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说课课件
像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 形、圆等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是平 面图形
返回
3.下列几种图形:①长方形;②梯形;③正方体; ④圆柱;⑤圆锥.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 B )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③⑤; D.④⑤
返回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
1、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和热情,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敢 于面对困难挑战困难的精神。
返回
三、学法教法分析
1、学法: 探究学习:在实际生活的背景中探索学习; 合作学习:在实践合作中交流学习。 2、教法: 情景式教学:在丰富的图形素材中引导学习; 合作式教学: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学习; 开放式教学:在开放的教学中升华学习。
给我最大快乐的
不是已懂的知识
而是不断的学习 ----高斯
返回
观察下列实物,从整体上看它们的形状是什么?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圆
圆锥
归纳: 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 统称为几何图形.
返回
1、请你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接起来.
返回
诸如:正方体、长方体、球、圆锥、圆柱等 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我们称 之为立体图形。
返回
六、板书设计
1、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由数学王子——高斯的一句话得出即将进入的内 容——图形的世界,然后师生共同欣赏多姿多彩的 图片,教师从旁引导:在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里蕴 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这些几何图形里有大量的立 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引出课题)
2、 ①观察体验,获取新知 观察几组实物并把它们抽象成学生熟悉的图形, 以此得出几何图形的概念。 练习设计1 ②小组活动,得出新知 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并分类1,分类2,分类3。 得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 练习设计2 ③思考并得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练习设计3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说课稿.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说课稿.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在小学阶段已有了感性认识,本课时以现实背景为素材,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能由实物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本节课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第一课时,需要在情感上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了一些简单且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棱形、正方体、长方体等,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也会接触到很多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所以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容易接受理解,且能举一反三。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基本特性,并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能由实物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观察、抽象、归纳、概括、判断等思维能力以及分类的数学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简单几何图形的识别与分类难点:1、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及常见几何体的分类;2、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1. 同学们,现实世界中有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图形。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一、背景分析本节课是在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的第一课时,它包含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两部分内容。
学生在小学已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因此这节课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对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进行新的认识。
1、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教学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
从而引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使学生感受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教学重点:认识几何图形,识别简单的三视图,发展几何直觉。
2、学生情况分析目前我们面对的群体都是刚从小学升至七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不是很统一,虽然他们在小学就已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但这些都是处在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阶段,因此这节课可以使他们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把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对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学习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三视图。
二、教学目标设计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使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教育。
因此根据本节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班级学生的现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技能: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体验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画三视图,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数学思考: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
3.解决问题:能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能把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
4.情感态度: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堂结构设计设计好一堂课就象量体裁衣,教学内容是面料,教学方法就是款式,只有适合才是最好。
因此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点,这节课的课堂结构是:层层导入、环环相扣。
并且通过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结合观看课件展示充分进行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等数学方法,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1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1 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1第1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对它们的特点和区别认识不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以及如何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黑板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关注它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立体图形是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平面图形是有边和角的图形,如三角形、矩形等。
(3)教师展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从而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3.巩固新知:(1)教师发放实物模型,让学生触摸和观察,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8篇_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8篇_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本节课共分3个课时,我选的内容是第3课时,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理念人们生活的空间存在着大量的图形,而空间观念的建立需要学生去积极观察和思考。
在教学中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主的探究,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思考,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谨记:让学生经历了什么?感悟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不能牵着学生走,应创设有数学思维含量的活动,让学生成课堂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而数学课上的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尝试,推理,思考,创新,用数学内在的美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探究热情。
2.教学目标及要求由于本节课在几何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着眼与学生今后的发展,我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直棱柱和圆锥的平面展开图的特点,并能根据平面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图形,进而体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展开,折叠等活动,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其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建立初步空间观念。
