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总结(运动生理学)
西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 》试题总结
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试题总结一、名词解释1,无氧阈2,运动技能(P130)3,血压(P52) 4,射血分数5,赛前状态(p153)6,运动性贫血7,恢复(P166)8,姿势反射(P123) 9,心力储备(P50)10,基础代谢(P88)12,进入工作状态(P156 ) 13,最大射养量(P77)14,红细胞比容15,氧容量16,有氧耐力17,氧脉搏(P72) 18,条件反射19,呼吸商20身体素质21,兴奋性二、填空题1,肌肉的生理特性包括(兴奋性)和(收缩性)2,正常人体血浆PH值约为7.35-7.45,剧烈运动时,人体血浆PH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肌肉中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造成的。
3,心肌收缩性的特点有(不发生强直收缩,全或无式的收缩,和依赖外源性钙)4,氧气在血液中主要存在形式是(),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5,消化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消化)6,人体直接能源物质是(),既能进行有氧代谢,又能进行无氧代谢的能源物质是(糖类7,影响肾小球过滤作用的因素有(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2滤过膜的面积和3有效滤过压和肾血浆流量)8,皮肤的散热方式有(辐射)和(传导)(对流)和(蒸发)9,肾上腺髓质能够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激素11,感受弱光刺激的细胞是(视感细胞)感受强光的细胞是(视椎细胞)12,赛前状态产生的生理机理是(自然条件反射),准备活动是指(正式训练或比赛前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13,影响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有(感受器的敏感程度)和(中枢延搁)和(效应器的兴奋性)14,通常根据(射氧量)和(需氧量)的关系判断真,假两种稳定状态15,跳跃或投掷运动,在动作发力时肌肉做(超等长)收缩16,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本质是建立(条件运动性反射)17,影响血液粘汁性的主要因素有(红细胞数量)和血浆蛋白的含量)18,减压反射是一种典型的(负反射)调节,其生理意义是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沈阳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概论》重点
沈阳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概论》重点体育概论绪论1、体育概论研究对象:(1)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是体育学院一门专业理论课程。
(2)从整体上揭示体育的本质特点及发展规律。
2、体育概论学科性质: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为自己方法论的基本原理,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文化、教育的论述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体育与体育科学(重点)1、广义的体育亦称体育运动,广义体育的上位概念。
是文化,它的下位概念,它包括了狭义的体育(身体教育),竞技运动,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形成了一个有层次的概念体系。
2、现代竞技运动的特点:(1)具有激烈对抗性和竞赛性(2)竞赛具有国际性,有明确而正确的规则,(3)公认性,竞赛结果被世界所承认,(4)参加竞技的人往往代表一个组织或团体,加强了活动的严肃性,(5)竞技运动的目的是讲究功利的,它不像娱乐和游戏3、体育(广义概念):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4、体育(狭义):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它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
5、竞技运动: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和提高人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6 、身体锻炼是指以健身、医疗、卫生为目的的身体活动7、身体娱乐是指以休闲、娱乐、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审美能力而进行的身体活动8 、广义体育的3个组成部分:竞技运动、狭义体育、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
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点:(1)都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都是身体直接参与活动,(2)都要求全面发展身体(3)都有教育和教学的因素(4)在内容和手段上有许多是三者共有的,如篮球既是竞技运动也常常作为体育、身体锻炼、身体娱乐的手段。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精选文档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必考)1、简要说明血液的生理功能。
答:血液的生理功能有:⑴血液的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的氧、蛋白质、糖、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和肠道等排出;⑵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液中有抗酸和抗碱的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和,保持pH相对稳定;⑶能够调节体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血浆中有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试述肾的泌尿过程。
答:肾的泌尿过程比较复杂,它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个过程。
