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生物专业学生个性化实践教育初探——以分子生物学实验为例

合集下载

工科院校生物制药创新课程设计教学初探

工科院校生物制药创新课程设计教学初探

工科院校生物制药创新课程设计教学初探随着生物制药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科院校开始设置相关的生物制药专业,培养相关领域的人才。

针对生物制药专业的特殊需求,许多院校开始开设相应的创新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就工科院校生物制药创新课程设计教学初探进行讨论。

一、课程设置生物制药创新课程应当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

理论课主要涵盖生物制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药学、制药工程等。

实践课则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包括实验操作、工程实践等。

课程设置应当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

初级课程主要是对生物制药领域的基础知识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生物制药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路线,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要求。

中级课程则是深入探讨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技术问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文献调研、实验操作等方式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高级课程则是针对一个具体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创新,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一个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创新项目。

二、教学方法生物制药创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和组织。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1、案例教学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生物制药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借鉴这些成功案例的经验,同时对这些案例进行反思,找出潜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2、实验教学生物制药创新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应当紧密结合实际工程,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或者实际操作体验。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实验结果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并且通过迭代和改进不断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效果。

3、项目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项目研究,这一步通常包括项目选择、项目立项、方案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和总结报告。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当充当指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进行结果分析和总结报告的讲解和评价。

实践教学环节是生物制药创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室操作生物制药创新课程的实验室操作应当贴近实际工程,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或者实际操作体验。

分子生物学课程设计样例

分子生物学课程设计样例

分子生物学课程设计样例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本质的科学。

作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主要阐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代谢途径、调控机制以及人体各种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分子机制,是推动新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对于中西医结合医学生而言,学习医学分子生物学,不仅是为未来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为将来的工作和继续深造学习提供知识储备。

学生在学习时靠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思考,不能将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和临床学科的内容进行横向联系,导致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应用严重脱节。

这无疑更不利于优秀的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

因此,针对目前社会对高素质中西医结合人才的要求,必然需要我们针对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特点,优化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其他课程学习及今后临床工作中的能力,真正发挥分子生物学在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

一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分子生物学作为医学临床和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发展速度快、应用广泛。

根据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以“理论适度,突出应用”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精简和重组。

同时对教学学时加以调整,做到重点主要讲,拓展自学为主,并且改变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教学内容整合和优化分子生物学内容改革主要是以基础知识为主体,积极反映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新进展,力求做到“少而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意层次分明,又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及实用性。

拟对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点更新和优化。

目前我校采用的《分子生物学》教材是第八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之前采用过新世界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分子生物学》第一版。

中西医结合专业分子生物学大纲要求授课内容包括绪论、基因与基因组、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表达与调控、基因工程与癌基因。

在培养设计中,《分子生物学》一般在《生物化学》之后学习。

分子生物学实验

分子生物学实验

分子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是一种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功能和交互作用的实验方法。

本文将介绍分子生物学实验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技术,并以DNA提取和PCR扩增为例,详细描述了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

分子生物学实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实验前的准备、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核酸提取、酶切和电泳、PCR扩增、蛋白质表达等。

实验前的准备包括实验设计、试剂的准备和设备的调试。

根据实验目的和问题,确定实验设计和具体操作步骤,选择适当的试剂和设备,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

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是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础。

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可以采集细胞、组织、血液等生物样品,并进行预处理,如细胞培养、组织切片、离心等。

核酸提取是从生物样品中分离出核酸的步骤。

核酸提取可以使用化学方法或基于特定原理的商业试剂盒。

其中,常用的方法有酚/氯仿法、骨架蛋白法、磁珠法等。

酶切和电泳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酶切是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对DNA进行特异性切割,生成特定大小的DNA片段。

电泳是利用电场对DNA片段进行分离和检测,可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

PCR扩增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PCR通过不断循环的变性、退火和延伸过程,在体外扩增DNA序列。

PCR 需要DNA模板、引物、核苷酸和聚合酶等关键试剂。

PCR扩增过程包括初始变性、循环扩增和最终延伸。

扩增产物可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析和检测。

蛋白质表达是研究蛋白质功能和结构的重要实验手段。

常用的蛋白质表达系统包括原核表达系统和真核表达系统。

表达载体经过构建和转染后,利用细胞的表达机制使蛋白质在体内合成。

总之,分子生物学实验是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方法。

通过实验前的准备、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核酸提取、酶切和电泳、PCR扩增、蛋白质表达等步骤,可以获得关于生物体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有价值的信息。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内容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可以结合思政教育的要求,引入一些关于科学研究伦理、社会责任和科学家精神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研究的道德标准、社会影响和职业操守等问题,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方法在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参与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重大科学问题进行调研和论文撰写,培养其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引入思政教育的内容时,可以结合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伦理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在讲解基因工程技术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道德和社会影响,并引导他们讨论如何正确使用科学知识和技术,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教学手段与资源在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实践能力。

