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新题型1—5(2)
2025新高考(九省联考新题型)语文模拟试卷4(学生版+解析版)
2024届新高考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四)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如今,“玩梗”成为年轻人的流行文化。
我们既要鼓励语言创新,尊重年轻人的创新表达方式,重视网络用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促进,理解流行词语无可替代的表达功能,也要高度警惕消极的玩梗文化,防范玩梗背后的传播迷思和价值取向偏差。
梗文化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质,其依赖的是将逻辑推至极致带来的荒诞,并借助于这一荒诞性去完成一次笑点的制造。
梗的诞生发展可以分为语音变异和词汇变异两大源头。
语音变异是指将各地方言或者外来语言转化成汉语中的同音字或近音字,以达到通俗易懂和生动有趣的目的。
词汇变异是指词汇的变化以某一词汇作为基础进行延伸。
梗,通过对某事或某物在不同情境的解码编码,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话语体系。
玩梗,作为年轻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其流行离不开媒介技术、符号意义、生产风格和社交隐喻的共同作用。
造梗者漫不经心地自创或者引用某些具有流行潜质的词句或场景充当梗的语料,用以表达、评论、分享,成为梗的首发角色;玩梗者受个人经历、生活经验或性格偏好的影响与造梗者的输出一拍即合,对梗进行理解、解读、定义、回应、修正、延伸和再造。
当下许多“梗”的更新速度快、包含意义多样。
由于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指向,“梗”的能指和所指都很丰富,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都存在着流动性。
大众在使用“网络流行梗”时,不会追求一个确定的意义,更多的是通过“梗”来确立自身的位置,获得群体认同和情感共鸣。
2025新高考(九省联考新题型)语文模拟试卷9(学生版+解析版)
2024届新高考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九)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4年1月5日,第40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如约而至,透骨的寒冷和暖心的激情在这一刻交汇,碰撞出充满希望的火热。
哈尔滨的冷,与生俱来。
作为我国最北边的省会城市,这里冬季漫长,动辄出现零下3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因此哈尔滨有了响亮的名号———“冰城”。
冷是阻碍,对发展构成制约。
粮食作物只能种一季,基建工程也因低温、冻土等面临重重困难。
由于室外寒冷,东北人曾有宅在家里“猫冬”的习惯。
冷也是资源,别具特色优势。
每年12月,松花江上的冰冻了,太阳岛上的雪厚了,“冰豆腐”和“大雪垛”在能工巧匠手中“华美变身”,成为美丽的冰雪胜景,吸引着不远千里络绎而来的游客大军。
以高寒为气候特质的哈尔滨,成为当下社交媒体上最热的文化符号。
这座地处北疆的东北城市,正在把制约发展的“冷”转化为吸引游客的“热”,在聚光灯下焕发无限生机。
今日的哈尔滨,寒冷不变,热度却“只增不减”,背后是这座城市深挖冰雪资源禀赋,突出地方特色文化,推出各种“有求必应”举措,从量变走向质变的主动作为。
让哈尔滨在这个冬天“走红”的,还有中外文化在哈尔滨碰撞、交融带给这片土地独特的魅力。
“东北大花”主题与火车、汽车融合,将冻梨改刀、切块、摆盘,用勺子吃烤红薯,路边新增温暖驿站,东北大汉学会“夹子音”,哈尔滨的建筑、饮食、洗浴文化以及市民的热情好客,也被大家津津乐道。
“土”与“洋”的对话与融合,使哈尔滨更添奇妙丰富的色彩。
新高考(全国卷)语文考试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
新高考(全国卷)地区语文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新高考语文考试试卷及试卷结构说明:新高考语文试卷结构: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Ⅰ:材料型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题型:分析: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在第1和第2道选择题上与之前的全国卷保持一致,都是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与判断。
第3题开始有所变化,第3题是根据文章中的某一个定义或者一个解释去推断文章之外的事物,这与之前全国卷的第3题有了很大的区别。
第4题给某一个事物下定义和第5题概括文章的行文脉络都是新题型,与过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问答相比,更加考察学生的语文功底,即阅读理解的能力和学生对全文内容的把握程度,对语文的要求提高了一个层次。
现代文阅读Ⅱ:现代诗歌阅读(16分)①*表示新题型②*表示新题型③*表示新题型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题型:分析:与现代文阅读Ⅰ相比,现代文阅读Ⅱ在6-8题的考察上与之前的全国卷类似,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与判断,对文章的赏析。
考点与过去基本保持一致,这也体现了高考试卷的平稳过渡。
第9题的考察形式又是一个创新,考察文章的行文线索,这与现代文阅读Ⅰ第5题较为类似,都是对文章的一个整体把握。
如果对文章理解的不够深入,对于这两道题的作答一定是不够理想的。
新高考对于考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要求有所提高。
这与之前相比,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更高。
只有准确的把握文章,才能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脉络。
对于只抓部分,对文章总体把握不好的同学来说这类题目解答起来可能会④*表示新题型有些困难。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20分)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题型:分析:在新高考文言文阅读部分,大部分题目与原来题型相同,考察的仍然是传记。
与原来相比,翻译题的分值减少,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⑤*表示新题型道问答题。
文言文阅读基本保持稳定,问答题的增加让文言文阅读的难度也有所增加。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写文学短评专项练习(新题型)(共四道真题模拟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写文学短评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2023新课标I卷(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给儿子陈村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
你会和时髦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
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
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
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
再没有比长江更亲切的河了。
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
你走下江堤,花一毛钱去打票,坐上渡船。
船上无疑会有许多人。
他们挑着担子,扛着被子,或许还有板车。
他们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
也许会有人和你搭话,你就老老实实说话。
他们没有坏意。
你从跳板走上岸,顺着被鞋底和脚板踩硬踩白的大路,走半个小时。
你能看到村子了。
狗总是最先跳出来的。
你可以在任何一家的门口坐下,要口水喝。
主人总是热情的,而狗却时刻警惕着。
也许会引来它的朋友们,纷纷表示出对你的兴趣。
你要沉住气。
你谢过主人,再别理狗的讹诈,去河边寻找滩船。
如果你运气好,船上只有一两个客,你就能躺在舱里,将头枕着船帮,河水拍击船底的声音顿时变得很重。
船在桨声中不紧不慢地走。
双桨“吱呀吱呀”的,古人说是“欸乃”,也对。
怎么说怎么像。
板桥就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
你沿着大埂走,右边是漕河,它连接着巢湖和长江。
河滩如没被淹,一定有放牛的。
你走过窑场就不远了。
可以问问人,谁都愿意回答你,也许还会领你走一段,把咄咄逼人的狗子赶开。
走到你的腿有点酸了,那就差不多到了。
走下大埂,沿着水渠边的路走。
你走过一座小桥,只有一条石板的桥就是进村了。
我曾写过它。
这时,你抬起头,会发觉许多眼睛在看着你。
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
儿子,你得找和你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才记得。
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
他们会说他的好话和坏话。
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
他们会告诉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
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中考必备)一、词语地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地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地方面地区别.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倒装句地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地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地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地评价是“并不见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分析一句话地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地含义.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地特征和说明文语言地特色(准确、生动).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地特定气氛、表达地感情、人物形象地特点等.