⑴肾小球的滤过: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除红细胞和大分子是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都可滤入事囊腔内而形成滤液;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99%的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代谢尾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吸收;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分泌是指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的过程;排泄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
总之,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液,经过重吸收和分泌与排泄处理后,就成了终尿,并排出体外。
3、为什么说运动技能形成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答: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建立一般的条件反射不同,它是在本能和一般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复杂的运动条件反射。
⑴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的中枢是由许多个中枢,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内脏活动中枢与运动中枢联合进行的;⑵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是成套的动作,动作之间有如连续的链条,前一个动作的结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的刺激信号,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的链锁性的运动条件反射;⑶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肌肉的传入冲动起着重要作用,这是条件刺激强化的因素,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
运动生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沈阳体育学院
绪论单元测试1.生命的最基本特征()A:应激性B:新陈代谢C:适应性D:生殖E:兴奋性答案:B2.人体机能最多的一种调节方式()A:自身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生物节律答案:B3.同化过程和异化过程是相互独立存在的两个生理过程。
()A:对B:错答案:B4.高原居民体内红细胞数量远高于平原居民,这是人体对周围环境应激性改变的结果。
()A:错B:对答案:A5.在下列组织中,属于可兴奋组织的是()A:腺体B:神经C:肌肉D:头发答案:ABC6.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作用()A:三项均不是B:弥散C:持久D:缓慢答案:BCD第一章测试1.肌肉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是()A:肌纤维;B:肌丝;C:肌小节;D:粗肌丝;答案:A2.跳深练习股四头肌进行的是()收缩。
A:等动;B:超等长;C:等长;D:离心;答案:D3.根据离子学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A:Cl-平衡电位B:Ca2+平衡电位C:Na+平衡电位D:K+平衡电位答案:C4.肌肉在受到外力被牵拉时,可被拉长,这种特性被称为()A:伸展性;B:粘滞性;C:弹性;D:可收缩性;答案:A5.投掷运动员对绝对爆发力的要求高于对相对爆发力的要求。
()A:对B:错答案:A6.慢肌纤维与块肌纤维相比,更容易疲劳。
()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血细胞包含()A:白细胞B:红细胞C:淋巴细胞D:血小板答案:ABD2.血小板的功能( )A:止血B:溶血C:凝血D:纤溶答案:AC3.血液的渗透压包括()A:胶体渗透压B:脉管压C:血压D:晶体渗透压答案:AD4.血液的功能有( )A:运输作用B: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使细胞生存环境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C:调控体温D:防御与保护作用答案:ABCD5.血浆主要的成分主要是水分()A:约占全血当中的40%-50%B:约占全血当中的50%-50%C:约占全血当中的50%-60%D:约占全血当中的40%-60%答案:C6.当骨骼肌运动时,代谢水平升高()A:骨骼肌血流量会比安静时增加4-20倍,心肌可增加3-5倍。
《体育生理》试题与解答
《体育生理》试题与解答体育生理试题与解答问题1:什么是体育生理?体育生理是研究人体在运动和体育活动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的学科。
它关注身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变化,以及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问题2:体育生理的重要性是什么?体育生理的研究对于理解运动对人体的影响、提高运动表现、预防运动损伤以及健康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体育生理,我们可以优化训练计划、改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并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
问题3:身体在运动中的哪些系统受到影响?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系统:1. 心血管系统:运动可以提高心脏功能和心血管健康,增强心肺耐力。
2. 呼吸系统:运动可以增强呼吸肌肉功能,提高肺活量和呼吸效率。
3. 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力量、耐力和灵活性,促进骨骼健康和骨密度。
4. 神经系统:运动可以改善神经传递速度和反应能力,提高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5. 代谢系统:运动可以提高新陈代谢水平,增加能量消耗和脂肪燃烧。
问题4:如何衡量身体在运动中的适应程度?衡量身体在运动中的适应程度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评估:1. 心率:运动后的心率变化可以反映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情况。
2. 血压:运动后的血压变化可以反映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情况。
