机理。

三、实验步骤
1.制备甲基磺酸溶液;
2.将测量样品铁材料的工作电极埋入甲基磺酸溶液中;
3.通过电位扫描,分别得到样品的极化曲线;
4.根据极化曲线,分析样品的腐蚀速率和腐蚀机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样品的极化曲线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样品的腐蚀电流密度、腐蚀速率等参数,并结合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综合分析样品的腐蚀机理。

五、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利用电化学腐蚀实验方法,研究了甲基磺酸对铁材料的腐蚀程度,并得出了其腐蚀速率及腐蚀机理。

实验结果对于铁材料的腐蚀防治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上是一个电化学腐蚀测试铁和甲基磺酸实验报告的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实验情况和结果进行填写。

腐蚀电化学实验报告

腐蚀电化学实验报告

腐蚀电化学实验报告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腐蚀电化学分析杨聪仁教授编撰一、实验目的以电化学分析法测量金属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速率。

二、实验原理2-1 腐蚀形态腐蚀可被定义为材料受到外在环境的化学侵蚀而导致退化的象。

大多数材料的腐蚀包含了由电化学引起的化学侵蚀。

我们可根据被腐蚀金属的表面,简便地将腐蚀型态分类,如图一。

有许多类型易被辨识,但各种腐蚀类型彼此间都有某种程度的关连。

这些类型包括:均匀或一般侵蚀腐蚀应力腐蚀化学或两金属腐蚀冲蚀腐蚀孔蚀腐蚀涡穴损伤间隙腐蚀移擦腐蚀粒间腐蚀选择性腐蚀均匀或一般侵蚀腐蚀均匀腐蚀是指当金属处于腐蚀环境时,金属整个表面会同时进行电化学反应。

就重量而言,均匀腐蚀是金属所面临的最大腐蚀破坏,尤其是对钢铁来说。

然而,它很容易藉由保护性镀层、抑制剂及阴极保护等方法来控制。

化学或两金属腐蚀由于不同金属具有不同的电化学电位,因此当要将不同金属放在一起时,必须格外小心,以免产生腐蚀现象。

两金属化学腐蚀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阳极与阴极的比率,也就是面积效应(area effect)。

阴极面积大而阳极面积小是一种不利的面积比率,因为当某特定量的电流经过金属对时,例如不同尺寸的铜极及铁极,小电极的电流密度会远大于大电极,因此小阳极将会加速腐蚀。

所以大阴极面积对小阳极面积的情形应尽量避免。

孔蚀腐蚀孔蚀是会在金属上产生空孔的局部腐蚀类型。

此类型的腐蚀若造成贯穿金属的孔洞,则对工程结构会有相当的破坏效果。

但若没有贯穿现象,则小蚀孔有时对工程设备而言是可接受的。

孔蚀通常是很难检测的,这是因为小蚀孔常会被腐蚀生成物覆盖所致。

另外蚀孔的数目及深度变化也很大,因此对孔蚀所造成的破坏不太容易做评估。

也因为如此,由于孔蚀的局部本质,它常会导致突然不可预测的破坏。

蚀孔会在腐蚀速率增加的局部区域发生。

金属表面的夹杂物,其他结构不均匀物及成份不均匀处,都是蚀孔开始发生的地方。

腐蚀电化学实验报告

腐蚀电化学实验报告

腐蚀电化学分析杨聪仁教授编撰一、实验目的以电化学分析法测量金属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速率。

二、实验原理2-1 腐蚀形态腐蚀可被定义为材料受到外在环境的化学侵蚀而导致退化的象。

大多数材料的腐蚀包含了由电化学引起的化学侵蚀。

我们可根据被腐蚀金属的表面,简便地将腐蚀型态分类,如图一。

有许多类型易被辨识,但各种腐蚀类型彼此间都有某种程度的关连。

这些类型包括:均匀或一般侵蚀腐蚀应力腐蚀化学或两金属腐蚀冲蚀腐蚀孔蚀腐蚀涡穴损伤间隙腐蚀移擦腐蚀粒间腐蚀选择性腐蚀均匀或一般侵蚀腐蚀均匀腐蚀是指当金属处于腐蚀环境时,金属整个表面会同时进行电化学反应。

