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54新闻采访写作200610
最新10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 )A.徐宝璜B.邵飘萍C.戈公振D.黄远生2.新闻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 )A.交流经验B.传播信息C.公共服务D.文化娱乐3.在采访中,记者要努力获取的,具有很强的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材料是( )A.骨干材料B.概括性材料C.间接材料D.第一手材料4.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业务素质,通常表现于:社会活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功底和口才,以及( )A.语言表述能力B.职业的敏感性C.人际交往能力D.多谋善断能力5.在采访中,记者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主要应当选择最熟悉情况的人,多层次多方面的人物,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还有( )A.关心该事件的人B.事件当事人的亲属C.持有不同意见的人D.同一类型中的典型人物6.在采访实践中,如果记者发现自己拟定的采访计划不.符合客观实际,那就应当( )A.按原定的计划行事,边走边看B.放弃原计划,寻找自己需要的例证C.放弃原计划,采访到什么算什么D.尊重事实,及时调整原定的计划7.新闻记者积累资料,应当注意的是,一要坚持不懈,二要经常整理,三要( )A.准确全面B.积极主动C.熟悉消化D.兼顾文史哲8.新闻选择的最佳标准,应当是( )A.新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B.新闻的倾向性和客观性的统一C.新闻价值标准和新闻政策标准的统一D.新闻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的统一9.在记者新闻生涯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新闻敏感是( )A.“天生”的B.性格决定的C.别人教出来的D.实践中培养训练的10.记者以下活动不.属于采访核实的是( )A.找物证材料B.稿件请当事人审阅C.请相关单位领导审查稿件D.找专家咨询了解有关知识11.采访对象不想谈的敏感问题,记者十分需要时,应采用的提问方法是( )A.闭合式提问B.直接式提问C.迂回式提问D.开放式提问12.某火车站的服务不好,旅客有意见,记者以旅客身份去该站现场采访,这种采访方式是( )A.巡回采访B.隐性采访C.易地采访D.蹲点采访13.采访方式中所讲的抓问题是指( )A.写批评报道B.采访反面问题C.针对现实提出或解答问题D.要把采访的情况集中到一个问题上14.采访中分析事物特点的方法有( )A.听取他人意见B.与采访对象讨论C.与其他记者讨论D.具体事物具体分析15.今年夏天,新华社的一个记者组在江南几个省采访夏收情况,这一采访方式叫( )A.交叉采访B.隐性采访C.巡回采访D.易地采访16.采访中开座谈会的好处是( )A.提高采访的针对性B.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了解情况深入细致D.能听各方意见,全面了解情况17.新闻写作中的所谓“新闻主题来自事实,事实决定新闻主题”,是指( )A.主题源于客观事实B.从事实到新闻事实C.主题来自“头脑风暴”D.主题与新闻题材一致18.新闻的开头,或概括总体,介绍主要内容;或突出个性,强调内容特点;或开宗明义,提出全文主旨;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
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全国通用版)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 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记者要出色地完成“反映内部情况”的任务,就要有:正确的采访目的,坚持真理的精神,以及( )A.抓住典型事例B.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C.坚持党性原则,对党对人民负责D.深入采访,把有关情况调查清楚2.在采访中,记者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除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要了解事物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外,还要善于( )A.观察事物的历史轨迹B.对事物进行历史的比较C.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事物D.从事物发展中发现其特点和新意3.重要的新闻学文献《与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的作者是(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陆定一4.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新闻采访比一般的调查研究难度更大,更应当( )A.明确采访的思路B.了解采访对象C.拟定采访计划D.做好采访的准备5.在采访活动中,新闻记者应该遵循的根本原则是( )A.深入实际原则B.深入群众原则C.执行政策原则D.无产阶级党性原则6.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具有新闻敏感的记者,大脑常常处于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思维状态,就是处于( )A.紧张状态B.开放状态C.激活状态D.有意注意状态7.运用新闻政策标准选择新闻,通常体现为政治标准、新闻宣传思想,以及( )A.新闻报道思想B.新闻报道提示C.新闻报道指南D.新闻机构的编辑方针8.新闻的宣传价值,一般包含的因素有:一致性、典型性、时宜性和( )A.客观性B.时效性C.针对性D.独创性9.采访的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的关系是( )A.相互依存B.相互制约C.互为因果D.相互关联,相互促进1O.记者采写目击式新闻,一般运用( )A.事前观察B.同步观察C.结构式观察D.非闯入式观察11.记者采访中“因人物访问”的主要意图在于( )A.介绍某一方面的经验和成就B.针对某一问题有的放矢访问C.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及其成就D.尽快地反映事物新变化12.记者对两条以上的新闻线索同时进行采访,这种采访方式叫( )A.两地采访B.隐性采访C.交叉采访D.易地采访13.采访中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最新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历年试卷