3. 呼吸频率:运动后的呼吸频率变化可以反映呼吸系统的适应情况。
4. 体重和体脂率:运动后的体重和体脂率变化可以反映代谢系统的适应情况。
5. 肌肉力量和耐力:运动后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变化可以反映骨骼肌肉系统的适应情况。
问题5:如何根据体育生理知识优化训练计划?根据体育生理知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优化训练计划:1. 合理安排训练负荷: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标,合理控制训练强度、时长和频率,避免过度训练和损伤。
2. 考虑适应周期:给予足够的恢复和休息时间,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适应训练刺激,提高训练效果。
3. 多样化训练方式:结合不同种类的运动和训练方法,全面锻炼身体各个系统,提高整体运动能力。
最新版《运动生理学》考试试题--个章节论述题整理总结
上海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试题总结绪论1.简述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
2.简述引起组织兴奋刺激必须具备的条件。
3.简述人体机能的调节。
4.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5.举例说明反馈控制对人体机能的调节。
第一章肌肉收缩1.简述肌纤维的收缩过程。
2.对不同性质的训练,肌纤维会产生“专门性”适应,这些适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神经肌肉接点的兴奋传递过程,(或兴奋由神经传递给肌肉的过程。
)4.简述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理论。
5.肌肉收缩能量供应的基本理论。
6.简述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形成的原理。
第二章血液1.简述运动性贫血的产生原因。
2.何谓等渗、低渗、高渗溶液?3.简述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在调节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第三章循环1.简述心肌的生理特性。
2.何谓心动周期?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活动的顺序是怎样的?3.增加心室的前负荷对心输出量有何影响?4.增加心室的后负荷对心输出量有何影响?5.心肌细胞一次兴奋以后,兴奋性将发生什么变化?6.简述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途径及特点。
7.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8.影响静脉回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9.何谓微循环?它有哪几条通路?10.简述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11.心脏受什么神经支配?有何生理作用?12.血管受什么神经支配?这些神经对血管有何作用?13.简述安静时动脉血压测定的方法。
14.简述一次运动循环系统的机能变化及调节机制。
15.简述长期的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第四章呼吸1.何谓呼吸?呼吸的全过程及生理意义是什么?2.何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它有何生理意义?3.简述胸内负压的形成及生理意义。
4.为什么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率高?5.何谓氧离曲线?试分析氧离曲线的特点及生理意义?6.运动中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有哪些?对呼吸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7.简述CO28.运动时改善呼吸方法的原则有哪些?9.需氧量和摄氧量在运动强度的确定中有何意义?第五章消化和吸收1.消化道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2.何谓胃肠激素?其主要生理作用为何(请各举一例)。
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学试题.doc123
名词解释1. 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征,称为兴奋性2. 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3. 收缩藕联: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4. 运动性贫血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里性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量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底于正常值,被诊断为运动性贫血,又叫假性贫血。
(应视为运动员血液系统对训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5. 心力贮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称为泵功能贮备,或心力贮备6. 基础代谢:是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安静、空腹、室温在20—25度条件下。
:7. 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
8. 运动性血尿: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显微镜下或肉眼可见的血尿称为运动性血尿9. 视野及视力:单眼不动注视正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
/(也称为视敏度)是指眼对物体微细结构的分辨能力10. 状态反射:状态反射是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11. 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12. 个体乳酸阈:将个体在渐增负荷中乳酸拐点定义为“个体乳酸阈”。
13. 赛前状态: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身体的某些器官和系统会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我们将这种特有的机能变化和生理过程称为赛前状态。
