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系列报告之《2009'.

合集下载

零点咨询2009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报告

零点咨询2009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报告

中国社科院刚刚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0年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公布了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新完成的《2009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报告》,报告中指出了2009年城乡居民的九大生活感受:感受一:经济危机不影响公众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心,信心度创新高尽管遭遇全球性经济危机,2009年城乡居民对国家经济状况的评价不降反升,对于未来1—2年内政府管理经济事务的信心度,更是达到了2001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感受二:看好国家经济发展,但对个人生活水平提升信心不足比较历年数据,发现两个有趣反差:①城乡居民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一直高于对个人经济状况的评价;②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心一直高于对个人生活水平提升的信心。

2009年,公众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心度进一步提升,但个人生活信心度有所下降,因而落差有加大趋势。

GDP增长虽然起到了提升信心作用,但人均收入增长乏力,GDP增长并没有有效保障城乡居民的实惠,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成果没有相应体现到居民微观经济利益感受上。

感受三:消费信心指数回升,“国库充盈感”是主要拉动力量根据“零点居民生活质量指数”历年数据,2008年12月,城市居民消费信心指数跌至2004年来最低点,反应消费信心指数的三项指标(个人经济状况、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时机认同度)全面下降,特别是消费时机认同度降幅明显。

消费信心指数在2009年底有较大回升,但支撑信心回升的主要是对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积极判断,个人经济状况满意度和消费时机认同度均在较低位徘徊。

感受四:居民消费预期增长有限,“钱包危机感”是主要制约因素国库充盈感是消费信心的主要支撑力量,个人经济状况满意度和消费时机认同度仍在低位徘徊,此种结构的信心回升,对实际消费行为虽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作用不显著,特别是对于城市居民,促进作用更加有限。

调查数据表明:2009年,半数左右城乡家庭采取“尽量多储蓄少消费”策略应对经济危机,在预计2010年时,计划“多储蓄少消费”家庭比例有所下降,其中城市居民降幅有限(2009年50.9%,预计2010年46.4%),农村居民降幅比较明显(2009年54.2%,预计2010年36.1%)。

第一部分报告说明-sina

第一部分报告说明-sina

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2009第一部分:报告说明1、调查名称:《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之《中国城市白领骨干精英(白骨精)健康状况大调查2、联合主办:慈铭体检集团、时尚健康3、调查背景及目的:城市“白骨精”是改革开放30年到现在,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活中最活跃的人群,是最主流最骨干的人群。

他们分布在全国不同的城市。

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

他们代表了城市人群最典型的生活方式。

所以针对城市白领的健康调查是最有代表性的调查。

4、调查对象:城市白领、骨干、精英人群5、调查方法:体检数据抽样(11个城市)+问卷调查(网络、平面)+个人访谈6、调查时间:2009年5月1日—2009年10月31日7、实际参与人数:51.3万《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之城市“白领骨干精英”健康白皮书历时6个月,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大连、武汉等十余直辖及省会城市300万健康体检数据样本为基础,面向全国城市白领精英人群,从个人、家庭、企业、城市四个角度入手展开的健康大调查活动----《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之“中国城市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健康状况大调查”终于落下帷幕。

此次调查,通过网络、邮寄、活动问卷、个人访谈四种方式,共收集了来自全国的51.3万份调查问卷。

问卷设计包括“城市白领精英健康状况调查”、“社会家庭健康状况调查”及“中国企业员工健康状况调查”三大部分60个问题。

问题内容包括城市白领人群的“生活方式”、“健康观念”、“易患疾病”、“员工福利”、“健康投资”等。

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数据来源:《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中国医师协会(HMO)、中国医院协会(MTA)、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慈铭体检集团、时尚健康五大权威机构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汇总分类及分析,并联合发布了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中国城市“白领精英”人 群健康白皮书》。

中国医师协会HMO委员、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会长韩小红博士称,根据调查问卷和慈铭体检集团300万体检数据分析显示,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极低(不到3%),35—50岁的高收入人群中,“生物年龄”超龄趋势明显加快,平均超过“日历年龄”10年左右。

