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PPT课件)
合集下载
急救药品的使用ppt课件
❖ 外周血管长时期收缩,可能导致局部坏死或坏疽 。 ❖ 过量时可出现血压升高,此时应停药,必要时给
予α受体阻滞剂。
注意事项
❖ 对肢端循环不良的病人,须严密监测,注意坏死及 坏疽的可能性 。
❖ 频繁的室性心律失常时应用本品也须谨慎。 ❖ 选用粗大的静脉作静注或静滴,以防药液外溢,及
产生组织坏死;如确已发生液体外溢,可用5-10 ㎎酚妥拉明稀释溶液在注射部位作浸润。 ❖ 静滴时应控制每分钟滴速,滴注的速度和时间需根 据血压、心率、尿量、外周血管灌流情况等。 ❖ 突然停药可产生严重低血压,故停用时应逐渐递减。
禁忌症
临床应用
❖ 心脏骤停急救 ❖ 急性支气管哮喘 ❖ 过敏性休克 ❖ 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 ❖ 治疗低血糖症 ❖ 局部收缩血管止血:如皮肤、鼻粘膜等出血
禁忌症
❖ 高血压 ❖ 器质性心脏病 ❖ 洋地黄中毒 ❖ 糖尿病 ❖ 外伤性或出血性休克 ❖ 甲亢
不良反应
❖ 有心悸、烦躁、面色苍白、出汗、无力、震颤等 不良反应 ,停药或休息后可自行消退。
临床应用
❖ 用于因急性心肌梗塞、外科手术、洋地黄中毒 及心脏导管等所致的急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 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
❖ 也可用于癫痫持续状态时用其他抗惊厥药无效 者。
❖ 局部或椎管内麻醉 。
禁忌症
❖ 对本药或其他酰胺类局麻药过敏者 。 ❖ 严重心脏传导阻滞(包括Ⅱ或Ⅲº房室传导阻滞、
双束支阻滞、室内传导阻滞)者 。 ❖ 预激综合症、阿斯综合症、未经控制的癫痫患
❖ 呼吸系统:在极高血药浓度下可引起呼吸停止, 脊髓注射或外用本药均可能引起致命的支气管 痉挛,成人可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但少见。
❖ 过敏反应:少有红斑样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 等表现且通常轻微,严重者可致呼吸停止。
予α受体阻滞剂。
注意事项
❖ 对肢端循环不良的病人,须严密监测,注意坏死及 坏疽的可能性 。
❖ 频繁的室性心律失常时应用本品也须谨慎。 ❖ 选用粗大的静脉作静注或静滴,以防药液外溢,及
产生组织坏死;如确已发生液体外溢,可用5-10 ㎎酚妥拉明稀释溶液在注射部位作浸润。 ❖ 静滴时应控制每分钟滴速,滴注的速度和时间需根 据血压、心率、尿量、外周血管灌流情况等。 ❖ 突然停药可产生严重低血压,故停用时应逐渐递减。
禁忌症
临床应用
❖ 心脏骤停急救 ❖ 急性支气管哮喘 ❖ 过敏性休克 ❖ 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 ❖ 治疗低血糖症 ❖ 局部收缩血管止血:如皮肤、鼻粘膜等出血
禁忌症
❖ 高血压 ❖ 器质性心脏病 ❖ 洋地黄中毒 ❖ 糖尿病 ❖ 外伤性或出血性休克 ❖ 甲亢
不良反应
❖ 有心悸、烦躁、面色苍白、出汗、无力、震颤等 不良反应 ,停药或休息后可自行消退。
临床应用
❖ 用于因急性心肌梗塞、外科手术、洋地黄中毒 及心脏导管等所致的急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 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
❖ 也可用于癫痫持续状态时用其他抗惊厥药无效 者。
❖ 局部或椎管内麻醉 。
禁忌症
❖ 对本药或其他酰胺类局麻药过敏者 。 ❖ 严重心脏传导阻滞(包括Ⅱ或Ⅲº房室传导阻滞、
双束支阻滞、室内传导阻滞)者 。 ❖ 预激综合症、阿斯综合症、未经控制的癫痫患
❖ 呼吸系统:在极高血药浓度下可引起呼吸停止, 脊髓注射或外用本药均可能引起致命的支气管 痉挛,成人可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但少见。
❖ 过敏反应:少有红斑样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 等表现且通常轻微,严重者可致呼吸停止。
《血管活性药物》PPT课件
整理课件ppt
5
去甲肾上腺素
1、可出现沿血管部位皮肤苍白和疼痛,药液外漏可引
起皮肤坏死。
2、肾功能损害者,过量或长期应用,可因强烈收缩内脏 血管使肾血流量明显减少,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
3、应注意该药不宜与偏碱性药物(如磺胺、茶碱等)配 伍,以免失效;此外,本品与洋地黄、奎尼丁和用易致心律 失常。
4、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仅是临时的措施,应避免长时 间或大剂量使用,以免造成微循环障碍。
5、遇光变色,遇含铁离子的药物(谷氨酸钠、乳酸钠) 变紫色,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剂量: 0.05~0.25ug/(kg.min)
