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认知的理解 PPT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课件第1单元第1节认识区域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课件第1单元第1节认识区域](https://img.taocdn.com/s3/m/9300983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e.png)
三、区域的特征
各地理要素 相对一致性
联系
[特别提醒] 区域特征中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内涵,既 包括自然地理要素,又包括人文地理要素。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和“差异性”仅指自然环境要素的特征和联系。二者在含义 范围和适用角度上是有区别的。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区域内部不存在差异。 2.中国南方水田农业区全部是水田。 3.经济全球化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 4.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指标属于综合指标。
A.各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
B.各区域具有明确的边界
C.各区域形状规则
D.区域间差异不明显
(1)C (2)A [第(1)题,结合图例,根据区域的名称判断,划分 图示区域的主要依据是地貌,C项正确。第(2)题,图示各区域具有 一定的范围,A项正确。图示区域为自然区,图中自然要素的变化 具有过渡性,故图示各区域边界往往是模糊的,B项错误。图示各 区域形状很不规则,且区域间地貌差异显著,C、D项错误。]
中国的传统民居
中国的民居种类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其中北京的四
主要类型 合院、广东镬耳屋、蒙古族的蒙古包、陕西和河南
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地域 特色
南方 民居
中国南方的住宅较紧凑,多楼房,其典型的住宅是 以小面积长方形天井为中心的堂屋。这种住宅外观 方正如印,且朴素简洁,在南方各省分布很广
开
东输”“西电
作,实现优势
放 表现为A、B之间的联系 东送”等工 互补,协调发
性 性,能提供彼此所需
程、经济全球 展
化
2.整体性、差异性及开放性之间的关系 整体性是区域的本质属性,没有整体性就没有差异性,没有差 异性就无所谓开放性;而开放性又体现了差异性和整体性。所以, 区域的三个特征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将它们分割开来,具体关系如 下图所示:
区域的含义和类型+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
![区域的含义和类型+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https://img.taocdn.com/s3/m/7269a7b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1e.png)
分级管理、经济协同发展——整合地区,发挥优势
区域划分的目的: 认识地球表面的复杂
性,并进行有效的管理。
区域的划分
区域划分的目的
认识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并进行有效的管理。
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
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区域的含义和类型
1.了解区域的含义,举例说明其主要特征。(综合思维) 2.实例分析,掌握不同类型区域的划分标准与方法。(区域认知) 3.结合实例,正确认识不同区域空间尺度的区域特点。(区域认知 )
01 区域的含义
【知识拓展】区域的内涵
1、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是地表的一部分,占有一定空间,如广东省占有一定空间。
中国三大自然区区域示意图
Monsoon region in eastern China
朝鲜族民族舞蹈
素材来源:星球研究所
福建初溪土楼
3、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特征是不同的。同一区域内部地理特征
通常只是相对一致,其内部也存在一定差异。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4、开放性:区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物质交换、
02 区域的划分
区域的划分
自然特征
季风区 青藏地区
亚热带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人文特征
主体功能区
黄土高原区
综合特征 管理目标
国家扶贫地区
汉语北方方言区
经济特区
低硒地区 内流区
西北地区 历史文化保护区
客观存在
中国野生稻分布区
1.这些区域的划分依 据相同吗?你能找出 区域的划分标准有哪 哪些划分依据? 些? 2.你能否将这些区域 按照划分依据归类?
