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鉴别剖析
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时 心前 区痛 , 压降低 , 至晕厥 血 甚
表 】 ( T 与(、 组 E G比较表 v ) s叩) C
1 临床材料与 方法
】1 一般 资 料 .
心 电图
我 院 自 20 00年 1月 ~20 0 1年 8
月 门诊 住 院病 人 9 4例 (T 8 V ) 0例 (v ) 表 sT 体 I2 方 法 . 分 别 规察 两组 心动 过 速发 作 时 , 作 发
分析 , 一 进 步探讨室性心动过遵的诊断 t 鉴别。方珐 : , i 选择宽大畸形的 Q S R 渡心动过速 的病例 舟为( T 组与 V1
(订 ) s 鲥进行 分析研究 结果 两组 比较 l录 的 1 2导( C ) E G 有州显差# ( =1 5 93 ,P <0O ). 1 .结论 通过
的心肌损 伤 , 多发生在 4 以上 的人 , 0岁 本病 引起 血 液 动力学 改变 明显 , 率 一 为 10~20次/ i, 心 般 2 0 mn
很少超过 20 rn 多数在 1 0 次 ̄ i a , 6 右, 0左 心律大致 整齐, 室性 心动 过速 ( T 发 病 突 然 、 V) 心悸 、 短 , 气 有
束支阻滞 图形 6 例, 2 心电轴左偏 8 , 例 右偏 2 o例, 无偏 移 5 2例 , R Q S≥0 1s 6例 . R .2l Q S≤0 1s .064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分析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检查诊断。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30例的心电图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30例病人中共检出短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 64阵,每例从1阵~12阵不等,连续搏动1次~6次,心率最快达200次/min。
短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 发作类型:早搏型21例占70%;并行心律型7例占23.33%。
伴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单源性室早14例,多源室早14例,1例无室早。
结论: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室速最有价值的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某些非持续心律失常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是十分必要的,特别对那些怀疑由于心脏传导功能异常或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但在常规心电图未能捕捉到的异常表现者,此项检查尤为适用。
【关键词】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诊断【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048-02阵发性室速为严重的心律失常,需在短时间内予以控制,否则可诱发休克、心力衰竭或室颤,造成严重后果。
阵发性发作,突然发生、突然消失,发作时心率在100~180次/min,心律大致规则,心前区第一心音可有强弱差异[1]。
发作时常可出现休克,心前区疼痛,如发展为室颤则出现阿-斯综合征。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20例的心电图检查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20例,其中男19例,女1例。
年龄58~86岁,平均年龄72岁。
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19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
1.2 方法采取心电图及24h动态电图仪进行检查分析。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室速最有价值的检查。
对于很多患者室速发作时均在院外,为心动过缓型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鉴别,现可借助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帮助诊断。
1.3 心电图表现1.3.1 QRS波群形态与时间 QRS波群呈宽大畸形,可呈RBBB型或LBBB型,也可能不具有任何类型束支阻滞的特点,少数患者可呈分支阻滞型。
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诊断
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诊断作者:高潮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9期摘要:目的室性心动过速常发生在患器质心脏病、心肌梗塞、心肌病基础上,发病急、时间短、极易引发心室纤颤至死亡,死亡率极高。
迅速、准确作出心电图诊断对治疗极为重要。
方法当心电图连续出现3次或3以上宽大畸形QRS波群、且QRS波≥0.12s、无相关P 波、R-R间期不等时室性心动过速诊断即确定。
结果根据我院心电图室2007年~2012 年对122例器质心脏病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追踪观察:其中1年内死亡8例占总数6.5%、2~4年内死亡26例占总数21.3%、5年内死亡53例占总数43.4%。