2009年大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

2009年大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

2009年大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疾病名称合计男女粗死亡率1/10万标化死亡率1/10万构成(%)位次粗死亡率1/10万标化死亡率1/10万构成(%)位次粗死亡率1/10万标化死亡率1/10万构成(%)位次传染病(不含呼吸道结核) 4.27 3.89 0.67 12 5.57 5.28 0.79 12 2.95 2.57 0.52 13 呼吸道结核 1.69 1.50 0.27 16 2.62 2.50 0.37 15 0.75 0.62 0.13 18 寄生虫病0.54 0.49 0.09 19 0.46 0.48 0.07 19 0.63 0.51 0.11 19 恶性肿瘤175.84 157.91 27.63 1 212.32 204.15 30.20 1 138.71 116.94 24.39 1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 1.68 1.60 0.26 17 1.60 1.67 0.23 17 1.75 1.55 0.31 16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22.60 20.36 3.55 6 20.16 19.84 2.87 6 25.09 20.67 4.41 5 精神障碍 3.93 3.66 0.62 13 3.63 3.63 0.52 13 4.23 3.57 0.74 11 神经系统疾病7.22 6.97 1.14 9 8.00 8.41 1.14 9 6.44 5.68 1.13 10 心脏病130.03 120.48 20.43 3 133.52 136.25 18.99 3 126.48 105.48 22.24 3 脑血管病135.74 123.38 21.33 2 144.43 144.27 20.55 2 126.90 104.46 22.32 2 呼吸系统疾病64.25 60.41 10.10 4 73.54 79.13 10.46 4 54.79 45.77 9.64 4 消化系统疾病16.99 15.57 2.67 7 19.41 18.99 2.76 7 14.53 12.28 2.55 8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1.94 1.78 0.30 15 1.30 1.32 0.19 18 2.58 2.21 0.45 14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7.16 6.56 1.12 10 7.57 7.66 1.08 10 6.73 5.69 1.18 9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0.08 0.08 0.01 20 0.16 0.16 0.03 20 围生期疾病 1.44 3.14 0.23 18 1.70 3.62 0.24 16 1.16 2.62 0.20 17 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 2.37 4.18 0.37 14 2.75 4.80 0.39 14 1.99 3.51 0.35 15 诊断不明 4.65 4.31 0.73 11 6.02 5.89 0.86 11 3.25 2.81 0.57 12 其他疾病11.98 13.02 1.88 8 8.33 10.90 1.19 8 15.69 14.33 2.76 7 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32.52 30.60 5.11 5 40.15 38.69 5.71 5 24.75 22.23 4.35 610-1-6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疾病名称合计男女粗死亡率1/10万标化死亡率1/10万构成(%)位次粗死亡率1/10万标化死亡率1/10万构成(%)位次粗死亡率1/10万标化死亡率1/10万构成(%)位次传染病(不含呼吸道结核) 4.94 5.64 0.88 11 6.82 8.16 1.04 9 2.99 3.32 0.64 11 呼吸道结核 2.54 2.96 0.45 12 3.70 4.61 0.57 12 1.33 1.48 0.28 17 寄生虫病0.30 0.35 0.05 19 0.44 0.51 0.07 19 0.16 0.18 0.03 20 恶性肿瘤137.92 159.45 24.51 1 178.67 221.25 27.30 1 95.42 104.40 20.44 2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 1.19 1.43 0.21 18 1.24 1.68 0.19 17 1.13 1.26 0.24 18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12.18 15.57 2.16 7 11.44 16.11 1.75 7 12.94 15.11 2.77 6 精神障碍 2.41 3.16 0.43 13 2.35 3.27 0.36 14 2.47 2.97 0.53 12 神经系统疾病 5.71 7.74 1.01 10 6.07 9.05 0.93 10 5.33 6.58 1.14 10心脏病124.49 174.80 22.13 2 131.99 215.81 20.16 2 116.68 143.79 25.00 1 脑血管病92.30 124.15 16.41 3 103.41 159.01 15.80 3 80.73 96.71 17.29 3 呼吸系统疾病69.52 100.50 12.36 4 78.89 135.35 12.05 4 59.76 75.48 12.80 4 消化系统疾病15.10 18.67 2.68 6 18.97 24.54 2.90 6 11.06 13.11 2.37 7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1.47 1.88 0.26 17 1.21 1.93 0.19 18 1.75 1.95 0.37 14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7.98 9.64 1.42 8 8.89 12.19 1.36 8 7.03 7.80 1.51 8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0.16 0.14 0.03 20 0.33 0.28 0.07 19 围生期疾病 1.89 2.89 0.34 16 2.31 3.46 0.35 15 1.46 2.28 0.31 16 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 2.19 3.04 0.39 14 2.37 3.27 0.36 13 2.01 2.81 0.43 13 诊断不明 1.96 2.80 0.35 15 2.18 3.58 0.33 16 1.72 2.19 0.37 15 其他疾病 6.25 10.69 1.11 9 5.83 12.41 0.89 11 6.70 9.53 1.44 9 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42.34 46.32 7.52 5 55.88 62.02 8.54 5 28.21 30.70 6.04 52000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疾病名称合计男女粗死亡率1/10万标化死亡率1/10万构成(%)位次粗死亡率1/10万标化死亡率1/10万构成(%)位次粗死亡率1/10万标化死亡率1/10万构成(%)位次传染病(不含肺结核) 4.03 2.74 0.67 11 5.09 3.60 0.78 11 2.93 1.90 0.53 13 肺结核 2.87 1.74 0.48 15 4.28 2.75 0.66 12 1.39 0.81 0.25 16 寄生虫病0.63 0.36 0.10 17 0.67 0.42 0.10 17 0.59 0.30 0.11 17 恶性肿瘤146.61 90.24 24.38 1 176.85 115.73 27.23 1 115.06 66.88 20.88 2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及免疫疾病17.99 10.61 2.99 7 14.70 9.47 2.26 7 21.42 11.70 3.89 6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1.41 1.01 0.23 16 1.28 1.03 0.20 16 1.54 0.99 0.28 15 精神病 6.70 3.74 1.11 9 6.24 4.03 0.96 10 7.19 3.36 1.30 9 神经系病 5.53 3.76 0.92 10 6.26 4.66 0.96 9 4.76 2.93 0.86 10 心脏病106.65 58.01 17.74 3 107.06 66.55 16.49 3 106.22 50.21 19.27 3 脑血管病127.96 70.74 21.28 2 135.14 84.36 20.81 2 120.47 58.55 21.86 1 呼吸系病79.92 41.86 13.29 4 82.92 51.00 12.77 4 76.80 34.37 13.93 4 消化系病18.38 10.93 3.06 6 21.85 14.24 3.37 6 14.76 7.69 2.68 7 泌尿、生殖系病9.01 5.46 1.50 8 9.64 6.27 1.48 8 8.36 4.81 1.52 8 妊娠,分娩产褥期并发症0.13 0.11 0.02 18 0.27 0.23 0.05 18 先天异常 3.15 6.66 0.52 13 3.33 6.98 0.51 14 2.95 6.31 0.54 12 新生儿病 3.14 8.87 0.52 14 3.43 9.53 0.53 13 2.84 8.15 0.51 14 其他疾病 3.83 1.80 0.64 12 2.93 1.78 0.45 15 4.76 1.77 0.86 11 损伤和中毒35.57 27.02 5.91 5 43.44 34.63 6.69 5 27.35 18.98 4.96 52009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疾病名称合计男女粗死亡率1/10万标化死亡率1/10万构成(%)位次粗死亡率1/10万标化死亡率1/10万构成(%)位次粗死亡率1/10万标化死亡率1/10万构成(%)位次传染病(不含呼吸道结核) 4.42 4.24 0.71 11 5.84 5.83 0.84 11 2.95 2.72 0.54 12 呼吸道结核 1.88 1.75 0.30 15 2.86 2.87 0.41 14 0.87 0.77 0.16 18 寄生虫病0.49 0.48 0.08 19 0.46 0.49 0.07 19 0.53 0.46 0.10 19 恶性肿瘤167.57 158.67 27.01 1 204.92 207.79 29.60 1 129.36 114.99 23.66 1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 1.57 1.57 0.25 17 1.52 1.68 0.22 17 1.62 1.50 0.30 16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20.33 19.56 3.28 6 18.24 19.20 2.64 7 22.47 19.76 4.11 6 精神障碍 3.60 3.58 0.58 13 3.35 3.56 0.48 13 3.85 3.47 0.70 11 神经系统疾病 6.89 7.04 1.11 10 7.57 8.44 1.09 10 6.20 5.79 1.13 10 心脏病128.82 128.19 20.77 2 133.18 146.63 19.24 3 124.37 111.14 22.75 2脑血管病126.27 123.04 20.36 3 135.41 145.56 19.56 2 116.93 102.92 21.39 3 呼吸系统疾病65.40 66.48 10.54 4 74.72 87.21 10.79 4 55.86 50.33 10.22 4消化系统疾病16.58 16.14 2.67 7 19.31 19.98 2.79 6 13.78 12.45 2.52 7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1.84 1.77 0.30 16 1.28 1.39 0.19 182.40 2.15 0.44 14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7.34 7.11 1.18 9 7.86 8.42 1.14 8 6.80 6.08 1.24 9 妊娠,分娩产褥期并发症0.10 0.09 0.02 20 0.20 0.18 0.04 20 围生期疾病 1.54 3.07 0.25 18 1.84 3.57 0.27 16 1.23 2.52 0.22 17 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 2.33 3.87 0.38 14 2.67 4.37 0.39 15 1.99 3.33 0.36 15 诊断不明 4.06 4.01 0.65 12 5.17 5.41 0.75 12 2.92 2.68 0.53 13 其他疾病10.73 12.82 1.73 8 7.78 11.23 1.12 9 13.75 13.74 2.51 8 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34.66 33.68 5.595 43.61 43.20 6.30 5 25.50 23.87 4.66 5 2009年中国城市居民十大死亡原因及构成男性女性位次疾病名称构成比例疾病名称构成比例1 恶性肿瘤29.6% 恶性肿瘤23.66%2 脑血管疾病19.56% 心脏疾病22.75%3 心脏疾病19.24% 脑血管疾病21.39%4 呼吸系统疾病10.97% 呼吸系统疾病10.22%5 损伤和中毒 6.3% 损伤和中毒 4.66%6 消化系统疾病 2.79%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4.11%7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2.64% 消化系统疾病 2.52%8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14%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24%9 神经系统疾病 1.09% 神经系统疾病 1.13%10 传染病(不含呼吸道结核)0.84% 精神障碍0.70%共计94.17% 92.38%各年龄段人口数年龄组1982年人口数(万人)1990年人口数(万人)2000年人口数(万人)2008年人口数(人)合计男女合计男女合计男女合计男女总计101654 52352 49302 114333 58904 55429 126743 65437 61306 1178521 598339 58018 0-4岁9470 4898 4572 11644 6105 5539 6898 3765 3133 60409 33352 2705 5-9岁11074 5703 5371 9934 5163 4771 9015 4830 4185 64402 35314 2908 10-14岁13181 6784 6397 9723 5019 4704 12540 6535 6005 79278 42560 3671 15-19岁12537 6381 6156 12016 6165 5851 10303 5288 5015 92767 49438 4332 20-24岁7436 3788 3648 12576 6423 6153 9457 4794 4664 80885 40003 4088 25-29岁9256 4774 4482 10427 5351 5076 11760 6023 5737 76417 37497 3892 30-34岁7296 3793 3503 8388 4371 4017 12731 6536 6195 82027 40627 4140 35-39岁5422 2857 2565 8635 4457 4178 10915 5614 5301 109297 54028 5526 40-44岁4844 2583 2261 6371 3334 3037 8124 4224 3900 113708 56636 5707 45-49岁4740 2507 2233 4909 2586 2323 8552 4394 4158 84701 42061 4264 50-54岁4082 2153 1929 4562 2411 2151 6330 3280 3050 91958 46290 4566 55-59岁3389 1749 1640 4171 2184 1987 4637 2406 2231 77554 39294 3826 60-64岁2736 1371 1365 3397 1748 1649 4170 2168 2003 52706 26778 2592 65-69岁2126 1017 1109 2633 1292 1341 3478 1755 1723 39183 19823 1936 70-74岁1435 644 791 1805 834 971 2557 1244 1314 33302 16556 1674 75-79岁862 350 512 1093 469 624 1593 718 875 21991 10545 1144 80-84岁371 135 235 535 199 336 799 320 479 11686 5197 649 85-89岁109 34 75 191 61 130 303 106 197 4777 1888 28890-94岁(人)218046 59583 158463 351602 94520 257082 783594 229758 553836 1205 375 83 95岁(人)35294 10729 24565 57851 14549 43302 169756 51373 118383 }269 }78 }19100岁及3851 1135 2716 6681 1555 5126 17877 4635 13242 以上(人)注:1982、1990、2000年系人口普查数字,2008年系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字,抽样比为0.887‰。

