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一堂数学课才算是一节好课

合集下载

一节好的数学课的标准

一节好的数学课的标准

一节好的数学课的标准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课程。

那么,什么样的数学课才能算是一节好的数学课呢?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氛围三个方面来探讨一节好的数学课的标准。

首先,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有丰富的教学内容。

数学是一门严谨且富有逻辑性的学科,因此教学内容应该既有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拓展和延伸。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得学生既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学内容还应该贴近生活,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其次,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但这种教学方法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最后,一节好的数学课还应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教师应该注重营造轻松、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勇于提出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具备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教学氛围。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才能在数学课堂上得到全面的提高,培养出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能力。

希望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打造一流的数学课堂。

一堂好的数学课的标准

一堂好的数学课的标准

一堂好的数学课的标准
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看来,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标准。

首先,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上的厌倦和抵触情绪。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教师应该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最后,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数学问题往往需要学生们共同讨论和合作解决,教师应该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什么样的数学课是一节好课(5篇)

什么样的数学课是一节好课(5篇)

什么样的数学课是一节好课(5篇)第一篇:什么样的数学课是一节好课什么样的数学课是一节好课?首先是学生的状态,一节课中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充分说明了学生的学科热情之高、兴趣之浓,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了数学学习中去,学生的思维活跃而深刻。

试想,如果我们的课堂上学生都有这样的状态,何愁学生不喜欢数学?何愁学生学不会?其次是教师心中有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

在课堂上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跟学生一起研究问题而不是在给学生“讲课”,更不是一般意义公开课上的“表演”,这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最期望的一种状态。

最后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教材,用联系的眼光处理教材,让学生不仅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是课程标准突出强调的“四基”中新增的两基,充分说明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这样的课堂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小学数学“数学课没有数学味”的问题。

第二篇:如何评好一节数学课如何评好一节数学课【摘要】听课、评课是学校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最重要的教研活动之一,它立足于学校,一切为了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是“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

“重听轻评,敷衍了事、平淡肤浅、面面俱到、参与面窄”的评课已经不能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取而代之,就是以平和的心态,本着学习和帮助、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态度进行听课和评课,使听评课活动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使授课者与听课评课者通过交流与碰撞达成共赢。

【关键词】数学教学;评课;教学思路每位教师从工作的第一天起就遇到听课评课,首先是其他教师听评自己的课,后面更多的是自己参与评其他教师的课。

学校每年都会要求每位教师听评十多节课。

例如我们学校在学校计划中就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听课二十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没考核之前的听课数量必须为四十节。

初中数学“好课”标准

初中数学“好课”标准

初中数学“好课”标准
一、好的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扎实
1、初步的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

即“学会”,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2、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

即“会学”,引领学生感受和体验知识建构的过程。

3、再发展一步,使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即“乐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把学习数学作为一种幸福的追求。

二、好的课应该是有效的课——充实
1.适合的就是有效的
2.参与度高的就是有效的。

一看学生的参与情况。

二看学生学习过程的交流情况。

三看学生的智力活动情况。

四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五看学生获得的发展情况。

三、好的课应该是生成的课——丰实
1、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要留下空间;
2、要在内容上有意让学生去生成;
3、要在关键处有意“误导”学生去生成;
4、要重视课堂学生突发资源的生成。

四、好的课应该处在常态之中——真实
1、公开课应该成为研究课;
2、公开课应该是日常的课;
3、追求真实就有遗憾,有遗憾就会有发展。

什么样的数学课是好的数学课

什么样的数学课是好的数学课

什么样的数学课是好的数学课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对课的评价、对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也没固定的标准。

况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好课”会有不同的理解。

下面我来谈谈我对一堂“好课”的理解。

1、好的数学课是学生感兴趣的课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喜欢学习数学和在数学上取得成就的往往是从对数学的兴趣开始的,而学不好数学,或不想再学数学的人,往往是从对数学失去兴趣开始的。