最大剂量<1.0ug/(kg.min)
整理课件ppt
6
多巴胺
给药速度= 需要量(ug/kg/min)×体重(kg)×60 液体浓度(ug/ml )
㈠.心脏活性药物 1、系β₁受体和α₁受体兴奋剂,也能兴奋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剂量: 0.5~5ug/(kg.min) IV 最大剂量 < 10ug/(kg.min) IV 1、对α肾上腺素受体作用较弱。能引起全身小动脉、小静 脉收缩(但冠脉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增高,血压上升,能 增加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 2、小剂量静脉滴入能增加心肌收缩和心输出量,恢复心肌 代谢和功能,有利于休克的恢复。 3、临床常用于治疗感染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 ,特别是动 脉压低的患者。 4、治疗量应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至动脉压稳定。低血 压纠正后切忌突然停药,应逐步减量停药。 5、 不良反应可有皮疹、呕吐、头痛、高血压、浮肿、抽 搐等。静脉滴注时间太长或药液过浓,
给药途径: 5、都倾向于中心静脉和周围大静脉给药,最好不用下肢静脉。 6、气管导管内给药显效时间与静脉一样快。 7、与空气、日光接触易氧化变质,变红色,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不稳定, 在饱和溶液中呈弱碱性反应。易被消化液分解,不易口服 8、主要用于过敏性休克、心跳骤停、支气管哮喘、术中止血等,但心脏 性哮喘禁用。
合理用药.ppt课件
禁忌症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心脏压塞或缩窄型心包炎 急性下壁心梗合并右室受累 青光眼
注意事项
可致眼内及颅内血管扩张,使眼内压及 颅内压升高 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可诱发心绞痛、心梗 、甚至猝死,需逐渐停药。 连续用药可产生耐受性,宜采用偏心剂 量给药。 口服小剂量因‘首过效应’而无明显效 果 对本品过敏、休克、严重低血压及低灌 注的AMI病人禁用
不良反应
应用过量引起自发性出血 一旦发生立即停用,用带有阳电荷鱼精蛋 白中和,1mg鱼精蛋白中和100u肝素 长期应用肝素可引起骨质疏松、脱发、 自发性骨折
注意事项
肝肾功能不全、溃疡病、严重高血压、 脑出血、孕妇及有出血素质者禁用 用药过程中监测ACT或APTT维持在与正 常值比较延长1.5~2.0倍的范围内。
不良反应
滴速过快或剂量过大,可增加心率及心 肌耗氧量,抵消其有益的治疗作用,甚 可引起心律失常及猝死。用药过程中心 率增加幅度不超过基本心率的10%。 可引起恶心、头痛、心悸、呼吸困难、 收缩压升高及室性心律失常 增加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需要量
注意事项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禁用 以下情况慎用:房颤、高血压病(大剂 量)、瓣膜病机械性梗阻、室性心律失 常、可能增加低血容量。
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为最重要抗心肌缺血药物在临 床上使用了一百多年
药理作用
抑制血小板功能 扩张外周血管 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 减低心肌耗氧量 扩张冠状动脉 治疗心功能不全 防治左室重构 增加侧枝循环
硝酸甘油
硝酸酯类药物是治疗心绞痛的重要药物 病情急重者可采用硝酸甘油含化、吸入 、静脉滴注 不稳定或恶化心绞痛在绝大多数CCU中 静脉滴注NTG是治疗该综合征的主要方 法 静脉使用NTG不应公式化,应从小量开 始,逐渐加量
急诊科常用急救药品 ppt课件
[常用制剂] 注射剂:2ml(20mg)。
ppt课件
13
多巴胺
[护理要点] 1、禁用于嗜咯细胞瘤病人。
2、不良反应:大剂量可使呼吸加速、心律失常、过量可致快速 型心律失常。
3、使用前应补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
4、静脉滴注,应观察血压、心率、尿量和一般状况。
5、对有周围血管病史者应用本品时,需密切观察肢体色泽、温 度变化,以防肢体严重缺血坏死。
2. 不良反应:头胀、头痛、头内跳痛,心跳加快,视物模糊、 恶心、呕吐、口干。
3. 片剂应放在棕色避光瓶内,以免失效。
4. 药品应含服、未溶前不可呑服。
5. 静脉注射时,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及心率变化。
6. 长期连续服用易产生耐受性,如需停药,应逐渐减量、以免 诱发心绞痛。
ppt课件
12
多巴胺
[别名] 3-羟酪胺,儿茶酚乙胺。
5. 滴眼时要压迫内眦,以免流入鼻内。
ppt课件
6
盐酸利多卡因