就重量而言,均匀腐蚀是金属所面临的最大腐蚀破坏,尤其是对钢铁来说。

然而,它很容易藉由保护性镀层、抑制剂及阴极保护等方法来控制。

化学或两金属腐蚀由于不同金属具有不同的电化学电位,因此当要将不同金属放在一起时,必须格外小心,以免产生腐蚀现象。

两金属化学腐蚀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阳极与阴极的比率,也就是面积效应(area effect)。

阴极面积大而阳极面积小是一种不利的面积比率,因为当某特定量的电流经过金属对时,例如不同尺寸的铜极及铁极,小电极的电流密度会远大于大电极,因此小阳极将会加速腐蚀。

所以大阴极面积对小阳极面积的情形应尽量避免。

孔蚀腐蚀孔蚀是会在金属上产生空孔的局部腐蚀类型。

此类型的腐蚀若造成贯穿金属的孔洞,则对工程结构会有相当的破坏效果。

但若没有贯穿现象,则小蚀孔有时对工程设备而言是可接受的。

孔蚀通常是很难检测的,这是因为小蚀孔常会被腐蚀生成物覆盖所致。

另外蚀孔的数目及深度变化也很大,因此对孔蚀所造成的破坏不太容易做评估。

也因为如此,由于孔蚀的局部本质,它常会导致突然不可预测的破坏。

蚀孔会在腐蚀速率增加的局部区域发生。

金属表面的夹杂物,其他结构不均匀物及成份不均匀处,都是蚀孔开始发生的地方。

当离子和氧浓度差异形成浓淡电池时也可产生蚀孔。

间隙腐蚀是发生于间隙及有停滞溶液之遮蔽表面处的局部电化学腐蚀。

腐蚀极化实验报告

腐蚀极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腐蚀极化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腐蚀极化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 分析腐蚀极化曲线,研究腐蚀速率与极化参数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腐蚀极化实验是研究金属腐蚀过程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腐蚀过程中,金属表面会发生电化学反应,导致金属溶解。

腐蚀极化实验通过测量金属在不同电极电势下的腐蚀电流,绘制腐蚀极化曲线,分析腐蚀速率与极化参数的关系,从而了解金属的腐蚀行为。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纯铁片、饱和食盐水、pH=7的蒸馏水、饱和硫酸铜溶液、饱和氯化钠溶液、饱和硫酸锌溶液、pH=1的盐酸溶液、pH=14的氢氧化钠溶液、玻璃电极、甘汞电极、腐蚀池、腐蚀电流测量仪、恒电位仪、数字万用表、电极线、砂纸等。

2. 实验仪器:腐蚀池、恒电位仪、数字万用表、腐蚀电流测量仪、玻璃电极、甘汞电极、电极线、电极夹具、磁力搅拌器、电子天平、秒表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纯铁片用砂纸打磨至表面光滑,清洗并晾干。

准备不同pH值的溶液,将电极分别浸泡在相应溶液中。

2. 测量腐蚀电流:将铁片作为工作电极,玻璃电极作为参比电极,甘汞电极作为辅助电极,将电极连接到腐蚀电流测量仪上。

调节腐蚀电流测量仪,使腐蚀电流为1mA。

记录此时腐蚀电流值。

3. 测量极化参数:逐渐改变腐蚀电流,每次改变0.1mA,记录相应的腐蚀电流值。

重复步骤2,共测量10次。

4. 绘制腐蚀极化曲线:以腐蚀电流为横坐标,电极电势为纵坐标,绘制腐蚀极化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腐蚀极化实验,得到了纯铁在不同pH值溶液中的腐蚀极化曲线。

2. 结果分析:(1)腐蚀速率与电极电势的关系:在腐蚀极化曲线上,腐蚀电流随电极电势的增大而减小,说明腐蚀速率与电极电势呈负相关。

(2)腐蚀速率与pH值的关系:在pH=7的溶液中,腐蚀速率最小;在pH=1和pH=14的溶液中,腐蚀速率较大。

这表明金属在弱酸性或弱碱性溶液中腐蚀速率较小,而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腐蚀速率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腐蚀电化学分析杨聪仁教授编撰一、实验目的以电化学分析法测量金属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速率。

