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象征法律的器物不得不提一种神物搜狐

合集下载

獬豸玉斧明代诗词

獬豸玉斧明代诗词

獬豸玉斧明代诗词在明代诗词的丰富宝库中,与“獬豸玉斧”相关的诗词可能有着独特的内涵与艺术价值。

首先得了解一下獬豸和玉斧这两个意象。

獬豸呢,可是个传说中的神兽,它能辨是非曲直,见到有人相斗,就会用角去顶坏人。

在明代的文化语境里,獬豸常常象征着公正、清明的政治理想。

就好比一个超级公正的裁判,在官场或者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它代表着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渴望。

玉斧呢,这可是个很有讲究的东西。

它有时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斧头形象的玉器,在古代文化里它可能和权力、祭祀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明代诗词中出现,也许是在暗示某种权力的威严或者是一种对古老文化传统的尊崇。

假设我们有一首这样的明代诗词:“獬豸当庭镇恶邪,玉斧高悬意韵奢。

朝堂清正贤良聚,四海升平乐岁华。

”从字面上来解析,第一句“獬豸当庭镇恶邪”,就很直接地描绘出獬豸站在朝堂之上镇压邪恶的画面。

这就像在说,那个公正无比的獬豸啊,就像个守护神一样,站在那儿,那些邪恶的东西就不敢冒头了。

“玉斧高悬意韵奢”,这个玉斧高高地悬挂着,“意韵奢”呢,就是说它有着一种很华贵、很神秘的韵味。

也许是在暗示朝堂之上有着一种不可侵犯的权力象征,就像玉斧一样高高在上,让人敬畏。

再看后面两句“朝堂清正贤良聚,四海升平乐岁华”,这就是前面獬豸镇邪、玉斧高悬的结果啦。

因为有了獬豸保证公正,玉斧象征的权力维持秩序,所以朝堂上都是清正的官员、贤良的人才。

这样一来呢,天下就太平啦,老百姓们都能开开心心地过日子,享受美好的时光。

从艺术手法上来说,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通过獬豸和玉斧这两个具体的形象,来象征公正和权力,进而表达对理想政治和社会太平的向往。

这种手法就像是给抽象的概念穿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

就好比你跟别人说公平正义,别人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你一说像獬豸那样的公正神兽在守护着大家,别人就能在脑海里浮现出那个画面,一下子就理解得更深刻了。

当然啦,不同的关于“獬豸玉斧”的明代诗词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表现手法,但总体上都会围绕着这两个意象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来展开创作的。

法律公正廉明的标志——獬豸

法律公正廉明的标志——獬豸

法律公正廉明的标志——獬豸
苗婷婷
【期刊名称】《丝绸之路》
【年(卷),期】2004(0)S2
【摘要】獬豸是中国古书中常见的一种神兽,在文化史上有着非凡的涵义。

獬豸不但是法律公证廉明的标志,也是驱魔避邪、守护善良的象征,所以也常用它来作镇墓兽。

【总页数】1页(P10-10)
【关键词】獬豸;法律;镇墓兽
【作者】苗婷婷
【作者单位】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92
【相关文献】
1.獬豸封泥和獬豸鉨印--由獬豸鉨印说到姓名图像鉨 [J], 徐畅
2.獬豸·冠豸·公正豸 [J], 李贞刚
3.獬豸其兽,正义之神?——基于对中国封建社会法律的批判 [J],
4.獬豸其兽,正义之神?——基于对中国封建社会法律的批判 [J], 程瀚
5.法律出版社青年法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金獬豸奖”评选结束(首届)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法律象征

法律象征

1、正义女神(法律女神)正义女神最早见于古希腊的神话。

古希腊神话中正义女神的名字叫泰米斯(Themis),是天与地的女儿,她的名字的原意为“大地”,转义为“创造”、“稳定”、“坚定”,从而和法律发生了关系,是法律、正常秩序女神;其手中常持一架天平。

后来这位正义女神与万神之神宙斯结合,生下了正义女神——狄凯来协助她共掌法律、秩序和正义。

狄凯掌管着白昼和黑夜大门的钥匙,监视人间的生活,在灵魂转世时主持正义。

她的造型则是一位手执宝剑的美少女。

古罗马兴起后,罗马人接受了希腊的诸神。

他们将泰米斯与狄凯母女二人的形象合而为一,取名为朱斯蒂提亚(Justitia),她一手持天平,一手执宝剑,但双眼却开始用布蒙上。

“正义”,在拉丁语中写作“Justice”,来源于古罗马女神朱丝蒂提亚(Justitia),她代表了正义、正直、无私、公平、公道,是正义的守护神。

在英文中,justice就表示“正义、公正”,justicer表示法官。

所以,法官伸张正义是理所当然的。

中国:中国和西方一样都有代表法律的象征物,作为一个学过法律的人,在这里就和大家介绍一下象征法律的象征物吧。

先来说说中国的法律象征物吧。

獬豸——是神兽也是图腾,獬豸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的象征。

在西方法律文化中,正义女神忒弥斯是法律的象征。

从中世纪始,这位手持天平与利剑,蒙着眼睛的女神,就栖息在城市法院的屋檐之上,居高临下,支撑着西方文明对于法律的信仰。

在中国,法律的象征则是獬豸(读xièzhì)。

獬豸,为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长着一只角,故又俗称独角兽。

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动物,也是古代神裁制度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

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

法律学堂里的獬豸

法律学堂里的獬豸

法律学堂里的獬豸这是一座寂静的学堂。

清晨的雾气还没有散去,朝阳早已把明媚洒向大地。

斑驳的树影铺满幽长的校园小径,随风而动。

漫步林荫间,一股难以言说的神圣感荡涤胸中,远离夏天的灼热,也远离尘世的喧哗。

这是西南政法大学作为一所法律院校特有的氛围。

这种氛围来源于人们对法律的追求与敬畏。

2003年的夏天,山城热得灼人。

歌乐山下,西政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自己50周岁的生日。

对于一个人来说,年过半百,已至知天命之时。

然而对于西政来说,作为法律的“黄埔军校”,50岁正值风华正茂的时候。

此时,有一个年龄也近半百的西政人,正忙得不可开交。

这个中年人叫王江涛,是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律师,也是西政福建校友会的秘书长。

