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
肠道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原理
该培养基中只加少量的葡萄糖与较多量的乳糖。细菌分解 糖类产酸可使培养基局部指示剂改变颜色。当分解葡萄糖 的细菌在斜面上生长时,产生的酸少,又在有O2的情况下氧 化,生成CO2和H2O,失去改变局部酸碱度的作用,所以培养 基斜面部分不变色。但当细菌分解乳糖时产生酸量较多, 故培养基斜面部分可变色。细菌在高层中生长时,因处于 无O2状态,产生的酸不分解,故使高层部分培养基指示剂变 色。硫酸亚铁可与产生的H2S作用,生成FeS使培养基变黑。 硫代硫酸钠是一种还原剂,防止培养基中氧化物与H2S作用 而影响FeS的生成。
血清学鉴定
(1)沙门氏菌属 取一载玻片与沙门氏菌属、群、型血清做玻片凝
集试验。 ①取可疑培养物,先与A--E群沙门氏菌多价O血清
做凝集试验,阳性者认为该菌属于沙门氏菌属。 ②用沙门氏菌属各群特有的单价O因子血清做凝
集反应,可判定其属于沙门氏菌属何群。 ③用该群内各菌所特有的H因子血清作玻片凝集
反应,可最后判定为何种菌。
肠道病原菌的分离与鉴 定
肠道病原菌的分离鉴定(3) 细菌的药敏实验结果观察 厌氧菌培养法及厌氧菌生长状态 小白鼠感染肺炎球菌实验结果观察 细菌致病性试验
双糖铁培养基的制备
成分:脲 胨、乳 糖、蛋白胨、葡萄糖、硫酸亚 铁、氯化钠、硫代硫酸钠、琼脂、蒸馏水、酚红 水溶液
制法:加热溶解校正pH为7.2,然后加入0.4%酚红 水溶液,分装试管,高压灭菌,使成为底层较深的斜 面。
生化反应结果观察
菌名
阿
葡 萄 糖
乳 糖
麦 芽 糖
甘 露 醇
蔗 糖
靛 基 质尿 素Βιβλιοθήκη 硫 化 氢拉 伯 胶
肠道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PPT课件

3.结果 产酸产气时,可使培养基的指示 剂变色,并可在发酵管内顶端出现气泡; 只产酸时仅见发酵管内培养基颜色改变, 不见气泡;不分解者无反应。如大肠杆菌 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用“㈩”表示,金黄 色葡萄球菌虽能分解乳糖,但产酸不产气, 用“+”表示;马流产沙门氏杆菌不能分解 乳糖,用“一”表示。
22
实验三 肠道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目的要求: 1.熟悉选择和鉴别培养基的原理; 2.了解大肠杆菌的主要培养特性; 3.熟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常规鉴定方
法;
1
基本原理
肠道菌大多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采用一般染色和分离培养难以鉴别,故须
采用鉴别和生化试验培养方能鉴定。不同
种类的肠道菌,产生的酶类及活性不同。
培养方法,其原则在于使被检材料充分分 散,以便经过培养后得到单个菌落,并可 对菌落的形态、颜色、溶血与否等进行观 察。
5
术式
右手似持毛笔的姿势持接种棒的塑料柄处, 将接种环伸人酒精灯火焰中烧至通红,再 缓慢将接种棒其余金属部分均加以烧灼, 准备蘸取材料;左手取琼脂平板,琼脂面 与水平面成45°角,接种环同培养基平面 也成45°角。靠近酒精灯火焰操作。
10
2.方法
将需要鉴别的肠道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 菌)或含肠道菌的病料,在康凯琼脂培养 基上划线分离,37℃培养24h观察。使之得 到单个菌落。
3.结果 大肠杆菌在此培养基上形成红色 菌落,沙门氏菌形成无色或浅黄色菌落。
11
(二)SS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
1.原理 此培养以中性红作批示剂,其中 还有胆盐硫代硫酸钠,构椽酸钠,煌绿等 等抑制G+的生长,对大肠杆菌了有一定的 抑制作用,只有少数生长。培养基中含有 乳糖,在大肠杆菌能分解乳糖,产酸,指 示剂显红色(5.0-7.4 红—黄),故大肠杆 菌呈红色菌落,而沙门氏菌不能分解乳糖, 没能使培养基变酸呈黄色菌落。
