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之姜夔篇:《探春慢》
姜夔词(十四首)鉴赏
姜夔词(十四首)鉴赏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
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
此首过吴松作,通首写景,极淡远之致,而胸襟之洒落亦可概见。
起写燕雁随云,南北无定,实以自况,一种潇洒自在之情,写来飘然若仙。
“数峰”两句,体会深山幽静之境,亦极微妙。
“清苦”二字,写山容欲活,盖山中沈阴不开,万籁俱寂,故觉群峰都似呈清苦之色也。
“商略”二字,亦生动,盖当山雨欲来未来之际,谛视峰与峰之状态,似商略如何降雨也。
换头,申怀古之意。
“今何许”三字提唱,“凭阑”两句落应,哀感殊深。
但捉住残柳一点言之,己见古今沧桑之异。
用笔轻灵,而令人吊古伤今,不能自止。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沈吟各自知。
此首元夕感梦之作。
起句沈痛,谓水无尽期,犹恨无尽期。
“当初”一句,因恨而悔,悔当初错种相思,致今日有此恨也。
“梦中”两句,写缠绵颠倒之情,既经相思,遂不能忘,以致入梦,而梦中隐约模糊,又不如丹青所见之真。
“暗里”一句,谓即此隐约模糊之梦,亦不能久做,偏被山鸟惊醒。
换头,伤羁旅之久。
“别久不成悲”一语,尤道出人在天涯况味。
“谁教”两句,点明元夕,兼写两面,以峭劲之笔,写缱绻之深情,一种无可奈何之苦,令读者难以为情。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
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
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此首亦元夕感梦之作。
起言梦中见人,次言春夜思深。
换头言别后之难忘,情亦深厚。
书辞针线,皆伊人之情也。
天涯飘荡,睹物如睹人,故曰“离魂暗逐郎行远”。
“准南”两句,以景结,境既凄黯,语亦挺拔。
昔晁叔用谓东坡词“如王嫱、西施,净洗却面,与天下妇人斗好”,白石亦犹是也。
刘融齐谓白石“在乐则琴,在花则梅,在仙则藐姑冰雪”,更可知白石之淡雅在东坡之上。
【诗歌鉴赏】姜夔的诗词全集 姜夔的词风 姜夔的诗歌理论
【诗歌鉴赏】姜夔的诗词全集姜夔的词风姜夔的诗歌理论姜夔的词风简介姜夔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他的作品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
姜夔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
姜夔的诗词有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
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
代表词作有《暗香?旧时月色》、《疏影?苔枝缀玉》,借咏叹梅花,感伤身世,抒发郁郁不平之情。
其《扬州慢?淮左名都》是较有现实内容之作,它通过描绘金兵洗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表现对南宋衰亡局面的伤悼和对金兵暴行的憎恨。
他晚年受辛弃疾影响,词风有所转变,如《永遇乐?云隔迷楼》、《汉宫春?云日归欤》等,呈现出豪放风格。
姜夔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较大。
其诗初学黄庭坚,后学晚唐陆龟蒙,虽精心刻意词句,但较少纤巧之痕,诗风清妙秀远,如《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等。
所著《诗说》颇有独到见解。
姜夔的诗词全集《江梅引?丙辰之冬》《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玉梅令?疏疏雪片》《踏莎行?燕燕轻盈》《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极》《行次西郊一百韵》《庆宫春?双桨莼波》《齐天乐?蟋蟀》《满江红?仙姥来时》《一萼红?古城阴》《念奴娇?闹红一舸》《法曲献仙音?虚阁笼寒》《琵琶仙?双桨来时》《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探春慢?衰草愁烟》《暗香?旧时月色》《八归?湘中送胡德华》《扬州慢?淮左名都》《长亭怨慢?渐吹尽》《淡黄柳?空城晓角》《疏影?苔枝缀玉》《惜红衣?簟枕邀凉》《凄凉犯?绿杨巷陌秋风起》《翠楼吟?月冷龙沙》《湘月?五湖旧约》姜夔的诗歌理论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
《宋词鉴赏辞典姜夔》(姜夔)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宋词鉴赏辞典姜夔》(姜夔)全文翻译注释赏析宋词鉴赏辞典姜夔姜夔系列:宋词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姜夔点绛唇姜夔丁未冬,过吴淞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1。
第四桥边2,拟共天随住3。
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1商略:商量。
2第四桥边:指唐诗人陆龟蒙隐居之处。
3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词意】北国的鸿雁毫无心机,从太湖西畔飞去,随着浮云征逐。
几座寂静的山峰清冷、凄苦,仿佛在商量著黄昏时骤雨飞临。
唐朝陆龟蒙曾隐居在甘泉桥畔,我打算追随他亦在这里居住。
而今如何?我倚栏高瞻,浩然怀古,残柳垂条参差随风舞。
【赏析】本篇为淳熙十四年(1187),自浙江湖州前往苏州访问范成大,途经吴淞所作。
吴淞江边,太湖之滨,一路明山秀水,自然引起词人的几多感慨。
起句写北国的鸿雁毫无心机,从太湖西畔飞过,随着浮云而去,时序已入深秋。
次写山峦气象,几座寂静的山峰清冷、凄苦,仿佛在商量著黄昏时骤雨飞临,天气阴沉不开,似愁客情怀,再即景怀古,无限惆怅。
下片写道唐朝陆龟蒙曾隐居在甘泉桥边,词人也打算追随他在甘泉桥边住。
「共天随住」只是欲共未共,欲住难住的「拟」而已,一字之中深寄了多少现实的凝重感。
