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九肠杆菌分离鉴定
肠杆菌的鉴定t
实验结果
生化反应鉴定——葡萄糖蛋白胨水(M—甲基红)
依次为:可疑大肠杆菌(+)、可疑沙门菌(+)、可疑志贺菌(-)
实验结果
生化反应鉴定——葡萄糖蛋白胨水(Vp)
从左至右依次为: 可疑大肠杆菌(-)、可疑沙 门菌(-)、可疑志贺菌(-)
实验结果
生化反应鉴定——西蒙枸橼酸盐琼脂斜面(C)
可疑大肠杆菌(-)、可疑沙门菌(-)、可疑志贺菌(-)
B3
B4 B5
+ +
(⊕产酸产气,+产酸不产气,-不产酸也不产气)
实验结论
根据B3和B4、B6的EMB菌落特点可初步判断这三个菌落为致病菌落。 经过双糖铁纯化培养后,B3和B6为H2S阳性,可初步诊断B3和B6为沙门菌属。
B4的双糖铁纯化后为K/A及H2S阴性,可初步诊断为志贺菌属。
分别对B3和B4进行血清学鉴定,结果与初步诊断的预测一致,即B3在沙门菌 属血清中发生凝集反应,B4在志贺菌属血清中发生凝集反应,由此可以肯定B3 为沙门菌属。 根据实验结果记录,B5号菌的EMB菌落特点和双糖铁生长现象符合大肠杆菌 的特征,初步确定为可疑的大肠杆菌。 经过生化反应鉴定,B5的IMViC反应为++--,五种糖发酵结果均为阳性,可以 断定B5确实为大肠杆菌。
有白色凝集
无凝集现象
实验结果
动力测试(普通肉汤半固体培养)
大肠杆菌和可疑沙 门菌均有运动趋势, 琼脂显浑浊。 可疑志贺菌则紧沿 穿刺路线生长。
大 肠 杆 菌
可 疑 沙 门 菌
可 疑 志 贺 菌
实验结果
生化反应鉴定——蛋白胨水(I—吲哚)
从左至右依次为:可疑大肠杆菌(+)、可疑沙门(+)、可疑志贺(-)
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
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一、背景介绍肠道菌是指生活在人类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其中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与人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二、肠道菌的分离方法1. 粪便样品采集:粪便是肠道菌分离的主要来源,采集前应注意卫生和消毒。
2. 菌落计数:将粪便样品经过稀释后接种在含有富营养成分的琼脂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菌落计数。
3. 纯化:从培养出来的单个菌落中挑选纯化出目标细菌。
4. 鉴定: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手段对目标细菌进行鉴定。
三、肠道菌的鉴定方法1. 形态学特征鉴定:通过观察目标细菌在琼脂平板上形成的形态和颜色等特征来进行初步鉴定。
2.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通过对目标细菌的代谢特征、生长条件和对不同物质的反应等进行测试来进一步鉴定。
3.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通过PCR扩增目标细菌的特异性基因序列,或者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等方法来进行高精度的鉴定。
四、肠道菌分离与鉴定的意义1. 研究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探究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发展之间的关系。
2. 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如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等。
3. 为微生物资源库建设提供重要数据,有助于保护和利用微生物资源。
4. 对于工业发展也有一定作用,如利用某些肠道菌进行发酵制品生产等。
五、肠道菌分离与鉴定存在的问题1. 样品来源不确定:粪便样品来源受到个体差异、食品摄入和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导致结果不稳定。
2. 培养条件不确定:培养条件也会影响菌落的形成和生理生化特性表现,可能导致鉴定结果有误。
3. 鉴定方法存在局限性:不同的鉴定方法对于不同细菌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可能会漏检或误判。
