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个人心理学简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心理学ppt课件_图文

心理学ppt课件_图文
她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了,应 该去玩一下。
忽然她又想起,报社的约稿还没有写完 ,今天应该交稿了,必须忍耐一下,坚 持写完。
二、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心理学的历史——既古老又年轻 ——千载背景,百年历史
(一)心理学的产生:
萌芽:万物有灵论
起源:公元前四世纪 希腊 亚里斯多德 前 科学心理学(哲学心理学)
诞生:1879年 德国 冯特 心理学实验室
实验法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二)心理学的发展
冯特建立心理学后,从19世纪末到20世 纪50年代,心理学进入派别林立的时代

1.构造心理学派 代表人:冯特、铁 钦纳 2.行为主义学派 代表人:华生 3.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弗洛伊德 4.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代表人:马斯洛 5.认知心理学派 代表人:皮亚杰
法律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转动还是静止?
感觉的对比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画中有几个人头?
是脸还是杯子?
能找到几颗心呢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心理过程
(动态)
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 言语、思维和想象 情感过程(情):情绪和情感 意志过程(意):自制、坚定、勇敢
心理现象(动态——稳态)
心理状态
注意、灵感、激情、犹豫等
(暂时状态)
人格
需要和动机(动力)—— 个性倾向性
(个性) 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
个人的内省报告.
三、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基础性心理学:研究心理科学中的基础理论和 基本方法的问题,以及心理发生和发展的基本 问题。
应用性心理学:研究如何把基础性心理学所提 示出的一些基本规律应用于人类实践的各个方 面,并进一步探索在各个实际领域中心理活动 的具体规律问题。

心理学知识讲座PPT课件

心理学知识讲座PPT课件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 激物的整体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合称:感知觉、感知)
------对应的能力:观察力
第1页/共21页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反映的心理过程 ------对应的能力:记忆力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一般年龄特征: 稳定性 可变性
二、青少年的智力活动特征: ☆高度发展的概括化的观察力 ☆成熟的记忆力 ☆形成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第10页/共21页
青少年心理特点概述
三、青少年的个性特征 ☆自我意识基本成熟 ☆世界观初步形成 ☆能力的成熟 四、青少年的情感特征 ☆热情,易激动 ☆情感的持续时间长 ☆从外倾型情感向内隐性情感的过渡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对应的能力:思维力
☆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对应的能力:想象力
第2页/共21页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 贯穿整个认识过程的一种心理品质----注意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如:注意听、注意看、注意记、注意思考…. -----对应的能力:注意力
第11页/共21页
青少年心理特点概述
五、青少年的意志特征 ☆克服困难的主动性积极性强
成人不适当地过分热情地帮助他们反而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引起他们的反感。 ☆自制力增强 ☆富于坚持精神 ☆意志活动中的动机斗争复杂、内隐
第12页/共21页
青少年心理特点概述
六、青少年的行为特征 ☆行为动机、表现上的成年型 ☆行为控制上的童年型

