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通用技术简单三视图的绘制
通用技术《三视图的画法》

画法说明 1、同一张图样中,同类图线的宽度应基本一致。 2、虚线、点划线相交时,应使两小段相交。
a
6
3、两直线相交处要避免间隙或线段出界。 4、两线相切的切点处,应画成一条线粗。
a
7
三个视图的位置
a
8
选择主视图 是主要视图。选择表现形态结构最多的面,同时 兼顾其他两个视图 虚线尽量少
画图步骤 a、确定画图比例和图纸幅面
根据所画物体的大小和复杂程度选用
b、布置视图位置
主视图确定之后,其他两个视图也就相应地确定了。
注意:考虑到尺寸布置的需要,可适当加大各 视图之间的距离,
c、在图纸上画出各视图的中心线、对称线、轴线
及其他基准线。
a
9
d、 画底稿 用稍硬的铅笔(2H铅笔)。 画图顺序:为由大到小、由外形到内形及3 个 视图配合作图,使每个部分符合“长对正、高平 齐、 宽相等”的投影规律。
a
1
复习
一、 正投影的基本特征
真实性
积聚性 收缩性
真实性 物体上的平面(或直线),
与投影面平行时,它的投
影反映实形(或实长)。
a
2
积聚性 物体上的平面(或直线),
与投影面垂直时,它的投
影积聚为一直线(或一点)。
收缩性
物体上的平面(或直线),
与投影面倾斜时,它的投
影缩小(或缩短)。
a
3
二、三个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为:
e、检查和描深
底稿完成后,按原画图顺序仔细检查,纠正
错误和补充遗漏,用 HB 或 B 铅笔按标准线描出
各线条。
a
10
画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1、先画主体部分,后画次要部分。
2、几个视图要配合着画。 不要先画完一个视图,再画另一个视图。
高三通用技术《简单三视图的绘制》教学设计2

高三通用技术《简单三视图的绘制》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绘制和识读一些简单的技术图样,会使用几种常用的规X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
〔1〕在设计过程中和设计完成后,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并能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例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交流对象,采用口头语言、文本、技术图样、图表、模型、计算机演示、网页等方式进行交流。
〔2〕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识读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线路图、效果图等常见的技术图样,能绘制草图和简单的三视图。
例技术语言包括技术图样、图表、技术符号、精度要求、必要的文字说明等。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三视图的形成原理和识图,并且能够补充不完整的三视图的线条;高中立体几何中有三视图的内容,有些同学已经能够画三视图,但画得不规X。
该段内容实践性强,要求用图样准确表达设计意图,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提出绘图规X性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三视图绘制的一般步骤。
2、能力目标学会用三视图这种技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设计,与他人能够进行技术交流。
3、情感目标培养、提高技术素养,增强规X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三视图的画法步骤以及绘图的规X性。
难点:能够用三视图技术语言表达设计,进行技术交流五、教学策略与手段在创设的情景活动中进行潜移默化学习和教师教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带着任务去学习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采用教师讲授,媒体演示,练习分析点评;学生自主阅读,对比了解课文内容,自主思考,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策略。
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六、教学准备泡沫塑料模型、三角板;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三视图的绘制1、图形绘制形体分析、确定主视图、作图步骤2、尺寸标注。
高中通用技术《三视图》课件

12/11/2021
三视图的绘制与识读
投影:在光的照射下, 形体在投影平面上产 生的影子。
投影法的分类:
12/11/2021
物体 投影面
投射中心 投射线
投影
斜投影法
正投影法
中心投影法
平行投影 法
投影法
投射线通过物体,向投影平面进行投射,并在该
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
12/11/2021
Y
。
45
宽
对
应
相
等
H 俯视图
12/11/2021
Y
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
1.主视图和俯视图都反映了物体的长度, 而且长对正;
2.主视图和左视图都反映了物体的高度, 而且高平齐;
3.俯视图和左视图都反映了物体的宽度, 而且宽对应相等。
这是以后画图和读图的重要依据。
12/11/2021
主视图
x
圆柱体立体投影
12/11/2021
12/11/2021
12/11/2021
V 三视图的形成
Z高
主视图从前向后看
向后翻90度
正 面 投 影 面
X长
W
左侧
o
视 图
从 左
面 投 影 面
向
右
看
H
水平投影面
12/11/2021
俯视图从上往下看
向下翻90度
Y宽
V 主视图
Z
左视图 W
X
o
Y
H 俯视图 Y
12/11/2021
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
V 主视图
Z
左视图 W
高 平 齐
X
长对正
三视图的画法