六、肠道菌分离与鉴定的发展趋势1.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对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揭示其更多的结构和功能信息。
2.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分离和鉴定效率和准确性。
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方案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及药敏实验实验基本步骤:样品→肝、脾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普通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实验鉴定→普通肉汤培养基增殖培养→药敏实验。
1 病料采集1.1 准备材料:试管、载玻片、手术刀、手术剪、结扎绳、记号笔、冰块、泡沫箱、口罩、手套(该灭菌的都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冰箱。
1.2 取材部位:血液、肝脏、脾脏、肠内容物,若有鸡胚感染则去鸡胚及卵黄物。
1.3 操作方法:将病死鸡浸泡在消毒剂溶液中,打开腹腔,无菌采集肝脏、脾脏放于事先准备好的灭菌试管内,将带有肠内容物的肠管两端结扎放于灭菌是试管内。
将有明显病变的脏器入肝、脾进行触片,做好标记。
都贴上标签,标示采集样品,来源地,采集时间,采集人。
将装有病料的试管放在放有冰袋的泡沫箱中,及时返回实验室,置于4℃冰箱待检。
2 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2.1 准备材料:光学显微镜、革兰氏染色液、载玻片、手术刀、接种环、平皿、恒温箱、高压锅、摇床、酒精灯、葡萄糖、甘露醇、乳糖、蔗糖等微量生化发酵管,蛋白胨水(蛋白胨(或胰蛋白胨)20g、氯化钠5g、蒸馏水1000mL pH7.4),葡萄糖蛋白胨水溶液(每100 mL蛋白胨水中加入葡萄糖1g)、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乙醚、VP指示剂、超净台。
培养基:A. 普通琼脂培养基(牛肉粉 3g、蛋白胨 10g、氯化钠 5g、琼脂 20g、蒸馏水1000ml,ph7.3±0.1),B.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蛋白胨20g、牛胆盐5g、氯化钠5g、琼脂15g,乳糖10g、结晶紫0.001g、中性红0.025g,ph7.2±0.2。
),C. 营养肉汤培养基(牛肉粉 3g、蛋白胨 10g、氯化钠 5g、蒸馏水1000ml,ph7.2±0.2)。
2.2 样品触片镜检涂片镜检:取触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2.2.1在玻片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作用1min,水洗。
2.2.2 加革兰氏碘液于玻片上媒染,作用1min,水洗。
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大肠杆菌是一种重要的肠道细菌,对于科学家和医生来说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治疗价值。
分离和鉴定大肠杆菌的方法有许多种,本篇文章将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方法。
1. 感染部位样本的获得
首先需要获得感染部位的样本,可分为分泌物、血液、尿液、粪便等。
获得样本的方
法可以根据不同部位进行取样,比如粪便可以通过肛门插入取样器进行获取。
2. 抗生素筛选
将样本接种于相应的富营养基质,对其中加入多种抗生素。
根据对应的扩散系数,只
有大肠杆菌具有生长优势,因此只有大肠杆菌能够在抗生素的存在下继续生长。
3. 纯化
从上面的富营养基质中挑选具有脐带颜色和形态特征的菌落,将其在富营养基质上进
行纯化。
纯化后的大肠杆菌能在多种富营养基质上进行生长即可分离。
4. 经典分离法
包括肉汤琼脂平板法、 MacConkey琼脂平板法、格拉莫琼脂平板法、 EMB琼脂平板法等一系列基本细菌检测方法。
1. 化学特性法
常用方法有氧化氨酸特性试验、熏蒸酸特性试验、脱氧氮碱试验、醛类试验等。
通过
观察变化与发色的差异,以及其化学反应程度来判断是否为大肠杆菌。
通过观察菌落形态、革兰染色阳性反应、运动情况、气体代谢情况等特性判断是否为
大肠杆菌。
可采用比色相比法、蛋白溶液胶片法、氧测定法、etc。
3. 抗原性鉴定
通过采用血相似抗原、鞭毛抗原、菌体抗原等抗原进行抗血清试验,来确定是否为大
肠杆菌。
