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八章
微观经济学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一、名词解释:1.边际产品2.边际产品价值3.边际收益产品4.平均要素成本5.边际要素成本6.引致需求二、选择题:1.生产要素的价格是( )。
A.指支付一个生产要素在某段时间内所提供的服务的代价B.购买生产要素本身(源泉)所需要支付的代价C.固定不变的D.A 或B2.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 )。
A.派生的需求B.联合的需求C.最终产品的需求D.A、B 两者3.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厂商获得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 ) A.a a P MP =b b P MP B.P ×=MC ×,且MC ×上升 C.a a P MP =b b P MP =X MC 1 D. a a P MP =b b P MP =X MC 1=XP 1 4.若某厂商处于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经营,其生产要素中唯有A 是可变要素,则该厂商对A 要素的需求曲线可由以下何者推出( )。
A.MP 曲线B.MFC 曲线C.VMP 曲线D.MRP 曲线5.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
A.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B.要素的边际收益产量递减C.要素参加的生产规模报酬递减D.以上都是6.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与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两种条件下的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相比( )。
A.前者与后者重合B.前者比后者陡峭C.前者比后者平坦D.无法确定7.假设生产某种商品需要使用A、B、C 三种生产要素,当A 的投入量连续增加时,它的边际物质产品( )。
A.在技术条件及B 和C 投入量不变时先增后降B.在技术条件不变,但B 和C 的数量同比例增加时下降C.在任何条件下都下降D.A 和B8.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的厂商对某一生产要素A 的需求曲线,可以由该生产要素A 的( )曲线表示。
A.VMPB.MRPC.MFCD.以上都不是9. 一厂商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购买劳动,但他垄断了市场产品的销售,当产量为60时,他获得了最大的利润,他面临的需求曲线函数为P=200-Q,工资率为1200元。
微观经济学第第8章课后答案

第8章课后题答案一、基本概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发挥配置稀缺性资源的作用,难以实现帕累托效率的状况。
信息不对称:即经济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将造成市场机制不能有效率发挥作用,即市场失灵。
外部效应:是指一种活动的收益或成本,并不完全由活动的当事人来分享或承担。
公共物品:既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非排他性特征,能被大家共同消费,一个人使用并不减少另一个人对它的使用。
寻租:企业为获得或维护其垄断地位而花费大量资源用于非生产性活动上。
搭便车:是指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行为。
公地的悲剧: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即为“公地悲剧”。
效率工资:就是企业或其他组织支付给员工的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得多的工资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一种激励与薪酬制度。
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道德风险: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最大限度增进自己效用时作出不利于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行为,比如欺诈、违约、投机取巧等这些“不恰当”或“不道德”的行为,这些行为在西方叫“道德风险”。
二、分析简答1、举例并作图说明垄断的社会成本。
垄断造成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这种无谓损失就是垄断的社会成本。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完全竞争和垄断情况下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来理解垄断的社会成本,(假设竞争的市场和垄断者有相同的成本曲线)。
如下图所示,给出了垄断者的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以及边际成本曲线。
为了使利润最P和大化,厂商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之处生产,因此均衡价格和产量分别是mm Q 。
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中,价格必须等于边际成本,由平均收益(即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决定了竞争价格(c P )和产量(c Q )。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当竞争价格(c P )和产量(c Q )移动到垄断价格(m P )和产量(m Q )时,两个剩余是如何变化的。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八章

微观第八章习题一、名词解释引致需求 联合需求 边际产品价值 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要素成本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 买方垄断 卖方垄断二、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 D )A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才能 B. 农民拥有的土地C .用于生产的机器厂房 D. 在柜台上销售的服装2、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A.要素的边际成本递减B.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C.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D.