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特级教师课件 高考语文课件:《文言实词的推断》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课件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6c3b0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7.png)
总结
1、字形结构 2、通假用法 3、古今联系 4、语法分析
5、事理逻辑 6、语境分析 7、联系推断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 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 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 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借助古今词义联系推断
《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告诉我们:“常见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防止以今律古。
1、字形结构 2、通假用法 3、古今联系 4、语法分析
5、事理逻辑 6、语境分析 7、联系推断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 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 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 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借助古今词义联系推断
《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告诉我们:“常见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防止以今律古。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的推断PPT1 (共31张PPT)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的推断PPT1 (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4480a63cf84b9d528ea7a7c.png)
8、邻字推断法:根据相邻的字来
推断词义,实际上是根据句内小语
境推断。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疲劳”。 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 之秋也 冲—年幼
9、字形推断法:根据字形特点推断
词义。
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 粲。 飨: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 粲: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的东 西。 翻译:我的母亲在东边,不买卖难得到 白米,(我)怎么忍心独自吃白米饭。
副,更,越 【韩信将兵】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 动,率领 副,仅仅
将 领
副,善于
小结: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方法
6、代入检验法 7、古今对比法 8、邻字推断法 9、字形推断法
10、通假推断法
四、推断实词意义当然可以综
合运用多种方法,但仍然以体 察语境和熟知语法为前提。要 有整体把握的意识,有瞻前顾 后的习惯,会用语法分析法即 划分句子成分。
3、温故知新法(根据学过的知识 推断词义) 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
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到、往 在朝廷
遂能廷折之
卒廷见相如
4、成语联想法(借助熟知的成语 推断)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势拔五岳掩赤城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
4、成语联想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 迫近,靠近 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 超出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精竭虑) 竭尽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一蹴而就)
1、语境分析法 2、语法分析法 3、温故知新法 4、成语联想法 5、整句推断法
三、高考链接
参考答案:
(一)租息收益 (二)爨:木柴 (三) 温故:拔—攻取 知新:拔—被攻取 温故:亡、北—逃亡的人、败逃的人 知新:北—逃亡的人、败逃的人
《实词的推断》课件
![《实词的推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d900f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d.png)
实词推断的重要性
实词推断是自然语言处理和理解中的 重要环节,对于机器翻译、问答系统 、信息抽取等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
通过实词推断,机器可以更好地理解 自然语言文本,提高自然语言处理的 准确性和效率。
实词推断的方法
基于规则的方法
根据语言学规则和语义规则,对 实词进行推断。这种方法需要大 量的人工制定规则,且难以覆盖
04 实词推断实例分析
小说中的实词推断
总结词
小说中的实词推断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和人 物性格特点进行理解。
详细描述
在小说中,实词推断通常需要考虑到人物的 性格、情感、语言习惯以及上下文语境等因 素。例如,在某篇小说中,一个角色说“他 是个卑鄙小人”,通过结合上下文语境和该 角色的语言习惯,我们可以推断出“卑鄙小 人”这个词语在该语境中表达的是贬义的意 思。
《实词的推断》ppt课件
目录
• 实词推断概述 • 实词类型与特点 • 实词推断技巧 • 实词推断实例分析 • 实词推断的挑战与对策
01 实词推断概述
实词推断的定义
01
实词推断是指在语言理解过程中 ,根据语境和语义关系,对句子 中的实词进行语义推导的过程。
02
它涉及到对上下文信息的利用, 以及根据已知信息对未知信息的 推理。
信息不足影响实词推断的 准确性
详细描述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缺乏 足够的上下文信息或语境 线索,实词的推断变得困 难。
应对策略
通过增加上下文信息、利 用已知知识库和常识、采 用统计学习方法等方法, 提高实词推断的准确性。
文化背景差异的挑战与对策
总结词
文化背景差异影响实词推断的理 解
详细描述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存在差 异,可能导致实词推断时产生误解 。
《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优质课件
![《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40e75410661ed9ad51f3d4.png)
怎样积累实词? 怎样做实词摘抄?