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斜面和深层均为红色
斜面为红色;深层为黄色; 若产生H2S,为黑色
分离鉴定---麦康凯培养基
原理:在培养基中含有胆盐,可抑制大部分革兰氏阳 性菌的生长,培养基含乳糖,大肠杆菌能分离乳糖, 使pH下降(中性指示剂5.5--7.5,红--黄)形成红色 菌落,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不能分解乳糖,菌落 小且为无色
点
击
此 验大
处 及肠
添 生杆
加 化菌
副 实的
标 验分
题
离
鉴
定
、
药
敏
实
202X
目的要求
熟悉鉴别培养基的原理 了解大肠杆菌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
一、鉴别培养
菌种 培养基类别
麦康凯培养基
大肠杆菌
红色菌落
沙门氏杆菌
无色或浅黄色菌落
SS琼脂培养基
红色菌落
浅黄色菌落
伊红美兰琼脂培养基
三塘铁培养基
紫红色或紫黑色并带有金 粉红色菌落 属光泽菌落
结果判定
鲜桃红色或微红色, 菌落中心呈深桃红色
圆形,扁平,边缘整 齐,表面光滑,湿润
二、药敏试验
方法:取一菌种,用灭菌的 接种环致密划线于琼脂表面 (可重复来回划线),用无 菌镊子,将各种抗菌药物圆 纸片,分别贴于培养基表面。 各片距离相等,370C,24h后, 观察结果。
药敏结果判定
抑菌直径(mm) 敏 感 性
>20
极敏感
15-20
高敏感
10-14
中敏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低敏感
0
不敏感
三、生化实验
1糖发酵试验
• 原理:各种细菌具有不同的酶,有的细菌能分解某些 糖类而产酸产气,有的细菌虽能分解某种糖类,但只 产酸不产气,有的细菌则不能分解。从而鉴别细菌。
大肠杆菌生态型的分离和鉴定
大肠杆菌生态型的分离和鉴定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可以生长在肠道环境中,并对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大肠杆菌可能成为宿主的潜在病原体,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
因此,分离和鉴定大肠杆菌生态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1. 大肠杆菌的分离方法大肠杆菌生态型的分离可以采用直接接种和间接接种两种方法。
直接接种是指直接从样品中分离大肠杆菌。
样品可以是粪便、河水、土壤、食品等。
分离方法包括平板法、层析法、滤膜法等。
其中,平板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将样品在平板上均匀涂抹并培养,然后观察生长的菌落形态,确定菌落是否属于大肠埃希菌属,并通过生化反应或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
间接接种是指先将样品进行富集处理,然后再进行分离鉴定。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分离率。
常用的富集方法包括至少三次传代法、血琼脂富集法、浮游细胞富集法等。
2. 大肠杆菌的鉴定方法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常规鉴定常用的方法有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荧光抗体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生化鉴定是指通过观察菌落形态和生化反应来鉴定大肠杆菌。
例如:甲烷酸盐形成试验、尿素酶试验、氧化-还原试验等。
根据不同的鉴定结果来判断是否属于大肠埃希菌属。
血清学鉴定是指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来鉴定大肠杆菌。
将尿液或血清等待测样品与大肠杆菌特异性抗体反应,通过反应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来鉴定样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
荧光抗体鉴定是指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大肠杆菌的抗原结合,然后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
由于荧光抗体的检测灵敏度高,可以在高样品背景下检测到非常低的大肠杆菌浓度。