有人说数学是抽象的,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去学数学。

作为数学教师,要想真正把学生领进数学的殿堂,就必须使学生对数学变得有趣。

2、好的数学课不避讳出现差错
常常看到一些上的十分顺利的课,老师讲的准确无误,每个学生都对答如流。

真佩服上课的老师和学生,把一节课演绎的那么完美无缺。

然而,既然学生都会了,老师为什么还要教呢?学生在课堂上没有问题,没有矛盾,老师的价值又如何体现呢?因此,那些近乎完美的课不见得是好课,甚至是淡而无味的课。

而真正有味道的却是那些有差错的课。

有的课因错而精彩。

老师和学生共同面对这些差错,从差错中悟出道理,有所收获,使一节课变的有味道。

心理学中的“试误”、“最近发展区”的学说,也为这样的有差错的课提供了理论诠释。

3、好的数学课是引发人思考的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学习需要思考。

好的数学课要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展,跳起来摘桃子,才更有味道。

4、好的数学课要体现数学的本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数学的学习需要对大量事实进行归纳、概括、总结。

数学教学需要揭示数学的本质,形成数学思想方法。

一节数学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节数学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节数学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一节数学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一.关注学生,面向全体。

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

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二.关注过程,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引自《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芦咏莉博士在谈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个话题时说:“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

”因此,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

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奥苏贝尔称之为“先行组织者”),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提高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的可利用性;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维果茨基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应突出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比较中发现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一节好数学课的标准有哪些

一节好数学课的标准有哪些

一节好数学课的标准有哪些
什么是一节好的数学课呢?一节好的数学课不是看老师讲得多精彩,而是看学生是否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是否主动、生动、快乐、有效,一堂好的数学课至少应具备以下几点:
(1)学生的课。

学生主动参与,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质疑答惑,互帮互助,体现了独学,对学,群学。

(2)动静结合的课。

学生身心全动起来。

(3)展示的课堂。

大展示与小展示相结合。

(4)尊重流程的课。

三流程:自学展示反馈。

(5)师生相生的课。

形成兵教兵兵教官,互帮互助。

(6)情感的课。

学生快乐地学习,使生活变美好。

学生在这种民主,和谐,平等,宽松的课堂上获得了尊重,获得了赏识,获得了知识,学会了对别人尊重和赏识,学会了做人和做事,这样的课才能算是一节好的数学课!。

一堂好数学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数学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数学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

一堂好课的评价主体是学生。

课上得好不好,归根到底应该由学生来评价。

应把学生的反应当作评价的重要砝码,这样才能给教师以相对广阔的个性展示空间。

学生认为爱听或不听会后悔的课就是好课。

这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教师讲课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引起兴趣,学生爱听。

另一方面教师讲得的课注重实际应用,紧扣考纲,学生感到听了就会考好。

让学生对自己的课有好的评价,就得十分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把差异作为教学资源而非障碍,通过差异这个活动的前提,促进生生、师生交流和最大面的交流,调动了学生的参与。

为各层次的学生涉及针对性的问题,使其略微不适应,使其落入陷一堂好课应引领学生学习生活中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老师应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因为生阱,进而在教师建议下,自己主动走出陷阱的道路,求得适应,获得成功。

让学生对自己的课有好的评价,就应当更加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进一步注重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旧问题的解决到新问题的诞生,必将激励着学生锲而不舍地走向新的探索的征程,获得成功的喜悦。

你认为怎样的一节数学课是好的数学课,应该从哪几方面评价一节数学课?请结合案例说明

你认为怎样的一节数学课是好的数学课,应该从哪几方面评价一节数学课?请结合案例说明

题目:你认为怎样的一节数学课是好的数学课,应该从哪几方面评价一节数学课?请结合案例说明答案:评课是教学研究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通过评课找出授课教师课堂教学中成功与不足,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评价一堂数学课: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

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

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

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

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2、看课堂结构安排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

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

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

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

什么是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怎样的一堂数学课才算是一节好课

怎样的一堂数学课才算是一节好课

怎样的一堂数学课才算是一节好课对于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了阐述。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课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

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

因此,我是反对借班上课的,而且要淡化公开课的意识,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中,大家不提“公开课”这个词,现在又强调,上研究课时,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教师尽量要做到旁若无人,因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上给听课的人听的。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

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上好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

我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

但很多的公开课,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也没有问题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

一节好数学课的标准

一节好数学课的标准

一节好数学课的标准数学课一般按教学任务分为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和活动课四类。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以为一节好课应该:一.体现几个教学要求1. 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