末尾以近景残柳垂条参差随风舞收煞,含古今沧桑之感。
踏莎行姜夔自沔东1来,丁朱元日2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3,分明又向华胥见4。
夜长争得薄情知5,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6。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注释】1沔东:唐、宋时州名,即今湖北武汉市。
2元日:大年初一。
3燕燕、莺莺:即指所思的女子。
4华胥:传说中的国名,此代指梦境。
5争得:怎得。
6郎行(hanɡ):郎那边。
【词意】像飞燕般体态轻盈,像黄莺般话语娇软,分明又在白日梦境中跟你相见。
你说长夜漫漫,薄情人怎知我辗转难眠?我说春天初到,我便早被相思病苦感染。
离别后你寄给我的信笺,离别时你缝制衣裳的针线,我想你定然像离魂的倩女,暗中追逐我远行的踪迹。
姜夔的诗词赏析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 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 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 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 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 横幅。
❖
❖ 月明千里,指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阕,隔 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之句,此借指友人原作。此词之佳处,不仅在于心 旷神怡之游乐翻出执著缠绵之相思,尤在于从相思 之中,又翻出对方之情,对方之境。鹊南飞、有人 应喜,是想象对方之现境。画阑桂子,留香小待, 提携影底,则想象团圆之未来。幻中生幻,奇之又 奇,乃全词神光聚照之处。白石情词妙处在于设身 处地为对方着想,创造一种清馨幽逸的境界,对方 之情即是自己之情。于是彼我之情,有如水乳交融, 融融泄泄。双方之境,亦如双镜互照,交相辉映。
扬州柳垂官路,有轻盈换马,端正窥户。酒醒明 月下,梦逐潮声去。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 羁旅。教说与,春来要、寻花伴侣。
暗香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 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
《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 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 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先生的研究,与此情有关的有二十二首之多,占其全部词作
的四分之一,足见其萦心不忘。前人多因不晓本事,常常责
其费解,王国维甚至有“白石有格而无情”之讥评。可事实
上,白石用情之专之深,在两宋文人中只有陆游差堪比拟。
姜夔词翻译及赏析
姜夔词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姜夔词翻译及赏析姜夔(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
姜夔最出名的一首诗
姜夔最出名的一首诗1.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3.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4.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5.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6.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姜夔《庆宫春·双桨莼波》7.楼阁万重秋雨里,峰峦四合暮潮边。
——姜夔《平甫见招不欲往·楼阁万重秋雨里》8.眇眇临风思美人,荻花枫叶带离声。
——姜夔《过湘阴寄千岩》9.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10.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11.瀑布在山半,仿佛认一斑。
——姜夔《昔游诗·既离湖口县》12.为春瘦。
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
——姜夔《角招·吹香薄人》13.万古西湖寂寞春,惆怅谁能赋。
——姜夔《卜算子·江左咏梅人》14.追念西湖上,小舫携歌,晚花行乐。
——姜夔《凄凉犯·闻马嘶》15.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
——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16.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姜夔《暗香疏影·旧时月色》17.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姜夔《淡黄柳·客居合肥南城赤栏桥之西》18.近重午。
燎银篝、暗薰溽暑。
——姜夔《越女镜心·别席毛莹》19.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
——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20.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姜夔《淡黄柳·客居合肥南城赤栏桥之西》21.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22.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十五首《探春》词作,值得品读!