肠道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一、有益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柔嫩梭菌,丁酸梭菌,芽孢杆菌(枯草、地衣)。
5种有害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空肠弯曲杆菌。
4种二、厌氧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丁酸梭菌,柔嫩梭菌。
5种需氧菌:芽孢杆菌。
1种兼性厌氧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
2种注:境中生长最好。
最适温度为37~42℃。
在正常大气或无氧环境中均不能生长。
肠道正常菌群中95%以上为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在正常菌群中所占比例较少。
三、一般检测菌株包括厌氧菌中的双歧杆菌、拟杆菌、优杆菌、消化性球菌、乳杆菌及梭菌。
需氧菌中的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及酵母菌等。
四、无氧环境的简易操作:1、方法来自文献《健康羊驼粪球中主要正常菌群的分离与初步鉴定》采用干燥器培养,1m3空间用焦性没食子酸10g、10%氢氧化钠溶液l00mL,按比例取10%的氢氧化钠液置于干燥器皿底部,然后放置2到3个略高于液面的青霉素小瓶,再按比例称取焦性没食子酸用纸包好,放在圆柱上。
继而放上隔板,将接种完毕的培养基放于隔板上,同时放美蓝指示剂一管。
盖上缸盖并用石蜡封闭。
再轻轻摇动干燥器,使焦性没食子酸掉人氢氧化钠液中,反应后,干燥器内无氧,美蓝指示剂由蓝变白。
置于温箱37℃培养24一48h观察结果。
2、方法来自文献《健康猪肠道菌群的分离培养与耐药性分析》后者先拧紧瓶盖,放入密封性较好的玻璃罐(用凡士林封口),通过蜡烛燃烧法制作简易厌氧装置。
五、CO2培养箱不可代替无氧培养箱厌氧箱一般是组合气体90%氮气+5%氢气+5%二氧化碳,厌氧箱里面培养的微生物都是厌氧微生物;而二氧化碳培养箱里面是5%二氧化碳+95%空气,里面是有一部分氧气的。
一般的研究认为严格厌氧菌的培养环境中O2的浓度必须小于1000ppm(千分之一),更严格的环境是小于300ppm(万分之三),本实验室CO2培养箱CO2浓度范围为280-2000ppm,所以CO2培养箱是不能用来培养严格厌氧菌。
微生物实验 肠道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目的要求】
1.熟悉粪便中肠道杆菌的分离与鉴定程序。 2.了解肠道杆菌生化反应、免疫学检测原理、结果和意义。 3.掌握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粪便标本中致病性肠道杆菌的分离与鉴定程序
粪便标本
涂片,染色,镜检 (意义不大)
双糖铁培养基
SS培养基
生化反应: IMViC
药敏试 验
伤寒沙门菌
三、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志贺菌
志贺菌
【实验报告】
记录粪便标本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的步骤及结果。
大肠埃希菌
Rod-Shaped Bacterium, E. coli (division) (SEM x22,245) E. coli (0157:H7) a rod prokaryote. Hemorrhagic type
E. coli with fimbriae
三、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伤寒沙门菌
血清学 试验
PCR试 验
一、上节课实验结果
1.SS琼脂平板结果及初步推断
结果: 平板上有几种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本节课实验内容
1.双糖铁培养基结果观察 细菌动力,对葡萄糖和乳糖发酵的情况,是否产生硫化氢?
