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其一)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1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文解释: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
洞庭湖如此广阔,东南面的吴地和楚地,似乎被割成两国。
洞庭湖的水势浩瀚,整个天与地就如日日夜夜在波涛上漂浮。
望着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亲友连一点消息也没有,而今年迈多病,栖息在这只孤零零的小舟上。
在关山以北依然战火不断,凭轩远眺,默思着国难家愁,我终于涕泪交流。
译文2: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词语解释: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诗文简析: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携眷夔州出峡,漂泊在江湘一带。
暮冬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有此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实为千古名句。
前人称此二句「尤为雄伟,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以豁达。
」(宋人黄鹤《少陵年谱》)。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边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具有极为深广的内涵。
表现上擒纵自如,卷舒随意,折转巧妙,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
后半抒情。
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
《登岳阳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及翻译赏析《登岳阳楼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1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古诗简介《登岳阳楼二首》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创作的组诗。
两首诗集登楼、观景、抒情、归途为一体,是不可分的。
第一首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感怀家国,慨叹时势,无限悲痛和忧愁之感。
第二首则是先对景物描写,然后再写归途,这首诗表达了北宋国亡后,作者只能观景排忧之情。
翻译/译文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
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平湖映着天空的影子,晴空万里,波澜不惊,大雁在空中飞来飞去。
岳阳楼很多人都在看秋天的景色,看日落君山。
往北边可以看到白首,往南边可以看到丹枫。
一路欣赏景色,结果到了巴陵还没有写出来诗。
注释⑴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
迟,缓慢。
⑵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横分,这里指瓜分。
⑶徙(xǐ)倚(yǐ):徘徊。
⑷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凭危:指登楼。
凭,靠着。
危,指高处。
⑸吊古:哀吊,凭吊。
⑹晴不风:晴空万里,波澜不惊。
⑺杪(miǎo)秋:晚秋。
⑻君山:全称君山岛,位于湖南岳阳东部的洞庭湖中。
⑼白首:白发。
这里指为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色草。
⑽丹枫:经霜泛红的枫叶。
创作背景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当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1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文解释: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
洞庭湖如此广阔,东南面的吴地和楚地,似乎被割成两国。
洞庭湖的水势浩瀚,整个天与地就如日日夜夜在波涛上漂浮。
望着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亲友连一点消息也没有,而今年迈多病,栖息在这只孤零零的小舟上。
在关山以北依然战火不断,凭轩远眺,默思着国难家愁,我终于涕泪交流。
译文2: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词语解释: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诗文简析: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携眷夔州出峡,漂泊在江湘一带。
暮冬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有此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实为千古名句。
前人称此二句「尤为雄伟,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以豁达。
」(宋人黄鹤《少陵年谱》)。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边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具有极为深广的内涵。
表现上擒纵自如,卷舒随意,折转巧妙,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
后半抒情。
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
《唐子西文录》:"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宏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湖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
[岳阳楼记练习题及答案]《登岳阳楼(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岳阳楼记练习题及答案]《登岳阳楼(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 《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五、登岳阳楼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1陈与义《登岳阳楼》中的诗句“ ,”从时空跨度上叙事状态,抒写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强烈的愤懑和万般的无奈。
11答案: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12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________和_________融于一体。
文章《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13#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默认分类http:///article/。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答案:11答案: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12答案:家国之恨身世之悲13答案:A篇二: 《岳阳楼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⑵百废具兴具: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⑷属予作文以记之属:之: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多义词:⑴①政通人和②至若春和景明⑵①属予作文以记之②岳阳楼记⒊用原文回答:⑴文中表达作者赞美滕子京的语句是。
⑵表明作者写此记的原由的句子是。
⒋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乃重修岳阳楼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乾坤:指天、地。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翻译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赏析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登岳阳楼(其一)_对比_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3.运用对偶句,由空间转入时间写 出亡国之臣的愤懑之情的句子是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 危。 4.语义双关,写出诗人顾影自怜的 悲恨之情的句子是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 悲。
登岳阳楼 jīng
陈与义(宋)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xǐyǐ
酒店或茶馆 登岳阳楼 缓慢 的招子(幌 瓜分 陈与义(宋) 子)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登岳阳楼(其一)
陈1138),宋代诗人。 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 南)人。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 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 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 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
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 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 学杜甫。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 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 简 斋集》。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怎样理解尾联中加线的词语?