十五首《探春》词作,值得品读!探春慢,或作"探春",词牌名,以姜夔《探春慢·衰草愁烟》为正体,双调一百三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另有双调一百三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双调九十四字,前段十二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等四变体。
探春·苏堤春晓【宋代】陈允平上苑乌啼,中洲鹭起,疏钟才度云窈。
篆冷香篝,灯微尘幌,残梦犹吟芳草。
搔首卷帘看,认何处、六桥烟柳。
翠桡才舣西泠,趁取过湖人少。
掠水风花缭绕。
还暗忆年时,旗亭歌酒。
隐约春声,钿车宝勒,次第凤城开了。
惟有踏青心,纵早起、不嫌寒峭。
画阑闲立,东风旧红谁扫。
探春·小雨分山【宋代】田为小雨分山,断云镂日,丹青难状清晓。
柳眼窥晴,梅妆迎暖,林外幽禽啼早。
烟径润如酥,正浓淡遥看堤草。
望中新景无穷,最是一年春好。
骄马黄金络脑。
争探得东君,何处先到。
万盏飞觞,千金倚玉,不肯轻辜年少。
桃李怯残寒,半吐芳心犹小。
谩教蜂蝶多情,未应知道。
探春·酒不浇愁【清代】曹慎仪酒不浇愁,词难排闷,空把玉罍倾倒。
炉篆销香,鹃声啼梦,又报绿窗清晓。
菱镜懒窥影,只照我、忧多欢少。
说甚紫陌韶华,独对闲庭静悄。
春色终怜草草,叹柳未垂丝,心先萦绕。
春至还愁,春归易近,风里落花如扫。
尚有经年泪,和露湿、绿梢红杪。
几曲回阑,犹记那番曾到。
探春·落灯后,四日梦蕉兄招同西溪探梅【清代】吴藻料峭风痕,微茫雪意,嫩晴天气春曙。
水曲环花,舟轻泛叶,棹入空明深处。
枝北枝南路,一半与、秋芦分住。
敧斜淡墨吴笺,冷香飞上诗句。
回首钿车曾驻,记寒碧西湖,压波千树。
皴玉肌肤,梦云身世,偷眼翠禽无语。
横竹吹来未,怕仙佩,缟衣飞去。
待过芳期。
绿荫愁听疏雨。
探春·送张荔轩之松陵【清代】张景祁竹扈鱼寒,荻洲雁老,川途何限凄黯。
暝色连江,残年催雪,听遍高城鼓紞。
小住香泾好,又何事、扁舟轻泛。
有人剪烛西窗,翠眉添锁离感。
记我垂虹载酒,看十里晚风,秋思云澹。
姜夔《扬州慢》赏析
【原文】淳熙丙辛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赏析】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白石到达扬州之时,离金主完颜亮南犯只有十五年,当时作者只有二十几岁。
这首震今烁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肖德藻(即千岩老人)称为有“黍离之悲”。
《诗经·五风·黍离》篇写的是周平王东迁之后,故宫恙浮,长满禾黍,诗人见此,悼念故园,不忍离去。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
”“淮左名都”:宋朝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
“竹西”是扬州城东的竹西亭,是扬州的一处古迹。
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词人想好好地游游名城,观赏古迹,但看到的却是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
杜牧《扬州》诗描写扬州是“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在《赠别》诗中又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昔日的扬州如此风光绮丽,而如今的扬州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了。
“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
姜夔湖上寓居杂咏内容介绍 姜夔声声慢艺术赏析
姜夔湖上寓居杂咏内容介绍姜夔声声慢艺术赏析词人姜夔的号是什么姜夔,于南宋词派中堪称独树一帜,成就不凡。
他是如今的江西人,生平却在安徽、江苏、浙江多处都有所活动。
幼年时候随着父亲赴至汉阳,父亲逝后,他移居湖州,而起作品大多是于江浙江一带游历的时候所作,一生潇洒自由,却未得朝堂终生未官,最终死在杭州。
他在湖州移居长达十余年间,因为就住在当时一个叫做白石洞天的地方,所以词人姜夔的号为白石道人。
此号源自于当时与他交往甚欢的一位好友名字叫做潘德久的人。
白石自然是姜夔的住所,唤作道人,大概是他的朋友深知姜夔是一位潇洒自在之人,可以不问世事唯问本性的存活在这人世间,像是一个道人一般脱离凡世世俗,只求得自身宁静勿远。
对姜夔的才识和为人处世的心境赞誉颇多的还有两位如今也是人尽皆知的诗人,他们就是杨万里和范成大。
词人姜夔的号确实是他人生心境的写照,他一生豪放不羁,自由洒脱,当时的世家名流都喜好与他交流、洽谈、往来。
可以说是人世间的道人,人生也有着说不完的道理和写不完的佳作。
并且通晓音乐和书法,白石道人果然是不同于凡间杂人。
作为南宋杰出词人,姜夔他通过运用自己擅长的音律作词,他的词既可自由散漫,也能格律严密,主要在于其词意境动人,其作被冠以空灵、骚雅的特点。
姜夔声声慢艺术赏析姜夔作为南宋时期独具一格的杰出词人,他的作品也时常被世人拿来与同年代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相比较。