[药理]局麻药及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降低心肌兴奋性,减慢传 导速度,提高室颤阈抑制异位节律点的自律性。
[适应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动过速,频发性室早、室颤,洋地 黄中毒,心肌梗死。
[常用制剂] 5ml(0.1g),10ml(0.2g)。
[药理]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小剂量使肠系膜、肾、脑及冠状动脉 扩张,增加血流量,使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均增加,从而使 尿量及钠排泄量增加,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等剂量增加心肌 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加快心率;大剂量使外周阻力增加,血压 升高。
[适应症] 各种类型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与 利尿剂合用)。
4、 用本药可增加心肌和全身耗氧量,故必须充分给氧,注意
酸中毒发生。
ppt课件
13
多巴胺
[护理要点] 1、禁用于嗜咯细胞瘤病人。
2、不良反应:大剂量可使呼吸加速、心律失常、过量可致快速 型心律失常。
3、使用前应补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
4、静脉滴注,应观察血压、心率、尿量和一般状况。
5、对有周围血管病史者应用本品时,需密切观察肢体色泽、温 度变化,以防肢体严重缺血坏死。
2. 不良反应:头胀、头痛、头内跳痛,心跳加快,视物模糊、 恶心、呕吐、口干。
3. 片剂应放在棕色避光瓶内,以免失效。
4. 药品应含服、未溶前不可呑服。
5. 静脉注射时,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及心率变化。
6. 长期连续服用易产生耐受性,如需停药,应逐渐减量、以免 诱发心绞痛。
ppt课件
12
多巴胺
[别名] 3-羟酪胺,儿茶酚乙胺。
5. 滴眼时要压迫内眦,以免流入鼻内。
ppt课件
6
盐酸利多卡因
[药理]局麻药及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降低心肌兴奋性,减慢传 导速度,提高室颤阈抑制异位节律点的自律性。
[适应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动过速,频发性室早、室颤,洋地 黄中毒,心肌梗死。
[常用制剂] 5ml(0.1g),10ml(0.2g)。
[药理]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小剂量使肠系膜、肾、脑及冠状动脉 扩张,增加血流量,使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均增加,从而使 尿量及钠排泄量增加,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等剂量增加心肌 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加快心率;大剂量使外周阻力增加,血压 升高。
[适应症] 各种类型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与 利尿剂合用)。
4、 用本药可增加心肌和全身耗氧量,故必须充分给氧,注意
酸中毒发生。
急救药品管理 ppt课件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有乙醇的特点。
【适应症】
本品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及预防.也可用于降低血压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规格】1ml:5mg
ppt课件
23
【用法用量】 用5%葡萄糖或氯化钠液稀释后静滴,开始剂量为 5μg/min,最好用输液泵恒速输入。患者对本药的个体差异很大,静脉滴注无固 硝酸甘油 (Nitroglycerine)
【规格】(1)2ml:0.25g (2)10ml:0.25g
ppt课件
29
【用法用量】 常用量:静注,静滴。 0.25 ~0.5g/次,用5%葡萄糖稀释后使用。极量 0.5g/次,1g/日。 ( Aminophylline Injection)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
1.主要用于心力衰竭。由于其作用较快,适用于急性心功能不全或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的患者。
2.亦可用于控制伴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的心室率。 3.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起效慢,已少用。