受邀参加西政50周年校庆的他,正忙着寻找一件生日礼物,准备代表福建校友会赠送母校。

晨曦初现时,早起的西政人已站在毓秀湖边潜心修学。

他们手捧书籍,眼中满是正义与思辨。

毓秀湖边上有一座神兽石雕也早早醒来。

它尾冲歌乐山,头朝嘉陵江,怒目圆瞪,扭身侧尾,仿佛要明察作奸犯科之徒,守护寂静的法律学堂。

而这座扭身侧尾的神兽石雕就是当年王江涛忙着为母校寻找的生日礼物。

在那个灼热的夏天,神兽石雕作为生日礼物被送到西政这所法律学堂,成为西政的守护神。

【獬豸与法律的关系】这头神兽被称为獬豸,是中国的法律图腾,又因头上有一角而被称为独角兽。

尽管在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的过程中,旧的生活环境、文化制度会逐渐被历史吞没,但是总有一些原始状态下的情感能够抵住工业文明的冲击,成为具有普世价值的信念。

正如上万年前,先祖们面对神秘且未知的自然,创造出图腾与神话以表达对正义的追求一样,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法律维护正义的追求依旧未变。

就是在这种追求中,代表正义的神兽图腾——獬豸与代表正义的制度——法律变成了宗亲。

“东北荒中有兽,如牛一角,毛青、四足似熊。

见人头则触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名曰獬豸,一名任法兽。

”这是《异物志》中的关于獬豸的记载,也是獬豸第一次亮相历史舞台。

古代象征法律的动物

古代象征法律的动物

古代象征法律的动物【篇一:古代象征法律的动物】獬豸,也称解廌或解豸,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

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是中国古书中常见的一种神兽,能辨曲直,汉杨孚《异物志》对獬豸特性的概括最有代表性:“性别曲直。

见人斗,触不直者。

闻人争,咋不正者。

”意思是说,獬豸能区分好人坏人,看到两人打架,它会用角抵触理亏者。

听到有人吵架,它会用口咬挑起是非的一方。

相传,先秦官员断案折狱,曾用獬豸辨别其中曲直,其中声明最盛者莫过于帝尧时期的刑官皋陶。

传说中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均准确无误。

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

我们的祖先在创构“法”字上,其渊源颇具智慧和神话色彩。

在古代,现在的“法”字被写作“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从字的架构上看,“灋”字的左边是三点水,代表着取法平如水之意。

它的右边是“廌”下边一个“去”,“廌”,即神兽獬豸,将“廌”编成“法”字的一部分,取的就是獬豸代表判断曲直的法律的含义。

由此,獬豸在汉字文化中又与“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之后多方面文化的影响,獬豸在古代作为法律象征的地位就这样被认定下来。

后来,出于便于书写和记忆的需要,“廌”字从“灋”中被隐去,简化为“法”,然而它所象征的中国法律传统文化并没有随之消失。

獬豸在我国古代法制监督史上仍有着非凡的涵义。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历朝的推崇。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

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

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的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

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不仅在服装,在皇家建筑方面,獬豸的形象也必不可少,如明孝陵和十三陵的镇墓神兽,还有故宫太和殿、乾清宫内威严的独角兽,都是獬豸的化身。

獬豸名词解释

獬豸名词解释

獬豸名词解释獬豸名词解释:獬豸图,相传为汉高祖刘邦之物。

獬豸,俗称独角兽,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性忠,它怒目圆睁,能辨曲直,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其形象威武,不怕狮子。

它是公平、公正、勇猛、威严的象征。

传说獬豸性格刚烈,勇猛异常,能够明辨是非,凡有触犯它威严者,它就会用角把违法者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它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古代执法者多穿羊裘,外套一件獬豸图案的披肩。

在很多图画和造像中,独角兽是不能正常站立的。

一般都是单足立地,两前肢捧握一卷图书或一支毛笔。

这种造型被人们视为独角兽不能正常站立的遗迹,因此在造像记中将其描绘成正面形象。

今藏于上海博物馆。

《獬豸图》,唐朝周昉绘制的一幅绢本设色画。

此画高30厘米,宽65厘米。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画家周昉( 703— 763)。

是开元盛世时的著名画家。

他擅长肖像画,曾经创作过《南宫生授图》、《孔子见季子》、《外国贡使图》等一系列表现当时社会风貌的名作。

画家对历史人物的形貌有深刻理解,所以他可以用工笔重彩表现写实的人物形象,同时还可以准确而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取得了真实动人的艺术效果。

此图线条圆劲流畅,衣纹线条富有节奏感,且多用兰叶描,为唐人画衣所未见。

人物脸部与手势以晕染法完成,既不十分追求形似,又不粗糙呆板,可谓妙合造化,已开北宋郭熙山水之先河。

“传说”,是对这些故事进行的再加工和美化,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传说”是指在《山海经》里记载的“二十八神”的“四不像”(外观象牛,但却长着老虎的头、麒麟的身体、狮子的尾巴),也即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一种奇特的动物。

它的形状类似狮子,头上有独角,浑身长满了红色的鬃毛,人们把它当作瑞兽。

传说黄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时,蚩尤突然袭击,黄帝部落大乱,不少人在战斗中死去。

黄帝便请来天下名兽“獬豸”,将蚩尤杀死。

法律象征

法律象征

1、正义女神(法律女神)正义女神最早见于古希腊的神话。

古希腊神话中正义女神的名字叫泰米斯(Themis),是天与地的女儿,她的名字的原意为“大地”,转义为“创造”、“稳定”、“坚定”,从而和法律发生了关系,是法律、正常秩序女神;其手中常持一架天平。