分子生物学鉴定是指通过PCR扩增、DNA杂交等方法来鉴定大肠杆菌。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到非常低的浓度,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综上所述,分离和鉴定大肠杆菌生态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研究大肠杆菌的分离和鉴定方法,有助于提高大肠杆菌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从而保护人类健康。
肠道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肠道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肠道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的主要步骤(2)掌握平板划线分离法(3)掌握玻片凝集试验的操作方法以及实际意义二、实验材料(1)实验仪器:试管、玻片、酒精灯、接种针、接种环、试管架、(2)实验试剂:生理盐水、细菌培养基、伤寒诊断血清、伊红美蓝培养基(EMB、克氏双糖铁培养基(KIA)、葡萄糖发酵管、乳糖发酵管、甘露醇发酵管、尿素培养基、蛋白胨水、半固体培养基三、实验流程(1)肠道致病菌的分离①待测标本的制作:把接种环放置于点燃的酒精灯火焰处对其进行灭菌,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在细菌培养基中取少量待测细菌于盛有5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混匀。
②细菌的分离接种:用接种环取适量配置好的细菌悬液,在酒精灯附近进行划线分离法接种细菌于EMBt养基。
将培养基置于37C培养18~24小时。
(2)肠道致病菌的纯化①单菌落接种:从已培养待测细菌的EMB培养基上用已灭菌的接种针挑取某单个菌落接种到KIA培养基上,一部分直接深入培养基中底部,一部分直接涂抹于斜面处,置于37 C培养18~24小时。
②待测细菌的初步判断:取出已纯化培养待测细菌的KIA培养基,观察现象,初步断定该细菌是致病菌或是非致病菌。
(3)肠道致病菌的鉴定①生化鉴定:分别取葡萄糖、乳糖、甘露醇发酵管各一只(注意管内的小倒管则应充满液体,不含气泡),用已灭菌的接种针取已培养的KIA 培养基上的培养物接种于各发酵管,将各发酵管于37 C培养18~24小时。
取出并观察记录现象。
(注意每次使用接种针前都应用酒精灯火焰进行灭菌)②动力检查:用已灭菌的接种针取KIA培养基上的培养物分别接种于蛋白胨水、尿素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中,将各个培养基于37 C 培养18~24小时。
取出后将靛基质(吲哚)加入到蛋白胨水培养基中,并观察记录现象。
(注意每次使用接种针前都应用酒精灯火焰进行灭菌)③血清学鉴定:取洁净玻片一张,将其用蜡笔分为两格,两边各取生理盐水一滴,再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分别取KIA培养基上的培养物加入两格中,与生理盐水混匀不摊开。
肠道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
肠道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分离、鉴定肠道病原菌,并深入了解肠道病原菌对人们健康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生化试剂对样品进行处理和鉴定,最终成功分离出大肠杆菌、沙门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肠道病原菌。
引言肠道病原菌是导致肠胃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一些细菌和病毒都可引起肠道感染,导致腹泻、呕吐、腹痛等不适症状。
有些肠道病原菌很难通过常规的培养方法进行分离和鉴定,因此对于其鉴定至关重要。
在临床和实验室中,肠道病原菌的鉴定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和生化试剂来分离和鉴定肠道病原菌。
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食品样品(牛肉、猪肉、家禽产品等)-选择性培养基(MacConkey agar, SS agar, XLD agar)-氯霉素(50μg/ml)-β-半乳糖苷酶-生化试剂(甲基红、青田霉素、麦芽糖、尿素、甲酸氢钠、甲酸亚铁、碳酸氢铵、硫代硫酸钠、氧化亚铁、硫酸铜、氯化铵、硝酸钴、聚苯乙烯乳胶、过氧化氢)实验步骤:1. 食品样品的处理:将样品切成小块,加入100 ml的含氯霉素(50μg/ml)的生理盐水中,放在室温下搅动10分钟,再将悬浮液离心10分钟,取沉淀制备10倍连续稀释液备用。