其中《声声慢·寻寻觅觅》就是李清照传颂度极高的一首代表性词作,而姜夔虽然没有作过《声声慢》,但他的《扬州慢》也是可与之媲美的一篇佳作,那么两首“慢”有何异同呢?《声声慢》中,作者借残秋时节的见闻来表述自己对于国亡家灭以及沦落天涯的孤寂寥落、悲凉之情,极具动荡的时代特色。
该首词打破了上下片之分的结构局限,一气呵成,重视对于愁绪的渲染,如泣如诉,触动人心。
且该首词在起头连用14个叠字,将作者的心境表述得形象生动、强烈深刻;此外,在下文中还用“点点滴滴”相呼应,更进一步加深了词人寂寥、阴郁以及动荡不宁的心绪。
姜夔《探春慢》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姜夔《探春慢》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探春慢》予自孩幼从先人宦于古沔,女须因嫁焉。
①中去复来几二十年,岂唯姊弟之爱,沔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
丙午冬,千岩老人约予过苕霅,②岁晚乘涛载雪而下,顾念依依,殆不能去。
作此曲别郑次皋、辛克清、姚刚中诸君。
③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
拂雪金鞭,欺寒茸帽,④还记得章台走马。
⑤谁念漂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
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闲共情话。
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
⑥雁碛波平,⑦渔汀人散,老去不堪游冶。
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
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
【注释】①沔:唐宋州名,今湖北汉阳(属武汉市)。
姜夔早岁流寓于此。
女须:姐姐;语出《离骚》。
②千岩老人:萧德藻字东夫,福建闽清人。
晚年居湖州,爱其地弁山千岩竟秀,自号千岩老人。
著有《千岩择稿》。
姜夔曾从游学诗,千岩老人并以其侄女妻之。
苕霅(zha):二水名。
苕溪出浙江天目山,流至吴兴为霅溪。
相传夹岸多苕花,秋时飘散水上如飞雪。
此苕霅,指浙江吴兴。
(参见夏承焘、吴无闻《姜白石词校注》) ③郑次皋、辛克清、姚刚中:白石居沔鄂时所交游。
郑仁举字次皋,“隐居郎官湖上,不求闻达,善言名理。
”辛泌字在清,诗人。
《汉阳县志》入文学传。
刚中,名无考。
(参见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行实考) ④茸帽:皮帽或绒帽。
茸,柔软兽毛。
⑤章台走马:谓冶游。
《异闻录》:韩翃将妓柳氏归置都下,三岁不迓,寄以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钱惟演诗:“走马章台柳,停车陌上桑。
”(参见《姜白石词校注》) ⑥竹西;扬州有竹西亭。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⑦碛:浅水中沙石。
【译文】愁一般的烟雾,枯干了的野草,老鸦与飞沙在夕阳里飞上飞下。
记得我曾手执金鞭,斜戴绒帽,脚跨骏马,冒着风雪游章台,走平野。
可惜到处漂流,只留得一腔幽思,难以抒写。
与往日朋友在古沔相逢,小窗下有说不完的心底话。
《探春慢》诗词16篇大全集白玉青丝,且同醉吟春夜
《探春慢》诗词16篇大全集白玉青丝,且同醉吟春夜探春慢,词牌名,或作“探春”。
一体为123字,南宋姜夔首创,有“衰草含烟”词。
另一体是93字,为南宋吴文英首创,有“苔径曲深深”词。
探春慢·衰草愁烟宋代:姜夔予自孩幼随先人宦于古沔,女须因嫁焉。
中去复来几二十年,岂惟姊弟之爱,沔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
丙午冬,千岩老人约予过苕霅,岁晚乘涛载雪而下,顾念依依,殆不能去。
作此曲别郑次臯、辛克清、姚刚中诸君。
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
拂雪金鞭,欺寒茸帽,还记章台走马。
谁念漂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
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闲共情话。
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
雁碛波平,渔汀人散,老去不堪游冶。
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
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
探春慢(雪霁)宋代:张炎银浦流云,绿房迎晓,一抹墙腰月淡。
暖玉生烟,悬冰解冻,碎滴瑶阶如霰。
才放些晴意,早瘦了、梅花一半。
也知不做花看,东风何事吹散。
摇落似成秋苑。
甚酿得春来,怕教春见。
野渡舟回,前村门掩,应是不胜清怨。
次第寻芳去,灞桥外、蕙香波暖。
犹妒檐声,看灯人在深院。
探春慢宋代:张炎寄戚五云。
书之,几脱腕也列屋烘炉,深门响竹,催残客里时序。
投老情怀,薄游滋味,消得几多凄楚。
听雁听风雨,更听过、数声柔橹。
暗将一点心,试托醉乡分付。
借问西楼在否。
休忘了盈盈,端正窥户。
铁马春冰,柳蛾晴雪,次第满城箫鼓。
闲见谁家月,浑不记、旧游何处。
伴我微吟,恰有梅花一树。