后来这位正义女神与万神之神宙斯结合,生下了正义女神——狄凯来协助她共掌法律、秩序和正义。

狄凯掌管着白昼和黑夜大门的钥匙,监视人间的生活,在灵魂转世时主持正义。

她的造型则是一位手执宝剑的美少女。

古罗马兴起后,罗马人接受了希腊的诸神。

他们将泰米斯与狄凯母女二人的形象合而为一,取名为朱斯蒂提亚(Justitia),她一手持天平,一手执宝剑,但双眼却开始用布蒙上。

“正义”,在拉丁语中写作“Justice”,来源于古罗马女神朱丝蒂提亚(Justitia),她代表了正义、正直、无私、公平、公道,是正义的守护神。

在英文中,justice就表示“正义、公正”,justicer表示法官。

所以,法官伸张正义是理所当然的。

中国:中国和西方一样都有代表法律的象征物,作为一个学过法律的人,在这里就和大家介绍一下象征法律的象征物吧。

先来说说中国的法律象征物吧。

獬豸——是神兽也是图腾,獬豸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的象征。

在西方法律文化中,正义女神忒弥斯是法律的象征。

从中世纪始,这位手持天平与利剑,蒙着眼睛的女神,就栖息在城市法院的屋檐之上,居高临下,支撑着西方文明对于法律的信仰。

在中国,法律的象征则是獬豸(读xièzhì)。

獬豸,为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长着一只角,故又俗称独角兽。

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动物,也是古代神裁制度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

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

獬豸、法冠、华表之起承转合及赋予的法治思想

獬豸、法冠、华表之起承转合及赋予的法治思想

獬豸、法冠、华表之起承转合及赋予的法治思想帝制时代,除了皇帝的帽子是冠君之外,恐怕御史的帽子数亚军了。

皇帝的帽子叫冠冕,御史的帽子叫法冠。

一,法冠,本来是楚国的王冠。

在战国时期,几个牛逼国家的国王戴的帽子都不相同。

大概有三种情况:一个是周朝正统的华夏冠也就是冠冕衮服中的冕。

从春秋零落到了战国,齐、燕、韩、赵、魏以及其他周王分封的诸侯国,他们的帽子是周朝的礼仪之冠冕,是正宗。

其次是秦国的帽子,秦国是'东越西夷,南蛮北狄'里面的'夷',自然就差了个层次,从秦俑的头式可以看得出秦冠从简。

其三就是南蛮的楚国了。

它'不服周',对着周朝干,吞并了江汉流域几十个小诸侯国。

还在帽子上做文章,周王的冠柱五寸,楚王牛逼,要高二寸。

所以,楚王的王冠亭亭玉立,看上去又高又单调,令人神思飞扬,楚人不愧是从打猎图腾起来的部落国家,帽子之制度,也比中原各国高了几寸。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搞了一套自己的国家制度,其中就有自己的名号——皇帝之称。

与此相关的服色制度就明确规定了下来,冠冕以六寸高为基本底线。

显而易见,六国的国王就不要再叫王了,不仅是被征服者,而且,秦朝不搞分封制,所以,六国国君也就没有王这一名号了。

秦始皇不整死你们,也算秦始皇的大度了。

楚国,是秦始皇用了六十万人马,求爹爹拜奶奶地礼让王翦去攻打的。

结果耗时费力一年多打下了楚国。

楚王负刍被俘。

在献俘仪式上,秦始皇看上了楚王的帽子。

秦始皇很欣赏楚王王冠的制造结构。

认为废弃了可惜。

他就把这顶楚王王冠赏给了秦朝的御史大夫。

从此以后,执法者的头上戴的帽子,就叫法冠。

知道的人心头还是叫楚王冠。

秦汉以来,御史、使节和执法官都戴这种法冠。

“南冠而絷者”,则楚冠也。

秦灭楚,以其服赐执法近臣,御史服之。

《春秋左氏传》二,法冠的几种不同叫法1,獬豸冠楚国是崇拜图腾的国家,楚王的王冠与一种神秘的动物有关系。

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神羊?)传说中的獬豸头上有一角,富有正义感,灵犀忠厚,能辨曲直,如果它看见有人相斗,则以角触邪恶无理者,好主持公道,传说这种神兽喜欢居住在水边,它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长着一只角,故又俗称“独角兽”。