最新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历年试卷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采访的性质,可以概括为()A.是一种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B.是调查研究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C.是一种充满排他性的采集新闻事实的过程D.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活动2.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业务素质,通常表现在:社会活动能力,职业的敏感性,文字功底和口才,以及()A.分析判断能力B.逻辑思维能力C.随机应变能力D.多谋善断能力3.在采访活动中,记者讲究辩证法,就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正确选择事实,以及()A.全面地看待事物B.运用“两点论”C.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D.防止片面性4.记者和新闻敏感,集中表现为一种()A.创造性思维活动B.顿悟性思维活动C.思想认识的突破D.思想认识的飞跃5.《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A.艾格尼丝·史沫特莱B.埃德加·斯诺C.爱泼斯坦D.安娜·路易斯·斯特朗6.在采访的平时准备中,记者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读书看报,广采博取;无字“天书”,不可忽视;以及()A.结合工作,重点攻关B.点点滴滴,积少成多C.长期坚持,锲而不舍D.勤于动手,随时积累7.在采访中,记者“有采访意图”与“带框框”的原则区别集中表现在()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B.是否尊重事实C.是否按计划行事D.是否完成采访任务8.同时对两条以上的新闻线索进行采访,这种采访方式叫()A.隐性采访B.易地采访C.巡回采访D.交叉采访9.记者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10月全国新闻采访写作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5分)1.要建设高素质的记者队伍,首先要提高的素质是( )A.业务素质B.心理素质C.思想政治素质D.身体素质2.新闻的基本社会功能是( )A.交流经验B.传播信息C.公共服务D.文化娱乐3.在采访中,事件的目击者或知情者向记者讲述的材料,属于( )A.骨干材料B.背景材料C.第二手材料D.第一手材料4.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是( )A.采访决定写作B.写作决定采访C.采访与写作分离D.采访与写作同等重要5.新闻的宣传价值一般包含的因素有一致性、典型性、时宜性,以及( )A.创新性B.求实性C.政策性D.针对性6.要达到新闻的最佳选择,必须是( )A.新闻的时效性和时宜性的统一B.新闻价值标准和新闻政策标准的统一C.新闻的快速和准确的统一D.新闻的真实性和生动性的统一7.记者寻找、发现新闻线索的根本途径,就是要( )A.多搜集材料B.多跑领导机关C.多结交朋友D.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8.在我国的记者队伍中,曾经冒着生命危险,采写出《中国的西北角》的著名记者是( )A.邹韬奋B.戈公振C.黄远生D.范长江9.采访中召开座谈会是因为它可以( )A.谈话有针对性B.抓住主要矛盾1C.各方摆出事实了解全面情况D.了解的情况深入细致10.对于一些敏感的问题,采访对象不想谈,而记者需要,此时应采用的提问方法是( )A.开放式提问B.闭合式提问C.直接式提问D.迂回式提问11.顾客对某商场的意见很大,记者以顾客的身份去现场采访,这种采访方式是( )A.蹲点采访B.易地采访C.隐性采访D.巡回采访12.因事件访问与因人物访问的区别是( )A.是否了解新闻五要素B.是否有一定的准备C.能否随机应变D.以了解人物还是以了解事件为中心展开13.采访中的抓问题就是( )A.采访反面问题B.针对现实提出或解答问题C.写批评性报道D.要把采访的情况集中到一个问题上14.记者在某公路国道沿线进行采访,这一方式叫( )A.易地采访B.隐性采访C.巡回采访D.交叉采访15.采访中分析事物特点的方法有( )A.听取别人意见B.具体事物具体分析C.与采访对象讨论D.与其他记者讨论16.通讯集《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以典型生动的细节,恳切优美的笔调为读者所喜爱,其作者是( )A.邵飘萍B.范长江C.邹韬奋D.张季鸾17.在新闻五要素中,作为核心要素的是( )A.何时B.何事C.何地D.何人18.以一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它被称为( )A.动态性新闻B.事件性新闻C.解释性新闻D.非事件性新闻19.摄取新闻事实和新闻景观中富有特征和感人的场面加以描绘和再现的新闻体裁,属于( )2A.事物特写B.事件特写C.场景特写D.风光特写20.人物通讯写作中,在运用人物语言再现人物形象时,人物的语言要求( )A.反映事物本质B.可以适当渲染C.可以适当虚构D.必须是实有其言21.导语的表现形式千姿百态,但就其基本形式而言,分别属于哪两大类( )A.直接性导语和间接性导语B.叙述性导语和间接性导语C.叙述式导语和描写式导语D.叙述式导语和评述式导语22.作为一条报道原则,一种实践方法和技巧,新闻写作区别于文学、评论等文体的最显著标志是( )A.用事实说话B.立足总体真实C.宏观真实D.事件真实23.报纸上的“电讯”开始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我国中文报纸上第一则新闻电讯是刊载在1874年1月30日《申报》上的( )A.巴黎电B.伦敦电C.柏林电D.纽约电24.从新闻事实中筛选材料从而组成新闻的过程,属于( )A.新闻选材过程B.新闻采访过程C.新闻调查过程D.新闻核实过程25.主要探索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包括经验教训、成败得失以及某项具体措施的可行性等,这种新闻体裁是( )A.调查报告B.情况反映C.工作研究D.调查汇报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00654新闻采访写作简答题
1.新闻采访与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有哪些共性与个性?答:新闻采访与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两者的共性是:都已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是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都坚持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弄清事物真相,探求其本质和规律。
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作为特殊的调查研究,又有鲜明的个性。
①新闻性②突击性③广泛性④灵活性⑤连续性。
2.新闻写作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如何用事实说话?答: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则,也是新闻区别于文学,新闻评论等文体最显著的标志。
新闻用事实说话,就是根据{用事实来描述事实}具体要求做到,直接陈述事实。
不要以抽象概念和议论代替事实报道。
实事求是是按新闻本身的逻辑展开新闻。
采用第三人称和注明消息来源。
3.简述常用的通讯结构方式?答:通讯的材料较多,篇幅也较大。
通讯结构方式呈现出多样的,自由的态势力,常用的有,①纵式结构②横式结构③纵横合式结构。
4.简述采访的临时准备过程。
答:①明确报道思想②选择,了解采访对象③背景材料的收集与分析④特定报道对象的知识准备⑤拟定采访计划。
5.简述访问记录的一般要求。
答:①记要点②记易忘点③记疑点④记有关原话⑤记典型情景。
6.写作工作通讯怎样体现新闻性?答:一是选准特点,选准体题材,二是先声夺人,敲开第一腔,三是客观报道,扩宽路子。
7.记者怎样获取新闻线索?答:①上级渠道,从领导机关的文件,简报,,通报,领导同志的谈话,报告,批示中获取。
②书面渠道,从各部门的工作总结,业务简报,情况反映及群众来信中获取③传播渠道,如互联网,手机短信,爆料电话等④社交渠道,通过广交朋友获取⑤会议渠道,从各种会议中获取线索⑥新闻线人⑦生活渠道,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线索。
8.采访提问中,记者要注意哪些问题?答:①问法要多样,开放式,闭合式,诱导式,激发式等提问方式要依据对象,情况的不同交替使用②抓住疑问点,即在采访中指出矛盾,简洁,明确,合理的提问③尽量具体,问题提得具体,不太大,对方就好回答,知道要说什么④倡导讨论式,记者在采访中营造一种舒缓,自然的交谈气氛,可以在讨论中交流看法。