分门别类,近义收集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表示到达、去……的实词 表示刚好、正好碰上的实词
表示宽容、宽恕的实词 表示官职授予的实词
表示平民、老百姓的实词 表示死亡的实词
表示某一类人的实词 表示时间不久的实词
表示买卖的实词
之抵适造诣往至如
适 值 恰 会 方 丁 属(zhǔ)
《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 课件 (共63张)
例如:昔我先父以身徇国。 “徇”通“殉”
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己,乃亨之 “亨”通“烹”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如果用一般 方法无法准 确释义,不 妨从通假的 角度去理解, 说不定会柳 暗花明。
“强”通“僵”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去:过去的。
《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 课件 (共63张)
《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 课件 (共63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 确的一项是
A. 狸之性憎鼠而喜爱 爱:薆,隐蔽
B. 未顷,则椟又孔矣 孔:小洞
C. 向之韫椟服物
韫:收藏
D. 又资鼠口腹矣
资:供给
B/孔:名作动,打洞。
《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 课件 (共63张)
《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 课件 (共63张)
《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 课件 (共63张)
例1.忠不必用,贤不必以。 “以”同“用”,“任用”。
例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与“箭”相对,应为名词,意为“奔马”
例3.举类迩而见义远 “迩”与“远”相反,意思是“近”。 例4.去郑而之许 (全国卷)
后面“之”解释为“到”,那么“去”为“离开”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课件(51张PPT)高中语文精品公开课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课件(51张PPT)高中语文精品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3c9c17d827d3240c8547efa2.png)
3、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 言多而不辩,何也? ”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体:实践
译文:楚王对田鸠说:“墨子是个声名显赫的学者。他亲 自实践起来还是不错的,他讲的话很多,但不动听,为什 么?”
2、
词语、成语联想法
文言文有些字的意思如今很少见,但在某些词语或成语
里保留着,我们可以联想有关词汇、成语,推测其在文中
想一想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通“雇”,雇佣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通“翌”,第二天 3、卒然临之而不惊
通“猝”,仓促
五、通假推断法
“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 (“假”就是“借”的意思)。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 借用为那个字。它的分类如下:
类别
通 用 字 通 假 字假 借 字
的意义?
首先,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
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120个)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
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一词多义
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 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 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辨别。
(3)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贿赂) 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
凡形旁从 “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
——词义与五行有关;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者
——词义与兵器有关;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94b53da0116c175f0e48fb.png)
例:选出下列划线句正确的一项 齐武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
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 “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 的孩子,应当让他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 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
10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 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 半步)
4、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 北即败,逃亡的士兵)
5、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 非六国也
(族”字义同“灭”字)
11
含义相同相近: ▪ 求全责备——求, ▪ 民殷国富——富, ▪ 登峰造极——登, ▪ 文过饰非——饰, ▪ 扶危济困——扶, ▪ 比肩接踵——接,
1.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 “有”的意思也应相对,当“无”讲。另外,有时亦可 借助整齐的句式,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 这个词的正确意思。如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 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文言文专题复习
实词推断方法
1
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 推断词义)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 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
2
语境分析推断
内部语境 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外部语境
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 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 言环境
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 “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 的孩子,应当让他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 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
10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 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 半步)
4、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 北即败,逃亡的士兵)
5、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 非六国也
(族”字义同“灭”字)
11
含义相同相近: ▪ 求全责备——求, ▪ 民殷国富——富, ▪ 登峰造极——登, ▪ 文过饰非——饰, ▪ 扶危济困——扶, ▪ 比肩接踵——接,
1.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 “有”的意思也应相对,当“无”讲。另外,有时亦可 借助整齐的句式,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 这个词的正确意思。如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 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文言文专题复习
实词推断方法
1
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 推断词义)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 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
2
语境分析推断
内部语境 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外部语境
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 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 言环境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共48张PPT)PPT课件 图文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共48张PPT)PPT课件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8e45450912a21615792960.png)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 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 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5、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 6、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7、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族”字义同“灭”字)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选择、选拔)《谏 太宗十思疏》