中国古代象征法律的器物不得不提一种神物搜狐

中国古代象征法律的器物不得不提一种神物搜狐

中国古代象征法律的器物不得不提一种神物搜狐【篇一:中国古代象征法律的器物,不得不提一种神物搜狐】中外法律器物中,有不少是用来表征法的威严和严肃。

惊堂木、邢鼎及束棒,是其中的代表。

惊堂木出处:约公元前600年春秋时期解读:代表审判官的威严中国古代最基层的审判机构是知县衙门,县官一拍惊堂木高喊肃静的画面,对爱看古装剧的人来说再熟悉不过。

惊堂木是一块长方形硬木,正式名称叫气拍或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

它有角儿有棱儿,取规矩之意。

惊堂木能起到震慑犯人的作用,使得堂下人等安静、紧张。

民国初期法院的法官仍使用惊堂木,以严肃法堂、壮官威、震慑受审者。

今天中外法庭中必备的法槌,即与惊堂木发挥的作用基本一致。

法学家指出,与惊堂木不同的是,法槌的使用更多注入了现代司法理念。

惊堂木时代,判官是主体,当事人是审讯对象;法槌时代,当事人是平等主体,法官居中裁判。

法鼎出处:约公元前600年古希腊神话解读:象征正义、公平和执法严厉诞生于春秋时期的法鼎,又名刑鼎,是中国法制文明的最初载体。

郑简公23年(公元前543年)子产铸鼎,昭法天下,他将法律条文铭刻于青铜器皿鼎上,并置鼎于闹市街头,使鼎成为国家法制的象征,完成古代中国从礼治到法治文明的演进。

现存江西省博物馆的法鼎青铜胄,虽在现代已属中型鼎器,但它古老的纹饰布局和独特造型气势,威严毕露。

束棒出处:约公元100年罗马帝国解读:作为权力和刑罚的工具“束棒”是罗马最高长官权力的象征。

据说这是一把周围绑着一束笞棒的刑具,棒子有粗细之分。

罗马执政官巡视时,各地官员需把未下决断的案子,交由执政官决定,若罪不致死,则根据罪行轻重,选择粗细不同的束棒,击打罪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墨索里尼最先提出将“束棒”(fasces)的原意演化为“法西斯主义”,以强调领袖的绝对权威。

【篇二:中国古代象征法律的器物,不得不提一种神物搜狐】您的微信在线考试咨询助手,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银行等招聘考试,只要留言有问必回哦!点上方“蓝色id”关注我们吧!第三十二期,有同学问,题目都是哪里找的?其实这些题目都是在砖题库里给大家筛选出来比较有代表意义的题目。

代表司法公正的神兽:獬豸

代表司法公正的神兽:獬豸

代表司法公正的神兽:獬豸励志故事爱情故事儿童故事搞笑故事恐怖故事哲理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獬豸(xiè zhì)又称獬廌、解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

獬豸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

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历史起源祖先在创构“法”字上,其渊源颇具智慧和神话色彩。

“法”字古金文为“灋fǎ”。

《字源》(约斋著,上海书店1986年版)用溯源法解释了古人构造“灋fǎ”字的良苦用心和丰富的想象力。

“灋fǎ,这字从廌去,以代表判断曲直的法律;又从水,是比喻其平如水,省廌写作法”。

《说文解字》释为“灋fǎ,解廌兽也,似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者”。

在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先生看来,“灋fǎ”字的造字构意,源出一个历史传说:春秋战国时期,齐庄公有个叫壬里国的臣子,与另一位叫中里缴的臣子打了三年官司。

因为案情难以判断,齐庄公就让“廌”,即神兽獬豸,来听他二人自读诉状。

结果壬里国的诉状读完,獬豸没有什么表示,而中里缴的诉状还没有读到一半,獬豸就用角顶翻了他。

于是,齐庄公判决壬里国胜诉。

这种以角触断罪的方法,被古人用“会意”的方法放进了“灋”字的构形之中。

可见,这个“灋fǎ”字造得很有深意,一是公平裁判、明断曲直,乃是我国古代先哲赋予“灋”字的基本涵义;二是“灋fǎ”或许代表了人民心底的向往:“灋fǎ”应该对任何人公平如水,如遇不平,就应该坚决除去。

繁体“灋fǎ”中的“廌”(zhì)是一种神兽,其形似麒麟,青毛独角,体态刚健,极有灵性。

“廌”有三名:一曰獬豸(谢志音);二曰独角兽;三曰神羊。

法律的象征物——獬豸 司法女神

法律的象征物——獬豸 司法女神
陶是舜时的大理(执法官),执法 清正公廉。上天为帮助他,降独角神羊于 他 ,神羊能知人善恶,有人犯罪不承认就 会用角顶他。 人们把皋陶奉为狱神。习惯上,人们称皋 陶为我国的法律鼻祖。

今安徽省六安市
西方的正义女神朱斯蒂提亚
朱斯蒂提亚
披白袍、戴金冠、一手持天平、一手持长 剑、带眼罩。 古罗马的法谚:“为实现正义,哪怕天崩 地裂(Fiat justitia ruat caelum)”。
如果被告顺利咽下,即说明他无罪; 如果卡住了咽喉,便说明他有罪。
非洲苏丹的阿德赞人,巫师问讯原告或

者被告时,为了弄清当事人是否诚实, 便拿一块叫做“拜哥”的毒药让鸡吞下 如果鸡没有死,那么就意味着神就宽恕 了相关当事人,反之他将受到惩罚。
中西法律的象征物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 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中国的獬豸
獬豸(xiè zhì )
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 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 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故又俗称独 角兽。 “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 正者”

思考讨论:

法的终极价值追求是什么?


原告控诉被告盗窃,裁判者无法辨别谁 是谁非。
把被告扔到水里,如果被告沉入水底: •
古巴比仑人就认定被告有罪,他的财产 即归原告所有; 古代日耳曼人则认定被告无罪,因为人 在水里沉底合乎常理,这说明神明接纳 了他。

日耳曼人让被告吞下一大块奶酪
• •

【法律下午茶】獬豸与正义女神

【法律下午茶】獬豸与正义女神

【法律下午茶】獬豸与正义女神在我国古代,一直以来独角兽都被当作历代王朝刑法和监察机构的标识,它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司法精神。

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

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

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正义女神最早见于古希腊的神话,到了文艺复兴时代,司法女神朱蒂提亚的造像开始出现在欧洲各个城市法院的屋檐上。

女神沿用古罗马的造型——披白袍、戴金冠、左手持天平、右手持长剑、带着眼罩的女神,造像的背面刻有古罗马的谚语:“为实现正义,哪怕天崩地裂( Fiat justitia , ruatcaelum) 。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内设置的正义女神塑像,就是一手持天秤、一手持长剑,剑光刺向脚下毒蛇致命处,代表铲除邪恶,正义女神被蒙上双眼,象征绝对中立,毫无先入为主的主观意识。

正义女神的天平代表着公平,女神用它来衡量每个人应得的东西,不能多也不能少。

长剑象征着力量和权力,对于不公不义的人与事,挥剑便砍,予以惩罚。

正义女神一手执剑,一手持天平,意味着法律既要正义又要惩罚,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正义和惩罚相互界定、相辅相成。