高考地理核心素养之区域认知第四讲认识海峡(共33张PPT)
![高考地理核心素养之区域认知第四讲认识海峡(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61792b531126edb6f1a10a3.png)
典例探究:
(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 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详解】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可从地质条件、大桥跨度、 运输费用和施工条件等方面回答。
知识梳理:莫桑比克海峡
莫桑比克海峡位于非洲大陆东南部与马达加斯加岛之间,是 世界最长的海峡,南北全长1670公里,而且宽广,平均宽450公 里,是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通道。由于20万吨级的超级 油轮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波斯湾地区运往西欧和美国的石油油 轮有不少需要通过莫桑比克海峡。
知识梳理:德雷克海峡
知识梳理:英吉利海峡
英吉利海峡又名拉芒什海峡或英伦海峡,位于隔英国和欧洲 大陆之间,连通大西洋和北海。长约560公里,最宽处约180公里, 最狭窄处又称多佛尔海峡,宽仅34公里。
知识梳理: 直布罗陀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位于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间,连通地 中海和大西洋。长约58公里,最窄处在西班牙的马罗基角和摩洛 哥的西雷斯角之间,宽仅13公里。
答案提示:东部多沼泽,不利于经济发展;西部位于马六甲海峡 沿岸,处于国际重要航运水道上,地理位置优越;西部人口、城 市众多,开发历史较早。
典例探究:
(3)简述东海岸衔接铁道建设的不利自然条件。
【详解】铁路建设的不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地质和气候等条件分析, 马来西亚的东海岸衔接铁路穿过中部山地,地形崎岖,工程量大;马来西 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工程建设难度大,位于板块交界 处,地质条件复杂,多地质灾害。
(1)简述马来西亚橡胶、油棕等作物生产的 有利区位条件。 (2)分析马来半岛东海岸经济不如西海岸发 达的主要原因。 (3)简述东海岸衔接铁道建设的不利自然条 件。 (4)请为东海岸关丹经济特区进一步发展提 出合理化建议。
专题4 区域差异和联系——区域认知
![专题4 区域差异和联系——区域认知](https://img.taocdn.com/s3/m/9248091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6.png)
定
家”
被称为
重工业发 达,消费 品制造业 发展相对 滞后
服务外包 产业发达, 被称为 “世界办 公室”
“坐在矿 车上的国 家”;现在 服务业成 为澳大利 亚的经济
支柱
咖啡、甘 蔗、柑橘 产量居世 界首位 工业大国, 钢铁、汽 车、飞机 制造等跻 身于世界 重要的生 产国行列
美国 实现了机 械化和专 业化,世界 上的农业 强国 工业部门 体系完整, 生产规模 大,技术先 进,是世界 上最发达 的工业国 家
日本
俄罗斯 印度
澳大利亚 巴西
人口众多,
居民以白 混血种人
以黄色人 种为主, 通用日语, 文化具有 东西方兼 容的特征
以白色人 种为主, 居民以俄 罗斯族为 主
色人种为
世界人口 主,通用英
第二大国, 语,城市和
仅次于中 人口主要
国
分布在东
南沿海地
数量多;种 族构成复 杂,白色人 种占一半 多;特色文 化有狂欢
1.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
2.三个跨省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
3.四个省级行政区域:
4.两个省内区域: 塔里木盆地
示意图 地理位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
三江源地区 青海省南部
塔里木盆地
地 形
塔里木盆地
自然 环境
河 流
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气 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自然资源 石油、天然气丰富
B.都是地狭人稠的国家
C.工业都集中在沿海地区
D.两国的首都是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3.关于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①东京位于莫斯科的西北方向
②莫斯科年平均气温低于东京
高频考点01区域定位与区域认知(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高频考点01区域定位与区域认知(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62fc90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2.png)
●【真题研习1】
【例1】(全国文综Ⅲ)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题。
2.区域认知的基本思路
一个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形成该地区特定的水热组合,即气候特征。气候进而影 响水文、生物、土壤等,这些要素便构成了区域自然特征。人类从自然环境中开发 和利用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经济活 动,从而构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3.区域定位的方法和技巧
区域 定位
区域 特征 分析
读真题设问知高考考向
(2017·全国文综Ⅲ)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 分布于我国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3.该 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2021·全国文综乙,37)(1)推测该圩田区适宜围 垦的自然条件。(2)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 的形成。(3)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4)有 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 产业。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 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
●【真题研习2】
【例2】(2021·湖南卷,6~8)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 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 域差异大。据此完成(1)~(3)题。
(3)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
高中地理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1.1 多种多样的区域 课件(共21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1.1 多种多样的区域 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18cd6afda38376bae1fae4a.png)
7
4.区域类型:
(1)按自然特征划分,如中国东部季风区、黄土高原区; (2)按人文特征划分,如汉语北方方言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3)综合自然和人文特征划分,如中国主体功能区; (4)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如行政区等; (5)有些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 认知的,科学认识和划分这些区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如中国野生稻分布区、低硒地区。
结合教材,根据材料二回答: 我国干湿区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干湿区之间的边界如何?