“简”与“择”相对应,理解为“选择、
选拔”。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攻)取
《过秦论》
“举”与“取”相应,意思相近,理解为“攻取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安逸享乐 )
【推断】“兴国”与“亡身” 相对, “忧劳”与
“逸豫” 相对,与“忧劳”义相反的“逸豫”就是
▪ 形声字:
形旁:表 示事物的 类别
晴
声旁: 主要起 标声的
作用
会意字:
▪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 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
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武从
从止,从戈。 据甲骨文,
人表持示戈两行人进, 表前示后要相动随武。
本义:勇猛; 猛烈。
(2)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禄的等级。现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屡试不爽 爽:差错 屡次试验 都没有差错
3、因遗策——
因循守旧 因(循):沿袭
成语推断法:
⑴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 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 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5、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 6、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7、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族”字义同“灭”字)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选择、选拔)《谏 太宗十思疏》
“简”与“择”相对应,理解为“选择、
选拔”。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攻)取
《过秦论》
“举”与“取”相应,意思相近,理解为“攻取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安逸享乐 )
【推断】“兴国”与“亡身” 相对, “忧劳”与
“逸豫” 相对,与“忧劳”义相反的“逸豫”就是
▪ 形声字:
形旁:表 示事物的 类别
晴
声旁: 主要起 标声的
作用
会意字:
▪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 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
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武从
从止,从戈。 据甲骨文,
人表持示戈两行人进, 表前示后要相动随武。
本义:勇猛; 猛烈。
(2)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禄的等级。现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屡试不爽 爽:差错 屡次试验 都没有差错
3、因遗策——
因循守旧 因(循):沿袭
成语推断法:
⑴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推断PPT完美课件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推断PPT完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9798649ec3d5bbfc0a7431.png)
课堂演练
1、冀得一归觐 与“见”有关,拜见
2、启听淮北取籴 籴”是一个会意字,买进粮 食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思路3、课文迁移
(任命)
带入原句印证,然而别人认为他是向皇上进献 了两个美女才得到这个任命的,推测正确。
二、语言结构推断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 修辞格,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重用,任用)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
解释加点的词并翻译划线的句子
思路1 成语印证推测
阿谀逢迎 刚正不阿 (奉承、迎合奉承)
带入原句印证,(公权)议论政事时不迎合奉承皇 上,符合语境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思路2、俗语印证推测
(改变)
带入原句印证,因为公权忤逆皇上意见,同事周樨在皇
帝面前显得害怕恐惧,公权却更加不改变自己的意见,
符合上下文思路。
“陈”字前面有“而”与“对渭”连接,表明“陈” 是一个动词,再看上下文,他们正在打仗 ,是列阵ຫໍສະໝຸດ 之意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用法
①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好
(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一定 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确实”之意)
②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犹”是副词,作状语,“信”处在谓语的位
置上,是动词,为“相信”之意)
3、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
(“服”不少同学以为是“顺从”、“服从”,但如果 结合后句考虑,正确的意思应该是“穿戴”。整句有 “上行下效”的意思。)
4、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敌是敌人,名词,那“奉”也是名词,可推断“奉”为 “机会” 5、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赢”与“余”处在相同的位置,其意思也是 “ 多” 6、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 一艺 者无不庸。(韩愈《进学解》)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ppt课件(完美版)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ppt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547c7725a8114431b90dd8b5.png)
(5) (井绳)
(6)(田地) (7)上入下米 ,意思为买入粮食 2022/3/24
5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 供了有利条件。 积累;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禾”与五谷有关; “贝”与金钱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 “宀”与房舍有关; “阝”与地名有关; “求”与毛皮有关; “言”与说话有关; “隹(zhuī) ”与鸟雀有关; “尸”与身体关; “冖”与笼罩有关; “系”与捆绑有关; “纟”与丝织品有关; “歹”与死亡有关 ;“月”与肉有关; “页”与首有关; “自”关鼻,“目”关眼。 “攴(pū) ”与敲击有关… … 从“马、牛、羊、鸟、虫”者与动物有关; 从“言、走、彳”者与人的行为有关; 从“刂(刀)、弓、矛、斤、殳(shū)”者与兵器有 关
(2)联想:家喻户晓、不言而喻
喻:明白
(3)联想:日薄西山、义薄云天
薄:靠近
2022/3/24
10
三、联想推断法
【推断练习】
1.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 。 2.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
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3.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参考: 1.联想:“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边
境 2.联想:投笔从戎 投:扔掉,舍弃 3.联想:毫发无爽、屡试不爽 爽:差错。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
文言实词具有多义性、通假性、古今异义、 活用性、偏义复词、同义复词等特点。文言实词 的知识,不少同学由于理解不到位,或者解题方法 单一,造成表述不准确,甚至表述不当,下面我们来 共同探讨一下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并能结合 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测实词词义,希望对 同学们有所帮助。
原则:瞻前顾后 合理推求
2022/3/24
1
文言实词的推断(共46张PPT)
![文言实词的推断(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7dea3d8f01dc281e53af094.png)
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 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
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
辍不攻宋。《淮南子·修务训》
墨子闻而悼之
悼,哀伤
顿兵挫锐
顿,使动,使...疲乏
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 而推知它的意义。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 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 状语是由副词、介宾结构充当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名词、代 名词、 副词、介 形容词、 词、形容词 代词 宾结构 动词
步骤:分析成分→推断词性→推测词义
分析成分→推断词性→推测词义
高考掠影
语法推断法
例1“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这个选项 中,“樵”解释为“打柴”对吗?