可以利用实验教学室和实验设备,进行生物大分子的纯化和鉴定实验;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一些重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在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时,可以利用一些经典的学术文献、科学传记和新闻媒体报道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具有社会影响和价值观引导作用的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师角色在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抓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引入思政教育的内容时,教师更应该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操守,能够引领学生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和实验研究,树立正确科学观和价值观。

教师还应该具有一些科研伦理和科研实践的案例分析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科学研究中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课程思政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探索

课程思政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探索

本原理与技术,掌握植物器官、愈伤组织、胚胎、花药、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和种质资源保存的基本技术,掌握植物离体快繁和脱毒苗培育技术等等;能力目标设定为:具有分析和解决有关快繁技术和无毒苗培育技术的能力,具有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植物生产中存在的品种退化等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

不同学校及专业会结合学校定位及地方特点对课程目标加以调整,但立德树人是高校培养学生的根本任务[2],也是课程思政的的使命所在[3],同时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符合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4]。

“植物组织培养”的课程思政首先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

因此,课程目标增加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依法执教、依法研究与管理,具有致力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坚定信念,热爱生物科学专业,具备高尚师德;具有社会责任,能够熟练指导与组织群体活动,善于应用团队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植物离体快繁与植物脱毒技术,目的是为了快速获得优良苗木,课程目标中明确了要培养学生掌握植物离体快繁和脱毒苗培育的技术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但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能忽视思政育人,但又不能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简单相加,形成“两张皮”的现象,否则课程思政就不能实现合力育人,发挥不出课程育人的功能。

因此,需要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2.1培养家国情怀,树立民族自信我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

早在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1902年,德国科学家Haberlandt 提出了植物细胞全能学说,奠定了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1934年,美国科学家White由番茄根建立了第一个活跃生长的无性系,使根的离体培养首次获得了真正的成功。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以基因编辑教学为例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以基因编辑教学为例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以基因编辑教学为

王文义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24()4
【摘要】分子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学科发展迅速、前沿性强等特点,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该文以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基因编辑一节的教学为例,从教学材料准备、课程导入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式教学、科研论文案例设计、思政元素融入、理论应用结合、知识的网络化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以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学质量,为高校生命科学教学提供有益帮助。

【总页数】4页(P67-70)
【作者】王文义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报刊电子编辑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湘南学院为例
2.“课程思政”背景下生态文明通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生态文明通论》课程教学改革为例
3."金课"背景下"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探索4.动物科学专业《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表达实验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学类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的优化

农学类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的优化

农学类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的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在农学领域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农学类专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以及如何将它们应用到农业领域中。

目前一些课程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内容陈旧、实验设备不足、缺乏实践性等,因此需要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改进。

一、优化课程内容《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内容应该紧跟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涵盖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理论和技术。

在传统的基因克隆、PCR和基因表达等实验项目的基础上,还应该增加一些新颖的实验项目,比如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农业领域的发展需求。

二、完善实验设备分子生物学实验通常需要使用一系列高端的实验设备,比如PCR仪、电泳仪、蛋白质分离仪等。

不少院校的实验室设备陈旧,设施不完善。

需要对实验室进行设备的更新和改造,以确保学生可以顺利地进行实验操作。

也可以考虑引入一些最新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设备,例如高通量测序仪、单细胞分选仪等,这样可以更好地配合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

三、增加实践性项目在《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中,应该增加一些与农业领域紧密相关的实践性项目。

可以开展一些与农作物改良、疾病防控、动物遗传改良等相关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可以得到实际的应用和验证。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四、增设专业实验室为了更好地满足《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需要,学校可以考虑增设专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这样可以专门为这门课程提供更好的实验条件,同时还可以吸引一些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的专业实验室设备和人才,为学校的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条件。

随着农业领域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增加,农学类专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改进。