总结该类区域的特点。
5
3.区域特征: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 ②有些区域边界明确,如行政区、流域等; ③有些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如自然带、气候区、植被分布区等; ④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有差异;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结合教材,根据材料一回答: 我国行政区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各行政区之间的边界如何?
总结该类区域的特点。
4
中国干湿区划分示意图
材料二: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水 源,而一个地区水资源的多少往往 由该地的“干湿状况”决定。一个 区域的干湿状况与当地的降水量和 蒸发量都有关系。如果降水量大于 蒸发量,则气候湿润,多为湿润地 区;如果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气 候干旱,多为干旱地区。
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13
材料四: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 山地之间,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面
积 达1 3.东5区万北域平平的方原公层可里分级,为:是3区个中域部国的分最,空大东的间北平尺部原度主。要 是 由可黑体龙现江为、区松 花域江的和层乌级苏高里低江 冲。积 而 成 的
三江平原;南部主要是由辽河冲积而成的辽Βιβλιοθήκη 河平原;中部则为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的
专题二 区域差异与区际联系—区域认知
![专题二 区域差异与区际联系—区域认知](https://img.taocdn.com/s3/m/8f6fbd4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2.png)
区域认知指人们从空间—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 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人们将其划分成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区域认知的培 育,有助于建立地理空间观念,认识不同的区域既各有特色,又相互联系,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国家 认同感,增进对世界的理解,逐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图示地区自然环境多样,体现在( D)
①人口分布不均,东西差异大 ②地表起伏大,植被类型不同 ③纬度跨度大,热量差异大 ④东西跨度大,降水差
异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华北平原发展水田种植业,盛产水稻
B.内蒙古高原发展以细毛羊为主的畜牧业
名师点睛 要根据图中的周围邻国、临海、经纬线、图例、河流流向等,判断一个地区的海陆位 置、半球位置、人口的分布特点、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地形地势特点,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地形以及 年等降水量线的特点,推测当地的农业类型,进一步探究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4.对比法
[典题6](2022云南)印度和巴西都是发展中的大国。读两国示意图,回答(1)~(2)题:
2.认知区域特征
[典题2] 北纬40度被称为“地球的金项链”,这里环境多样、物产丰富。下图为40°N沿线部分地区地形剖面图
及主要农产品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地区地形特征是( C )
A.以山地为主,东高西低
B.以平原为主,西高东低
C.以高原为主,中部高东西低
D.以盆地为主,中部低东西高
(2)蒙古国人口分布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气候干,旱该国铜矿的分布特点是
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新高考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编高阶思维思维方式一区域认知pptx课件
![新高考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编高阶思维思维方式一区域认知pptx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bbc18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0.png)
小空间 尺度
局部区域、小地形区、市区级行 局地热力环流、群落的
政区、小流域、山脉垂直自然带、 生物循环等
热力环流发生区
(3)时间尺度等级按自然界的时间节律(秒、分、时、日、月、季、年、百
年、万年、百万年、亿年等)进行划分。
时间尺度等级
尺度举例
尺度效应
亿年、百万年、万年、百年、
大时间尺度 地质年代、地质构造期、冰期、缓慢发展、作用持久
间冰期
中时间尺度 年、月、九十年代、
持续时间短、突发性
(4)每一种地理事象都有与之匹配的空间尺 度和时间尺度,关系如下图。
2.尺度关联与效应 (1)尺度关联 ①内涵:大尺度空间由若干个中等尺度空间及更多的小尺度空间镶嵌而成, 小尺度空间发生的现象受其所在的大尺度空间影响和制约, 大尺度空间是 中小尺度空间地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条件。这说明虽然大尺度 空间下的一般分布规律在某些小尺度空间不适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和制约着小尺度空间地理事物的分布。大尺度区域下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认识小尺度内特殊地理分布现象的基础,它对后者的因果关系分析具有指 导意义。因此,在分析小尺度空间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时,不能脱离大尺度 区域背景。
3.局地尺度与全球尺度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的冻土和冰川融化,释放大量甲烷 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又会进一步增强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增 强大气逆辐射,使气温升高,进一步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例如:鄱阳湖水位季节变化大,其西侧发育了沙岭沙山,沙山上发育了东 北—西南走向的垄槽相间地貌,据此推测此区域冬春季节盛行东北风。如 果从更大的区域(南方或者江西)推测,此区域冬春季节应盛行西北风。可 见,从不同尺度观察地理事象的特点得出的结果并不相同。在一种尺度所 获取的信息并不一定适用于另一种尺度。