探春慢(立春)宋代:赵以夫南国收寒,东郊放暖,条风初回台榭。
小燕横钗,闹蛾低鬓,根底吴娃妖冶。
纤手传生菜,向人道、新春来也。
莫须沈醉樽前,这些风景无价。
长记年年此日,迎著个牛儿,彩鞭羞打。
__金幡,星星华发,得似家山闲暇。
都把心期事,待问讯、柳边花下。
箫鼓声中,温存小楼深夜。
探春慢·彩胜宜春宋代:周密彩胜宜春,翠盘消夜,客里暗惊时候。
翦燕心情,呼卢笑语,景物总成怀旧。
愁鬓妒垂杨,怪稚眼、渐浓如豆。
《詞譜688探春慢》67首姜夔等
《詞譜688探春慢》67首姜夔等探春慢(五體)或作《探春》,無「慢」字。
探春慢雙調一百三字,前後段各十句,四仄韻姜夔衰草愁煙,亂鴉送日,風沙迴旋平野。
拂雪金鞭,欺寒茸帽,還記章臺走馬。
誰念漂零久,漫贏得、幽懷難寫。
故人青盼相逢,小窗閑共情話。
⊙●○○◎○◎●○○○●○●◎●○○⊙○⊙●⊙●⊙○◎●○●⊙●◎●⊙●⊙○○●●⊙○●○○◎○○●○●長恨離多會少,重訪問竹西,珠淚盈把。
雁磧沙平,漁汀人散,老去不堪遊冶。
無奈苕溪月,又喚我、扁舟東下。
甚日歸來,梅花零亂春夜。
⊙●⊙○◎●⊙◎●◎○⊙◎○●●●○○⊙○⊙●◎●◎○○●⊙●⊙○◎●◎●⊙○○●◎●○○⊙○⊙◎○●此調以此詞為正體,若周密詞之換頭多押一韻,陳允平詞之後結句讀小異,猶不失正,若吳文英詞之句讀全異,則變格也。
此詞前段第三句,前後段結句,例作拗體,若周詞之「客裏暗驚時候」,張詞之「一抹牆腰月淡」,周詞之「畢竟為誰消瘦」,陳詞之「體取過湖人少」,張詞別首之「恰有梅花一樹」,與調不合,譜內概不校注平仄。
按,張炎詞,前段第四、五句「投老情懷,薄遊滋味」,投字平聲,薄字仄聲;趙以夫詞,第九句「莫惜沈醉風前」,惜字仄聲;張詞,後段第二句「休忘了盈盈」,忘字平聲;第五句「柳蛾暗雪」,柳字仄聲;趙詞,第六句「得似家山閒暇」,家字平聲。
譜內可平可仄據此,余參下張詞、周詞、陳詞。
張詞,前段第三句「摧殘客裏時序」,第八句「早瘦了梅花一半」,第九句「也知不作花看」,客字、一字、不字,俱以入作平,不注可仄。
探春慢雙調一百三字,前段十句四仄韻,後段十句五仄韻張炎銀浦流雲,綠房迎曉,一抹牆腰月淡。
暖玉生煙,懸冰解凍,碎滴瑤階如霰。
才放些晴意,早瘦了、梅花一半。
也知不做花看,東風何事吹散。
○●○○●○○●●●○○●●●●○○○○●●●●○○○●○●○○●●●●○○●●●○●●○○○○○●○●搖落似成秋苑。
甚釀得春來,怕教春見。
野渡舟回,前村門掩,應是不勝清怨。
次第尋芳去,灞橋外、蕙香波暖。
姜夔《探春慢·衰草愁烟》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姜夔《探春慢·衰草愁烟》原文|译文|创作背景《探春慢·衰草愁烟》是宋代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全在环境刻画,其中不乏传神之笔。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探春慢·衰草愁烟》原文宋代:姜夔予自孩幼随先人宦于古沔,女须因嫁焉。
中去复来几二十年,岂惟姊弟之爱,沔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
丙午冬,千岩老人约予过苕霅,岁晚乘涛载雪而下,顾念依依,殆不能去。
作此曲别郑次臯、辛克清、姚刚中诸君。
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
拂雪金鞭,欺寒茸帽,还记章台走马。
谁念漂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
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闲共情话。
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
雁碛波平,渔汀人散,老去不堪游冶。
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
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
译文及注释译文衰败的草丛在暮烟中愈加显得含愁带恨,乱纷纷的乌鸦把夕阳送下了西山,空旷的原野上,风沙在打旋。
还记得往年这个时候,我们用金鞭拂开纷扬的飞雪,带着暖烘烘的毛皮帽子不怕寒冷,一起到大街上乘马游玩。
如今有谁能关心我长期漂泊异乡?徒然积下满怀愁恨,却无法排遣。
幸好在这清清的沔水之滨遇见你们这班好朋友,得以闲着无事.就一起在小窗前谈谈知心话。
我常常引为恨事的,是我们分开的时候多,而聚首的机会很少。
当我这次途经扬州,再一次到竹西亭去访问时,恐怕要禁不住悲从中来,潸然泪下了。
你瞧那大雁栖息的沙滩,江波已经变得平静。
渔舟来往的洲渚,游人已经散去。
等我们到了年老时再一起去游玩,只怕体力和兴致都不足了。
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苕溪那边的明月,正照着我的扁舟,催促我向东边行去。
啊,什么时候我才能回来,在梅花纷飞的春夜里与你们重新相聚?注释⑴探春慢:词牌名,或作“探春”。
一体为123字,南宋姜夔首创,有“衰草含烟”词。
⑵沔(miǎn):甘肃省武都沮县。
⑶几二十年:是以他实际在汉阳居住的年月计算,除去了当中离开的时间。
这一年姜夔随萧德藻东行,似乎就再没回到过汉阳。
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原文译文赏析