超个人心理学视角下的人际关系

超个人心理学视角下的人际关系

在任何专制体制下,都必然盛行严酷的道德法庭, 其职责便是以道德的名义把人的动物性当做罪恶来审判。 事实上,用这样的尺度衡量,每个人都是有罪的。
耶稣的聪明在于,他不对这个案例本身做评判,而是 给犹太教传统的道德法庭来个釜底抽薪:既然人人难免人 性的弱点,在这个意义上人人都有罪,那么,也就没有人 在道德上有权充当判官了。
生不逢时啊!!!想当年,不用搭讪,不用 约会,不用告白,一棒下去就带她回家,一 个多美好的年代!(转)
依赖
1 、没有外在,就没有 2 、看到蝴蝶和老鹰, 依赖心理对人际关系 4 、总是期待完美和保 4 、目光短浅,喜欢 6 、温室就是整个 不仅无法理解,还因 的影响: 价值感,无法生存 护,但等来的往往是不 傍大腿,而不是热情 世界 为自卑而憎恨,甚至 完美。不会主动支持和 1 、温室的花往往互相 2广泛地交朋友 、因为完全依赖外在, 会攻击。(背后嚼舌 爱 比的是老公、物质、 所以喜欢比较 头) 5 、又羡慕蝴蝶和老鹰, 爸妈、朋友和结果, 3 、听是风就是雨,以 3 、完全受外在影响, 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 又认为自己很“纯洁”, 别人的话看待人,对于 情绪波动特别大,看似 闲言碎语惶惶不可终日 互相攀比、仇视; 既自卑又“骄傲” (因依赖生恨、证明自 美丽,不堪一击
家庭中的道德批判
尹琴琴的丈夫今晚又没有回家,仍然在办公室的沙发 上睡觉了。这是他在办公室度过的第10个夜晚了。 原来,29岁的尹琴琴现在变的让丈夫都不认识了,以 前尹琴琴特别温柔,苗条的身材,甜蜜的笑脸,小鸟依人 的样子,让丈夫感到的无限的幸福。丈夫为她劳累也没有 怨言,把家里所有的事情干了,也不知道疲倦。可是,前 几天尹琴琴参加完一个老同学聚会以后,好像洗了脑子, 变了一个人。 表现之一:对丈夫横加指责,嘲讽加挖苦,态度变动 暴躁起来。在家里像疯子一样,动不动就冲丈夫发火,嘲 讽丈夫没有事业心了,没有追求了,不会浪漫了,不知道 到外面钱挣了等等。

心理学课件PPT课件

心理学课件PPT课件
▪ 格式塔心理学派——魏特海墨 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詹姆士 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研究心理在适应
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提出潜意识,主张人格结构的三层次,主张性欲论
31
1.构造心理学
(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2)学派观点:研究意识,认为人的认识经验
但不管怎么说都可以预见,就远景而言,无疑将是我国 21世纪的朝阳产业。
4
1.2 心理学解读
• 关于心理学的大众理解
– 心理学家知道你心里正在想什么 – 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 – 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 – 心理学家会催眠 – 心理学就是梦的分析 – 心理学是骗人的东西 – 心理学成果不过是些常识 – 心理学就是“话疗”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反对构造心理学。 (3)研究方法:实验 (4)评价:在知觉研究方面的贡献极大,为后 来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5
4机能主义心理学
• (1)代表人物:詹姆斯、 杜威
• (2)主要观点:主张意识 是一个连续整体,反对构造 心理学。心理学应该对个体 在适应环境时的心理与意识 活动进行了解,研究意识作 用就是使个体适应环境中的 机能作用。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如何正视心理学,作者:斯塔
诺威克,
40
• 2.辨证发展原则(发展的、联系的观点) •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1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自然(一般)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 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 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叫观察法。
观察法有两种方式,一是参与被观 察者的活动过程,成为其中的一个成 员;另一种是在旁观察而不参与被观 察者的活动 。

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ppt课件

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ppt课件

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
(Freud,Sigmund 1856~1939)
生平
著作
主要理论 评价 应用
家族
生平
1、1856年5月6日生于奥地利 ,4岁时全家 移居维也纳。在那里生活了将近80年。 2、17岁那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可是 他足足花了近8年的时间,才学完4年的医 学和科学研究课程。 3、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并因重整旗鼓问 题而开始私人营业。1882年弗洛伊德与马 莎﹒伯莱斯订了婚,但是直到1886年她们 才最后完婚。生有三男三女,女儿安娜后 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的著作
《梦的解析》(1900年)
《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1901年) 《性学三论》《少女杜拉的故事》(1905年)
《精神分析引论》(1910) 《图腾与禁忌》(1913)
《超越快乐原则》(1920) 《自我与本我》(1923) 《文明及其缺陷》(1930)
主要理论 概述
三 人格的结构
本我与无意识相一致,包括性欲和攻击本能,
也包括无价值判断,追求实时满足和缓解紧 张,它服从快乐原则。
自我与理智相一致,介于本我和外部世间之
间,使本我寻求享乐的要求置于它的控制之 下,它服从现实原则。
超我与良心道德相一致,朝着完全压抑本我
的方向发展,使自我实现达到完美的状态。
无意识,是指那些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能变为意识
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 望。正是所谓“冰山理论”:人的意识组成就像一 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 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却对其余部分产生影响(无意 识)。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主动 地对人的性格和行为施加压力和影响。弗洛伊德在 探究人的精神领域时运用了决定论的原则,认为事 出必因。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如做梦、口误和笔 误,都是由大脑中潜在原因决定的,只不过是以一 种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

