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区域认知

合集下载

区域认知的名词解释

区域认知的名词解释

区域认知的名词解释区域认知是指一个人对特定地区的知觉、认知和理解的能力。

它源自我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经验积累,涉及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区域认知使我们能够辨识和理解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差异,从而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不同的地域环境。

一、地理方面地理是区域认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植被等。

这些特征对于人类在不同地域中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沿海地区多岛屿和海港,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快;而内陆山地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干燥,农业和工业发展相对困难。

通过地理知识,我们可以对不同地区的特点有所了解,为未来的活动和决策提供基础。

二、历史方面历史也是区域认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通过学习和了解不同地区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习俗和行为。

例如,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耕作方式多以水稻种植为主,而北方地区多以小麦种植为主。

这种差异源自不同地理和历史条件下的农业发展路径选择。

通过了解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适应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

三、文化方面文化是区域认知的重要方面之一。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包括语言、宗教、艺术、风俗习惯等。

通过学习不同地区的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避免因为文化冲突而引发的误解和纷争。

例如,中国南方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如舞狮、打麻将等,而北方地区则有著名的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

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不同的地域环境,与当地人交流和互动。

四、经济方面经济发展也是区域认知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深入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了解地区的发展趋势和机遇。

例如,世界的发达国家多集中在北半球,因为这些地区具备更为发达的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

通过了解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我们可以为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高频考点01区域定位与区域认知(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高频考点01区域定位与区域认知(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答案 1.D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剪纸表现的内容可以反 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图中反映出的小 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水乡苏浙一带景观,故选D。
●【真题研习1】
【例1】(全国文综Ⅲ)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题。
2.区域认知的基本思路
一个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形成该地区特定的水热组合,即气候特征。气候进而影 响水文、生物、土壤等,这些要素便构成了区域自然特征。人类从自然环境中开发 和利用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经济活 动,从而构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3.区域定位的方法和技巧
区域 定位
区域 特征 分析
读真题设问知高考考向
(2017·全国文综Ⅲ)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 分布于我国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3.该 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2021·全国文综乙,37)(1)推测该圩田区适宜围 垦的自然条件。(2)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 的形成。(3)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4)有 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 产业。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 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
●【真题研习2】
【例2】(2021·湖南卷,6~8)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 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 域差异大。据此完成(1)~(3)题。
(3)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

认识区域知识点总结

认识区域知识点总结

认识区域知识点总结一、区域概念1. 区域的概念区域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范围和特定性质的地域单位。

区域是地表上形成的统一整体,是由许多地理现象和空间要素组合而成的,是地表上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联系和一定共同规律的地域单位。

区域的形成和区域的范围是受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区域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2. 区域的分类根据区域的特点和划分标准,可以将区域分为自然区域和人文区域两大类。

自然区域是以自然环境为划分的地域单位,主要包括气候区、植被区、地貌区等。

人文区域是以人类活动和文化特点为划分的地域单位,主要包括经济区、文化区、政治区等。

二、区域分析方法1. 区域系统分析法区域系统分析是地理学和区域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

它认为区域是一个具有动态属性的系统,由各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

系统分析法强调对区域内各种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研究,以揭示区域内部的联系和规律。

2. 区域比较分析法区域比较分析是将不同区域的同一现象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区域之间的异同和发展差异的原因。

比较研究的对象可以是同一国家内的不同地区,也可以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对比分析。

3. 区域模型分析法区域模型分析法是通过建立区域发展的理论模型,以揭示区域发展的动态过程和规律。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区域的发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区域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态变化规律。

4. 区域动态分析法区域动态分析是研究区域发展的变化过程和规律的方法。

它通过对历史发展数据和变化趋势的分析,揭示区域发展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为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区域发展理论1. 区域差距理论区域差距理论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差距和不平衡发展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区域差距是由于不同地区的资源配置、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是地区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认识区域》 讲义

《认识区域》 讲义

《认识区域》讲义一、区域的定义与特征(一)区域的定义区域,简单来说,是指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空间范围、拥有独特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地理单元。

它可以是大到一个国家、一片大陆,也可以小到一个城市、一个村庄,甚至是一个小街区。

(二)区域的特征1、地域性每个区域都有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范围,这决定了其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独特性。