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原文|译文|赏析《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此词上阕先写暮春景象,下阕写怀人愁绪。
全词以主客变换和内心独白,表现出行人与送行人的双向感情交流,较有特色。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原文宋代:姜夔余颇喜自制曲。
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
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译文及注释译文渐渐吹尽了,枝梢上淡香的柳絮,到处人家,柳树浓密的绿荫将门户遮蔽。
船儿顺着弯曲回绕的河浦渐渐远去,暮色里云帆凌乱,匆忙往返,究竟奔向哪里?看人间离别多矣,谁能比长亭的柳树悄然冷寂?柳树若是有情时,定不会长得如此青翠碧绿。
落日昏暮,高耸的城郭已望不见,只见乱岩层叠的群山无数。
我难忘临别的叮嘱:“韦郎这一去呀,怎能忘记你交付给我的玉环信物。
”“最要紧是记住早早归来,我怕红萼孤独无人为我作主。
”即使有并州制造的锋快剪刀也枉然,亦难以剪断万缕离愁别苦。
注释率意:随便。
桓大司马:桓温(312-373年),字元子,东晋明帝之婿,初为荆州刺史,定蜀,攻前秦,破姚襄,威权日盛,官至大司马。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白石《长亭怨慢》引桓大司马云云,乃庾信《枯树赋》,非桓温语。
”长亭树:指种在长亭亮度的柳树。
树若: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李商隐《蝉》:”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高城不见: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诗:“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韦郎:《云溪友议》卷中《玉箫记》条载,唐韦皋游江夏,与玉箫女有情,别时留玉指环,约以少则五载,多则七载来娶,后八载不至,玉箫绝食而死。
【诗词阅读及答案】宋词赏析 姜夔 探春慢衰草愁烟
【诗词阅读及答案】宋词赏析姜夔探春慢衰草愁烟【诗词阅读及答案】宋词赏析姜夔探春慢?衰草愁烟探春慢姜夔予自孩幼随先人宦于古沔,女须因嫁焉。
中去复来几二十年,岂惟姊弟之爱,沔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
丙午冬,千岩老人约予过苕?,岁晚乘涛载雪而下,顾念依依,殆不能去。
作此曲别郑次?、辛克清、姚刚中诸君。
衰草恨烟,乱鸦送来日,风沙转盘平野。
倚雪金鞭,欺寒茸帽,还录章台走马。
谁读漂零长,那哥获得幽怀容易写下。
故人明沔相见,小窗闲共情话。
长恨距多会少,轻出访竹西,珠泪盈把。
雁碛波平,渔汀人贫,旧回去苦不堪言游冶。
无奈苕溪月,又照曝光我扁舟东下。
甚日启程?梅花杂乱春夜。
白石幼年随父游宦汉阳(古沔),父逝依姊。
后往来湘鄂间。
此词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冬应老诗人萧德藻(千岩老人)约赴吴兴离汉阳时,白石方三十二岁,而有“老去不堪游冶”之句,盖合肥情遇的伤怀已是前此十年间事。
白石深通情,此次一别和古沔估算不再回到,故顾念依依无法回去。
荒寒冬景与离情俱去四射,“倚雪金鞭,欺寒茸帽”倒装句,即为“雪拂金鞭,兮欺茸帽”,尽管现实严苛但仍更添少年意气,缅怀杨柳青青章台走马,故句法消音变小被动为主动,则表示对黑暗现实之抗衡。
上片接着回忆起自己漂零的生活,“漂零长,那哥获得幽怀容易写下”句就是白石一世生活真实写照和总结。
白石与一些知名文人和官僚相处(例如萧德藻、陆游、辛弃疾、范成大、杨万里、朱熹、张?、张?),并非为打秋风拉关系向冲下,而是诗文会友意气相投,张?必须为白石捐官,追赠他庄田,他未拒绝接受。
白石漂零清苦至死,可知其高节。
上片李丽丽正题:与汉阳亲友──父老儿女子的代表者的话别。
郑次?,《汉阳县志》八隐逸传,“隐居郎官湖上,不求闻达,善言名理。
”白石诗,“英英白龙孙,眉目古人气。
”辛克清,《汉阳县志》入文学传,白石诗,“诗人辛国士,句法似阿驹。
别墅沧浪曲,绿阴禽鸟呼。
”姚刚中,白石诗描写道,“平生子姚子,貌古心甚儒。
《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诗词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诗词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
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点疏梅雨后枝,翦灯心事峭寒时。
市桥携手步迟迟。
蜜炬来时人更好,玉笙吹彻夜何其,东风落靥不成归。
【注释】
①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己酉(1189),时词人客吴兴(今浙*湖州)。
②剪灯:收灯。
峭寒:料峭寒气。
③蜜炬:蜡烛,此处指灯。
李贺诗有“蜜炬千枝烂”句(《河阳歌》)。
④玉笙吹彻:用李?《浣溪沙》词“小楼吹彻玉笙寒”意。
夜何其:夜已深意。
⑤靥(yè):面颊上的微涡。
【赏析】
“春点疏梅雨后枝”,梅花已是高洁之物,春雨更是润物细无声,适时而至的春雨,将疏疏的梅花浸润之后,该是多么清新可人的景象啊!