简答+论述14. 恢复过程的阶段特点及超量恢复的实践意义?恢复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运动中恢复阶段,运动时能源物质的消耗占优势,消耗大于恢复,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下降。
第二阶段:运动后恢复到运动前水平阶段,运动停止后恢复过程占优势,能源物质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沈阳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绪论1、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2、兴奋: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侯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称为兴奋3、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动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应激性。
有兴奋性的组织必然具有应激性,为具有应激性的组织不一定有兴奋性。
4、反馈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不断受受控部分的影响,即手恐怖分不断有反馈信息返回输入给控制部分,并改变它的活动,这种控制系统称为反馈控制系统。
5、负反馈:如在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如果受控部分不断有反馈信息能减弱控制部分活动,这样的反馈成文负反馈。
在人体正常体温、血压、心率和某些几速水平等指标的维持过程中,负反馈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6、正反馈:在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小红,如果反馈信息能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活动,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第一章骨骼肌技能一|概念:1、肌小节:两条Z先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肌小节。
肌肉安静时肌小节的长度约为2.0~2.2微米2、精细点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所存在的点位差称为静息电位(夸膜电位,膜电位)3、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4、收缩莲藕:通常把以肌肉细胞膜的点变化为特性横的兴奋过程和肌丝话性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终结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莲藕5、阈刺激:引起肌肉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6、肌肉收缩时,长度收缩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又称为等张收缩。
7、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这种收缩称为等长收缩,又称为静力收缩8、一个a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所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9、参与运动的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频率的结合,称为运动单位动员,也可称为运动单位募集。
二|判断,选择1、肌细胞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2、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按一定规律排列成。
运动生理学题库及答案汇编
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2新陈代谢3运动单位4疲劳5兴奋6膜电位7动作电位8体液9人体内环境10红细胞比容11渗透压12 碱储备13运动性贫血14自动节律性15心动周期16心输出量17心力储备18血压19动脉脉搏20呼吸21外呼吸22内呼吸23呼吸运动24潮气25时间肺活量26肺通气量27氧利用率28最大摄氧量29肺泡膜扩散容量30物质代谢31能量代谢32氮平衡33基础体温34激素35 内分泌36 内分泌腺37感受器38感觉器官39感觉40视野41中央视觉42周围视觉43视力44前庭器官稳定性45运动技能46运动动力定性47需氧量48摄氧量49氧亏50运动后过量氧耗51乳酸阈52身体素质53 力量素质54有氧耐力55无氧耐力56速度素质57动作速度58赛前状态59超量恢复60运动性蛋白尿61晶体渗透压62运动性血尿64姿势反射65分化抑制66“第二次呼吸”二.填空1.可兴奋组织包括()()()。
2.肌肉具有()和()生理等特性。
3.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有:(),()和()。
4.单收缩包括三个时期:(),()和()。
5.慢肌属于()型肌纤维,收缩()能();快肌属于()型肌纤维,收缩(),但易()。
6 较大强度运动时()纤维首先被动员。
7.要使组织兴奋,刺激必须达到一定()。
8.体液由于存在部位不同,分为()和()。
9.血液总量约占人体体重的()。
10.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和()。
11.血液的渗透压分为()和()。
12.正常人血红蛋白值男子为();女子为()。
13.正常成人血小板数量有()。
14.由于运动引起的白细胞增多称()。
15.心房主要作用是();心室的主要作用是(),心跳的正常起搏点是()。
16.心肌的生理特征有(),()和()。
17.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由于()。
18.最大心率一安静心率=()。
19.成年人血压的正常范围,收缩压为(),舒张压为()。
20.心血管最基本中枢是在()。
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常考简答题总结
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常考简答题总结1、简述气体交换的原理当气体与液体表面接触时,由于气体分子的运动而溶解于液体内,液体中气体分子也能从液体选出。
气体分子或溶解于液体,或由液体中逸出,其运动方向和量取决于分压与张力之间的压差。
若分压高于张力,气体分子溶入液体,若张力高于分压.则气体分子从液体逸出,直至分压与张力达到平衡。
若是两部分气体的分压不同,有压差,当它们接触时,气体分子将由分压高的一侧流向分压低的一侧,直至两边达到分压平衡。
气体扩散的最终结果是压力平衡,分压差消失。
