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合集下载

浅析《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浅析《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大家都知道:《充分根据律的四重根》是叔本华的哲学体系的基础!所以,要理解叔本华的哲学,掌握这篇论文是一个必要条件!首先,我认为:把这篇论文的名称翻译成《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是不恰当的!因为‘充足理由律’只是4个著名的思维规律的其中一个!而叔本华所说的‘根据律’,它的外延就大得多了。

对于充分根据律,我挑选出两个公式:1,任何事物都有其为什么存在而不是不存在的理由。

2,任何事物之所以如此必有一个充分的根据。

而我个人比较偏向于第2个定义,因为‘理由’这个概念有一种主观意味,而‘根据’这个概念的客观意味要浓一点。

对充分根据律的概括可以表达成:“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的任何事物都是以其他事物为根据而存在的。

”叔本华认为:充分根据律是四个先天概念的共同表述。

而这四个先天概念其实就是4类表象中的4个先天法则:1,生成的根据律即因果律2,认识的充分根据律3,存在的根据律4,动机律。

由于这4个先天法则都在充分根据律中得到统一的表达,所以他们必定原于我们认识能力中同一种原初的特质,即他们的根,从而我们也就不得不把这个根看作是客体的彻底的依赖性、相对性、不定性和有限性,或者说成是:世界有限性的最内在的起源。

关于这个规律,我很欣赏叔本华的这句话:“正是由于先天的假定一切现象都一定具有根据,才使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要追问一个‘为什么’,从而我们才有充分的把握称‘为什么’为一切科学之母。

”下面让我们进入叔本华对我们的4种表象的分析:叔本华没有把对第3类表象即时间和空间的分析放在首位,而是把对直观表象即经验世界的分析放在了首位。

叔本华对经验世界的分析可以概括为:我们的大脑或者说知性把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产生经验实在的复合体,并通过它的形式因果律在时间中产生变化,在空间中产生运动。

虽然在我们的意识中直接存在的表象本质上是暂时的、分离的,但是,通过‘统觉’的作用,主体所握有的是关于实在综合复合体的包罗万象的表象。

我们把从属于这一复合体的事物称为“实在事物”或“客观事物”,而单从前者的角度出发,他们只不过是“纯粹的表象”。

叔本华及其唯意志思想

叔本华及其唯意志思想

叔本华及其唯意志思想一、生平及著作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我们并不陌生,他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出身于但泽(当年德国的但泽市,现为已成为波兰的格但斯克了。

)的一个大银行家家庭,是位才华横溢的作家。

l809年起在哥廷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跟G·E·舒尔曼研修柏拉图和康德著作。

他为了向费希特学习,由哥廷根大学转到了柏林大学。

l811年向柏林大学提交论文《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1.逻辑必然性,根据认识的充足根据律,一旦我们承认了前提,那么我们必然绝对地承认其结论。

2.物理必然性,根据因果律,只要出现原因,结果肯定毫无疑问地随之而来。

3.数学必然性,根据存在的充足根据律,在正确的几何定理中所陈述的任何一种关系,都确实是该定理确定之关系,而且每一个正确计算也是不可辩驳的。

4.道德必然性,根据这种必然性,每一个人,甚至每只动物,只要产生一个动机,就得被迫去做符合个体生来具有且不可改变的特征的事情。

)由这篇论文,他1812年获得博士学位。

当时他24岁。

后来在魏玛他母亲的文学沙龙里结识歌德,非常崇敬歌德。

而且在F·迈耶尔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印度哲学和佛学,尤其受到印度哲学典籍《奥义书》中悲观厌世思想的影响。

从1820年起,叔本华在柏林大学任讲师,讲授“整个哲学或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人的精神的学说”,中间有一个趣闻,就是曾经公开与黑格尔同时开课争学生,但听课者从未超过三人。

1822年被聘为副教授,因为当时的影响力确实赶不上黑格尔,所以一愤之下就辞职了,因为是祖上是大银行家出身,所以后来就靠着丰厚的遗产来生活。

从l831年开始定居于法兰克福,直到逝世。

叔本华作为一个哲学家,他的文论思想反映在他的哲学著作中。

他的主要著作有:《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1814) 、《视觉和色彩》(1816)、《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8)、《自然界中的意志》(1836)等。

