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概述: (1)

流行病学: (1)

病因: (2)

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 (2)

并发症: (3)

诊断: (3)

鉴别诊断: (3)

治疗: (4)

预后: (5)

预防: (5)

英文名: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别名:中浆;复发性中心性视网膜炎;特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炎

概述: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以黄斑部及其附近局限性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为特征的常见眼底病变国内临床上常简

称“中浆”。1866年Von Graefe首先描述了该病并命名为“复发性中心性视网膜炎”此后整整一个世纪中,人们对其认识越来越深入,但对病因与病机始终不能

明了。直到1965年,Maumenee通过荧光造影观察到该病变是由色素上皮渗漏引起

的。1967年Gass详细描述了该病的病理和临床特征,对其神经上皮层盘状脱离的

机制做了详尽的论述,并将其命名为“特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炎”(idiopathic central serous choroidopathy)。考虑到该病同时累及了脉络膜和视网膜,后来逐渐将名称统一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近年来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

出现为进一步研究CSC提供了新的方法,也对其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

流行病学:

中浆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属于最常见的眼底病之一。患者大多为青壮年男性。发

病年龄25~50岁,发病高峰在40岁前后。男女之比为5∶1~10∶190%以上单眼

受害,左右眼无差别。大多能在3~6个月内自行恢复,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也易复发,多次反复后可导致视功能不可逆性损害。据统计1/3~1/2的患者可以复发

10%患者可多次复发。最近ICGA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侧眼无任何临床症状,但30%

以上患者对侧眼ICGA有异常表现。

病因:

中浆(CSC)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发病与年龄、性别、血型、气候全身情况、妊娠、精神紧张、情绪异常过敏、感冒、感染、过度疲劳和烟酒刺激等均有关常见诱因有睡眠不足、紧张、劳累情绪波动等。A型性格者易发生中浆,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血循环中儿茶酚胺升高有关实验性肾上腺素黄斑病变和无晶体眼性肾

上腺素黄斑病变表现与中浆类似。临床上中浆好发于年轻男性和更年期女性,以及

一些库欣病变和妊娠者这些都说明内源性或外源性皮质激素失衡可能是中浆的一

个致病原因。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中浆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缺血、感染、炎症、免疫反应及代谢

障碍等学说,但都缺乏有力证据。荧光造影显示中浆主要是RPE细胞失代偿,表现

为RPE细胞连续性中断,出现染料渗漏,这是RPE连接复合体即屏障功能被破坏的

结果,并不是RPE细胞坏死这可能仅仅是病变的病理损害之一,尚不是疾病的原

因。由于RPE细胞屏障功能破坏和输送离子功能出现异常,造成视网膜下积液形

成黄斑区盘状视网膜脱离。近年来临床应用ICG眼底血管造影发现中浆不仅有RPE

渗漏性改变,更主要是相应区域的脉络膜毛细血管迟缓充盈或高灌注,通透性增强,推测该病可能是由于某些因素导致脉络膜血管痉挛或闭塞,引起脉络膜血管的灌注

异常,周围脉络膜血管代偿性扩张通透性增高,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受

损,液体积聚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和神经上皮之间。实验性阻塞脉络膜毛细血管小叶,可以诱导出局限性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与中浆有类似之处。一些激光后治愈或自行

恢复的患者ICGA结果显示尽管RPE无渗漏点存在,但脉络膜小叶仍存在高灌注和高通透性现象这种现象与复发是否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由此推测,中浆的原

发病理部位应位于脉络膜毛细血管,RPE改变是继发性的

临床表现:

多为健康成年人,骤然发觉视物模糊视野中心似有淡影阻挡,视物可有变形变小的感觉。视力障碍程度不一,远视力检查从1.0到0.1。用Amsler方格表检查常有变形或暗点。

眼底检查在病变轻者仅见后极部视网膜呈闪烁不定的反光,中心凹光反射略为弥散。

重者可见黄斑区视网膜有圆形隆起的盘状脱离,其边缘有反光轮。数周后盘状脱离

区有黄白色渗出点。裂隙灯接触镜检查,从光学切面显示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

分离,神经层向前隆起,脱离腔的后壁有黄白色点状物,腔内积液可透明或略现混

浊。个别极重病例,视网膜下液体过多因重力作用而向下方流动,使周边视网膜

脱离液体吸收后,常在眼底下半留下液体流经区域的色素上皮萎缩条带,清楚地

显示当初视网膜下液体通道的痕迹与范围

对于复发病例或在隐匿进行的患者,检眼镜下所见,除严重渗液者可再现盘状脱离

外,大多数只表现黄斑区色素紊乱,或中心凹反射异常。仅从眼底表现不能判定是

否病情复发或是隐匿进行。并且患者视力好坏也常与病变进展并不平行。对于疑为

慢性进行病变的患眼应当再行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因为造影图像所见与眼底表现有

很大的不同。造影图片可以具体显示色素上皮的损害程度和病变范围,了解病情究

竟是复发活跃还是萎缩稳定。

本病虽有较大程度的自限性,经过垂直追踪观察发现有的病例可以延续多年,时显

时隐,病变范围也逐渐扩大,色素上皮萎缩也严重据统计约1/3或半数病眼可以

复发,10%病例可多次复发,50%病例复发期在1年左右,而顽固病例可长达10年。

少数病眼经多次发作后,最终可使中心视力蒙受永久性损害

并发症:

色素上皮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及大泡性视网膜脱离。

诊断:

根据症状、临床表现以及荧光造影所见,对该病的诊断一般不难。

鉴别诊断:

根据症状、眼底表现及荧光造影改变中浆的诊断不难。但在临床上还不时有误诊、漏诊的情况发生,主要需与下列疾病予以鉴别。

1.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下方极周边部视网膜发生小裂孔,视网膜浅脱离,发病

很缓慢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部时才发生视物变形或视力下降若小瞳孔检查可能

会导致误诊。因此对这类患者一定要强调充分散大瞳孔,详细检查周边部视网膜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神经上皮脱离达到周边部,三面镜下检查常可发现周边部裂孔。

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病变区局限在后极部,周边部视网膜正常,无

视网膜裂孔。

2.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特发性CNV)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好发于青壮

年,女性多于男性。视力损害较重,若病变位于中心凹区,视力可低至0.3以下。

眼底可见有黄斑部灰黄色渗出斑伴出血,与中浆易鉴别但有些小的不伴出血的

CNV眼底表现不易与中浆鉴别。此时荧光造影检查十分重要。一般中浆渗漏点出现在静脉期后而CNV渗漏出现在动脉早期。

3.囊样黄斑水肿(CME) 临床上典型的CME在检眼镜下呈蜂窝状表现,不会与中浆混

淆,但有些黄斑水肿尚未发生囊样改变,只有荧光造影时才显现蜂窝状染色。

4.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 部分年龄较大的慢性或复发性CSC病例,眼

底出现色素上皮脱离、神经上皮脱离与RPF色素性改变,FFA表现为非典型性荧光

素渗漏,与某些眼底仅表现为渗出和RPE改变的PCV表现类似。两者的ICGA表现有明显不同为鉴别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