原始管
反应管
双糖铁培养基结果
菌名 大肠埃希菌
葡萄糖 (底层)
⊕
痢疾杆菌
+
伤寒沙门菌
+
肖氏沙门菌
⊕
乳糖 (斜面)
氨苄西林
氨苄西林
敏感 中介 耐药 10ug >=17 13--16 <=14
复方新诺明
>=16 9--15 <=10
复方新诺明
实验三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1

实验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实验三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1 1.录像: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2学生操作2.学生操作:粪便标本的采集与细菌分离(接种麦康凯平板)抗酸染色3.讨论:沙门菌感染的鉴别诊断(肥达氏实验)细菌学诊断常通过直接通过分离出病原菌达到疾病诊断的目的。
目的有时也可通过检测病原菌的抗原成分特殊代产物或其抗原成分、特殊代谢产物或其核酸达到诊断目的。
原理血清学诊断用已知的细菌或其特异性抗原检测患者体液中有无相应特异性抗体和其效价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
(抗原→未知抗体)标本双份血清标本,恢复期血清中抗体效价比急性期血清中抗体效价升高≥4倍者方有意义种类肥达试验、外斐试验、显微镜凝集试验等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肥达试验外斐试验显微镜凝集试验等梅毒VDRL 、RPR 试验等抗“O”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抗O 试验等Q 热柯克斯体抗体检测等一、病原学诊断与防治一般检验程序、病原学诊断与防治临床标本般检验程序预处理增菌涂片染色快速诊断试验初步诊接种培养基,分离单个菌落断报告各种鉴定试验生化试验血清学实验涂片染色药敏试验动物试验最终诊断报告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实验目的实目的熟练无菌操作掌握粪便的细菌学检查过程实⏹实验步骤粪标本采集法(一)目的对粪便标本的检验有助于评估病人排泄功能及准确评估疾病。
颜色、、1、常规标本用于检查粪便的性状用于检查粪便的性状、、颜色混合物及寄生虫等。
混合物及寄生虫等2、隐血标本用于检查粪便内肉眼不能观察到的微量血液。
到的微量血液用于检查寄生虫成虫、、幼3、寄生虫及虫卵标本用于检查寄生虫成虫虫及虫卵。
虫及虫卵用于检查粪便中的致病菌。
4、培养标本用于检查粪便中的致病菌蜡纸盒或容器((如小瓶如小瓶、、塑料盒或(二)用物蜡纸盒或容器竹签。
培养标本备无菌培养管或无菌便器))、竹签便器蜡纸盒和无菌长棉签、、竹签蜡纸盒和无菌长棉签(三)方法:操作前必要时用屏风或床帘遮挡病人。
粪便标本采取、保存(甘油保存液)、送检(一)分离培养(分区划线接种)()分离培养(分区划线接种)革兰染色(二)分离培养(分区划线接种)氧化酶试验肉汤接种(增菌)(三)接种生化反应条、药敏试验()察读(四)结果观察和判读(一)分离培养取标本直接在用棉签取标本,直接在麦康凯平板上划第上划第ⅠⅠ区,再用接种环进行第进行第ⅡⅡ、第,再种第Ⅲ、Ⅳ区的划线。
肠道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肠道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肠道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的主要步骤(2)掌握平板划线分离法(3)掌握玻片凝集试验的操作方法以及实际意义二、实验材料(1)实验仪器:试管、玻片、酒精灯、接种针、接种环、试管架、(2)实验试剂:生理盐水、细菌培养基、伤寒诊断血清、伊红美蓝培养基(EMB、克氏双糖铁培养基(KIA)、葡萄糖发酵管、乳糖发酵管、甘露醇发酵管、尿素培养基、蛋白胨水、半固体培养基三、实验流程(1)肠道致病菌的分离①待测标本的制作:把接种环放置于点燃的酒精灯火焰处对其进行灭菌,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在细菌培养基中取少量待测细菌于盛有5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混匀。
②细菌的分离接种:用接种环取适量配置好的细菌悬液,在酒精灯附近进行划线分离法接种细菌于EMBt养基。
将培养基置于37C培养18~24小时。
(2)肠道致病菌的纯化①单菌落接种:从已培养待测细菌的EMB培养基上用已灭菌的接种针挑取某单个菌落接种到KIA培养基上,一部分直接深入培养基中底部,一部分直接涂抹于斜面处,置于37 C培养18~24小时。
②待测细菌的初步判断:取出已纯化培养待测细菌的KIA培养基,观察现象,初步断定该细菌是致病菌或是非致病菌。
(3)肠道致病菌的鉴定①生化鉴定:分别取葡萄糖、乳糖、甘露醇发酵管各一只(注意管内的小倒管则应充满液体,不含气泡),用已灭菌的接种针取已培养的KIA 培养基上的培养物接种于各发酵管,将各发酵管于37 C培养18~24小时。
取出并观察记录现象。
(注意每次使用接种针前都应用酒精灯火焰进行灭菌)②动力检查:用已灭菌的接种针取KIA培养基上的培养物分别接种于蛋白胨水、尿素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中,将各个培养基于37 C 培养18~24小时。