趣味哲学:叔本华

趣味哲学:叔本华

精选ppt
13
人类是应该悲惨的,因为人类所遭遇的灾祸的最大根 源乃在人类本身,“人便是吃人的狼”。
悲剧的真正意义是一种深刻的认识,认识到悲剧主角 所赎的不是他个人特有的罪,而是原罪,亦即生存本 身之罪。
精选ppt
14
痛苦,唯有在进入了纯粹认识的形式,而这认识作为 意志的清静剂又带来真正的清心寡欲时,才是达到解 脱的途径,才因而是值得敬重的。
1836年《论自然中的意志》,über den Willen in der Natur;
1839年,《论意志的自由》,über die Freiheit des
menschlichen Willens;
1840年,《论道德的基础》,über die Grundlage der Moral;
1841年《伦理学中的两个根本问题》;
精选ppt
16
个人简介
叔本华生于波兰但泽(今格但斯克)。父亲海因 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 自杀。母亲约翰娜·叔本华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 家,与歌德等文豪有交往。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 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
但由于他继承了他父亲的财产, 结果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 叔本华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了 慈善事业 。
1851年,《附录与补遗》,Parerga und Paralipomena ;
钟摆理论 “人生就是痛苦和无聊之间的钟摆
精选ppt
26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表象不是在完全孤立的状态中向我们呈现,相反所有 的表象都是以一种有序的方式和其他表象联系在一起。 这些有序关系后面一定有充足理由。
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有不同的类型,是因为我们人有 不同的表象方式。
精选ppt
20

