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南通市通州区政府工作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1月13日在通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
次会议上
市长李雪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新一届政府履职一年来,在中共通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积极应对多方面严峻挑战,强势推进项目建设、宜居工程、全面小康三项重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胜利实现本届政府的良好开局。预计(下同)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1亿元,比上年增长(下同)14.6%;完成财政总收入40.6亿元,增长19.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5亿元,增长1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亿元,增长19.3%。连续八届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50强”。
一年来,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质态持续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
工业经济量增质升。实现工业增加值197.5亿元,增长17.1%,完成规模工业产值900亿元、销售收入895亿元、利税88亿元,分别增长24.8%、23.9 %和17.6 %。重点企业支撑作用凸显,177家亿元企业实现工业产值545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7.1%。产业集聚、企业集群效应愈加显现。五大产业在规模工业中的占比达73.1 %。船舶钢结构产业持续走强,增幅高达70.5%。组建南通州家纺品牌联盟,叫响“中国家纺名城”品牌。风电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先进制造业的增长极。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市”称号。突出有效投入,项目建设强势推进,完成工业投入185亿元,增长18.2%。综艺光伏太阳能、通能精机等86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93.8亿元,平均单体投资规模达1.09亿元。建筑强市地位进一步巩固,荣获鲁班奖2项,完成施工产值340亿元。
服务业增势明显。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9.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6亿元,总量均居南通六县(市)之首。完成规模以上服务业投入3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投入的比重达16.3%。中国南通家纺城仓储物流中心、美的空调仓储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项目投入运
营,江海阳光城、国盛义乌城等专业市场建设加快,国美、文峰等知名连锁企业扩大布点,交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进驻通州。服务外包取得新突破,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通州创意产业园初具规模。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开沙岛、中国南通家纺城、渔湾水道、忠孝文化园成为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农业增加值30.4亿元,增长4.4%。大力实施“1155”工程,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新建、扩建农业项目141个,投资额超15亿元。新增高效规模农业面积7.2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1.5万亩。与景瑞现代农业产业园配套的5个千亩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建成。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累计认证“三品”111个,建成无公害优质农产品产地105万亩。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荣获全国先进。农经、农技、农机、农业资源开发、气象等工作不断加强。
自主创新力度加大。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6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复评认定,3家企业被评为省首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16个,列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0个,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38亿元,增长46.6%,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26.5%。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强化产学研合作,新建产学研示范企业25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余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申请专利近2000件,南通家纺市场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创意金奖。质量兴市取得突破,高标准建成省质量兴市先进市。品牌建设成效明显,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个。工商、物价、审计等工作在维护经济秩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节能减排深入推进。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加快重点治污工程建设,突出抓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美亚热电烟气脱硫一期工程建成投运,南部地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进展顺利,平潮、石港、西亭、五接等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启动。全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300吨和900吨,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近30个。通吕运河、通启河等重点流域企业排污整治取得实效。引导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节能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电耗下降均超过4%。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盘活利用存量、闲置土地1073亩。
一年来,纵深推进改革开放,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活力。
改革向纵深推进。顺利实施部分镇村行政区划调整,完善镇机构改革,精简机构30%,精简行政编制10%、事业编制44%。深化财税体制和财政管理改革,初步建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型财政管理体制。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出台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快金融体制创新,在南通市率先成立政银企合作沙龙,组建通发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东升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创新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实行规划、建设与管理一体化。完善镇医院体制改革,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大力推进企业上市,金飞达股份成功上市,5家企业进入上市轨道。积极推进农村改革,新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2家、土地股份合作社2家、社区股份
合作社4家。
招商引资质态提升。放大大桥经济效应,深入开展接轨上海、融入苏南活动,成功举办金秋经贸洽谈会、沪浙粤重点地区投资说明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围绕产业招商、载体招商,坚持内外资并重,择商选资,促进有限资源向大项目、好项目集聚,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升,荣获“2008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称号。全市新批外资项目45个,投资总额5.64亿美元,项目单体投资规模达1252.6万美元,增长16.6%;新批工商登记注册外资2.94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帐2.58亿美元。引进市外民资70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2万余户、私营企业1971家,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73亿元;新增有限责任公司1340家,注册资本70亿元,分别占新增私营企业的68%和95.3%。外经外贸再创佳绩,完成自营出口总额14.5亿元,增长21.2%,被授予全省首家“家纺出口基地”;完成外经合同额1.5亿美元,总量双双列南通六县(市)首位。外事、侨务、对台事务等工作得到加强。
载体建设快速推进。强势推进“一带两区三园”基础设施建设。机电产业带加快连接,6个镇区完成拆迁28.6万平方米,腾出土地4630亩。开发区建设框架进一步拉开,南区“三横三纵”道路建设全面推进,机电产业园跻身省特色产业园行列。滨海工业区初具雏形,北区“两纵八横”、南区“两纵五横”道路贯通,配套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家纺产业园功能提升,家纺城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浙商工业园启动。船舶海洋工程产业园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横三纵”道路建设等工程有序推进。大桥科技产业园迎来大桥经济新时代,首期开发地块形成“两横四纵”道路框架,1500吨级内河泊位投入使用。紧紧抓住沿海开发的机遇,实施滨海南区滩涂围垦工程,小庙洪水道腰沙开发通过省级规划论证。加快沿江资源开发利用,横港沙固沙护滩导流堤、东堤坝工程快速推进。
一年来,高度关注民生,群众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逐步解决,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小康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高标准建设全面小康。突出民本理念,倾力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实施富民强村、环境整治、保障覆盖、社会和谐“四大工程”,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00元,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5年增长10%以上,达8400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81.1亿元,人均达2.3万元。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逐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取得历史性突破,农民参保率达65%,新增参保人数18.3万人,列南通六县(市)第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工作有序推进,覆盖率达97.5%。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退休职工待遇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9.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1%。原破产关闭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统筹改办住院医疗保险,近2万人受益。为农村中小学教师、镇事业单位人员办理住房公积金。
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多形式促进充分就业。全年提供就业岗位3.4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2.5%。强化就业再就业援助,扶持政策惠及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零就业家庭,并逐步向大学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其他社会群体扩展。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000人,2000多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个镇建成农村劳动力充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