事实上,数学的每一个概念在其发展的长河中是如何被提出,发现的,是如何被抽象概括的,是如何被猜测,判断的……在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中,都蕴含着其丰富的思维因素与价值,只有揭示知识发生过程,才能更深刻地认识概念,才能理解它本身的价值,才能扎实地掌握"基础",才能充分体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2. 重视知识的发展深化过程.知识的发展,深化过程是知识形成过程中最精彩最关键的一环。

要对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发现,提出,概括,推证过程,即做出通俗的解释,又做出本质的揭示,阐明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指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对知识的纵向联系,给予发展的,系统的解释;对知识内部的横向联系,给予广泛的解释,只有这种动态的剖析与论述,才能在学生头脑中织成知识的经纬与网络,才能垒起知识的框架与结构;才能把知识点串联成发展线,发展线编成结构网。

知识的发展,深化过程是教学过程的主干,它是知识的发生过程,应用过程水乳交融,协同作用。

3. 着眼知识的应用过程. 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在发生,发展中认识真理,在应用过程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数学教育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知识,方法,思想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给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副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心肠。

二. 体现几个教学理念1. 引入新知识的一个重要原则--由自然到必然。

苏联著名数学家A.R.辛钦,在其《数学分析简明教程》的序言里有这样一段话?我想尽力做到在引进新概念,新理论时,学生先有准备,能尽可能地看到这些新概念,新理论的引进是很自然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

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1

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1

4、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
二是更新关于教学的观念。 主要包括: 1、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3、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 三是更新关于教师作用的观念。
手段新——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直线和射线是小学数学中两个很抽象的概念,学 生很难理解。过去只能用语言的形象描述或借助生 活中的现象作比喻式解说,学生总是想象不出直线 和射线中“无限长”的含义。为此,教学时我设计 了两组抽拉片,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向一 端延伸,成为一条亮线。教师慢慢抽拉,亮线越来 越长。教师一边抽拉,一边叙述“像这样无止境地 抽拉下去,亮线将无止境地延长。”借助这样动态 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 讲直线时,教师将双向抽拉片向两个方向抽拉,帮 助学生想象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的情景。因为整个 演示的过程学生看得清楚,所以教学效果很好。
“新”
1.理念新——即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2.思路新——即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 3.手段新——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理念新——即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的更新主要涉及:一是更新关于学生的观念。 主要包括1、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数学; 2、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 3、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
3.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玩具店” 的游戏。教师将5件小动物玩具剪纸贴在黑板上,宣布每件玩具 的价钱和购买要求(钱要不多不少),教师做售货员,学生为 顾客,进行购买活动。这一游戏,把认识与使用人民币紧密结 合起来,购买活动热烈有趣,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了高潮。在 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 力。

对于什么是一堂好数学课的理解

对于什么是一堂好数学课的理解

对于什么是一堂好数学课的理解对于什么是一堂好数学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思考的角度不同,衡量的标准不同,答案都可能是不同的。

在我看来,好的一节数学课,应该具备以下三点:
1.生本。

现代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以生为本的理念。

学生要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和主体,教师要退居二线,做引导者、合作者。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衡量。

(1)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起点和基础,依托学生的经验、困难去设计。

(2)教学活动要有效,无论是四人小组活动还是平时的其他交流等活动,都要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m..,要让学生能学到知识,有所收获。

课业负担少。

(3)看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要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有较高的积极性,让人人都能有不同的发展。

(4)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例如数学上的审题的习惯。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强化和培养的。

2.开放。

少一些教师的讲授,多一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整个课堂更开放、灵动一些,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

课堂上多问一些有不一样的吗?数学上加强观察比较: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有没有其它方法?。

3.个性。

一节好课肯定是有一定的风格的,不管是朴实的,还是幽默的。

这样的课堂也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以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风格。

比如数学特级教师徐长青的教学就很幽默,学生在玩中学得很轻松,很开心。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学习。

一节好数学课的标准有哪些

一节好数学课的标准有哪些

一节好数学课的标准有哪些
什么是一节好的数学课呢?一节好的数学课不是看老师讲得多精彩,而是看学生是否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是否主动、生动、快乐、有效,一堂好的数学课至少应具备以下几点:
(1)学生的课。

学生主动参与,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质疑答惑,互帮互助,体现了独学,对学,群学。