2、综合性区域是由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综合体。

自然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等,人文要素如人口、经济、文化等,共同构成了区域的独特面貌。

3、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在自然和人文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比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气候、农作物种植、饮食习惯等方面就有很大的不同。

4、开放性区域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周边区域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与交换。

这种开放性使得区域能够不断发展和演变。

二、区域的类型(一)按照自然特征划分1、地形区如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不同的地形区在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2、气候区根据气温、降水等气候指标划分,如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气候区。

3、水文区以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的分布和特征为依据,如流域、内流区、外流区等。

(二)按照人文特征划分1、经济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划分,如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工业区、农业区等。

2、文化区以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为标准,如汉文化区、伊斯兰文化区等。

3、行政区由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分的区域,如省、市、县等。

三、区域研究的方法(一)实地调查通过亲身前往区域进行观察、访谈、采样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

(二)文献研究查阅相关的书籍、论文、报告等文献资料,了解前人对该区域的研究成果和认识。

(三)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对区域的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其内在的规律和特征。

(四)比较研究将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区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认识区域》 讲义

《认识区域》 讲义

《认识区域》讲义一、区域的定义与特点什么是区域?简单来说,区域就是一片具有特定特征和边界的地理空间。

它可以是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也可以小到一个城市、一个社区。

区域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首先,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

这个界限可能是自然形成的,比如山脉、河流;也可能是人为划分的,比如行政区划的边界。

其次,区域内部往往具有相对的一致性。

这包括自然环境方面,如气候、地形、土壤等的相似性;也包括人文方面,比如语言、风俗习惯、经济发展水平等的相似性。

再者,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

不同的区域在自然和人文方面都可能有着明显的不同,正是这些差异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

二、区域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区域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

按照自然地理特征,可以分为山地区域、平原区域、高原区域、河流流域等。

比如,我国的青藏高原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区域,那里地势高峻,气候寒冷,自然景观独特。

按照人文地理特征,可以分为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商业区域、文化区域等。

比如,长三角地区就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商业区域,经济发达,产业多样。

按照行政区域划分,有国家、省、市、县、乡等不同级别。

每个行政区域都有其特定的管理和发展职责。

三、认识区域的方法要全面深入地认识一个区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首先,要进行实地考察。

亲身走进这个区域,观察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这能够给我们带来最直观、最真实的感受。

其次,查阅相关的资料。

包括地图、书籍、文章、统计数据等。

通过这些资料,可以了解区域的历史、地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信息。

再者,与当地的居民交流。

他们是最了解这个区域的人,能够提供很多鲜活、生动的信息和独特的视角。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卫星遥感图像、地理信息系统等,从宏观的角度来认识区域的整体特征和变化。

四、区域的自然环境区域的自然环境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气候是影响区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决定了区域的温度、降水、光照等条件,从而影响着植被、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认识区域》 讲义

《认识区域》 讲义

《认识区域》讲义一、区域的概念区域,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具有特定特征和范围的地理空间。

它可以是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也可以小到一个城市、一个街区甚至一个房间。

区域的划分可以基于多种因素,比如自然地理条件(山脉、河流、气候等)、人文因素(语言、宗教、民族等)、经济活动(农业区、工业区、商业区等)或者行政管辖范围。

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被划分为无数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性质。

例如,热带雨林区域通常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沙漠区域则是干旱少雨,植被稀少。

这些区域的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二、区域的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区域的界限可以是明确的,比如国界、省界;也可以是模糊的,比如气候区、文化区的界限。

明确的界限通常是由人为划定的,而模糊的界限则更多地基于自然和文化的渐变。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在一个区域内,地理要素、人文现象等往往具有相似的特征。

比如,在同一个农业区域,种植的作物种类、耕作方式等可能较为相似;在同一个民族聚居区,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也会有很多共同点。

3、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不同的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方面往往存在显著的差异。

比如,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在气候、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就有很大的不同。

4、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资源、产业或文化特色,从而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和功能。

例如,某些地区因为矿产资源丰富而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某些地区因为自然风光优美而发展成为旅游胜地。