深入理解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
![深入理解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https://img.taocdn.com/s3/m/0a1188e876a20029bd642dcf.png)
深入理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一、区域认知(一)什么是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复杂性的基本方法。
“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何谓区域?区域的尺度有大有小,地理学的区域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范围分为三个尺度:大尺度区域着重探讨全球或全大陆范围内的分异规律和内部结构特征,从而揭示全球或全大陆的总体特征。
中尺度区域研究是分析国家或大地区范围内区域总体特征和地域分异规律,以及该地区对大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
小尺度区域是揭示局部地区区域特征和分异规律,以及该地区对中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
区域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①行政区域,人为划定的区域,界线明确,如国家、行政区等。
②自然区域,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
③人文区域,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如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还有内在联系,具有一定吸引力或辐射范围区域,例如:经济区、贸易区等。
④功能区域,区域内部有着共同的职能,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将区域分为三种类型:正式区域(如美国密歇根州的卡拉马祖市)、功能性区域(美国密歇根西南的水果带)、感知区域(如卡拉马祖作为密歇根湖的雪带资本是感知区域)。
这些区域类型是动态的,随着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变化而变化。
美国国家课程标准给出的区域概念在中小学三个阶段要知道理解的水平,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区域概念的进阶发展。
第一阶段(幼儿园-4年级):区域是地球表面具有特殊自然或人文特征的地区。
第二阶段(5-8年级):地表具有不同类型的区域。
第三阶段(9-12年级):区域由不同系列的标准所决定,并且地方能够被包含到不同类型的许多区域。
高中地理讲座课件——对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理解(共54张PPT)
![高中地理讲座课件——对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理解(共5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5ff20495022aaea998f0fe1.png)
➢——傅伯杰
案例:从大小——厚度、分布面积入手考查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 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3 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 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 完成7~9题。
对此您有怎样的感悟?
我们应该重点加以理解的论述
➢将地球表面复杂的现实情况分类成可以处理的各个 部分——为什么要划分区域 ➢区域就是地球上显示了重要元素的内部一致性与周 围地域的外部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地方——什么是区域 ➢区域方便对空间的概括,旨在使地球表面无限的多 样性井然有序——划分区域加以认识的目的与价值
对于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
➢将“区域认知”视为一种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 ➢要善于创造情境和机会让学生体会 “划区”是认识地球表面复杂 多样性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将认识对象置于特定空间加以认识的 意识、习惯与思维方式。
“对区域本身的认识”的理解
➢ “对区域本身的认识”即对某区域的认识。 ➢主要认识内容包括:筛选区域特征,比较和揭示区域差异, 发现区域之间的关联,评价区域开发的条件与方式,探讨 区域协作和交流的机制,总的“价值追求”是着眼总结地 理事物和现象潜在空间秩序与空间规律。
要关注“格局与过程耦合”
案例:由分布格局推测其形成原因
分布在湖的东、南岸。五 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 北风;冷空气经过湖面时, 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 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 成降雪,出现雪带
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 特点,并解释原因。
格局与过程耦合
➢格局是认识世界的表观,过程是理解事物变化的机理。 ➢就格局而言,可以从大小、形状、数量、类型和空间组合上来进行描 述。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认识区域第一节区域及其类型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认识区域第一节区域及其类型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17e6335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6.png)
国家为了进行行政分级管理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
影响因素: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国防、历史传统等
行政区域
国家为了进行行政分级管理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
分类:我国基本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还有特别行政区
经济区域
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
一致性
行政
地域分工
文化属性
特别提醒 区域的空间尺度不等同于区域的面积大小,同时也体现区域的层级。一般来说,空间尺度较大的区域层级较高,面积相对较大;而同一空间尺度的区域,层级相同,但有的面积大,有的面积小。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经济全球化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 )
√