(2)动静结合的课。

学生身心全动起来。

(3)展示的课堂。

大展示与小展示相结合。

(4)尊重流程的课。

三流程:自学展示反馈。

(5)师生相生的课。

形成兵教兵兵教官,互帮互助。

(6)情感的课。

学生快乐地学习,使生活变美好。

学生在这种民主,和谐,平等,宽松的课堂上获得了尊重,获得了赏识,获得了知识,学会了对别人尊重和赏识,学会了做人和做事,这样的课才能算是一节好的数学课!。

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数学)

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数学)

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数学)怎样才算一节好的数学课呢?这是我们一线的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研究什么是一节好课,目的是提高我们的教学专业水平。

对于一节好课的标准,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认识,因而对一堂课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特定的历史时期,一堂好课还是有一些基本要求和基本标准的。

这个标准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认为基本的标准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1.明确基础目标。

即教材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的目标;2.明确体验目标。

即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态度端正带来的收获,领悟找到方法的乐趣,体验获得成功喜悦,提升价值观目标;好的课堂教学应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或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到课堂生活的乐趣和愉悦。

3.明确提高目标。

主要表现为学生主体性发展。

主体性是学生作为认识、实践和自身发展主体的本质属性,是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根本特征。

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方面。

教材的目标能清楚地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之中。

使全体学生在这节课上应有不同的表现和发展。

在不同的基础上有进步。

二、教学内容合理。

1.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学生学习的重点和学习的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结构。

2.教学内容具有挑战性,要有一定的难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3.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要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想一想,做一做,讲一讲。

三、教学策略科学。

1.选择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

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智发展特点。

积极性有各种表现,有外显的、有内含的,外线的如积极发言、参入活动等,内涵的主要指精神、神情地投入,思维的投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的一堂数学课才算是一节好课谈“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作者:叶澜来源:教育在线在主题为“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的教育论坛上,作为三位主论者之一的叶澜教授率先作了论述。

叶教授从当前课程教材的改革所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出发,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了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思考与实践的体会。

她结合了“新基础教育”八年的实践探索,对于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了阐述。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课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

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

因此,我是反对借班上课的,而且要淡化公开课的意识,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中,大家不提“公开课”这个词,现在又强调,上研究课时,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教师尽量要做到旁若无人,因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上给听课的人听的。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

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上好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

我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

但很多的公开课,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也没有问题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

直面课堂教学中的“流行病”直面课堂教学中的“流行病”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进行了许多教学的实践探索。

然而,由于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和体悟的层面不同,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值得警惕的"流行病"。

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进行了许多教学的实践探索。

然而,由于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和体悟的层面不同,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值得警惕的"流行病",分述如下:滥用课件课件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适当运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

然而,在新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不用课件就不足以体现出新来:课题用课件播放,重要知识点和其他重要信息用课件播放,教学过程用课件展示,作业、训练题在课件中显示,甚至训练、推演的结果也在课件中演示,等等。

还有的课件用艳丽的色彩刺激学生的眼球,师生互动退居次要地位。

一堂课中,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课件的演示上,文本研读淡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冲淡了,学生的思维、情感活动被压抑了,师生、生生对话消退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了。

表演做秀唱歌、表演话剧(戏剧、小品)、配乐朗诵、法庭辩论形式用好了,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审美与探究,从而获得自己所需的人生知识和经验储备。

而大量教学现实中,教师设计活动却是为装潢门面。

或为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或为以新奇的形式取悦现场听课的教师等,活动已经脱离文本和正常的教学内容,成为课堂教学的"游离成分"。

尽管师生、生生之间都积极参与活动,而且"闹"得热火朝天,课堂气氛炽热,最终也是一出没有任何意义的"闹剧",因为它偏离了课堂教学的目标。

分组讨论无实效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

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并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解决问题。

而许多老师的教学实践却违背了这一精神:老师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都有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讨论的意见要点),于是学生热热闹闹了一阵子后(其中发言的往往是少数人),各组记录员开始分别表达意见;最后是教师统一大家的认识。

这样做的结果,许多时候都是小组讨论代替了个体的独立思考。

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就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讨论就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

笔者曾观摩了一些全国性的语文教学大比武活动,参赛选手共上了14节课,其中有11节课都采用了分组讨论的形式,而且,大都用得非常不适宜。

可见,从一定意义说,不适宜的分组讨论已经成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流弊"。

满堂发问新课程的课堂中,满堂问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以为多问就体现出了新的理念。