三、区域的类型1、按照自然特征划分可以分为山地区域、平原区域、河流流域、气候区域等。

这些区域主要依据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来划分。

2、按照人文特征划分包括语言区域、宗教区域、民族区域、经济区域等。

这种划分方式更多地考虑了人类活动和社会文化因素。

3、综合自然和人文因素划分常见的有行政区、综合经济区等。

这种区域划分方式综合考虑了自然和人文的多种因素,旨在实现更有效的管理和发展规划。

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

地理过程类 问题的探索 与解决。
2、根据所绘制的折线图,分别描述两区域人口净迁移数变化特征。
3、结合区域特征,根据你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引起两区域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
叁 自比法、类比法










时 空





出 生 率
水 平 的 时



经济发展水平 计划生育政策
对外开放政策 教育程度 生育观念 宗教文化 民族政策
类比法:把同类地理事物或者现象进行比较,包括相似比较和相反比较。
自比法:将一个地理现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不同状况加以比较分析。
专题比较法:对几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自然要素或者社会经济要素进行比较。
综合比较法: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的各个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进行全面比较。
壹 类比法—相反比较
确定情境、 选定区域
引出地理 问题
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性 地理事像空间分布差异性
壹 类比法—相反比较
位置属性
绝对位置:经度、纬度、海拔高度 相对位置:沿…分布;呈…走向;与…平行
数量属性 形态属性
疏密
数值(量):大小、多少 面积形状 表面性状 延伸方向
根据提示, •能够辨识日常生活区域间的某些 自然地理要素特征的差异;
•能够归纳某些自然地理要素空间 分布特征。
操作路径
定点
学考社 生试会 疑重热 点点点
选区
差主特 异题征 明突鲜 显出明
定向
达达 成成 目水 标平
设问
有层科明 效次学确 性性性性
憧景美好,憧景未来 迈向美好未来的每一步都要精彩

初中地理《认识区域》教案

初中地理《认识区域》教案

初中地理《认识区域》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区域的定义和特点;- 学会使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区域分析;- 能够描述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区域,如城市、乡村、工业区等。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地图和实际景观,识别和描述区域特征;- 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学会使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区域分析和规划。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 区域的定义和特点;2. 使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区域分析;3. 描述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区域。

教学难点: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2. 对区域特征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2. 实际区域案例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区域图片,如城市、乡村、工业区等,引导学生思考区域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分享对区域的看法和理解。

二、区域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介绍区域的概念,包括区域的定义、特点和类型。

2. 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图片,分析区域特征。

三、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15分钟)1. 教师教授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搜索、放大、缩小、标记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操作练习,完成指定任务。

四、区域分析案例(10分钟)1. 教师提供实际区域案例资料,如城市规划、乡村发展、工业区布局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案例,描述和解释区域特征。

五、小组讨论和分享(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区域特征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区域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区域分析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政府部门人员,进行区域分析和规划的讲座或实地考察;2. 组织学生进行区域分析和规划的竞赛或项目研究。

《认识区域》 讲义

《认识区域》 讲义

《认识区域》讲义一、什么是区域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广袤世界里,区域是一个常见但又十分重要的概念。

简单来说,区域就是指具有一定范围、边界和独特特征的地理空间。

它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省份、一个城市,也可以是一个街区、一个村庄,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公园。

区域的划分并非随意而定,而是基于多种因素。

比如,自然地理因素,像山脉、河流、海洋等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区域;人文因素,如语言、文化、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等也会影响区域的界定。

二、区域的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和边界这意味着每个区域都有其明确的地理范围,并且通常会有相对清晰的边界,尽管有些边界可能是模糊的或是人为划定的。

2、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在同一个区域内,往往在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活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比如,我国的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为主,工业多为重工业。

3、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区域之间在各个方面都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

比如,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轻工业和服务业。

4、区域具有开放性区域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周围的区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例如,一个城市的发展会受到周边城市和地区的资源、人才、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三、区域的类型1、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可以分为山地地区、平原地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高原地区等。

这些区域的划分主要依据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

2、按人文地理特征划分比如,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区、工业区、商业区;汉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