例7. 图10是一块带有圆形空洞和方形空洞的小木板,则下列物体中既可以堵住圆形空洞,又可以堵住方形空洞的是( )
2
3
5
2
4
A
B
C
D
小 结
三视图 正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 侧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 画物体的三视图时,要符合如下原则: 位置: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大小: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挑战“自我”,提高画三视图的能力.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例6. 一个画家有14个边长为1m的正方体,他在地面上把它们摆成如图8所示的形式,然后他把露出的表面都涂上颜色,那么被涂上颜色的总面积为( )
Φ
Φ
如果要做一个水管的三叉接头,工人事先看到的不是图1,而是图2,然后根据这三个图形制造出水管接头.
图2
图1
三通水管
练习: 根据三视图想像物体的形状。
圆柱
圆台
手电筒
从左向右看
圆柱
正六棱柱
螺丝杆
从左向右看
圆柱
四棱柱
螺丝杆
从左向右看
圆柱
半圆球
螺丝钉
从左向右看
圆柱
圆台
圆柱
热水瓶
从上向下看
5.检查
2.布置视图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要求:俯视图安排在正视图的正下方,侧视图安排在正视图的正右方。
下面各图中物体形状分另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体?
圆柱 圆锥 球
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些几何体,它们的形状各是什么样的?
侧视图
俯视图
高中数学三视图绘制与构造方法解析

高中数学三视图绘制与构造方法解析在高中数学中,三视图绘制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与几何图形的认识、空间想象力以及工程制图等领域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三视图绘制的基本概念、构造方法和解题技巧进行详细解析,帮助高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三视图是指一个立体图形在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图。
通常将这三个平面分别称为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主视图是从正面观察立体图形,俯视图是从上方观察立体图形,左视图是从左侧观察立体图形。
通过绘制这三个视图,我们可以全面地了解一个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结构。
二、构造方法1. 主视图的绘制主视图是从正面观察立体图形,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与主视图垂直的平面。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将立体图形放置在一个透明的立方体中,然后在透明立方体的正面上绘制主视图。
例如,我们考虑一个正方体,边长为a,我们可以在一个平面上绘制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作为主视图。
2. 俯视图的绘制俯视图是从上方观察立体图形,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与俯视图垂直的平面。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将立体图形放置在一个透明的立方体中,然后在透明立方体的上方绘制俯视图。
例如,我们考虑一个长方体,长为a,宽为b,高为c,我们可以在一个平面上绘制一个长为a,宽为b的长方形作为俯视图。
3. 左视图的绘制左视图是从左侧观察立体图形,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与左视图垂直的平面。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将立体图形放置在一个透明的立方体中,然后在透明立方体的左侧绘制左视图。
例如,我们考虑一个长方体,长为a,宽为b,高为c,我们可以在一个平面上绘制一个长为c,宽为b的长方形作为左视图。
三、解题技巧1. 利用已知条件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和尺寸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通常会给出一些已知条件,如立体图形的体积、表面积或者某些边长、角度等信息。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已知条件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和尺寸,从而更好地进行三视图的绘制。
2. 利用投影关系确定三视图之间的位置关系在绘制三视图时,我们需要注意不同视图之间的位置关系。
高三通用技术《简单三视图的绘制》教学设计

简单三视图的绘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地质版《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第三节“设计的表达与交流”中的内容。
前面为设计方案的制定,后面为设计成果的展现,本节为简单三视图的绘制。
三视图是设计表达与交流中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技术语言,只有学会绘制三视图,才能在技术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与他人很好的交流,才能在展现设计成果时准确的进行表达。
本节课在课程标准中具体体现为“在设计过程中和设计完成后,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并能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及“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识读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线路图等常见的技术图样,能绘制草图和简单的三视图”。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立体几何,有了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和形体的表达能力,但对在技术活动中如何恰当的表达方案还不清楚,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三视图的绘制,在绘制三视图时常常出错,不能规范的使用三视图,实践应用能力较低。
所以本节课教学难点是如何将前人总结的规律转变为学生的直接经验,把知识进行内化,使学生在实践中水到渠成的应用所学知识绘制三个视图,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要解决难点,一方面,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让学生亲身体验、自己感悟,把枯燥的原理学习变成有趣的学生活动,以使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直接经验。
另一方面,在实践的基础上,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由易到难在不断尝试的实践活动中感悟方法、在讨论分析中提高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绘制三视图的方法,以达到分散难点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三视图的形成原理(2)掌握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3)学会使用规范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4)能将简单的三视图还原成实物2、过程与方法(1)经历三视图的绘制过程,掌握三视图的绘制方法(2)经历从三视图到实物的转化过程,发展动手实践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设计交流中三视图的重要作用(2)感受获得劳动成果所带来的喜悦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难点:如何将前人总结的规律转变为学生的直接经验,把知识进行内化,使学生在实践中水到渠成的应用所学知识绘制三个视图,提高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视图的绘制