这即是人体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原理。
2、简述肺换气与组织换气的过程肺换气的过程:当来自肺动脉的静脉血液流经肺泡毛细血管时,由于肺泡气中的Po。
高于静脉血中的P02,而肺泡气中Pc02低于静脉血中的PC02,02由肺泡扩散人血液,c02则由血液向肺泡扩散,由此形成了肺换气,从而使含02较少、含co,较多的静脉血转变为含o 2较多、含c02较少的动脉血。
组织换气的过程:当体循环的动脉血流经组织毛细血管时,由于动脉血的P02高于组织个的P02,Pc02低于组织中的Pc02.02从血液中向组织细胞扩散,co 2则从组织细胞向血液扩散,由此形成了组织换气,组织换气的结果是使流经组织的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
3、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或减小对机体有什么影响健康成年人安静时通气/血流比值为0.84,此时通气量与血流量匹配最合适,肺换气效率最高。
通气/血流比值小于0.84,意味着通气不足,血流过剩,部分静脉血流经通气不良的肺泡,使得气体末得到充分的更新,未能变成动脉血就流回了心脏,造成功能性“动一静脉短路”;通气/血流比值大于0.84,意味着通气过剩,血流不足,使得静脉血被充分动脉化后仍有部分肺泡气未能与血液交换,形成肺泡无效腔。
4、呼吸是由哪三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呼吸是包括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三个环节的生理过程。
外呼吸是在肺部实现的外界环境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它包括肺通气(外界环境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与肺毛细血管中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试题总结
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试题总结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下坡跑时,股四头肌()[06年]A 向心收缩B 离心收缩C 等动收缩D 等长收缩7、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06年]A 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B 增强心肌收缩力C 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D 使心室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10、维持体内水平衡主要是通过改变()而改变尿量来调节的。
[06年]A 晶体渗透压和有效滤过压B 循环血量和有效滤过压C 循环血量和晶体渗透压D 以上都不是12、下列关于本体感受器的描述,错误的是()[06年]A 腱梭感受肌肉长度变化,腱梭感受肌肉张力变化B 在维持身体站立的过程中,背部伸肌肌梭发挥着重要作用C 肌肉离心收缩过程中,肌肉向中枢的传入冲动增加,而腱梭的传入冲动减少D 肌肉向心收缩过程中,肌梭向中枢的传入冲动减少,而腱梭的传入冲动基本不变15、乳酸阈主要反映()[06年]A 肺换气B 心肺功能C 骨骼肌代谢水平D 血红蛋白含量11、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中,( )的传入冲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05年]A 视觉B 听觉C 位觉D 本体感觉12、自动化的动作是由大脑皮质( )部位所完成的动作。
[05年]A 兴奋性最适宜的B 兴奋性较低的C 被抑制的D 兴奋性较高的17、兴奋由神经传递给肌肉后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离子是( ) [05年]A KB NaC ClD C9.青春发育期开始是由于()。
[04年]A下丘脑大量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腺垂体大量分泌促性腺激素C下丘脑和腺垂体迅速发育,并大量分泌相应的激素。
D性腺大量分泌性激素。
11.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在()。
[04年]A横关 B肌质网 C三联体 D终末池13.兴奋从心房到心室传导的延搁部位是()[04年]A房室束 B结间束 C房室结 D窦房结15.小肠内最重要的消化液是()。
[04年]A小肠液 B胰液 C胆汁 D唾液19.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是通过与()受体结合而发挥的。
运动生理学题库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2新陈代谢3运动单位4疲劳5兴奋6膜电位7动作电位8体液9人体内环境10红细胞比容11渗透压12 碱储备13运动性贫血14自动节律性15心动周期16心输出量17心力储备18血压19动脉脉搏20呼吸21外呼吸22内呼吸23呼吸运动24潮气25时间肺活量26肺通气量27氧利用率28最大摄氧量29肺泡膜扩散容量30物质代谢31能量代谢32氮平衡33基础体温34激素35 内分泌36 内分泌腺37感受器38感觉器官39感觉40视野41中央视觉42周围视觉43视力44前庭器官稳定性45运动技能46运动动力定性47需氧量48摄氧量49氧亏50运动后过量氧耗51乳酸阈52身体素质53 力量素质54有氧耐力55无氧耐力56速度素质57动作速度58赛前状态59超量恢复60运动性蛋白尿61晶体渗透压62运动性血尿64姿势反射65分化抑制66“第二次呼吸”二.填空1.可兴奋组织包括()()()。
2.肌肉具有()和()生理等特性。
3.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有:(),()和()。
4.单收缩包括三个时期:(),()和()。
5.慢肌属于()型肌纤维,收缩()能();快肌属于()型肌纤维,收缩(),但易()。
6 较大强度运动时()纤维首先被动员。
7.要使组织兴奋,刺激必须达到一定()。
8.体液由于存在部位不同,分为()和()。
9.血液总量约占人体体重的()。
10.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和()。
11.血液的渗透压分为()和()。
12.正常人血红蛋白值男子为();女子为()。
13.正常成人血小板数量有()。
14.由于运动引起的白细胞增多称()。
15.心房主要作用是();心室的主要作用是(),心跳的正常起搏点是()。
16.心肌的生理特征有(),()和()。
17.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由于()。
18.最大心率一安静心率=()。
19.成年人血压的正常范围,收缩压为(),舒张压为()。
20.心血管最基本中枢是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总结(运动生理学) 名词解释1. 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征,称为兴奋性2. 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位。