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地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地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地特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地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地句子;③总结全文地句子;④起承转合地句子(如相互照应地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地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地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地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地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地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地功能、作用、特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指明语句所用地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地准确性.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一)社会环境描写地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地时代背景.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地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地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地社会现实.(二)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地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句子在文章结构上地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四)用自己地话回答问题: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用原文中地语句来回答,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地相关语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现在要考虑地就是如何将原文中地语句变成自己地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地情况;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地是疑问、设问、反问地语意未能完全明确地句子,而题目又要求做出明确表达地情况.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文段中主人公地判断:原则:必须依据本文地主题.例如:《孔乙己》——“孔乙己”.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地“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地“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地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地人物形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根据阅读短文地感受谈自己地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2、采用1+2或1+3地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地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地亲身经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八)根据短文提出地观点补充举例: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地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地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地.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九)文段中事例地概括: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十)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要注意理清文章地线索,借助文章中地过渡性地段落、句子和词语,表示时间变化地语句,表地点转换地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地先后顺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一)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地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地目地以及蕴涵在文中地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地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二)判断文段地说明中心(说明内容):答题方式: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地特征2、事理说明文:关于…………地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3、程序说明文:…………地操作或实验或制作地过程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地常用答题格式:本句用了……地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三)说明文中词语作用地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A、“××”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地……特征,能够激发读者地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B、“××”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地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词,句子地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四)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地判断:1、常考地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地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十五)说明文中地主观题及其解答: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主要题型:1、对文中地内容进行简明、准确地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地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地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地说明中心地要求)4、对文章说明地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5、对语言地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十六)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1、论点出现地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地判断,是作者看法地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地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地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地表达论点地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地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地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地观点,然后用自己地话加以概括.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要注意地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地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地句子.(十七)分析论据与论点地关系:答题方式:本文(段)地论点是……,这里所列举地……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八)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地几种论证方法地概念,了解它们之间地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十九)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地句式,提出自己地一个观点: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地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地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地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地能力.(二十)开放性阅读试题地解答: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地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地理解;3、对文中地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独到地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地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地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地延伸和课本外与内地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地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地文学典型、名句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7、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容;8、对文中地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2024年高考语文各地模考好题优选优组卷(新高考卷区)原卷版