【推断】“樵”前面有动词“取”,可见“樵”是它的宾语, 名词。词义应该是“木柴”。“打柴”显然不当。
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 城:构筑城墙
这个选项中,“城”解释为“构筑城墙”对不对?
练习: 殒身不恤
抚军厚赉成。
系燕父子以组。
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
牺牲 赏赐 绳子
田地
字形推断法
一、语境分析法 二、联想推断法 三、结构推断法 四、语法推断法 五、字形推断法
总结
温馨提示:
1、教材积累是前提
• 高考题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文言字词
都出自于教材,复习好教材,就能为答好
文言考题奠定基础。每当我们阅读课外文
于是乃偃兵
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
辍不攻宋。《淮南子·修务训》
墨子闻而悼之
悼,哀伤
顿兵挫锐
顿,使动,使...疲乏
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 而推知它的意义。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 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 状语是由副词、介宾结构充当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名词、代 名词、 副词、介 形容词、 词、形容词 代词 宾结构 动词
步骤:分析成分→推断词性→推测词义
分析成分→推断词性→推测词义
高考掠影
语法推断法
例1“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这个选项 中,“樵”解释为“打柴”对吗?
【推断】“樵”前面有动词“取”,可见“樵”是它的宾语, 名词。词义应该是“木柴”。“打柴”显然不当。
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 城:构筑城墙
这个选项中,“城”解释为“构筑城墙”对不对?
练习: 殒身不恤
抚军厚赉成。
系燕父子以组。
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
牺牲 赏赐 绳子
田地
字形推断法
一、语境分析法 二、联想推断法 三、结构推断法 四、语法推断法 五、字形推断法
总结
温馨提示:
1、教材积累是前提
• 高考题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文言字词
都出自于教材,复习好教材,就能为答好
文言考题奠定基础。每当我们阅读课外文
于是乃偃兵
语文高考复习课件文言文(文言实词推断) 课件
![语文高考复习课件文言文(文言实词推断)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b8184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15.png)
• 语置·之卫死灵地公而》后生,为人 民除害。《毛泽东选集》
• 毛车泽水东马龙的街道上,人 们来来往往,熙熙攘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街道
练习题3
通过对照句子推断实词,在阅 读中逐渐提高阅读体验。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出师表》 雄关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 以养德。 《中庸》 君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管子·权修》 物
总结和答疑
1 实词的重要性
重温实词的特点和作用, 并强调实词在文言文阅读 中的重要性。
2 技巧的实践
总结和回顾推断实词的方 法和技巧,为考前提供实 用的方法。
3 答疑环节
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 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1. “是以庖丁之言,日出而 作,日入而息,深则 厉。” 《庄子》 庖丁
2. “禺弘五鼓,令尹子綦献 酬长。”《诗经·商颂·长 发》 令尹子綦
3. “父强则子强,父弱则子 弱。”《三字经》 弱
练习题2
通过对比词推断在句子中的实 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 所由,察其所安。人焉 叟哉?人焉叟哉?”《论
推断方法和技巧
学会从上下文、词义相近的词、对比词和对照 句子中推断实词的方法和技巧。
例子与讲解
字形分析
通过字形分析识别实词,掌握正 确的的含 义,提高文言阅读水平。
对比词推断
学会通过对比词推断实词的含义 和用法,并举例说明。
实战演练
练习题1
通过上下文推断句子中的实词, 提高阅读辨析能力。
语文高考复习课件文言文 (文言实词推断) PPT课 件
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掌握文言实词的特点和作用,让你在高考中轻松应对文 言文阅读。
背景知识
文言实词的特点和作用
• 毛车泽水东马龙的街道上,人 们来来往往,熙熙攘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街道
练习题3
通过对照句子推断实词,在阅 读中逐渐提高阅读体验。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出师表》 雄关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 以养德。 《中庸》 君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管子·权修》 物
总结和答疑
1 实词的重要性
重温实词的特点和作用, 并强调实词在文言文阅读 中的重要性。
2 技巧的实践
总结和回顾推断实词的方 法和技巧,为考前提供实 用的方法。
3 答疑环节
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 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1. “是以庖丁之言,日出而 作,日入而息,深则 厉。” 《庄子》 庖丁
2. “禺弘五鼓,令尹子綦献 酬长。”《诗经·商颂·长 发》 令尹子綦
3. “父强则子强,父弱则子 弱。”《三字经》 弱
练习题2
通过对比词推断在句子中的实 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 所由,察其所安。人焉 叟哉?人焉叟哉?”《论
推断方法和技巧
学会从上下文、词义相近的词、对比词和对照 句子中推断实词的方法和技巧。
例子与讲解
字形分析
通过字形分析识别实词,掌握正 确的的含 义,提高文言阅读水平。
对比词推断
学会通过对比词推断实词的含义 和用法,并举例说明。
实战演练
练习题1
通过上下文推断句子中的实词, 提高阅读辨析能力。
语文高考复习课件文言文 (文言实词推断) PPT课 件
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掌握文言实词的特点和作用,让你在高考中轻松应对文 言文阅读。
背景知识
文言实词的特点和作用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PPT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ce61b702768e9950e73882.png)
7.终身不造其门(高考题) 造:到,到……去
12
辨
明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
“蚤”通“早”,早点
假
❖ 你能推断出 “蚤”的意思吗?
❖ 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
13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 方法三、通假推断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 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
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
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 推断词义。
❖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通“背”,背叛
❖ 2.风吹草低见牛羊
通“现”,现出
❖ 3.张良出,要项伯
通“邀”,邀请
14
学以致用
❖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顾”通“雇”,雇佣)
❖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翼”通“翌”,第二天)
(斧)”者与 兵器有关
2、从“马、牛、羊、豕 、犭、 鸟、 虫”者与 动物有关
3、从“讠 (言)、辶(走)、彳 (行)”者与 人的行有为关
9
例题展示:讨论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的词义。
爨 ❖ 1、迨诸父异 ,东西多置小门。
从字形上来看,用火烧木柴从底下给器皿加热的 情状。联系句子可知应解释为灶台。 ❖ 2、冀得一归觐
加点字“觐”虽比较眼生,但从形旁“见” 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
10
学以致用
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田 地
2、家人瞷见者,悉骇愕
窥视
3.生而眇者不识日
瞎 ,双目失明
4.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砍
11
5. 《何远传》“至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 糗:译为“干粮”。