超个人心理学简介课件

超个人心理学简介课件
苏蒂奇以巨大的打击,但他继续全身心
投入到杂志及其他有关超个人心理学发 展的事业中。到1970年底,他身边已经 聚集了一个群体,而且不断在扩大。
在《超个人心理学杂志》创刊 号上,苏蒂奇明确宣称超个人心 理学是一种新的和专门的心理学 研究领域。情况越来越明显,超 个人这股新势力不只是人本主义 的派生物,超个人立场的基本假 设与以“成长”为取向的人本主义 立场很不相同。新的范式已经出 现了!
三、Transpersonal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 超心理学到底是什么?
1、1968年苏蒂奇在《人本心理学杂志》上宣布超个人心理学诞生 并将超个人心理学定义为:超个人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正在 形成的一种新势力。一群心理学家和来自其他领域的专业工作 者对人类的终极能力和潜能问题感兴趣,但这种问题无论是在 “第一势力”即实证主义或行为主义或“第二势力”即经典的精神 分析那里,还是在“第三势力”即人本心理学那里,都没有系统的 地位。正在形成的“第四势力”即超个人心理学主要研究与践行 如下主题:形成个体和种系的元需要(meta-needs)、终极价值 、合一意识、高峰经验、价值、入迷、神秘体验、敬畏、存在 、自我实现、本质、天赐之福、惊奇、终极意义、自我超越、 精神、唯一性、宇宙意识、个体与种系的协同作用、神奇的相 遇、日常生活的神圣化、超越(先验)现象;宇宙的自我幽默和 玩笑;最大限度的感知能力的发挥、回应与表达;以及一些有 关的观念、经验和行为。1983年《超个人心理学杂志》创刊时 又增加了静修(meditation,又译静坐、沉思、冥想)的理论与实 践、精神之路、慈悲等研究主题。
苏蒂奇和马斯洛等人是将超个人心理学视
为心理学中的新势力和发展方向,所以称其为 心理学的第四势力。苏蒂奇在这篇文章中还宣 布了即将出版的一种新杂志《超个人心理学杂 志》并尝试对超个人心理学下定义。

超个人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
心理学流派
01 简介
03 研究内容
目录
02 定义 04 研究特点
05 基本假设
07 主要贡献
目录
06 误解的澄清
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 它是人本心理学充分发展的结果,也可以说它是人本心理学的派生物。亦称“超现实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末 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提出。目的在于探求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主要人生价值、人类幸福、宗 教体验、自我超越的途径、超越中的心理健康和意识状态等问题。试图融合东西方科学、文化,建构比人本主义 心理学更开放的范式。
(1)做梦状态:其特点是出现快速眼动,在脑电图上呈现快波。
(2)睡眠状态:未出现快速眼动,脑电波呈慢速、高振幅。
(3)入睡状态:其特点是在出现睡眠循环时有生动的表象。
(4)朦胧状态:睡眠循环结束时出现的状态。
(5)过度警觉状态:表现为高度集中注意和警觉,通常是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出现,或表现为对某些药物的反 应。
科学实证的方法
超个人心理学并不反对主流心理学的科学实证方法。目前它已在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和化学领域发现了 一些支持性的证据。例如,通过意识训练来控制自主神经系统和躯体过程,改善心率、血压、胃肠活动和激素分 泌等;运用沉思训练可以减轻焦虑、减少吸毒、增加知觉敏感性等。
基本假设
李安德(1997)认为,超个人心理学有以下三个关键性主张:第一,超个人心理学家认为人除了生理和心理 两个层面以外,还有精神(或灵性)的层面;第二,超个人心理学家揭示一般人的自我迷失。大多数人盲目和错 误地认同自己所扮演的某种角色、自己的人格、自我观念,或认同自己在平常清醒的意识状态下所含含糊糊觉察 到的所谓“我”,但这些都不是我之所以为我,也就是说,都不是“真我”;第三,超个人心理学家强调,每个 人都不是绝对独立的个体,而是属于“大我”,并置根于“大我”的,因此,人的使命不只是人本心理学所强调 的自我实现而已,人还需要自我超越。