要素参加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3、在产品X 市场和要素K 、L 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 D )A .X X X P MC MC =,且上升B .L K L KMP MP P P = C .1L K L K X MP MP P P MC == D .11L K L K X XMP MP P P MC P ===4、对于一个垄断企业(其所处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投入品M 的价格为20元,边际产量为5,产品价格是4元,则这个企业的产量( )A.未达到利润最大化,应减少产量B.未达到利润最大化,应扩大产量C.生产出利润最大化,但是成本未达到最小化D.在成本最小条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产量5、市场中单个厂商对某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同全体厂商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A.两者是重合在一起的B.前者较后者平坦C.前者较后者陡峭D.无法确定6、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产品价格上升时,将引起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从而导致劳动的需求曲线( )A.降低,右移B.增加,左移C.增加,右移D.降低,左移7、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与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两种情况下的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相比( )A. 前者比后者陡峭B. 前者与后者重合C. 后者比前者平坦D. 均有可能8、假定生产要素A 、B 、C 的边际产量分别是20、16、8,它们的价格分别是10、8、4,那么这一生产要素的组合( C )A .不是最小成本的组合B .是最小成本的组合C .是否为最小成本组合,视不同的要素市场而定D .是否为最小成本组合,视不同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而定9、假定两种生产要素X 和Y 的价格为30元,18元,产品的边际收益是3元,那么当这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为( B )时,该生产商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答案——第8章 利润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

第八章利润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教学笔记这一章确定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行为动机,揭示了这些厂商在竞争性市场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这一章的每一节都很重要,它们构建了对竞争性市场供给一方的彻底完全的认识。
在学习这本教科书的第三部分之前,建立这样一个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虽然这一章的材料都写得很清楚易懂,但是学生可能还是会对有些概念、思想感到很难理解,比如说那些有关厂商应该怎样选择最佳生产数量的思想、有关厂商怎样应用我们前面学习过的成本曲线的思想,等等。
这里有一个讲课的建议:花些时间研究与这一章的最后部分的习题中用到的表格相类似的表格。
研究一些与此类表格有关的例题对于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成本,以及相应的厂商的最佳产量是有帮助的。
8.1节确定了完全竞争市场的三个基本假设,8.2节对“厂商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这一假设进行了讨论。
8.3节和8.5节对厂商的供给曲线进行了推导,8.1节和8.2节为8.3节、8.5节中供给曲线的推导打下了基础。
8.3节推导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只要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厂商就应当生产。
这一节接下来确定了完全竞争(一个特殊的案例)的条件之一:价格等于边际收入,这个结论是8.1节中“接受价格”这个假设的直接的逻辑结果。
如果你的学生掌握微积分,那么通过对利润函数关于产量q求微分,可以导出边际成本与边际收入相等。
如果你的学生还没有掌握微积分,那么可以通过对数据表格的多加研究来理解当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相等时厂商能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这个结论。
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完全竞争市场上,每个厂商只能通过产量的变化而不能通过价格的变化来取得最大利润。
为了正确理解完全竞争市场,我们在提出有关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之前,也要对卖方垄断、寡头卖方垄断和垄断性竞争有一定的了解。
将讨论限定一个专门的范围,这个范围包括确定一个行业里有多少厂商、这个行业是否有进入壁垒、各个厂商的产品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行业里每个厂商对其他厂商对于其价格、数量方面的决策的反应做出的假设。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八章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章第⼋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说明⽣产要素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解答:要点如下:第⼀,从商品的⾓度来看,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关于“产品”的理论和关于“要素”的理论。
前者讨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后者讨论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第⼆,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是相互联系的。
特别是,产品理论离不开要素理论,否则就不完全。
这是因为,⾸先,产品理论在讨论产品的需求曲线时,假定了消费者的收⼊⽔平为既定,但并未说明收⼊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在推导产品的供给曲线时,假定了⽣产要素的价格为既定,但并未说明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这两点都与要素理论有关。
因此,要素理论可以看成是产品理论的⾃然的延伸和发展。
在西⽅经济学中,产品理论通常被看成是“价值”理论,要素理论通常被看成是“分配”理论。
产品理论加上要素理论,或者,价值理论加上分配理论,构成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2.试述⼚商的要素使⽤原则。
解答:要点如下:第⼀,⼚商在使⽤要素时同样遵循利润最⼤化原则,即要求使⽤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