西方哲学考研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试题总结

西方哲学考研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试题总结

西方哲学考研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试题总结名词解释古希腊部分范畴(亚里士多德)1洞穴说2四因说18产婆术9实体(亚里士多德)6智者与智者运动2伊壁鸠鲁的快乐论伦理学2理念说10中道1知识即美德5认识你自己1理想国3数(毕达哥拉斯)3存在(巴门尼德)7实践智慧(亚里士多德)2太一(普罗提诺)5哲学源于诧异1属性和样式1无定(阿那克西曼德)2六本原说1普纽玛2原子论3第一哲学第二哲学3始基3回忆说3米利都学派4犬儒学派1蜡块说1种子说4原子和虚空4二分法(芝诺)1努斯1理智(阿那克萨哥拉)1波菲利问题3飞矢不动3泰勒斯2人是万物的尺度4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2分有说1模仿说1和谐(毕达哥拉斯)1悬搁(皮浪)1斯多亚派伦理学1爱利亚学派1德谟克里克的影像说1四根说3流溢说2四弦断比喻2高尔吉亚1芝诺四悖论1怀疑主义1真理之路(巴门尼德)1第二实体(亚里士多德)1知识与意见(柏拉图)11现实与潜能1中世纪奥康剃刀8神正论1温和怀疑论1教父哲学3上帝的本体论证明3因信称义(马丁.路德)2阿奎那"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3 马丁路德1托马斯经院哲学的基本观点1 经院哲学3光照说2中世纪信仰与理性的关系1哲学是神学的婢女1阿拉伯尔"概念论"11近代部分休谟:物是观念的集合2存在就是被感知8习惯是人生的指南5知觉1休谟1观念的关系和事实1休谟问题3不可知论1康德:先天综合判断6道德律1自在之物4二律背反3实践哲学1人为自然立法2不可知论1时空说1认识论1黑格尔:否定辩证法1实体即主体3绝对精神11三一式1存在即合理1逻辑学的三个组成部分1 绝对命令5异化2主奴关系2启蒙运动:孟德斯鸠1百科全书派31社会契约论42人是机器1地理环境决定论2启蒙运动的精神1反省(洛克)1物质(卢梭)1启蒙运动3人文主义6白板说8公意(卢梭)1三权分立4偶性(霍布斯)1物体(霍布斯)1启蒙1第一性第二性(洛克)6自然状态(卢梭)1人类不平等1笛卡尔:我思故我在23普遍怀疑2二元论2莱布尼茨:偶然真理1天赋观念1前定和谐11双重真理1单子论12培根:1新工具1四假象说17经验归纳法3其他人物:费希特:自我4 知识学的三条原理1费尔巴哈:自然1 人本主义3 费尔巴哈1思维与存在的统一1 谢林:天启哲学1 绝对统一性3斯宾诺莎:实体学说3自然神论5自由与必然1现代部分语言行为理论1烦1面向事情本身1列维.斯特劳斯1哲学解释学1大全(雅斯贝尔斯)1经验(杜威)1自我本我超我2解释学循环1利比多1一切历史都是现代的历史1世界是我的表象1自为存在1工具理性1帕格森的两种时间1范式(库恩)5正义(罗尔斯)2萨特的自由观1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1图像论1悬搁(胡塞尔)2心理主义1充足理由率的四重根1科学革命(库恩)1文德尔班的价值世界1生活世界(胡塞尔)1帕格森理智与直觉1社会有机体论(斯宾塞)1现象1现象学2存在主义1逻辑实证主义3证伪主义3在世(此在)8各行其是1语言游戏5文本(解释学)1存在先于本质3摹状词理论及批评3视界融和(伽达默尔)1宽容原则(卡尔纳鲁)1绝对经验(布拉德雷)1原则同格论1海德格尔1结构主义1成见(伽达默尔)1括号法(胡塞尔)1常规哲学(库恩)1逻辑经验主义科学哲学1彻底的经验主义(詹姆士)2所指2解释学2逻辑原子主义3实用主义2卢卡奇1人化自然1三个世界1语言学转向1描述性的形而上学(斯特劳森)1意志(叔本华)2存在与存在者1交互主体性与交往行为(胡塞尔,哈贝马斯)1 绵延4试错法(波谱)1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1解构(德里达)1自然之境(罗蒂)1家族相似性1本体论承诺2人学辩证法1社会的多远决定论1思维经济原则1权力意志2名义本质和实在本质1重估一切价值2否定的辩证法(阿多诺)1生命之流1拒斥形而上学(卡尔纳普)1效果历史知识1人类理智发展的三阶段1皮尔士原则1制定法则的科学和描述特征的科学1 意向性(胡塞尔)2科学共同体2逻辑实用主义1祁克果人生道路三个阶段1私人语言1唯意志主义1荒谬(加缪)1爱的宗教2人道教1其他意见支配世界1反思1至善1良心论1唯我论1印象11因果观念是存在性的联想1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1真理是过程2先验幻想3怀疑论1扬弃1异类相知说12通种论1统觉3偶因论2人士环境的产物2理性的狡计1认识论1唯名论1唯理论1逻格斯10唯实论5第一哲学第二哲学2实在论2上帝的本体论证明3逻格斯中心主义1主体与客体1简答火本原思想及分析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在人性论上的批判前苏格拉底哲学的古希腊哲学本源学说柏拉图理念论的理论来源辨析亚里士多德的"潜能"和"现实"认识你自己的哲学意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尺度的内涵无物存在;如果有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即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告诉别人.德性即知识与无人有意作恶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不在枷锁之中.国家是大写的人.柏拉图关于理念世界和可感世界关系的思想新柏拉图主义亚里士多德关于实体原因的学说柏拉图理念论的基本内容简述古希腊罗马原子唯物论丛德谟克里特到伊壁鸠鲁在到卢克莱修的发展过程赫拉克利特的罗格斯思想柏拉图前后期思想的差别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继承和改造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特征从赫拉克利特的"一切皆变,万无常往"以及逻格斯学说到巴门尼德严格区分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的思路上的联系?由此我们能否确认:哲学何为.何谓"善"理念或至善,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是如何通过著名的"日喻,线喻以及洞喻"来说明善理念在人的认识和觉悟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性简述古希腊哲学中的罗格斯和努斯形式因和质料因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怎样理解柏拉图的灵魂学说及其政治哲学意义苏格拉底对话法巴门尼德真理与意见以奥尼亚派的自然哲学思想并分析评价这个世界,……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柏拉图哲学的思想渊源(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论述柏拉图关于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的区分柏拉图通种论的基本内容比较毕达哥拉斯和赫拉克利特关于世界本原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关于美的思想柏拉图的“洞穴”比喻说明了“理念论”的哪些观点?上帝即人的本质奥康剃刀皮科对人的定位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和目的论证明唯实论和唯名论奥斯丁的语旨力理论托马斯关于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奥古斯丁的时间学说以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为例,说明基督教是如何对待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的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中世纪证明上帝存在主要有哪些方式,你如何看待理解这些证明,为什么托马斯关于知识与信仰关系的学说托马斯关于共相与殊相的关系理论经院哲学中对共相问题的争论中世纪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除了哲学真理以外还需要神学真理(托马斯)上帝的人格性,本身不外乎就是人之被异化了的、被对象化了的人格性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唯名论唯实论之争的核心问题评述安瑟伦与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的不同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关于认识对象和认识方法,真理标准上的的争论斯宾诺莎实体学说的主要内容法国启蒙学派的主要哲学观点弗兰西斯.培根对经验哲学的批判及其经验论原则法国启蒙哲学家的社会历史观休谟对经验论,唯理论的"因果学说"的批判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及其基本内核"我思故我在"的涵义及哲学意义休谟对于因果关系的理解有四种假象扰乱人心,困扰科学费希特关于自我的三条原则斯宾诺莎关于自然的观点爱尔维修的幸福观培根的三表法休谟问题费尔巴哈的我与你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贝克莱是如何根据洛克的哲学来提出其物是观念的集合的思想的霍布斯的主要观点莱布尼茨前定和谐说自然神论与泛神论的区别和联系休谟因果观的主要观点简述近代唯理论实体学说从笛卡尔到斯宾诺莎再到莱布尼茨的发展过程按照自然而生活简述培根的四假相说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爱尔维修的肉体感受性理论为什么斯宾诺莎将他的哲学著作冠名为笛卡尔和休谟都以数学为真正知识的典范,然而同样的认识却在他们的哲学研究中,发生了什么样的不同作用乃至引出了什么样的不同结论如何理解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对十七世纪唯物哲学的发展近代经验派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对物质实体和心灵实体的否定的,这种否定在哲学上有什么意义简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及其在哲学史上的意义简述贝克莱的存在即被感知试述谢林的绝对同一霍尔巴赫的无神论思想莱布尼茨"有花纹的大理石"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起源的学说人文主义基本精神及其内涵怎样理解洛克的"实在的本质"和"名义的本质"贝克莱的共相学说包括哪些内容费尔巴哈是怎样看待宗教的本质的休谟对于实体的看法笛卡尔认为上帝是惟一的实体,为什么又称他的思想为心物二元论?简述洛克的白板说及其双重经验说。