2023年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新编
全国202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 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题1分, 共25分)在每题列出旳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旳,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旳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新闻采访旳首要任务是()A. 理解新状况, 发现新问题B.发现新闻, 报道新闻C. 发现新闻并采集有关旳新闻材料D. 采集新闻材料2.事实与新闻之间旳关系, 是一种()A. 流与源旳关系B. 源与流旳关系C. 并列关系D. 等同关系3.新闻采访和一般旳调查研究相比, 具有鲜明旳特点, 除了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持续性外, 尚有()A. 求实性B. 多变性C. 灵活性D. 公开性4.1958年11月, 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日报》负责人说: “记者旳头脑要冷静, 要独立思索, 不要人云亦云。
”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A. 刘少奇B. 毛泽东C. 周恩来D. 邓小平5.新闻线索旳作用, 表目前可以触发记者旳新闻敏感, 指明采访旳去向, 还可以()A. 决定报道旳质量 B. 赢得采访旳积极权C. 提高采访旳工作效率D. 把采访引向深入6.记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闻, 就要掌握一把判断新闻旳“尺子”, 这就是()A. 新闻意识 B. 新闻价值C. 新闻头脑D. 新闻政策7.记者要对旳有效地运用新闻选择原则, 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要素, 全面权衡新闻政策原则, 还要()A. 考虑社会形势发展旳需要B. 考虑人民群众旳精神需求C. 对旳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旳关系D. 对旳处理主观需要与客观也许旳关系8.记者在确定采访计划时, 重要考虑明确采访目旳, 确定采访旳重点, 设计采访旳重要方式, 以及()A. 选择采访旳时机B. 选择采访旳突破口C. 选择采访旳场所D. 选择采访旳基本点9.在采访中, 记者“故意图”与“带框框”是有原则区别旳。
这种原则区别集中体现于()A. 与否服从报道需要 B. 与否完毕采访任务C. 与否尊重事实D. 与否符合单位工作需要10.记者采访中运用开放式提问, 可以让采访对象旳回答()A. 思想愈加开放B. 有思想活动C. 有细节与故事D. 不受答案旳限制11. 有多种访问类型中, 因争论访问旳重要意图是()A.针对某一问题, 理解各方旳不一样见解B. 简介某首先旳经验和成就C. 体现人物旳精神面貌和成绩D. 尽快反应世界新旳变动状况12.记者采访一位著名学者后, 把自己写旳稿件请其订正。
00654_新闻采访写作
2017年4月高等教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卷(课程代码00654)本试卷共8页。
满分l00分,考试时光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重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挑选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挑选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顿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挑选题(共35分)一、单项挑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惟独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有位报入主张记者采访要“惊醒如马,忍耐如牛”。
这位报人是A.日本记者牧内节男 B.美国记者艾格尼·史沫特莱C.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D.英国记者贝特兰2.我国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告诫记者:“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是A.毛泽东 B.邓小平 C.刘少奇 D.周恩来3.一次比较残破的采访,记者应该采集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概括性材料、主干材料、背景材料和A.人物材料 B.统计性材料C.谈话材料 D.典型事例和细节材料4.新闻记者的首要工作是A.开展社会活动 B.做好群众工作 C.采写内参 D.采写新闻报道5.记者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在反驳以稿谋私方面,当前首先要坚定反驳A.关系稿 B.低俗新闻 C.有偿新闻 D.有闻必录6.能否及时发现并采访到新闻,关键在于记者是否具有A.理论水平 B.社会责任心 C.交际能力 D.新闻敏感7.大量实践经验表明,记者要取得采访胜利,必须A.认识采访对象 B.预约采访谈话C.做好采访决定 D.学习有关知识8.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的原名是A.《红星照耀中国》 B.《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C.《中国之西北角》 D.《塞上行》9.新闻采访中,记者搜集新闻素材的最基本活动方式,包括拜访和A.分析 B.研究 C.看见 D.体验10.记者采访要挑选合适的采访对象,他们是最认识情况的人,多层次、多方面的人,持有不肯意见的人,以及A.善于表达的采访对象 B.容易相处的采访对象C.态度积极的采访对象 D.同一类型中的典型人士11.记者采访先从侧面谈起,再导入正题。
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5
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5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5 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敏感本质上属于一种( )A.采访能力B.推理能力C.鉴别能力D.顿悟性思维活动2.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是( )A.报道思想B.采访计划C.新闻敏感D.新闻线索3.采访计划是指( )A.采访的平时准备B.记者对于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C.背景材料的收集D.熟悉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4.记者招待会又称( )A.新闻发布会B.座谈会C.调查会D.讨论会5.深入采访中要学会抓问题,所抓的倾向性问题是指( )A.被众多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掩盖着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B.实际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C.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D.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6.根据采访深入和情况变化,采访中增加采访内容、扩展调查范围、挖掘新的有意义的材料属于新闻采访特点的( )A.专业性B.突击性C.灵活性D.广泛性7.在新闻人物的报道中,有时候会出现“非白即黑”的思维方式,这要求在采访中( ) A.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B.讲究唯物辩证法C.有历史发展观D.突出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8.正确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属于记者的( )A.业务素质B.心理素质C.政治素质D.身体素质9.访问的心理过程的一般顺序是( )A.融洽、沟通、接近、激发B.接近、融洽、沟通、激发C.激发、接近、沟通、融洽D.沟通、激发、接近、融洽10.记者经过询问采访对象的家乡,谈起了双方共同的经历,从而打开话匣。