第⼆,在⼀般情况下,⼚商使⽤要素的边际收益是“边际收益产品”(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的边际收益的乘积),边际成本是“边际要素成本”。
因此,⼀般场上使⽤要素的原则是: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
第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产品价值”VMP(VMP=要素的边际产品MP L和产品价格P的乘积),⽽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要素价格”W。
于是,完全竞争⼚商使⽤要素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即VMP=MP L·P=W。
3、要素使⽤原则与利润最⼤化产量原则有何关系?解答:要点如下:第⼀,在西⽅经济学中,利润最⼤化被假定为是任何⼚商的任何活动都必须遵守的原则。
因此,⽆论是产量的决定还是要素使⽤量的决定,遵守的都是同⼀个利润最⼤化原则。
该原则意味着,任何⼚商的任何活动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八章

第八章不完全竞争市场一、选择题1.下面哪一个不是垄断竞争的特征()A.厂商数目很少B.进出该行业容易C.存在产品差别D.厂商忽略竞争对手的反应2.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点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A.上升阶段B.下降阶段C.水平阶段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3.在古诺竞争中,厂商假定其对手的()是固定的A.产量B.价格C.利润D.以上均正确4.在有弯折点的需求曲线模型中,需求曲线上的折点意味着边际收益曲线是()A.不确定的B.不连续的C.水平的D.垂直的5.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时()A.厂商一定能获得超额利润B.厂商一定不能获得超额利润C.只能得到正常利润D.获取得超额利润.发生亏损及获得正常利润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6.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A.同质的 B.有差异的C.既可以是同质的又可以是有差异的 D.以上都不对7.当一个行业由自由竞争演变成垄断行业时,则()A.垄断市场的价格等于竞争市场的价格B.垄断市场的价格大于竞争市场的价格C.垄断市场的价格小于竞争市场的价格D.垄断价格具有任意性8.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均衡发生于()。
A.边际成本等于实际需求曲线中产生的边际收益时B.平均成本下降时C.主观需求曲线与实际需求曲线相交,并有边际成本等于主观需求曲线中产生的边际收益D.主观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时9.当垄断竞争行业处于均衡状态时,()。
A.边际收益高于边际成本B.边际收益等于价格C.价格高于最低平均成本D.边际成本高于边际收益10.在长期中,一个垄断竞争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这是因为()A.产品差别化B.缺少进入壁垒C.过剩的生产能力D.单个企业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二、判断题1.垄断竞争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只是产品价格的竞争。
()2.产品差别化导致每一个垄断性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3.从长期来看,垄断竞争的企业可以获得经济利润。
()4.从长期来看,垄断竞争的企业中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
()5.一个寡头企业在决定降低其产品价格时会考虑其它企业的反应。
人大版微观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第7-8章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第一部分 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1.根据图7-20中某垄断厂商的线性需求曲线d 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 ,试求:(1)A 点所对应的MR 值;(2)B 点所对应的MR 值。
图7-20答:由图7-20可知需求曲线d为P=-351+Q , TR(Q)=P ·Q= -Q Q 3512+, 所以MR=TR ′(Q)= -352+Q (1)A 点(Q=5,P=2) 的MR 值为:MR (5)= -352+Q =1; (2)B 点(Q=10,P=1) 的MR 值为: MR (10)= -352+Q =-1 本题也可以用MR=P(1--dE 1)求得: E A =2,P A =2,则MR=P(1--d E 1)=2x (1- 12)=1 E B =12,P B =1,则MR=P(1--d E 1)=1x (1- 10.5)=-12.为什么垄断厂商实现 MR =MC 的利润最大化均衡时,总有P >MC ? 你是如何理 解这种状态的?解答: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由于厂商的MR=P,所以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可以改写为P=MC。
这就是说,完全竞争厂商的产品价格等于产品的边际成本。
而在垄断市场条件下,由于垄断厂商的MR曲线的位置低于d需求曲线的位置,即在每一产量水平上都有P>MR,又由于垄断厂商是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来决定产量水平的,所以,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均有P>MC。
这就是说,垄断厂商的产品价格是高于产品的边际成本的。
而且,在MC曲线给定的条件下,垄断厂商的d需求曲线以及相应的MR曲线越陡峭,即厂商的垄断程度越强,由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所决定的价格水平P高出边际成本MC的幅度就越大。
鉴于在垄断市场上的产品价格P>MC,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度量厂商垄断程度的指标:勒纳指数。
勒纳指数可以由1(1eMR P=-)=MC推导出,1(1eMR P=-)=MC,整理得,勒纳指数为:1e PP MC-=。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精选.)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无谓损失()(北京师范大学2006、2009研;深圳大学2008研)答:无谓损失指税收(或其他某种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
如图8-1所示,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 C+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 E+代表)。