我所知道的叔本华

我所知道的叔本华

我所知道的叔本华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唯意志论哲学的始祖。

他出身于但泽(今属波兰)一个银行家家庭,1809年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医学,后对哲学感兴趣。

1811年转入柏林大学专攻哲学,听过费希特的课,1813年以博士论文《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耶拿大学博士学位。

因家境富有,他不必为生计奔忙,一生潜心著述。

只有1820年和1826年两度试图在柏林大学开课,均因找不到听众而失败。

1819年,他出版了自己最重要的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但几乎无人问津,直到三十多年后,人们才认识到他的哲学的价值,他的声望在他70岁时达到顶点,两年后他死于肺炎。

叔本华最重要的思想是他的“唯意志论”思想,最具代表性的两句话是“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

他认为“意志”是高于一切的,个体的“意志”即是他“世界”的主宰,一切事物都是意志的表现,思想也是意志的派生物。

意志也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肠胃、利爪、肌肉、性器官都是意志促使生物发展出来的。

他把理性置于意志的支配之下,认为意志统率知觉、记忆、想象、判断和推理,人的思想、理性应当服从神秘的、无从解释的意志。

人之初并无理性可言,只是后来需要体现意志时意志才造出了理性。

但理性是不可能认识到世界的本质的,直觉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

叔本华对于意志的强调又引出了他的“生命意志论”。

叔本华认为,作为世界本原的生命意志是痛苦的本原,由生命意志产生的欲求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每一次欲求的满足、结束都必然一个新的欲求的起点,导致欲求的循环不止。

欲求的无限,使痛苦也无穷无尽。

即使欲求的实现带来了满足,它也是暂时的。

因此,叔本华提出了他的摆钟理论,认为人生就像一个摆钟,在欲求之间、痛苦和无聊之间不停地来回摆动(同时他也说过人类幸福的天敌是痛苦与无聊)。

意志的本质就是挣扎,它没有目的、没有满足,欲望的暂时的满足也立刻导致空虚无聊,导致进一步的欲望和挣扎,欲壑难填。

叔本华美学思想

叔本华美学思想

叔本华美学思想叔本华(AtIthur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出生于但浑(今波兰格但斯克)一个大银行家家庭,母亲是一位有才气的女作家。

叔本华童年被送往法国生活,这种早期的漫游式教育”造成了他的精神习性”,”他熟悉世界甚于熟悉书本”。

回国后在汉堡一所商业学校学习过,又曾在父亲带领下漫游过欧洲许多地方,1809年起在哥廷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跟随哲学家G·E·舒尔曼研修了柏拉图与康德的著作。

1811年去柏林大学提出论文《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次年获博士学位。

其间9曾在魏玛他母亲举办的文学沙龙里与歌德结识,对歌德深为佩服。

后在F·迈耶尔指导下,研究过印度哲学和佛学。

1820年去柏林大学任讲师,讲授《黎宁哲学或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人的精神的学说》。

曾与黑格尔同时开课争学生,但遭到惨败,听课者从未超出三人。

1822年被聘为副敦授。

由于不敌黑格尔,愤而辞职,靠父亲丰厚的遗产过日子。

1831年起定居于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一直到去世。

主要著作有雷《视觉和色彩》(1816)、《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8年)、《自然界中的意志》(1838年)、《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1841年)及论文集《附录和补充》(1851年)等。

第一节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叔本华的哲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康德学说,柏拉图的理念论,印度哲学与佛学,特别是印度的优婆尼沙罢约《奥义书》(Upani-shads)中的悲观厌世思想。

此外,还从莱布尼兹、费希特、谢林等人那儿采搬了一些思想果实,拼凑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哲学体系。

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可概括为:表象、生命意志本体论、直观主义认识论和悲观主义人生观。

一表象——认识论意义上的世界在当时的德国,叔本华是作为官方哲学的对立面而出现的,他把黑恪尔比作“精神上的珈利本”,谴责他的哲学完全是“江湖法术”,这种攻击确乎已经超出学术语言的范围了。

然而并不象一些文章所说的那佯,叔本华只是出于嫉妒才大骂黑格尔的,至少他有自己的道理。

【推荐】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个人资料_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简介-精选word文档 (4页)