【规格】2ml:0.4mg
ppt课件
19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Deslanoside Injection)
【规 格】5ml:0.1g
ppt课件
21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Lidoca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用法用量】静注:1~1.5mg/kg/次(一般用50~100mg/次)必要时每5分钟后重复1~2次。静滴:取100mg加入5%葡萄糖100~ 200ml中静滴,静速1~2ml/分。总量<300mg。
【注意事项】 剂量较大时,能引起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呼吸抑制甚至惊厥。
ppt课件
8
肾上腺素注射液(Adrenal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血管活性药物临床应用PPT课件
• 药效范围:0.1mg-1mg/min • 配制:50mg酚妥拉明+5%GS250ml相当
于1ml=0.2mg
.
10
感染性休克
• 定义:1991年美国胸科学会和重症医学会规定的 SIRS+感染=Sepsis(全身性感染):严重感染是 指全身感染伴有器官功能不全、组织灌注不良或 低血压。感染性休克是严重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
腹腔感染
240
.
25
血管活性药物—肾脏保护
125 100
75 50 25
0 -25
0
健康对照
60
120
180
125
100
75
50
25
0
-25
240
0
腹腔感染
60
120
180
240
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对肾脏血管 阻力的影响
多巴胺 肾上腺素 多巴胺 + 肾上腺素
.
26
血管活性药物—肾脏保护
75
DOPA
50
多巴胺
肾上腺素
.
多巴胺 + 肾上腺素 28
血管活性药物—肾脏保护
Ccr (ml/min)
60 50 40 30 20 10
baseline
15 min .
健康对照-Epi 感染-Epi 健康对照-Epi+DA 感染-Epi+DA
180 min
29
血管活性药物—肾脏保护
• 肾上腺素组
– 肾血流明显增加 – Ccr先降低,之后增加
临床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
.
1
血管活性药物
• 硝酸甘油 • 硝普钠 • 多巴胺 • 多巴酚丁胺 • 去甲肾上腺素 • 肾上腺素 • 垂体后叶素 • 酚妥拉明
于1ml=0.2mg
.
10
感染性休克
• 定义:1991年美国胸科学会和重症医学会规定的 SIRS+感染=Sepsis(全身性感染):严重感染是 指全身感染伴有器官功能不全、组织灌注不良或 低血压。感染性休克是严重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
腹腔感染
240
.
25
血管活性药物—肾脏保护
125 100
75 50 25
0 -25
0
健康对照
60
120
180
125
100
75
50
25
0
-25
240
0
腹腔感染
60
120
180
240
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对肾脏血管 阻力的影响
多巴胺 肾上腺素 多巴胺 + 肾上腺素
.
26
血管活性药物—肾脏保护
75
DOPA
50
多巴胺
肾上腺素
.
多巴胺 + 肾上腺素 28
血管活性药物—肾脏保护
Ccr (ml/min)
60 50 40 30 20 10
baseline
15 min .
健康对照-Epi 感染-Epi 健康对照-Epi+DA 感染-Epi+DA
180 min
29
血管活性药物—肾脏保护
• 肾上腺素组
– 肾血流明显增加 – Ccr先降低,之后增加
临床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
.
1
血管活性药物
• 硝酸甘油 • 硝普钠 • 多巴胺 • 多巴酚丁胺 • 去甲肾上腺素 • 肾上腺素 • 垂体后叶素 • 酚妥拉明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PPT课件
利于通气。 (3)有一定抗过敏作用。 (4)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
20
肾上腺素【临床应用】
4. 与局麻药配伍(浓度1:250000),少于0.3mg。
作用: 1.收缩局部血管,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 2.减少吸收量,防止中毒。
注意:手指、足趾、阴茎等手术不加肾上腺素, 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心脏兴奋,代谢产物增加引起)。
.