二、实验原理2-1 腐蚀形态腐蚀可被定义为材料受到外在环境的化学侵蚀而导致退化的象。

大多数材料的腐蚀包含了由电化学引起的化学侵蚀。

我们可根据被腐蚀金属的表面,简便地将腐蚀型态分类,如图一。

有许多类型易被辨识,但各种腐蚀类型彼此间都有某种程度的关连。

这些类型包括:均匀或一般侵蚀腐蚀应力腐蚀化学或两金属腐蚀冲蚀腐蚀孔蚀腐蚀涡穴损伤间隙腐蚀移擦腐蚀粒间腐蚀选择性腐蚀均匀或一般侵蚀腐蚀均匀腐蚀是指当金属处于腐蚀环境时,金属整个表面会同时进行电化学反应。

就重量而言,均匀腐蚀是金属所面临的最大腐蚀破坏,尤其是对钢铁来说。

然而,它很容易藉由保护性镀层、抑制剂及阴极保护等方法来控制。

化学或两金属腐蚀由于不同金属具有不同的电化学电位,因此当要将不同金属放在一起时,必须格外小心,以免产生腐蚀现象。

两金属化学腐蚀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阳极与阴极的比率,也就是面积效应(area effect)。

阴极面积大而阳极面积小是一种不利的面积比率,因为当某特定量的电流经过金属对时,例如不同尺寸的铜极及铁极,小电极的电流密度会远大于大电极,因此小阳极将会加速腐蚀。

所以大阴极面积对小阳极面积的情形应尽量避免。

孔蚀腐蚀孔蚀是会在金属上产生空孔的局部腐蚀类型。

此类型的腐蚀若造成贯穿金属的孔洞,则对工程结构会有相当的破坏效果。

但若没有贯穿现象,则小蚀孔有时对工程设备而言是可接受的。

孔蚀通常是很难检测的,这是因为小蚀孔常会被腐蚀生成物覆盖所致。

另外蚀孔的数目及深度变化也很大,因此对孔蚀所造成的破坏不太容易做评估。

也因为如此,由于孔蚀的局部本质,它常会导致突然不可预测的破坏。

蚀孔会在腐蚀速率增加的局部区域发生。

金属表面的夹杂物,其他结构不均匀物及成份不均匀处,都是蚀孔开始发生的地方。

当离子和氧浓度差异形成浓淡电池时也可产生蚀孔。

间隙腐蚀是发生于间隙及有停滞溶液之遮蔽表面处的局部电化学腐蚀。

若要产生间隙腐蚀,必须有一个间隙其宽度足够让液体进入,但却也可使液体停滞不流出。

因此,间隙腐蚀通常发生于开口处有百万分之几公尺或更小宽度的间隙。

粒间腐蚀粒间腐蚀是发生在合金晶界及晶界附近的局部腐蚀现象。

在正常情况下,若金属均匀腐蚀时,晶界的反应只会稍快于基地的反应。

但在某些情况下,晶界区域会变得很容易起反应而导致粒间腐蚀,如此会使合金的强度下,甚至导致晶界分裂。

应力腐蚀金属的应力腐蚀破裂(SCC)是指由拉伸应力及腐蚀环境结合效应所导致的破裂。

在SCC期间,金属表面通常只受到很轻微的侵蚀,但局部裂缝却很快沿着金属横断面传播。

产生SCC所需的应力可以是残留应力或施加应力。

裂缝会开始于金属表面上的蚀孔或其他不连续处。

在裂缝开始成长时,其尖端会开始向前,此时作用在金属上的拉伸应力会在裂缝尖端处形成高应力,当裂缝尖端向前传播时,在裂缝尖端处也会产生电化学腐蚀而使阳极金属溶解。

裂缝会沿着垂直于拉伸应力的方向成长,直到金属破坏为止。

若应力或腐蚀其中任一停止,则裂缝将停止成长。

冲蚀腐蚀冲蚀腐蚀可被定义为由于腐蚀性流体与金属表面相对运动而导致金属腐蚀速率加速的现象。

当腐蚀性流体的相对运动速率相当快时,机械磨擦效应将会相当严重。

冲蚀腐蚀的特征为金属表面具有与腐蚀性流体流动方向相同的凹槽、蚀孔与圆孔等。

涡穴损伤此类型的冲蚀腐蚀是由接近金属表面之液体中的气泡及充气孔穴破灭所造成的。

涡穴损伤通常发生在具有高速液体流动及压力改变的金属表面。

移擦腐蚀移擦腐蚀发生在材料承受振动及滑动负荷的界面处,它会形成具有腐蚀生成物的凹槽或蚀孔。