这种情况属于( ) A.第一印象效应 B.异己人效应C.自己人效应D.晕轮效应11.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各家媒体纷纷派记者前往,发回现场采写的报道,这主要体现了媒体的( )A.冒险意识B.竞争意识C.好奇的心理D.坚强的意志12.中宣部组织对某省某市乡村小学教师郑琦老师感人事迹的报道,这主要反映了新闻宣传价值中的( )A.一致性要素B.时宜性要素C.针对性要素D.典型性要素13.记者到食品工厂采访,在观察的过程中用手摸、鼻子嗅、亲口尝产品,这体现了新闻观察的( )A.直接性B.综合性C.客观性D.经常性14.新闻的生命是( )A.形象B.及时C.真实D.具体15.记者对已占有的新闻素材再认识、再鉴别,从而确定材料的取舍及使用过程属于( ) A.新闻采访过程 B.新闻选材过程C.新闻立意过程D.新闻布局过程16.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称为( )A.新闻结构B.新闻层次C.新闻排列D.新闻组合17.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消息是( )A.经验消息B.综合消息C.述评性消息D.动态消息18.报告文学与文学作品最主要的区别是( )A.真实性B.艺术性C.形象性D.文学性19.新闻写作中“行文避沉闷,宜取跳跃式”是指( )A.语言要生动活泼,结构要求活求变B.语言要准确规范C.语言要平实简明D.语言要生动活泼,结构要严谨完整20.新闻的开头“描写环境,引出人物”属于( )A.开门见山法B.开篇点题法C.人物描写法D.形象导入法21.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与下面对新闻语言的要求中哪一项相符( ) A.幽默 B.通俗C.朴实D.生动22.西方新闻界把对重要的公众事件的报道称为( )A.软新闻B.纯新闻C.事件新闻D.硬新闻23.就某些片断展开描述,或报道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的通讯称为( )A.速写B.记事C.侧记D.散记24.报纸上的“电讯”19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中国中文报纸上第一则新闻电讯是刊载在1874年1月30日《申报》上的( ) A.巴黎电 B.伦敦电C.柏林电D.纽约电25.对“上头下头结合”理解正确的是( )A.新闻主题的确立要考虑“上头”的方针政策B.新闻主题的提炼要倡导时代新风C.新闻主题的表现要针对“下头”的民情民意D.新闻主题的表现要将“上头”的政策、意图与“下头”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采访的首要任务是()A.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B.发现新闻,报道新闻C.发现新闻并采集相关的新闻材料D.采集新闻材料2.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A.流与源的关系B.源与流的关系C.并列关系D.等同关系3.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除了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持续性外,还有()A.求实性B.多变性C.灵活性D.公开性4.1958年11月,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日报》负责人说:“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A.刘少奇B.毛泽东C.周恩来D.邓小平5.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指明采访的去向,还可以()A.决定报道的质量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D.把采访引向深入6.记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闻,就要掌握一把判断新闻的“尺子”,这就是()A.新闻意识B.新闻价值C.新闻头脑D.新闻政策7.记者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新闻选择标准,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要素,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还要()A.考虑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B.考虑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C.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D.正确处理主观需要与客观可能的关系8.记者在拟定采访计划时,主要考虑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的重点,设计采访的主要方式,以及()A.选择采访的时机B.选择采访的突破口C.选择采访的场所D.选择采访的基本点9.在采访中,记者“有意图”与“带框框”是有原则区别的。
这种原则区别集中表现于()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B.是否完成采访任务C.是否尊重事实D.是否符合单位工作需要10.记者采访中运用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A.思想更加开放B.有思想活动C.有细节与故事D.不受答案的限制11.有各种访问类型中,因争论访问的主要意图是()A.针对某一问题,了解各方的不同看法B.介绍某一方面的经验和成就C.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成绩D.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12.记者采访一位著名学者后,把自己写的稿件请其订正。
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历年试题 6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 961年5月,有位中央领导同志说:报纸工作人员是什么人?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人员。
报上的一切文章都应是调查研究的结果。