11
3.血压
小剂量:收缩压升高
(心脏β1受体兴奋),舒张压不变 或稍下降。
大剂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注意:在低浓度时β受体对肾上腺 素的敏感性高 于α受体;高浓度 时α受体对肾上腺素敏感性高于β 受体。
.
12
4.代谢
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肝糖原分解增加, 血糖升高等;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水平增高。
.
29
麻黄碱(ephedrine) 【临床用途】
(1)防止某些低血压 (腰麻时预防血压下降) (2)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0.5%浓度滴鼻) (3)支气管哮喘:预防或轻症治疗 (4)缓解荨麻疹等皮肤黏膜症状
.
30
麻黄碱不良反应
1.产生中枢兴奋症状,特别是过量时,可出现焦虑、 精神兴奋;
2.可致血压过高和心律失常等。 3.甲亢患者禁用,失血性休克慎用。
体几无作用。
1. 血管:主要是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 皮肤黏膜血管收缩最明显,肾血管次之。此外脑、肝、 肠系膜、骨骼肌血管均呈收缩状态。冠状血管扩张。
2. 心脏:激动心脏 β1受体,使心脏兴奋。 但在整体情况下,由于血压升高,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 使心率减慢。 心博出量变化不大,这是由于外周阻力增加,增加心脏 的射血阻力所致。
.
20
肾上腺素【临床应用】
4. 与局麻药配伍(浓度1:250000),少于0.3mg。
作用: 1.收缩局部血管,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 2.减少吸收量,防止中毒。
注意:手指、足趾、阴茎等手术不加肾上腺素, 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心脏兴奋,代谢产物增加引起)。
.
11
3.血压
小剂量:收缩压升高
(心脏β1受体兴奋),舒张压不变 或稍下降。
大剂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注意:在低浓度时β受体对肾上腺 素的敏感性高 于α受体;高浓度 时α受体对肾上腺素敏感性高于β 受体。
.
12
4.代谢
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肝糖原分解增加, 血糖升高等;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水平增高。
.
29
麻黄碱(ephedrine) 【临床用途】
(1)防止某些低血压 (腰麻时预防血压下降) (2)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0.5%浓度滴鼻) (3)支气管哮喘:预防或轻症治疗 (4)缓解荨麻疹等皮肤黏膜症状
.
30
麻黄碱不良反应
1.产生中枢兴奋症状,特别是过量时,可出现焦虑、 精神兴奋;
2.可致血压过高和心律失常等。 3.甲亢患者禁用,失血性休克慎用。
体几无作用。
1. 血管:主要是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 皮肤黏膜血管收缩最明显,肾血管次之。此外脑、肝、 肠系膜、骨骼肌血管均呈收缩状态。冠状血管扩张。
2. 心脏:激动心脏 β1受体,使心脏兴奋。 但在整体情况下,由于血压升高,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 使心率减慢。 心博出量变化不大,这是由于外周阻力增加,增加心脏 的射血阻力所致。
ICU常用急救药物PPT课件
11/26/2023
-
20
胺碘酮:(Amiodarone)
溶液配制:本药不得在同一注射器内与其它制 剂混合。使用稀释液时只能用5%GS溶液, 禁用NS稀释。
胺碘酮:150 mg/3 ml/支 抽取4支(600mg)12ml, 再抽取5%GS 48ml: 浓度:10mg/ml 首剂150mg~300mg/10min, Iv:6ml/h(1mg/min)×6h 减至3ml/h(0.5mg/min)持续泵入 公式:
11/26/2023
-
19
胺碘酮:(Amiodarone)
【注意事项】
给药/停药条件:
静脉给药需采用定量输液泵,若药液浓度〉 2mg/ml,应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给药。停药后换 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时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 用。
【不良反应】
(1)静脉注射:低血压和静脉炎,与浓度及速度有 关,与剂量无关。
(2)长期口服:甲亢或甲低最常见,肺间质纤维化 最严重,此外尚有肝功损害及周围神经病变。
本品能被消化液分解,故口服无效,皮下注射后3—5 分钟显效,可维持l小时,肌注后其作用仅维持 10—30分钟。此外加入局麻药中或外用可延缓吸 收,以延长作用时间并有止血作用
11/26/2023
-
22
肾上腺素AdrenaLInum
【临床应用】
心肺复苏中的应用:可以静脉注射或气管内给药,偶尔也 可以心内注射。静脉注射时剂量是1mg ,每2—3分钟一 次。亦可1mg 、3mg、5mg间隔2—3分钟给入。大剂量给 药方案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但不能降低死亡率,现 不主张常规应用
【不良反应】