中国人健康调查报告

中国人健康调查报告

中国人健康调查报告中国人健康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解中国人的健康状况以及相关问题,我国政府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健康调查。

该调查覆盖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涵盖了城市和农村地区,从而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和信息。

调查发现,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存在一些亮点,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保健意识也有所增强。

其次,大部分人的基本健康状况良好。

调查显示,大多数人没有严重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

这说明了我国在基本医疗保健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然而,调查也揭示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首先,肥胖率和超重率的上升趋势明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不断变化,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量增加,导致肥胖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次,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如焦虑、抑郁和失眠等。

这些问题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首先,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

通过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活动,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次,改善医疗服务体系。

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培训力度,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加强对慢性病的管理和防控,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此外,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健康管理中来。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

其次,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

此外,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筛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人健康调查报告揭示了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面临着肥胖率上升和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挑战。

影响历久2009年健康大事件

影响历久2009年健康大事件

兰A H 舅A 健L 康TH 聚蔫2009健康事件<风声)不断:先是医改上演的‘变形金刚).老百姓一天一个政策,天天学习;接着为扭转患者“彻夜排队.高价买号“辱局面.有关部门亮出了预约挂号牌最感动的是,经历甲流的《+月围城》,我们处变不惊.从自己健康生活做起.政府发放盐勺油壶.以低盐少油为饮食宗旨,长寿百岁时坐上《飞屋漫游'.来一段人生精彩的漫游这一年恰如电影院里热门大片一部接着一部。

影啊历久:2009年健曩大事件5湖IIR —t 。

礓、]M I %,健康热同:甲诚嘲L 搜索:约38100000话入选理由:甲型H 1N 1流感是一种新型呼嗳道传染病.遭遇这个新病毒,}恒老i 姓一头雾水.人一口惶:一惶.连专家们也是如履薄冰.十t o 翼翼,特别是一旦有重症惠者死f )目息传出.奎城使处于高度紧张收态,犹如《十月围城》般惊心动魄。