3、按综合地理特征划分综合考虑自然和人文因素,像综合经济区、生态功能区等。

四、认识区域的方法1、地图法通过查看地图,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区域的位置、范围、地形等基本信息。

2、调查法深入区域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了解当地的自然、人文情况。

3、比较法将不同的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区域的特点。

4、分析综合法对收集到的关于区域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总结出区域的整体特征和发展规律。

统考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篇常考热点增分练热点1区域认知与区域协调发展

统考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篇常考热点增分练热点1区域认知与区域协调发展

热点1 区域认知与区域协调发展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1·郑州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经济圈又称城市群集合,是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宏观管理出发,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

2020年1月,国家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目标。

下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空间格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形成得益于( )A.区域间人口流动 B.城市空间格局变化C.生产要素的集聚 D.交通通信方式发展2.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郊区城市化 B.解决城市环境问题C.优化城市分工协作 D.提高中小城市等级[2021·德州二模]2021年4月9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杭州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下图)。

通过调整,进一步解决杭州市城区“大的过大、小的过小”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

据此完成3~4题。

3.调整后,上城区( )A.服务等级提高 B.重点发展工业C.服务范围增加 D.交通更加便捷4.杭州市这次行政区划调整的直接目的是( )A.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B.扩大城市规模和影响C.调整工业结构和产业布局D.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2021·厦门市模拟]2019年12月7日,《2018~2019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正式发布并指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关注经济与环境相协调。

现对长三角各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进行评量,再将得分排序做比较,得出各城市的发展类型(下图)。

若经济排名比环境排名靠前2位以上,则认为该城市“经济先行”;反之为“环境先行”;若二者排名差距小于2位,则视为“同步发展”。

据此完成5~6题。

5.与长三角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现状描述相符的是( )A.上海与南通经济水平相当B.池州的经济水平高于无锡C.常州的环境质量优于杭州D.上海的环境质量位居前列6.在我国主要城市群中,珠三角城市群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高于京津冀城市群,这是因为珠三角( )①人才多且环保技术更先进②有更多的外资提供资金保障③产业结构中轻工业比重较大④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小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2021·湖南湘潭市调研]截止到2020年5月26日,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已顺利完成七个年度的省界调水任务,累计调引长江水46.24亿m3。

《认识区域》 讲义

《认识区域》 讲义

《认识区域》讲义一、什么是区域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广袤世界里,区域无处不在。

那么,到底什么是区域呢?简单来说,区域就是地球表面上具有特定特征和功能的一片空间范围。

区域可以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也可以小到一个城市、一个社区甚至是一个房间。

比如,我们常说的亚洲、欧洲是大区域;而北京市、上海市就是相对较小的区域;再到更小的区域,比如你所在的学校、你居住的小区。

区域的划分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基于一定的标准和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地理条件,像山脉、河流、海洋等自然地理要素;也可能是人文因素,比如语言、宗教、民族、经济活动等。

举个例子,我国按照地理方位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划分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而在经济发展方面,又划分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二、区域的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区域的界限有的是明确的,比如国界、省界、县界等,这些界限通常由法律或者行政规定明确划分,并且有明显的标志物或者边界线。

但也有一些区域的界限是模糊的,比如自然形成的文化区域、经济区域等,它们的界限可能没有那么清晰和明确,而是在人们的认知和感受中逐渐形成的。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往往具有相似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水平等特征。

比如,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气候较为寒冷,冬季漫长,有着广袤的森林资源,工业以重工业为主,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3、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区域之间在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往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比如,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农业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等作物;而北方地区气候较为干燥,农业以旱地为主,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4、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这些优势和特色决定了区域的特定功能。

比如,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具有强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优势,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而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旅游业成为其重要的产业。