3. 收缩藕联: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4. 运动性贫血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里性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量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底于正常值,被诊断为运动性贫血,又叫假性贫血。
(应视为运动员血液系统对训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5. 心力贮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称为泵功能贮备,或心力贮备6. 基础代谢:是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安静、空腹、室温在20—25度条件下。
7. 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
8. 运动性血尿: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显微镜下或肉眼可见的血尿称为运动性血尿9. 视野及视力:单眼不动注视正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
/(也称为视敏度)是指眼对物体微细结构的分辨能力10. 状态反射:状态反射是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11. 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12. 个体乳酸阈:将个体在渐增负荷中乳酸拐点定义为“个体乳酸阈”。
13. 赛前状态: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身体的某些器官和系统会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我们将这种特有的机能变化和生理过程称为赛前状态。
简答+论述14. 恢复过程的阶段特点及超量恢复的实践意义?恢复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运动中恢复阶段,运动时能源物质的消耗占优势,消耗大于恢复,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下降。
第二阶段:运动后恢复到运动前水平阶段,运动停止后恢复过程占优势,能源物质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
第三阶段:动后超量恢复阶段,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15. 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 心输出量的大小决定于心率的每搏输出量,而每搏输出量又决定于心肌收缩力和静脉回流量。
(1)心率和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因此心率加快和每搏输出量增多都能使心输出量增加。
如果每搏输出量不变,在一定的范围内,心率加快,可使每分输出量增加。
但心率过快时,每个心动周期缩短,特别是舒张期缩短更加明显,因此心室没有足够的充盈时间,以致使每搏输出量减少。
运动员特别是耐力项目的运动员,虽然心率较低,但由于心肌发达,收缩力强,每搏输出量高,从而能保证正常的心输出量。
(2)心肌收缩力如果心率不变,每搏输出量增加,则每分输出量也增加,一般地说,心肌收缩力强,每搏输出量就多,反之则少。
在一定范围内,心肌纤维收缩力与心肌纤维收缩前的“初长度”有关。
在生理范围内,心肌纤维初长度越长,收缩力也越强。
在完整的机体内,心肌收缩力的变化是受神经体液的因素调节的。
(3)静脉回流量静脉回流量的增加是心输出量持续增加的前提。
静脉回流量还与肌肉收缩和胸内压密切相关。
16.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1)心脏每搏输出量答:动脉血压有变化主要表现在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升高不多,故脉压增大。
反之,当每搏输出量减少时,则收缩压减低,脉压减小。
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2)心率(3)外周阻力(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右扩张性和弹性具有缓冲动脉血压变化的作用。
因此老年人动脉血压的波动(即脉压)较青年人大。
(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关系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相适应才能使血管足够地充盈,产生一定的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正常时约为7 mmHg)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
17.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1泛化过程。
学习任何一个动作的初期特点:大脑皮质内的兴奋与抑制都呈现扩散状态,使条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稳定,出现泛化现象。
表现:在肌肉的外表活动往往是动作僵硬,不协调,不该收缩的肌肉收缩,出现多余的动作,而且做动作很费力。
教师: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掌握动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
2分化过程。
特点: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由于抑制过程逐渐加强,特别是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大脑皮质的活动由泛化阶段进入了分化阶段。
因此练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能比较顺利地和连贯地完成完整技术动作。
但定型尚不巩固,遇到新异刺激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可能会重新出现。
表现:一些不协调和多余的动作逐渐消除。
教师:特别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细节,促进分化抑制进一步发展,是动作更趋准确。
3巩固过程。
达到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阶段特点: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
表现:不仅动作优美准确,而且某些环节的动作还可出现自动化,在环境变化时技术动作也不易受破坏,完成练习时也感到轻松和省力。