事件:从6月11日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奎球进八流感太流行阶段”。

从此d 后.甲流H 1N 1就开始纠结所有人的心在整个甲流的阻击战中,中Ⅸ中药算是出尽风共,走显神威。

■一些辛香调味品如太蒜、辣椒.也借着增强身体免疫力的“东风”,竹格一稚再稚对于这种丧病.西E 有万法.抗“非典”的“速菲”蛙续担起重任:中&也有世界上首十专n 针对甲型H 1N 1流感治疗的中药有效方刑“垒花清感方“正式面世.被业界誉为“中药速菲”。

中圆工程院院女钟南^向媒体表示:“中药治甲流.我很服气。

”(家胄喜事):取精乙肝拉矗健康热诃:乙肝搿-镒‘_蛩嘎上搜索:约16200000薯、蕊主入娃理由:健康证是无敷。

肝怠者的“心痛”.办不了证就不能在某些单位^职,而连一致孽的一叠出台.无疑将成为。

肝患者謇里最走的喜丰。

事件:当前。

肝病毒携带者在入学,就业上蹙割J 嚷制牵车公正的待连同题仍然比垃竞出。

乙肝防治专謇一致认为,日常生活和接触不套引起待瘫。

而且在2009年7月,国务虎雠墙布《棠_品安豳奎法实施务啻I>.乙肝病毒携带考不再藏荣止从事食品餐昧工作之烈。

《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系列报告之《2009‘中国

《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系列报告之《2009‘中国

1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系列报告之《2009‘中国城市市民健康状况白皮书》60年前,我们的爷爷奶奶从来不会为了减肥等问题困扰,如何温饱地生存是他们的头等要事。

30年前,我们的父母也从不会担心运动量不足和严重缺乏日光下的有氧运动这些问题。

他们专注于活动量并不小的工种,并一做就是很多年。

10年前,我们刚刚开始了解富贵病和贫困病的区别,猛然发现,身边越来越的人患上的是富贵病,而不是贫困病了。

今天,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目前我国有660个城市,其中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15个,地级市260个,县级市381个,随着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城市数量还会逐渐增加,据专家估计在未来的10年内,我国城市数量极有可能突破1000个。

截止200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0%,城市人口已超过6亿,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市数量分别占中国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四、百分之三十七和百分之十九。

城市化率不断高升的数据表明市民的经济及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攀升,生活在城市我们开始关注食物和疾病的关系,开始刻意塑造自己的体形,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此次调查延续时间长达半年,地域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济南,天津,大连,武汉,南京等大中城市,调查内容涵盖城市人群的生活、工作、情感、心理、婚姻与家庭等多个角度,无论从横向,还是从纵向都旨在做一次全面而深入的关于中国城市健康状况的梳理和呈现。

背景资料部分参与调查人群的年龄比例18-25岁:19.8%26-35岁:37.2%36-45岁:25.6%45岁以上:17.4%参与调查人群性别比例男:女,2:3参与调查人群的收入比例2000以下:2000-5000元:24.3%5001-10000元:39.2%10001-20000元:11.7%20000以上:11.2%城市参与的比例本次调查涉及31个省直辖市,589个城市,大城市参与数量多,范围广,按照参与调查城市的数量排序,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为:北京:15800上海:13900广州:11700深圳:9700南京:7820武汉:7680成都:6340济南:6010杭州:5300沈阳:4750疾病状况部分健康人群癌症筛查率为9‰,中国城市市民需加强防癌意识从根据慈铭体检集团近8年累计超过300万健康人群检查数据显示,经专家分析,目前影响城市市民健康的九大种癌症为:有鉴于宫颈癌和前列腺癌有性别差异,建议不放在全人群的排序中。

某市2009年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某市2009年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1 ・论 4
著 ・
S p m e 2 1,o9 N . et br01V 1, o 6 e . 2
某市2 0 年居 民主要死 因及潜在寿命损制 中心 ,河南 周 口4 6 0 ) 周 6 0 0
【 要】 目的 了解周 口市居 民死亡 水平和 主要 死 亡原 因,为综合 防 治提 供 依据 。方 法 按 ID 1 摘 C .0国际疾 病 分类对 死 因进 行 分类 及编码 ,统 计 分析人 群 的粗 病死 率 、标 化 病死率 及死 因构成 。结果 周 口市 2 0 09年居 民年 均病 死率 为 6 3 01 ,标 化 病死率 为 5 0 31 。主要 4 . /0万 8 9. /0万 8 死 因顺位 为脑血 管病 、 恶性肿 瘤 、心脏 病 、呼吸 系统 疾病 、损 伤和 中毒 ,这 5类 死 因死 亡人 数 占总死 亡 数的 8 . %。结论 慢性 非传 染性 98 4
( h u o Di a e rvni n o t l e t , h uo 4 6 0 , hn) Z o k u s s P ee t na dC nr C ne Z o k u 6 0 0 C i e o o r a
[btat bet e T nesn nte oti vl n et cue ad h hrc rt mogi ai n huo, n r i v ec A s c O jcv oudrad r lyl eadda as n e a t iia n hbt ti Z oku ad o d ei ne r ] i t o h m at e h s t c a e sc n a sn pve d

Anay i n he M an us sofD e t nd l sso t i Ca e a h a PYLL fR ei nt n t i Ye r20 9 o sde si a Ciy n a 0 L a - n NI Y h-h , IY nxu , E a c ao ZHANG M e gyu n- n

十大健康透支行业:制造业最受伤

十大健康透支行业:制造业最受伤

16 中国卫生产业・第八卷・第五期近日,由慈铭体检集团联合中国医师协会HMO、中国医院协会MTA和人民网、新浪网、大洋网等40余家机构及媒体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发布了调查结果,本次调查自2010年9月9日开始,主办单位对20多个行业人群从工作状态、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健康理念等各方面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慈铭体检集团全国300万以上的体检数据,找出了十大健康透支最为严重的行业,并通过分析总结影响这些行业的主要病症及不良生活习惯,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转变人们的健康观念,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制造业、金融业、教育业人群健康透支最严重制造业的健康状况最不乐观。

