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交通运输组织学
设计题目: 多式联运的研究探讨
学生: ***
学号: *********
班级: 物流***
院系名称: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柳伍生何其超周和平向慧利华
2015 年12 月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交通运输组织学
设计题目: 多式联运的研究探讨
学生: **
学号: *******
班级: 物流**
院系名称: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柳伍生何其超周和平向慧利华
理工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物流工程专业2**级02班课程名称交通运输组织学
题目多式联运的研究探讨
学生 ** 学号 *****
注:1、此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填写。如果不够,可以加页;
2、此任务书最迟必须在课程设计开始前一周下达给学生;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
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1、课程设计目的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是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的必修课,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核心课程。本课程设计是在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完成之后,为巩固课程涉及到的交通运输组织学方面的方法、理论而开展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结合实际背景,应该已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资料查阅能力、绘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系统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等,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2、课程设计要求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课程涉及的相关容与方法,结合实际背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从背景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要结论等几个方面开展。要求课程设计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与课程相关性并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
二、课程设计的依据与资料来源
课程设计的依据:
①客货运管理相关标准与规
②《交通运输组织学》,董千里,人民交通,2008年
③《公路运输组织学》,维斌,人民交通,1998年
④《交通运输组织学》,书堂,东南大学,2008年
⑤《运输组织学》,戴彤焱,机械工业,2008年
资料来源:
①指导教师提供相关资料;
②实际调研收集资料;
③相关书籍;
④网络资料收集。
三、课程设计学生应完成的容
根据《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要求及线路优化设计容,学生应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容开展设计:
第一章概述
1.1 设计背景和容
1.2 概括问题的提出
1.3 本设计所做的工作及基本结构
第二章货运中心配送路线优化的研究现状
2.1 配送路线优化的意义
2.2 货运中心路线优化的方法
2.3 货运中心路线优化原则
第三章南城平安()货运公司配送线路现状
3.1 公司业务状况
3.2 公司的配送路线
3.3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第四章货运中心配送路线的优化设计
4.1 优化思路
4.2 市配送优化
第五章南城平安()货运公司线路优化模型的求解
5.1 节约法的基本思想与步骤
5.2简单节约法的求解
5.3 用改进的节约法制定配送计划
5.4 配送计划软件的实际运用
5.4.1 计划软件的运用
5.4.2 配送和流通中心的关系
(上述为例子,请大家结合自己的设计容完成本部分容)
四、课程设计要求及其它
1、时间安排:二周设计时间(2016年1月3日~2016年1月16日),实际操作中,可提前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大纲的完成;
2、要求独立完成,一人一题,每人提交1份打印的设计成果(A4)及电子文档;
3、格式要求:装订按照要求的顺序依次装订成册,胶装封面,文档具体格式参考格式模板;
4、纪律要求:集中在固定教室严格考勤,按照作息,一般不允许请假,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填写请假条报院领导批准,否则按照每天旷课8节处理。另请假或旷课时数累计达全部设计时间的1/3以上,该课程设计按照零分计。
运输与物流工程系
2015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述 (9)
1.1多式联运的的定义 (9)
1.2多式联运的起源及意义 (9)
第二章多式联运的研究 (11)
2.1我国运输的现状研究 (11)
2.2多式联运的发展 (12)
第三章各多联式运输的构成及特性 (14)
3.1多联式系统的构成 (14)
3.2多式联运的特性 (14)
第四章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 (18)
4.1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趋势 (18)
4.2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存在的问题 (18)
第五章建议和总结 (20)
5.1对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几点建议 (20)
5.2总结 (21)
参考文献 (21)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评分表 (22)
第一章概述
1.1多式联运的的定义
多式联运: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统称为复合运输,我国习惯上称之为多式联运。《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对国际多式联运所下的定义是:按照国际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把货物从一国境接管地点运至另一国境指定交付地点的货物运输。而中国海商法对于国多式联运的规定是,必须有种方式是海运。
1.2多式联运的起源及意义
多式联运的产生源自运输市场对完整运输产品的需求。由于运输链条的延伸和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特性,完整运输产品的供给就意味着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协作生产模式,即多式联运。多式联运并不是一种新的运输方式或运输技术的产生,而是一种组织形式的创新。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组织形式,它是通过优化组合不同运输方式,充分发挥其各自技术优势,在合理的全程运输成本基础上实现运输产品的完整性。由于多式联运这种运输组织形式的出现,摆脱了过去单纯通过技术创新对运输业的经济优化,进而从组织创新来优化运输业的资源配置,从而极降低了货物运输过程中的转运时间和成本,使得运输业进入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单个运输方式发展的崭新阶段。也正因为如此,多式联运从表面上的一种运输组织形式进一步深入到经济组织的意义上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首先,多式联运改变了运输业中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关系,使各种运输方式从过去的以竞争为主的关系转变到以协作为主。各种运输方式从相继出现以来,不仅在运输市场的主导地位上相继争夺并替代,也在彼此服务重叠的区域展开激烈竞争,同时也在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方面进行斗争,各自的运输系统之间也相对