2. 分离培养:取三个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MacConkey agar、SS agar和XLD agar,分别接种均匀悬浮液并用无菌环展开,然后使其在37℃恒温箱中孵化24小时。
3. 生化识别: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和表面涂膜,并用生化试剂行革兰染色、甲基红反应、青田霉素试验、尿素酶试验、甲酸氢钠氧化试验、甲酸亚铁还原试验、碳酸氢铵水解试验、硫代硫酸钠还原试验、氧化亚铁试验、硫酸铜凝集试验、氯化铵水解试验、硝酸钴试验、聚苯乙烯乳胶凝聚试验和过氧化氢试验,根据结果进行分类鉴定。
结果经过实验分离和鉴定,本实验成功分离出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等常见的肠道病原菌,并且还分离出一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杆菌科生化鉴定实验
肠杆菌科生化鉴定实验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许
多人类和动物肠道中常见的细菌。
肠杆菌科的生化鉴定实验是通过
一系列生化反应来确定细菌属的方法。
以下是肠杆菌科生化鉴定实
验的详细步骤:
1. 外观观察:观察菌落形态和颜色,以及菌液的浑浊度和颜色。
2. 革兰染色:将细菌制备的涂片进行革兰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和
染色反应。
3. 氧需求:通过培养细菌在氧气条件下的生长来确定其氧需求。
肠
杆菌科中的许多细菌是好氧菌,可以在氧气存在下生长。
4. 糖发酵:使用糖盐培养基,如肉汤糖盐琼脂培养基(TSI)或亚
硝酸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GNB)等,观察细菌对不同糖类的发酵情况。
常用的糖类包括葡萄糖、乳糖、蔗糖等。
5. 气体产生:观察细菌在糖盐培养基中是否产生气体,如二氧化碳
和氢气等。
6. 硫代硫酸盐还原:使用含有硫代硫酸盐的培养基,观察细菌是否
能够还原硫代硫酸盐,产生黑色沉淀。
7. 非糖类物质利用:观察细菌对非糖类物质的利用情况,如酪蛋白、尿素等。
8. 酸碱产生:使用酸碱指示剂,观察细菌在糖盐培养基中是否产生
酸碱。
9. 氧化还原酶:使用氧化还原酶试剂,观察细菌是否具有氧化还原
酶的活性。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根据细菌的生化反应特点来确定其属于肠杆菌科中的哪个属。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初步的鉴定方法,最终的确定还需要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实验肠道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
1
Content
示教: 主要肠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 及变形杆菌的形态、染色性 主要肠道杆菌的培养特性:SS平板/EMB平板 主要肠道杆菌的生化反应:双糖、尿素分解反应
操作: 肥达反应 粪便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血清学 (*续)
录像: 厌氧菌
.
2
肠道杆菌的分类
肠杆菌科
埃希菌属 志贺菌属 沙门菌属 克雷伯菌属 变形杆菌属
.
ETEC, EIEC, EPEC, EHEC, EAEC
痢疾、福氏、 鲍氏、宋内
伤寒,副伤寒, 猪 霍乱,肠炎
3
肠道杆菌的基本特征
形态结构相似 培养要求不高 生化反应活跃 抗原结构复杂 抵抗力不强 易发生变异
.
4
粪便标本肠道致病菌鉴别流程
标本
鉴别培养基 (SS培养基)
生化反应 (双糖管)
血清学鉴定
SS 平板挑取可疑菌落2个 (无色,透明,小菌落)
接种双糖管
.
培养,观察
5
SS平板—— 分离肠道病原菌的强选择培养基
成分:
基础培养基、乳糖、枸橼酸钠、硫代硫酸钠、枸橼酸铁、胆盐、煌绿、 中性红(pH6.8-8.0,红→橙黄)
.
6
双糖管
▼ 观察:
上层:乳糖,Fe2+ 固体
下层:葡萄糖 半固体
致病菌红色
发酵乳糖
非致病菌黄色
H2S试验
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及动力
指示剂:酚红(pH6.8-8.4, 黄 红)
.