复习课第一节认识区域

复习课第一节认识区域

气候资源等因素引起。
答案:1.C 2.C
(2010年南通调研)
右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3~4 题。
3.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D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4.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 征的叙述,正确的是(D )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C.开放性特征
D.稳定性特征
2.图中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A.地理位置差异
B.气候、地貌差异
C.人种分布差异
D.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解析:区域作为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
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信息等要素之间的联
系,反映了区域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区域差异主要由地理位置、
答案:(1)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并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2)功能区。东北地区各省市之间在经济和自然特征 上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和内在联系。
(3)①从区域的整体性看,二者在自然和人文地理特 征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②从区域的开放性看,二者 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内在联系。
(4)优势:地域广,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 源丰富。
答案:(1)淮河 棉花 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 区域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及开放性特征
(2)均质区 区域内地形特征均为平原地形。 (3)夏秋多,冬春少 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强 (4)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棉花的生长 ;秋季雨水少,有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春季降 水少,不利于棉花苗期生长
(1)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A.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西北地区 B.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C.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2)属于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 ②河流众多 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 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 ⑤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③④ D.②⑤

第一节认识区域

第一节认识区域
京津冀区域关联示意
上海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城 市群,两者之间的发展存在着什么关系?
提供资金、 技术、人才、 管理经验等
带动长三角城
市群发展


提供土地、劳动 力、资源等
推动上海市发展
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优势互补。
单一指标、综合指标、自然要素特征、 人文要素特征
综合了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定的。
例如:中国主体功能区
我国主体功能区有哪 几类?划分的依据又是什 么?为什么这么划分?
我国主体功能区分布示意
答: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 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 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 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 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 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逐步 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 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综合区域——主体功能区
区域区划域分的的意类义型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的对区域加以开 发利用。
知识窗
读书中知识窗及图查找你的家乡属于哪个方言区, 说说汉语方言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语言特点:南繁北齐
知识窗
读书中知识窗及图查找你的家乡属于哪个方言区, 说说汉语方言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认识区域
课程 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学习 目标
1、 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2、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 度,比较不同
3、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 的重要意义。
新课导入
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关。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在某 省某市、曾经去过的旅游景点等。 我们还会经常听到一些与区域有 关的名词,如东北地区、长三角 地区、湿润区、自然保护区、经 济开发区等。

区域认知的理解 PPT

区域认知的理解 PPT
—地球表层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6371.393千米 地球如此之大如何认识它呢?
地理如何认识世界,您的感悟是?
对此,您的感悟是?
对此,您的感悟是?
对此,您的感悟是?
怎样认识复杂的地球表层?
对此您又有怎样的感悟?
序与空间规律。
对于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
“区域认知” 是在探寻地理事物和现象潜在空间秩序、规
律时表现出的思维方式与能力。 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应当要善于创造情境和机会让学生 经历解决有关总结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发现区域关联, 认识区域发展的条件、问题与发展方向等问题的过程,并在 这一过程中运用相应的方法与工具,形成相应的学科思维方
我们应该重点加以理解的论述
区域就是地球上显示了重要元素的内部一致性与周 围地域的外部差异的地方——什么是区域 将地球表面复杂的现实情况分类成可以处理的各个
部分——为什么要划分区域
区域方便对空间的概括,旨在使地球表面无限的多
样性井然有序——划分区域加以认识的目的与价值
对区域认知的理解
“区域认知”,应包含“用区域的方式认识”和
“对区域本身的认识”两个方面的涵义。
对“用区域的方式认识”的理解
将“区域认知” 理解为认识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一种策略和视角,
即:面对极其复杂的地球表面,将其“分类成可以处理的各个部
分”——组织为区域认识复杂的地表。
组织区域是为了方便进行空间概括,进而使“地球表面无限的多样
性井然有序”。
对于如何“组织区域” 呢?
形成将认识对象置于特定空间加以认识的意识、习惯与思维方式。
案例:体会如何运用“划区”认识的方法
相关表述:

区域认知初中地理教案模板

区域认知初中地理教案模板

年级:八年级教材:人教版初中地理下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概念,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案例,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2. 不同地理区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1. 不同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2. 不同地理区域特征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2. 提问:如何将这些地理现象进行分类?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不同地理区域的概念,强调地理区域是根据一定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人文条件等因素划分的。

2. 教师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特征。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个地理区域的自然、经济、人文特征,并填写表格。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黄河流域等,引导学生分析地理区域特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案例中的地理区域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不同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特征。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哪些?它们的划分依据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地理区域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差异。