取出后将靛基质(吲哚)加入到蛋白胨水培养基中,并观察记录现象。
(注意每次使用接种针前都应用酒精灯火焰进行灭菌)③血清学鉴定:取洁净玻片一张,将其用蜡笔分为两格,两边各取生理盐水一滴,再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分别取KIA培养基上的培养物加入两格中,与生理盐水混匀不摊开。
肠道病原菌分离与鉴定课件

样品保存:低温保存,防 止微生物生长
样品处理:稀释、离心、 过滤等
样品检测:使用微生物培 养基进行培养,观察菌落 形态和颜色,进行鉴定。
培养基的选择与制备
培养基类型:选择适合肠道病原菌生长的培养基,如 LB培养基、MH培养基等
培养基成分:根据肠道病原菌的生长需求,选择合适 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胨、酵母提取物、葡萄糖等
培养基制备:按照一定的比例和顺序,将培养基成分 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灭菌处理:将制备好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如高压 蒸汽灭菌、紫外灯照射等,确保培养基无菌
培养条件的控制
02
03
04
气体环境:提供适当的气体 环境,如厌氧、微需氧等, 以满足不同细菌的需求
培养基: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如LB培养基、MRS培养基 等
5
基因测序:通过基因测 序技术,确定细菌的基 因序列和特性
生化鉴定
生化反应:通过 酶促反应、氧化
还原反应等生化 1
反应进行鉴定
核酸分析:通过 4
核酸序列分析、 基因芯片等方法
进行鉴定
代谢产物:通过 分析代谢产物的
2 种类和含量进行
鉴定
3 蛋白质分析:通
过蛋白质电泳、 质谱分析等方法 进行鉴定
血清学鉴定
01
原理: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鉴定
02
方法:ELISA、免疫荧光法、免疫沉淀法等
03
优点:快速、准确、灵敏度高
04
局限性:需要制备特异性抗体,成本较高
4
临床诊断
肠道病原菌的分离与鉴 定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肠道病原菌的分离与鉴 定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肠道病原菌的分离与鉴 定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

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1. 介绍肠道菌是生活在人体肠道中的一种微生物群落,它们在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肠道菌的种类和数量,为进一步研究肠道菌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数据。
2. 实验步骤2.1 收集样品首先需要收集肠道样品,常用的样品包括粪便和肠道黏膜。
粪便样品可以通过自然排泄获得,肠道黏膜样品则需要通过内镜检查或者手术采集。
2.2 分离菌落将样品分别加入含有富集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培养皿需提前灭菌处理。
然后将培养皿置于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气体环境下进行培养,通常是在37摄氏度的恒温培养箱中。
待菌落生长到一定大小后,用移液器或铁环等工具进行分离,将菌落单独转移到含有琼脂的培养皿中。
2.3 纯化菌株将分离得到的菌落转移到含有琼脂的培养皿中后,再次进行培养,待菌落生长成纯种菌株后,进行单菌落转接。
即将单个菌落划取至新的培养皿中,使其继续增殖。
通过多次转接,可以得到纯化的菌株。
2.4 鉴定菌株2.4.1 形态学鉴定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包括形状、色素、大小等特征。
通过肉眼观察或显微镜观察,可以初步确定菌株的分类。
2.4.2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利用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试验,可以进一步鉴定菌株。
常用的试验包括氧需求量、产酸产气反应、氧化还原酶试验等。
通过观察菌株在不同培养基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以推测出菌株的类群。
2.4.3 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准确鉴定菌株。
例如,可以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来确定菌株的分类,或者应用PCR技术检测菌株是否具有特定的基因或基因片段。
2.5 保存菌株将鉴定完的纯化菌株保存起来,可通过冷冻保存或划线保存的方式进行。
划线保存即将菌株划移到含有琼脂的培养皿上,形成菌斑。
冷冻保存就是将菌株以甘油为载体,置于低温下保存。