【名校地市好题必刷·新高考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5月九省新题型精选优组卷四(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湖南A佳联考5月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这一新词汇,强调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实验室里的新技术,还需要通过新产业不断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有别干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
新质生产力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空天海洋产业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必然要求。
其主要载体是产业,核心引擎是创新。
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包括四个维度:一是新劳动者。
他不同于传统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普通技术工人,参与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是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
二是新劳动对象。
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高端智能设备,还包括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和新劳动对象。
三是新劳动工具,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设备等。
四是新型基础设施。
要适应科技创新范式变革、模式重构的新需求,统筹布局大科学装置,围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优化升级传统基础设施,完善新型基础设施。
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在于:首先,具有强大的战略引领力。
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doc
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中考必备)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一)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及分值分析
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及分值分析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及分值分析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二)有用类文本阅读(12分)4.客观题(选择题)(3分)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单项选择题(四选一)5.主观题(4分)6.主观题(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7.客观题(多项选择题)(4分)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不正确的两项。
8.主观题(4分)9.主观题(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10、11、12、13(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1415题:14.客观题(侧重于句意理解、表现手法,形式为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15.主观题。
(侧重于思想内容)(三)名句默写(5分)16.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21题。
原题内容不变。
四、写作(60分)啥叫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有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时评、书评、政论文、学术论文、杂文等;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为主;有用类文本:新闻、人物传记、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及分值分析2全国卷1语文卷试题,严格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命制,表达课程标准的精神,着重考查核心素养,考点掩盖面和试卷结构合理,技能层级比例配置恰当,难度适中。
相较往年,题型改变较大,更侧重于规律思维技能考查,更着力于引导同学关注时代进展、社会改变,更希求引领同学拓宽视野,培育人文情怀、家国情怀。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材料选自曹明德的《中国参加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把脉时代的症结。
文本在800字左右,比考试说明题型例如字数略少,阅读量有所减削。
全文采纳总分总结构,第一段和最末一段信息量不大,理解起来难度也不大,中间两段是阅读理解做题的关键。
原文虽然涉及了一些考生较为生疏的术语,但行文简明精炼,条理清楚,总体上通俗易懂,不难把握,适合高中生阅读和理解。
从考点掩盖看,依旧着重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的观点立场的技能。
高考新题型的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材料】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学迅速崛起,成为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受众,对传统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网络文学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抄袭现象严重等。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关于网络文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网络文学具有互动性,读者可以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
B. 网络文学以网络为载体,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C. 网络文学以追求商业利益为主要目的,忽视了文学的艺术价值。
D. 网络文学具有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
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网络文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A. 作品质量参差不齐B. 抄袭现象严重C. 阅读群体老龄化D. 缺乏经典作品3. 下列关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网络文学完全取代了传统文学B. 传统文学在网络文学中不再有地位C. 网络文学是传统文学的延伸和发展D.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互不干涉4. 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不属于网络文学?()A. 郭敬明B. 南派三叔C. 路遥D. 蔡骏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产生的影响?()A. 改变了文学创作的传播方式B. 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C. 提高了文学创作的门槛D. 扩大了文学读者的范围(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6. 简述网络文学的特点。
7. 分析网络文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1. C2. C3. C4. C5. C6. 网络文学的特点包括: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创作门槛低。
7. 网络文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抄袭现象严重、缺乏经典作品、过度追求商业利益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材料】《论语》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在这里阐述了学习、交友和做人的道理。
2020年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评析及答案解析
全国高考语文共有10套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套,分别为全国Ⅰ卷、全国II卷、全国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东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自主命制5套。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试题评析,专家认为,试题把握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对接课程标准,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
试卷结构稳定,设计友好,总体实现了命题高水准、试题高质量的目标要求。
培根铸魂,彰显立德树人导向2020年语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的切身体验,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临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中国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战略成果,从中发现和阐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
全国Ⅲ卷实用类阅读材料《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宋史•苏轼传》等都体现出可贵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2.关注人类未来,拓展国际视野全国Ⅱ卷作文题“携手世界,共创未来”将学生带入全球抗疫的进程之中,引导学生从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入手,思考人类的危机应对之道,进而思考人类的发展未来,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前瞻性,感受青年在危机情境下的责任与担当,要求学生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采,发出中国声音。