通过观察、类比推断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发展形象思维,培养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实践和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热情,培养探究意识3.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正方体及其平面展开(2)难点:根据平面展开图来判断和制作立体图形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为重要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种空间变化,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对六年级过渡教材的学习,对数学学习兴趣较高,但还依赖与丰富的实际背景。
能够进行有效的课堂合作和交流。
但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具备基本的观察和对比分析的能力,可以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教学时要注意:创设能激发兴趣的情境,设置合理的活动层次,把学生引入真正的数学思考中,激发对几何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1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掌握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及特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点、线、面、体”等概念区分不清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及特性,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及特性,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魔方、篮球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2.知识讲解:讲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定义、特性,并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例题解析: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5.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说课稿范文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说课稿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来自剑声中学,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说教材首先是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它包含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两部分内容。
学生在小学已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因此这节课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对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进行新的认识。
可以说此课为学生学习初中“图形与几何”拉开序幕,有着“奠基”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生活中以实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过程与方法: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多姿多彩的图形,激发对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兴趣。
通过生生、师生间的`交流活动,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同时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几何直觉,初步探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正确描述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能对基本几何体进行分类。
四、说教法和学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本课我将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进行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等数学方法,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为此,在本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和激励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学习。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库尔勒市五中:徐江英我说课的题目是“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本节课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课主要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引出立体图形的概念,再进一步研究由立体图形展开为平面图形以及由平面图形还原为立体图形的问题,让学生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为学生今后的立体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技能:了解正方体、圆锥等简单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根据展开图初步判断和还原立体图形。
过程方法:在探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过程中,发展几何直觉,能将较简单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进行转化。
情感态度: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由于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将“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作为七年级的学段目标,要求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所以我将“棱柱、圆锥、正方体等简单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针对初中学生的空间感特别是空间想象能力还较差的思维特点,我将“根据展开平面图想象和还原立体图形”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采取“自主探究、引导发现、直观演示”的教学手段,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下面,我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找一找”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回顾所学立体图形与实际图形的对应关系,从生活实际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的道理,也为下面的新定义做好了铺垫。
这是本节课的两个新定义:棱柱和棱锥,棱柱的关键词是:底面是多边形,侧面是长方形;棱锥的关键词是:底面是多边形,侧面是三角形;图片上的棱柱和棱锥我们分别称之为三棱柱和四棱锥。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数学课件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课题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第四章第一节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四个方面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是学生继小学学过的简单图形之后,进入初中阶段刚接触的几何知识, 是学生迈入几何殿堂的第一步,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必要储备,涉及到转化和类比等数学思想.本节课的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目标分析基于对本节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制定了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知识目标:①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②探索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能把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②经历观察类比转化、动手操作等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挑战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能把简单的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
二、学法教法分析:本节课我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交流、反思等活动,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学法:探究学习:在实际生活的背景中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在实践合作中交流学习。
教法:情景式教学:在丰富的图形素材中引导学习;合作式教学: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学习;开放式教学:在开放的教学中升华学习。
三、教学过程结合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节课分为五个教学环节:情景引入,激发兴趣——观察体验,获取新知——共同学习,应用新知——归纳概括,总结反思——巩固训练,布置作业,以期在多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完成教学任务。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26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说课稿说课课题:《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出处:本节课内容选自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地位:图形与平面图形,在小学阶段已有了感性认识,本课时以现实背景为素材,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对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进行新的认识,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能由实物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作用:可以说此课为学生学习初中“图形与几何”拉开序幕,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有着“承上启下”和“奠基”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了一些简单且常见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棱形、正方体、长方体等,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也会接触到很多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所以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容易接受理解,且能举一反三。