因而,准确诊断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结论因此凡45岁以上出现不明原因心悸、头晕、晕厥等都应及早进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迅速进行治疗。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指由心室发出的连续3个或3个以上室性期前收缩构成的室性心律失常,频率>100 次/min。
主要见于冠心病,特别是伴发有陈旧性及急性心肌梗塞者。
病情常反复发作(表现有气短、心悸、晕厥甚至心脏骤停),其持续时间、频率、QRS波形可出现较大变化;小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或完全无症状。
心性猝死原因调查结果显示:猝死患者中有82%的直接原因是快速心律失常,其中室速恶化为室颤者占1病因1.1占90%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如变异性心绞痛、心肌梗塞、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病史。
1.2心功能状态、有无晕厥和猝死家族、心动过速。
1.3电解质水平如低血钾。
1.4使用影响心室复极的药物。
2临床表现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2.1少数患者症状不明显或轻微。
2.2部分患者常感心悸、头昏、头痛、感觉乏力、心跳不适、有漏搏或停搏的感觉。
2.3重者可突发意识丧失、晕厥,心脏骤停、猝死。
3心电图特点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基础是心电图表现,及时获得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特别是12导联同步心电图,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诊断
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心律失常 的体表心电图特征,有助于完 善心电图的诊断体系,提高临 床医生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和治 疗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推 动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定位诊 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THANK YOU
了解心电图特征对于准确诊断和定位 至关重要。
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和定位这些心律失 常的主要工具。
定义与分类
室性早搏
提早的室性搏动,可出现在窦性 心律或心房颤动时。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三个或更多的室性早搏,导 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02
体表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定位诊断基础
心电图基础知识
01
02
03
心电图记录方法
心电图是通过在体表放置 电极来记录心脏电活动的 波形图。
每个导联通过导线连接至电极,以获取心脏在不同部位的电活动信息。
心电图波形识别
P波识别
P波代表心房的电活动,正 常P波在Ⅰ、Ⅱ、aVF导联 上为正向,aVR导联上为 负向。
QRS波群识别
QRS波群代表心室的电活 动,正常QRS波群时限不 超过0.11秒。
T波识别
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化过程 ,正常T波形态两肢不对称 ,前半部斜度较平缓,而 后半部斜度较陡。
室性早搏后常出现代 偿间歇。
提前的QRS波群前无 P波,或P波与QRS 波群无关联。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方法
根据心电图导联定位
通过分析Ⅰ、Ⅱ、Ⅲ、AVR、 AVL、V1等导联的波形,判断
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
心电图特征定位
根据室性早搏的形态、时限等 特征,判断其起源部位。
动态心电图监测
通过长时间连续监测心电图, 分析室性早搏的发作规律和起 源部位。
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_0
---------------------------------------------------------------最新资料推荐------------------------------------------------------ 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这几天连续遇见几个宽 QRS 波心动过速的病人,由于能力有限,当时都不能立即给出诊断,心中自然焦躁,就找一些资料看,发觉一些有趣的事情:(1)一些医生还在应用单纯的临床症状(例如血压稳定等)鉴别诊断室速;(2) Brugada 宽 QRS 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标准的每一步都存在一些漏洞,国内专著则很少提及;(3)在心电图已能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医生仍处于犹豫不绝的中庸态度,无法作出肯定诊断,给患者滴注不必要的超负荷剂量抗心律失常药物。
(4)欧美急诊室的一些老外医生面对这些图的时候有时和我们一样的迷茫先看一个病例:64 岁的 White 先生因突发心悸 2 小时送入医院急诊室。
入院时,他有轻度的短促呼吸,但无胸痛。
除高血压外,无其它心血管系统疾病。
体检时发现病人有些焦虑但自感舒适,血压110/70mmHg,心律规整 155 次/分。
除了偶尔颈静脉压增高外无其它心衰体征。
心电图显示其频率 145 次/分规整的节律, QRS 波间期 160ms (见图 1),无患者以往的心电图用于分析。
急诊科的医生对患者当前的心电图诊断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有人认为是室性心动过速,由于患者血压和精1 / 20神状态尚好,因此有可能是室上性心动过速。