超个人心理学治疗

超个人心理学治疗

三.超个人心理治疗
• 1. 超个人心理治疗的定义 • 超个人心理治疗是对于传统的主流治疗加以整合 ,根据患者的独特需要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 • 2. 超个人心理治疗基本原则 • (1)。精神成长原则 • (2)。“天人合一”的原则 • (3)。超越性原则 • (4)。整体性原则 • (5)。多样性原则 • (6)。发展性原则
二。超个人心理学定义
• 1.什么是超个人心理学 • 超心理学研究的是一些超个人的体验,意识的 扩展或延伸的体验,超越了通常自我的限度,超 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2.超个人心理学研究特点 • (1)。超越性。 • (2)。广泛性。 • (3)。深刻性。 • (4)。终极性。 • (5)。精神性。 • (6)。意义性。
• • • • •
2.现代心理学分裂特点 (1)。研究课题破碎。 (2)。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分裂。 (3)。科学家与实践者分裂。 (4)。组织结构解体。
• • • • • •
3.多元化的现代心理学 (1)。社会建构论心理学。 (பைடு நூலகம்)。女性主义心理学。 (3)。进化心理学。 (4)。超个人心理学。 (5)。积极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和治疗
张 同 延 教授
一.心理学的发展史
• 1。现代心理学的困境 • (1)。冯特、铁钦纳等以意识内容为研究对象,研究方 法是实验内省。 • (2)。布伦塔诺为代表,以意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非实 验研究摸式。 • (3)。佛洛伊德、荣格为代表,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 临床法。 • (4)。高尔顿、詹姆斯为代表,以适应行为为研究对象 ,应用研究模式。
• 3.超个人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 • 超个人心理治疗的基本态度 • (1).大自然对人是基本友好,人与自然 要和谐相处。 • (2)。世界万物的非二元性 • (3)。最适宜的心理健康状态 • (4)。具有包容性 • (5)。在场、留心和不反应性

超个人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
引领社会价值观转变
超个人心理学关注人生价值、人类幸福等终极问题,可以引领社会 价值观的转变和升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促进人类心灵成长
超个人心理学致力于探求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可以促进人类 心灵的成长和拓展,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
05 超个人心理学的争议与挑战
学科定位与范式争议
01
背景
超个人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美国,是 人本心理学充分发展的结果,也可以说它是人本心理学的派 生物。该流派试图融合东西方科学、文化,建构比人本主义 心理学更开放的范式。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
探求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关 注超越中的心理健康和意识状态,提 高人类对自身心灵和潜能的认识和理 解。
不同宗教文化的比较
比较不同宗教文化背景下的信仰体验和心理健康 状况,以揭示宗教对个体和社会的独特作用。
自我超越与心理健康关系
自我超越的概念与内涵
阐述自我超越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包括自我超 越如何促进个体的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
自我超越与心理适应
研究自我超越如何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应对挑战和困难,以 及如何通过培养自我超越的能力来提升心理适应能力。
生活满意度的提升
研究如何通过改善生活环境、提高 生活质量、实现个人目标等方式来 提升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宗教体验与信仰问题
1 2 3
宗教体验的心理机制
研究宗教体验的心理过程和机制,包括信仰的形 成、宗教情感的体验、宗教行为的动机等。
宗教信仰与心理健康
探讨宗教信仰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包括信仰如何 帮助个体应对压力、缓解焦虑、增强社会支持等 。
实证研究方法有待改进
目前超个人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断 改进与创新。