当金属发生移擦腐蚀时,磨擦表面间的金属碎片会被氧化且某些氧化膜会因磨擦动作而剥落,因此摩擦表面间会累积可当研磨剂用的氧化物颗粒。

选择性腐蚀选择性腐蚀是指固体合金内某一特定金属被优先去除的腐蚀过程。

此类型腐蚀最常见的例子是黄铜内之脱锌作用。

图一腐蚀的形态2-2 腐蚀速率之测试在实验室中一般用来评估材料的耐蚀性及腐蚀行为有下列几种方式:(1)计划性间歇测试法(Planned-interval tests)腐蚀反应是涵括环境反应与金属反应两者。

计划性间歇测试法(ASTM G31)可显示两件事:环境之侵蚀性(corrosivity,reactivity)是如何随时间在改变,以及金属腐蚀度(corrodibility)是如何随时间在改变,溶液侵蚀性是由于腐蚀生成物浓度增高,溶液中所含原侵蚀性物种逐渐消耗短缺,或因微生物在溶液中生长或死亡等原因而随时间在改变。

金属腐蚀度通常会因腐蚀生成物有趋势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保护层而随时间在减缓。

但若腐蚀过程会大幅增高表面粗糙度,或保护层被破坏时,则腐蚀会随时间增长而增高。

测试之结果以腐蚀速度表示时,有两种方法可实行。

其一为以单位时间、单位表面积因腐蚀而减少之重量来表示腐蚀度,其最常用之单位为每天每平方公寸金属损耗之毫克数(mdd),另一方式是以单位时间的侵蚀深度来表示侵蚀度,而其最常用之单位为每年所侵蚀之mils(mpy)。

当然此二种方式可因选择单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腐蚀度(mdd)表示的是一定时间内重量的变化量而已,计算可说是甚简单,只是所得数值即使是相同,侵蚀深度却会因材料密度之差异而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侵蚀度(mpy)是一定期间中之侵蚀深度,不管材料之种类如何,可于同一基准下做比较,所以在同一环境中,对各种材料之腐蚀速度做相对评价时会方便许多。

以侵蚀度或腐蚀度表示腐蚀速度在腐蚀形态为全面腐蚀时是很合适,然而对孔蚀、延晶腐蚀、应力腐蚀破裂等呈现局部腐蚀形态者而言,并非有效之表示法。

此类腐蚀之程度或状态不能用同样之表示方式决定之,有些场合可能需要以语言或照片来表现它。

例如孔蚀可用(A)单位面积之平均孔数(个/cm2)(B)平均孔面积(mm2)(C)最大或平均深度(mm)等表示。

(2)电化学测试法(electrochemical tests)恒电位法(potentiostatic)或动电位(potentiodyhamic)极化法是目前最常被使用的电化学分析技术。

图二为它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包括恒电位仪(potentiostat)、工作电极(working electrode,WE)、参考电极(reference electrode,REF)、辅助电极(counter electrode,AUX)。

图二工作电极为欲测量的试片,参考电极的功用是量测试片在目前环境下的电位,种类有饱和甘汞电极(calomel electrode)、银/氯化银电极(Silver-Silver Chloride)、铜/硫酸铜(Copper-Copper Sulfate)、标准氢电极(Standard hydrogen electrode)等,而辅助电极功用为与试片形成回路供电流导通,通常是钝态的材料,如白金或石墨。