工科院校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整合教学模式初探

工科院校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整合教学模式初探
然后将重组dna与载体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再将其引入到没有该dna的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分子生物学的内容分别对染色体结构dna的复制形式与特点dna的转座遗传密码的破译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转学的研究方法则主要讲解dna的基本操作步骤为基因工程课去主要按dna的提取和纯化一基因工程的工具酶基因工程于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动画flash形式进行演示141如sanger法基因测序一半乳糖苷酶操纵子trp操纵子pck技术原理等较难理解的部分
21年 1 01 0月
长春教育学 院学报
J u n l o h n c u d c t O n t u e o r a f C a g h n E u a N I s t i i t
0 t2 1 c . 0l V 1 2 N .0 o .7 o 1
第2 7卷第 1 0期
工科 院 校 分 子 生 物 : 基 因工 程 整 合 教 学模 式 初 探 学和
刘 建 ,李 甜 ,孙 立 志 ,李 洪 广
( 长春 理 工 大0 2 ) 3 0 2
摘 要 :结 合 工科 院校 生 物 工 程 、 生物 技 术专 业 分 子 生 物 学和 基 因工 程 教 学 过 程 中遇 到 的 问题 ,通 过 对教 学 内容 和 教 学方 法 的 整 改
研 究 和 实践 ,不 但 利 于学 生 加 深 对 已 学基 础知 识 的理 解 和 融会 贯 通 ,而 且 可 以提 高 学 生的 动 手 实践 能 力 ,提 高 学 生的 综 合 素 质 ,适 应将 来 日趋 紧 张的 学 习和 工 作 。 关键 词 :分 子 生物 学 ;基 因工程 ;工科 院校 ;教 学改 革
和基因工程一个 侧重于理论研究 ,一个侧重于理论的实践 ,既相 去 ,主要按 DN 的提取和 纯化一基 因工程的工具酶—基 因工程 A 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有机 整合工科 院校 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专业 的主要技术一基 因克隆载体一 目的基因的制备一 重组与转化一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工作St udent W|D埔工科院校生物专业学生个性化实践教育初探——以分子生物学实验为例谢晖沈晓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126)摘要本文针对笔者所在工科院校特点,结合多年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授经验,分析传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引出现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需要改革的方面。

尝试开放创新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把教师的科研项目引入实验教学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以实现分子生物实验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工科院校分子生物学实验改革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on B i ol ogi c al St ude nt s’I ndi vi dual i ze d Pr act i c eE ducat i on i n E ngi neer i ng C ol l ege——T2Il【e M ol ec ul a r B i ol ogy L abor at or y as an exam pl eX I E H ui,SH E N X i aom i n(School of L i f e S c i ence and Technol ogy,X i di an U ni ve r si t y,X i’an,Sha anxi710126)A bs t ra ct I n t hi s pape r,t he a ut hor of t he e ngi ne er i ng c ol l e ges f ea t ur e s,com bi ned w i t h yea rs of exper i ence i n t he c o ur se pr o—f e ssor of m ol ecul ar bi ol ogy e xper i m ent s,anal ys i s of som e of t he&a w bac ks of t r adi t i ona l m ol ecul ar biol ogy l e s son exi st nowl e ads a spec t s of m ol ecul ar bi ol ogy experi m ent t ea chi ng s ys t em i n need of ref orm.T r y t o open i nnova t i on expe ri m e nt s,i nc re-a si ng t he com pr ehens i ve des i gn e xper i m e nt,t he i nt roduct i on of t he ex per i m ent al re s ear c h of t eacher s and t ea c hi ng as pe ct sr ef o r m s t o achi eve si gni f i ca nc e i n m ol ecul ar biol ogy exper i m ent t eachi ng.K ey w or ds e ngi ne er i ng c ol l e ge;m ol ec ul ar bi ol ogy ex per i m ent;ref orm1工科院校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1.1课时紧张,实验项目大同小异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广泛存在于全国多数具有生命科学学院的专业实验课程中,一般均为专业必修实验课程。

但由于多数工科院校对于理科课程分配的课时有限,如本校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学期课时仅30学时。

因此,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大纲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就直接导致了传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上往往是选择一些基础实验进行讲授。

这样实验课程往往成了走过场,使得学生不能真正认识到分子生物学实验在他们专业领域中的实际作用,进而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1.2压制学生的创造性现在高校中绝大多数学生均为90后,由于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和渴望是非常强烈的。

但是在传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都是由实验教师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进入实验室一般只会做一些老师设定好的简单操作就可以完成整个实验,对于很多重要实验原理具体技术路线,实际应用均不知晓。

这样机械化的实验教学形式,不能激发现代大学生对实验动手操作的兴趣,同时会影响他们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更为严重者还会导致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失望。

2个性化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分析2.1针对工科实践性特点安排实验由于本校是一所工科院校,多数学生最终都要进入生产第一线,因此,一方面我们申请增加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课时量,另一方面我们增加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尖端科研、疾病检测及环保领域应用的创新性、综合性实验,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及实验技能能够学以致用。