【心理健康教育课件】本我、自我、超我

【心理健康教育课件】本我、自我、超我

欲望为先,自我则依据现实原则,推迟欲望
的实现,但其最终目的却还是引向快乐原则,
而超我则牢牢占据着道德的制高点,遵循着
至善原则,对本我与自我进行道德上的评判,
但其真正的执行力却因人而异,有时可能仅是
一个摆设.....
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
超我 道德原则
自我 现实原则
本我 快乐原则
本我,自我,超我
夜幕很快降临,超我早早进入了梦乡,然而借着月光,我们可以看到夜 色中有两个人影偷偷溜出了城堡,正是本我自我两兄弟,原来他们打算趁着 黑夜去做白天未做的事。来到瓜地,两人不免饱餐一顿,临走亦不忘带走几 个回去给大哥尝尝。次日,见到西瓜,超我先是惊诧继而不由恍然。“你…… 你们竟然真的去偷了”,虽不是自己亲为,但毕竟是自己的弟弟,他心中又 是痛心又是自责,还有内疚,“你们怎么能够真的去这么做呢”。闻听此言, 本我有些委屈:“这怎么了,早知就不给你留了。”“你.....你.....”,超我气 极。见此,自我赶忙上前:“大哥我们知错了,我们以后再也不这么做了, 你原谅我们这次吧。”看到自我的态度,一向有些妥协的超我也不忍再责备 他们,只好摆摆手无奈道:“算了,不过以后千万莫再如此。”此事便不了 了之了。
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自我”会帮助协 调“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 会做出合理的判断及决定。而且这个 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加会愈 加明显,即我们会愈加倾向做出符合 现实的“正确的事”。
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
本我不顾现实,只要求 满足欲望,寻求快乐
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 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 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 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 求的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荣格的书中,有一章的标题是:“个人和 集体潜意识”。正文写道:“我们必须区别个 人潜意识与非个人或超个人潜意识,我们将后 者也叫做集体潜意识……”可见在荣格那里,超 个人潜意识就是集体潜意识。
夏威夷大学的Sam Shapiro教授认为第一个 用英文写作并构造和使用“超个人”这一术语 的人是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 原始资料来自詹姆斯的传记作家R.B. Perry写 的《威廉·詹姆斯的思想和性格》。
苏蒂奇后来回忆了他们当时的 思想形成过程:
“我感到人本的取向缺点什么(1966年) ,它并未充 分地综合文化对“内在的个人”领域所开拓的深度, 也不够重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我越来越意识到一个 特殊的问题,就是自我实现的概念已不足以包容一切, 这使我自己都感到惊讶,因为我一向以为这个概念犹 如一把大伞,在需要一把更大的伞之前,足以荫庇好 几代人。我常与马斯洛讨论他的理论中的种种问题及 限度,而我对神秘体验的心理学方面的长期兴趣不断 地使我对人本主义的基本理论产生怀疑……我所经历 到的这一转变,发生得越来越快,有时我会想到这一 转变对我身为《人本心理学杂志》主编以及与美国人 本心理学会的关系和影响,我必须承认,在那段日子 里,我偶尔会产生罪恶感,感到自己对人本理想的不 忠和不负责任等等。然而不断出现的一些现象与事件 促使我重新调整方向。”(Sutich,1976)
苏蒂奇和马斯洛等人是将超个人心理学视 为心理学中的新势力和发展方向,所以称其为 心理学的第四势力。苏蒂奇在这篇文章中还宣 布了即将出版的一种新杂志《超个人心理学杂 志》并尝试对超个人心理学下定义。
1968年7月,苏蒂奇感到他所担当的各种角 色之间存在尖锐冲突。他是《人本心理学杂 志》的主编,美国人本心理学会的理事,又 是《超个人心理学杂志》组委会主席,即将 出任该杂志主编,并且已经参与组织“超个 人学会”的工作。他觉得应该辞去《人本心 理学杂志》主编的职务,但他知道马斯洛会 不乐意。他犹豫再三,终于打电话告诉马斯 洛他除了辞去这个职务别无选择。马斯洛沉 默许久后,回答道:Will,你知道怎么做最 好。(Will是表达一种无可奈何的语气)。