【推荐】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个人资料_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简介-精选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个人资料_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简介叔本华是人类发展中闪耀的恒星,他的思想不应该被玷污和抹黑,他的理念永远值得人们去深深思索。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叔本华人物简介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

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

著有《论充足理由率的四重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附录与补遗》,《论道德的起源与基础》等。

他文笔流畅,思路清晰,后期的散文式论述对后来哲学著作的诗意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人物生平叔本华早年在英国和法国接受教育,能够流利使用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欧洲语言和拉丁语等古代语言。

他最初被迫选择经商以继承父业,在父亲死后他才得以进入大学。

1809年他进入哥廷根大学攻读医学,但把兴趣转移到了哲学,并在1811年于柏林学习一段时间。

在那里他对费希特和施莱艾尔马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以《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了博士学位。

歌德对此文非常赞赏,同时发现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倾向,告诫说:如果你爱自己的价值,那就给世界更多的价值吧。

他称柏拉图为神明般的,康德为奇迹般的,对这两人的思想相当崇敬。

但不赞同后来费希特,黑格尔代表的思辨哲学。

1814年—1819年间,在理智的孤独中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部作品受到了印度哲学的影响,被认为是将东方和西方思想融合的首部作品,但发表后无人问津。

叔本华这么说他的这本书: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

但凭这部作品他获得了柏林大学编外教授的资格,在这里的一件著名的事情是他选择与自己认为是沽名钓誉的诡辩家的黑格尔同一时间授课。

解析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解析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解析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作者: Pascal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的基本主张是,平常的世界是由四类对象构成的,它们都是表象。

第一类由“现实对象”组成,如桌椅木石之类;第二类是些概念以及由这些概念组合而成的判断;第三类是时间和空间;第四类是人类行为。

这四类对象的存在都必定有根据或理由,因此可以说每一个类都受制于充足理由律的一种特别的形式。

充足理由律以其最普泛的形式宣称,凡事物无不具有关于它为什么如其所是而非非其所是的理由或解释。

充足理由律的这四种形式于是变为:(1)一个现实对象中的每一变化有一个原因;(2)每一真实判断的真理基于某种外在于它的东西;(3)一切数学性质基于其他数学性质;(4)每一行为都有一个动机。

说得更简洁一些,在平常的世界上存在着四种必然联系,每一种都构成充足理由律的一个根。

因此,普泛形式的充足理由律拥有四重根。

下面,我们将对这四种必然性一一予以说明:1. 因果关系:关于变化的充足理由律叔本华首先把第一类对象描述成一些直觉的、完全的、经验的现实对象。

和概念相比,它们是特殊的。

因果关系的解释原则只适用于这类对象。

《四重根》的大部分篇幅用来讨论因果关系的解释原则。

因果关系原则宣称:在由物质性的东西构成的世界中,每一变化必有一个原因,“每一出现的事态必定继起于前于它的一个变化,或者说是这个变化致使的。

”(《四重根》53节)。

这一原则不准有例外:我们通常称之为某一事件的原因的那个东西,仅仅是这个事件前边的一个特别的变化,但是这一变化本身必定继起于更前的变化。

原因和结果就是以这种方式联系着的:如果第一个发生,那么第二个不可能不发生。

这种关系被视为必然性的一种。

叔本华坚持,一个事件的原因只能是另一个事件:原因不可能是一个物体或者一种事态。

物体和事态是由以因果方式联系起来的序列而带入或者推出存在的,这些事件放在一起就构成了正在进行的自然世界的历史,就是说整个的物理世界。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他的想法。

大学如何读书——叔本华论读书

大学如何读书——叔本华论读书

没有什么人的话都是对的,并不是什么经典都需要精读,看到其它的观点之后一定要想清楚是否适合自己,要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和观点,要学习独立的思考,而不是轻易的相信一件事,把决定权交给其它人。

节选:叔本华《读书与书籍》一文。

叔本华(1788——1860)德国哲学家,也是涉猎广泛的美学家,对音乐、绘画、诗歌和歌剧等都有研究。

著作有《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论视觉和颜色》等。

他在《读书与书籍》一文中写道:―记录在纸上的思想,不过是像在沙上行走者的足迹而已,我们也许能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些什么,则必须用我们的眼睛‖。

―看别人的榜样而予以妥善的应用,然后才能也有类似的优点。

这样的读书可教导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天赋,也借以培养写作能力,但必须以自己有这些禀赋为先决条件。

否则,我们读书只能学得陈词滥调,别无利益,充其量只不过是个浅薄的模仿者而已‖。

一富翁阔佬在显露出他的愚昧无知时,常会格外令人鄙视。

而穷人终日操劳,没有深思幽想的余闲,显出无知是不足为奇的。

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富裕阶层中的粗俗愚蠢者醉生梦死,恣情享乐,像禽兽一样活着。