就在患者准备静脉注射腺苷时,心动过速自动转复为频率为 75 次/分的窦性心律。
经过 1 小时的观察,患者临床状态稳定,护送病人回家并知其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安排患者预约心脏科医生。
两周后, White 先生再发心悸,很快出现短促呼吸并晕倒在地。
White 夫人呼叫 911,当复苏人员到达时, White 先生已经出现了顽固性心室颤动,窦性节律再也未能恢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临床心电图鉴别探讨
【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临床鉴别
阵 发 性 室 上 性 心 动 过 速 ( a xs a spaetel p r ym l u rvnr u r o i a
t heri,S T)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 etcl ahcri, a yadaP V 与 e vnr ua t yada i r e
2 阵发性室l 上性心动过速心 电图表现
阵发性室上性心 动过 速可分为 以下 几个类 型 : 房室结 ①
内折返性心动过 速(a i ete l oa ret n eyad- to nr ua n dl enr taheri rv i r a t
全 l或不完全性房 室分离 , 生 都是诊 断 Ⅵ ’ 的重要依据 , 许多学 者认为其诊断 V T的特 异 性为 10 0 %。尽管 从统 计数 字 上 , 6% ~0 0 7 %的 V T存在着 完全性 或不 完全 性房 室分 离 , 从 但
临床上通过体 表心 电图对 WC T进 行鉴 别诊 断 时 , 具 应 备 一定 的前提条件 : 首先是 WC T频率不 能太快 , 以免分 辨不 清 Q S波 的起 止点 和形 态 ; 次是 心 电 图记 录应有 完整 的 R 其 1 2导联 ( 至少 3个 导联 同时 描记 ) 且持 续较 长 时间 。由于 , WC T中室性 心动 过速 所 占的 比例大 , 因此心 电 图的鉴别 指
中 国现 代 药 物 应 用 2 1 0 0年 2月 第 4卷 第 3期
C i JMo agA p 。e 0O. o. N . hn dDr p lFb2 1 V 14。 o3
・
97 ・
阵发 性 室 上 性 心 动 过 速 与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临 床 心 电 图 鉴 别 探 讨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与心电图特征分析
I 心 电 图 有 其 特 征 性 的 改 变 , 后 良 好 , 频 消 融 治 疗 安 全 有 效 , 发 VT 预 射 并
【 键 词】 特 发 性 室性 心 动 过 速 关
射 频 消融 心 电 图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 0 —7 0 2 0 ) 6 0 - 1 10 0 8 0 4 ( 0 7 1 - 30 7 - 2
0 1 s平 均 心 室 率 1 0 1 . 5, 3 ~2 0次 / 。1 分 2例 呈 左 束 支阻滞 ( B B 图形 , 中反 复 性 单 形 室 性 心 动 过 LB ) 其 速( MVT) R 8例 , 阵发 性 持 续 性 单 形 室 性 心动 过 速
态 , 误诊 为室 上性 心 动过 速 , 组有 8例在外 院诊 易 本 断 为室上性 心 动过 速 , 注 意 鉴 别 。I 的心 电 图 应 VT 表现 与 其 起 源 相 关 。 右 室 I 的 心 电 图 表 现 为 VT LB B B样 图形 , 源 的经 典 部 位是 右 室 流 出道 ( V— 起 R O , 组 有 9例 ( / 2 , 电 图 特 点 与 典 型 的 T) 本 91) 心
维普资讯
J 0URNAL OF PRACTI CAL EL ECTROCARDI OLOGY S 2 0 ) 1 1 . J ( 0 7 Vo. 6 No 3
11 7
・
论 著 ・
特 发 性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临 床 与心 电图特 征 分 析
张华 光 钟 国强 刘 唐威 朱立光 陶新 智 伍 伟锋 郑剑 光。
【 要 】 目的 摘 探 讨 特 发 性 室性 心 动 过 速 (V 心 电 图特 点及 临床 治 疗 效 果 。 方 法 对 2 例 I 患 者 的心 I T) 9 VT 1 例 呈 右 束 支 阻滞 ( B B 图形 , 特 发 性 左 室 心 动 过 速 (L ) 1 7 R B) 为 IVT ;2
室性心动过速病例报告一例
位于左前下,终末QRS环运行速度正常,并没有形成明显的附加环。
正常状态时心电图
仔细观察本例心电图可以发现:QRS波群 即不符合典型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也
不符合典型的左阻滞传导阻滞图形,电轴 位于“无人区”,v1、v2可见高R波,v3-v6 呈rS型。“无人区”电轴一般从I、avF导 联主波向下即可确定,它对于诊断室性异 位搏动有特殊的诊断意义。另外,v3-v6呈 rS型也说明心动过速的起源点在心尖部,因 此也可以除外旁路前传的室上性快速心律 失常。
根据Brugada三步法,本图也符合室性心动过速的 诊断。本例心电图v1、v2呈高R波,很难与室上性 心动过速伴原有的或频率依赖性的束支阻滞相鉴 别。但心电向量为其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QRS环体起始位于左前下,大部分环体位于右后 上,终末向量位于左前下,终末QRS环运行速度 正常,并没有形成明显的附加环,不符合完全性 右束支阻滞的特点,所以基本可以排除该患者伴 有原发的束支阻滞。另外正常状态下的心电图也 排除了室上速伴束支阻滞的诊断及预激引起的逆 向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