6. 辽人常越境而汲 。 汲:取水。
12
辨
明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
“蚤”通“早”,早点
假
❖ 你能推断出 “蚤”的意思吗?
❖ 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
13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 方法三、通假推断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 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
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
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 推断词义。
❖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通“背”,背叛
❖ 2.风吹草低见牛羊
通“现”,现出
❖ 3.张良出,要项伯
通“邀”,邀请
14
学以致用
❖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顾”通“雇”,雇佣)
❖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翼”通“翌”,第二天)
(斧)”者与 兵器有关
2、从“马、牛、羊、豕 、犭、 鸟、 虫”者与 动物有关
3、从“讠 (言)、辶(走)、彳 (行)”者与 人的行有为关
9
例题展示:讨论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的词义。
爨 ❖ 1、迨诸父异 ,东西多置小门。
从字形上来看,用火烧木柴从底下给器皿加热的 情状。联系句子可知应解释为灶台。 ❖ 2、冀得一归觐
加点字“觐”虽比较眼生,但从形旁“见” 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
10
学以致用
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田 地
2、家人瞷见者,悉骇愕
窥视
3.生而眇者不识日
瞎 ,双目失明
4.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砍
11
5. 《何远传》“至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 糗:译为“干粮”。
6. 辽人常越境而汲 。 汲:取水。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PPT课件(31张ppt)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PPT课件(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85abff29b6648d7c0c74624.png)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
供了有利条件。
积累;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禾”与五谷有关; “贝”与金钱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 “宀”与房舍有关;
“阝”与地名有关; “求”与毛皮有关;
“言”与说话有关; “隹(zhuī) ”与鸟雀有关;
“尸”与身体关; “冖”与笼罩有关;
6.词类活用
4.偏义复词 5.同义复词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文言 文实词 推断方 法 课件(31张ppt)
2022/3/22
2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文言 文实词 推断方 法 课件(31张ppt)
代入检验法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考查实词的主要题型是选择 判断四个选项中的解释正确或错误的一项,这时最简单 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义项代入各自的语句中去,看这一 解释能否使语句表意通顺。
2022/3/22
8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文言 文实词 推断方 法 课件(31张ppt)
【推断练习】
(1)进住夏口(《赤壁之战》) (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 (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参考:
(1) “住”通“驻” (2) “倍”通 “背”, “倍道”就是“违背自然规 律”。 (3) “景”通“影”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文言 文实词 推断方 法 课件(31张ppt)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文言 文实词 推断方 法 课件(31张ppt)
2022/3/22
7
例: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品课件优秀课件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课件(31张ppt)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推断法 PPT课件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推断法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2f9137a6c30c2259019e6f.png)
•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
1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看到了某种忧患。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
20、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曾经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许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
13、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别人怎么看,坚持自己的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
14、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你的努力,你却始终看得见自己。
(名词,烟囱)
至尊已有,我何意无? (动词,料想) 其罪当与童贯等 (动词,相同)
巩固训练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烤肉 厨师)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 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在右已。 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吃烤肉
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 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 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 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 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坏 (坏,倒塌)
文言实词推断法
字形分析 同义推求 对应推求 词性分析 成语联想 语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歹-- 死亡 月-- 肉 目--- 眼
隹(zhuī )--
⑴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贿赂)
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 ⑵用‚ 糸 ‛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例: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绡:丝织品﹚ ﹙缢:上吊,吊死﹚ (缒:用绳子往下吊)
通假推断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 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 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 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 推断词义。
试试看: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通“雇”,雇佣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通“翌”,第二
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天通“ Nhomakorabea”,催促
试试看:
1、有牧人御众之才
(统治,治理 )