(三):学习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①、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②、认识并且正确的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③、正确的把立体图形进行分类。
2:数学思考①建立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②在参与观察,猜想等实践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
3.问题解决:①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②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情感与态度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目标说明: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时时有生活,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的概念及其相互的练习,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识别简单的几何体。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课件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课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掌握立体图形的种类及其特征•掌握平面图形的种类及其特征能力目标•能够辨认和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能够描述和比较不同图形的特征和属性•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和联系•不同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属性教学难点•综合运用不同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引入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例子,激发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例如,教师可以找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2. 知识讲解(15分钟)•立体图形的概念:立体图形是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图形,例如立方体、圆柱体等。
•平面图形的概念:平面图形是只有长度和宽度,而没有高度的图形,例如正方形、圆形等。
•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属性:例如,立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个正方形。
球体则没有面,只有一个曲面等。
•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属性:例如,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3. 教学练习(30分钟)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练习:•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找寻所在教室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并写出其特征和属性。
•设计一组题目,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不同图形的特征和属性是否正确。
•给学生一些立体图形的展示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找出每个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4. 拓展应用(20分钟)教师在本节课的最后部分,可以设计一些拓展应用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出一道如下的问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4.1.1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能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等简单立体图形,能找到这些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原型.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培养几何直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揭示几何图形与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及实用价值,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发展几何直觉.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式和问题式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和学案实施教学.四、学法指导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归纳概括、解决问题.五、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案等;学生:预习课题内容;六、教学过程1、感悟与体味【多媒体展示】分别展示建筑、生活物品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各6副,让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存在图形,注意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分类.教师引导学生给出几何图形的概念,并提出问题:你能列举出你所熟知的几何图形有哪些吗?2、过程与体验【多媒体展示】情景1:文具盒、魔方、篮球、螺母等图片,提出问题:生活中你会常见很多实物,由下列实物能想象出你熟悉的几何体吗?学生讨论完成问题答案,教师总结立体图形概念:立体图形:图形所表示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多媒体展示】常见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及三棱柱、三棱锥、六棱柱等.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立体图形的分类:柱体、球体、椎体.【多媒体展示】情景2:国旗、汽车标志、奥运五环等图片,提出问题:找一找下列各组图片中各有哪些熟悉的平面图形?学生讨论完成问题答案,教师总结平面图形的概念:平面图形:图形所表示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多媒体展示】常见的平面图形:三角形、长方形、五边形、圆等。
3.归纳与总结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几何图形的概念及分类:几何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两类,以及立体图形有柱体、球体、椎体等.4.练习与应用【多媒体展示】下图中的一些物体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把相应的物体和图形连接起来!学生自主做答,教师做好指导与订正工作.5.收获小结:1.本节课学到哪些知识?2.本节课有哪些疑惑?6、布置作业:(1)书面作业:课本练习题;(2)搜集身边的几何图形,并进行分类;七、板书设计:4.1.1 立体图形与几何图形立体图形:柱体、球体、椎体几何图形:平面图形:三角形、多边形、圆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说课稿-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各位考官:上午好!/下午好!我是来应聘初中数学的XX号考生。
我今天抽到的说课题目是《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选自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第一节。
初步对图形进行认识和识别是初中阶段“图形与几何”中的第一章,本节的学习对于学生后续几何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影响深刻,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空间,并能够把有关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之中。
本节课是在学生小学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视图的概念,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进而得到平面图形,再次体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初步建立基本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于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的分析,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确立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的物体中抽离出几何图形,进而正确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同时,能够把一些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探究两者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考察探究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养成热爱学习,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而且能够从小组讨论中获益良多,体会出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从实物中抽离出几何图形。
本节课难点是: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二、学情分析初中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具有学习的热情,愿意进行同学间的合作与探究,并具备初步的探索精神。
但是,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缺乏生活经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基于学生对几何体的学习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基础,因此,我在授课的过程中会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1.1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优秀教案