拿评估健康状况的十项指标来看,制造业人群血脂异常数达到73.82%,肥胖数达到51.56%,肝功异常、尿酸升高、颈腰椎异常等患病率达三成以上。

分析这个行 文/本刊记者 李洪《第二届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系列报告之“十大健康透支行业”健康白皮书解读:十大健康透支行业:制造业最受伤业人群的工作及生活方式,发现其中近八成人日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工作时间明显高于其它行业,而且基本没有双休。

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以及缺少休息和锻炼,导致这个群体健康受损非常严重。

金融界人士在本次调查中,健康透支状况排在第二位。

血脂异常、颈腰椎疾病、肝功异常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是威胁金融人士的几个主要病种。

相对于其它行业,金融人士的肝功异常比率是最高的,同时,金融人士颈腰椎问题也非常突出,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金融行业人群工作紧张,并且久坐办公室,使用电脑时间较长,通常感到“颈肩酸痛”,下班后总感觉“比较疲劳”,工作紧张和熬夜等习惯也容易导致肝功能异常,需要引起重视。

教育界人士健康透支状况排在第三位。

该行业人群患病率最高的三项疾病分别是:血脂异常、咽炎和脂肪肝。

由于教育界人士多为老师,用嗓较多,而且缺乏保护,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咽炎。

血脂异常率高企,严重威胁各行业人群健康根据此次调查,高发疾病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血脂异常、颈腰椎异常、超重与肥胖、幽门螺杆菌阳性、尿酸升高、肝功异常、脂肪肝、胆囊疾病、体检血压高、空腹血糖升高。

《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系列报告之. 《广州城市居民健康白皮书》.

《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系列报告之. 《广州城市居民健康白皮书》.
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83%为居住广州达6年以上的 “老广州”,这其中又有68%为广州本地人口,32%为广 州移民。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25至45岁的人群占总调查 人数的63%,45-60岁的人群占调查人数的28%。月收入 2000至5000元占总调查人数的56%,月收入月收入5000至 10000元占总调查人数的35%。他们代表了广州本地居民最 典型的生活方式,针对他们的调查对于改善广州人的生活 习惯,提高生命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呼吸道疾病占比高:原因可能是大气污染和吸烟 数据显示,广州居民的呼吸系统感染率在各项疾病
发病率都位居前列,而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与空气污染 和吸烟可能有直接关系。广州近年来灰霾频现,空气质 量不断下降,而一手烟及二手烟的危害也给呼吸系统疾 病带来可趁之机。
生活方式调查:作息不规律,饮食太讲究 多年来,广州居民人均收入在全国都位居前矛,可
呼吸系统疾病 尿酸过高 皮肤病
乙肝病毒感染 良性肿瘤
20-30 13.26% 12.4% 12.4% 0.01% 11.11% 18.33% 15.18% 21.01% 15.36% 14.30%
30-40 19.23% 23.1% 23.1% 7.83% 31.11% 28.33% 29.91% 28.22% 19.22% 25.10%
22% 30%
能够做到 基本做到 不能够做到
48%
每周锻炼次数
8% 60%
32%
1-3次 3次以上 基本为0
在健康投资方面,广州居民有较强的意识,每年愿意 投入500-1000元用于健康体检、购买书籍、健康保险、健 身等项目上人群占总人数的64%,投入1000-3000元的占 28%。
健康投资金额
70%
12.40%

2009年北京市居民卫生与人群的健康报告

2009年北京市居民卫生与人群的健康报告

解读《北京市2009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2010-05-21 18:12在本月14日召开的北京市首届健康促进大会上,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2009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首次编发市民健康状况“白皮书”,可以说是中国健康领域的里程碑!通过多年努力,北京市民整体健康状况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但是,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慢性病的逐年增多给市民的健康带来了很大危害!因此,报告中的结果,可谓喜忧参半。

尤其是其中有关慢性疾病、癌症的诸多数据让我们不得不为北京居民的健康状况担忧!北京人死亡的三大凶手:癌症、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目前,北京市户籍人口的主要死因仍然为非传染性疾病,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占全部死亡的73.06%。

恶性肿瘤自2007年开始,已经连续3年成为户籍人口的首位死因,占总死亡的25.72%。

◆北京市民癌症发病率年增2.58%2007年北京市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增病例32406例,发病率为259.36/10万,比2006年(161.88/10万)上升3.30%,10年来年平均增长率为2.58%。

当年居前10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子宫癌、食管癌,其中肺癌和乳腺癌占总数的30.92%。

癌症,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过去由于生活水平低,食物匮乏,因此以食管癌、胃癌等发病率比较高,现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癌症的比例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女性乳腺癌、子宫癌等有所提升。

肺癌、乳腺癌分属男女第一大癌。

癌症的发病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现代医学对癌症束手无策时,我们是否应该多花点功夫在预防上面:多摄入新鲜的天然食物、少用烧烤煎炸的烹调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加锻炼、心情舒畅……◆慢性疾病发病率高,农村超越城市北京市18-79岁常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 30.3%,5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超过了50%。

2009年国内重大事件的传播渠道与效果分析_基于京_沪_穗城市居民的调查

2009年国内重大事件的传播渠道与效果分析_基于京_沪_穗城市居民的调查

2009年国内重大事件的传播渠道与效果分析)))基于京、沪、穗城市居民的调查u于丹王蕾蕾=内容摘要>重大事件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

本文选取了2009年国内发生的三件不同类型重大事件,采用电话调查的方式,考察了北京、上海、广州三个特大型城市居民对国内重大事件的关注程度,以及这些重大事件在居民中的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

=关键词>重大事件;传播渠道;传播效果;居民调查一、前言本报告所说的国内重大事件是指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卫生等领域中形成的、具有广泛关注度的、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并有一定参与人数规模的事件,如国家组织的大型庆祝活动、奥运会和世界杯等体育活动、突发性大型群体事件、大型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等。

每一项重大事件都会给我们当前的社会发展带来显著性影响,特别是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重大事件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尤为突出。

2009年我国发生了三件不同类型的重大事件)))突发暴力事件、大型庆祝活动、大型公共卫生事件。

7月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发生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扰乱了当地居民的安定生活,是近些年少见的恶性突发群体事件。

¹国庆60周年庆典则是重要的全国性大型庆典事件,数以万计的群众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在国内外受到高度关注。

而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性肆虐并在我国传播,是继2003年非典事件以来对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应对能力的又一次大考验,也是对我国民众心理能力的一次大检验。