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2.新闻记者能不能及时地发现新闻并采访到新闻,关键就在于记者有没有( )A.理论水平B.社会责任心C.新闻敏感D.新闻功底3.《中国之西北角》的作者是( )A.黄远生B.邵飘萍C.瞿秋白D.范长江4.记者在采访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应当注意划清的界限,除了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外,还有( )A.报道计划与客观实际B.事物的第一性与认识的第二性C.实际情况与新闻报道D.选择角度与乱扭角度5.记者要想获得新闻线索,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这是( )A.惟一途径B.最佳方式C.根本途径D.惟一方式6.记者采访中的工作路线是( )A.依靠组织,深入实际B.深入实际,深入群众C.深入实际,调查研究D.深入基层,深入群众7.采访中记者要明确报道思想,就应当( )A.善于开动脑筋B.多跑领导机关C.了解社会情况D.吃透“上下两头”8.总的来说,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观念是( )A.基本一致的B.既一致又不一致的C.存在一定矛盾的D.相辅相成的9.采访的平时准备,主要包括学习理论政策,了解全局情况,广泛积累资料,以及( )A.坚持深入实际B.密切联系群众C.多方增长知识D.多方结交朋友10.“请您谈谈退休以后的打算”这是( )A.诱导式提问B.开放式提问C.闭合式提问D.迂回式提问11.从心理角度看,记者访问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A.融洽B.接近C.沟通D.激发12.《经济日报》记者到某科研机构了解其科技管理改革的情况,准备写成新闻报道。
10月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采访的性质,可以概括为()A.是一种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B.是调查研究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C.是一种充满排他性的采集新闻事实的过程D.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活动2.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业务素质,通常表现在:社会活动能力,职业的敏感性,文字功底和口才,以及()A.分析判断能力B.逻辑思维能力C.随机应变能力D.多谋善断能力3.在采访活动中,记者讲究辩证法,就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正确选择事实,以及()A.全面地看待事物B.运用“两点论”C.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D.防止片面性4.记者和新闻敏感,集中表现为一种()A.创造性思维活动B.顿悟性思维活动C.思想认识的突破D.思想认识的飞跃5.《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A.艾格尼丝·史沫特莱B.埃德加·斯诺C.爱泼斯坦D.安娜·路易斯·斯特朗6.在采访的平时准备中,记者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读书看报,广采博取;无字“天书”,不可忽视;以及()A.结合工作,重点攻关B.点点滴滴,积少成多C.长期坚持,锲而不舍D.勤于动手,随时积累7.在采访中,记者“有采访意图”与“带框框”的原则区别集中表现在()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B.是否尊重事实C.是否按计划行事D.是否完成采访任务8.同时对两条以上的新闻线索进行采访,这种采访方式叫()A.隐性采访B.易地采访1C.巡回采访D.交叉采访9.记者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这是()A.开放式提问B.诱导式提问C.迂回式提问D.激发式提问10.因人物访问的主要意图是()A.针对某一问题有的放矢的访问B.介绍某一方面的经验和成就C.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及其成就D.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11.在采访方式中,最有利于了解各方矛盾、焦点所在,有利于各方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是()A.个别访问B.召开座谈会C.新闻发布会D.非集体采访12.采写目击式新闻,记者一般运用()A.同步观察B.事前观察C.非闯入式观察D.侧面观察13.采访中,必要时把被采访者的收藏品拿去请文物专家鉴定。
00654新闻采访写作应用题[五篇模版]
00654新闻采访写作应用题[五篇模版]第一篇:00654新闻采访写作应用题1.今年10月下旬,某大城市为在本市务工的农民工进行免费体检。
报社派你前去采访,请拟定一个简要的采访方案。
答:①确定采访目的,了解此次采访的目标,人力物力等投入情况。
②确定采访方式,采访对象,访问市领导,卫生局领导,医院领导,医院相关人员,体检农民工,小②现场观察,体检场景和典型细节。
③提问提纲,体检的出发点及目标,参与的医院树,医生数及经费情况。
起止日期,最大程度体检多少人,如果发现了职业病或重病,有无相应措施。
这次活动是一次性的,还是每年举行,农民工如何看待这次体检,还有什么意见和要求。
现场工作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
2.依据新闻导语写作的“双重任务”,简要分析下述导语。
答:千方百计突出主要新闻事实及其意义,想方设法吸引广大受众阅读消息全文。
该导语是引导式导语,写法新颖别致,表述流畅优美,对受众富有吸引力,开头引用的名句与选手的名字相互呼应,鲜活的衬托出主要新闻事实及其意义,{从未获得冠军的某某横空出世}。
新闻写作格式:气温将下降4~8℃,局地超过10℃(引)未来十天我国大部将出现一次大风降温(主)请大家做好防寒准备(副)电头格式,本报讯{记者XX},导语,主题内容。
3.某地发生了一场道路交通事故,你作为一名记者要前往现场采访报道,请从新闻写作的角度列出你的采访要点。
答:①事故的后果,伤亡的人数及情况,车辆的损坏状况,对环境的破坏状况。
②死者和伤者的姓名,身份及年龄,导致伤亡的直接原因③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发生的原因(权威机构和人员的解释}④目击者以及负责调查事故的官员对事故的陈述⑤如果事故中有人违法,应报道警方的执法行动,注意了解警方对此行动的说法。
⑥事故发生时不同寻常的天气状况,公路状况及其他环境状况⑦是否有英雄行为。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题目要求答题。
答: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该导语是直接导语中的总结式导语。
背景消息是第二段。
10月全国新闻采访写作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10月全国新闻采访写作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5分)1.要建设高素质的记者队伍,首先要提高的素质是( )A.业务素质B.心理素质C.思想政治素质D.身体素质2.新闻的基本社会功能是( )A.交流经验B.传播信息C.公共服务D.文化娱乐3.在采访中,事件的目击者或知情者向记者讲述的材料,属于( )A.骨干材料B.背景材料C.第二手材料D.第一手材料4.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是( )A.采访决定写作B.写作决定采访C.采访与写作分离D.采访与写作同等重要5.新闻的宣传价值一般包含的因素有一致性、典型性、时宜性,以及( )A.创新性B.求实性C.政策性D.针对性6.要达到新闻的最佳选择,必须是( )A.新闻的时效性和时宜性的统一B.新闻价值标准和新闻政策标准的统一C.新闻的快速和准确的统一D.新闻的真实性和生动性的统一7.记者寻找、发现新闻线索的根本途径,就是要( )A.多搜集材料B.多跑领导机关C.多结交朋友D.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8.在我国的记者队伍中,曾经冒着生命危险,采写出《中国的西北角》的著名记者是( )A.邹韬奋B.戈公振C.黄远生D.范长江9.采访中召开座谈会是因为它可以( )A.谈话有针对性B.抓住主要矛盾1C.各方摆出事实了解全面情况D.了解的情况深入细致10.对于一些敏感的问题,采访对象不想谈,而记者需要,此时应采用的提问方法是( )A.开放式提问B.闭合式提问C.直接式提问D.迂回式提问11.顾客对某商场的意见很大,记者以顾客的身份去现场采访,这种采访方式是( )A.蹲点采访B.易地采访C.隐性采访D.巡回采访12.因事件访问与因人物访问的区别是( )A.