主要是剂量过大或注射速度过快引起的心动过速、心 律失常以及肾动脉收缩所致肾功能不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按体重乘以0.03mg或0.3mg的总去甲肾上腺素 剂量配于50ml液体中,以1ml/h的速度滴注,其 给药量即为0.01μg/(kg·min)或0.1μg/ (kg·min),2ml/h速度滴注给药量即为 0.02μg/(kg·min)或0.2μg/(kg·min),以 此类推。临床为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其去甲 肾上腺素的实际含量为约1/2)。
✓ 因此治疗心源性休克,多巴胺剂量不宜超过10 μg/(kg·min)。
14
对肾脏等内脏血供的影响
✓ 休克时即使动脉血压正常, 胃肠道和肝脏等内脏 器官仍可能存在灌注不良。而内脏器官的缺血缺 氧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 。
✓ 因此, 改善器官组织灌注, 特别是内脏器官灌注, 逆转组织缺血, 是休克复苏和血管活性药应用的 关键。
✓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流,恢 复细胞的功能与代谢。
✓ 理想的血管活性药物应能迅速提高血压,改善心 脑的血液灌注,或增加肾脏和肠道等内脏器官的 血流灌注,纠正组织缺氧,防止MODS的发生。
✓ 多项指南推荐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作为休克治 疗一线血管活性药物。
10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 早在20世纪50年代,去甲肾上腺素是休克治疗主 要升压药。具有肾上腺素α受体强烈激动作用, 引起血管极度收缩,血压升高,冠状动脉血流增 加;同时也激动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加强,心排 血量增加。
2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 当使用20μg/(kg·min)剂量的多巴胺或 0.19μg/(kg·min)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仍不能维 持患者的血压时,则可增加开放标签的去甲肾上 腺素、肾上腺素或加压素。
3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 主要转归是随机分组后28天的死亡率,次要终点 包括不需要器官支持的天数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②周围组织低灌注状态:四肢湿冷、尿量少 (≤30ml/h)、神志改变。及其伴随着更严重的炎 症反应。血流动力学紊乱的严重程度与短期预后 有直接的关系。
✓ 急性心肌梗死致左心泵衰竭是心源性休克的最常 见原因。
9
休克治疗
✓ 鉴于休克的病因不同,病情各异,不同阶段的病 理过程也十分复杂,治疗关键是纠正血流动力学 紊乱;
15
对肾脏等内脏血供的影响
✓ 小剂量多巴胺用于肾功能保护已有20多年的历史。 Goldberg[3]的实验显示,小剂量多巴胺 〔<5μg/(kg·min)〕作用于健康志愿者引起 肾脏血管扩张,产生剂量依赖性的肾血流量增加 和尿量增加。并拮抗去甲肾上腺素所致的肾血管 收缩。
✓ 结果显示,两组的基线特征相似。 ✓ 28天死亡率没有显著的组间差异(多巴胺组为
52.5%,去甲肾上腺素组为48.5%,多巴胺组的 比值比为1.17,95%可信区间为0.97~
1.42,P=0.10)。
4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 然而,接受多巴胺治疗病人中的心律失常事件多 于接受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的病人[207起事件 (24.1%)对102起事件(12.4%),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感谢您的阅览
1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 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多中心 随机试验,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休克的比 较。
✓ 1679例休克患者随机分组,多巴胺组858例和去 甲肾上腺素组821例。
✓ 分别使用多巴胺20μg/(kg·min)或去甲肾上 腺素0.19μg/(kg·min)作为恢复和维持血压的 一线升压疗法。
13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 中等剂量[5~10 μg/(kg·min)]主要兴奋β受 体,正性肌力作用使心肌的收缩力加强及增加了 心排血量,并收缩外周血管,从而既能维持血压 水平,又能改善心脏功能。
✓ 大剂量多巴胺[>10 μg/(kg·min)]使用时, α1受体激动效应占主要地位,致体循环和内脏血 管床动、静脉收缩,全身血管阻力增高,就会出 现微循环障碍。
✓ 研究者认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抗休克的总 体死亡率无显著差异,但多巴胺导致更多不良反 应,尤其是房颤。多巴胺作为一线抗休克药物的 地位或因此动摇[1](N Engl J Med,
2010,362:779)。
7
休克
✓ 休克是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侵袭时所发生的以 低血压和血流动力学紊乱为主要表现、以微循环 灌注不足和器官功能障碍为本质特征的临床综合 征。