2. 学生观察地图,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并填写表格。

三、实践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理区域特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可行性建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理区域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从图中纬度看,M 国为____北____半球,30°N 与 10 °W 交 点应为___大__西___洋。
③结合图例与 M 国海陆位置可知,M 国在___非__洲___大陆西 北,即可确定 M 国为摩洛哥。
『知能必备』 方法一 根据经纬网进行空间定位 1.非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赤道把非洲分为南北两半,南北回归线分别穿过南非高原和 撒哈拉沙漠;20°E 把非洲分为东西两半,注意 0°经线经过直布 罗陀海峡和几内亚湾,开罗的经纬度是(30°E,30°N)。(见图 a)
答案:(1)B (2)C (3)D
2.[2019·北京卷,4~5]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内( )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湖泊水主要来自于运河 C.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 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2)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 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③第三产业
早期露天开采转为地下开采。下图为 G 城位置示意图。据 此,回答第(1)~(2)题。
(1)G 城铁矿开发的条件是( ) A.百年的发展得益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N 港冬季封冻时间长不利于铁矿输出 C.专业化公司相互协作,实现互利共赢 D.开采方式的变化使开采成本不断降低 (2)为实现产业多元化,G 城适合发展的产业及其条件是
答案:(1)A (2)C
第三步 区域特征分析
『真题感悟』 [典例] [2018·全国卷Ⅰ,37(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
问题。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
方法二 根据相对位置和海陆位置进行空间定位 1.根据地理事物相对位置定位 任何地理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地图上,可以通过某地 理事物与周围相关地理事物在方向、距离上的比较,确定它的区 域位置。 (1)借助熟悉的点,根据相对位置定位:要充分利用“控制 点”进行相对位置的判断,如下图:
(2)借用熟悉的地理事物,根据相对位置定位。 这是最常用的定位方法之一,就是以我们熟悉的河流、湖泊、 海峡、海湾、内海、山脉、铁路、城市等为参考系,来确定某点 的位置。 例如,下图根据黄河的位置、形态与流向可判断图中平原为 河套平原。
A.冬季温度高
B.夏季气温低
C.气温年较差大
D.气温日较差小
(3)③④两地降水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
A.飓风频繁过境
B.空气对流旺盛
C.夏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D.深受西风带的影响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位于美国西部 地区,从落基山脉的较高纬度地带南下直到35°N左右,断断续 续形成南北走向的山地针叶林带。因此,②地以山地针叶林为 主。①地位于美国大陆中部,位于温带荒漠带。③④两地位于 地中海气候区,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第(2)题,由图可知,③ 地位于沿海地区,受西风影响较大,冬季温度高,气温年较差 小。而①地位于西风的背风坡,受西风影响较小,冬季温度较 低,夏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大。①地位于温带荒漠带,气 温日较差大。第(3)题,③④两地降水都受西风带的影响。
2.利用典型区域特征定位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自然带特征、动物特征、土壤特征、 水文特征、地貌特征、人文特征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 这些特征是区域判断的重要线索。如根据降水和气温情况大致可 以判断是低纬还是高纬,是内陆还是沿海,是大陆东岸还是大常作为一种辅助定位的方法,但有时也会起到关键 性的作用。图中的河流、湖泊、山脉、等高线、沙漠、交通干线、 城市、洲界、国界、省区界线等图例和注记往往是重要的提示信 息,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地名信息对定位很有帮助,有的提示信息 甚至决定定位的成败。如出现“珠穆朗玛峰”,则可确定该区域 是青藏高原;如出现“西安”城市,则可确定该地形区是渭河平 原等。
4.北美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经度范围:60°W~120°W,纬线:30°N 经过密西西比河河 口、墨西哥湾北部海岸线,50°N 大致经过美国和加拿大的分界 线。(见图 d)
5.南美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经线范围:40°W~80°W,纬线:赤道穿过亚马孙平原。(见 图 e) 6.澳大利亚的控制性经纬线 经线范围:120°E~150°E,纬线:23°26′S 经过澳大利亚 中部。(见图 f)
认知 布状况。
【慧眼识图】 【答案】 (1)D (2)C (3)C
『知能必备』
分析区域地图特征的一般步骤
『针对训练』
1.[2019·郑州市二模]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 (1)~(3)题。
(1)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以山地针叶林为主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与③地相比,①地气温的特征是( )
方法三 根据地理要素特征进行空间定位 1.利用地理景观特征定位 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往 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如自然景观中日本的富士山和樱花、南极 洲的企鹅等;人文景观中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广州 的五羊雕塑,北京的天安门、故宫,洛阳的龙门石窟,云南西双 版纳的竹楼、泼水节等。 例如 2017,全国卷Ⅲ,利用一帧剪纸作品,考查该景观分 布于哪个地区。