是否了解新闻五要素B.是否有一定的准备C.能否随机应变D.以了解人物还是以了解事件为中心展开13.采访中的抓问题就是( )A.采访反面问题B.针对现实提出或解答问题C.写批评性报道D.要把采访的情况集中到一个问题上14.记者在某公路国道沿线进行采访,这一方式叫( )A.易地采访B.隐性采访C.巡回采访D.交叉采访15.采访中分析事物特点的方法有( )A.听取别人意见B.具体事物具体分析C.与采访对象讨论D.与其他记者讨论16.通讯集《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以典型生动的细节,恳切优美的笔调为读者所喜爱,其作者是( )A.邵飘萍B.范长江C.邹韬奋D.张季鸾17.在新闻五要素中,作为核心要素的是( )A.何时B.何事C.何地D.何人18.以一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它被称为( )A.动态性新闻B.事件性新闻C.解释性新闻D.非事件性新闻19.摄取新闻事实和新闻景观中富有特征和感人的场面加以描绘和再现的新闻体裁,属于( )2A.事物特写B.事件特写C.场景特写D.风光特写20.人物通讯写作中,在运用人物语言再现人物形象时,人物的语言要求( )A.反映事物本质B.可以适当渲染C.可以适当虚构D.必须是实有其言21.导语的表现形式千姿百态,但就其基本形式而言,分别属于哪两大类( )A.直接性导语和间接性导语B.叙述性导语和间接性导语C.叙述式导语和描写式导语D.叙述式导语和评述式导语22.作为一条报道原则,一种实践方法和技巧,新闻写作区别于文学、评论等文体的最显著标志是( )A.用事实说话B.立足总体真实C.宏观真实D.事件真实23.报纸上的“电讯”开始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我国中文报纸上第一则新闻电讯是刊载在1874年1月30日《申报》上的( )A.巴黎电B.伦敦电C.柏林电D.纽约电24.从新闻事实中筛选材料从而组成新闻的过程,属于( )A.新闻选材过程B.新闻采访过程C.新闻调查过程D.新闻核实过程25.主要探索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包括经验教训、成败得失以及某项具体措施的可行性等,这种新闻体裁是( )A.调查报告B.情况反映C.工作研究D.调查汇报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最新10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 )A.徐宝璜B.邵飘萍C.戈公振D.黄远生2.新闻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 )A.交流经验B.传播信息C.公共服务D.文化娱乐3.在采访中,记者要努力获取的,具有很强的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材料是( )A.骨干材料B.概括性材料C.间接材料D.第一手材料4.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业务素质,通常表现于:社会活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功底和口才,以及( )A.语言表述能力B.职业的敏感性C.人际交往能力D.多谋善断能力5.在采访中,记者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主要应当选择最熟悉情况的人,多层次多方面的人物,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还有( )A.关心该事件的人B.事件当事人的亲属C.持有不同意见的人D.同一类型中的典型人物6.在采访实践中,如果记者发现自己拟定的采访计划不.符合客观实际,那就应当( )A.按原定的计划行事,边走边看B.放弃原计划,寻找自己需要的例证C.放弃原计划,采访到什么算什么D.尊重事实,及时调整原定的计划7.新闻记者积累资料,应当注意的是,一要坚持不懈,二要经常整理,三要( )A.准确全面B.积极主动C.熟悉消化D.兼顾文史哲8.新闻选择的最佳标准,应当是( )A.新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B.新闻的倾向性和客观性的统一C.新闻价值标准和新闻政策标准的统一D.新闻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的统一9.在记者新闻生涯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新闻敏感是( )A.“天生”的B.性格决定的C.别人教出来的D.实践中培养训练的10.记者以下活动不.属于采访核实的是( )A.找物证材料B.稿件请当事人审阅C.请相关单位领导审查稿件D.找专家咨询了解有关知识11.采访对象不想谈的敏感问题,记者十分需要时,应采用的提问方法是( )A.闭合式提问B.直接式提问C.迂回式提问D.开放式提问12.某火车站的服务不好,旅客有意见,记者以旅客身份去该站现场采访,这种采访方式是( )A.巡回采访B.隐性采访C.易地采访D.蹲点采访13.采访方式中所讲的抓问题是指( )A.写批评报道B.采访反面问题C.针对现实提出或解答问题D.要把采访的情况集中到一个问题上14.采访中分析事物特点的方法有( )A.听取他人意见B.与采访对象讨论C.与其他记者讨论D.具体事物具体分析15.今年夏天,新华社的一个记者组在江南几个省采访夏收情况,这一采访方式叫( )A.交叉采访B.隐性采访C.巡回采访D.易地采访16.采访中开座谈会的好处是( )A.提高采访的针对性B.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了解情况深入细致D.能听各方意见,全面了解情况17.新闻写作中的所谓“新闻主题来自事实,事实决定新闻主题”,是指( )A.主题源于客观事实B.从事实到新闻事实C.主题来自“头脑风暴”D.主题与新闻题材一致18.新闻的开头,或概括总体,介绍主要内容;或突出个性,强调内容特点;或开宗明义,提出全文主旨;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事实变成新闻有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新闻业务而言,最基本的环节是()A.采访与写作B.采访与报道C.采访与录制D.采访与传播2.客观事物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新闻采访的()A.持续性B.连贯性C.持久性D.变化性3.记者听目击者介绍的材料是()A.第一手材料B.第二手材料C.第三手材料D.第四手材料4.记者越深入第一线,越能采集到有价值的新闻题材。
这里的第一线指的是()A.领导的活动B.各级会议C.突发事件现场D.群众实践5.“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对记者说这番话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6.记者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选取新闻事实的标准,除了看其新闻价值还要看其()A.认识价值B.思想价值C.宣传价值D.理论价值7.选择采访对象首先要选择最熟悉和了解情况的人,即新闻事件的()A.当事人B.参与人C.知情人D.旁观人浙00654#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第 1 页(共 6 页)8.记者不约而同地到达某地向同一位采访对象发问,这种采访属于()A.集体访问B.多个访问C.个别访问D.目标访问9.对某一有争议的人物进行的访问属于()A.人物访问B.问题访问C.争论访问D.综合访问10.采访结束记者离开访问对象后补记、追记谈话的内容称作()A.及时笔录B.补充笔录C.现场笔录D.过后笔录11.观察主要是通过眼睛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的审视,同时它要求调动口、耳、鼻、舌、身等各种器官。