✓ 小剂量每分钟0.4μg/kg时,β受体激动为主;用 较大剂量时,以a受体激动为主。一般采用静脉 滴注(外渗易发生局部组织坏死),静脉给药后 起效迅速,停止滴注后作用时效维持1~2分钟。
11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 小剂量开始使用,可以以0.02~0.1μg/ (kg·min)速度滴注,按需要调节滴速(最好 是用注射泵滴注。
✓ [卡普兰-迈耶(Kaplan-Meier)分析显示,心
源性休克P=0.03,感染性休克P=0.19,低血容 量性休克P=0.84]。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 结论,在使用多巴胺作为一线升压药物治疗的休 克病人与接受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的病人之间,尽 管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但使用多巴胺与不良事 件数较多相关。
P<0.001] ,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分别有52 例和13例患者因严重心律失常而退出研究(P<
0.001)。
5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 亚组分析显示,与去甲肾上腺素相比,多巴胺与 280例心源性休克病人中的28天死亡率增加相关, 但在1044例感染性休克病人或263例低血容量性 休克病人中无此相关性
✓ 按病因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脓 毒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
✓ 按血流动力学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 克,梗阻性休克,分布性休克。
8
心源性休克
✓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导致的周围脏器低 灌注状态,包括:
✓ ①血流动力学异常:收缩压<90 mmHg持续30分 钟,心脏指数≤2.2 L/(min·m2),且肺毛细血管 楔压≥15mmHg;
12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 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Gard在1937年 首先发现多巴胺具有独特的血管扩张作用,与熟 知的血管升压药如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正好相反。 多巴胺药理作用复杂 ,对心血管的作用呈剂量依赖 性。
✓ 小剂量[3~5μg/(kg·min)]兴奋多巴胺受体, 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增加尿量;
✓ 因此治疗心源性休克,多巴胺剂量不宜超过10 μg/(kg·min)。
14
对肾脏等内脏血供的影响
✓ 休克时即使动脉血压正常, 胃肠道和肝脏等内脏 器官仍可能存在灌注不良。而内脏器官的缺血缺 氧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 。
✓ 因此, 改善器官组织灌注, 特别是内脏器官灌注, 逆转组织缺血, 是休克复苏和血管活性药应用的 关键。
✓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流,恢 复细胞的功能与代谢。
✓ 理想的血管活性药物应能迅速提高血压,改善心 脑的血液灌注,或增加肾脏和肠道等内脏器官的 血流灌注,纠正组织缺氧,防止MODS的发生。
✓ 多项指南推荐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作为休克治 疗一线血管活性药物。
10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 早在20世纪50年代,去甲肾上腺素是休克治疗主 要升压药。具有肾上腺素α受体强烈激动作用, 引起血管极度收缩,血压升高,冠状动脉血流增 加;同时也激动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加强,心排 血量增加。
2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 当使用20μg/(kg·min)剂量的多巴胺或 0.19μg/(kg·min)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仍不能维 持患者的血压时,则可增加开放标签的去甲肾上 腺素、肾上腺素或加压素。
3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 主要转归是随机分组后28天的死亡率,次要终点 包括不需要器官支持的天数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②周围组织低灌注状态:四肢湿冷、尿量少 (≤30ml/h)、神志改变。及其伴随着更严重的炎 症反应。血流动力学紊乱的严重程度与短期预后 有直接的关系。
✓ 急性心肌梗死致左心泵衰竭是心源性休克的最常 见原因。
9
休克治疗
✓ 鉴于休克的病因不同,病情各异,不同阶段的病 理过程也十分复杂,治疗关键是纠正血流动力学 紊乱;
15
对肾脏等内脏血供的影响