“翦灯心事峭寒”,化用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
李商隐的这首诗向来为人们所激赏,原因在于诗中反映出的浓厚、真挚而清纯的友情。
“春点疏梅雨后枝”是景语,清;“翦灯心事峭寒时”是情语,亦清;而整首词就是在这片“清”气笼罩下流露出一缕轻松、愉快之情,直纯而自然。
《探春慢·龟翁下世后登研意》古诗鉴赏
《探春慢·龟翁下世后登研意》古诗鉴赏《探春慢·龟翁下世后登研意》古诗鉴赏《探春慢·龟翁下世后登研意》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
其古诗全文如下:径苔深,念断无故人,轻敲幽户。
细草春回,目送流光一羽。
重云冷,哀雁断,翠微空,愁蝶舞。
荡鸣澌,游蓬小,梦枕残云惊寤。
还识西湖醉路。
向柳下并鞍,银袍吹絮。
事影难追,那负灯床闻雨。
冰溪凭谁照影,有明月、乘兴去。
暗想思,梅孤瘦、共江亭暮。
【前言】《探春慢·龟翁下世后登研意》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
此词上片描述作者登研意山悼念兄长龟翁;下片忆及兄弟情谊,为兄长的亡故,也为自己的老去而悲伤。
【注释】⑴探春慢:词牌名。
又名“探春”。
《词谱》:“因此词宋人俱咏初春风景,或咏梅花,故名‘探春’。
”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十二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
按此调见《白石道人歌曲》,别是一体;是作句律,与集中《探芳新》同,惟起句二字未合,疑“苔径”二字误倒(这里已倒成“径苔”),同为自度腔,而异其名也。
⑵龟翁:即吴文英亲兄翁逢龙,字际可,公元1217年(嘉定十年)进士,与吴潜同榜,官至平江通判。
戴复古《石屏集》有《京口别石龟翁际可》诗;《浩然斋雅谈》:时可与君特为亲伯仲。
题称石龟为兄,意亦时可兄弟行也。
研意:山名,从此词中“还识西湖醉路”,及《柳梢青·与龟翁登研意观雪怀癸卯岁腊朝断桥并马之游》词题中“断桥并马之游”推断,此山是在吴越境内。
⑶“径苔深”二句:一本作“苔径曲深深,不见故人”。
⑷春回:一本作“回春”。
⑸送:一本作“断”。
⑹荡鸣澌:一本作“逞鸣鞭”。
⑺梦枕残云惊寤:一本无“云”字。
⑻梅孤瘦:一本作“梅孤鹤瘦”。
【赏析】“径苔深”三句,点出登山原因。
“幽户”,“幽”可释为冥间,幽户则为冥屋,亦即墓穴,这里可释为墓碑。
据此可知龟翁之墓也在研意山上。
此言研意山上石径幽深曲折,苍苔斑斑,少有行人。
词人却因为怀念兄长龟翁去世,所以特地登研意山祭扫兄长之墓,并且轻敲墓碑,哀哀哭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鉴赏之姜夔篇:《探春慢》
【年代】:宋
【作者】:姜夔——《探春慢》
【内容】
予自孩幼从先人宦于古沔,女须因嫁焉。
中去复来几二十年,岂惟姊弟之爱,沔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
丙午冬,千岩老人约予过苕霅,岁晚乘涛载雪而下,顾念依依,殆不能去。
作此曲别郑次皋、辛克清、姚刚中诸君。
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
拂雪金鞭,欺寒茸帽,还记章台走台。
谁念漂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
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闲共情话。
长限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
雁碛波平,渔汀人散,老去不堪游冶。
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
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
【鉴赏】:
这首词是叙写友情、慨叹飘泊之作。
白石一生举功名而不第,布衣终身,以清客身份依居于名公臣卿之间,交游既广,辗转亦多,天涯羁旅之叹,飘泊江湖之感,皆融于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中。
淳熙十三年丙午,姜夔回到了他幼年生
活过的湖北汉阳。
他是为了去探望嫁在汉阳的姐姐和郑次皋等朋友们的。
据《白石道人诗说自序》:“淳熙丙午立夏,余游南岳,至云密峰。
”之后,在秋天来到汉阳。
他这次在汉阳逗留的时间不很长,而感情上却眷恋很深。
他因应千岩老人也就是他的叔岳萧德藻之约,在年底就冒雪乘舟顺江而下转浙江湖州了。
这首词是临别前与朋友们叙别之作,时约三十二岁。
词的开头,是对临别时汉阳冬天风景的描写。
“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
衰草云烟发愁,乌鸦向夕阳送别,风沙在平野回旋。
”愁“、”送“二字,下语工妙,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恙草与乌鸦的忧愁和惜别之情,意境凄迷,气象阔远,一下子把人带入孤独忧伤的情绪之中。
正是以愁人观物,物皆着愁之色彩。
这时的姜夔已是人到中年,尽管他多才多艺,仍然是功不成,名不就,长期过着飘泊江湖天涯羁旅的生活。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他对江湖游士、豪门清客的生活,已有些厌倦了,然而他无法改变现状,无可奈何之情已隐约暗现。