4.1.1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优秀教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 几何图形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学习目标:1. 能从简单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2. 会判断一个图形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能准确识别简单几何体.重点:识别简单的几何图形,培养几何直觉.难点:从实物中得出几何图形,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一、知识链接1. 说一说你知道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它们能让你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实物?2. 你认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几何图形合作探究:观察这个纸盒,从中可以看出哪些你熟悉的图形?探究点2:立体图形观察与思考:说一说下面这些几何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认识棱柱与棱锥:课堂探究教学备注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配套PPT讲授1.情境引入(见幻灯片3-6)2.探究点1新知讲授(见幻灯片7-9)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看不同的侧面,得到的是或;看棱得到的是;看顶点得到的是 .思考:(1) 棱锥与棱柱的区别是什么?(2) 圆锥与圆柱的区别是什么?议一议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我们能否把它们进行分类?你的标准是什么?要点归纳教学备注配套PPT讲授3.探究点2新知讲授(见幻灯片10-16)1. 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接起来.2. 观察小茗的房间,说说你能看到哪些立体图形.探究点3:平面图形观察与思考:说一说下面这些几何图形又有什么共同特点?画一画用两个圆、两个三角形和两条直线为条件,画出一个独特且具有意义的图形,并命名. 针对训练下面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请再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教学备注配套PPT讲授4.探究点3新知讲授(见幻灯片17-20)5.课堂小结二、课堂小结简单几何图形的分类:1.下列图形不是立体图形的是( )A. 球B. 圆柱C. 圆锥D. 圆2.长方体属于( )A. 棱锥C. 圆柱D. 以上都不对3. 下列几何体中属于棱锥的是( )A. ①⑤①B. ①C. ①⑤⑥D. ⑤⑥4. 月球、西瓜、易拉罐、篮球、热水瓶胆、书本等物体中,形状类似圆柱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 观察下列图形,在括号内填上相应名称.当堂检测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柱体球体锥体多边形圆线段角…圆柱棱柱圆锥棱锥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教学备注6.当堂检测(见幻灯片21-24)6. 图中的各立体图形的表面包含哪些平面图形?试指出这些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中的位置.教学备注。
2018年秋季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
2018年秋季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一、引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数学课程,今天的内容是《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将学习如何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同时学习不同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通过本次课程学习,我们将能够准确地辨认不同的图形,并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用这些知识。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有趣的话题吧!二、导入知识点在开始学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平面图形是由线段组成的,它们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常见的平面图形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等。
而立体图形则是由实体组成的,它们有宽度、高度和长度。
常见的立体图形有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等。
三、学习重点1.学会辨认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2.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点和区别;3.掌握不同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四、学习内容4.1 立体图形首先,我们来学习立体图形。
立体图形是由三维空间中的实体构成的。
它们有宽度、高度和长度,是真实存在的物体,如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我们知道,当我们观察一个物体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它,这也意味着立体图形有多个视图。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
4.1.1 立方体立方体是一个有六个面的立体图形。
它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所以也被称为正方体。
立方体的特点是,相邻两个面的边都是平行的,并且相邻两个面的边长度相等。
此外,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是平行且相等的。
例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骰子就是一个立方体,它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立方体的计算公式是:立方体的体积=边长的立方。
比如一个边长为3cm的立方体,它的体积就是3cm * 3cm * 3cm = 27cm³。
4.1.2 圆柱体圆柱体是一个有三个面的立体图形,它的两个面都是圆形,而另一个面是一个矩形。
圆柱体的特点是,圆柱体的两个圆形面是平行的,并且直径相等。
此外,矩形面的宽度与圆的直径相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但对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和区别可能还不太清楚。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征,能正确识别和分类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学习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它们的性质和特征。
2.教学难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立体模型、平面图形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互相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4.教师讲解:总结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结果,讲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说课稿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这一节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概念,学会如何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并能够识别常见的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内容主要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表面展开图。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概念,学会如何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并能够识别常见的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自主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概念,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2.教学难点:如何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展开图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立体物体,如纸箱、易拉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表面展开图是什么样子。
2.探究新知:(1)教师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表面展开图,教师进行指导。
(3)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几何图形》的第一小节——《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从现实世界中存在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图形入手,引出几何图形的概念,结合学生在小学所学过的种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行了比较和识别,结合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及“围成”立体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亲历和体验了图形的变化过程,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方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热情、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领悟几何的学习方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我将学习重点确定为:
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认识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的几何体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简单组合体得到的平面图形.
2.目标及目标解析
依据教材编排意图,本着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能够通过从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抽象,了解几何图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
(2)会认识常见的棱柱、棱锥等一些基本几何体,并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所得到的平面图形;(3)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几何体,培养空间观念;(4)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依据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认知规律,我认为他们已经具备的基础有:
(1)认识一些常见平面图形和的简单立体图形;
9
/ 1.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
(2)具备基本的观察和对比分析的能力,可以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3)能够进行有效的课堂合作和交流,动手完成剪纸、折纸等实践操作.
同时,我也预测他们会在: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这两个问题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我把学习难点确定为:正确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内容的自身特点和上述学情分析,我决定采用课堂讨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设计中注重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亲身感受出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将教学素材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学法分析
学生兴趣之所在,必是其探究动力之所在.本节课我先创设了合理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
情,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演示等系列活动,让他们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类比迁移,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几何图形”概念的形成
1.师:同学们,大千世界有许多闻名遐迩的地方吸引我们的眼球,比如,这是:奥运会鸟巢、东方明珠塔、世博会中国馆、荆州长江大桥.此外,还有许多许多……从这些美轮美奂的建筑景观中,不难发现许多图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图形的世界,感受其中的美妙吧!