北京卷作文“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组合05 现代诗歌+文言文+作文(原卷版)-2020年新高考山东语文新题型组合训练
组合05 现代诗歌+文言文+作文板块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壮士心臧克家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
突然睁大眼睛,战鼓在催他,(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跨出门来,星斗恰似当年,铁衣上响着塞北的朔风。
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从此不见壮士归来,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
(注)这首诗作于1934年1月11日,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社会正处于日军践踏华北,窥视中原的危急关头。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一位壮士寄寓于江边的一个寺庵,从淹留中奋起,决然上马杀敌的故事,壮士就是爱国志士的缩影。
B.“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主要突出壮士的孤独;“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说尽岁月的蹉跎和英雄迟暮的感慨。
C.“星斗恰似当年”一句,涵盖了很大的时间跨度,包容了丰富的故事,可以想见壮士当年的英勇无畏与艰辛。
D.壮士从梦境中冲向战场,义无反顾,执着地为理想信念而战,充满了英雄壮气,也暗喻了诗人的渴盼之情。
6.B【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中,B项,“主要突出壮士的孤独”错误,“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表现壮士的身份。
所以选B项。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既交代地点又说明时间。
“和”在这里是动词,简洁如画的一句诗渲染了一种寂寥的氛围。
B.“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梦能开花,诗人想象奇特瑰丽,慧心独具,一点不落俗套,字里行间,沸腾着诗情。
高考新题型现代文阅读Ⅱ“如何写文学短评“” 课件
例文展示
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
音乐本是无形之物,很难用语言文字直接描写。因为它那飘忽即逝的音响、旋律,是很
不容易被捕捉和表现的。其中所含的“幽愁暗恨”更是十分抽象、难以言传的。诗人白居
易平日深厚的音乐修养和驾驭语言艺术的厚实功力,使他笔下生花,成功地写出了琵琶演奏
的精彩片段。在白居易的笔下,那复杂多变的琵【中琶声,被描绘得层次丰富、音色分明。
例题探究1《废墟上的菜 地》
是土地,是劳动,成就了她。 现在,和母亲一起种菜的有不少人,元元的奶奶,胡小功的奶奶,丁家枫的外公, 他们像蜗居在春日荨麻叶片下的虫子,在蒿草丛生的废墟上自得其乐。他们是废墟 上的首批种地人,都来自外地,住在这整体功能颇为完善的小区里,帮着带孙辈。 他们此生也许未曾想到自己会住在洁净明亮的高楼里,把心神分给不同的地方,一 面记挂着老家的房子、院落、老伴甚至一条狗,一面在城里过着逼仄但又无法摆脱 的生活。 夜幕将临时,他们常聚集在楼下说话。或站或坐,说话。有时,她们还会把自己 种的菜拿来跟大家分享,一把豌豆、两棵生菜或几根蒜,这或许能让彼此产生回到 乡下的短暂错觉。谈起种地经验,他们有抑制不住的热情,聊着聊着,时间就过去 了。黑夜漫长,来自菜地的那点荣光,好像可以帮她们驱散寂寥与不安。偶尔,附 近传来挖掘机的轰鸣,她们还会仔细甄别,听那声响是否来自废墟……
白天,她窝在家里,时光泌出漫长的丝,将她束缚。有时她从卧室踱到客厅,又从客厅挪到阳台,像在寻
找什么,默默地。她常看的电视节目是我们省台的玩水冲关,偶尔换到新闻频道,她总是对我说:电视里讲
的,听不懂。她简洁的言辞后跟着长长的叹息。我给她买的智能手机,她不会使用,最后闲置在书架上。
有时,她会打开门,随后又将其关闭,她感到就算出门了,她也无地可去。后来,孩子入了幼儿园,母亲
2023高考语文全题型满分答题套路(新高考地区)
2023高考语文全题型满分答题套路(新高考地区)时间参考分配:阅读题70分(70分钟);表达题80分(语言运用20分钟,作文55分钟)。
全卷检查5分钟。
古人云:“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我们了解套路,就是为了将来走出套路。
没有套路,走不了;只有套路,走不远。
Part 1现代文阅读1(信息类文本阅读):(1-5题,17分,力争14分以上)一种概念、两种心态、六个步骤1.树立一种概念虽然高考试题中的社科论述类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思想容量大,有的文章专业性很强,但毕竟考查的是阅读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信息类文本阅读试题时,要牢固树立“答案就在原文中”的观念。
如“理解重要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中的“文中”即指具体的语境,有两种含义:一是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一是指具体词句的上下文。
即使“推断和想象”试题的答案也同样在原文中。
2.具备两种心态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
只有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
一定要认真仔细。
信息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往往在极细微处做文章。
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万要不得的。
当然,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找不到与选项“酷似”的句子,但我们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句子,由这个相关的句子去作出推断,从而判定选项的正误。
3.明确六个步骤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比(干扰项)、排、选六步法来进行解题。
(1) 读(圈点勾画)——读原文,读题干,读题肢读是重要的一步,只有读懂了文章才有可能准确地筛选信息,找出正确答案,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划读原文找“概念”,将以下一些重要信息标示出来: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
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新高考(全国卷)语文考试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
新高考(全国卷)地区语文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新高考语文考试试卷及试卷结构说明:新高考语文试卷结构: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Ⅰ:材料型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题型:分析: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在第1和第2道选择题上与之前的全国卷保持一致,都是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与判断。
第3题开始有所变化,第3题是根据文章中的某一个定义或者一个解释去推断文章之外的事物,这与之前全国卷的第3题有了很大的区别。
第4题给某一个事物下定义和第5题概括文章的行文脉络都是新题型,与过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问答相比,更加考察学生的语文功底,即阅读理解的能力和学生对全文内容的把握程度,对语文的要求提高了一个层次。
现代文阅读Ⅱ:现代诗歌阅读(16分)①*表示新题型②*表示新题型③*表示新题型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题型:分析:与现代文阅读Ⅰ相比,现代文阅读Ⅱ在6-8题的考察上与之前的全国卷类似,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与判断,对文章的赏析。
考点与过去基本保持一致,这也体现了高考试卷的平稳过渡。
第9题的考察形式又是一个创新,考察文章的行文线索,这与现代文阅读Ⅰ第5题较为类似,都是对文章的一个整体把握。
如果对文章理解的不够深入,对于这两道题的作答一定是不够理想的。
新高考对于考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要求有所提高。
这与之前相比,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更高。
只有准确的把握文章,才能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脉络。
对于只抓部分,对文章总体把握不好的同学来说这类题目解答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20分)④*表示新题型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题型:分析:在新高考文言文阅读部分,大部分题目与原来题型相同,考察的仍然是传记。
与原来相比,翻译题的分值减少,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道问答题。
文言文阅读基本保持稳定,问答题的增加让文言文阅读的难度也有所增加。
2024年高考语文新题型
2024年高考语文新题型
2024年高考语文新题型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1. 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文本,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并准确回答相关问题。
2. 作文题:作文题可能会出现一些新题型,例如:给定一段材料,要求考生写一篇论述文或议论文;或者给定一个话题,要求考生写一篇记叙文或散文。
3.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可能包括一些新题型,例如:给定一段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或者给定一篇文章,要求考生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
4. 语言运用:语言运用可能包括一些新题型,例如:给定一段对话,要求考生分析对话中的语言表达和用词;或者给定一段文字,要求考生修改其中的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可能的新题型,具体的高考语文题型还需要以考试大纲为准。