通过正义,国家的惩罚权力具有了合法性,在道德上能被人理解、被人接受;同时,通过惩罚权力的运用,正义被赋予了生命力和意义。

渴望自由、正义的人们,当你们手中没有剑的时候,公平、正义不会来到你们身边的。

公平、正义永远需要剑来护卫。

“程序是正义的蒙眼布”。

正义女神是裁判之神,只用天平衡量诉讼双方提出的证据,哪一方的证据充分就胜诉;哪一方的证据不足就败诉,用宝剑加以处罚。

她的职责是“裁断”而不是发现;所以,要蒙上眼睛,避免外界扰乱理智的独立运行。

正义女神与独角兽都体现了神判而非人判的特征,体现了对正义、公平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法律的惩罚功能。

但蒙眼女神与独角兽折射出了更多的东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

獬豸——这只传说中的独角兽

獬豸——这只传说中的独角兽

獬豸——这只传说中的独角兽如果挑选一种最能代表中国法制的动物,那么,它只能是獬豸——一种传说中的独角兽。

自汉代以来,一种名为獬豸(xiè zhì)的独角兽开始了漫长的演变,至今依然。

在全国著名政法院校和诸多公检法机关中,作为司法公平正直象征的独角兽雕塑,是不可或缺的影观。

但令人诧异的是,除了标志性的独角外,各地独角兽的形象、姿态各异,主题与寓意时有背离。

漫漫长路,独角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锋锐长角是獬豸最显著的特征2018年初,在天津博物馆举办的“茶马古道”展上,一件汉代青铜神兽攒足了人气,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

小神兽特置于展厅中央。

它身躯不大,俯首颔胸,颈部高耸,于圆曲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前腿直立,后肢弯曲,头顶长刺,宽尾高扬,形成约30度的倾斜,一幅屏息伏冲的临战姿态。

夸张的长刺和宽尾是可拆卸的组件,几与兽身等长,平添了神兽的神勇气概。

细观兽身,表面布满或飘逸或卷曲的毛发。

它分明就是传说中能分辨善恶曲直的独角兽——獬豸。

史籍载录的獬豸有羊形、牛形、鹿形等不同形态,但共同之处是头上都长有独角,俗称独角兽。

东汉杨孚《异物志》载:“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

”现在出土的汉代独角兽与史籍记载相符,确是一副前趋“触不直者”的形态。

至今所见独角兽有青铜铸造及木雕、陶塑者,但未见早于汉代的。

而有关独角兽的文献记载,也多始于汉代。

这些迹象表明,独角兽在汉代开始流行。

在陕西、甘肃、河北、山西等地的博物馆,不经意间,形似羊牛虎鹿的独角兽会与观众不期而遇。

但据出土实物,酷肖羊、牛形的独角兽出现较早,后来渐为鹿形、麒麟形所取代,也即独角兽的样貌经历了由质朴到繁复的演变。

甘肃省博物馆藏有一件汉代木雕独角兽,长57厘米,独角前刺,尖尾朝天,四肢跨开,呈奋力前冲的姿势。

具有标志性的独角和直尾呈90度,长宽略同,明显较四肢粗壮,夸张不失协调,构成力量的核心。

在我国,獬豸是()的象征

在我国,獬豸是()的象征

在我国,獬豸是()的象征獬豸:中国古代正义的象征在中国古代,有一种神兽叫獬豸(xiè zhì)。

据说它能分辨是非,能认善与恶,忠与恶,因此被视为正义的象征。

秦朝以后,所有执法人员都必须佩戴协治王冠作为身份的象征。

古代人用协治来判断疑难案件说到野兽,人们自然会想到龙、独角兽、乌龟、勇士、白虎等等。

很少有人会想到獬豸。

现在,除了政法系统的人比较熟悉之外,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协治是什么,不知道它是什么形象,也不知道它是中国古代司法"义"和"公平"的象征。

事实上,协治是独角兽,但在西方文化中并不是独角兽,它的形象和文化内涵是不同的。

在古文中,獬豸又称神羊、仁法兽。

古人认为协治是一种能辨是非的神兽,汉代学者杨复在他的专着《外物》中总结了协治的特点:"性别弯曲,见人斗,触不直; 听到人们打架,什么是不对的。

"它看见有人打架,就用角打那不讲理的人;听见有人打架,就用嘴咬那挑拨是非的人。

因此,古人经常用haetae来判断一些难以理解的案例。

古人用獬豸审案,由来已久。

东汉许慎的《朔文节子》中说,古代有神将"麒麟"(即歇志)赐给黄帝,并解释了它应该如何保存和使用。

苏轼的《艾子杂语》讲述了一个协之辨恶的比喻。

齐宣王问艾子:"我1/ 3听说古代有一种动物叫协之,你熟悉吗?"艾子答曰:"尧为帝时,有神兽称协之,存于朝廷。

它可以分辨好坏,如果它发现一个邪恶的官员,它会用角触摸他并吃掉他。

"也就是说,尧也守了协之。

姚来后,舜的"首席法官"是高涛,高涛今天被尊为中国传统司法官员的鼻祖。

传说皋陶还用协治帮助治狱。

汉代王冲在《论语》中说:"一角之羊也(指协之),其性知其罪。

皋陶治狱时,使羊触之,其罪有疑也。

如果你有罪,你就会碰它,但如果你不有罪,你就不会碰它。

"一些法院还在入口处放置独角兽古文也证明Haetae与法律有关。

法律器物文化及图片

法律器物文化及图片

1 獬豸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均准确无误。

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

獬豸与法的不解之结,还可从古代“法”字的结构得到解答,古体的“法”字写作“灋”,而“廌”即为獬豸,“廌法”二字合为一体,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从水,取法平如水之意。

獬豸作为法律象征的地位就这样被认定下来。

由“灋”到“法”,“廌”字虽然已被隐去,然而它象征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并没有消失。