如果他们善于利用自己的财富和时间的话,本来可以做出一些很有价值的事情。

二读书时,作者在代我们思想,我们不过在追循着他的思绪,好像一个习字的学生在依着先生的笔迹描划。

我们自己的思维在读书时大部分停止了,因此会有轻松的感觉。

但就在读书的时候,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了他人思绪驰骋的运动场了。

所以读书甚多,或几乎整天在读书的人,虽然可以借此宽松脑筋,却渐渐失去自行思想的能力,就像时常骑马的人渐渐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样。

有许多学者就是这样,读书太多反而变得愚蠢。

经常读书,稍有空闲就读书,这种做法比体力劳动更容易令人思维麻痹,因为我们在干体力活时还可以沉湎于自己的遐想,一条弹簧在久受外力的压迫之后会失去弹性,同样,我们的头脑如果经常处在他人的思想影响之下,也会失去自己的活力。

又譬如食物能够滋养身体,但吃得过多,反使胃肠受累,损害健康;而我们的精神生活如果向外摄取过多,也是有害无益的。

充分根据律的四重根pdf

充分根据律的四重根pdf

充分根据律的四重根pdf《充足根据律的四重根》是叔本华的博士论文,主要对充足根据律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运用进行了说明,并批评了当代哲学由于误用充足理由率所步入的歧路。

(引入部分)理性的两个先验原则:统一律:把事物综合为类,概念的抽象"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分解律:把同属概念的不同种划分出来"不要减少实体的多样性"认识的原则:充足根据律充分根据律的四重根pdf 1但是,在对充足理由律进行起因的探讨时,要重视分解律在其中的作用。

该原则及其所产生的必然性来源是多元的。

哲学对于体系清晰的要求对于不同来源的原则及必然性,应该加以明晰并分别命名(而冒牌哲学家则妄图用不明晰的概念,掩盖其思维的混乱与思想内容的匮乏,如谢林)。

科学的各种概念都是可以经由充足理由律为根据联系起来的系统。

科学都包含有从原因到结果,从根据到结论的的概念。

柏拉图,普鲁塔克,亚里士多德对充足理由律曾经都有过诉说:"一切生成物必定出于某种原因而产生,因为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没有原因而产生-《蒂迈欧篇》""我们并不研究原因是否存在,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是确实自在自为的-《苏阿茨形而上学争论录》"亚里士多德还在其《形而上学》中将原因分为八类。

在《后分析篇》又将其分为四类:物本身的本质,存在物所必定具有的条件,物质运动的第一推动力,物质的目的或目标(也就是经院哲学家常说的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但是亚里士多德以及之后的经院哲学家们都未能明确区分逻辑律的根据与自然界先验律的因果相区分。

笛卡尔在进行他对于上帝的本体论证明中就属于混用了不同的充足理由律。

当他去追问上帝存在着的原因时,他却直接将这种存在纳入了无限性这个概念的属性中"在一切圆满本质的概念中就包含有它的存在"。

本体论证本来需要的是绝对的原因,结果最后却是由对概念的分析提供"第一因",这种原因仅仅是一种逻辑根据。

西方哲学唯意志论哲学术语(3)

西方哲学唯意志论哲学术语(3)

个体化原理:(拉principium Individuationis)德国叔本华用语。

原为经院哲学用语,借以指关于时间-空间的理论。

叔本华认为时间-空间是主体的先验直观方式,是和物质统一的。

它是意志外化的一个条件。

任何事物都处在时间的先后关系和空间的位置关系中,由之形成差别、杂多、并列和继起的现象世界。

意志在作为自在之物时并不具有现象的任何形式,只有在意志作为现象出现时,才进入那些形式。

意志在时空中所表现的现象虽不计其数,但却独立于一切杂多性之外,它本身是不同于个别客体的纯“一”。

由于个体化原理把人限制在现象界中,它不断激发人们的欲求,从而导致更深的痛苦。

只有透过这“摩耶之幕”,跳出“个体化原理”之外,达到意志的否定,才有快乐可言。

根据律:(德satz zom zureichenden Grunde)亦译“充足理由律”。

德国叔本华用语。

指先天意识着的认识客体的那些形式。

初在1813年博士论文《论根据律的四重根》中提出,后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作了详细论证。