整个实验的过程中,输出的电流、电压大小,由恒电位仪(potentiostat)来控制,整个实验装置如图三。

图三由恒电位法或动电位极化法纪录实验过程中,电位值或电流值之变化情形,可得一典型的极化曲线,如图四,图中曲线可分为阴极极化曲线(cathodic polorization)与阳极极化曲线(Anodic polorization),阴极极化曲线代表整个实验过程中,氢气的还原:2H ++2e -→H 2,而阳极极化曲线为金属的氧化(试片)M →M n+ +ne -【参考附录Ⅰ】。

阴极极化曲线与阳极极化曲线的交点为金属的腐蚀电位(Ecorr),即为金属开始发生腐蚀的电位;腐蚀电流的求得有两种方法:塔弗外插法(Tafel extrapolation)和线性极化法(Linear polarization) 又称为极化电阻法(polarization resistance),塔弗外插法在腐蚀电位±50mv 区域附近,可得一线性区域,称为塔弗直线区(Tafel region),阴极与阳极极化曲线的塔弗直线区切线(βa 、βc)外插交于横轴,即为腐蚀电流(Icorr),可代表腐蚀速率。

然而,大部分的情况并不是如此单纯,在腐蚀电位±50mv 的极化曲线区域,可能不是线性关系,所以可以使用第二种方法-线性极化法,在低电流时,电压与电流的对数有塔弗公式的线性关系,而在电流更低时,大约在腐蚀电位±10mv 的范围内,外加电压与电流密度也会呈线性关系,如图五,可由下列公式来表示,由此可求得腐蚀电流(Icorr)。

Rp =I E ∆∆=)(3.2c a Icorr c a ββββ+⋅ Rp :极化电阻 βa :阳极曲线塔弗斜率βc :阴极曲线塔弗斜率图四图五三、实验设备及材料恒电位仪、五口瓶、参考电极、碳棒、单蕊铜导线、氮气、AB型混合胶、三用电表、化学药品(NaCl、NH4OH)、碳钢片、不锈钢片、铜片四、实验方法1.研磨:将试片研磨至砂纸#1200以上。

2?.工作电极的制备:在试片正面刻划上1㎝x 1㎝的区域,试片背面与单蕊铜导线接合,然后在整个试片及铜线表面涂上AB胶,只裸露出1㎝x 1㎝刻划的区域,接着使用三用电表测试铜导线与试片之间是否导电。

3.将参考电极、碳棒、工作电极依序放入五口瓶中,并调整其相对位置,装入腐蚀液,通氮气除氧30分钟。

4.在开始动电位极化测试法之前,先测量试片的开路电位(ocp),并纪录之,然后设定扫描范围,扫描速率为1 mv/s。

5.将实验数据绘制成电压与电流的对数关系图,求出腐蚀电位(Ecorr)、腐蚀电流(Icorr)。

五、实验结果1纪录实验操作程序与相关技巧。

2准确纪录实验数据。

3观察并探讨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

六、问题与讨论1.何谓腐蚀?腐蚀的型态大致上有哪些?2.下列为碳钢在H2SO4中的阴极极化数据,请画出极化曲线图并决定其极化电阻(Rp)。

3.比较塔弗外插法与线性极化法的优缺点。

4.在腐蚀工程上,用来测量腐蚀速率的方法有哪些?七、参考文献1.“电化学”,熊楚强、王月着,文京图书有限公司2. “腐蚀控制”,鲜祺振着,徐氏基金会3. “腐蚀及其防制”,柯贤文,全华科技图书有限公司4. “防蚀技术”,刘富雄,全华科技图书有限公司5. Denny , “Principles And Prevention of Corrosion” 2nd ed. (Prentice-Hall,附录Ⅰ早期对腐蚀现象的解释均是依据局部电池的观念,假设金属表面有无数的阳极和阴极,以腐蚀环境为电解液,金属本身为电子的通路,完成电流的流动,极化现象则为其阻抗。

由于这些阳极和阴极存在于同一金属上,在巨观上必然会有同一电位。

因此最近对腐蚀现象多以混合电位的观念来解释,但两者并不冲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