患者于医大做射频消融术,于左后分支 区域标测P电位,射频消融成功,目前状态 良好。由于缺乏经验,本图在诊断的过程 中不能准确的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原发的 束支阻滞及逆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相 鉴别,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诊断
左前分支性早搏
早搏起源于左前分支处,呈对侧束支阻滞及对侧 分支阻滞图形。 • 心电图特征: ①胸壁导联室早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即V1呈 rsR’、rR,或R型,V5、V6呈RS或Rs型。 ②肢体导联呈左后分支阻滞图形。即I、aVL呈rS 型,Ⅱ、Ⅲ、aVF呈qR,电轴≥+110o。 • 心电图诊断: ①胸壁导联室早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②额面电轴右偏≥110°,呈左后分支阻滞图形。
VT的联合指标(1969 Rosenbaum)
室早、室速定位诊断临床意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室早是最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判断室早起源部 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①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和起源于左后分支处的室早、 室速早搏多为特发性,射频消融术成功率高。
②起源于束支及其分支的早搏诱发室速 100~150bpm之间,较少引起心源性晕厥。
V1主波向上 ①起源于左心室
V5主波向下
体表心电图定位基本原则
V1主波向下; ②起源于右心室
V5主波向上;
体表心电图定位基本原则
• ③起源于左束支-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 • ④起源于右束支-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
体表心电图定位基本原则
• 2.定上(房室瓣部)下(心尖部) 主要根据Ⅱ、Ⅲ、aVF QRS波群主波方向: ①起源于上部, Ⅱ、Ⅲ、aVF主波向上。 ②起源于下部, Ⅱ、Ⅲ、aVF主波向下。
数天少见; ⑤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伴心电轴左偏,V5、V6
R/S<1; ⑥左室IVT多起源于左室间隔侧,少数起源于左室游离壁。 ⑦一般预后良好,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有效,成功率可达95%
以上。
快速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新方法——图形法
快速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新方法——图形法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易引起室扑、室颤,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危及生命,因此临床上需进行紧急处理。
怎样准确、快速地运用体表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个屡见不鲜却又棘手的问题。
作者:褚庆民李荣吴伟吴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刘珊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来源: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第23卷第22期从1978年的Vellens标准、1988年的Kindwall标准到1991年的Brugada四步法、2007年的Vereckei四步法、2008年的aVR导联新四步法,临床医师和心电生理学家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力求找到一种简单、快速、准确、高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然而时至今日,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仍然是一大临床难题。
众多诊断方法不仅大多复杂难记,而且易于混淆,令临床医生眼花缭乱,给室速的诊治造成极大的困扰,尤其对于非心血管或心电专业的临床医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种简单易懂、易于被广大临床医生运用,且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室速的方法。
室速发生的起源部位不同,体表心电图也相应具有不同的特异性表现。
笔者通过仔细分析大量临床心电图,并根据室速起源的部位分类,总结出了一种快速、简便且诊断准确率高的室速诊断新方法——图形法。
现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经心脏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的280份室速发作时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全部运用图形法分析,具体步骤如下:(1)观察V1、V5、V6导联,可呈右束支阻滞图形(V1导联QRS波主波向上,V5、V6导联主波向下)或左束支阻滞图形(V1导联QRS波主波向下,V5、V6导联主波向上),分别代表左室和右室起源室速。
(2)分析II、III、aVF导联主波方向:主波向上则判断为室速;主波向下合并右束支阻滞图形不能明确诊断,合并左束支阻滞图形则进人下一步。
AVR鉴别诊断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_图文
单导联诊断新流程的优势
诊断正确率高 诊断准确率高于流程 更适合急诊应用
42
, <,室速
43
>,室速
44
I
Ⅱ
aVR
aVL
V1
V2
Ⅲ aVF V3
V4
V5
V6
45
>
46
47
48
>
49
50
谢谢大家!