叔本华从“世界是我的表象”这一命题出发,认为世界上一切都具有为主体而存在的性质,主体认识一切却并不为任何事物所认识。

主体与客体构成世界的两个半体,“根据律”即为双方的界限。

它分为四种形态:存在的理由律,即时空必然关系;变化的理由律,即知性和因果性;行为的理由律,即自我意识和动机;认识的理由律,即认识的根据和逻辑。

根据律只对现象有效,而对自在之物无效。

无意识:(英unconsciousness;德Unbewusst-sein)德国E.哈特曼用语。

用以说明终极实在的性质。

他认为,无意识是宇宙的基本原则,是无所不包的存在的基础。

它有两个互相关联而不可归约的属性:意志和理念。

与此相应,它也具有两种功能。

作为理念的无意识,深藏于自然的背后,它在理智的进步中展现自身;作为意志的无意识在人的生存中展现自身。

两者统一于同一个无意识之中。

由于无意识中的意志方面的存在,世界充满着苦难与罪恶;由于无意识中的理念方面的存在,随着理智的进步,有可能达到理念战胜意志的境界。

叔本华

叔本华

叔本华认为,就是我们的感性、知性、理 性所觉察的一切,我们可以动用一切认识 手段所认识到的一切,都是我们的表象 。
1.世界只有被我感知才存在
“他不认识什么太阳,什么地球,而永远只是眼睛,是 眼睛看见太阳;永远只是手,是手感触着地球;就会 明白围绕着他的这世界只是作为表象而存在着的;也 就是说这世界的存在完全只是就它对一个其他事物的, 一个进行“表象者”的关系来说的,这个进行“表象 者”就是人自己”
——这里显然继承了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
2.世界只存在于主客体关系中
对于“认识”而存在着的一切,也就是全世界,都只是同主体相关连着 的客体。直观者的直观,一句话都只是表象(p26)
作为表象的世界,……它有着本质的必然的不可分的两个半面。一个半 面是客体, ……另一个半面是主体
它们两者“都同样完备的构成这作为表象的世界;消失了单另的一个生 物,作为表象的世界也就没有了。因此这两个半面是不可分的……因为 任何一个半面都只能是由于另一个半面是和对另一个半面而有意义和存 在;存则共存,亡则俱亡;双方又互为界限,客体的起处便是主体的止 处。”(p29)
非理性主义在19世纪形成一股巨流,与思辨哲学、分析 哲学三分天下。
与其他两种哲学不同的是: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直面 人的生命。 他们不嘲笑因仰望天象而坠入井底的泰勒斯,但他们却 悲悯出于好奇和求知而仰望天象的泰勒斯。
他们敏感而悲观的透视了19世纪人的生存状况,他们似 乎发现了个人的肉体欲望意志的不可遏止的力量,也察 觉到思辨理性、日常伦理和流行信仰的软弱和空洞。 他们洞察了“本能冲动造反逻各斯”的这一现代本质, 由此痛恨一切蔑视个人、扩张理性、驯顺肉体的思想体 系。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开篇说:
“‘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 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不过,只有人能够将它纳入反省 的抽象的意识罢了。”

叔本华死亡原因有哪些

叔本华死亡原因有哪些

叔本华死亡原因有哪些在谈到对死亡的认识时,他说到所以的生物在面对死亡时,都是恐惧和嫌恶的,这些都源自于本身的盲目的意志,也是生物对于生的追求。

这种求生意志的本原是生命对于存在的需求和冲动,人对于死亡的恐惧,这些于我们的生存是跟于时间没有关系的,不管是过去的还是未来的,这些都没有意义,也不重要,为此而感到悲伤是愚蠢的。

因为对于死亡他有过深入的思考,所以死亡对于他来说,是非常的普通的,他并没有因此而有任何的恐惧。

他在1860年的八月份,出现了窒息现象。

同年的9月9日,他被诊断出了肺炎。

生命对于他来说,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或许在别人面对这一情况时,是慌乱的,但是他却表现的非常的镇静。

生活依旧是很规律的进行着,直到21日去世。

对于他的死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自杀,也有人认为是猝死。

21日那天,叔本华跟往常一样,先是洗了一个冷水澡,然后才吃的早饭,之后一个小时过去了,女佣才发现他死在了沙发的一个角落里。

因为他的生活并没有任何的改变和反常,所以人们无法他是自杀的,所以关于叔本华怎么死的,自杀是一种猜测。

另一方面,因为他之前就出现了窒息现象,也在医院被确认了肺炎,这些都可能导致他猝死,也就是说猝死似乎更有力一些。

当然,在26日,他被葬在了法兰克福市公墓。

叔本华的重要作品作为一个美学家,叔本华作品有很多,比方《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论视觉与颜色》、《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自然中的意志》、《伦理学中的两个根本问题》等等,这些著作被译为各国的语言,流传在不同人之间,同时也是学者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文献。

在这些叔本华作品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第一本书中,充足理由律被他为概括为一切的事物都有它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也就是说没有事物是无法被解释的。

作为充足理由律,一共有因果律、逻辑推论、数学证明和行为动机四种表现形式。

但是这四种表现形式却不是证明该定律的原因,它只代表自身。

叔本华:现实世界遵循四个原则,存在律、认识律、因果律、动机律

叔本华:现实世界遵循四个原则,存在律、认识律、因果律、动机律

叔本华:现实世界遵循四个原则,存在律、认识律、因果律、动机律首先是,认识律。

叔本华说,逻辑主导着一切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关于认识的充足理由律,也就是说,概念和概念之间形成的判断,都遵循着逻辑必然性。