“白头”:诗人已届不惑之年 “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 社会现实,语意双关。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 人颠沛流离之苦,国家衰败动荡之 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愁绪。
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1.由近景到远景,先介绍岳阳楼的 地理位置,后转入景物描写的句子 是 2.运用对偶句,写出厚重的历史感 和诗人的怅惘之情的句子是
“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 什么?怎么写的?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王安石《登飞来峰》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
(6分)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2.(1)陈与义登岳阳楼的时间是;王安石登飞来峰的时间是。
(2分)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请分别赏析。
(4分)
12.【古诗词鉴赏】
(1)登岳阳楼是傍晚/黄昏(欲暮时);登飞来峰是早上(日升时)。
(2分)
(2)《登岳阳楼》的后两句描写了两鬓如霜的诗人登楼凭吊古人,望着远处的古树沧波,抒发了自己无限悲凉之情。
(2分)《登飞来峰》后两句借层层浮云遮不住远望的视野,抒发了作者不畏困难、高瞻远瞩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2分)。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文解释: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
洞庭湖如此广阔,东南面的吴地和楚地,似乎被割成两国。
洞庭湖的水势浩瀚,整个天与地就如日日夜夜在波涛上漂浮。
望着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亲友连一点消息也没有,而今年迈多病,栖息在这只孤零零的小舟上。
在关山以北依然战火不断,凭轩远眺,默思着国难家愁,我终于涕泪交流。
译文2: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词语解释: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诗文简析: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携眷夔州出峡,漂泊在江湘一带。
暮冬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有此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实为千古名句。
前人称此二句「尤为雄伟,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以豁达。
」(宋人黄鹤《少陵年谱》)。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边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具有极为深广的内涵。
表现上擒纵自如,卷舒随意,折转巧妙,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
后半抒情。
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登岳阳楼》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鉴赏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诗歌鉴赏】陈与义《登岳阳楼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陈与义《登岳阳楼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陈与义《登岳阳楼二首》原文其一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其二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陈与义《登岳阳楼二首》翻译其一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
我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其二平湖映着天空的影子,晴空万里,波澜不惊,夕阳下小舟悠悠游过,大雁在空中飞来飞去。
岳阳楼很多人都在看晚秋的景色,看日落君山。
往北边可以看到白色的草,往南边可以看到红色的枫叶。
一路欣赏景色,结果到了巴陵还没有写出来诗。
陈与义《登岳阳楼二首》赏析《登岳阳楼二首》是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陈与义的一首七言组诗,这两首诗集登楼、观景、抒情、归途为一体,是不可分的。
第一首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感怀家国,慨叹时势,无限悲痛和忧愁之感。
第二首则是先对景物描写,然后再写归途,这首诗表达了北宋国亡后,作者只能观景排忧之情。
第一首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
“洞庭之东江水西”,诗人在一句七字之中,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则岳阳楼之所在,如或可见。
而后再写举目所见,为“帘旌不动夕阳迟”。
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
“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地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
登岳阳楼(其一)全诗赏析,原文翻译
登岳阳楼(其一)全诗赏析,原文翻译登岳阳楼(其一)原文及陈与义原文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登岳阳楼》共二首。
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在南岸,濒临洞庭湖。
始建於唐代,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①〔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幌子。
②〔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
迟,缓慢。
③〔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横分,这里指瓜分。
④〔徙倚〕徘徊。
⑤〔三年多难〕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北宋灭亡,到写此时已有三年。
⑥〔凭危〕指登楼。
凭,靠着。
危,指高处。
⑦〔吊古〕凭吊往事。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楼阁上的旌旗静止,夕阳黄昏缓缓下降,我登临的地方,是岳阳楼(吴国和蜀国的分界地)。
我徘徊的时刻,使洞庭湖与君山笼罩在暮霭里,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思想感情抒发了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徒伤悲的落寞情怀。
陈与义(1090 1138),字去非,号简斋,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
南迁之后,经历了和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
他不象江西派诗人那样, 只从句律用字着手,而是把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融合在一起,题材广泛,感时伤事,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陈与义与吕本中有过交往,但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并未列陈与义之名。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赏析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赏析篇1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及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①,今上岳阳楼②。
吴楚东南坼③,乾坤日夜浮④。
亲朋无一字⑤,老病有孤舟⑥。
戎马关山北⑦,凭轩涕泗流⑧。
注释①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②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③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④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⑤乾坤:天地。
⑥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⑦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⑧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⑨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译文巍巍岳阳楼,伫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缓缓下沉,湖面风平浪静,没有晚风吹起楼阁上的锦旗。
我登临的地方,曾是三国时期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率兵驻扎的地方,黄昏时分我登楼观景,徘徊间看到洞庭湖和远山笼罩在暮霭里。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望远,心中的苦闷还是无法排解。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文解释: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
洞庭湖如此广阔,东南面的吴地和楚地,似乎被割成两国。
洞庭湖的水势浩瀚,整个天与地就如日日夜夜在波涛上漂浮。
望着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亲友连一点消息也没有,而今年迈多病,栖息在这只孤零零的小舟上。
在关山以北依然战火不断,凭轩远眺,默思着国难家愁,我终于涕泪交流。
译文2: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词语解释: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诗文简析: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携眷夔州出峡,漂泊在江湘一带。
暮冬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有此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实为千古名句。
前人称此二句「尤为雄伟,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以豁达。
」(宋人黄鹤《少陵年谱》)。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边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具有极为深广的内涵。
表现上擒纵自如,卷舒随意,折转巧妙,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
后半抒情。
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