Perry 指 出 这 份 印 刷 好 的 讲 课 提 纲是詹姆斯在1905—1906年期间准 备的。詹姆斯构造的这5个都带有 前缀“trans”的术语显示出其思想 的创造性和系统性。这个讲课提纲
是哲学的,在所引用的段落中没有
提到心理学。但是都在今天超个人 心理学所研究的范围内。
60年代末,许多人本心理学家, 包括马斯洛和苏蒂奇,逐渐感受 到人本心理学的局限性。这并不 意味着人本心理学走错了路,而 是他们觉得人本的范式对人性的 理解还不够充分,需要一种比人 本心理学更广阔更开放的范式。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超个人心理学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心理教育研究所 雷五明
内容提要:
• T.P.——心理学的第四力量 • 超个人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 超个人心理学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 基本理念和假设 • 述评
几个问题:
• 此情此境你是否有“似曾相似感”? •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真是这么回事吗? • 你相信预感吗? • 科学万能吗?思想、信仰算不算力量? • 请说出3-5位科学家的名字? • 你听说过梦游、梦呓、鬼打桥、谵妄、
心投入到杂志及其他有关超个人心理学 发展的事业中。到1970年底,他身边已 经聚集了一个群体,而且不断在扩大。
在《超个人心理学杂志》创刊 号上,苏蒂奇明确宣称超个人心 理学是一种新的和专门的心理学 研究领域。情况越来越明显,超 个人这股新势力不只是人本主义 的派生物,超个人立场的基本假 设与以“成长”为取向的人本主 义立场很不相同。新的范式已经 出现了!
合解释儿童、低 层次人的心理。
重视人的需要尤 人类心理学,适 其是高层次需要, 合解释成熟的人、
主张人的自我实 层次较高的人的
现……
心理。
一、心理学中的第四力量
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也 被称为精神心理学、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它是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 心理学流派。从起源上讲,它是人本心理学充 分发展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从人本心理学中派 生出来的。它的创始人本身也是人本主义运动 的 领 袖 人 物 , 即 马 斯 洛 (Abraham Maslow, 1908-1970)和苏蒂奇(Anthony J. Sutich, 19071976)。
苏蒂奇说他对东西方的神秘主义文献都很熟悉,
但他几乎完全被东方神秘主义所吸引。他说他实际上 感兴趣的是从人本主义的考虑和西方经验主义的态度 加以修正的神秘主义心理学。1967年1月,苏蒂奇在 思索一个字眼,以表达这一形成中的作为人本主义扩 充物的新势力。他想找到一个词能将“人本主义”和 “神秘主义”结合起来。他征求马斯洛的意见,马斯 洛答复说:他已经发现有一个词可以用,就是“超人 本”(trans-humanistic)。苏蒂奇也喜欢这个词。不久 他就向马斯洛建议,应该创办一种新杂志,名为《超 人 本 主 义 杂 志 》 或 《 超 人 本 心 理 学 杂 志 》( 这 里 的 “超人本”已经写成transhumanistic)。尽管办杂志 会有很多困难,但他认为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马 斯洛以热情洋溢和充满敬佩的语气回信表示全力支持。
三、Transpersonal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 超心理学到底是什么?