接着是对自己往事的回忆:“拂雪金鞭,欺寒茸帽,还记章台走马。
”章台“:汉朝长安有章台街,是妓女居住的地方。
后来章台便成为妓女住所的代称。
姜夔以自己的诗才,结识了著名诗人萧德藻,萧并把侄女嫁给了他。
萧德藻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有“尤萧范
陆四诗翁”之称。
通过萧德藻,他又结识了范成大、杨万里、陆游、辛弃疾、叶適、朱熹等社会名流。
作为权门清客,他有过游冶流连的生活,游荡过繁华的娱乐场所。
词中追忆了这段冶游生活之后,他认为最值得珍惜的还是昔日的友情:“谁念飘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
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闲共情话。
”
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词家,他的诗曾受到杨万里的高度评论:“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
新拜南湖为上将,更推白石作先锋。
”凭着他的社会关系与在诗坛的盛名,他决不至于晚年家贫如洗,死后靠别人的资助来埋葬,原因就在于他不同于一般的权门清客。
他是一个讲究气节纯粹的诗人。
他所交结的也都是既有名望又有气节的人。
据说张鉴要出钱给他捐官,又要把良田送他,他都拒绝了。
杨万里称他甚似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范成大称其“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
”他一生最珍视的不是高官厚俸,他是一个绝对忠于文学、忠于爱情友情的高人。
所以在怀念往日壮游生活之后,不禁深深地感叹:有谁怜念我湖海飘零,只落得满腔伤感!他感到同汉阳朋友的久别重逢,小窗闲话,是多么难得和多么珍贵!
下片的开头,是对旧游之地的追忆与深沉的感叹:“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
雁碛波平,渔汀人散,老去不堪游冶。
”他深深感叹的是在人生的旅程里,同朋友们
“离多会少”。
对于一个忠于友情的人,离别当然是最痛苦和难以承受的。
眼前的现实又逼迫他在汉阳只能有短暂的停留,又要东下湖州了。
接着是追忆他的扬州、衡岳、洞庭等地之游。
竹西:扬州城东禅智寺侧有竹西亭。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有“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此代指扬州。
白石在《扬州慢》中也有“谁左名都,竹西佳处”之句以代扬州。
“雁碛”、“渔汀”都不是泛指大雁翔集的沙滩,和渔舟往来的洲渚,是指他曾经“游冶”过的名山胜地。
他曾游衡岳、洞庭,回雁峰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滨临湘水,水边滩碛相连;洞庭湖,渔舟往来不歇,因此应指他曾经游历过的衡岳、洞庭。
他重访扬州为什么会使他“珠泪盈把”呢?因为金人在建炎三年和绍兴三十一年大举南下之后,昔日繁华的扬州,遭到了战火的惨重破坏。
他在初访扬州时写的《扬州慢》一词中说:“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诗人怀着爱国的黍离之悲,重访扬州,怎能不令人伤痛!对于衡岳、洞庭的壮丽风光,他在《昔游诗》这一组诗中,曾尽情地描绘和歌颂。
他歌颂洞庭说:“洞庭八百里,玉盘盛水银。
长虹忽照影,大哉五色轮。
”他描写南岳说:“飞云身畔遇,揽之不盈掬。
”描写南岳湘滨的风光说:“昔游衡山下,看水入朱陵。
半空扫积雪,万万玉花凝。
”现在由于诗人老去,情怀悲凉,没有那种游乐之情了。
白石论诗,
主张“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主张“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
这首用白描手法描写的词,所以令人读来蕴藉含蓄,余味不尽,正是由于“景中有意”的缘故。
比如竹西亭吧,这是扬州胜景,然而白石重访时,却是“珠泪盈把”。
衡阳的“雁碛”,洞庭的“渔汀”是多么幽雅的画面,然而诗人已觉得“老去不堪游冶”了。
他在写景时,赋予自己的深情厚意,因而使人读来馀味无穷。
词的结尾也是很奇特的:“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
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
”苕溪,指湖州,千岩老人萧德藻的住所。
这里,他从对昔日壮游的回忆转回到现实情境中的惜别,又跳到对将来归来的设想,反映出白石词在结构上的特色是多采用暗线结构,即打破时空局限,将回忆、现境、设想溶成一片,达到“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意境。
这种结构,正如白石所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
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是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
出入变化,不可纪极,而法度不可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