这些事件从不同侧面对我国广大民众产生影响,具体到政府层面,事件的处理方式和传播方式会直接影响民众对政府的印象和态度。

从传播学角度来说,有必要对2009年三种不同类型重大事件的传播模式和传播效果作出厘清,探讨重大事件的传播特征。

这三种不同类型事件在传播方式和效果上呈现出的不同特点,特别是事件类型与传播渠道选择的差异问题,本文力图通过对比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为此,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传媒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了/我国重大事件舆情研究0课题组,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国内特大型城市的居民对2009年三大国内重大事件的关注程度,以及三大重大事件在居民中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

• (六)服务形式及要求: • 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 (1)发放印刷资料 • 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 康手册等。放置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 处。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 料。 • (2)播放音像资料 • 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 料,机构正常应诊的时间内,在乡镇卫生院、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等 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每个机构每年播放音 像资料不少于6种。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规范(2009年版)
2009年10月
讲解合肥市疾控中心邱顺翼
目 录 前 言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健康教育服务规范 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 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现阶段,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 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 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 疾病病例管理以及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 老年人保健等9个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项目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其他医疗卫生机 构也可提供。
• 三、 • 服务 • 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专 (兼)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每年接受健康教 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少于8学时。 (二)具备开展健康教育的场地、设施、设备,并 保证设施设备完好,正常使用。 (三)要制定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保证其可操 作性和可实施性。 (四)健康教育内容要通俗易懂,并确保其科学性、 时效性。 (五)要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资料,包括 文字、图片、影音文件等,并存档保存。每年做好 年度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结评价。

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年4月14日,《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在北京发布。

本次报告的年度主题为:“城市,中国跨向全球中”。

主题报告中从价值体系、功能体系和要素体系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城市在全球城市中的位置。

将中国城市置于全球坐标系上,探讨其地位及成因,建议其对策。

根据报告,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是香港,深圳和上海紧随其后。

一、价值体系:中国城市在全球500个城市中的位置1、中国城市竞争力在全球城市中的位置全球:世界城市名列榜首,科技中心位居前列;中国:总体处于全球中等水平,行政级别高的城市排名靠前。

中国前十名的城市排在全球位置依次是:香港(26)、上海(41)、深圳(64)、北京(66)、澳门(78)、台北(112)、广州(130)、中山(216)、苏州(218)、杭州(222)。

2、中国城市人口在全球城市中的位置全球:世界进入城市时代,世界大都市化趋势明显;中国: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城市人口规模大。

中国前十名的城市排在全球位置依次是:上海(2)、北京(4)、深圳(18)、重庆(23)、香港(26)、天津(29)、广州(33)、南京(38)、沈阳(40)、武汉(42)。

3、中国城市GDP在全球城市中的位置全球: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中国:个别城市排名靠前,两级分化明显。

中国前十名的城市排在全球位置依次是:香港(7)、上海(12)、北京(23)、深圳(36)、广州(39)、天津(59)、台北(65)、重庆(87)、佛山(95)、杭州(98)。

4、中国城市人均GDP在全球城市中的位置全球:分布崎岖不平,差异巨大;中国:总体排名落后,与发达国家相差悬殊。

中国前十名的城市排在全球位置依次是:澳门(179)、香港(182)、台北(207)、新竹(223)、高雄(229)、基隆(240)、台中(242)、台南(248)、深圳(261)、广州(263)。

5、中国城市地均GDP在全球城市中的位置全球:空间分布崎岖不平,区域与层次不分明;中国:港澳台城市排名靠前,大陆城市排名靠后。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近年来,中国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和疾病预防有了更高的重视。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人民的健康状况,我们展开了一项全国性的健康调查,旨在探索中国人的健康现状、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为制定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生活习惯调查。

调查显示,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普遍存在一些不良倾向。

首先,饮食习惯方面,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高糖高脂食物过多成为普遍问题。

其次,运动锻炼不足,大部分人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不足30分钟。

此外,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普遍性。

这些不良生活习惯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状况,增加了患疾病的风险。

健康意识调查。

调查显示,虽然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整体健康意识仍有待加强。

大部分人在面对健康问题时更倾向于治疗而非预防,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也有待提高。

此外,对于一些常见疾病的早期症状和预防方法了解不足,导致疾病的发现和治疗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健康状况调查。

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健康状况整体呈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慢性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成为健康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

同时,精神健康问题也备受关注,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结语。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民的健康状况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提高健康意识,树立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健康教育,推动健康政策的实施,共同营造良好的健康环境,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希望通过这份调查报告,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推动健康事业的发展,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健康、幸福的生活。

2009年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2009年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2009年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来源: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 2010-03-042009年,各级卫生部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精神,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疾病防治,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现将全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如下:一、卫生资源2009年我国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卫生资源总量继续增加,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

(一)卫生总费用增加,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比重继续下降。

2009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16118.8亿元,人均卫生费用1192.2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达4.96%。

与上年比较,全国卫生总费用增加1584亿元(未扣除物价影响,下同),增长10.9%;人均卫生费用增加98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增长0.13个百分点。

2008年卫生总费用中,政府、社会和个人卫生支出分别为24.7%、34.9%和40.4%。

与2007年比较,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比重分别上升4.4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下降4.8个百分点。

(二)卫生人力总量持续增加。

卫生人力总量即“卫生人员数”与“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之和。

2009年底,全国卫生人力总量预计达731万人,其中:卫生人员数641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90万人。

与上年比较,卫生人员增加24万人,增长3.9%;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减少3万人。

12009年底,全国卫生技术人员预计达522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16万人、注册护士174万人。

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19万人(增长3.8%),执业(助理)医师增加8万人、注册护士增加9万人。

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由2008年1.58人增加到2009年1.62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由1.25人增加到1.30人。

中国白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3篇

中国白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3篇

中国白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第一篇:中国白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白领群体的数量也不断上升。

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工作压力、生活环境污染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白领的身体健康。

因此,本文对于中国白领健康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工作压力大调查显示,中国白领普遍感到工作压力过大,这也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据了解,白领平均每天工作时长超过10小时,其中有超过50%的人每周要工作超过5天。

由于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白领大多数时间都要坐着处理电脑任务,缺乏身体活动,加重了腰椎和颈椎等部位的负担,导致久坐不动时常感到疲惫。