7
乳糖 葡萄糖 动力 硫化氢 尿素酶
大肠埃希菌 +
+
-
痢疾志贺菌 -
微生物实验 肠道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一、粪便标本致病性肠道杆菌的分离和鉴定程序
二、粪便标本致病性肠道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1.粪便接种SS( Salmonella Shigella agar )培养基
粪便四分区划线接种SS琼脂平板,37℃培养18-24小时。
大肠杆菌 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SS平板 粉红色大菌落 无色细小 半透明菌落 无色细小 半透明菌落
实验九 粪便中病原菌的分离鉴定-1
【目的要求】
1.掌握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2.熟悉粪便中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程序。
病例回顾
某患者,女,45岁。于前日参加聚餐,昨日感觉腹部不适,今晨起有 发热、腹痛、水样腹泻,至下午就诊已腹泻5次,最后两次量不多,但有 黏液样物质带有血色。实验室检测:粪便检查发现有脓细胞5个,红细胞8 个;血液检测WBC14.5×109/L(4-10x109/L)。
2.可疑菌落穿刺接种双糖铁培养基 第2天观察SS培养基的培养结果并记录,挑取较小、无色、半
透明的可疑菌落穿刺接种双糖铁培养基,37℃培养18-24小时。 第3天取出双糖铁培养基放入冰箱,下次课备用。
原始管
反应管
三、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
Rod-Shaped Bacterium, 45) E. coli (0157:H7) a rod prokaryote. Hemorrhagic type
E. coli with fimbriae
三、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伤寒沙门菌
伤寒沙门菌
三、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志贺菌
志贺菌
【实验报告】
记录粪便标本接种SS培养基和双糖铁培养的结果,并对其进行初步判 断。
肠道细菌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肠道细菌分离和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肠道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提高对常见肠道细菌的识别能力。
3. 通过实验,提高无菌操作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肠道细菌是人体肠道内的一类微生物,主要包括厌氧菌和需氧菌。
本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肠道细菌,通过观察菌落特征和进行生理生化实验,对分离得到的细菌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粪便样本2. 肠道细菌通用培养基3. 血琼脂平板4. 琼脂平板5. 肉汤培养基6. 生理盐水7. 稀释液8. 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培养皿、试管、试管架等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取粪便样本,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制成10^-1、10^-2、10^-3、10^-4等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2. 平板划线法分离:取血琼脂平板,用无菌接种环蘸取稀释液,在平板上划线,重复划线直至获得单菌落。
3. 纯化:将单菌落挑取至新的血琼脂平板上,重复划线直至得到纯化的菌落。
4. 菌落特征观察: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大小、边缘、表面等特征。
5. 生理生化实验:a. 观察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结果。
b. 进行糖发酵实验,观察细菌对葡萄糖、乳糖、蔗糖等糖类的发酵情况。
c. 进行吲哚实验,观察细菌是否能产生吲哚。
d. 进行甲基红实验,观察细菌发酵糖类后产酸情况。
e. 进行V-P实验,观察细菌是否能进行丙酮酸发酵。
6. 鉴定:根据菌落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结果,对分离得到的细菌进行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落特征观察:实验共分离得到5种菌落,其中3种为圆形、红色、光滑、湿润的菌落,2种为圆形、无色、不透明、干燥的菌落。
2. 生理生化实验结果:a. 革兰氏染色:3种菌落为革兰氏阳性菌,2种菌落为革兰氏阴性菌。
b. 糖发酵实验:3种菌落能发酵葡萄糖,2种菌落不能发酵葡萄糖。
c. 吲哚实验:3种菌落产生吲哚,2种菌落不产生吲哚。
d. 甲基红实验:3种菌落发酵葡萄糖后产生有机酸,使培养基变红,2种菌落发酵葡萄糖后不产生有机酸。
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教学文案
• 熟悉鉴别培养基的原理 • 了解大肠杆菌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
结果判定
• 鲜桃红色或微红色,菌 落中心呈深桃红色
• 圆形,扁平,边缘整齐, 表面光滑,湿润
二、药敏试验
方法:取一菌种,用灭 菌的接种环致密划线 于琼脂表面(可重复 来回划线),用无菌 镊子,将各种抗菌药 物圆纸片,分别贴于 培养基表面。各片距 离相等,370C,24h 后,观察结果。
药敏结果判定
抑பைடு நூலகம்直径(mm) 敏 感 性
>20
极敏感
15-20
高敏感
10-14
中敏感
<10
低敏感