[解析]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区域开放性的表现。
2. 江苏省三大区域间人口的主要流向及体现的区域特征分别是( )A. 苏北→苏中→苏南 开放性 B. 苏南→苏中→苏北 整体性C. 苏中→苏北→苏南 差异性 D. 苏南→苏北→苏中 过渡性
A
[解析]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苏南>苏中>苏北,所以人口主要流向为苏北→苏中→苏南,这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
×
[解析]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的26个城市,属于中等尺度区域。
(5) 文化区域由自然地理环境决定。( )
×
[解析] 文化区域由具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创造。
探究主题 区域的特征及其类型
探究活动一 区域的特征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区域,下图为青藏高原地理要素示意图。
功能区
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
多种多样的区域课件(共43张PPT)
![多种多样的区域课件(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22fb53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f.png)
3.区域特征
(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整体性
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
读图回答: 1、图中有哪些干湿地区? 2、分界线?边界有明确范围吗?过渡性 3、干湿地区划分依据?
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关系?
4、图中南方湿润区内部的降水量有什 么特点? 得出区域怎样的特点?
南方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依பைடு நூலகம்:地形
4.区域划分类型 (2)按照人文特征划分
人文区域
中国汉语方言区分布示意图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4.区域划分类型 (3)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
中国主体功能区
4.区域划分类型 (4)政府按照特定行政管理目标划分 目的:①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想一想:划分这些区域有什 么作用?
4.区域划分类型
(4)政府按照特定行政管理目标划分
意义:②有助于消除贫困,体现社会公平 想一想: 划分这些区域有什么作用? 或脱贫攻坚有什么意义?
中国国家级贫困县分布图
对口支援地区
国家扶贫地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脱贫
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
想一想:科学家绘制此图有何意义?
科学家发现低硒地区,为 有效预防克山病提供了依据
本图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组数百专家耗十年心血实地考察 了全国两千多个县,精心绘制而成,精确地反映了我国硒元素 的分布情况,确定了我国是一个72%国土面积缺砸的严重缺硒国 家,同时反映出严重地方病经常发生的地区,正是严重缺硒的 地区,再次有力地证明了硒与人体健康密不可分的关系,引起 中央、国务院的高重视。
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1.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低——层级性 你能详细地说出你的籍贯所在地 吗?这体现了不同空间尺度的区 域,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深入理解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
![深入理解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https://img.taocdn.com/s3/m/0a1188e876a20029bd642dcf.png)
深入理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一、区域认知(一)什么是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复杂性的基本方法。
“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何谓区域?区域的尺度有大有小,地理学的区域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范围分为三个尺度:大尺度区域着重探讨全球或全大陆范围内的分异规律和内部结构特征,从而揭示全球或全大陆的总体特征。
中尺度区域研究是分析国家或大地区范围内区域总体特征和地域分异规律,以及该地区对大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
小尺度区域是揭示局部地区区域特征和分异规律,以及该地区对中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
区域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①行政区域,人为划定的区域,界线明确,如国家、行政区等。
②自然区域,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
③人文区域,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如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还有内在联系,具有一定吸引力或辐射范围区域,例如:经济区、贸易区等。
④功能区域,区域内部有着共同的职能,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将区域分为三种类型:正式区域(如美国密歇根州的卡拉马祖市)、功能性区域(美国密歇根西南的水果带)、感知区域(如卡拉马祖作为密歇根湖的雪带资本是感知区域)。
这些区域类型是动态的,随着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变化而变化。
美国国家课程标准给出的区域概念在中小学三个阶段要知道理解的水平,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区域概念的进阶发展。
第一阶段(幼儿园-4年级):区域是地球表面具有特殊自然或人文特征的地区。
第二阶段(5-8年级):地表具有不同类型的区域。
第三阶段(9-12年级):区域由不同系列的标准所决定,并且地方能够被包含到不同类型的许多区域。
1.1区域及其类型-课件
![1.1区域及其类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c2de94b84ae45c3a358cd5.png)
珠江三角洲地区 演变为泛珠江三 角洲地区
受人类认知或发展的需要而 变化
02
探究2.区域的类型
阅读教材第5页,思考以下问题 1.区域划分的指标通常有哪些? 2.按照尺度大小、区域性质,区域分别可划分为哪些类型?