【诗歌鉴赏】陈与义《登岳阳楼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陈与义《登岳阳楼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陈与义《登岳阳楼二首》原文其一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一动夕阳晚。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其二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太少,诗至巴陵还未工。
陈与义《登岳阳楼二首》翻译其一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
我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其二平湖映着天空的影子,晴空万里,波澜不惊,夕阳下小舟悠悠游过,大雁在空中飞来飞去。
岳阳楼很多人都在看晚秋的景色,看日落君山。
往北边可以看到白色的草,往南边可以看到红色的枫叶。
一路欣赏景色,结果到了巴陵还没有写出来诗。
陈与义《尼里岳阳楼二首》赏析《登岳阳楼二首》是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陈与义的一首七言组诗,这两首诗集登楼、观景、抒情、归途为一体,是不可分的。
第一首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感怀家国,慨叹时势,无限悲痛和忧愁之感。
第二首则是先对景物描写,然后再写归途,这首诗表达了北宋国亡后,作者只能观景排忧之情。
第一首就是诗人写下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出,郑重其事。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
“洞庭之东江水西”,诗人在一句七字之中,精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则岳阳楼之所在,如或可知。
而后再写举目所见到,为“帘旌一动夕阳晚”。
这一句就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貌似平时,实则柔和。
“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地读取,逐渐放宽,带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精品课件精品课件
2015/7/28
写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 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 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 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 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 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 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 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 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 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 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 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感慨自己的 “万里来游”,“三年多难”。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 2015/7/28 的一首。
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一种过渡, 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
2015/7/28
愤。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 危” 颈联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悲
“万里”与“三年”对举,说明了诗人 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分别从空 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 的艺术效果。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 泊不定的生涯
2015/7/28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 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 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 的落寞情怀。
2015/7/28
怎样理解“白头吊古风霜里”中所蕴含的情感?
因何白头—因愁 因何而愁—因山河破碎,自己又颠沛流离,漂泊 在外。 岳阳楼的美景并未使诗人心情愉悦,诗人反而凭 栏吊古,惹恨添愁。
徘徊
2015/7/28
靠着 登楼高处
翻译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 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残 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 的落寞情怀。
从本诗看陈与义的律诗风格
陈与义诗宗杜甫,特别是他的律诗,明显地 表现出杜甫的特点,可谓神形兼备。 他和杜甫一样,都精于炼字炼句,也善于描写 议论。 其余诸如写景之瑰丽壮阔,抒情之豪迈超绝, 音韵之响亮,偶对之工巧,都多有相似之处。 他在模仿的同时,又富于变化,注意从切身的 感受出发,从具体的情境出发,加以创新,自成一 格。
颔联的风格有什么变化? “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 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 “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 时分登楼观景,“徙倚”二字展现了诗 人徘徊在岳阳楼的举动,同时也是诗人 思想上的徘徊,将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 的淋漓尽致。 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一种过 渡,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
写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 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 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 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 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 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 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 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 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 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 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 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 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注释: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 怎么写的?
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巧妙地运用了“东”“西” 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 之。
“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 有什么特点? 写初次登楼所见之景。 “帘旌” 为近景,“夕阳”为远景, 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 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 苍茫的暮色中。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 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 也象征着北宋正如这落日,再没有办法 挽回。
本诗选自《陈与义集》,这 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登岳阳楼 二首》中的第一首,也是诗人写 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 造,郑重其事。 历代诗评家皆认为,此诗是 陈与义学杜甫的成功之作 。颔联 尤为宏壮雄丽。
朗读:
登岳阳楼
陈与义
jīng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xǐyǐ
喻社会现实,严峻的政治形势,语意双关。 “老木苍波”:既写眼前实景,又是诗人 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同样也是 诗人对当时国家政治局势的一种暗示。国破 家亡,悲从心来。
诗的四联各主要写了什么? 首联: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颔联:登楼怀古伤时 颈联:忧国忧民的心绪
尾联:暗写时局,悲从心来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颈联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 空间、时间的跨度上一虚一实来叙述其 事,收到了双重的艺术效果。“还望远” 不仅是诗人登楼的望远,也是对将来的 一种迷茫之感。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表现 了漂泊不定的生涯和离乡背井的感慨。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怎样理解尾联中加线的词语? “白头”:诗人已届不惑之年,故言。 “吊古”:不说“伤今”,含蓄蕴藉, 意味深长。 “风霜”:指秋色浓重,明指自然事物,实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 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 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 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受到徽 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 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 成为 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 著有《 简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