0
不敏感
三、生化实验
1糖发酵试验
• 原理:各种细菌具有不同的酶,有的细菌能分解某些糖类 而产酸产气,有的细菌虽能分解某种糖类,但只产酸不产 气,有的细菌则不能分解。从而鉴别细菌。
• 方法:将需要鉴别的细菌纯培养物,分别接种在各种含指 示剂的糖发酵管内,将发酵管倒置与370C温箱内培养24h
• 结果:再加试剂甲、乙各2滴,在30s内出现红色 即为阳性;若无颜色出现,加少量的锌渣,随后 出现红色,则是真正的红色
• 结果:培养基变黑为阳性,不产生黑色为阴性。 大肠杆菌为阴性,沙门氏菌为阳性
3 硝酸盐还原实验
• 原理:有些细菌能将培养基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 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位氨基苯 磺酸起作用后,在与α-萘胺反应,生成红色偶氮 化合物。
• 方法:将被检细菌接种于硝酸钠蛋白胨培养基内, 370C温箱内培养24h。
• 结果:培养液不变色----无变化(—)
培养液变为黄色----产 酸(+) 培养液变黄并有气泡----产酸产气(+)
大肠杆菌的分离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1. 熟悉大肠杆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 掌握大肠杆菌的分离纯化方法。
3.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
4. 培养无菌操作技能。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实验室四、实训材料1. 大肠杆菌分离纯化试剂盒2. 琼脂培养基3. 磷酸盐缓冲盐溶液(PBS)4. 无菌操作工具5. 显微镜6. 计时器五、实训方法1. 样品采集:从待检样品中取少量,加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充分振荡混匀。
2. 样品稀释:将混匀后的样品按照10倍梯度进行稀释,直至样品浓度适合接种。
3. 平板划线法:取适量稀释后的样品,用无菌接种环在琼脂平板上进行划线。
4. 培养:将划线后的平板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5. 观察与挑取:观察平板上的菌落特征,挑选典型菌落进行进一步纯化。
6. 纯化:将挑选的菌落接种于新的琼脂平板上,重复培养、观察、挑取过程,直至获得纯化的大肠杆菌。
7. 显微镜观察:将纯化的大肠杆菌进行涂片,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
8. 生化鉴定:对纯化的大肠杆菌进行生化实验,如氧化酶试验、糖发酵试验等,进一步确认其身份。
六、实训结果1. 菌落特征: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后,平板上出现圆形、光滑、湿润、半透明的菌落,边缘整齐。
2. 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可见大肠杆菌呈杆状,大小约为0.5μm×1.0μm。
3. 生化鉴定:氧化酶试验阴性,糖发酵试验阳性,符合大肠杆菌的生化特征。
七、实训讨论1. 在样品采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污染,确保样品的纯净性。
2. 在样品稀释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因稀释倍数不当而影响分离结果。
3. 在平板划线法操作过程中,应掌握划线技巧,确保菌落分布均匀。
4. 在纯化过程中,应挑选典型菌落进行培养,避免因菌落不纯而影响实验结果。
5. 在显微镜观察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以便准确判断。
6. 在生化鉴定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影响鉴定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杆菌科细菌鉴定程序
G杆菌
O/F(F)氧化酶(—)源自肠杆菌科生 化鉴定管a
5
实验内容
.氧化酶试验 (1)原理: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是细胞色素呼吸酶
系统的最终呼吸酶。
(2)试剂:1%盐酸四甲基对苯二胺或1%盐酸二甲基对苯 二胺。
(3)方法:常用方法有三种; 1)菌落法:直接滴加试剂于被检菌菌落上。 2)滤纸法:取洁净滤纸一小块,沾取菌少许,然后加试剂。 3)试剂纸片法:将滤纸片浸泡于试剂中制成试剂纸片,取 菌涂于试剂纸上。
实验 九 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一)
a
1
实验目的
熟悉待检菌的培养特性及菌落特点 掌握待检菌革兰氏染色特性 掌握肠杆菌的鉴定方法
a
2
实验材料
待检菌 革兰氏染液 肠杆菌科生化鉴定管 肠杆菌科生化鉴定手册
a
3
实验内容
观察待检菌的菌落特征并记录 对待检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并记录其染色
特性
a
4
实验内容
a
6
实验内容
(4)结果:细菌在与试剂接触10秒内呈深紫色,为 阳性。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分别以铜绿假单胞菌和 大肠埃希菌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 (5)应用: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与非发酵菌(不 动菌属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鉴别,前者为阴性, 后者为阳性。奈瑟菌属、莫拉菌属细菌也呈阳性反应。
a
7
实验报告
记录待检菌的菌落特征及革兰 氏染色特性
记录生化鉴定管的结果及细菌 鉴定结果
a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