它有颜色、材质、重量等性质,然而,它也有形状、大小和请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箱.位置,如果只讨论这三个方面,将其轮廓勾勒出来,并单独放在旁边,看整体,它的外形是除此之外,我们一个长方体;看侧面,得到的是:长方形;看局部,得到的是:线段、点.9
/ 2.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
观察乒乓球、罐头等物体的外形,也能得到相应的图形.像这样,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图形,称之为“几何图形”.通常,我们研究的对象就是它的形状、大小、位置.
看整体
长方体纸箱
看侧面:看局部:
.
线段、点长方形
设计意图:为了引出“几何图形”这个很抽象而且概括性很强的概念,选择从学生熟悉的纸箱着手,简单介绍它的基本性质后,接着采用线条勾勒其轮廓的动态演示,让学生然后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发现:几何图形确实是从现实.从整体上接受它的外形,是长方体世界中得来的.2.认识新朋友
帐篷茶叶盒金字塔
9
/ 3.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4.1.1-
四棱锥六棱柱三棱柱
棱柱
于是列举三个实物,设计意图:学习了几何图形,自然而然要求学生会认识几何图形,抽象出各自的图形,并告诉学生各自的名称,让学生知道几何图形不仅包括熟悉的圆柱、圆锥,还有
棱柱、棱锥等等.(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对比识别活动:请从抽屉里的任务袋中摸出长方体;再摸出正方体;然后摸出圆柱;继续摸 1. .出圆锥;最后摸出三角形
9
/ 4.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4.1.1 问题:这两组图形有什么区别?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的基础上,引出这两个概念之前做好预设,恰当地设计摸出指定的几何图形这一实验过程,将直观操作与触觉感知有效地结合,然后在对比观察中唤醒学生的几何思维,从而生成这两个概念,也即明确二者之间的区别. 2.几何图形大家族:棱柱:如三棱柱、长方体、正方体……
立棱锥:如三棱锥、四棱锥……
体圆柱
图圆锥
形球
几……
何
图
形平
面如点、线段、四边形、五边形……
图
形
设计意图:梳理几何图形,承前启后.
3.下图中各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
9
/ 5.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4.1.1-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立体图形. 4.下列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平面图形.
5.下图中的各立体图形的表面中包含哪些平面图形?试指出这些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中的位置:
9
/ 6.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4.1.1-
设计意图:此题参照课本116页练习2,为了让学生发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这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其实是互相联系的,我选择了这4个立体图形,并先讨论棱柱、棱锥的情况,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误区、现有知识障碍,再来讨论圆柱和圆锥的情况,最终归纳出: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
(三)观察图形
1.
立体图从正面从左面从上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能够得到相应的平面图形.
2.下图是一个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9
/ 7.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领悟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可以得到相应的平面图形.
(四)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1.问题:请你来当设计师,制作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墨水瓶包装盒,除了外观上的美术设计外,还需要考虑什么?
展开图:把有些立体图形的表面适当剪开,所得的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了解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概念. 活动:将正方体包装盒进行展开2. .设计意图: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探究正方体的展开图动画演示正方体的展开图3. 设计意图:小结正方体的展开图是多样的.想一想,下列各平面图形能否围成立体图形,若能,是什么样的立体图形?请动手加4.
以验证。
9
/ 8.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
(4))(2)(3 1 ()
(7)))(6 5 (设计意图:给定平面图形,围成一个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发挥空间想象能力,经历平面与空间的转换过程,强化对
展开与折叠过程的体验,进一步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五)布置作业,感悟收获、4;2 1()
完成课本P习题1、、3121)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2(.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并梳理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五、教学反思化抽象为具回顾本节课,我遵循概念教学的原则,从实际生活着手,借助具体的模型,体,准备了教具、学具,让学生通过触觉和知觉上的体验,引出概念;同时,开展了数学实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验,为学生提供动手做的机会,让学生带着问题,今后的人文关怀不够当然不足之处是:的思维能力.没有及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 教学,我会争取弥补这一点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