✓ 小剂量多巴胺用于肾功能保护已有20多年的历史。 Goldberg[3]的实验显示,小剂量多巴胺 〔<5μg/(kg·min)〕作用于健康志愿者引起 肾脏血管扩张,产生剂量依赖性的肾血流量增加 和尿量增加。并拮抗去甲肾上腺素所致的肾血管 收缩。
✓ 结果显示,两组的基线特征相似。 ✓ 28天死亡率没有显著的组间差异(多巴胺组为
52.5%,去甲肾上腺素组为48.5%,多巴胺组的 比值比为1.17,95%可信区间为0.97~
1.42,P=0.10)。
4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 然而,接受多巴胺治疗病人中的心律失常事件多 于接受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的病人[207起事件 (24.1%)对102起事件(12.4%),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感谢您的阅览
1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 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多中心 随机试验,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休克的比 较。
✓ 1679例休克患者随机分组,多巴胺组858例和去 甲肾上腺素组821例。
✓ 分别使用多巴胺20μg/(kg·min)或去甲肾上 腺素0.19μg/(kg·min)作为恢复和维持血压的 一线升压疗法。
13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 中等剂量[5~10 μg/(kg·min)]主要兴奋β受 体,正性肌力作用使心肌的收缩力加强及增加了 心排血量,并收缩外周血管,从而既能维持血压 水平,又能改善心脏功能。
✓ 大剂量多巴胺[>10 μg/(kg·min)]使用时, α1受体激动效应占主要地位,致体循环和内脏血 管床动、静脉收缩,全身血管阻力增高,就会出 现微循环障碍。
✓ 研究者认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抗休克的总 体死亡率无显著差异,但多巴胺导致更多不良反 应,尤其是房颤。多巴胺作为一线抗休克药物的 地位或因此动摇[1](N Engl J Med,
2010,362:779)。
7
休克
✓ 休克是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侵袭时所发生的以 低血压和血流动力学紊乱为主要表现、以微循环 灌注不足和器官功能障碍为本质特征的临床综合 征。
✓ 小剂量每分钟0.4μg/kg时,β受体激动为主;用 较大剂量时,以a受体激动为主。一般采用静脉 滴注(外渗易发生局部组织坏死),静脉给药后 起效迅速,停止滴注后作用时效维持1~2分钟。
11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 小剂量开始使用,可以以0.02~0.1μg/ (kg·min)速度滴注,按需要调节滴速(最好 是用注射泵滴注。
✓ [卡普兰-迈耶(Kaplan-Meier)分析显示,心
源性休克P=0.03,感染性休克P=0.19,低血容 量性休克P=0.84]。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 结论,在使用多巴胺作为一线升压药物治疗的休 克病人与接受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的病人之间,尽 管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但使用多巴胺与不良事 件数较多相关。
P<0.001] ,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分别有52 例和13例患者因严重心律失常而退出研究(P<
0.001)。
5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 亚组分析显示,与去甲肾上腺素相比,多巴胺与 280例心源性休克病人中的28天死亡率增加相关, 但在1044例感染性休克病人或263例低血容量性 休克病人中无此相关性
✓ 按病因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脓 毒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
✓ 按血流动力学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 克,梗阻性休克,分布性休克。
8
心源性休克
✓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导致的周围脏器低 灌注状态,包括:
✓ ①血流动力学异常:收缩压<90 mmHg持续30分 钟,心脏指数≤2.2 L/(min·m2),且肺毛细血管 楔压≥15mmHg;
12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 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Gard在1937年 首先发现多巴胺具有独特的血管扩张作用,与熟 知的血管升压药如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正好相反。 多巴胺药理作用复杂 ,对心血管的作用呈剂量依赖 性。
✓ 小剂量[3~5μg/(kg·min)]兴奋多巴胺受体, 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增加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