由于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大于税收收入(面积+),所以,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面积C E+)。
B D图8-1 无谓损失二、复习题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会发生怎样的变动?与税收收入相比较,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变动?解释原因。
答:(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都会减少。
(2)与税收收入的比较具体如图8-1所示。
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 C+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 E+代表)。
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面积B D+),所以,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面积C E+)。
(3)税收引起无谓损失的原因是收扭曲了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使资源配置无效率,进而使社会总剩余减少。
市场通常可以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
这就是说,供求均衡使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总剩余最大化。
但是,当税收提高了买者的价格而降低了卖者的价格时,它对买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消费,而对卖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生产。
当买者和卖者对这些激励做出反应时,市场规模缩小到其最优水平之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L ) 0 .1Q ( L ) 5 L 0 .0 0 1 L
2 ( L ) 0 .0 0 3 L 0 .2 L 1 .2;
3
0 .1 L
2
1 .2 L ;
令 ( L ) 0 得 L 2 0 / 3 或 6 0; 当 0 L 2 0 / 3 时 , ( L ) 0 , ( L )递 减 ; 当 2 0 / 3 L 6 0 时 , ( L ) 0 , ( L )递 增 ; 当 L 6 0时 , ( L ) 0 , ( L )递 减 . 因 此 , 当 L 6 0时 , 利 润 达 到 最 大 化 。
D L 4 0 0 0 5 0W S L 5 0W SL D L 确定,得均衡工资W*=40 。
(b)厂商支付给的工资为 W, 工人获得的工资为 W-10,工人 的劳动供给函数为SL=50(W-10),征税后均衡价格由以下方程 确定: D L 4 0 0 0 5 0W
因此,L=T/2-1/(2r),此即为劳动供给曲线。在此劳动供给 曲线中,T是正的定值,因而当工资率r上升时,工作时间L会增 加,即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这一点可从L对r的一 阶导数大于0中看出。
17、一厂商生产某产品,其单价为10元,月产量100单位,产 品的平均可变成本为5元,平均不变成本为4元。试求准租金和 经济利润。 解:准租金QR=PQ-AVC·Q=100×10-100×5=500 经济利润=PQ-AC·Q=100×10-100×(5+4)=100 因此,该厂商准租金为500,经济利润=100。
S L 5 0 (W 1 0 ) DL SL
得均衡工资W**=45。 (c)与政府不对工人单位劳动征收10美元税收相比,征税后单 位劳动工资上升5美元,单位劳动工人、雇佣单位各负担5美元。 (d)征税后,劳动的均衡数量为1750个单位,政府征收的税 收总额为17500美元。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八章
5、设一厂商使用的可变要素为劳动L, 其生产函数为: Q=-0.01L3+L2+38L 其中 Q为每日产量,是每日投入的劳动小时数,所有市场 (劳动 市场及产品市场 )都是完全竞争的,单位产品价格为 0.1 美元, 小时工资为5美元,厂商要求利润最大化。问厂商要雇佣多少小 时劳动?
另解: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利润函数最大化的条件为 V M P w ,并 且 厂 商 位 于 边 际 报 酬 递 减 阶 段 即 VM P P d Q dL
2 2
d Q dL
2
2
0.
由于
dQ dL
= 0 .0 0 3 L 0 .2 L 3 .8 , w 5 ;
2
0 .0 6 L 2 ;
2
V M P w 即 为 0 .0 0 3 L 0 .2 L 3 .8 5 , 其 解 为 L 2 0 / 3 或 6 0 d Q dL
2 L 20 / 3 2
1 .8 0 ,
d Q dL
2 L 60
2
1 .8 0 ;
因 此 , 当 L 6 0时 , 利 润 达 到 最 大 化 。
16 、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U=lY+l ,其中 l 为闲暇, Y 为收入 (他以固定的工资率出售其劳动所获得的收入)。求该消费者的劳 动供给函数。他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不是向上倾斜的? 解:设该消费者拥有的固定时间为T。 其中的一部分l留做自用即闲暇,其余部分L=T-l为工作时间。 工资率用r表示,则收入Y=rL,因而有 U=lY+l=(T-L)rL+(T-L)=rLT-rL2+T-L 令dU/dL=rT-2,生产函数为Q=A+10L-5L2, 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劳动价格为W,试说明: (1)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函数。 (2)厂商对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反方向变化。 (3)厂商对劳动的需求量与产品价格同方向变化。 解答:(1)因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故根据 W=VMPL=P×MPPL=P×dQ/dL=P×(10-10L)=10P- 10P·L 可得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函数 L=1-W/(10P) (2)因∂L/∂W=-1/(10P)<0,故厂商对劳动的需求量与工 资反方向变化。 (3)因∂L/∂P=W/(10P2)>0,故厂商对劳动的需求量与产品 价格同方向变化。
劳动日数 成本 产出数量 收益 利润
3 30 6 30 0
4 40 11 55 15
5 50 15 75 25
6 60 18 90 30
7 70 20 100 30
8 80 21 105 25
15 、某劳动市场的供求曲线分别为 DL=4000-50W ; SL=50W 。 请问: (a)均衡工资为多少? (b)假如政府对工人提供的每单位劳动征税10美元,则新的 工资为多少? (c)实际上每单位劳动征收的10美元税收由谁支付? (d)政府征收到的税收总额为多少? 解:(a)均衡工资由下列方程组
7、某完全竞争厂商雇用一个劳动日的价格为10元,其生产情况 如下表所示。当产品价格为5元时,它应雇用多少个劳动日?
劳动日数 3 产出数量 6
4 11
5 15
6 18
7 20
8 21
解:如下表所示,该厂商的利润呈先递增后递减的状态,当L 为 6日或 7日,利润达到最大化。因此,该厂商应雇用6个或 7个 劳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