二、不规律作息白领普遍存在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等问题。

调查显示,有超过60%的白领晚上工作时间超过9点钟,工作后也难以安心入睡,而早上很可能要早出晚归。

不好的作息习惯不仅会影响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还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三、饮食不健康调查发现,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是白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白领工作忙,常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健康,因此选择方便食品为主食。

调查显示,白领常吃快餐和垃圾食品,吃水果、蔬菜的时间和量都很少,且经常忽略早餐。

此外,白领喜欢喝碳酸饮料、酒类等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品,长期食用会造成肥胖和慢性疾病。

四、缺乏锻炼白领工作忙碌、缺乏机会和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缺乏免疫力,更容易生病。

白领要具备锻炼习惯,定期参加健身活动,增加身体的协调性和耐力,促进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以上是我们关于中国白领健康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白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身体健康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和个人保健意识的提高,以促进职业人员的身心健康。

第二篇:如何改善中国白领的健康状况随着竞争的激烈,白领越来越注重自身形象和健康。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一、适当的休息白领工作压力大,需要时常休息,以寻找更好的精神状态和肉体状态。

2009年五点成绩

2009年五点成绩

陈竺:2009年卫生工作共在五方面取得新进展中新网1月5日电在1月5日召开的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2009年,全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履行职责,扎实工作,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保障食品安全等当面所做的工作均取得了新的进展。

陈竺说,首先是医改工作开局良好。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医改工作进行调研指导,并作出具体安排。

各级卫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推进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着手建立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完善新农合等医疗保障制度,认真筹备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医改工作达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要求,人民群众正在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其次,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防控成效显著。

面对全球范围内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全国卫生系统依靠社会各方面支持,坚持依法科学防控,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

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国家法定传染病管理,抓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的疫情防控。

扩大和完善病例监测网络,掌握疫情动态和病毒变异情况。

积极研发疫苗,扩大疫苗生产能力,制订疫苗接种策略,有序开展接种工作。

设立定点救治医院,开展医务人员培训,控制院内感染,加强重症病例救治。

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预防治疗效果。

加强新闻宣传和健康教育,及时向社会发布疫情信息,宣传防病知识,增强公众信心。

目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准备应对可能更加严峻的疫情争取了时间,最大限度减轻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再次,食品药品监管得到新加强。

陈竺说,卫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力度,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努力形成新的工作机制。

牵头成立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整顿工作,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查处机制,加大案件、事故查处力度。

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公布黑名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系列报告之《2009‘中国城市市民健康状况白皮书》60年前,我们的爷爷奶奶从来不会为了减肥等问题困扰,如何温饱地生存是他们的头等要事。

30年前,我们的父母也从不会担心运动量不足和严重缺乏日光下的有氧运动这些问题。

他们专注于活动量并不小的工种,并一做就是很多年。

10年前,我们刚刚开始了解富贵病和贫困病的区别, 猛然发现,身边越来越的人患上的是富贵病,而不是贫困病了。

今天,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目前我国有660个城市,其中直辖市4个,副省级城市15个,地级市260个,县级市381个,随着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城市数量还会逐渐增加,据专家估计在未来的10年内,我国城市数量极有可能突破1000个。

截止200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0%,城市人口已超过6亿,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市数量分别占中国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四、百分之三十七和百分之十九。

城市化率不断高升的数据表明市民的经济及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攀升,生活在城市我们开始关注食物和疾病的关系,开始刻意塑造自己的体形,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此次调查延续时间长达半年,地域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济南,天津,大连,武汉,南京等大中城市,调查内容涵盖城市人群的生活、工作、情感、心理、婚姻与家庭等多个角度,无论从横向,还是从纵向都旨在做一次全面而深入的关于中国城市健康状况的梳理和呈现。

背景资料部分参与调查人群的年龄比例 18-25岁:19.8%26-35岁:37.2%36-45岁:25.6%45岁以上:17.4%参与调查人群性别比例男:女,2:3参与调查人群的收入比例 2000以下:2000-5000元:24.3%5001-10000元:39.2%10001-20000元:11.7%20000以上:11.2%城市参与的比例本次调查涉及31个省直辖市,589个城市,大城市参与数量多,范围广,按照参与调查城市的数量排序,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为:北京:15800上海:13900广州:11700深圳:9700南京:7820武汉:7680成都:6340济南:6010杭州:5300沈阳:4750疾病状况部分健康人群癌症筛查率为9‰,中国城市市民需加强防癌意识从根据慈铭体检集团近8年累计超过300万健康人群检查数据显示,经专家分析,目前影响城市市民健康的九大种癌症为:有鉴于宫颈癌和前列腺癌有性别差异,建议不放在全人群的排序中。

建议采用:“乳腺癌和宫颈癌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女性生命的可预防性癌症。

而男性生命也同样受到可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前列腺癌的威胁。

”随着目前恶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年轻化,名企业家、名主持人英年早逝屡见不鲜,提高防癌意识已成当务之急, 同时也介于目前晚期癌症后期治疗的昂贵和无法治愈性, 提高市民的防癌意识,同时也为老百姓实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延长生命提供了可实现的条件。