毕竟是传说,不曾有人亲眼见识獬豸究为何物,因而引出人们诸多想像,有人认为它象鹿,有人称它似牛,更多的说法还是羊。

除了相关的古籍如《后汉书》、《论衡》、《五杂组》等记述之外,考古发现,秦之前文物中的獬豸都是一角羊的造型,牛形獬豸则出现在东汉之后。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历朝的推崇。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

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

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

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显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时代以神判法的遗迹。

进入近代,仍将其视为法律与公正的偶象。

/20090415/n263396069.shtml2 明镜高悬据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记载:公元前206年,刘邦、项羽灭秦争霸。

刘邦率先进入秦都咸阳,在皇宫里他看到无数奇珍异宝。

其中有一块方镜,长四尺,高六尺,明艳异常。

人若站在镜子前,里面就出现倒着的人影;用手按着心,就能看见人的五脏六腑;如果有疾病,就能看到生病的部位。

后来官吏就借用这一典故来说明自己审案的公正和明察秋毫。

由于这块镜子产于秦国,人们就用“秦镜”来比喻官吏精明机智。

后来,不论是清官、贪官,为了标榜自己清正廉洁、公正严明,就都在公堂之上挂起“明镜高悬”的匾额。

从独角兽到正义女神——漫谈中西法律的象征

从独角兽到正义女神——漫谈中西法律的象征

从独角兽到正义女神——漫谈中西法律的象征从独角兽到正义女神——漫谈中西法律的象征物(中国律师) 00前几天,开完庭出来,就听当事人抱怨堂堂法院大门口立着一对“石狮子”,感觉司法部门有摆封建衙门派头的霸气。

作为法律执业人士,我先指出“石狮子”头上的角让他仔细看,然后告知他这不是狮子,而是独角兽,学名“獬豸”,公正和严明的化身,中国传统文化中法律的象征物。

他恍然大悟。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法律文化,以法院大门口的雕像为例,中国往往立独角兽,西方则常常立正义女神。

那么,这些象征物分别有什么喻义?在此,简单介绍一下中西法律的象征物:中国的獬豸。

现在,法院门口的獬豸通常大都很像独角石狮子。

秦之前文物中的獬豸大都是独角羊的造型,东汉之后还有独角牛造型的獬豸,作为传说中的神兽,毕竟谁也没亲见,所以独角鹿、独角麒麟等诸多版本也不少。

獬豸,也称解廌或解豸,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

因为只有一只角,故又俗称独角兽。

据说它智慧很高,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之人,就用角触他,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违法者不寒而栗。

獬豸与法的关系,还可从古代“法”字的结构得到解答,古体的“法”字写作“灋”,而“廌”即为獬豸,“廌法”二字合为一体,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从水,取法平如水之意。

传说中,帝尧的刑官皋陶饲养了一只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均准确无误。

另外,还传说在春秋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

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

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

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法律的象征与法律的寓意--彭聚龙

法律的象征与法律的寓意--彭聚龙

法律的象征与法律的寓意授课老师:刘国良学生姓名:彭聚龙班级:2010级法硕1班学号:10410100210022[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西方法律象征与古代中国法律象征物的寓意,比较了中西方法律象征意义下的差别;论证了法律象征与法律实质的关系,以及阐述了对法律的权威的认识等。

关键词:法律、正义、象征、权威法律不是理性的结果,而是经由持续的民族精神力量所产生的。

[1]——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一、西方的法律象征——正义女神说起法律的象征,几乎所有人都会立刻联想到古腊神话中一位女神——正义女神“泰米斯”(temis),她是天与地的女儿。

她名字的原意为‘大地’,引申意则为‘生命’和‘稳定’。

在奥林匹亚山上的众神雕像中,正义女神的造型是被塑造成一位表情严肃的中年母亲,手中常持一架天平,象征着平民百姓对‘生命’和‘生活’的希望,以及对法律‘成熟稳重’、‘公平正义’的期求”。

女神的女儿狄克协助她共掌法律、秩序、正义,于是狄克经常手持利剑四海奔波。

古罗马人将“正义女神的名字改称为‘朱斯蒂提亚’(Justitia,由法律jus一词而来),其雕像的造型,亦已将泰米斯与狄克母女二人形象合二为一,于是正义女神便被人们认为是法律的化身。

在文艺复兴时代,司法女神朱斯蒂提亚的造像开始出现在欧洲各个城市法院。

女神仍然沿用古罗马的造型,披白袍、戴金冠、左手持天平、右手持长剑、带着眼罩的女神。

为什么要蒙住眼睛?古希腊神话说:天庭上的众神失和,世界处于灾难的边缘。

谁来调解仲裁?血气方刚的易受水仙女的勾引,老于世故的却不敢对权势直言。

天上地下找遍了,也没有合适的人选。

最后,宙斯身旁站起一位白袍金冠的女神,拿出一条手巾,绑在自己眼睛上,说:我来!众神一看,不得不点头同意:她既然蒙了眼睛,看不见纷争者的面貌身份,就不会受诱惑,也不必畏惧权势。

[2] 正义女神前额垂直的秀发代表“诚实”亦即“真相”,而蒙眼闭目,则表示她六亲不认、无欲无求、大公无私,审判要“用心灵来观察”;蒙眼不是失明,是自我约束,是克服直视对象所产生的诱惑,凡事一律按照天平公平称量。

法律的象征物——獬豸 司法女神

法律的象征物——獬豸 司法女神

如果被告顺利咽下,即说明他无罪; 如果卡住了咽喉,便说明他有罪。
非洲苏丹的阿德赞人,巫师问讯原告或

者被告时,为了弄清当事人是否诚实, 便拿一块叫做“拜哥”的毒药让鸡吞下 如果鸡没有死,那么就意味着神就宽恕 了相关当事人,反之他将受到惩罚。

思考讨论:

法的终极价值追求是什么?