观察的这一特点反映了它的()A.综合性B.全面性C.直接性D.敏感性12.记者对某铁路干线通车进行沿线采访,称作()A.交叉采访B.巡回采访C.易地采访D.蹲点采访13.采访对象得知记者要来采访,一般会产生一种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叫做()A.初始心理反应B.原始心理反应C.条件反射D.下意识14.报告文学()A.只有新闻性B.只有思想性C.只有文学性D.兼容新闻性与文学性15.新闻叙事要突出()A.静态B.动感C.抒情D.议论16.新闻写作的谴词造句中()A.形容词多于动词B.中性词少于褒贬词C.感叹句多于陈述句D.中性词多于褒贬词浙00654#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第 2 页(共 6 页)17.动态消息的特点是()A.多事一报B.一事一报C.夹叙夹议D.寓意深刻18.“软新闻”写作追求()A.权威性B.显要性C.趣味性D.深刻性19.综合消息的特点是()A.主题具有多样性B.取材“空间”具有限制性C.观察角度具有单一性D.材料组织具有“点”、“面”结合的完备性20.“新闻根据”的功能是()A.深化述评性消息B.美化人物通讯语言C.救活有意义的“迟到新闻”D.增强经验消息传播效果21.“蒙太奇”电影手法运用于新闻写作,其作用是()A.深化新闻主题B.拓展新闻视域C.省去句、段之间过渡文字D.强化新闻时效22.日报最应该选用的“时间”概念是()A.昨天B.最近C.前不久D.连日来23.“倒金字塔”结构是把最具新闻价值的事实安排在一条消息的()A.结尾B.开头C.中部D.任意一处24.引用相关知识与典故,可以使工作通讯避免..()A.思想肤浅B.结构松散C.行文枯燥D.篇章简短25.“记者来信”是()A.记者人际交往B.记者信访活动C.驻外记者家书D.一种报道形式浙00654#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第 3 页(共 6 页)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06年10月新闻采访与写作串讲(6)
三⼗⼀、新闻特写及其他 * 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个⽚断、⼀个场⾯、⼀个镜头、对事件或⼈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报道的⼀种有现场感的⽣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 新闻特写的个性特点A 聚焦性B 描绘性C 感染性 * 新闻特写的分类 ⼈物特写、事件特写、场景特写、旅游特写 * 新闻特写的写作要领 1、基础在于观察 2、再现现场情景 3、题材集中突出 4、⽩描细描并⽤ * 报告⽂学的写作要求 1、新闻性与⽂学性结合 2、致⼒于形象的刻画 3、深刻揭⽰社会⽭盾 * 调查报告的特征及分类 特征:信息性、动态性、全⾯性、具体性 分类:基本社情型调查、经验性调查、揭露性调查、研讨性调查、核查汇报型调查 写作要求: A、深⼊第⼀线,⼤量占有事实材料 B、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C、把观点和材料统⼀起来 * 新闻媒体来信的类别A、褒贬型B、问题型C、述评型D、呼吁建议型E、咨询求援型 ***名词解释*** 1、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向。
2、新闻与事实——新闻来⾃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
事实第⼀性,新闻第⼆性,⼀个是源,⼀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3、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进的⼀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4、第⼀⼿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第⼀⼿材料具有实证性、⽣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党委的政策指⽰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
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6、 “⼼⼊”与“⾝⼊”——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更要思想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 961年5月,有位中央领导同志说:报纸工作人员是什么人?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人员。
报上的一切文章都应是调查研究的结果。
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2.新闻记者能不能及时地发现新闻并采访到新闻,关键就在于记者有没有( )A.理论水平B.社会责任心C.新闻敏感D.新闻功底3.《中国之西北角》的作者是( )A.黄远生B.邵飘萍C.瞿秋白D.范长江4.记者在采访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应当注意划清的界限,除了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外,还有( )A.报道计划与客观实际B.事物的第一性与认识的第二性C.实际情况与新闻报道D.选择角度与乱扭角度5.记者要想获得新闻线索,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这是( )A.惟一途径B.最佳方式C.根本途径D.惟一方式6.记者采访中的工作路线是( )A.依靠组织,深入实际B.深入实际,深入群众C.深入实际,调查研究D.深入基层,深入群众7.采访中记者要明确报道思想,就应当( )A.善于开动脑筋B.多跑领导机关C.了解社会情况D.吃透“上下两头”8.总的来说,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观念是( )A.基本一致的B.既一致又不一致的C.存在一定矛盾的D.相辅相成的9.采访的平时准备,主要包括学习理论政策,了解全局情况,广泛积累资料,以及( )A.坚持深入实际B.密切联系群众C.多方增长知识D.多方结交朋友10.“请您谈谈退休以后的打算”这是( )A.诱导式提问B.开放式提问C.闭合式提问D.迂回式提问11.从心理角度看,记者访问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A.融洽B.接近C.沟通D.激发12.《经济日报》记者到某科研机构了解其科技管理改革的情况,准备写成新闻报道。
这一行为在新闻采访学中是( )A.咨询B.写作C.访问D.寻找新闻线索13.采访中通过现场的遗迹来考察事物发生时的状态,此观察方式是( )A.事后观察B.事前观察C.同步观察D.易地观察14.记者采访中“上下结合”的思考,作用是( )A.提高工作效率B.使报道更有针对性C.能抓住事物本质D.反映群众的呼声15.今年“315”的“质量万里行”采访活动属于( )A.巡回采访B.易地采访C.交叉采访D.蹲点采访16.巴以冲突升级,世界各国记者火速前去采访双方外交部门人士。
这属于( )A.因人物访问B.因经验访问C.因问题访问D.因事件访问17.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 )A.徐宝璜B.戈公振C.邵飘萍D.黄远生18.西方新闻界将消息分类为:硬新闻、软新闻,以及( )A.趣味新闻B.纯新闻C.揭丑新闻D.负面新闻19.事件通讯表现的现实生活中的内容主要是( )A.寻常的家长里短B.人们感兴趣的趣事C.一项工作的过程D.有意义的新闻事件20.工作通讯有两大特点,一是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另一是( )A.有较强的政治性B.有较强的实用性C.有一定的理论色彩D.有一定的经济性21.我国早期的通讯常常叫“记事”。