AVR鉴别诊断室性和 室上性心动过速_图
文
心律失常的分类
室上性
室性
2
心 脏 特 殊 传 导 系 统
3
室上速合并束支阻滞:先快后慢
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先慢后快 4
室上速合并束支传导阻滞 Vi:QRS起始40ms的速率 Vt:QRS终末40ms的速率 Vi=0.825+1.025=1.85 Vt=0.34+0.05=0.39
房室分离和无人区电轴都支持室速的诊断 23
⑵、机制及意义: 室上速合并束支阻滞时,尽管波时限已增宽,但起
始除极向量波的时限<。
24
相反,当波起始或波时限>时,说明
心室的起始除极缓慢,使起始的心室除极速率
低,如同汽车(激动)从边远农村的公路起动并缓慢
行驶,内缓慢行走的路程短,形成宽而低幅的或波;
30
一般情况下,室上速合并束支阻滞的激动先在希氏 束及希浦系统中快速传导,最后到达心室肌细胞,造 成中间或最后的电活动变得缓慢,其心室除极的基本 模式为先快后慢,在波上也能表现出起始除极速率 快,中间或最后除极缓慢。
31
室速的心室除极模式及上相反,表现为先慢后快, 即起始是心室肌细胞的除极,并在心肌细胞之间缓慢 传导,随后才逆行进入传导速度快的希浦系统,这种 心室除极的特点在波上表现为起始部分存在着顿 挫,说明波的除极速率起始缓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② ③
青岛市中心医院 急救中心
NOTE: 快径路传导速度 快,不应期长; 慢径路传导慢, 不应期短。
青岛市中心医院 急救中心
AVNRT:
①
②
③
青岛市中心医院 急救中心
Hale Waihona Puke 特发性室速
特发性室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是指 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出现的室速,多无诱因,多为 单形,可反复发作。 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右束支阻滞型室速(分支型 室速)和左束支阻滞型室速(右室源性室速)。
分支型室速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鉴别
李长江
青岛市中心医院 急救中心
电生理概念
隐匿性传导:当激动到达传导系统某一部位时,该 处正处于从绝对不应期转向相对不应期的临界期, 此时虽能除极,但产生的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度与振 幅均较低,在传导过程中,一再降低,最后不能引 起相邻组织除极,传导终止。该激动未能通过传导 系统某部位的“全程”,因而在体表心电图上无直 接表现,但在传导过程中却产生了新的不应期,因 而对后继的心搏产生影响 最常见于交界区,束支传导系统隐匿性传导表现为 室内差传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fascicular ventricular tachycardia,FVT ),是特发性室速的一种,相对 安全、少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阻滞合并电轴左偏(偶见右 偏),频率一般不超过200次/分,房室分离,R-R间 期匀齐,QRS时限正常。起源于左后分支(电轴左 偏),偶见起源于左前分支(电轴右偏)。 对维拉帕米(异搏定)敏感,室早QRS形态与阵速 QRS形态一致。 射频消融成功率95%以上。
RP’
青岛市中心医院 急救中心
预激综合征
预激,是一种房室传导的异常现象,冲动经附加通 道下传,提早兴奋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引起部分 心室肌提前激动,称为“预激”,合并室上性心动 过速发作,称为预激综合征。 解剖基础为房室之间存在旁路,即一条细微的肌肉 束,提供房室之间的异常传到途径。 大部分房室旁路的电生理特性与心肌类似,属于快 反应纤维,传导速度快,呈“全或无”的传导,不 应期短,因此,当心房率过快时(如房颤),旁道 前传会导致快速的心室率反应,严重者引起室颤。
LBBB型室速(右室源性室速)
青岛市中心医院 急救中心
宽QRS心动过速
起源于心室不同部位的室速,约占总病例的80%。 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功能性或固定性束支、分支阻滞, 引起 QRS波增宽,约占15%。