原告控诉被告盗窃,裁判者无法辨别谁 是谁非。
把被告扔到水里,如果被告沉入水底: •
古巴比仑人就认定被告有罪,他的财产 即归原告所有; 古代日耳曼人则认定被告无罪,因为人 在水里沉底合乎常理,这说明神明接纳 了他。

日耳曼人让被告吞下一大块奶酪
• •
獬豸xizh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故又俗称独传说皋陶是舜时的大理执法官执法清正公廉
中西法律的象征物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獬豸
獬豸(xiè zhì )
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 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 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故又俗称独 角兽。 “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 正者”


法的传说
传说皋陶是舜时的大理(执法官),执法 清正公廉。上天为帮助他,降独角神羊于 他 ,神羊能知人善恶,有人犯罪不承认就 会用角顶他。 人们把皋陶奉为狱神。习惯上,人们称皋 陶为我国的法律鼻祖。

今安徽省六安市
西方的正义女神朱斯蒂提亚
朱斯蒂提亚
披白袍、戴金冠、一手持天平、一手持长 剑、带眼罩。 古罗马的法谚:“为实现正义,哪怕天崩 地裂(Fiat justitia ruat caelum)”。

锏的法治意义

锏的法治意义

锏的法治意义
锏,即锤子的一种,是古代中国常用的兵器之一。

在历史上,锏常常被皇帝赐予给文臣武将,以彰显皇权,表示威严。

然而,锏在法治意义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锏是一种刑具,常用来处决罪犯。

随着时代的变迁,锏逐渐转变为代表法律权威的象征物品。

在现代社会中,锏已经不再是刑具,而是成为司法机关的代表物品。

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从业人员在法庭上使用锏,象征着法律的权威和公正。

锏的法治意义,就在于它代表着法律的权威和公正。

它是一种象征,体现了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对犯罪行为的惩罚。

通过锏的使用,法律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从而保障了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锏的法治意义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社会的。

它提醒我们,法律是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基石,我们应该尊重法律、维护法律,共同建设一个法治的社会。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象征法律的器物不得不提一种神物搜狐【篇一:中国古代象征法律的器物,不得不提一种神物搜狐】中外法律器物中,有不少是用来表征法的威严和严肃。

惊堂木、邢鼎及束棒,是其中的代表。

惊堂木出处:约公元前600年春秋时期解读:代表审判官的威严中国古代最基层的审判机构是知县衙门,县官一拍惊堂木高喊肃静的画面,对爱看古装剧的人来说再熟悉不过。

惊堂木是一块长方形硬木,正式名称叫气拍或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

它有角儿有棱儿,取规矩之意。

惊堂木能起到震慑犯人的作用,使得堂下人等安静、紧张。

民国初期法院的法官仍使用惊堂木,以严肃法堂、壮官威、震慑受审者。

今天中外法庭中必备的法槌,即与惊堂木发挥的作用基本一致。

法学家指出,与惊堂木不同的是,法槌的使用更多注入了现代司法理念。

惊堂木时代,判官是主体,当事人是审讯对象;法槌时代,当事人是平等主体,法官居中裁判。

法鼎出处:约公元前600年古希腊神话解读:象征正义、公平和执法严厉诞生于春秋时期的法鼎,又名刑鼎,是中国法制文明的最初载体。

郑简公23年(公元前543年)子产铸鼎,昭法天下,他将法律条文铭刻于青铜器皿鼎上,并置鼎于闹市街头,使鼎成为国家法制的象征,完成古代中国从礼治到法治文明的演进。

现存江西省博物馆的法鼎青铜胄,虽在现代已属中型鼎器,但它古老的纹饰布局和独特造型气势,威严毕露。

束棒出处:约公元100年罗马帝国解读:作为权力和刑罚的工具“束棒”是罗马最高长官权力的象征。

据说这是一把周围绑着一束笞棒的刑具,棒子有粗细之分。

罗马执政官巡视时,各地官员需把未下决断的案子,交由执政官决定,若罪不致死,则根据罪行轻重,选择粗细不同的束棒,击打罪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墨索里尼最先提出将“束棒”(fasces)的原意演化为“法西斯主义”,以强调领袖的绝对权威。

【篇二:中国古代象征法律的器物,不得不提一种神物搜狐】您的微信在线考试咨询助手,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银行等招聘考试,只要留言有问必回哦!点上方“蓝色id”关注我们吧!第三十二期,有同学问,题目都是哪里找的?其实这些题目都是在砖题库里给大家筛选出来比较有代表意义的题目。

其中为了让大家了解更多的知识,这边也为大家整理一些相关的延伸资料给大家。

所以每期都是罗婶的汗水啊,大家多练多记吧。

一起来学习吧!第三十二期开始1(单选题 )中国古代记载文字的器物曾经有:①竹简,②青铜器,③帛书,④甲骨,⑤纸张,它们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③④②⑤b. ④②①③⑤c. ①②④③⑤d. ④②③①⑤答对了吗第1题答案解析中国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出现占卜用的甲或骨,至商代甲骨盛行,到周初或更晚仍有甲骨。

商朝以前已有青铜器,金文始于商代。

因此甲骨最早;青铜器次之;竹简起源于西周,春秋战国时使用更广;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纸张最晚。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华图罗婶文字记录历史和文化,这题作为排序的常识题目非常简单,相信大家第一步甲骨文不会错,就基本不会错了吧。

相关的知识点大家稍微了解下吧,贴士里给大家贴出来。

小贴士甲骨中国古代占卜时用的龟甲和兽骨。

其中龟甲又称为卜甲,多用龟的腹甲;兽骨又称为卜骨,多用牛的肩胛骨,也有羊、猪、虎骨及人骨。

卜甲和卜骨,合称为甲骨。

中国最早的甲骨发现于距今8600—7800年的舞阳贾湖遗址二、三期文化层舞阳甲骨,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起源——契刻符号。