区域划分的指标
1.单一的指标或多重的指标 2.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
类型: 按空间尺度:大尺度区域,如大洲;中尺度区域,如省;小尺度区域, 如村
是我国主要农耕区
因素;利用不合理——荒漠化发展
植被以荒漠、草原、高山草甸、灌 丛林为主,森林少,动植物稀少; 土壤贫瘠
影响微弱,原始状态保持完整
区域开放性
Regional openness
• 指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发生的 各种联系。
• 现代社会,区域的开放性不断 提高,与外界的交流联系日益 广泛。
实践意义: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具体实例: 经济全球化、资源跨区域调配。
区域的概念及其内涵
• 区域是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
• 内涵:①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
②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
•
③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
④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
⑤有一定的体系构造;
•
⑥客观存在性;
区域的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
区域整体性
Regional integrity
• Exploration: Taking Northwest Chin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tries to describe its regional integrity characteristic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与空间规律。
对于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
“区域认知” 是在探寻地理事物和现象潜在空间秩序、规
律时表现出的思维方式与能力。 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应当要善于创造情境和机会让学生 经历解决有关总结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发现区域关联, 认识区域发展的条件、问题与发展方向等问题的过程,并在 这一过程中运用相应的方法与工具,形成相应的学科思维方
——对“区域认知”的理解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表层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6371.393千米 地球如此之大如何认识它呢?
地理如何认识世界,您您的感悟是?
对此,您的感悟是?
怎样认识复杂的地球表层?
对此您又有怎样的感悟?
对于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
将“区域认知”视为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策略与思维方 式。
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划分“区域”是认识、解释、概括空间的
需要,借助这种策略,可使地球表面的复杂多样性变得可以理解。
教学对策: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就应当要善于创造情境和机会
让学生体会 “划区”是认识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方法,帮助学生
式与能力。
我们应该重点加以理解的论述
区域就是地球上显示了重要元素的内部一致性与周 围地域的外部差异的地方——什么是区域 将地球表面复杂的现实情况分类成可以处理的各个
部分——为什么要划分区域
区域方便对空间的概括,旨在使地球表面无限的多
样性井然有序——划分区域加以认识的目的与价值
对区域认知的理解
“区域认知”,应包含“用区域的方式认识”和
“对区域本身的认识”两个方面的涵义。
对“用区域的方式认识”的理解
将“区域认知” 理解为认识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一种策略和视角,
即:面对极其复杂的地球表面,将其“分类成可以处理的各个部
分”——组织为区域认识复杂的地表。
组织区域是为了方便进行空间概括,进而使“地球表面无限的多样
性井然有序”。
对于如何“组织区域” 呢?
形成将认识对象置于特定空间加以认识的意识、习惯与思维方式。
案例:体会如何运用“划区”认识的方法
相关表述:
亚洲广大内陆地区为温带大陆
性气候,亚洲东部和南部为季
风气候,西南部为热带沙漠气
候… …
对区域本身的认识
筛选区域的特征,比较和揭示区域差异与地域分异规律,
发现区域之间的关联,评价区域开发的条件与方式,探讨 区域协作和交流的机制,总结地理事物和现象潜在空间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