② 图 示 纬 度 为 __4_4_°_N___ , 可 判 定 该 地 为 东 北 地 区 中 部 的 ____吉__林__省。
③图示经度为__1_2_8_°_E__,且图示地区有海拔 1 300 米以上山 地,可判定在东北平原东部的__长 ___白___山区。
(2)[2016·全国卷Ⅲ]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 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 上很少有桥。
(1) 黄 河 小 北 干 流 为 堆 积 性 游 荡 河 道 , 是 因 为 该 河 段 河 流
()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2)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答案:(1)C (2)D
第二步 区域图示判读
『真题感悟』
[典例] [2019·全国卷Ⅰ,9~11]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 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 132.5 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 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 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 (1)~(3)题。
7.中国的控制性经纬线 我国位于 73°E~135°E 之间;100°E(经过青海湖、横断山区)、 110°E(经过包头、巫山、海口)、30°N(经过拉萨、成都、重庆、 武汉、杭州等城市附近)、40°N(经过北京)。杭州大致位于 120°E 经线和 30°N 纬线的交点附近,海口大致位于 110°E 经线和 20°N 纬线的交点附近。
结构趋同 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组以长三角地区区域图为材料,考查了区域地 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在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区域地理知 识,通过选项对比分析,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区 域地理特征表述和区域发展方式蕴含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 学科素养;区域一体化发展,体现地理学科中区域合作的观 念。
『针对训练』
1.[2019·海南卷]有着“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 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这里房屋、道路依地势而 建。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 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据此 完成(1)~(2)题。
(1)该镇位于( ) A.海南省 B.广东省 C.浙江省 D.山东省 (2)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 ) A.寒潮 B.台风 C.泥石流 D.冰雹
第(1)题,由图可知,该区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 带季风气候,该区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降水集中于夏 季,因此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A项正确;图中运河主要沟 通了河流,而湖泊水主要来自河流汇入,B项错误;该区域虽 然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但气候湿润,降水丰富,雨水对地 表盐分淋洗作用强,不易产生土壤盐渍化,C项错误;当地植 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D项错误。
第(2)题,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加强城乡联系, 促进区域内部物资、人员、资金和技术等的交流,从而使城市 服务功能增强,工业的地域联系加强,因此②④正确,选C。 区域一体化发展,会促进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但不会增加乡镇 的数量,因此①错误;一体化发展会实现产业优势互补,而不 是产业趋同发展,因此③错误。
专题一 区域认知
第一步 区域空间定位
『真题感悟』 [典例]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3)题。 (1)[2019·全 国 卷 Ⅰ] 下 图 示 意 我 国 东 北 某 区 域 铁 路 线 的 分
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①从文字材料可确定上图位于我国___东__北___地区。
2.根据海陆位置定位 地球上每个空间都有自己的海陆位置,有些位于大陆东部、 有些位于大陆西部,有些深居大陆内部,有些被海洋包围(如岛 屿),利用这些特性可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利用海陆位置 定位,必须熟悉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 例如,图中 S 市位于太平洋东部,结合经纬度信息,可确定 处于美国西海岸亚热带地区。
() A.种植业——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 B.乳畜业——周边地区城市数量多、市场广 C.高新技术产业——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D.旅游业——独特的极光、冰雪资源
解析:第(1)题,从经纬网和海陆位置可判定该地为北欧瑞 典,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A 错;N 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封冻 时间短,B 错;D 选项开采成本降低,不是开采条件,故选 C。 第(2)题,G 城纬度高位于北极圈之内,有极光现象,冬季寒冷 多雪,故选 D。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 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