青铜器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

在中国,距今5000-4000年,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

古文献上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址里,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

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

竹简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的传播,所以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百余人,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的出现才得改变。

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也指写了字的竹片。

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

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称木简),牍比简宽厚,竹制称竹牍,木制称木牍。

均用毛笔墨书。

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因此人们又称信为“尺牍”。

在湖南长沙、湖北荆州、山东临沂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过重要发现,其中居延出土过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

帛书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

已出土楚帛书和汉帛书。

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现存实物以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

最早在战国时期,有一种用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书体——帛书,帛是白色的丝织品,汉代总称丝织品为帛或缯,或合称缯帛,所以帛书也叫缯书。

中国目前现存最早的帛画是20世纪30年代在长沙的楚墓中发现的。

纸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春秋时期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

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产生了纸。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1] ,造纸术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

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造纸术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用于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

2( 单选题 )我国现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是()。

a. 《武德令》b. 《永徽律》c. 《唐六典》d. 《唐律疏议》答对了吗第2题答案解析a项,《武德律》是唐高祖时以《开皇律》为蓝本所制订的法典,共十二篇五百条,内容与《开皇律》基本相同,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行。

其中包括服装的律令。

b项,《永徽律》是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人根据《武德律》和《贞观律》编撰的法典,共二十篇,五百零二条,篇名依次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捕亡、断狱等,于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行。

《永徽律》以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加强皇帝的权力,统治和镇压农民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现存最完备的一部封建法典,全文保存在《唐律疏议》中。

c项,《唐六典》全称《大唐六典》,是唐朝一部行政性质的法典,是我国现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

唐玄宗时官修,旧题唐玄宗撰、李林甫等注,实为张说、张九龄等人编纂,成书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会典,所载官制源流自唐初至开元止。

六典之名出自周礼,原指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后世设六部即本于此。

d项,《唐律疏议》原名律疏,又名唐律、唐律疏义、故唐律疏义,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

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亦为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

故选c华图罗婶这题常识其实更多考察的是唐代的年号常识,基本上如果大家对这些比较熟悉,其中总会遇到这些典籍。

关于古代的律法我放到贴士里大家看看。

小贴士古代法律形式中国古代的法律形式很多,不象现代法律只有法、法规、条例等少数几种。

古代法律形式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种:刑、法、律、令、典、式、格、诏、诰、科、比、例。

在一个朝代,经常有几种法律形式同时使用,组成该朝代的法律体系。

不同的法律形式的使用范围也不一样,效力高低也有很大区别。

刑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通用。

其含义和法相同,基本指刑律,不指刑罚。

后来,刑称为法或律,战国以后常指肉刑或刑罚。

法这是商鞅变法之前的常用法律形式,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时都以法为名称,如魏国的《法经》,晋国的《被庐之法》。

到商鞅变法将法改为律后,法仅仅在广义上使用。

律这是商鞅变法后中国古代常用的法律形式,应用广泛,如秦的《田律》,汉朝《九章律》,魏晋之后,有《魏律》、《晋律》、《北齐律》、《隋律》、《唐律》、《大明律》、《大清律》。

令统治者就某一具体事务颁布的命令。

是律的辅助性法律,在隋唐时期有专门法典,如《开皇令》和《贞观令》。

典最早出现于唐朝的《唐六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行政法典。

后来的宋和元明清都有此类法典。

式这是关于官吏具体行为的专门法律,范围非常广泛。

式在唐朝还有一定地位,是唐朝律令格式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到了元明清时期,地位下降了很多,不再起主要作用。

格格也是一种行政法规。

格作为独立的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东魏的《麟趾格》。

明清时将格的内容归入了会典和其他形式的法规,不再独立。

科汉朝到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形式,科意思是断,所以依法断罪叫做科罪。

在隋唐以后,敕的地位重要,科被敕和格所代替。

比比是两汉到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形式,也是一种审判原则。

如果律中没有明确规定,可以用相似的律条定罪,这叫做比。

因为这样类推断案,出现了司法腐败现象。

到汉朝以后,比不存在,内容被吸收进其他法律形式里边。

但是类推形式在古代一直存在。

例和比一样,例也是一种断罪原则,也是汉、唐、宋、明、清时期的法律形式,但名称不同。

秦称“廷行事”,即法庭成例。

汉朝称为“故事”,即以《春秋》中已有的故事作为断罪的依据。

到了明清时,例和律并行,日益重要,在清朝时,其效力甚至高过了律。

诏是古代皇帝发布的命令,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法律形式,又叫诏令。

皇帝的诏令经常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既可以认可、公布法律,也可以改变、废除法律。

除了以上的法律形式之外,还有敕、诰、命、制、程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是专制集权社会,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所以,他可以用诏、敕、诰等法律形式来发布新的命令,任意破坏现存的法律。

这就构成了中国古代法律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法自君出。

3( 单选题 )关于我国战国七雄地理位置描述准确的是()。

a. 齐国的纬度最高b. 楚国的纬度最低c. 燕国的经度最小d. 秦国的经度最大答对了吗第3题答案解析如下图所示,燕国的纬度最高;秦国的经度最小;楚国的纬度最低。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华图罗婶这题偏难,更多考察的是地理方面的认识,对七国地理方位有所了解。

这是过去省联考的真题,现在大家知道公务员考试题目的可怕了吧。

4( 单选题 )关于美国《独立宣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独立宣言》是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脱离大不列颠王国,并宣告独立的纲领性文件b. 《独立宣言》批准之日即7月4日成为美国的独立纪念日c. 《独立宣言》是以著名的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为主起草的d. 《独立宣言》的中心思想是宣称天赋人权学说,它深刻地阐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答对了吗第4题答案解析a选项说法错误:美国《独立宣言》是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脱离大不列颠王国,并宣告独立的纲领性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