3. 结果分析通过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我们可以获得多个菌株,并了解它们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类信息。
粪便标本中肠道致病菌的的分离鉴定

实验十粪便标本中肠道致病菌的的分离鉴定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脓汁标本中常见病原菌分离和鉴定方法2、掌握药物敏感试验3、掌握肠道杆菌分离和鉴定的一般步骤4、熟悉肠道杆菌鉴定生化反应和血清学反应实验内容一、脓汁标本中未知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二、粪便标本中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一、标本中未知病原性球菌的分离鉴定程序直接涂片染色镜检:观察细菌形态、排列、染色性观察菌落性状、溶血性、色素血琼脂平板涂片、染色、镜检挑取可疑菌落生化反应测定纯培养致病性测定(甘露醇、凝固酶等)标本血液脑脊液肉汤增菌培养涂片染色镜检二、标本中未知肠道感染细菌的分离鉴定程序标本脓血便、肛拭子选择/鉴别培基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克氏双糖铁培养基,动力-靛基质-尿素半固体琼脂培养基玻片凝集试验SS平板,EMB平板设计性实验临床标本中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设计性实验1.脓汁标本:脓拭子培养基:血琼脂平板其他:3%H2O2、(兔血浆)、生理盐水、革兰染液、玻片等2.痰标本:咽拭子培养基:血琼脂平板其他:生理盐水、10%胆盐、革兰染液、玻片等3.尿标本:尿液培养基:伊红美兰琼脂平板、克氏双糖铁斜面培养基、动力-靛基质-尿素半固体琼脂培养基其他:革兰染液、靛基质试剂、玻片等4.粪便标本:肛门拭子培养基:伊红美兰琼脂平板、克氏双糖铁斜面培养基、动力-靛基质-尿素半固体琼脂培养基其他:生理盐水、靛基质试剂、沙门菌多价血清、志贺菌多价血清、玻片等脓拭子分离培养革兰染色(血平板)革兰染色触酶实验甘露醇实验方法:•1、分离培养、观察菌落特征:浓汁标本,用分离划线方法接种血平板,37℃培养18-24h以后观察结果。
重点:色素和溶血现象•2、革兰染色、观察形态学特征:取可疑菌落少许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结果观察•1、菌落观察•2、形态学观察(二)生化反应•触酶试验:(-) (+)H 2o 2H 2o o 2氧化氢酶+菌种:可疑菌落试剂:3%过氧化氢方法:见右图结果:见右图甘露醇实验•甘露醇生化反应管药敏实验浓汁标本可疑菌生长现象及生化反应结果观察形态学特征血平板生长现象触酶试验甘露醇试验结论:现象与论点、论据浓汁标本可疑菌药敏实验结果药品名称抑菌圈直径结论:咽拭子革兰染色革兰染色胆汁溶菌试验奥普托辛试验荚膜染色(石炭酸复红单染)分离培养(血平板)?粪便标本SS平板克氏双糖铁斜面培养基动力-半固体培养基生化反应管观察结果糖发酵试验玻片凝集试验革兰染色H2S试验尿液离心沉淀1500转,10分钟分离培养(EMB平板)革兰染色革兰染色克氏双糖铁斜面培养基动力-靛基质-尿素半固体琼脂培养基观察结果观察结果观察结果完成靛基质试验方法:•1、分离培养、观察菌落特征:粪便标本,用分离划线方法接种SS平板培养基37℃培养18-24h以后观察结果。
实验肠道致病菌分离鉴定

镜检:球阳杆阴 阳紫阴红
第9页,本讲稿共22页
葡 萄 球 菌
链 球 菌
第10页,本讲稿共22页
(2)触酶实验
原理:产生过氧化氢酶的细菌,能催化过O2
2H2O+O2
操作步骤:
在洁净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用接种环取少许细菌培养物与
生理盐水中乳磨均匀,然后加3%过氧化氢数滴;或直接滴加3 %过氧化氢于不含血液的细菌培养物中,立即观察结果。
第3页,本讲稿共22页
观察上次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紫外线杀菌实验
第4页,本讲稿共22页
抗生素敏感试验
抑菌圈直径
第5页,本讲稿共22页
如果细菌对药物敏感,则在药片周围有抑菌圈形成, 敏感度越高抑菌圈直径越大:
>20mm:极度敏感 5-20mm:中度敏感
10-15mm:轻度敏感
<10mm: 不敏感 无抑菌圈: 耐药
本次试验以粪便为标本进行肠道菌的分离鉴定。粪便标 本中含有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以及大肠杆菌 等肠道菌,要求从标本中分离出单一的致病菌,并通过后 续的试验鉴定出致病菌。
第17页,本讲稿共22页
S.S琼脂培养基
S.S琼脂培养基中含有胆盐、煌绿和枸橼酸钠等成分 ,不仅能抑制G+菌的生长,也能抑制肠道非致病菌的 生长。
第13页,本讲稿共22页
2)操作:玻片法
▪ 取干净玻片一块
▪ 血浆及生理盐水各一滴,分别置于玻片两端
▪ 用接种环取细菌少许,分别与生理盐水及血浆充 分混匀
▪ 结果观察:30秒钟内盐水中的细菌呈均匀浑浊,而 兔血浆则呈块状或颗粒状者为阳性。
第14页,本讲稿共22页
(4)甘露醇试验或血清肉汤接种
1)甘露醇发酵试验:
微生物实验 肠道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一、粪便标本致病性肠道杆菌的分离和鉴定程序
二、粪便标本致病性肠道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1.粪便接种SS( Salmonella Shigella agar )培养基