人和动物唯一本质区别是,人拥有理性,而理性思维能力的本质是抽象概念能力,或者说是形成概念的能力。

叔本华说,人类拥有任何动物都没有的一种表象能力,这就是对概念的表象能力,当然,这里的表象是和直观的表象相对应的,是对概念的表象。

概念是抽象的,但概念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当概念和概念之间形成某种关联,形成某种判断,并且表达知识的时候才有意义,但任何判断关联的真假,都要用到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就是一种判断力的活动,逻辑是判断的充足理由律,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判断要表达某一类认识,或者说获得某种真理,那么它就必须有充足的根据或者理由。

叔本华把构成真理根据的理由分为四类,也就是说,存在四类真理:逻辑真理、经验真理、先验真理、超逻辑真理。

第二,逻辑真理的判断,表示这个判断是基于另一个真理的判断为根据的,比如著名的演绎法的三段论,其中最后的结论,就是基于前面两个前提而得出的真理,比如那个著名的三段论,两个前提是:人固有一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结论是:苏格拉底也会死。

这里的结论是基于前面两个前提的,如果前提是真理,那么结论就必然是真理。

第二,经验真理的判断,这个很好理解,表示一个基于现实对象的判断。

比如说,桌子上有个苹果,这是我们当前看到的的一个事实,这是一个真理,是因为它基于一个事实。

第三,先验真理的判断,表示一个基于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的存在或者性质之上的判断。

比如说,“两条直线不能围成一个空间”,是一个先验真理,它基于空间的性质;比如:“若无原因,则没有事件能够发生”也是一个先验真理,它基于因果关系的性质,另外,物质既不产生也不消灭;3×7=21,都是先验真理判断的例子。

第四,超逻辑真理判断,或者说元逻辑真理判断,表示一个基于全部思想的形式条件的判断,也就是形成逻辑的底层逻辑,叔本华认为,真正属于这类超逻辑判断的只有四个: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以及实体永恒。

叔本华

叔本华

• 对于人生应该是乐观还是悲观的问题, 有人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 乐观主义是直升飞机,悲观主义是降落 伞。直升飞机可以让我们青云直上,降 落伞在必要时可以给我们一条逃生之路。
怪癖的叔本华
• 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叔本华叔本华的性 格反复无常,缺乏安全感,他时时处处提防着 他人会谋他财害他命。他敏感多疑, 恐惧感 时时伴随着他,晚上睡觉经常被噩梦惊醒,因 此,他的枕头底下总是放着一把手枪,夜间不 论听到什么声响,他都会从床上一跃而起,抓 起上好膛的手枪;他非常怕死,只要一听说发 生了瘟疫,他马上就会狂奔逃离当地,因此,在 他书桌的墨水瓶底下,总放着一些金币,以便 在紧急时刻拿着就走;至于有关的收支账目, 叔本华不用母语德文,而经常用古希腊文和古 拉丁文书写,以防止别人偷窥他的秘密。
叔本华
(Arthur Schopenhauer, 德,1788年—1860年)
• 意志主义创始人
• 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版在1859年 推出时受到空前欢迎。他喜不自禁地形容当时 的情景是“犹如火山爆发,全欧洲都知道这本 书”。 • 在这一版的序言中他对自己的哲学命运作了总 结“当这本书第一版问世时,我才30岁;而我 看到第三版时,却不能早于72岁。对于这一事 实,我总算在彼得拉克的名句中找到了安慰;那 句话是‘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就该 满足了。’我最后毕竟也走到了。在我人生的 残年既看到了自己的影响开始发动,同时又怀 着我这影响将合乎‘流传久远和发迹迟晚成正 比’这一古老规律的希望,我已心满意足了。”
一、世界的本质是生存意志
• • • • 传统哲学:理性 叔本华: 非理性 康德:“自在之物”和“现象” 叔本华:意志 表象
• 意志:盲目的、无休止的、不可遏止的 欲望和冲动(求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叔本华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叔本华认为,充足理由律(principle of sufficient reason)
指的是任何事情发生的原因必须要足够明确和充足。

他提出了四重根,指出确定一件事情是否存在的根据,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第一重根:根据时间和空间的先后顺序,即一个事件必须有原因,并且原因必须在事件之前存在。

第二重根:以因果关系为准则,即一个事件的原因必须与它的结
果有至少某种联系或相容性。

第三重根:以物质本身的本质和特征为准则,即物体的本质和特
征是必然导致某些结果的。

第四重根:基于目的和意义的区分,即每一个事物必须符合自己
的属性和特征,而不是不合理地胡乱安排或拼凑。

根据叔本华的观点,只有满足这四重根,我们才能够对一个事物
的存在和发生有真正的了解和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