预激性心动过速即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其 折返环路中旁道为前传支,房室结为逆传支,约占 总病例的5%。
室内差异性传导(差传):心室内的干扰现象,
当室上性激动抵达心室时,某束支或分支处于相对 不应期,激动不能在室内正常传导,因而出现束支 或分支阻滞的图形。
① ②
双侧束支不应期不一致。 长短周期规律(Ashman现象):心室不应期随心率改变,长心动周期 后复极缓慢,不应期延长,其后的过早激动,容易落入束支的不应期而 发生室内差传。
QRS频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 QRS波群时限正常
可见逆行P ′波,常重叠于QRS波群内或位于其终末部
青岛市中心医院 急救中心
AVRT:
① ②
③
QRS频率150~250 次/分,节律规则 QRS波群时限正常 时为房室顺传型 (旁道逆传), QRS波宽大畸形和 有delta波时,为房 室逆传型(旁道顺 传) 可见逆行P ′波,RP′>110ms
青岛市中心医院 急救中心
心电图表现房室分离
诊断室速,特异性接近100%,而检出率不足20%。
青岛市中心医院 急救中心
文氏现象:由 Wenkebach于1899年在房室传导阻
滞病例中发现的一种现象。可见于传导系统任何部 位,以房室结多见 每个周期开始的心搏传导正常,传导延迟程度逐次 加重,最后完全阻滞;之后右开始新的周期
青岛市中心医院 急救中心
折返激动:激动在兴奋某部位心肌后,又折回,
分支型室速
LBBB型室速(右室源性室速)
绝大多数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少数起源于右心室 流入道、心尖部、右心室间隔等部位,多可被腺苷 终止。临床上也称为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腺苷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运动诱发性室性心动过 速。 异搏定:药物治疗首选。 射频消融成功率95%以上。
青岛市中心医院 急救中心
青岛市中心医院 急救中心
预激综合征
少见的旁路:不应期长,传导速度慢,类似于房室 结特性。可见于间歇性预激、隐匿性预激。 隐匿性旁路和隐匿性预激:旁路仅有逆向传导能力, 永久性前向传导阻滞,因此,心电图从不出现预激 图形,但旁路可逆传,形成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间歇性预激,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旁道前传不应期间 歇性延长或阻滞性传导中断。当旁道前传不应期延 长超过房室结不应期时,或旁道前向阻滞时,室上 性激动沿正常径路下传心室,预激波消失,心电图 表现为预激或正常波形间歇出现。
青岛市中心医院 急救中心
房扑、房颤时伴发隐匿性传导:
房颤心室律绝对不整的机理即由于隐匿性传导所致。 房颤时激动强弱不一,透入交界组织的深度不等,通 过交界区的能力不一,对后继激动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有些激动在交界区产生隐匿性传导,产生新的不应期, 造成了通过房室交界的激动不等,心室律绝对不等
青岛市中心医院 急救中心
青岛市中心医院 急救中心
室性心动过速
由心室异位激动引起的心动过速,起始和终止突然, 频率150~250次/分,规则,称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 速,也称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 频率大于100次/分、持续时间小于30秒的连续3个或 3个以上心室搏动,称为NSVT;持续30秒以上,称为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也称为加速性室性自主心 律):心率一般为55~110次/min,发作短暂,预后 较好,极少发展为心室颤动,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 可见于AMI再灌注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