粪便四分区划线接种SS琼脂平板,37℃培养18-24小时。
大肠杆菌 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SS平板 粉红色大菌落 无色细小 半透明菌落 无色细小 半透明菌落
实验九 粪便中病原菌的分离鉴定-1
【目的要求】
1.掌握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2.熟悉粪便中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程序。
病例回顾
某患者,女,45岁。于前日参加聚餐,昨日感觉腹部不适,今晨起有 发热、腹痛、水样腹泻,至下午就诊已腹泻5次,最后两次量不多,但有 黏液样物质带有血色。实验室检测:粪便检查发现有脓细胞5个,红细胞8 个;血液检测WBC14.5×109/L(4-10x109/L)。
2.可疑菌落穿刺接种双糖铁培养基 第2天观察SS培养基的培养结果并记录,挑取较小、无色、半
透明的可疑菌落穿刺接种双糖铁培养基,37℃培养18-24小时。 第3天取出双糖铁培养基放入冰箱,下次课备用。
原始管
反应管
三、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
Rod-Shaped Bacterium, 45) E. coli (0157:H7) a rod prokaryote. Hemorrhagic type
E. coli with fimbriae
三、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伤寒沙门菌
伤寒沙门菌
三、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志贺菌
志贺菌
【实验报告】
记录粪便标本接种SS培养基和双糖铁培养的结果,并对其进行初步判 断。
粪便标本中肠道病原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H2S
然后观察下层
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 动力
注意事项
1.作分离培养时宜取脓血便接种于鉴别培 养基或选择培养基上。
2. 挑取可疑菌落时,每份标本可选取2~3个 菌落,每个菌落接种一支双糖管。 3. 玻片凝集确定后,如果需要,可保存 菌种,以便进一步鉴定和研究用。
双糖铁发酵实验
检测细菌对乳糖和葡萄糖利用能力的不 同,及H2S形成能力,以对细菌进行区别 和鉴定。 生化反应和血清学实验:肠道细菌鉴定 的主要依据。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粪便标本肠道致病菌分离鉴别流程
标本
选择鉴别培养基
IMViC、 双糖管等
37℃
24h
生化反应
已知Ab检 测未知Ag (玻片凝集 试验)
血清学实验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I. 标本采集 II. 分段划线接种肠道鉴别选择培养基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III. 挑取2~3个可疑菌落进行初步鉴定 IV. IMViC实验 V. 双糖铁发酵实验 VI. 血清学实验
克氏双糖培养基
乳糖 硫酸亚铁 固体 葡萄糖 半固体 指示剂:酚红
接种方法
如何观察
上层含乳糖部分
四、实验结果
IMViC实验结果
I
大肠杆菌 +
沙门菌
-
志贺菌
+/-
M
V-P
C
+
-
-
+
-
+/-
+
-
-
四、实验结果
双糖铁发酵实验结果
乳糖 葡萄糖 动力
大肠杆菌 黄色
+
痢疾杆菌 红色 +
实验三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1-FudanUniversity

实验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实验三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1 1.录像: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2学生操作2.学生操作:粪便标本的采集与细菌分离(接种麦康凯平板)抗酸染色3.讨论:沙门菌感染的鉴别诊断(肥达氏实验)细菌学诊断常通过直接通过分离出病原菌达到疾病诊断的目的。
目的有时也可通过检测病原菌的抗原成分特殊代产物或其抗原成分、特殊代谢产物或其核酸达到诊断目的。
原理血清学诊断用已知的细菌或其特异性抗原检测患者体液中有无相应特异性抗体和其效价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
(抗原→未知抗体)标本双份血清标本,恢复期血清中抗体效价比急性期血清中抗体效价升高≥4倍者方有意义种类肥达试验、外斐试验、显微镜凝集试验等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肥达试验外斐试验显微镜凝集试验等梅毒VDRL 、RPR 试验等抗“O”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抗O 试验等Q 热柯克斯体抗体检测等一、病原学诊断与防治一般检验程序、病原学诊断与防治临床标本般检验程序预处理增菌涂片染色快速诊断试验初步诊接种培养基,分离单个菌落断报告各种鉴定试验生化试验血清学实验涂片染色药敏试验动物试验最终诊断报告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实验目的实目的熟练无菌操作掌握粪便的细菌学检查过程实⏹实验步骤粪标本采集法(一)目的对粪便标本的检验有助于评估病人排泄功能及准确评估疾病。