学生被教师纷繁芜杂的"问"搞得迷迷瞪瞪、晕头转向。

笔者曾统计过,某个老师上公开课从开始一直"问"到底,总共设计了60多个"问",课堂被"问"得乱七八糟。

我们并不反对教师提问,问题是"问"得是否适宜,是否科学、是否有重点和层次性,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问"得多少虽不能以次数的多寡论,但总有一个适度问题,同时还要分出"主问"和"次问"。

滥用赏识赏识教育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独立思考并形成个性化结论。

然而,有些教师却滥用赏识教育,一堂课中,常挂在教师嘴边的就是"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将来就是中国的托尔斯泰"、"这个学生将来的成就要超过牛顿",等等。

有个学生亲口告诉我,他在老师的观摩课中,共得了三十多个"你真棒"。

不错,新课程提倡学生追求思维的创新,个性化的独特体验和发现,然而,一些老师却曲解了这一理念,对学生的所有认识和见解,甚至是完全错误的结论,也完全持肯定的态度,并且大加赞誉。

这样做,一方面显得老师的"赞誉"用得太滥,也很虚伪,很容易被学生识破,不能对学生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容易给学生以误导,使其难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难以发现自己思路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心态,最终会严重影响其学业的发展。

满堂游动作为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反动,在新课程下,教师都能主动走下讲台,在来回游动状态中开展课堂教学,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老师的做法也值得关注:一堂课中,教师几乎不登讲台,而在台下不停地来回穿插游动,前后左右方向莫辨,其中还伴随着大量的动作和表情,使学生的眼球不得不随着老师,精力很难集中。

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老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讲台,但是,讲台是学生学习最容易关注、最易于聚集精力的地方,关键问题、难点问题,教师最好还是站在讲台讲效果更理想。

台下"游动"也是必要的,游动能真正组织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高质量地开展教学活动。

放任自流我们观摩了很多新课改的公开课、优质课,发现一部分老师的教学好像没有成熟的教学设计,课程目标不清楚,课堂教学层次不清晰,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和对话、讨论缺乏明确的话题,课堂时间没有明确划分,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也没有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和控制,全由学生的兴趣牵引。

最后,又没有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总体归纳和评价,就在下课的铃声响后匆匆结束。

一堂课到底完成了怎样的教学目标不清楚,学生到底有哪些收获不清楚,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不知道。

有些教师认为,这样做才是新课改的原生状态。

不错,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的开放性,重视课堂教学的原生状态的构建,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地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但是,教师的点拨、疏导、总体构思和总体控制也是不可或缺的,否则,教学就会变成放任自流死守预案新课改提倡的是教师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根据自身的特点、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的价值,科学地设计课程目标,艺术地准备教学预案。

从预案出发,又不死守预案,依据预案,又能灵活地运用预案。

而一部分教师的教学并非如此,上课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完全依据自己准备好的预案进行教学,对学生提出的真实的、有价值的问题置之不理,或胡乱敷衍一番,对学生的个人见解和有创意的认识随意否定,使学生完全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走,不能有任何逾越。

有些公开课,教师还要让学生反复地预演,甚至"台词"都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内容记熟。

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不复存在,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动态过程消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样性和独特性难以再现,学生富有创意的思维无法"闪现",学生只有机械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装腔作势矫揉造作、机械模仿、滑稽表演、故作深沉等现象在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上也不少见。

这种缺乏课堂的本真性和自然性的课,只能让人忍俊不禁。

尤其一些老师故意用装饰出来的声调和拖腔,已经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

这种装腔作势的教学状态,只能异化、扭曲新课程的精神和课堂教学的本来面目,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效益低下课堂教学如何追求单位时间内的最高价值?在这点上,很多教师也已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而大量教学现实表明,高投入、低效益的问题确实非常突出:本来设计好的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只能完成1/2或2/3;分析每一个教学时间单位,存在教学强度不够,教师组织的一些教学活动,有些是无效劳动,几乎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大,对某些知识点的讲解、引导,分配时间过多,耗费师生精力过大,整个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和信息传递量较少等现象。

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推荐理由:文中作者从当前课程教材的改革所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出发,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了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思考与实践的体会。

结合了“新基础教育”八年的实践探索,对于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作了详细地阐述。

对我们教学很有指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