2、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小箱子)
3、迨诸父异爨cuàn ,东西多置小门。
(灶台,烧火煮饭)
4、彀gòu士十万人
(弓箭手)
想想看: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倍”通“背”:违背 2.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通“现”:出现
3.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结构观察法
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
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
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
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 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试试看:
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破——下,攻下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反义对文,“须臾” 意思为“时间短” 3、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踏着,引申为“借着,凭着”) 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用——以,被任用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考试大纲》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① 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考点阐释
《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
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 羁旅:寄居
C项“纠”与“劾”同义对举,当为同 义复词,“劾”是“弹劾”的意思,因此推 知“纠”应为“检举、告发”之义。
想想看:
1、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 是地方乊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 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乊意。
试试看:
1、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 “蚤”:跳蚤。无法理解。蚤——通“早” 2、复之以掌 “复”——通“覆” 3、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 4、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从”——通“纵”
想想看:
1.追亡逐北 (败逃者,逃亡的人)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更加,越来越)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安逸享受) 4.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疲劳) 5.通五经,贯六艺 (贯通) 6.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排斥、排除)
字形分析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 有表意的功能。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
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与 兵器有关 2、从‚马、牛、羊、豕 、犭、 鸟、虫‛者与 动物有关 3、从‚(言)、辶(走)、彳(行)‛者与人 的行为有关
禾-- 五谷 皿-- 器具 宀-- 房舍
贝-- 金钱 纟-- 丝麻 求-- 毛皮 鸟雀
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
复习目标
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 法,能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 推测实词词义。
想想看:
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 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 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2、冀得一归觐
“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 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 可以解释为“拜见”。
词。 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有两种考查形式: 一、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 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
二、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
要求:多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同时要掌 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
讨论
1.‚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你能 准确解释‚绳‛这个词吗? 2. ‚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 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 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你能推断出‚殛‛的意 思吗?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
推知它的意义。
想想看:
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 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 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 胜:能承受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鸿门宴》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陈情表》
2、将军身披坚执锐
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 的宾语,动宾如何搭配? “坚” 解“坚硬的盔甲, “锐” 解“锐利的兵器”才能搭配。
结构观察法
句子的结构是基本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
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 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 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试试看:
1、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里佩着 2、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同义复词:“敝”:疲劳 3、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同义复用。“冲”即“幼”,“年 幼”
试试看:
(2006年湖北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 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徒高谈虚论 徒:只是 堪:胜任 纠:纠正 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D、本为羁旅
②自缢于庭树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试试看:
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烤肉)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打)
3、抚军亦厚赉成名。
(赏)
4、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
(财)
试试看: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
(绳索)
2、可以独飨白粲
(飨, 食用;粲,米一类的东西)
3、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双目失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