颜色、、1、常规标本用于检查粪便的性状用于检查粪便的性状、、颜色混合物及寄生虫等。
混合物及寄生虫等2、隐血标本用于检查粪便内肉眼不能观察到的微量血液。
到的微量血液用于检查寄生虫成虫、、幼3、寄生虫及虫卵标本用于检查寄生虫成虫虫及虫卵。
虫及虫卵用于检查粪便中的致病菌。
4、培养标本用于检查粪便中的致病菌蜡纸盒或容器((如小瓶如小瓶、、塑料盒或(二)用物蜡纸盒或容器竹签。
培养标本备无菌培养管或无菌便器))、竹签便器蜡纸盒和无菌长棉签、、竹签蜡纸盒和无菌长棉签(三)方法:操作前必要时用屏风或床帘遮挡病人。
粪便标本采取、保存(甘油保存液)、送检(一)分离培养(分区划线接种)()分离培养(分区划线接种)革兰染色(二)分离培养(分区划线接种)氧化酶试验肉汤接种(增菌)(三)接种生化反应条、药敏试验()察读(四)结果观察和判读(一)分离培养取标本直接在用棉签取标本,直接在麦康凯平板上划第上划第ⅠⅠ区,再用接种环进行第进行第ⅡⅡ、第,再种第Ⅲ、Ⅳ区的划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
一、背景介绍
肠道菌是指生活在人类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其中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与人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二、肠道菌的分离方法
1. 粪便样品采集:粪便是肠道菌分离的主要来源,采集前应注意卫生和消毒。
2. 菌落计数:将粪便样品经过稀释后接种在含有富营养成分的琼脂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菌落计数。
3. 纯化:从培养出来的单个菌落中挑选纯化出目标细菌。
4. 鉴定: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手段对目标细菌进行鉴定。
三、肠道菌的鉴定方法
1. 形态学特征鉴定:通过观察目标细菌在琼脂平板上形成的形态和颜色等特征来进行初步鉴定。
2.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通过对目标细菌的代谢特征、生长条件和对不同物质的反应等进行测试来进一步鉴定。
3.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通过PCR扩增目标细菌的特异性基因序列,
或者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等方法来进行高精度的鉴定。
四、肠道菌分离与鉴定的意义
1. 研究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探究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发展之
间的关系。
2. 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如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等。
3. 为微生物资源库建设提供重要数据,有助于保护和利用微生物资源。
4. 对于工业发展也有一定作用,如利用某些肠道菌进行发酵制品生产等。
五、肠道菌分离与鉴定存在的问题
1. 样品来源不确定:粪便样品来源受到个体差异、食品摄入和环境污
染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导致结果不稳定。
2. 培养条件不确定:培养条件也会影响菌落的形成和生理生化特性表现,可能导致鉴定结果有误。
3. 鉴定方法存在局限性:不同的鉴定方法对于不同细菌有不同的适用
范围,可能会漏检或误判。
六、肠道菌分离与鉴定的发展趋势
1.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对肠道微生物群
落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揭示其更多的结构和功能信息。
2.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提高分离和鉴定效率和准确性。
3. 多种方法综合应用:通过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可以弥补单一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提高分离和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七、结论
肠道菌分离与鉴定是微生物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其对于人体健康、医学诊断、微生物资源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肠道菌分离与鉴定也将不断提高其效率和准确性,为人类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