学案班级姓名
三视图
1、绘制工程图样时,主要采用投影法。
2、三视图的形成:将物体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使物体主要表面平行或垂直于投影面。
用正投影法分别向V、 H、 W面投影,即得到物体的三个视图。
主视图——由向投影,在正面V上得到视图。
俯视图——由向投影,在水平面H上得到视图。
左视图——由向投影,在侧面W上得到视图。
3、三视图的展开:为使三个视图在一个平面上,需要把三投影面展开。
方法是:面不动,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4、三个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
1.根据立体图,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所缺的线条。
(2008年某省会考题)
2、请据题图所示形体,画出主视图,补全左视图的缺漏线条。
3.根据立体图,补齐俯视图和左视图
4.根据立体图,画出俯视图、补齐俯视图和左视图
5.根据立体图,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中所缺漏的图线。
三视图的画法

圆柱
正六棱柱
螺丝杆
从左向右看
圆柱
四棱柱
螺丝杆
从左向右看
圆柱
半圆球
螺丝钉
从左向右看
圆柱
圆台
圆柱
热水瓶
从上向下看
N
S
前后看 左右看
从上向下看
马蹄形磁铁
例2. 图中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例3. 将图所示的一个直角三角形ABC(∠C= 90°)绕斜边AB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的 正视图是下面四个图形中的_____________(只 填序号)
先布局定作图基准,从俯视图 开始画起,后画主、左视图。
请同学 自己做
先布局定作图基准,从俯视图 开始画起,后画主、左视图。
Φ Φ
三通水管
图2
图1
如果要做一个水管的三叉接头,工人事先
看到的不是图1,而是图2,然后根据这三
个图形制造出水管接头.
练习: 根据三视图想 像物体的形状。
圆柱
圆台
手电筒 从左向右看
B. 21m2 D. 34m2
例7. 图10是一块带有圆形空洞和方形 空洞的小木板,则下列物体中既可以堵 住圆形空洞,又可以堵住方形空洞的是 ()
2 3
5
2
4
D A
B
C
小结
三视图 正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 侧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 画物体的三视图时,要符合如下原则: 位置:正视图 侧视图
例4. 图5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 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这些相同的小 正方体的个数是( )
A.4个 B.C. 6个
B. 5个 D. 7个
例6. 一个画家有14个边长为1m的正 方体,他在地面上把它们摆成如图8 所示的形式,然后他把露出的表面都 涂上颜色,那么被涂上颜色的总面积 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三投影面体系
个人活动
自学三投影面体系,包括原点、 三条投影轴(名称 位置)、三个投 影面(名称 符号 位置关系)
在学案的相应位置把三投影面体系画出 来,并标注好。
2 三视图的形成
小组活动
小组合作用三张纸分别画下 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提示:先进行形体分析,小组分好工;
注意三个图的大小对应。
3 三视图的展开
分组交流
小 组 内 部 讨 论 , 并 相 互 演
示如何将三视图展开。
提示:可以利用刚才各组画的三视 图演示。
4三视图之间投影关系
主视图 左视图
高
长 宽
画 一 个 物 体 的 三视图时 , 主视图 ,左视图,俯视图 所画的位置如图 所示 , 且要符合如 下原则: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思考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图后面和侧 面的具体形状是怎么样?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理解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2)掌握三视图一般绘图规则; (3)掌握三视图的绘制方法与技能。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 Nhomakorabea猜想、讨论、合作等活动,使学生体 会到三视图中位置及各部分之间大小的对应关系,积累技术 活动的经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技术交流中三视图的作用;培养用运动变化的眼光 来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 识和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俯视图
技术实习
完成课本p76第1题
5作图步骤
技术实习
练习下面物体的三视图
小结 三投影面体系 三 三视图的形成 视 图 三视图的展开
原点
投影轴 三投影面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方法
三视图投影关系
画图步骤
长对正高平齐 宽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