同时,考生在备考时应该注重全面复习,掌握各种题型的基本解题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 息。 B.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 梦幻色彩 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 的主旨。 D.材料三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B.《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风、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C.《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 D.《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 想像。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 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5.请结合材料三,概述《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主要特点。
《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风、红玉、麝 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照凤先意承志、博取 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转;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 势猛气锐(2B)。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 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1A),这是 无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 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 的素质(1B),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 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 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
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1C)
第一层(4 分),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 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
费曹公十年辛苦(2C)。
第二层(4 分)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国 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 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4 引用论证)。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 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 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 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 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 伤心…(4 对比论证)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売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 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披乱反 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礼,而非道德, 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 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 不同人眼中写出(5①)。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 女角度;刘迷姥进大观国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 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1D列举事例)。这是作 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 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5 ②)。《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 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5③),他(或她)和 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材料一:《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 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 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 国府回来”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 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 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2A),ト世人夫妇的鄙吝和 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 (2B)。“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 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 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 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 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 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1A)
第三层(4 分)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 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 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 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売的“礼”反据 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 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 欢作乐(4 举例论证)。而宝玉形象是对 “仁”“礼”平衡的一次披乱反正。有人说《红楼 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 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礼,而非道德, 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一层,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 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国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 “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 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 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 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迷姥进大观国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 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 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 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オ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 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 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 “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无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 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 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 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
,经学家见
《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 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1C众多说法),此现象实属正常。 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
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4 比喻论证)。 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4 总)”。
第四层(4 分)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 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 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 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 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 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 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 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 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2D)、而这或 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