整个实验课教学体系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五个基本实验,是所有学习分子生物学的工科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基础实验技能,其中包括三个核酸提取实验、一个电泳检测实验、一个PC R反应实验。

第二个部分为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应用、提高的实验内容,包括学生选做的三个实验。

这些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够应用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对疾病的检测、引物设计合成和功能性基因扩增、分子生物学方法高精度检测环境微生物种类及分布。

第三个部分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分组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完成后撰写并提交研究报告,该部分主要是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自主进行完成。

2.2设立分子生物学实验开放性实验首先在分子生物实验课程中尝试了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包括实验内容的开放(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第三个部瘳圃逦剜学生工作Sm demW or k分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及实验时间的开放。

在分子生物实验教学内容中,第三部分的内容为开放式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兴趣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任课教师也可给出部分开放式研究题目供学生选择。

此外,在分子生物学教学实验时间上也实行开放式,即学生可以在规定周次内的具体时间来实验室进行试验项目研究。

通过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兴趣,同时,方便了学生实验时间的安排。

2.3科研转化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通过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践,将教师的科研课题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是一种很好的实验教学改革模式。

首先,由于生命科学领域进展很快,甚至超越了电子信息技术,所以在一般的教师科研项目中,会有大量全新的内容补充到实验教学内容中,从而使实验教学内容能够不断更新;其次,教师的科研课题一般代表了该领域全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这就使我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能够紧跟该领域的研究步伐,不至于过于陈旧、落后。

同时,使得当代个性化发展的90后学生能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了解并掌握生产实践中的实用技术,为日后实践工作或继续深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结语本文通过实践调研、教学经验、综合各工科高校优势培养理念后认为:新形势下分子生物学实践教育应以90后高校大学生为主体、生命科学学院专职、专业实验教师为主导力量。

另外,辅以专业基础实验室、探究性学习实验室、本科生开放性实验、各类高端互动实验、创新性课题实验、生产实习与调研的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高效率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育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90后大学生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技能、创新能力、严谨精神、逻辑思维和科研素养以及90后生物专业学生分子生物学实验个性化实践教育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l】王金发,何炎明,戚康标,等.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创立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76(6):97.100.【2】(加)马克思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M】.宋广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黎平辉.教学情景中的教学个性化【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8.26(1):153—160.【4】郝福英,许崇任.整合实验资源,深化实验改革,培养生命科学基础人才[J】中国大学教育,2006(1):47-48.【5】屠平官,陈坚刚,李英姿,等.现代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3):1-4.【6】杨祖幸,孙群,赖春霞,等.浅析我校国家级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4):107.110.【7】陈小瞵,庄总来,司卓亚,等.改建结合,创建国家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qh,D l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8):950.986.【8】腾利荣,盂庆繁,逯家辉,等.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07(7):36-38.【9】李静,王祖源.中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育,2008(2):94-96.【lo】王金发,何炎明,戚康标,等.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创立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76(6):97.100.(上接第191页)使在经管类专业里也主要开设的是投资一类的课程,例如证券投资、保险学、金融市场等。

因此,高校可以适当增加理财类的选修课。

也可以通过校内广播、社团、画报等宣传窗口宣传理财知识,营造良好的理财氛围,力争将对学生的财商培养,放到和对学生智商、德商、情商培养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模拟炒股大赛,模拟理财规划大赛,提供学生实践的平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模拟操作,为实战做准备。

与此同时,学校可以聘请银行或者金融理财类的一线人员,为学生做演讲或专题报告,提供适合当代大学生的理财方式和产品,让学生切实了解如何用钱生钱,让钱保值增值的道理。

2.2家庭理财观念教育在中国,大多数家庭,父母觉得理财是大人的事,孩子在外求学辛苦,因而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这样纵容孩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不知体恤父母的辛劳,不知赚钱不易。

在美国,从孩子三岁起,父母就开始培养其对货币的认识,慢慢地学习使用货币,比较价格,学习相关的金融知识,参与家庭财务规划,购买一些稳健的理财产品。

因此中国父母也可以放手让孩子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但从源头上给孩子把关,除了这个月额外的一些考试费用或者特殊情况,定额给子女生活费,让孩子自己学会打理。

2_3大学生发展个人理财能力大学生可以通过收集家庭财务资料,做家庭财务分析报告,了解风险承受能力和消费偏好,选取合适的投资组合,列出理财方案。

其二,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个人理财》的内容,在校期间参加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为自己日后规划和打理自己的财务做准备,也增加了就业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