但是动力定型发展到巩固过程也不是就一劳永逸了。
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理论学习,更有利于动力定型的巩固和动作质量的提高,促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18.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成运动训练,可促使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形态,机能和调节能力产生廊的适应,从而提高人体工作能力,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的长期性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窦性心动徐缓运动训练,特别是耐力训练可使安静时心率减慢。
(二)运动性心脏增大运动训练可使心脏增大,运动性心脏增大与病理性增大在功能上是有极显著差别的。
(三)心血管机能改善运动员每搏输出量的增加是心脏对运动训练的适应。
此外,经过训练心肌微细结构会发生改变,心肌纤维内ATP酶活性提高,心肌肌浆网对Ca2+的贮存、释放和摄取能力提高,线粒体与细胞膜功能改善,ATP再合成速度增加,冠脉供血良好,使心肌收缩力增加。
有训练者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19. 氧离曲线特点、生理意义和影响因素。
氧离曲线是表示PO2和Hb结合O2量关系或PO2与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呈“S”。
“S”型氧离曲线的上端显示,曲线坡度不大,形式平坦,氧离曲线的上段,对人体的肺换气有利。
曲线逐渐变陡意味着PO2下降,是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
氧离曲线的下段,对人体的组织换气大为有利。
因素:血液中PO2升高、PH 值降低、体温升高以及红细胞中酵解产物2,3—DPG的增多,都使Hb 对氧气的亲和力下降,氧离曲线右移,从而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氧;分之,血液中的PCO2下降、PH值升高、体温降低和2,3—DPG的减少,使PH对氧亲和力提高氧离曲线左移,从而是血液结合更多的氧气。
20. 三大能源系统的特征?人体在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即磷酸原系统、酵解能系统和氧化能系统。
1磷酸原系统又称ATP—CP系统肌肉在运动中ATP直接分解供能,。
磷酸原系统作为极量运动的能源,虽然维持运动的时间仅仅6-8秒,但却是不可代替的快速能源。
如100米跑。
2酵解能系统,是运动中骨骼肌糖原或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酵解,生成乳酸并释放能量供肌肉利用的能源系统。
在极量运动的能量供应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维持运动时间2-3分钟。
如400,800米跑。
3氧化能系统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氧供充分时,可以氧化分解提供大量能量。
维持运动的时间较长,如马拉松21. 最大摄氧量的生理机理及影响因素?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影响因素1氧运输系统对最大摄氧量的影响。
(1)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是影响人体吸氧能力的因素之一。
肺功能的改善为运动时氧的供给提供了先决条件。
(2)HB含量(3)心输出量受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制约(4)通气|血流比值2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对最大摄氧量的影响。
3其他因素对最大摄氧量的影响。
(1)遗传因素。
(2)年龄性别因素。
(3)训练因素。
22. 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基础1)肌肉内无氧酵解供能的能力与无氧耐力:肌肉无氧酵解能力主要取决于肌糖原的含量及其无氧酵解酶的活性。
(2)缓冲乳酸的能力与无氧能力:肌肉无氧酵解过程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将对血液PH 值造成影响。
但由于缓冲系统的缓冲作用,使血液的PH值不至于发生太大的变化,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3)脑细胞对酸的耐受力与无氧耐力:尽管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能中和一部分进入大血液的乳酸,减弱其强度,但由于进入血液的乳酸量大,血液PH还会向酸性方向发展。
经常进行无氧耐力训练的运动员,脑细胞对血液中代谢产物堆积的耐受力提高。
23. 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有哪些?(一)肌纤维的横断面积。
力量训练引起的肌肉力量增加,主要是由于肌纤维横截面积增加造成的。
(二)肌纤维类型和运动单位。
肌纤维类型和运动单位大小,类型直接影响到肌肉力量。
(三)肌肉收缩时动员的肌纤维数量。
慢肌运动单位兴奋较高,快肌运动单位神经元的兴奋性较低。
(四)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
肌纤维的收缩初长度极大地影响着肌肉最大肌力。
(五)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主要通过协调各肌群活动,提高中枢兴奋程度,增加肌肉同步兴奋收缩的运动单位数量来提高肌肉最大肌力。
(六)年龄与性别。
肌肉力量从出生后随年龄的增加而发生自然增长,通常在20—30岁时达最大,以后逐渐下降。
(七)体重。
体重大的人一般绝对力量较大。
24. 赛前状态及准备活动25.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和原因。
1)“衰竭学说”认为疲劳产生的原因是能源物质的耗竭。
(2)“堵塞学说”学说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代谢组织在肌组织中堆积造成的。
(3)“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学说认为疲劳是由于机体内PH值下降、水盐代谢紊乱和血浆渗透压改变等因素所致。
(4)“保护性抑制学说”认为运动性疲劳是由于大脑皮质产生了保护性抑制。
(5)“突变理论”肌肉疲劳时能量消耗、肌力下降和兴奋性改变三维空间关系,提出了肌肉疲劳的突变理论,认为疲劳是由于运动过程中三维空间关系改变所致。
(6)“自由基损伤学说”自由基化学性活泼,可以机体内糖类、蛋白质、核酸及脂类等物质发生反应,因而造成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损伤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