“记事”曾分为概要记事、长篇记事,以及( )A.国内记事B.国外记事C.印象记事D.国际记事22.一篇消息传输的一系列信息中,最重要的是主体信息,同时还有( )A.零次信息B.一次信息C.次要信息D.客体信息23.新闻传播媒介运用最多的报道方式、新闻最基本、最重要的体裁是( )A.通讯B.特写C.消息D.访谈24.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A.委婉曲折B.起伏迭宕C.娓娓道来D.言简意丰25.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排列,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称为( )A.新闻结构B.新闻体裁C.新闻构造D.新闻组合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新闻记者的日常工作任务主要有( )A.及时采写新闻B.参加社会活动C.做好群众工作D.反映内部情况E.记录当代历史27.采访中思考新闻体裁的根据是( )A.事实的需要B.报道时机的需要C.版面的需要D.写作理论的要求E.新闻原则的规定28.记者采访中的以下行为属于核实的是( )A.斯诺把写好的新闻译成中文请毛泽东订正B.记者把重要稿件请领导审阅C.记者外围采访后又找本人订正D.记者就得来的材料向科学家请教E.记者把从采访对象处得来的材料找当事人校对29.作为新闻记者,既要具有“笔内”的功夫,又要具有“笔外”的功夫,所谓笔外功夫包括( )A.思想政治方面B.生活阅历方面C.知识修养方面D.语言功底方面E.从政经历方面30.从新闻写作实践看,常用的消息结构方式是( )A.倒金字塔结构B.金字塔结构C.散文式结构D.描述式结构E.评述式结构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1.座谈会32.“无冕之王”33.述评性消息34.新闻特写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35.怎样理解新闻记者应具有的业务素质?36.简述对报道角度的思考。
37.为什么新闻写作要用事实说话?如何用事实说话?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0分,第39小题8分,共18分)38.华中某县一个造纸厂不经污水处理就向河中排污,使当地水源受到严重污染,该县环保部门管理不力,群众意见很大。
接到群众举报后,编辑部决定派你采访此事,请拟订一个简要的采访计划。
39.依据导语写作的“双重任务”分析,你认为下述消息的导语写得如何?为什么?新华社伦敦12月25日电狗对骨头独有钟情,凭着灵敏的嗅觉会很容易地发现埋在地下的骨头。
不过像英国一条名叫杰克的那样幸运的狗却很罕见,它最近从英国一处海滩上找到了一块恐龙骨化石。
杰克是在随它的主人约翰·温奇在英国南部怀特岛的一处海滩上散步时发现这块恐龙前肢骨化石的。
怀特岛地质博物馆的科学家鉴定后认为,古时怀特岛时有恐龙出没,这一化石来自一条重4吨的禽龙,它的生活年代距今大约1.18亿年,是最早的恐龙之一。
这块恐龙前肢骨化石十分完整,由于恐龙骨化石保存得完整的不多,因此这一恐龙骨化石愈发显得珍贵。
杰克这几天也成了英国新闻界的小明星。
六、综合应用题(20分)40.根据下述材料写作消息(要求用新华社电头,发稿时间为7月1日,主体按逻辑顺序来写,字数700字左右。
)“天路”列车往返于青藏高原,几代人的梦想和重托被坚实的铁轨举起。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的开通,将彻底结束占全国八分之一国土面积的西藏自治区不通铁路的历史。
随着铁路开进青藏高原,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将加速这块古老土地的现代嬗变,低成本、大运能、全天候不间断的铁路运输,将进一步激活青藏高原的内在活力,让古老的高原更加开放,更加生机勃勃。
这是青藏高原发展的历史契机,神奇的天路注定要成为青藏高原加速迈向现代化的大动脉。
随着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青藏高原千年“苦旅”将封存在人们的记忆中,西藏也将随之迎来人们从不敢、也不曾想到的变化。
日月山、青海湖、万丈盐桥、昆仑六月雪、瑶池、可可西里、布达拉宫……无一不是让人神往的旅游胜地。
“天路”列车带去旅游效益。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总指挥长、负责青藏铁路运营管理的青藏铁路公司经理卢春房称,青藏铁路不仅沟通了高原天堑,也将激活西部旅游产业,沿线的旅游资源优势有望催生世界级旅游经济带。
据预测,2010年进出西藏货物运输量将达到280万吨,其中铁路运输量将占到210万吨。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后凯表示,青藏铁路通车将使西藏突破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瓶颈”,形成铁路、公路和航空并举的立体化交通,彻底解决货物、人员“进藏难”的问题。
西藏自治区社科院经济战略研究所王太福研究员认为,青藏铁路建成有利于降低西藏市场商品价格,刺激居民消费、减少居民日常消费支出。
同时会优化西藏的产业结构,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农牧资源、民族手工艺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改变长期以来进藏物资多于出藏物资的不平衡状态。
发挥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
拿矿产资源来说,西藏铬矿、铜矿、硼矿、菱镁矿、硫矿、刚玉、白云母矿储量均居全国前列,其中铬矿产量占全国90%以上,储量亦居全国第一位。
西藏还蕴藏着世界级的斑岩型铜矿,铁矿的远景储量在2亿吨以上。
而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正处于青藏铁路沿线或其辐射范围之内,不仅为资源开发创造了良好条件,而且上述矿产资源富集区基本属于落后地区,也有助于缩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青藏铁路的开通可以降低游客的进藏费用,从成都进藏火车票的价格大约只是飞机票的1/3。
目前拉萨已经形成3大宾馆群,其次是八廓街一带的低星级宾馆群。
青藏铁路将保持全天候通车,全线还将使用红外线监控系统。
列车在一般路段的时速将达120公里,这意味着从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的乘车时间不会超过12小时。
青藏铁路列车分普通客车和观光列车两种,铁路部门初期将开通2至4列高档旅游列车,在著名景点可以进行短暂停靠。
格拉段有34个车站,其间有9个观光台。
豪华旅游专列的车窗将大于普通车窗,装有紫外线防护膜。
每列车里配备有两套供氧系统,此外还设有单人或家庭包间、可调方向的沙发椅等。
王太福研究员表示,交通闭塞尤其是观念滞后是西藏落后的重要原因。
促成全面开放,引入文明效益。
青藏铁路将西藏首次纳入全国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能促进西藏同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为西藏更新观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良好机遇。
青藏铁路建成将极大促进铁路沿线和全区城镇的发展。
它不仅会直接推动藏北及拉萨市城镇体系发展,随着拉萨城市规模的扩大,也会增强对周边城镇、各地市和边境口岸的辐射带动,从而间接推动全区城镇发展。
与此同时,有效预防和及时化解外来人口涌入西藏引发的新矛盾,切实搞好外来人口的管理工作是促进西藏文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生态效益重,环保投入多。
王太福说,青藏铁路的贯通将深刻改变高原居民的燃料和食物两大消费结构,这无疑有利于逐步减轻过重依赖牛羊造成的生态压力,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青藏铁路环境保护监理站负责人李耀增告诉记者,青藏铁路是目前我国环保投入最多的铁路项目,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将减到最低。
铁路中间站取暖会使用燃油锅炉或太阳能等环保型能源。
铁路沿线还设置了33处通道供野生动物迁徙穿行。
他表示,青藏铁路是一条铺在冻土上、穿越高原野生动植物家园以及亚洲大江大河源头的特殊而敏感的路,对高原环境的长远影响将持续为世界所关注。
铁路建成后,对冻土路基、植被恢复乃至铁路沿线气候和景观的变化进行长期观察监测仍然非常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