1、1968年苏蒂奇在《人本心理学杂志》上宣布超个人心理学诞生 并将超个人心理学定义为:超个人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正在 形成的一种新势力。一群心理学家和来自其他领域的专业工作 者对人类的终极能力和潜能问题感兴趣,但这种问题无论是在 “第一势力”即实证主义或行为主义或“第二势力”即经典的 精神分析那里,还是在“第三势力”即人本心理学那里,都没有 系统的地位。正在形成的“第四势力”即超个人心理学主要研 究与践行如下主题:形成个体和种系的元需要(meta-needs)、 终极价值、合一意识、高峰经验、价值、入迷、神秘体验、敬 畏、存在、自我实现、本质、天赐之福、惊奇、终极意义、自 我超越、精神、唯一性、宇宙意识、个体与种系的协同作用、 神奇的相遇、日常生活的神圣化、超越(先验)现象;宇宙的自 我幽默和玩笑;最大限度的感知能力的发挥、回应与表达;以 及一些有关的观念、经验和行为。1983年《超个人心理学杂志》 创刊时又增加了静修(meditation,又译静坐、沉思、冥想)的理 论与实践、精神之路、慈悲等研究主题。
苏蒂奇将马斯洛的意见转达给其他同仁, 大家都赞成使用“超个人”一词。于是,苏蒂 奇便迫不及待地在《人本心理学杂志》1968年 第1期上宣告:“心理学中的第四势力,即超 个人心理学正在形成。” 众所周知,当初人 本心理学崛起的时候,就将行为主义视为心理 学的第一势力,精神分析视为第二势力,自称 人本主义为第三势力。
在组稿过程中,苏蒂奇发现所有文章中都没有出
现“超人本”或“超人本主义”,他又开始琢磨名称 的问题。他想到一些以“meta”或“trans”做前缀的 词,如“元心理学”(meta-psychology)、“元个 人”(meta-personal)、“超人本”等,他与马斯洛多 次交流,一直没有确定下来。直到1968年2月,马斯 洛在信中谈到在他与格罗夫 的一次交谈中,想到过 用“超个人”一词代替“超人本”(transhumanistic) 或“超人”(transhuman)这样笨拙的词。“我越想越 觉得‘超个人’一词能表达我们想说出的一切,那就 是,超越个体性,超越单独的个人发展进入某种比单 独的个人更具包容性或比他自己更大的领 域……”(Sutich, l976)
必须靠他人帮助将其架到人力的或电动的轮椅上,
再推动或开动轮椅。在住院期间,一些护理人员
经常与他讨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并寻求他的忠告, 这种情形持续了13年。1938年,他正式成为一个盲 人社区组织的咨询师。1941年,他作为个人和团体 的咨询师已经获得很高的声誉,于是他自己开业 并成为专职的咨询师。
随着事业和他本人思想的发展,他决定
二、超个人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917年荣格在德文版的《分析心理学文集》 中用过“ueberpersonlich”这个术语。这本书的 英译本由Constance E. Long翻译,在《潜意识 过程心理学》部分,Long将“ueberpersonlich” 一词翻译为“superpersonal”。在随后的译文中 便改成了“transpersonal”。
苏蒂奇因为同样的原因也喜欢“超
个人”,因为它强调了这个新领域的 焦 点 是 “ 经 验 中 的 个 人 ” (the experiencing individual)(Sutich,1969) 。
其实,早在1967年的一篇关于创 建中的新心理学的宗旨的草稿中他就 使用过这一术语,但只是在“超个人 的和超越的潜能”这一有限的意义上 使用这一术语,即仅仅在罗列“超人 本心理学”的众多研究主题时用到过 这个词。
鬼神附体吗? • 天空、宇宙、心灵,哪个更大?
精神分析学派 (第一力量)
行为主义学派 (第二力量)
人本主义学派 (第三力量)
决定论。认为人 的行为由早期生 活经验和性本能 决定……
伤残心理学,适 合解释神经官能 症、精神病患者 的心理。
还原论。认为人 动物心理学,适
的行为是一系列 S-R的联结,心 理学应研究行 为……
2、可以将超个人心理学定义为:研究 最高级而又最朴实的经验的心理学。 所谓最高级的经验,是指有关终极价 值的体验;所谓最朴实的经验,是指 这些经验不是可望不可及的,它是一 种生存方式,是关注终极价值的生活 态度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它也可以 通过练习(如静修)而体验到。
3、《超个人心理学会时事通讯》:什么是超个人心理学?(1)精 神心理学(spiritual psychology):有关神秘主义和精神成长的心 理学领域。(2)对人类潜能的更高领域的非还原论观点。(3)对 人类潜能和更高状态的科学/学术研究。(4)元理论:关于产生 假设和理论的一套态度。(5)在理解超个人心理学时,不在于 其内容是超个人的,而在于其背景。(Frager, l979, p. 6). 几年 后,Frager在以美国心理学会(APA)超个人心理学兴趣小组的 名义散发的时事通讯材料上,对这个定义进行了较大的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