把可怕的癌症遏制在早期提供了可能。

2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常见疾病发生状况数据来源:慈铭体检集团数据来源: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疾病VS年龄 18-25岁 26-35岁36-45岁 45岁以上超重、肥胖 15.35%21.63%35.16%51.74%血脂异常3.46%28.08%39.13%40.25%脂肪肝 10.03%26.04%37.92%38.79%血糖升高11.51%13.53%16.25%21.32%肝功能异常 8.86%14.23%16.24%20.92%颈椎疾病25.43%42.86%50.43%68.42%痔疮 3.58%9.46%18.49%19.67%尿酸增高4.84%6.12%9.25%13.25%前列腺疾病 8.72%21.86%28.46%37.16%乳腺增生29.43%34.75%45.42%56.76%宫颈疾病 10.76%24.13%37.45%38.76%疾病VS城市北上广深其他城市睡眠问题 31.76%19.84% 妇科疾病39.43%42.16%内分泌紊乱 41.46%38.43%肺部呼吸系统问题 18.43%24.10%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等泌尿系统疾病 24.21%26.75%心脏方面 18.75%17.45%脂肪肝、乙肝等肝脏疾病 36.75%33.57% 肠胃消化系统疾病 49.43%38.17% 颈椎、腰椎及骨质增生 34.76%24.7%您的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吗?每天都能做到基本做到有时做到从没做到20.1%22.1%38.6%19.2%您的作息很规律,每天都早睡早起吗?非常符合基本符合,但有时做不到偶尔能做到从来不规律,经常熬夜9.8%16.3%28.4%45.5%您的饮食结构一般是怎样的?三餐都保证有水果蔬菜吃饭时会吃蔬菜 , 但有时想起来才吃点水果经常在外面吃,不能保证每餐吃蔬菜水果不爱吃蔬菜, 以肉食为主3.7%35.4%38.1%22.8%您的睡眠质量很好,每天晨起时都很有精神吗? 非常符合基本符合 , 有时感觉没睡够虽然每天睡眠时间够了,但感觉质量不好睡眠时间严重不足,经常失眠睡眠 4.6%18.5%26.8%50.1%您每天的工作时间在 8小时以下8~10小时 10~12小时超过12小时20.6%28.1%27.7%23.6%您健身或运动的频率大约是(18-29岁与50岁以上人群对比每周3次以上每周1次偶尔进行从不健身10.8%18.4%30.1%42.7%63.9%18.4%12.3%5.4%市民疾病发生年轻化,“三高”不再是中老年人专利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存在营养过剩现象, 使富贵病—“三高”, 在我国城市发病率明显上升,千万别以为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是50岁以上长辈的专利, 其实它们已经是很普遍的疾病,并开始渐渐威胁起年轻人的健康来。

30~40岁的男性是“三高”患者大军中的“主力”,30岁左右人群“三高”发病率为20%~30%,而且年轻白领们往往工作繁忙,压力大,体育活动也少,所以才会受“三高症”的困扰。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富贵病”很少独来独往,若不及时干预,会发展成为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疾病,成为威胁市民健康的幕后推手。

城市经济越发达,市民身体越差“目前最困扰您的健康问题?”问卷显示,排名前三位的疾病是肠胃消化系统疾病,脂肪肝、乙肝等肝脏疾病, 颈椎、腰椎及骨质增生。

这主要是城市市民生活压力大, 工作紧张、经常加班等压力因素之外,长时间上网、应酬过多、饮食不科学、作息无规律、缺少体育锻炼造成的。

调查显示,城市经济越发达,市民身体越差,中国目前城市经济最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城市与其他城市数据对比均相对偏高。

城市九成以上女性存在健康问题,只有三成的女性定期做妇科检查城市女性大多为职业女性,她们不仅要承受工作的压力,同时还要担负照顾家庭的责任。

城市女性中超过四成的人患有乳腺疾病,接近五成的人患有宫颈疾病,5%的人患有卵巢囊肿,在已婚生育的女性中超过3成的人患有子宫肌瘤。

乳腺癌已占我国城市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更令人担忧的是其增长速度太快,每年递增2%—3%。

城市女性应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是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手段,大多数的女性都认为应该定期做妇科检查,但仅有三成的人付诸行动。

生活方式部分3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城市市民饮食搭配不平衡调查发现,市民一日三餐的规律性,结果有48%的人认为“有规律”,有15.6%的人“无规律”,有29.5%的人认为自己的饮食规律性不强、时有时无,6.9%市民认为数据显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更加注重肉食的搭配,蔬菜水果相对偏少,尤其在青年人中, 经常食用蔬菜水果的人更少,其中18-29岁人群对蔬菜水果摄入频率明显低于其他人群。

近七成市民感觉睡不好,睡不够调查结果令我们惊奇的是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睡眠时间和质量都很好。

68%的人每天早上起床都觉得睡不够, 没有精神。

虽然17%的人基本能保证睡眠时间,但睡眠质量中等。

有15%的人睡眠质量不高,甚至经常失眠,睡眠成了市民不可多得的享受。

一线城市的疲劳度相对较高, 超过60%的人感觉比较疲惫。

年轻人没有老年人运动多针对市民参加体育锻炼或有规律去户外活动的调查发现,有40.2%的市民表示“经常”锻炼,有35.2%的市民表示“很少”锻炼,有24.6%的市民表示“没有”锻炼。

但从年龄上看,18-29岁的青年人表示“经常”锻炼的仅有 26.1%,51.2%的青年人“很少”锻炼,“没有”锻炼的占 22.7%。

相反,50岁以上的人“经常”锻炼的人比较多, 分别占59.4%。

近半市民感到心理压力大调查显示,市民心理压力大和情绪低落状况比较突出。

市民过去一年经常或总是感到压力很大和疲倦感的占 45.75%;经常感到情绪低落的占27.60%。

这其中30-39岁年龄段的市民情况最突出,51.64%的人过去一年经常或总是感到心理压力大,29.37%的人经常感到情绪低落;其次是20-29岁年龄段的市民,心理压力大的占49.25%,情绪低落的占30.32%;第三是40-49岁年龄段的市民,两个比例分别为45.32%、27.27%。

男性心理压力比女性大,有 47.71%男性市民过去一年经常或总是感到压力很大,而女性这一比例为41.35%;但是女性出现经常情绪低落的比例比男性略高,为27.87%,而男性为27.35%。

调查显示,当情绪低落或烦闷时,市民采用的解脱方法比例最高的是找家人或朋友倾诉,占45.79%;其次是憋在心里,独自安静,占23.92%;第三位是玩乐,占 21.88%。

选择就医的最少,只有2.09%。

男女在寻求解脱方法方面也有所不同,男性采用做运动、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的多于女性,而女性选择找人倾诉、玩乐、逛街、发脾气的多于男性。

健康观念部分如果您感觉身体不适,但不清楚原因,通常会如何处理? 去体检中心进行健康筛查 :12.8%去医院彻底的检查,寻求专家的意见及建议:8.6% 凭自己的常识做出判断:35.7% 询问家人或身边的朋友:20.3% 忽视不顾:18.4% 其他:4.2%市民健康意识淡薄,近五成市民从不体检市民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不够多,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注意养生保健,营养知识缺乏。

另外,市民对健康的了解程度仅仅局限在人的身体健康上,对健康整体概念的理解不全面。

在感觉身体不适时,因为健康意识淡薄,把小病、慢性病拖成了大病而后悔不迭,不仅给自己留下无法弥补的伤害,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伤害和巨大的经济负担。

中国城市市民的健康意识是治疗为主,往往忽视预防,这一反常现象提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必须从过去重治疗转为以预防为主,新医改方案突出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推动公众健康观念的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